脑梗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一、脑梗死定义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继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二、护理关键点(一)躯体移动障碍(二)吞咽困难(三)交流障碍(四)脑疝(五)颅内压增高(六)消化道出血(七)肺部感染(八)压力性损伤(九)尿路感染(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评估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GCS评分。

(1)意识状态:通过呼叫患者、疼痛刺激、咳嗽、角膜反射判断患者意识情况如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程度。

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加深、头痛、烦躁不安、大汗、喷射样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2)瞳孔:瞳孔是否正大等圆、有无光反射。

(3)血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调节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及时与医生沟通,设置血压的关注范围。

(4)脑梗死急性期高血糖较常见,当血糖超过14mmol/l或低于4mmoL/L时应通知医生。

(5)对于突然发热,体温持续上升,达39-40℃,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警惕中枢性发热。

注意关注患者体温变化,有无抽搐出现。

(6)有无心律失常,特别是致命性心律失常。

(7)关注有无突发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大汗、喷射样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增高现象。

2、观察肢体瘫痪情况:瘫痪的时间、部位、程度及肌力情况。

3、观察有无咳嗽、咳痰、发热症状,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面色、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音变化,及早发现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

4、脑梗死患者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呕血、柏油样便)加之使用大量抗凝抗聚治疗,应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次数;观察皮肤及口腔、牙龈粘膜有无出血情况。

5、评估有无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TIA)反复发作、吸烟、饮酒史、心脏疾病、肥胖、久坐生活方式、已有的脑梗死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等。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病情。

对于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以下是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口唇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困难等问题,护士应为其保持清洁的气道,防止呼吸道阻塞。

定期转身或改变体位可以帮助预防因分泌物积聚引起的呼吸问题。

3.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护士应进行心电图监测,了解心脏功能情况,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4.保持液体平衡:恢复或维持体液平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出汗情况等,合理安排液体摄入和排出。

5.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护士应协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营养物质,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6.管理疼痛: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

7.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褥疮的形成。

护士应定期翻身或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预防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活动减少,易发生血栓形成。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袜子、药物等抗凝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9.促进康复:康复是脑梗死患者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10.心理支持:脑梗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除了以上的护理常规,护士还应做好患者的家庭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复发的风险。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脑梗死概述•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护理干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指导•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脑梗死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分型根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风险030201患者全面评估护理问题识别急性期护理问题恢复期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问题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计划制定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如头高卧位、吸氧、定时翻身等。

恢复期护理计划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及认知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01020304010204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教授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不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护理。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相同。

一般护理包括休息、心理护理、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尿潴留的观察、大便通畅、瘫痪肢体的保持功能位、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

对于病人的休息,轻症病人需要卧床休息,而危重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针对昏迷、偏瘫、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者,需要放置床档以防止坠床和自伤。

心理护理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安定情绪,消除顾虑,使其配合治疗。

饮食方面,需要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对于轻度吞咽困难者,需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进食宜慢以免呛咳。

对于昏迷、吞咽困难者,需要视病情给予鼻饲。

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禁止使用热水袋。

对于尿潴留者,需要给予保留导尿,并观察尿量、性质、颜色等。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需要给予缓泻剂。

对于瘫痪肢体,需要保持功能位,定时进行肢体按摩,被动运动,鼓励尽早主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痉挛畸形。

病情观察需要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生命体征、抽搐、呕吐、脑疝等情况。

同时需要注意皮肤的完整性、吞咽功能评估、并发症先兆以及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

对于昏迷患者需要按昏迷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护理措施包括入院介绍、根据病情和医嘱行等级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及时用药、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防褥疮、防坠床、防误吸、窒息、防便秘等。

健康教育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忧郁等不利因素。

需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惯,切忌大便用力过度。

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功能训练,如语言、肢体功能的训练等。

需要指导患者正规服药,勿擅自服药,并定期复查。

脑梗死护理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一、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临床表现] 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血流缓慢时和血压低时发病。

一般病人意识清楚,可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昏迷等。

[特殊检查] 发病 24h 内行头颅 MRI 检查可早诊断。

24h 后行头颅CT 或头颅 MRI 检查、血管造影、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治疗要点] 早期溶栓、调整血压、防治脑水肿、抗凝治疗、血液稀释疗法、血管扩张剂、钙通道阻滞剂、高压氧舱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脑代谢活化剂等。

二、护理诊断1、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和平衡功能降低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进食方法不正确和饮食不合理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4、焦虑与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征及肢体活动情况。

