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
网络用语利于文学进步

网络用语利于文学进步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信、QQ、贴吧等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用网络语言(cyber language)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词汇。
网络用语不只限于一般的沟通,在文学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以文学创作为例,网络用语的存在得益于源于互联网的新词汇,它们自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是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之源。
文学的真正根源,要从文学形成的历史中进行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的本质是与时俱进,一直在与新文化的碰撞及沟通中存在着,而网络用语就是新文化的缩影,它与常规用语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可以方便地使用于文学创作中,表达文字也变得自由、迅速。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缩略词的使用。
其次还有现代文化中的表情符号、非正式的口头表达,幽默诙谐的叙述,以及一些具有特殊语言特色的段落等等。
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社会发展导致的一种新语言,它让普通人平等地分享他们的文化观念,这与文学中的批判性思考、自由的表达隐喻有关系。
因此,利用网络用语来描述文学作品,可以拓展描写空间,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表达,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此外,网络用语的使用也会使文学作品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通过网络技术,它能够被传播到全世界,引发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对话,形成跨界的文学氛围。
网络用语的使用,也源自于文学,它是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有趣的文字,例如一些谐音词汇,将把文学作品中穿插更多生动有趣的情感。
总之,网络用语是新兴文化形态,它拓宽了文学创作、阅读和传播的范围。
其使用也增加了文学作品真正表达的主题,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也让文学作品有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用语可以说是对文学的一种更新,它的运用,将会让文学的进步更加多样化、活跃,也会让文学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新时代网络语言指的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形成的以网络用语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形式。
它与传统的书面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包括文字简洁、表达直接、带有个人化和群体化色彩等特点。
这种语言形式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并且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文字表达更加简洁高效。
相对于传统的书面语言,网络语言更加倾向于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意思,这种方式符合了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特点。
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的缩略词、简化句法等手段,使得文字表达更加迅速,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捷。
这种文字表达的方式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文学创作往往注重文字的艺术和复杂性,而网络语言更注重文字的实用性和直接性,这对于传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冲击。
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表达更加个性化。
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的表情符号、流行词汇等,使得个人在网络中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从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随着网络语言在社交媒体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文学创作,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多元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发展促进了群体共性的形成。
在网络中,同一群体之间会使用特定的网络用语,这种共同语言的形成有助于将群体凝聚在一起,并且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网络语言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秘密语言”,他们使用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彼此的共鸣和认同。
这种群体共性的形成对于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所属群体的特点和思想,从而推动了文学的多元发展。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使得文字表达更加简洁高效、个性化和群体化,这种方式对于传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在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也要注重网络语言的研究和应用,在保持汉语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文学形式。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传统上,汉语言文学以书面语为主,尤其是文言文。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形式。
过去,文言文被视为高雅、严肃的文学形式,而白话文则被认为是更随意的口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界限。
网络语言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被广泛接受,使得白话文成为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网络小说的兴起就是一个例子,它使用白话语言,融入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网络语言拓宽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
网络语言通常以日常用语为基础,与人们的真实生活关联紧密。
网络语言常常以幽默、戏谑的方式表达情感和观点,这与传统汉语言文学中较为严肃的主题和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络小说、网络漫画等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和梗也带给了读者更多的欢乐与共鸣。
这种真实、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网络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平台,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汉语言文学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为汉语与其他语言的翻译、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例如一些网络词汇、网络梗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后,成为了全球流行的文化符号。
网络语言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存在大量的简化和缩略,常常不符合传统汉语的语法和规范。
