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教学提纲
公共政策简答题
公共政策简答题1.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2简述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3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1.4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5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1.6简述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
1.7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2.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2.2研究政策系统应予重视哪几个突出问题?2.3简述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2.4简述逻辑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5简述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思想。
2.6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是什么?2.7简述理性主义模型所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2.8理性主义模型认为决策者是如何将其理性主义的决策活动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中的?2.9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受到的批评。
2.10简述渐进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
2.11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2.12简述集团模型受到的批评。
3.1简述阿尔蒙德指出的政策过程的逻辑顺序。
3.2美国总统的决策是通过哪些途径做出的?3.3中国政治体制赋予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有哪些?3.4人大决策的内容有哪些?3.5合理的决策结构的特征是什么?3.6简述公共政策结构的六种类型。
3.7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8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9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10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4.1简述国情与国策的关系。
4.2简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4.3治理能力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4.4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4.5简述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4.6简述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4.8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因素。
5.2简述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公共政策分析的共性与区别。
公共政策简答论述提纲
31.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2.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3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31.简述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人”的特征。
32.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
34.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与本质。
35.简述克服阻力,实现政策终结的策略。
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
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34.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35.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31.简述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
32.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33.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35.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3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33.简述政策问题的形成条件。
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
31.简述大众传媒如何通过对公共政策系统提出要求来影响政策输出。
32.简述合格的政策执行者的素质要求。
33.简述政策终结的作用。
3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意义的具体表现。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内容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36.联系实际分析现代公共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37.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与价值36.试述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37.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30.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
31.结合实际,阐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分析提纲
一/小知识点:
理性模型、渐进模型、有限理性模型的代表性人物;公共的概念界定(有代表性的观点);政策规划的多元主体;政策执行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公共政策制定的环节;公共政策执行的环节;孔多塞悖论;政策执行扭曲现象;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社会问题在问题察觉阶段的基本特征;立法决策和行政决策(合法化)的不同程序;公共政策的决策主体;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来源;政策分类;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政策执行;全体一致投票规则的主要特征;公共政策的实施方案可行性包括.
二/基本概念:
政策:博弈论(政策科学领域)利益团体:政策监控: 公共决策体制:
政策评估:自我调节性政策:政府议程:
三/基本问题:
拉斯韦尔政策科学的六大特征
中、西方公共决策权力的分配和运作
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渐进分析模式及评价
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性因素
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和公共政策的理解有什么新研究视角和可取之处
四/结合实际,具体掌握:
对收容遣送制度废止的看法和评价。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性建议
如何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原则。
精英决策模式及其评价
题型:单选10题10分,多选5题10分,名解3题12分,简答3题大概24分,论述案例分析各一题共大概44分。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定稿版
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答: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4.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5.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答:(1)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3)“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4)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6.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答:(1)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①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③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④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2)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①提倡公共道德,强调公共责任,使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氛围;②加强公共政策程序化、公开化的法制建设;③最大限度地吸纳公民参与,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
7.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答:公共政策系统主要是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既各有分工、相互独立。
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8.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答:(1)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2)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9.信息系统的职责。