病情恶化时,因呼吸中枢受累而出现潮式呼吸、双吸气式呼吸,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呼吸道内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从下至上、从外向中间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协助排痰。

高热时行温水、酒精擦浴、冰敷、冰毯等降温措施,必要时药物降温。

退热期出汗较多,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2、体位脑梗死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位不宜过高,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

(1)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自行进食,少量多餐。

进食过程中抬高床头,尽量采取端坐姿势,头向前倾,时间充足,让病人充分咀嚼。

饭宜软,避免干硬、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进食环境宜安静、舒适,进餐时避免讲话,防止呛咳、误吸。

(2)鼻饲饮食:病人吞咽障碍时,鼻饲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的流食,如牛奶、豆奶、菜汤、鱼汤等。

教给家属鼻饲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利于病人摄入充足营养。

(3)指导病人选用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控制总热量,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含碘食物,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甜食等,忌辛辣、戒烟酒;适当饮茶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吞咽困难者取坐位或头高健侧卧位,缓慢进食。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含丰富维生素。

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用药观察: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

(二)对症护理1、躯体活动障碍(1)生活护理:可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

卧床及瘫痪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瘫痪病人垫气垫床或按摩床,抬高患肢并协助被动运动,必要时对舐尾部及足跟等部位给予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鼓励和帮助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提供特殊的餐具、牙刷、衣服等,方便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应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性质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和进展速度。

瘫痪病人肌力训练应从助力活动开始,鼓励主动活动,逐步训练抗阻力活动。

当肌力小于2级时,一般选择助力活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训练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肌力达到4级时,应给予渐进抗阻训练。

训练前应告知病人并帮助做好相应准备,如合适的衣着、管路的固定等。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肌力、言语及吞咽功能等。

2、评估有无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有无跌倒坠床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一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利脑部血液供应。

2、饮食护理: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

昏迷者暂禁食,48小时后遵医嘱予以鼻饲流质。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在发病24小时内,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灌注,维持较高的血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有当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才需要降低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24小时-7天)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较为适宜,病情较轻时可以降低至160/90mmHg以下。

发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加重等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药物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药等治疗,使用血管扩张药应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偏低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用溶栓药及抗凝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征象;使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预防护理(1)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等感染和压疮,应加强口腔、皮肤、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和压疮;采取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2)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3)高龄、严重瘫痪和心房颤动均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同时DVT增加了肺栓塞的风险。

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对有发生DVT和肺栓塞风险的患者可给予较低剂量的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首选低分子肝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增强患者生活自理的信心。

2、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瘫痪肢体功能位;烦躁不安或抽搐者注意观察发作的部位、次数和时间,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适当约束。

3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吸氧,及时吸痰,防止缺氧窒息;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和呼吸肌功能锻炼。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评估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

6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7做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做好大小便的管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失禁性皮炎。

8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等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9指导患者出院后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坚持有氧运动。

对有TIA发作史的患者,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转动颈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暖,外出时有人陪伴。

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语言功能及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

脑梗死护理常规范文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患者在发病后需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

下面是脑梗死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1.保持通畅的呼吸道: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吞咽和吐咯痰液困难的情况,容易造成气道堵塞。

应保持患者的头部低垂位,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2.观察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出现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维持稳定的体温:脑梗死患者易出现体温异常,既可高热又可低体温。

对于高热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对于低体温的患者,应给予保暖措施。

4.保持血糖平稳: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非常重要。

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床位护理:脑梗死患者床位应保持平整,使其处于半坐位或侧卧位,以降低颅内压。

同时,床单、被褥要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6.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高纤维为主,每天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

同时,要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7.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避免过度焦虑。

可以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8.导尿护理:脑梗死患者可能存在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情况,需定时进行导尿,保持尿液排出通畅,以防感染。

9.预防并发症: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皮肤血栓形成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运动康复:患者逐渐恢复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康复方案。

脑梗死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以上提到的护理措施仅为一些常规操作,具体的护理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与家属的协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付出努力。

制定大面积脑梗死伴心衰患者护理常规

制定大面积脑梗死伴心衰患者护理常规

大面积脑梗死伴心衰患者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道管理: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需要,可采取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道支持措施。

体位护理:要维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避免压迫颈动脉和颈静脉。

可以采取半坐位或侧卧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嗜睡和昏迷患者的转位护理:要定期进行体位转换,以减少对皮肤和肌肉的压力,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