这种语法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写作能力,导致书面语的质量下降。
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容易导致文化和价值观的混乱。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和开放性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和负面影响也同样传播开来。
这需要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有所警惕,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它丰富了形式,拓宽了内容,并促进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还需要注意把握好平衡,发挥其积极的影响,避免其负面的影响,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持续发展。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加快了汉语言文学的更新换代。
网络语言以其新颖的表达方式、独特的情感传递方式、丰富多彩的表情符号等吸引了众多年轻一代的关注和使用。
由于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很多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法被纳入了汉语言的日常用语中,使得汉语语言的局限性得到了打破和丰富。
网络时代的产物和汉语语言的融合,使得汉语言文学得以在形式上得到升级。
例如,网络小说《择天记》以其独特的仙侠世界观和风格,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的关注,打破了传统文化框架下的文学创作方式。
其次,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用户对于语言的使用越来越重视即时、简洁、幽默等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网络语言已成为短文本的主要写作风格。
短小精悍、鲜活活泼的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性,激励了文艺工作者在小说、诗歌、散文等各个领域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学风格。
总之,网络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更新换代,开启了文学表现方式的多元化。
本质上,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自发的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汉语言文学的界限,激发了新的文学创作和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浅谈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谈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它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地影响。
尤其是互联网,对于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便利,这就使得许多的新鲜事物随之产生,网络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而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所以本文对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网络用语,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网络平台1、前言语言作为一种贯穿于人类发展长河的重要文化传递工具,他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进步产生一定的改变。
而随着近几年来互联网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人们在网络上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情感,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但是这种网络语言的产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网络用语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2.1给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
由于目前时代已经处于互联网的新时代,这就使得我国的大部分居民都与网络有着非常密切地联系,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
这种网络语言的产生从社会发展,从此来说,它比较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拥有着较强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说他们的生命活力力更强,所以说会给汉语言文学发展添加活力。
虽然说网络语言也会给汉语言的发展带来挑战,但是不能够一味地排斥网络语言的产生,而是要更好的完善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给汉语言文学增添新的活力。
而且网络语言的产生可以不断的完善汉语言的体系,二者可以相互采纳,共同进步。
2.2增强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交流。
由于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那种新式语言,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好的表达网民的各种情感,而且由于网络语言的形式较为新颖,它可以更好地增添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使得汉语言文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
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利弊研究

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利弊研究(一)选题的根据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引发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又会促使人的实践行为发生变化。
随着电脑应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生产工具。
给从事公文写作活动的文秘人员带来了网络化的写作意识。
网络环境给公文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好处,网络写作意识使得他们不再局限于借助传统的笔和纸去进行公文写作,而是越来越借助电脑和互联网这些开放的无限量的广阔平台,从网络中获取写作资料,寻求写作支援,从而进行并完成公文写作,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公文写作实践性资料的占有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人们已经明显地看到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公文写作逐渐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公文写作方式。
公文写作已经跨入了电脑网络环境下写作的新时代。
但是,网络的发展也给公文写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篇幅抄袭,原创文章少等一些学术不正之风,因此,对于进行网络环境下给公文写作带来的利弊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90 年代初,美国休斯顿大学(Houston University)英语系,利用Hyper Card编写了一种辅助写作程序,用来帮助大学生写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评论。
在大学生用短语及关键词回答该程序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计算机将自动生成最初的文学评论草稿。
然后,计算机将进一步提出更为笼统的问题,作者需要在它的提示下,自己完成修改工作。
如果说这些研究还未专门针对公文写作的话,那么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公文写作的研究则日益蓬勃。
