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 软骨鱼纲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软骨鱼纲

第十四章     软骨鱼纲


• • • •
5、真鲨目:
特征:(1)鳃裂5个。 (2)背鳍2个,无硬棘、有臀鳍。 (3)眼有瞬膜 世界有7科49属210种。我国有6科27属 62种。

• • •
1)皱鲨唇科
特征:眼小、喷水孔小,第一背鳍位于胸鳍与腹鳍 之间。 代表鱼类:皱唇鲨属——皱鲨唇 特征:体灰褐色,有褐色横纹13条。

• 3)姥鲨科:
• 特征: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角质鳃耙细而常,鳃 裂十分宽大。
• 代表鱼类:姥鲨属——姥鲨
• 4)长尾鲨科:
• 特征: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尾很长呈镰刀状。
• 代表鱼类:长尾鲨属——狐形长尾鲨
• • • • •
4、须鲨目: 特征:(1)鳃裂5个。 (2)背鳍2个,无硬棘、有臀鳍。 (3)前鼻掰常有一鼻须或喉侧有皮须。 世界有3科13属约32种。我国有3科7属12种。 1)须鲨科——斑竹鲨属——条纹斑竹鲨属 特征: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有口鼻沟。
• 2)真鲨科——斜齿鲨属——尖头斜齿鲨 • 特征:喷水孔细小或无,牙侧扁而大。
• 3)双髻鲨科:
• 特征:头的额骨向两侧突出,眼位于突出的两端。 • 常见:双髻鲨属——锤头双髻鲨和路氏双髻鲨。

吻沟双髻鲨 (双髻鲨科)Sphyrna lewini [地方名]相公帽、官鲨、丁字鲨。 [形态特征]体粗大,侧扁而高,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 者可达3米。头的额骨区向左右两侧呈铁锤状突出。眼圆 形,位于头两侧突出部的端面。吻前缘波曲状,中间凹入, 鼻孔平扁。口弧型,牙侧扁,向内斜,微呈锯齿状。体被 细小盾鳞,有侧线。体背部呈灰色,腹面稍淡。背鳍2个, 无硬棘,第1背鳍甚大,第2背鳍小;尾侧扁,尾鳍甚长, 基部有缺刻,呈浅灰色。 [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 黄海均产之。为捕捞其他经济鱼类的兼捕对象。无显著渔 期。 [经济价值]肉供食用;鳍加工成鱼翅;肝可提取鱼肝 油。

15 软骨鱼纲

15 软骨鱼纲

15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现生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15.1 主要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有颌类)●(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3)体表常覆盖保护性的鳞片●(4)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5)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椎体双凹●(6)大多具有鳔●(7)多数具2对外鼻孔,内耳具3个半规管15.2 成体15.2.1 外部形态● 1.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2.四种主要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体型如箱型、比目鱼型、海马型、带型等。

● 3.头部口:口上位、口端位、口下位眼:无眼睑。

● 4.皮肤与腺体表皮层:含各种单细胞腺,如粘液腺和毒腺真皮层:含血管、神经和感觉细胞皮下层:含色素层和脂肪细胞● 5.鳞片盾鳞:真皮+表皮,棘突状,呈对角线排列。

软骨鱼类硬鳞:真皮,坚厚,菱形,成行排列。

软骨硬鳞鱼类骨鳞:真皮,较薄,大致圆形,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鳞囊中,后端游离。

真骨鱼类(1)圆鳞:游离端光滑,低等真骨鱼(2)栉鳞:游离端有锯齿,高等真骨鱼侧线鳞与鳞式有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的数目和侧线在体侧的位置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

用鳞式表示。

5~638——403~4-V● 6.鳍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腹鳍。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

鳍的结构:鳍担骨、鳍条、鳍膜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

角质鳍条为一种纤维状的角质物,细长而不分节。

硬骨鱼的鳍条为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系由鳞片衍生而成。

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鳍条两种类型。

鳍棘:不分节不分支,坚硬软鳍条:分节,不分支或者分支硬刺(假棘):软鳍条钙化形成的硬刺。

鳍的形状、位置,鳍棘和鳍条的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章 软骨鱼纲

第十四章 软骨鱼纲

我国产有4属, 常见的种有:皱唇鲨、白斑星鲨和灰星鲨 为一群中小型鱼类 眼椭圆,下眼睑上部分化为瞬褶,能上闭 喷水孔显著 齿小而多,三齿头或多齿头型 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位于胸鳍与腹 鳍之间的上方或较接近腹鳍
特征

皱唇鲨
【特征】1. 体灰褐色,具褐色横纹 13 条。 2. 体长大者
2(3) 前鼻瓣具鼻须,喉侧无皮须……………………须鲨科
3(2) 前鼻瓣无鼻须,喉侧具1对皮须……………橙黄鲨科 4(1) 鳃弓具海绵状鳃耙,无鼻须或喉侧有皮须 ……鲸鲨科