答:(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实现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几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2)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3)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公共政策分析》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大纲李树林内蒙古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博士0471——4631811 邮箱:lslnmg@教学目的:课程内容旨在使学生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清公共政策过程的基本脉络,达到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观察和认识。
课程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含义、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在各章节的讲解中涉及到一些具体政策,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评论,但我们并没有设专章来讲述具体的公共政策,如农业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等。
我们这样做的缘由主要还在于本课程的“导论”性质。
参考书目:1.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陈庆云主编,2006年版2.公共政策研究,三联书店,麦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2006年版3.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克莱顿•托马斯著,2005年版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王骚王达梅主编,2006年版5.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威廉•N•邓恩著,2002年版6.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詹姆斯•E•安德森著,1990年版7.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著,2003年版8.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林水波张世贤著,1982年版9.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托马斯•戴伊著,2002年版10.公共政策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弗兰克•费希尔著,2003年版教学内容:第一讲公共政策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视野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一般介说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这个定义提示了公共政策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如下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00318 公共政策 简答题
00318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公共政策分析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公共政策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40 理论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与年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社会统计学、公共经济学开课系室:人文社会科学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五、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六、课外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略)八、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学习方式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辅导和答疑等。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含义及本质(简答)含义: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或表达,是管理国家的工具1)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2)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3)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2.公共政策功能:分配功能;制约功能;导向功能;管理性功能;象征性功能;调控功能3.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多选)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学科2)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3)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整个政策过程4)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的4.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的不同(辨析)公共政策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个政策过程。
5.政策分析的局限性1)政府权力的限制2)问题认识上的分歧3)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4)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5)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6.政策与法律辨析(辨析)联系:1)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控制和规范社会关系,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管理和政治统治;2)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和具体化;3)重大政策常常用于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法律又是保障政策执行的有力工具。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
1.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2.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
3. 行动主体的定义和特性
4. 政策不同阶段的参与者
5. 具体行动主体有哪些
6. 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7. 政策价值的特点
8. 价值辩论的意义
9. 政策工具的定义和实质
10. 政策工具的作用
11. 政策工具的类别
12. 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13. 政策议程的含义
14. 政策议程的类型
15. 西方政策议程设立途径
16. 中国政策议程设立途径(王绍光:六种模式)
17. 政策规划的定义和实质
18. 政策规划的取向
19. 政策规划的步骤和原则
20. 政策决策的定义
21. 决策模型有哪些
22. 政策合法化的定义
23. 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
24.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5. 政策评估的定义
26. 政策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27. 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28. 政策分析的意义
29. 政策分析框架
30. 政策问题构建过程
31. 政策问题的特征
32. 头脑风暴
33. 德尔菲法
34. 政策行动建议的定义
35. 政策行动建议的标准
36. 公共政策结构的定义
37. 政策创新的定义
38. 危机事件的定义、特点、类型、危害
39. 如何决策危机事件
1.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政策提纲
1、德国学者对社会政策的研究:1873年,德国经济学新历史学派施莫勒等人为对搞英国曼乇斯特学派的经济学理论,以及为了解决德国当时的劳工问题,发起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并确立“学会的性质,不是讨论主义,而是要深入问题的中心,把握目前最重要的改革事项,例如对于罢工、工会、工厂法以及劳工住宅问题,使其发生实际的效果。
”也就是说,社会政策研究以社会问题求解为旨归。
什么是“社会问题”?该学会的三大骨干人物之一的瓦格纳认为:“所谓社会问题,就是分配上的不公平。
”韦伯对社会政策研究也给予了关心,他在<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中的论文指出:“所谓最狭义的社会问题,就是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关系。
”还有一批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和商业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日本受德国影响于1897年也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并在一批学者发表许多有关社会政策的论著。
2、公共政策学形成的历史条件: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3、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一般认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系统论原理。
其内容包括系统的构成和重要特征、系统的类型和一般、系统环境和系统结构分析、一般规律与系统的生命周期,实践中应遵循的系统原则等。
其二为系统方法。
其三为系统工程,这是系统科学的技术层面。
它是系统方法、运筹学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系统工程的目的在于研究、设计、建造最优化系统。
总起来,系统论或系统科学旨在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向人们提供对现实世界中各类系统的性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理论性认识,并依照人的目的和需要在建造与完善各种系统中进行科学的设计、管理、预测和决策。
4、控制论是研究不同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以实现优化目标的学科,是利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将整个系统组织成为能自动地合乎要求的运动机制的一门横断科学。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主编)总结提纲版