神经功能评估:定期检查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性等,及时发现并监测病情变化。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液体摄入。

输液和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患者的液体需求和药物剂量,并按时给予静脉输液和药物。

血压和血液成分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根据需要调整用药以维持血压稳定。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红细胞输血或血浆置换。

密切观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密切监测,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和家庭成员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影响和变化。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计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功能。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医疗目标】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缩小梗塞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护理目标】1.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患者和家属掌握语言、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

【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面瘫等有关。

【专科评估】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1 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卧位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1.3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瘫痪肢体的护理2.1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2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3.3.病情观察3.1 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通知大夫,给予相应处理。

3.2 观察病情的变化: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健康教育】1. 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2.1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2 戒烟酒。

3.日常活动3.1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2 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5.1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5.2 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1.观察1.1 注意生命体征及睡孔、意识的变化。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课件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课件

04
脑梗死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 语言功能,提高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详细描述
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程度,制定个性 化的训练计划,包括发音、词汇、语 法和听力的训练。鼓励患者多与他人 交流,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肢体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 量。
05
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保持血压稳定。
糖尿病
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定期监测血糖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脂
低脂饮食,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 品摄入,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吸烟和酗酒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特别是心脑血管方面 的检查。
性护理。
03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
低盐、低脂、低糖
脑梗死患者应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 以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 血栓形成。
高纤维、高维生素
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 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 动和改善血管弹性。
控制总热量摄入
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 ,避免肥胖和超重,有助 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 险。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 等,有助于保持肌肉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饮食禁忌
高盐食品
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腌制品、咸鱼、咸肉 等,以降低血压。
高糖食品
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如糖果、甜饮料、蛋糕 等,以控制血糖。
高脂肪食品
避免食用高脂肪食品,如炸食、全脂奶制品 、肥肉等,以降低血脂。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饮食,戒烟、戒酒。

3、患者恢复期可下床活动,病情危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评估患者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及其特点,有无脑疝形成。

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6、凡有意识不清、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病史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

必要里加约束带。

7、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出痰液。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对神志不清、反射减弱者应及时吸痰并报告医师,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8、保持大小便通畅。

留置导尿管者,每4小时放尿1次。

尿引流袋按要求更换。

便秘超过3天者给予缓泻剂。

9、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10、高热昏迷、压疮者按高热、昏迷及压疮护理常规。

11、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情作适当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等各种并发症。

12、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护理评估】1、了解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家族史。

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长时间静坐等。

2、评估起病时间,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无头昏、头痛、呕吐、失语、偏瘫、吞咽障碍、呛咳等。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有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与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

2、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习惯。

3、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心跳呼吸骤停、下肢静脉血栓、应激性溃疡等。

2、活动无耐力与脑梗塞致肢体乏力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肢体乏力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与医源性限制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医源性限制有关。

6、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头部禁止使用冰枕。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T、P、R、BP,肢体活动情况并按要求记录。

3、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氧气吸入。

4、保持良好肢体位置,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

5、了解病人的心理,鼓励家属和朋友关心病人,避免病人急躁情绪。

6、给予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食,必要时鼻饲流汁。

7、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会阴部护理。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或家属相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2、指导病人进行循序渐进的自理能力锻炼及适应家庭,社会能力的锻炼。

3、告知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属对长期合并症对预防措施。

1。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大面积脑梗死者,给予氧气吸入。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进食及大小便情况。

3.神志不清或躁动者使用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

4.用药护理
(1)健侧输液
(2)使用脱水剂者,快速给药,如20%甘露醇125~250ml 应在15~30分钟内滴完,甘油果糖250ml滴注1~1.5小时监测水、电解质及肾功能
(3)使用溶栓药物者,控制给药的速度,如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0.9mg/kg,总量≤90mg)先静脉推注10%(约1分钟),其余剂量1小时滴完。

避免颅内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皮肤淤点,瘀斑,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

1.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甜食等。

吞咽困难者,进食时取坐位或髙侧卧位,从健侧先自3~4ml开始,逐渐增至1汤匙量喂入,从健侧缓慢一口量(20ml)喂入。

不能自主进食,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流质。

7.病情平稳即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如健手梳发,头转向患侧,用健侧手从健侧额
部开始向头后颈部梳理,要求手指紧压头皮,缓慢向后推动,重复20次;捏挤患手,患手置于胸前,用健手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秒。