眼小,无瞬膜或瞬褶。 具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鼻瓣常 具一鼻须或喉部有1对皮须。 最后2-4个鳃裂位于胸鳍基底下方。 椎体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

为暖温性中小型鲨鱼,体长l米左右。
卵胎生。
喜栖息于近海底层多植物生长的环境中, 体色可随环境改变,显示保护色和拟态。


捕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东部。
日本须鲨
条纹斑竹鲨




背上有一皮膜隆起的嵴, 体具圆形或卵圆形白色或淡色斑点,背侧面 具有12-13条暗色横纹; 为一群底层性鱼类,喜栖息于浅海底层藻类 繁多的环境中; 性温和,行动迟缓; 主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 卵生,体长一般达1m左右; 分布于南海、东海。

特征


科的检索表
1(8) 头颅的额区正常,不向左右两侧突出 2(7) 齿细小作带状或铺路石状排列,多行使用;上眼睑上部 分化为瞬褶,能上闭;喷水孔显著 3(4) 第一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腹鳍之后……………猫鲨科 4(3) 第一背鳍位于腹鳍之前,胸鳍和腹鳍之间 5(6) 第一背鳍大于或等于尾鳍长…………………拟皱唇鲨科 6(5) 第一背鳍小于或等于尾鳍长……………………皱唇鲨科 7(2) 齿侧扁而大, 1-3 行使用;瞬褶发达;喷水孔细小或 无………………………………………………………真鲨科 8(1) 头颅的额区向左右两侧突出,眼位于突出的两端;鼻孔 位于前端……………………………………………双髻鲨科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及硬骨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及硬骨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肠的长短与食性有 关。软骨鱼类肠的末端以泄殖腔孔通体外;硬骨 鱼类则是以肛门和泄殖孔与体外相通。 •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尤以肝脏发达 (除消化功能外,还有调节自身比重的作用)。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 胰脏。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脑明显分为5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 延脑)。其中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鱼类发达,脑 顶部已出现神经物质。大脑的主要部分是纹状体, 以感嗅为主。调节肌肉运动的中枢—小脑
•盾皮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的另一类有颌鱼 类,绝灭于泥盆纪晚期,体被盾甲,骨骼为软骨, 上颌与头骨牢固愈合。具有成对鼻孔、偶鳍、歪 尾,被认为是软骨鱼类的祖先。
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起源于体被盾甲的盾 皮鱼类,其软骨的结构可能是次生性的起源。
•裂口鲨是最早阶段的软骨鱼类。泥盆纪时期软骨 鱼大量辐射发展,在石炭纪已很普遍,随后许多 原始类群绝灭,现代软骨鱼出现。
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于体外。体被盾鳞。具泄殖 腔。本亚纲又分2目。
鲨目( Squaliformes):体呈纺锤形,鳃裂侧位。 如各种鲨鱼,它们的肝脏都很大,为制鱼肝油的 原料之一,因此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鳐目( Rajiformes):体扁平,胸鳍发达与头侧 相连成“体盘”。如孔鳐等。
全头亚纲(Holocephali):至少在3亿年前(泥 盆纪或石炭纪)从板鳃类衍生出来的一个特化支。 鳃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仅留1对鳃孔通向体外。 上颌与脑颅愈合并由此而得名。齿愈合成齿板。 体表光滑无鳞。无泄殖腔,以泄殖孔与肛门通体
•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 (或动脉球)组成。动脉圆锥为软骨鱼类所具有; 动脉球为硬骨鱼类所具有(图)。 •动脉系统主要由腹大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以 及背大动脉组成,静脉系统与文昌鱼的相似(包 括前主静脉、后主静脉和总主静脉)。门静脉包 括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6.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纲鱼类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纲鱼类