选择15个 30分名词解释 5个15分简单题 5个40分论述或者案例分析 15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名词解释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的内涵简答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3政策的本质及功能简答(l)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2)公共管理的手段—导向和控制(3)利益关系的调节器5现代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选择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其同事勒纳合编的名为《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发展》一书出版。
6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选择该学科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标志:出版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探索》7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简答1.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2.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4.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1全面理性模式主要观点:公共政策应该实现价值最大化,即决策最优问题既定、目标及其排列优先顺序清楚、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评价: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2、人是感性动物,存在理性缺陷,行为受到个人偏好和性格等非理性因素影响;3、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信息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的有限性);4、决策常面临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5、决策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限制。
公共政策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二章:1什么是公共政策?特点?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特点:1公共性2价值相关性3层次性4功能多样性5动态性6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 西方国家和我国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别.元首决策:西方国家有,我国没有政党:西方多党制,政党政策可以通过选举上升为国家公共政策司法机关:西方:司法审查中国有限的法律解释(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①立法倡议;②立法否决;③委托立法;④外交决策;⑤防务政策(3)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决策①对国会立法和总统决策的解释;②制定规章条例;③行政裁决。
(4)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①司法审查②推翻先前的判决③司法命令(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1)中国共产党的政策(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①宪法②基本法③其他法律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人民代表大会决定)(3)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法律解释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当代中国,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应用的问题的解释权归国务院及主管部门 .3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的区别。
所谓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元政策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最终必须服从的基本方向、基本价值和基本程序。
☆方向性的元政策☆价值性的元政策☆程序性的元政策基本政策是相对具体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给有关团体、个人的行动规定或指明大方向的公共政策.它主要确定具体政策所应采取的态度、所应依据的假设,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word版本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简答题(50 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1、阶级性: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 ,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题型: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只判断对错)简答题(只答条目)论述题(自己在答案最后联系实际)案例题(看清题目)本提纲分为这五个部分,时间仓促,难免疏漏,请对照课本复习。
各部分考点可以混用。
选择题(多项选择)1.1968—1971年,政策科学家德洛尔出版了数部专著,对政策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著作是:(P5)答:政策科学家叶海卡.德洛尔在1968—1971年短短的几年里,出版了所谓的政策分析“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
2.政府在市场运作中主要扮演的角色。
答: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收入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3、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答: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维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
4、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P8)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人自由与社会原则存在矛盾。
第二,现实中的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定。
第三,外在效应的存在是市场无法解决的。
第四,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造成“市场失灵”。
第五,单纯的市场调节无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形成“市场失灵”。
5.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P10)答:一是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存在差异。
二是现有的决策体制及方式(投票规则)本身有缺陷的。
三是信息不完全。
四是政府机构效率低下。
五是政府角色错位。
政府干预范围和力度过大。
六是政策的滞后效应。
七是寻租活动。
6、公共政策的本质答: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得权衡,在减少公众主观差距和减少公众客观差距之间做出选择,进而及时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的有效运行。
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P19)答:答:⑴导向功能(如西部大开发);⑵规范功能;⑶协调功能;⑷控制功能(如计划生育);⑸分配功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公共政策学简答题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调整。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②超前性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
从其对社会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
公共政策简答题
公共政策简答题简答题0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02?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引导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4)分配功能(5)象征功能03?试析公共政策快速分析的必要性?(1)分析人员所面临着约束(2)分析人员有局限性(3)行政标准的迫切性(4)在研究基础上开发快速分析的技术04?试析政策分析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素质?(1)专业素养:政治头脑?总体观念?创新?洞察力?悟性?未来导向?富有弹性(应变)?其他;(2)知识素质:选择标准的知识?选择分析工具的知识?明确分析工作边界的知识?使用直觉思维的知识(隐含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政治知识?更新分析工具的知识?目标与结果关系的知识?价值知识等?05?试析政策问题的特点?(1)客观性:客观存在(2)主观性:主观感受与思维加工(3)人为性:人类行为结果与利益诉求(4)依存性:问题系统(5)动态性:多样解决方案?政策问题与方案?时效性06?试析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1)政府有限介入策略(2)政府主动介入策略(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都有限介入07?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1)政府本身也有自利性和价值偏好,因而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性;(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做出的规划也难保科学性;(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桂花明显缺乏民主型?08?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负作用的产生?09?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因素:(1)目标的不确定性;(2)影响的广泛性;(3)资源大的混合与政策重叠;(4)主体有关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的错误;(6)信息系统不完备;(7)获取经费不易;(8)意识形态的影响?对策:高层领导重视;建立多种评估信息收集渠道和长效机制;讲究政策评估时机;明析评估的多重价值;保持评估者的价值中立;把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适当运用政策评估分析工具: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风险分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发挥公共政策评估结果的多种用途:与资源分配?公共部门绩效等结合起来?10?