公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有效传递公务信息,不同于其他文学写作,公文写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由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很多公文写作者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技能,从而不能完全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公文写作当中,互联网的发展对公文的写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外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常常采用缩写、拼音、词
语创造等方式,使得表达方式更加简洁、生动。
“打卡”、“怼”、“躺赢”等词语成为
了网络时代的热词,这些词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
网络语言加速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人们
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使得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网络语言
的短小精悍、形象直观等特点,也使得文学作品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形式和题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语言追求速度和精简,要求文学作品具有简洁明了的结构和抓住人们注意力的内容。
网络语言以年轻人为主
要受众,对于题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时代性、个性化和娱乐性。
尽管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简洁、随意,容易带来语言的不规范和沟通的误解。
网络文
化的快节奏和碎片化,使得人们对长篇大论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于经典的文学
作品缺乏耐心。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达
方式,加速了文学作品的传播和交流,而且对文学形式和题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也要
清醒认识到其中的短板和负面影响,通过引导和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
时代,网络语言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形式。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大多采用文言或者白
话文进行写作,而网络语言则更为自由,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习惯来创造新的语言形式。
例如,网络上的表情符号、缩略语等,使得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可以更加丰富地表达情感和
思想,这一点也深刻地影响着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其次,网络语言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跨界融合。
在网络时代,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可以
通过网络交流,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碰撞和融合。
网络语言的使用
扩大了汉语言文学的交流范围,使得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吸收更
多元的文化元素,使得汉语言文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最后,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更新,网
络语言也在不断进化与创新。
例如,在网络文学中,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文学界的新宠。
这些网络小说作者常常运用新的语言形式、文学风格和创新思
想来表达自己的作品,推动了汉语言文学创新的发展。
总之,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普及,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语
言的形式自由、跨界融合和创新,充分展示了汉语言文学的创造力和活力。
未来,汉语言
文学将会在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推动下,迎来更加美好和辉煌的发展前景。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以网络为载体并在网络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拓展了文学的边界。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拓宽了文学表达的层次和方式。
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和变异性,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网络中形成的各种特定词汇、缩写、表情符号等,丰富了作家的表达工具。
“666”表示赞美、喜爱,而“咸鱼翻身”表示卧虎藏龙之意。
这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作家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使作品更贴近读者的生活体验,增强了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共鸣。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改变了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互动方式。
传统的文学作品是通过纸质媒介传播给读者,而网络语言使得读者能够与作品进行更直接、更多元的互动。
在网络小说中,读者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作家进行实时互动,甚至能够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补充。
这种互动使得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读者的参与感和创造力得以更好地发挥,同时也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不断更新和创新。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拓宽了文学题材和风格的范围。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快速、即时、生动,与传统文学相比,它更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快速。
在网络小说中,往往能看到更多具有悬念和刺激性的情节,更多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的作品。
网络语言还使得一些特定领域的文学作品得以快速传播和广泛共享,例如游戏小说、宅文化等。
这种多样化的文学题材和风格,丰富了读者的选择,让更多的人对文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创新和变革。
网络语言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写作形式和格局,作家可以更自由地发挥创造力。
网络小说往往采用了更加简练的叙事方式,剧情更加扣人心弦,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的关注。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它具有快速、流行、简洁等特点。
在中国,网络语言自出现以来便风靡全国,成为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种语言形式与传统汉语相比,使用频次较高、语法规则松散,混合了各种方言、俚语、
外语、网络术语等元素,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双重
影响。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对传统汉语的语法和文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
的崛起使得人们的书写日益急促,口语化趋势明显。
许多人不再积极使用传统汉字,相反,会喜欢使用方便简单的拼音。
这种趋势的持续发展,给传统的汉语语法规则带来很大冲击,因为网络语言的流行,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语法比较松散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对于一部