两者区别 鳃裂 胸鳍 背鳍 腹鳍 臀鳍 尾形 体形
鲨形总目 鳐形总目
在咽部两侧 在咽部腹面
不大
特大,连于头侧
在背上 在尾巴上,有的种无
腹位
前部分特化为足
有或无 无
歪尾
多细长成鞭状
梭形
背腹扁平如盘状
第一总目 侧孔总目 (鲨形总目 )
包括全部鲨类,我国产有8目。主要区别: 六鳃鲨目:6~7个鳃裂,背鳍1个。 锯鲨目:吻锯状 扁鲨目:体扁平 角鲨目:无臀鳍 虎鲨目:背鳍前具硬棘、有臀鳍,具口鼻沟 真鲨目:背鳍前无硬棘、眼有瞬膜或瞬褶、有臀鳍 须鲨目:背鳍前无硬棘、眼无瞬膜或瞬褶、具鼻口
• 斑纹犁头鳐:体密具暗色斑点;
• 许氏犁头鳐:体背面纯褐色无斑点。
• 均为中小型温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泥沙质的 水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不大,多在1—1.5kg左右,沿海均有产。
犁头鳐
颗粒犁头鳐
• 体盘宽大,团扇形,胸鳍前延伸达吻端。 • 本科我国只产团扇鳐属1属2种: • 中国团扇鳐:尾部背面正中具1行结刺; • 林氏团扇鳐:尾部背面正中具2—3行结刺。
• 有4亚目8科:
• 魟亚目:胸鳍前部不分化为头鳍或吻鳍。 • 鲼亚目:1个吻鳍。 • 牛鼻鲼亚目:吻鳍分为2瓣。 • 蝠鲼亚目:具头鳍。
1、魟科Dasyatidae
• 体盘宽与长约等大。尾一般细长如鞭,常具尾刺。常 见种:
• 赤魟:大者可达5 kg左右,小的仅1—1.5 kg。
• 中国魟:
• 光魟:
• 体盘菱形,吻鳍前部分化为2叶,尾细长如鞭,有尾 刺,无尾鳍。
• 我国只产牛鼻鲼属2种:
• 海南牛鼻鲼: 产于南海。 • 爪哇牛鼻鲼: 产于台湾沿海。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特征:鳃孔5对,背鳍2个,前方各具1有毒线相附的棘;无吻软骨,具鼻口沟;上下颌牙齿前后方异性(异齿类)前牙尖细,后牙平扁食性:蟹、海胆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繁殖:卵生,卵具螺旋形外壳,两端有细丝用于固定在附着物上,年产卵一次,产卵2枚二、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分类:只1科虎鲨科Heterodontidae,1属Heterodontus,8种。

我国只产2种宽纹虎鲨 Heterodontus japonicus Dumeril狭纹虎鲨 H.zebra(Gray)比较-暗色横纹多于或少于20条分布-东海和南海三、鲭鲨目Isuriformes特征:鳃孔5对,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

锥体具辐状钙化区域,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分类:4亚目,4科,7属,约14种。

我国有5属8种检索特征(一)锥齿鲨亚目Carcharioidei我国仅1科锥齿鲨科Carchariidae,1属锥齿鲨属Carcharias,2种沙锥齿鲨C.arinarius Ogilby,分布于南海欧氏锥齿鲨C.owstoni Garman 分布黄海和东海亚目特征-尾柄无侧嵴,上方具一凹陷。

牙大,锥状。

欧氏锥齿鲨具有目的特征,第一二背鳍与腹鳍几乎等大,上颌第四齿很小,与第五牙齿有一孔隙相隔,达到6米长卵胎生(二)鲭鲨亚目Isurioidei仅有鲭鲨科Isuridae1科,2属2种;第二背鳍和臀鳍很小,尾鳍叉形;尾柄具侧突,体近纺锤形鲭鲨属Isurus,灰鲭鲨I.glaucus(Muller et Henle)噬人鲨属Carcharodon,噬人鲨C.carcharias(L.)仅有姥鲨科Cetorhinidae,姥鲨属Cetorhinus,姥鲨C.maximus(Gunner)(四)长尾鲨亚目Alopioidei仅有长尾鲨科Alopiidae,长尾鲨属Aloipias 有3种特征弧形长尾鲨Alopiasvulpinus(Bonnaterre)长尾鲨的特点是尾长,大于全长之半,稍上翘,口弧形,具唇褶,喜群居围猎捕食。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 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 现生的适应水生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
并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 构。表现在: 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 结构。 头骨更加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3.3尾鳍
3.3.1作用
有平衡、推进和转向的作用,尾的扭曲和伸直使 鱼体产生前进运动。
3.3.2分类
根据鱼类的尾鳍外形和尾椎骨末端的位置,一般 将尾部分为三种类型:
原形尾(protocercal tail):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 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 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软条:柔软而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 不分支鳍条),均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不分支鳍条常是最 前面的几根。
在鲤形目中有些种类,例如鲤鱼,其背鳍与臀鳍前方的硬棘, 仍保留有分节和左右两列合并的痕迹,称为假棘,系软条 钙化后的变形物,不是真正的棘,因为真正的棘始终为单 一的结构而无法分开。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5.2.2侧线及侧线鳞
侧线 是低等水生脊椎动物(包括水生两栖类)特有的感觉器官,由感受
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器官和感受电刺激的壶腹器官组成。它们分布 在头和躯干的表面,由侧线神经支配。
神经丘器官感觉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压力,而壶腹器官(鲨鱼的 壶腹器官又称罗伦氏壶腹(Ampulla of lorenzini))则感觉水中 动物因肌肉收缩而形成的微弱电场。