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容?(1)广义的合法性: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前提)?途径(不作要求):a:合法?合理的形式取得政权;b:社会的传统习惯取得政权;c:超凡魅力领袖取得政权;d:革命或战争的形式取得政权?(2)狭义的合法化:a:合法的决策主体;b:合法的政策内容;c:合法的过程(程序);d:政策的法律化?(a: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b;具有长期稳定的政策;c;较成功的政策)11?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标准;后续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12?绝大部分政策变动采取渐进调整的原因(1)利益刚性的限制(2)现行政策的制约(3)公共意志的趋中(4)变革成本的约束(5)人类理性的局限(6)社会稳定的需要?13?政策终结的作用(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促进政策的优化(3)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绩效14?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及表现?含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本质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是各种各样的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1)?象征性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7)?规避式政策执行?15?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1?为政策方案提供指导;2?为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16?简述政策议程及其建立条件?在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后,政策主体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政策间题作为急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这一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条件: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问题强烈反应;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17?具体政策的含义?特点和功能含义:为解决社会发展中某个领域某个区域中具体问题而制定特点:a:涉及面广;b:针对性强,内容强尽;c:时效性强,变动性大;d:执行性强,操作性强;功能:a:切实保障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b:直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c:直接调节公共利益,实现政策目标18?公共政策过程?广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指的是:政策问题构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控制与政策终结?狭义的公共政策过程是指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建立—政策规划—政策的合法性?19?简述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1)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说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则有效执行的作用则占90%?(2)它是政策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3)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20?中美公共政策横向构成上的差异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中国:公共政策构成=人大决策+行政决策+党的政策2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客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的冲突性?团体与组织的活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必要的政策行动?22?政策方案评估择优的标准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能最大限度实现有关政策目标;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实现政策目标风险尽可能小;政策实现的副作用尽可能小?23?政策变通的含义及合理政策变通的原则含义:是原则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原则: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这是衡量合理变通的标准;摸清实际情况,这是合理变通的实践基础;上情?下情有机结合,这是合理变通的关键24?政策评估的标准含义:依据政策目标设立的可供比较的准则,包括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两类?事实标准:政策效率?政策效能?政策效益?回应的充分性和执行力;价值标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25?谈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学科性质:(1)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崇尚理性又不拒绝非理性思考,强调定量与定性的结合;(3)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5)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6?试述公共政策的分类?(1)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科专门将公共政策作为自己的全部研究内容,并且将公共政策的理论构建?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公共政策的规划分析以及具体公共政策的实践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描述性学科,又是规范性学科;是软科学的重要分支?27?政策问题的特点?相互依赖性?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28?试析公共政策主体含义及其基本构成?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阶段上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人员?公共政策主体的基本构成:(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体;(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包括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29?试析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组织功用--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2)知识结构--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体制构成--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组结合--矩阵体制(4)组织运行--研究?教学(培训)?开发(咨询)三位一体(5)道德与价值--实事求是?科学性(6)组织环境--尽可能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相对独立性30?简析政策合法化的特点?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所有的政策,包括中央制定的政策和地方?基层制定的政策,都必须经过合法化过程?其特点:(1)公共政策合法化有其特定的主体?即不是随便哪个国家机关都可以使一项公共政策合法化,它必须是享有权力的国家机关?(2)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方案规划存在相似性?政策合法化决不是简单表决和通过政策,而是要进行严格的审议,而审议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政策方案规划,只有在重新修改?补充政策方案后,方案才能获得批准,成为具有合法性?权威性?普遍性的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性十分鲜明?要使一项政策方案成为合法的政策,必须要经过一道道的程序,缺少任何一道,都难以实现政策的合法化?31?简述政策终止的实质?公共政策终止是指一项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在正面效用已经完全失去的情况下,公共部门制定出新的政策强制性地对其加以取代?具有强制性?衔接性?多样性特点,具有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的作用?32?简述政策终止的障碍?(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政策受益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制定者;(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机构惯性?机构生命力?机构动态适应性;(3)行政机关联盟:内部人;(4)利益集团的阻碍;(5)法律障碍: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法律的滞后性;(6)终止的成本障碍:高昂的成本---终止行为本身的成本?沉积成本;(7)社会舆论的压力:第四种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简答题(50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1、公共政策问题。
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
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3、政治文化,影响政策输入,影响政策体制的组织方式,影响政策执行。
4、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选择。
8、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总任务、价值取向及其对公共政策的要求:总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的;价值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政策的要求:1、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2、经济体制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经济角色和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影响,要求实现公共政策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