分人来说可能降低了对传统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网络小说、微博、博客等网络文学形式日益兴起。
这种新兴文学形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更大的受众,能够更好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投入。
而传统文学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等
因素,难以适应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偏好。
因此,网络语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汉
语言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时代性。
总之,网络语言的兴起,对传统汉语语法规则造成了冲击,同时也推动了汉语言文学
的发展。
对于汉语言文学爱好者来说,我们应该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更加珍惜传统汉
语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拓展和深化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
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在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今天,网络语言业已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当中,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网络语言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而自由的表达方式、多姿多彩的话语风格,在当今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使用价值。
公文作为各种社会组织机构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书面文字工具,在大力提倡和推行办公自动化的今天,不能不受到网络语言的渗透、交融与冲击。
本文从网络语言和公文语言特征入手,阐述两者在语言风格、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对公文传播及公文效力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语言特征于根元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互联网的产物”。
他将网络语言“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这一特点归咎于虚拟空间里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此外,他还指出,为提高输入速度,“网语”中充斥着大量怪字、错字、别字以及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的“随意链接和镶嵌”。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具有标新立异和“经济”这两个突出特征,它是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通过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从语言风格上看,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へ┻┻”(掀桌子)“╮(╯▽╰)╭”(摊手)等颜文字形象易懂、诙谐有趣;“淘宝体”、“甄嬛体”等网络流行体富有生活气息,使用广泛,引领社会潮流。
从使用范围上讲,网络语言具有集团性、私密性、局限性,一个网络亚文化群内部约定俗成的语言可能无法被大众所理解。
如在ACGN1亚文化群体中频繁使用的“御宅族”2“里番”3“幼驯染”4等1ACGN,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该词汇主要使用于日、中、韩等亚洲地区。
ACGN文化起源于日本,起初是青少年次文化,但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发展成为2御宅族一般以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的狂热爱好者为主要的称呼对象。
公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当慎重

能成 为具 有 普 适 意 义 的通 用 词 汇 ,也 可 名 正言顺 地运 用于 公文之 中。
正 因此 成 了不 少 网 民 “ 另 类个 性 ” 的标 榜 , 如 给 予 这 些 网络词 汇 “ 正统 ” 的地 位 ,难 免 影 响 语 言 文 字 的 学 习 、传 统 文 化 的传 承
和发展 。
事 实 上 ,人 们 关 心 网 络 词 汇 的 焦 点 , 不 是该 不 该 “ 绝 缘 ”公 文 的 问题 ,而 是表 达对 网络语 言 的活 泼鲜 活 和表 现 力 的喜 爱 , 换个 说 法 ,就 是 对 如 今 公 文腐 臭 的八 股 味 道 和刻 板 的官 腔 文 风 的憎 恨 。如 果 公 文 中
图薏 丫 。
此 ,公文 中使用 网言 网语 当慎重 。
均 应让 其远离 公 文 。 当然 ,网络 流 行 语 在 公 文 中 绝 非 一 律
网络流行语 有其 自身的语 境 ,在公文 中滥 用 是缺 少 语 言 训 练 的表 现 ,显 得 极 不
严 肃 。众 所 周 知 ,最 好 的语 言 是 最 得 体 的 语 言 , 比如乔 布 斯 成 名 后 到 当初 他 辍 学 的 母 校 去 演讲 ,就 不 能 用 “ 亲 ,我 来 了 ”这 样 的 表 达 方式 ,这 是 对 别 人 的不 尊 重 ,也
词 汇 ,又会有 怎样 的传播 效果 ? 由 于公 文 的特 殊 性 ,在 公 文 写作 过 程
中 ,对于 网络语 言 的使 用应 当慎之又 慎 ,
除非 用 不 可 的情 况 以 外 ( 如要 制 定 一 份 有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文学传播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充满了年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种特点让网络语言成为了表达年轻一代思想感情的常用工具,也给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在网络小说中,网络语言的运用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情节更加紧凑有趣。
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通过网络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作者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能更多地接受读者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丰富了文学的内容。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形式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形式多以诗、赋、曲等为主,而网络语言的流行则让更多的形式进入到汉语言文学中。
网络小说、微小说、漫画等新的文学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些新的形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也给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促进了汉语言文学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别具一格,通过创造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文学作品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其阅读的乐趣。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使得汉语言文学具有了更大的传播空间和机会。
电子书店、在线文学平台等新的文学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作品能够以电子书的形式直接发布,减少了文学作品传播的中介环节和成本。
网络社交平台的普及也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读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文学作品,并与作者进行互动。
这种直接的传播方式既提高了文学作品的曝光度,也增加了读者的参与度,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发展与交流。
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开题报告

[9]纪红.谈网络新媒介与公文写作的嬗变[D].长春理工大学,2008.