第十四章软骨鱼纲

第十四章软骨鱼纲

大的噬人鲨标本 。噬人鲨俗称大白鲨。最大可达12米。
体强壮,游泳迅速,生性凶残。牙齿狭长,锥形。它经常
出没在沿海水域中,摄食大型鱼类和海生哺乳动物,主动
攻击小船,还噬人,因此而得名。虽然噬人鲨十分凶残,
但它碰到天敌瓶鼻海豚却无能为力。通常一群瓶鼻海豚围
攻一条噬人鲨,专咬噬人鲨的腹部,直到把它吃掉为止。
[产地、产季]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 我国产于东海和黄海。每年夏秋两季生产,在山东省石岛 外海捕获较多。
[经济价值]肉可食用;皮可制革;肝含油量达65-70%, 是提取鱼肝油的好原料。
• 可长达3米,重250千克,经济价值很大。分布黄、渤 海及东海。
2、虎鲨目:
特征:(1)鳃裂5个。
中型海产鱼类。通常体长700毫米,体重1000克左右, 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米多。体延长,头和吻平扁;吻突出成 剑状,两侧边缘有巨大的皮质锯齿,其腹侧有扁长皮须1 对。眼大,上侧位、具瞬褶。口浅弧形,下位、唇稍短小。
上下领具有多列平扁齿、齿头细尖。喷水孔近三角形,位 于眼后。鳃孔5个。背鳍2个,二背鳍同形,第二背鳍比第 一背鳍稍小,无硬棘。无臀鳍。胸鳍宽大,末端不达第一
62种。

1)皱鲨唇科

特征:眼小、喷水孔小,第一背鳍位于胸鳍与腹鳍
之间。

代表鱼类:皱唇鲨属——皱鲨唇
• 特征:体灰褐色,有褐色横纹13条。

皱唇鲨 (皱唇鲨科)Triakis scyllium
[地方名]九道箍、竹鲨。
[形态特征]体较长,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
米左右。口大,唇褶发达。牙细小,排列紧密,三齿尖型。
[形态特征]体粗大,侧扁而高,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

鱼类学 软骨鱼纲)

鱼类学 软骨鱼纲)
15属94种。我国6属19种,多为小型鲨鱼,食小鱼与无 脊椎动物。一般可供食用,产量不大,主要分布于南海,有 些分布东海,黄、渤海仅绒毛鲨一种
斑猫鲨 Scyliorhinus caniculus 锦斑猫鲨 S. caniculus
3. 皱唇鲨科(Triakidae)
➢头长为全长的1/5—1/6 ➢眼为椭圆形,下眼脸大部分成为瞬膜,能上闭 ➢喷水孔显著。鳃孔5对,最后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 ➢背鳍2个,无硬棘。尾宽大,细长,歪尾。尾柄无侧棱 ➢卵胎生或胎生,具发达的卵黄胎盘
皱唇鲨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九道箍
灰星鲨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胎生,子宫分隔成多室,胚胎各居一室,每胎 10余尾。暖温性小型鲨鱼,体长约1m, 南海 和东海南部
白斑星鲨 Mustelus manazo Bleeker
1属1种。体庞大,长达15m。广布于世界各海区
姥鲨 Cetorhinus maximus (Grunner )
4. 长尾鲨科 Alopiidae
尾长>1/2全长,呈镰刀形 我国只产长尾鲨属l属3种 弧形长尾鲨:成鱼>6m。我国分布于黄海、东 海、南海。较常见
弧形长尾鲨
四、须 鲨 目 (Orectolobiformes)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 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无任何真骨组织。 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 ❖ 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 ❖ 口位于头部腹面。鼻孔腹位。歪尾。无鳔。 泄殖腔或有或无 ❖ 肠短,内具螺旋瓣 ❖ 鳃间隔发达。鳃裂开口于体表,鳃孔5~7 对;或鳃孔1对,被以皮膜(银鲛类) ❖ 雄鱼腹鳍里侧有鳍脚。卵大,富卵黄,盘状 分裂;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 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 ❖ 无大型耳石