每个手指重复5次。

环绕洗脸,半桥抬臀,抗阻夹腿,跷腿摆髋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脑梗死护理常规评估与观察要点:为了更好地进行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嗜好、体育锻炼情况以及本次发病情况。

其次,要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同时,还要观察有无肢体瘫痪、失语、感觉和吞咽障碍等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以及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和体征。

最后,需要了解CT、MRI等检查结果,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按照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情况。

在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要注意床头抬高15°~30°;昏迷患者要取侧卧位。

头部禁用冰袋,鼓励患者早日离床活动。

此外,需要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糊状或半流质缓慢小口喂食。

对于昏迷及吞咽功能障碍者,应予鼻饲流质。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脑梗死面积较大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要给予吸氧。

对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做好气道护理。

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多种药物治疗。

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以及因栓子脱落而引起其他部位栓塞的症状。

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加强生活护理,避免意外损伤,如坠床、跌倒、碰伤或烫伤。

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留置导尿管的相关护理。

预防出血性梗死、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窒息、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心理方面,需要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出院前,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合理饮食,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限酒。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一、定义: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二、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以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偏身感觉障碍等,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昏迷甚至死亡。

三、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头部不宜过高,做好心理护理。

2、饮食护理:给高维生素,纤维素及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可鼻饲流质饮食,避免吸人性肺炎。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神志,瞳孔、肌力的变化,
4、加强基础护理,按时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5、瘫痪护理:瘫痪肢体做好良肢位摆放,预防肌肉萎缩和足下垂。

吞咽困难给予手法按摩及吞咽功能训练;失语给予语言训练,偏瘫给予肢体被动和主动功能训练,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6、恢复期要进行瘫痪肢体被动运动,按摩,针灸等,并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早日康复。

四、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家属及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发展、常见并发症及预后。

保持情绪稳定及健康心态;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防止便秘;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治疗原发病,防止复发。

2、康复指导:康复锻炼中防止跌伤,劳逸结合,坚持持之以恒;肌力恢复后鼓
励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

临床中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病情评估】
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病前平日所有的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清理,必要时给予吸氧。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为休克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3、有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危险。

【护理关键】
1、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精神状态。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给予心理支持,排解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

2、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喂饭、帮助患者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恶情绪;营造一种舒适的修养环境和亲情氛围。

正确对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使用便器,要注意动作轻柔,勿用力过猛。

(3)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

床边加护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或其他障碍物;呼叫器应置于床头患者随手可及处;穿防滑的橡胶鞋底;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康复护理: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价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急性期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翻身、床上的上下移动;协助和督促患者早
期床上的桥式运动、Bobath(十字交叉握手),床旁坐起及下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主动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患侧肢体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指导和教会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必要时选择理疗、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

3、吞咽障碍
(1)饮食指导: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食多餐;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粮、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口腔内,鼓励患者用吞咽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锻炼吞咽功能。

(2)防止窒息:注意保持进食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护理活动等。

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以避免呛咳、误吸等,如患者出现呛咳、误吸或呕吐,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

床旁备吸引装置。

(3)鼻饲饮食的护理:患者不能吞咽时给予鼻饲饮食。

交给患者及陪护饮食的原则、内容、胃管鼻饲的方法仅注意事项。

饮食原则与内容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鸡蛋、豆奶、鱼汤、菜汤等,应供给足够的热量。

4、语言沟通障碍
(1)心理支持:体贴、关心、尊重患者,避免挫伤患者的自尊心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当患者进行尝试和获
得成功时给予表扬;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谈,并耐心、缓慢、清楚地解释每个问题,直至患者理解;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

(2)康复训练:有患者、家属及参与康复训练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家属理解康复目标的设立既要考虑到患者希望达到的主观要求,又要兼顾康复效果的客观可能性;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原则上是轻症者以直接改善其功能为目标,而重症者则放在活化其残存功能或进行实验性的治疗。

(3)交流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还可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板等,也可利用电脑、电话等训练患者使用交流能力。

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5、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由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带来的思想负担;护士要有良好的素质,耐心、细心,热情;深入了解患者生病前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等第一手材料,减少患者的思想波动,以免造成情绪激动。

【健康指导】
1、告知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常生活活动尽量不要依赖家人,多参加朋友聚会和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2、生活起居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合理饮食,多吃芹菜、山楂、香蕉、海带、鱼、芝麻、大枣、豆类、食醋等。

3、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肥胖病。

脑梗死急救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