[10]杨益.浅析网络教学模式与公文写作课程的结合[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6):352-353.
(四)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
本文主要对当前网络环境的发展对公文写作带来的利弊进行研究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李智浩(2012)《网络写作的原创性困境问题研究》文中就阐述了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对公文的写作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即带来很多的有利影响,也带来了诸多的不正之风,如大篇幅的抄袭现象。当前,网络写作的原创性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进入到海量信息的时代,信息的获取相对便捷、容易,写作的惰性极易养成,加上久而久之的思维固化和急于成名的功利心理的作祟,作者的写作盲目、急切、无原则、获利等心理垢病一并显现出来。网络文学创作的原创性困境主要集中表现为写作内容及形式的雷同化、模仿化严重等现象。
此外,学者易鸿飞在《网络资源辅助公文写作》中对计算机辅助写作的检索方法做了深入探讨。在实践方面,文秘家园、公务员之家、中国公文网等数百家公文写作网站以网络为载体为公文写作者提供浩瀚的例文以进行公文助写。公文助写软件的发展也较为快速,“写作之星”、“我爱写作”、“公文写作之星”、“公文无忧写作”、“丽天公文资源挖掘系统”、“商务宝盒”等软件也相继投入市场。这些软件的产生给公文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如除了提供例文、语段、写作模板等资源外,还尝试提供半自动成文服务,以提高公文写作效率,减轻公文写作者的写作负担。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的文章形式雷同,结构相似,抄袭严重的现象。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母语教学教师支援中心对于网络互联网对应用文辅助写作带来的利弊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目前公文文书的写作积极影响和不良的影响。
网络媒体语境下周知性公文的变化

网络媒体语境下周知性公文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这一语境下,公文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加注重周知性和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媒体语境下周知性公文的变化。
一、传统公文的特点传统的公文以书面形式为主,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其特点包括严谨、正式、庄重、权威性强等。
这种传统公文通常采用文字简练、逻辑严密且言之有物,注重规范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强调办公性、权威性和严谨性。
二、网络媒体的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统的公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
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可以实时更新,同时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而灵活。
在这样的语境下,公文更加注重周知性和传播效果。
三、周知性公文的变化1. 多样化的形式在网络媒体语境下,公文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公文外,还可以以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以适应不同人群和传播渠道的需求。
2. 更加接地气的语言传统公文的语言通常严谨、正式,难以引起受众的注意。
而在网络媒体语境下,公文更加注重接地气,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 突出传播效果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
周知性公文更加注重传播效果,注重在短时间内传达信息,并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4. 强调互动性传统的公文往往是单向的传播,而在网络媒体语境下,周知性公文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加信息的传播效果。
5. 更加丰富的内容形式在传统公文中,内容通常以文字为主。
而在网络媒体语境下,周知性公文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内容表达方式,增加受众的阅读体验。
四、落实变化的具体措施1. 出台相关规范相关部门可以出台适应网络媒体传播的公文形式和规范,明确网络媒体下公文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各级单位制作更加适合网络传播的公文。
2. 培训人员针对公文的制作人员,可以进行相关网络媒体公文制作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网络传播特点的理解,学习使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公文制作。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较为庄重、古典,而网络语言则更加活泼、生动,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网络语言中充满了各种缩略词、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等,这些元素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古典文学之外,网络语言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交流和表达,这也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
网络语言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介来进行传播和展示,这为汉语言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形式。
网络语言的创新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
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创新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口语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
网络语言催生了一些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些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时代和更具有亲和力,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并非完全积极。