015软骨鱼纲

015软骨鱼纲

第一亚纲
板鳃亚纲
亚纲特征:鳃孔5-7对,分别开口于体外;上颌不 与头颅愈合;雄性无腹前鳍脚和额上鳍脚。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两侧, 体常呈纺锤形,胸鳍前缘游离,与体侧和头侧不愈合;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鳃裂位于头部腹面, 体平扁而宽,常呈菱形或盘形,胸鳍前缘与体侧或头 侧愈合。
第一总目
鲨的分类
第一目
六鳃鲨目
特征:鳃孔6-7对;背鳍1个,无硬棘,有臀鳍; 有喷水孔。 我国有1科1属3种。 扁头哈那鲨:鳃孔7对,体长可达3m,体重数百 斤。常见经济种类。
第二目
虎鲨目
特征:背鳍2个,各具1硬棘,具臀鳍,鳃孔5个。 无吻软骨。具鼻口沟。 我国产1科1属2种:宽纹虎鲨和狭纹虎鲨。 狭纹虎鲨
3、拟皱唇鲨科
第一背鳍大于或等于尾鳍长,第二背鳍与臀鳍位 置相对,都很小。 我国产1种: 拟皱唇鲨:分布于台湾沿海。
4.真鲨科
瞬膜发达,喷水孔细小或消失。齿1~3行。 我国产12属30余种,是现代鲨类中种数最多的一类。 其中斜齿鲨属 和真鲨属最常见。 黑印真鲨 尖头斜齿鲨 沙拉真鲨
5.双髻鲨科
3. 六鳃魟科
鳃孔6对。是生活在深海中的魟类,共1属3种, 我国有1种,产于南海、东海。
4.扁魟科
尾较短,有尾鳍。我国有2种,分别产于东海和 南海。
鲼亚目
我国产2科: 1.鲼科 吻鳍与胸鳍在头侧相连或分离,尾刺或有或无, 上下颌齿各7行。我国产2属: 鲼属:胸鳍与吻鳍在头侧相连,具尾刺,我国只 产l种:鸢鲼。 无刺鲼属:胸鳍与吻鳍在头侧分离,无尾刺。产 于我国者有4种,都分布在南海和东海,常见的如: 聂氏无刺鲼。
第十五章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340种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430种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
打下了基础; z 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加强了嗅觉和平衡觉,属于脊椎动物
嗅、听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z 骨骼为硬骨或软骨; z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以硬骨鱼为例) 外形 z 体形多为纺锤型或流线型,少数为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及其它特殊体型; z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3 部分(没有颈部是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 z 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躯干具有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
z 色素细胞 是皮肤中一种重要衍生物。来源于真皮,是许多鱼类体色得以丰富多彩 的物质基础。
支持和运动系统 鱼类具有由典型的椎骨组成的脊柱、完整的头骨、带骨、附肢骨以及肌肉,构成了支持 和运动系统。 1.骨骼 z 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两种:体椎(附有肋骨)和尾椎(特具血管弧)。脊
椎的椎体为双凹型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z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着脑部。硬骨
(胸鳍和腹鳍)。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图);
z 尾鳍有三种类型:胚胎期及刚孵出不久的仔鱼为原尾型,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
鱼为正尾型(图); z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硬骨鱼的鳍条可分为鳍棘和软鳍条两种。前者坚硬而不分节,
后者柔软分节且末端往往分叉。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等,是鱼类分类上 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目更为常用。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 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通体外;硬骨鱼类则是以肛门和泄殖孔与体外相通。 z 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尤以肝脏发达(除消化功能外,还有调节自身比
重的作用)。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胰脏。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z 脑明显分为 5 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其中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第二节 软骨鱼纲分类
– 第一总目 侧孔总目Pleurotremata (鲨形总目 Selachomorpha)软骨鱼纲.doc
软骨鱼纲
第二节 软骨鱼纲分类
– 第一目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 – 特征:眼侧位,无瞬膜。鼻孔近吻端,不与口相连,口大,
下位,喷水孔细小,鳃裂6-7个。背鳍1个,后位,无硬棘,位 于腹鳍后方,具臀鳍;尾鳍延长;尾椎轴稍上翘,卵胎生。 椎体钙化或不钙化。
狭纹虎鲨分布于我国南海 和东海南部及印度尼 西亚,此外随台湾暖 流也可见于日本南部 和朝鲜西南沿海一带。
软骨鱼纲
第二节 软骨鱼纲分类
– 第三目 鲭鲨目(Isuriformes)
– 特征: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域;有4个不 钙化区域,无钙化辐条侵入。肠的螺旋瓣环状。背鳍2个, 无硬棘;具臀鳍。鳃裂5个。胸鳍中鳍软骨不伸达鳍前缘, 前鳍软骨具一至数个辐状鳍条。
– 我国仅产六鳃科Hexanchidae一科,三属 – 六鳃鲨属Hexanchus,鳃裂6个; – 哈那鲨属Notorynchus 鳃裂7个,头宽扁,吻部广阔; – 七鳃鲨属Heptranchias 鳃裂7个,头狭长,吻部尖而突出。
扁头哈那鲨Notorynchus platycephalus(Tenore) ,
– 全世界共3科12属29种,我国3科8属12种。 – 须鲨科、橙黄鲨科、鲸鲨科。
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in(Bennett) 日本须鲨Orectolobus japonicus Regan
鲸鲨Rhincodon tyous Smith
• 鲸鲨仅此一种,口大,前位,鼻孔位于吻端两侧,鳃孔宽大, 鳃耙交织呈海绵状过滤器。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第一节 鱼类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体形 绝大多数鱼类为流线型或纺锤型, 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绝大多数鱼类为流线型或纺锤型, 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可 快速而持久地游泳.由于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快速而持久地游泳.由于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四种体形: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 四种体形: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 殊体形如箱鲀,比目鱼,海马,海龙等. 殊体形如箱鲀,比目鱼,海马,海龙等. 2.外形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 部分.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头: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不包括鳃盖膜) 头: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不包括鳃盖膜)或最后一对鳃裂 (软骨鱼). 软骨鱼) 躯干:最后1 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开始, 躯干:最后1 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开始,肛门或泄腔孔 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或尾柄与尾鳍交界处.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或尾柄与尾鳍交界处.也可说到最后一 块脊椎骨. 块脊椎骨.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3.1.2按着生位置及功能 奇鳍(unparied fin), 奇鳍(unparied fin),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 鳍 (dorsal fin) , 臀 鳍 (anal fin) , 尾 鳍 (caudal fin). fin). 偶鳍(paired fin) , 偶鳍 (paired fin), 为成对的鳍: 包括胸鳍 (pectoral fin),腹鳍(pelvic fin). fin),腹鳍(pelvic fin).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 水平位. 水平位. 3.2偶鳍的位置和作用 胸鳍: 3.2.1胸鳍:

3.5.3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ppt课件

3.5.3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ppt课件

鱼类中有些种类具有发电器官,能放电以进行防御或攻击。
18
(3).鱼类的运动:游泳 借助于连续的肌节收缩和舒张,从头部开
始的收缩在身体两侧交替进行,形成波浪式的 传递,使收缩波传向尾部,身体则向收缩的一 侧弯曲成“S”形。收缩在尾部结束,尾部将 收缩的力传给水,被水以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 施加给尾,推动鱼向前运动
心脏 动脉
静脉窦 1个心房
总主静脉
1个心室
1个动脉圆锥为软骨鱼所具有
1条腹大动脉
后主静脉
5对入鳃动脉 4对出鳃动脉 1条背大动脉
前主静脉
分支到各器官(形成毛细血管完成物质交换)
21
6.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位于胸腹腔背面的肾脏、输尿管,软骨鱼无膀胱。
其功能主要是从血液中 收集含氮废物排出体外,此 外调节体内水分,使之保持 恒定。
2、介质密度与浮力 3、温度 生物学特征: 1. 适应于水环境的结构特征 2.获得的进步性特征
3
4
1. 适应于水环境的结构特征 •(1)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体表具侧线;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2)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 •(3)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成对的胸鳍和腹鳍); •(4)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获得水的浮力; •(5)靠躯干分节的肌节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推动力;
23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嗅觉、视觉、平衡觉、侧线。 •(1)神经系统 a 脑明显分为5部分(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鱼类发 达,脑顶部已出现神经物质。大脑的主要部分是纹状体,以感嗅为主。调节肌肉运动的 中枢—小脑非常发达。 b 脑神经10对,脊髓在每一体节发出1对脊神经。

第十七章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第十七章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3.水中运动器官—鳍 3.1分类 3.1.1 按结构:可分为骨质鳍条也叫鳞质鳍条 (1epidotrichia) 和角 质鳍条两类。 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角质鳍条 为一种纤维状的角质物,细长而不分节。 硬骨鱼的鳍由骨质鳍条支持,鳍条间以薄的鳍膜相联。骨质鳍条也 叫鳞质鳍条(1epidotrichia),系由鳞片衍生而成。骨质鳍条分鳍 棘和软条两种类型。 鳍棘:是一种由鳍条变形来的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 鱼类所具有。 软条:柔软而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 鳍条),均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不分支鳍条常是最前面的几根。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第一节 鱼类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体形 绝大多数鱼类为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 快速而持久地游泳。由于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四种体形: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 殊体形如箱鲀、比目鱼、海马、海龙等。 2.外形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头:吻端至鳃盖后缘(硬骨鱼,不包括鳃盖膜)或最后一对鳃裂 (软骨鱼)。 躯干:最后 1对鳃裂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的开始,肛门或泄腔孔 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尾:肛门到尾鳍基部长度或尾柄与尾鳍交界处。也可说到最后一 块脊椎骨。
主要特征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并适 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表现在: 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头骨更加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

鱼类学名词和术语(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和术语(形态部分)

鱼类学(形态部分)名词和术语(部分)圆口类: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硬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合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

(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鳞棘:盾鳞中,露在皮肤外面、且尖端朝向身体后方的部分为鳞棘。