9、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在公共政策方面的重要价值1、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出操作主义倾向。
2、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10、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及特征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通常又叫"思想库"、"脑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机构,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的政策实践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如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组织。
主要从事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设计、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
其特征表现为: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11、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1. 地位:(1)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在社会利益与权势集团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2. 功能:(1)进行政策咨询;(2)从事政策研究;(3)提供政策评估;(4)充当政策宣传机构;(5)形成"旋转门"机制。
12、简述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1)象征性执行。
执行中只作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阳奉阴违"。
(2)附加性执行。
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等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与范围。
(3)选择性执行。
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观望性政策执行。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通过观察上级的态度、措施以及同级部门的行动再决定反应,因此错失执行的良机(6)照搬式政策执行。
执行主体机械照搬照抄。
13、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是如何构成的。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
2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3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4、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含义: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2)意义:①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②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1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向决策者提供新思想观念。
(3)评估政策结果,提供有关信息。
(4)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专家与官员、(5)对公众进行公共政策教育。
1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的构成:1、决策中枢体统。
它拥有最后决定权,是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参谋咨询系统。
这是充分开发智力、协助中枢系统决策的组织,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和提供建议。
3、信息情报系统。
在决策过程中专门从事信息情报收集、贮存、加工和处理的系统,为决策提供信息。
17、简述决策中枢体统的地位与作用:(1)中枢体统拥有最后决定权,中枢系统形成的基础是拥有最后决定权,其他系统围绕决策中枢系统建立的,按照中枢系统的要求工作;(2)中枢体统处于决策体制的核心,核心是拥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领导者个人,其组成与政治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相关;其构成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3)中枢体统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8、简述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因素。
个人素质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公共政策水平、个人的法律观念、个人对问题和公共政策方案的判断力、个人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及个人对信息的敏感性。
19、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1)问题诊断。
通过突破重点、带动全面,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察觉、问题诊断、问题描述。
(2)目标确定。
原则是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3)制定方案。
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后果预测,尽量用数据表达公共政策,且方案应至少在两种以上。
(4)方案验证。
对备选的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判断备选的方案是构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宣布公共政策。
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向社会公布公共政策。
20、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是指在作出公共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过程中要经过咨询、论证、协商、听证、审议及集体讨论等环节,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指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目标(2)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的是政策制定科学化的保证(3)民主化与科学化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败21、简述从博弈理论的视角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及其启示博弈理论的视角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运用权威性的规范对社会利益进行协调,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主体与公共政策目标群体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追逐、交易和谈判的过程。
这一视角带来的启示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在于控制,政策执行的成功取决于参加者的策略选择。
2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特征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性。
23、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1)政策执行是政策制定的目的与归宿(2)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如何(3)政策执行效果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4)政策执行及其后果是使原政策得到修正、补充、完善或形成新的政策的重要根据24、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1)政策宣传(2)制定执行计划(3)组织准备(4) 政策实验(5)全面实施(6)再决策、协调与监控25、简述制定执行计划原则(1)客观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26、简述如何做好政策执行再决策及其作用政策执行再决策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做好宣传解释工作,2做到集思广益,发挥民主3做好总结经验的工作4实事求是5时效性6信息原则政策执行再决策作用是:(1)使政策的执行顺应主客观的实际情况(2)为以后解决相关的政策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了前提和保障(3)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4)纠正政策执行偏差27、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2) 法律手段(3) 经济手段(4) 思想引导手段28、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1)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忠实执行(3)实事求是(4)注重实效(5)强制执行与说服宣传相结合29、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是决定公共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a引导政策运行趋于正确、科学的方向;b确定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的必要前提(2)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a知晓政策运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确认每项政策价值,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3)是实现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a政策评估可以实现政策参与民主化b集思广益,从而事项政策持续运行的科学化(4)厘清政策责任归属的必要手段a促进民主法制社会的"责任政治"b促进"责任政府"以及行政管理中的"问责制"的构建30、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1)政策投入标准,目的在于了解政策过程中各类资源投入的数量和分配、使用状况;(2)政策效益标准:政策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程度(3)政策效率标准: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4)公平标准:政策实施后所造成的资源、收益和成本在社会群体之间分配的公正程度(5)政策回应度:特定政策满足相关社会团体的需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