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用语的简化、表达方式的粗糙、文化内涵的流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氛围,也引发了对于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影响的担忧。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和深刻化,也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
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加以引起重视。
在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积极作用的也需要注意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引导,使得网络语言与传统汉语言文学能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包括网络用语、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交流中的语言风格。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汉语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浅析。
网络语言的出现为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素材。
随着网络语言的流行,网络新词、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等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常见用语,这些新的语言素材不仅为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也为传统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络语言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作者可以通过运用网络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当下社会的新鲜事物和热点话题,从而使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增加作品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和消化方式。
随着年轻读者的增加,网络语言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要交流方式,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接受和消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文学中的严肃、沉稳的语言风格可能难以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而网络语言中直白、幽默、活泼的表达方式更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因此也使得一些作品更容易被年轻读者接受和理解。
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读者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他们更愿意接受那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创作,这也促使了作家们更加注重创作中对于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与变革。
网络语言的普及也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文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文学创作得以展现和传播,这种新的传播形式使得文学创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传播渠道的扩大也使得一些优秀作品能够更广泛地被读者所接受与赞誉。
而网络语言的使用也使得一些作品更加贴近网络文学读者的口味和需求,增加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因此也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
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群体,避免引起误解或产生不良影响
言质量的能力,选择优质的网络语言
。
资源并正确使用。
VS
03
网络语言对语法规则的挑战
网络语言中的语法变异
缩略语的使用
例如,“3Q”代替“谢谢”,“G2G”代替“got to go”等。
改变词性
例如,“high”不再只表示“高”,“很”不再只表示程度等
。
语序变异
例如,“24/7”表示“全天候”,“人艰求不拆”表示“人生
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影响
• 网络语言对写作风格的影响
• 网络语言对语法规则的挑战
• 应对网络语言对写作的挑战
• 结论: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
策略
01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影响
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网络语言是一种基于网络文化、社交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具有创新性、简洁性、形象性、幽默性等特点,能够快速传播和流行。
网络语言大量使用缩略语、俚语、表情符号等表达方式,使得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
。
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
网络语言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
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人们开始在网络上交流,
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语言形式。
随着社交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
语言也不断更新和演变,出现了更多的新词、
新表达和新用法。
网络语言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语言现象。
网络语言对传统写作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传统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的简洁、生动和创新性等特点为传统写作注
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也对传统写作形成了挑战。
浅谈公务文书语言运用要求及应对网络语言的相关策略