基板:盾鳞中,埋没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基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无任何真骨组织。 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 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 口位于头部腹面。鼻孔腹位。歪尾。无鳔。 泄殖腔或有或无 肠短,内具螺旋瓣 鳃间隔发达。鳃裂开口于体表,鳃孔5~7 对;或鳃孔1对,被以皮膜(银鲛类) 雄鱼腹鳍里侧有鳍脚。卵大,富卵黄,盘状 分裂;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 无大型耳石
皱唇鲨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九道箍
灰星鲨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胎生,子宫分隔成多室,胚胎各居一室,每胎 10余尾。暖温性小型鲨鱼,体长约1m, 南海 和东海南部
白斑星鲨 Mustelus manazo Bleeker
1.真
鲨 科(Carcharhinidae)
鲨类中最大的科,17属64种, 我国12属约29种 水孔细小或无 广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 洋。我国东海、南海有产 歪尾,尾柄无侧棱 黑印真鲨、沙拉真鲨:中、小 卵胎生。主要以鱼为食 型鱼类。大青鲨:大型鱼类 头部稍尖,眼具瞬膜。喷
鲨 的 分 类
鲨形总目分 8目,369种, 我国有118种
一、 六 鳃 鲨 目 Hexanchiformes
鳃孔6-7对。中鳍基软骨伸达鳍的前缘。吻 软骨1个;颌两接型,上颌以筛突和耳突接于头 骨,不与舌颌软骨相连。 无瞬膜或瞬褶;有喷水孔。 脊椎分节不完全,椎体多少钙化,脊索部分或 不缢缩。 卵胎生。 2亚目(皱鳃鲨亚目、六鳃鲨亚目) 2科4属 4种,我国均产。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 亚热带海域。
口位于头部腹面,宽大而横裂(横口鱼类) 大多数眼后有喷水孔1个 具泄殖腔 ♂无腹前鳍脚和额上鳍脚
背鳍若有硬棘,则固定不能竖直
板鳃亚纲
-习性与分类
多为肉食性动物,用侧线系统和大的嗅觉器
官追踪猎物,视觉不发达。
现存2总目12目46科152属807种 我国12目39科87属197种 游泳迅速
大白鲨。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 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生动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纪录。 体长2~5m,大达12m,重1.8t。吞食鱼类和头足类等 栖息于各大洋,活泼健游,常活动于近表水层,有时下沉 至700~1300m深处,或到近海浅水区。性凶猛,在被钓捕或 受枪击时,挣扎猛烈
灰鲭鲨 Isurus glaucus ( Müller et Henle) 南海、东海、台湾海峡
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 眼无瞬膜或瞬褶 2亚目(须鲨亚目、鲸鲨亚目)3科13属约 32种,我国3科7属12种
1.须
鲨 科(Orectolobidae)
头形稍尖,眼无瞬膜。具口鼻沟 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 11属28种。我国5属9种,多分布在南海、东海。 体具斑纹保护色,体色可随环境改变,且能拟态
灰六鳃鲨 Hexanchus griseus
扁头哈那鲨 Notorhynchus platycepnalus
二、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鳃孔5对。
背鳍2个,各具1枚硬棘;具臀鳍;尾鳍宽短,
帚形,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无凹洼;胸 鳍宽大。 分布:太平洋、印度洋各热带与温带海区 1科1属8种,我国现有2种:
六鳃鲨属 Hexanchus :鳃孔6对 灰六鳃鲨 体长可达4m以上,重达400kg。 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及太平洋各近陆海 区,我国见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七鳃鲨属 Heptranchias: 鳃孔7对
尖吻七鳃鲨 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我国见
于东海。一般栖息深海处,主食鱼类
哈那鲨属 Notorhynchus :鳃孔7对
15属94种。我国6属19种,多为小型鲨鱼,食小鱼与无
脊椎动物。一般可供食用,产量不大,主要分布于南海,有 些分布东海,黄、渤海仅绒毛鲨一种
斑猫鲨 Scyliorhinus caniculus
锦斑猫鲨 S. caniculus
3. 皱唇鲨科(Triakidae)
头长为全长的1/5—1/6
眼为椭圆形,下眼脸大部分成为瞬膜,能上闭
2.锥 齿 鲨 科(Odontaspididae=Carchariidae)
特征:体长一般2~3m,大者6m。卵胎生 分布:西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西南大西洋 和印度洋 1属5种。我国2种,性凶猛 戟锥齿鲨 Eugomphodus taurus
3. 姥鲨科(Cetorhinidae)
鳃裂宽大,滤食性 D.2个,第1D.大,第2D.与A.很小;C.叉形;P.大 1属1种。体庞大,长达15m。广布于世界各海区
板鳃亚纲与全头亚纲的区别
板鳃亚纲 体形 鳃孔 上颌与颅骨 鳍脚 梭形或盘形 5~7对,无鳃 盖 不愈合 腹鳍脚 全头亚纲 梭形 1对,具膜质鳃盖 愈合 腹鳍脚,腹前鳍脚, 额鳍脚(1个)
一、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鳃间隔发达,甚至与体表相连,形成宽大的板
状(板鳃类),鳃孔5~7对
1.鲭 鲨 科 Isuridae (=鼠鲨科 Lamnidae)
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型 本科为大型或中型鱼类。我国2种:
灰鲭鲨、噬人鲨
巨噬人鲨 Carcharodon megalondon
化石,体长约90m,口中可容纳6人
噬人鲨 Carcharodon carcharias (Linnaeus)
温水性小型鲨鱼,体长<1m 卵胎生,每胎10余尾 我国黄海和渤海习见种
4. 双髻鲨科(Sphyrnidae)
额骨区向两侧突出,形成双髻
三、鲭鲨目 Isuriformes
(=鼠鲨目 Lamniformes)
吻呈剑状突起,或短钝而圆、圆锥形,或稍 平扁。口中大或甚大,腹位或端位 鳃孔5对;喷水孔常存在,但颇小 无鼻须、鼻口沟 无瞬膜和瞬褶 7科9属17种,我国5科6属9种 剑吻鲨科、大口鲨科、长尾鲨科、锥齿鲨科、 鱷鲨科、鲭鲨科、姥鲨科
五、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眼有瞬褶或瞬膜。肠的螺旋瓣呈螺旋形或画卷形 背鳍2个,无硬棘。具臀鳍 鳃孔5对。吻软骨3个 4亚目7科49属210种。我国有4亚目6科27属62种,是我国软 骨鱼类中属、种最多的类群 猫鲨亚目、皱唇鲨亚目、真鲨亚目、双髻鲨亚目
1.猫鲨科 2.皱唇鲨科 3.拟皱唇鲨科 4.真鲨科 5.双髻鲨科
宽纹虎鲨 Heterodontus japonicus Dumeril
狭纹虎鲨 H. zebra (Gray)