4)鲜明生动。公文语言的准确、庄重是由其 政策性和实践性决定的,但并不排斥公文语言的生 动活泼,力求语言美,增强可读性。公文语言鲜明 生动,是指其所表现的公文活动内容必须富有新意, 而不是人云亦云,要通过公文的内容体现出发文机 关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公文制发者要有新鲜的思 想,写进公文的事例要典型,尽可能地运用一些形 象化的词语,可以借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如排 比、递进等。只有写作者具有了创新的思维,不断 丰富公务活动的内容,有好的文风,并切实掌握公 文写作的语言特点及要求,才能把公文写得鲜明生 动。
二、网络语言对公文用语的影响 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要经过不断的发 展变化过程。在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的语言 形式可能被淘汰,新的语言形式也在不断产生。网 络语言,就是随着网络的大规模使用而产生的一种 新的语言形式。 在网络语言出现之前,语言被分为书面语和 口头语两种形式。这两种语言形式平时应用的范围 不同,口头用语是人们日常生活口头交流使用的。 书面用语是各种书面文字表达时使用,像公文、文 学创作、学术著作等等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极 大地丰富了书面语言,使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立 体态势。 从互联网时代开始,网络语言就开始显示出 其对于传统语言的强大冲击力,其鲜活的生命力和
读
信息传播
天 下
INSIGHT
浅谈公务文书语言运用要求及应对网络语言的相关策略
文 _ 柳颖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普遍存在 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 是文化的载体,制约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 公务文书是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传达信息的手段, 想要准确地传递信息、沟通交流,必然离不开语言 的运用。本文要探讨的是公务文书写作的语言运用 要求,以及针对当前网络语言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 用,公文用语应该秉持的基本态度。 关键词:公文用语;网络语言;要求;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
在网络媒体迅速崛起的今天,网络语言业已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当中,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网络语言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而自由的表达方式、多姿多彩的话语风格,在当今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使用价值。
公文作为各种社会组织机构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书面文字工具,在大力提倡和推行办公自动化的今天,不能不受到网络语言的渗透、交融与冲击。
本文从网络语言和公文语言特征入手,阐述两者在语言风格、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网络语言对公文传播及公文效力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语言特征
于根元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互联网的产物”。
他将网络语言“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这一特点归咎于虚拟空间里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上的巨大差异。
此外,他还指出,为提高输入速度,“网语”中充斥着大量怪字、错字、别字以及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的“随意链接和镶嵌”。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具有标新立异和“经济”这两个突出特征,它是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通过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从语言风格上看,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へ┙┙ ”(掀桌子)“┙(┙┙┙)┙”(摊手)等颜文字形象易懂、诙谐有趣;“淘宝体”、“甄嬛体”等网络流行体富有生活气息,使用广泛,引领社会潮流。
从使用范围上讲,网络语言具有集团性、私密性、局限性,一个网络亚文化群内部约定俗成的语言可能无法被大众所理解。
如在ACGN1亚文化群体中频繁使用的“御宅族”2“里番”3“幼驯染”4等词汇,
1ACGN,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的合并缩写,该词汇主要使用于日、中、韩等亚洲地区。
ACGN文化起源于日本,起初是青少年次文化,但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发展成为
不了解该文化的人群多数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
尽管如“萌”“吐槽”等词汇已经被网络大众所广泛使用,但其含义与在亚文化群内部相比已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网络语言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
但正是网络语言追求新奇、传播迅捷的这两个特点,使其与传统语言相比更为脆弱,具有不稳定性,主要反映在网络语言词义更新快,词汇创新频繁、消亡迅速等方面。
二、公文语言特征
公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件或书面材料。
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为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等等。
其庄重是指语言端庄,格调郑重严肃;准确是指语言真实确切,无虚假错漏,而且褒贬得当,语意明确,符合实际;朴实是指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不作秀;精练是指语言简明扼要,精当不繁,服从行文目的及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严谨则指语言含义确切,文句严谨,细致周密,分寸得当,忌模糊含混、语意多歧;规范是指语句不仅合乎语法及逻辑原则,而且要合乎公务活动特殊的规范性要求。
作为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书面文字工具,公文受众广泛,特殊的应用目的决定了其语言具有公开性,往往使用约定俗成的规范语言。
此外,公文语言还具有稳定性、权威性、引导性的特点。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公文代表机关发言,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故其承担着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示范责任。
2御宅族一般以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的狂热爱好者为主要的称呼对象。
对于了解“御宅族”涵义的人,通常将作形容词的“宅”视作“御宅”的简化,常使用“宅男”、“宅女”、“阿宅”或单独一个“宅”字及其衍生出的词汇来指代御宅文化相关事物。
3里番一词原系日本的电视圈专业用语。
原指和本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的节目播放时间和地点都相同的别台的节目。
4幼驯染一词在日文中指的是从小玩在一起的朋友,因在日本动画、漫画甚至文学作品中幼驯染相恋的故事极受欢迎,所以通常译作青梅竹马。
三、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影响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进一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语言在逐渐渗透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公文写作造成一定的冲击,而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入侵公文写作的现象也褒贬不一。
从2010 年11 月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到2014年11月“APEC蓝”现身习总书记致辞,主流媒体似乎对网络语言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另一方面,2014年,河南省明文出台《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如“屌丝”“高大上”等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
那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公文写作中又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
一方面,公文写作采用网络语言可以促进公文传播。
从传播时效性上讲,网络语言具有模因传播的特性,因此公文写作采用网络语言可以有效扩大公文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
布莱克摩尔认为,模因是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传播的事物,而强势模因是指能被广泛复制、传播,在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三个生命标准方面有较高的值的模因。
从这个定义看来,“给力”“APEC蓝”“且行且珍惜”等网络热词及“淘宝体”“甄嬛体”都符合强势模因的标准,其传播范围广、效果明显、传播力强。
因此,公文写作借用这类网络语言、语体,有利于公文信息被记忆、被复制,使受众参与到信息传播之中,主动承担“传播者”的职能,从而拓宽公文的传播途径,增强其传播效果。
从传播结果看,由于网络语言风趣生动,往往传递着公众心声,公文中适当使用网络语言,有助于改变大众对公文冷漠教条的刻板印象,促进公文的贯彻实施。
南京理工大学的“淘宝体”录取短信、外交部的“淘宝体”招聘广告、嘉兴海宁司法局的“微博体”通知……各类“网络体”愈发频繁地出现在公文当中。
从深层次看,这样一种公文写作和传播方式,是在破除“官本位意识”,避免居高临下,从群众视角出发,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习惯和情感取向,就这方面来说,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微博公文”和官员个性化语言
的不断涌现,可以说是权力回归服务本位的体现。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入侵公文写作会破坏公文的庄重性。
浅层次讲,公文写作使用网络语言不利于公文的规范化。
如前文所述,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集团性,其语义推新变化快,一个词汇的语义往往随着时间和使用群体、使用范围的扩大而变迁。
因此,公文随意使用网络语言,从语义内涵来看,可能引起公文“过期”,随着时间推移造成歧义并导致信息误读;从语言形上讲,网络语言强调独创性,词汇构成形式新颖,常常夹杂数字、字母、符号等,这样的词汇会破坏公文统一规格,不利于公文的规范管理。
深层次看,不当使用网络语言会降低公文权威性。
2011年7月,上海徐汇区一则“淘宝体”通缉令引发社会热议。
尽管此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警方扩大宣传、促进嫌疑人自首的初衷,但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仍表示,像通缉令之类的政府公文不宜用“淘宝体”,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毕竟,公文作为规范用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引导性,要求用词准确、表意严谨。
因此,网络语言绑架公文,一方面有损其严肃性;另一方面容易误导大众,导致汉语“快餐化”。
总之,随着语言不断发展,语体也必然会出现交叉渗透现象,网络体公文的出现也不足为奇。
对公文的设计者而言,采用这种体式就是为了打破传统公文语体的那种板起面孔教育人,严肃、刻板、乏味而无亲近之感的风格,给人带来了轻松愉悦之感,使公文易于传播、便于执行。
然而,公文应该“绝缘”网络体的呼声也不容忽视。
由于公文的特殊性,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应抱着慎重态度,本着合理有度的原则,吸收其亲民、鲜活的精髓,摒弃粗俗低俗的糟粕,只有这样,网络体公文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曹进,靳琰. 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 国际新闻界2016(2).
[2] 程辉. 公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当慎重[J]. 秘书之友,2014(5).
[3] 龚文. 论公文写作的灵活性[D]. 湖南师范大学.
[4] 贾君芳,王盛苗. 网络新语体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J]. 公文写作,2012(12).
[5] 蒋学梅,周漫. 模因论视域下网络语言的传播探析[J]. 东南传播,2015(7).
[6] 林圣娥. 浅谈网络语言对公文写作的冲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
[7] 楼志新. 公文语言与网络语言语体风格之比较[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
科学版),2006(9).
[8] 谭晓闯. 网络语言传播中的模因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1(5).
[9] 严雷,张冠英. 公文写作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摭谈[J]. 应用写作,2010(6).
[10] 袁晖. 试谈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象化──论公文语言发展的一个新走向[J].
语言文字应用,1995(3).
[11] 朱忠梅. 公文写作的与时俱进:规范与创新[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