狭纹虎鲨 Heterodontus zebra 体长>1m,暖 水性近海底栖,运 动不活泼 以贝类和甲壳动 物为食。产量不大, 经济价值不大



分布:南海、东海南部,随 台湾海峡暖流也见于日本南 部和朝鲜西南部沿海各地
日本须鲨 Orectoiobus japonicus Regan
2. 鲸
鲨 科 (Rhincodontidae)
齿多而细小;鳃孔5对。口宽,端位。鳃耙海 绵状 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尾鳍呈新月形。 尾柄具侧棱 性温和,食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体长约 10m,最大达20m,重5t,为鱼类之冠 鲸鲨 Rhincodon typus
鲨形总目(侧孔总目):眼和鳃孔侧位;纺锤型,
鳐形总目(下孔总目):眼背位,鳃孔腹位;平
扁型,适于底栖
第一总目 侧孔总目 Pleurotremata
(=鲨形总目 Selachomorpha) 多数鲨鱼体呈长纺锤形 鳃孔5对(仅六鳃鲨目鳃孔6~7对),开口 于头部两侧(侧孔总目)
胸鳍前缘不与头侧相连
肝脏富含维生素A、D→鱼肝油;角鲨肝脏中 含鲨烯(squalene,30碳6烯)→提炼为优质化 妆品原料,滋补药 脊椎等软骨→硫酸软骨素,人工合成皮肤,治
疗烧伤
鲨的角膜→移植为人体角膜 名肴:鳍→鱼翅;犁头鳐的皮→鱼皮;犁头鳐 头侧半透明组织→鱼骨(与燕窝、白木耳齐名)


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侧孔总目(鲨形总目):约369种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约438种 全头亚纲 Holocephali 银鲛目Chimaeriformes:约31种
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的区别
软骨鱼纲
骨骼
鳞 鼻孔
硬骨鱼纲
硬骨(至少有)
硬鳞,骨鳞 背侧位
软骨
盾鳞 腹位
鳃间隔
鳃孔 鳍条 尾型 鳔 肠内螺旋瓣 生殖导管 鳍脚
发达
5~7对(银鲛1对,假) 末端附生皮质鳍条 歪型尾 无 有 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 有
退化
1对(鳃盖骨系) 末端附生鳞质鳍条 原型尾或正型尾 有(硬鳞类无) 无(硬鳞类有) 与生殖腺直接相连 无
姥鲨 Cetorhinus maximus (Grunner )
4.
长尾鲨科 Alopiidae
尾长>1/2全长,呈镰刀形 我国只产长尾鲨属l属3种 弧形长尾鲨:成鱼>6m。我国分布于黄海、东 海、南海。较常见
弧形长尾鲨
四、须 鲨 目 (Orectolobiformes)
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
喷水孔显著。鳃孔5对,最后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 背鳍2个,无硬棘。尾宽大,细长,歪尾。尾柄无侧棱 卵胎生或胎生,具发达的卵黄胎盘 暖温性近海栖息鱼类 ,我国沿海一带有产,少数栖
于大陆坡2000m处。主食虾、蟹及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
9属约34种。我国4属6种
我国有4属 下灰鲨属 Hypogaleus:上、下颌齿同形 下灰鲨 H . hyugaensis (Miyosi)(=黑鳍翅鲨): 东海、台湾东北海域,近海底栖,经济意义不大 半灰鲨属 Hemitriakis:两颌齿同形,具正中齿 日本灰鲨 H. japonica Müller et Henle (=日本翅 鲨):南海、东海、台湾海域 皱唇鲨属 Triakis :小型近海栖息种类,体长<1m, 数量多 皱唇鲨 T.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 星鲨属 Mustelus :牙铺石状。供药用 灰星鲨 M. griseus Pietschmann 白斑星鲨 M. manazo Bleek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