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审计专业适用 45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内容简介
管理会计是一门集会计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八十年代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扩充了会计学科的领域;它的应用和推广,完善了会计工作的职能,增强了会计工作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内容:首先阐述了管理会计的概况,包括产生和发展、基本内容、主要职能、指导原则以及所应用的方法等问题;然后又介绍了管理会计中的预测与决策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原理、经营预测方法、订价决策、生产决策、存货决策、投资决策;最后讨论了管理会计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的方法,包括责任预算、责任会计、标准成本系统等内容。
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以上简介只是给出了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轮廓。仅仅这些已足以令人置信。管理会计既以特定的专门的技术方法作为它的特征,又综合地利用其它各种经济的、会计的、统计的以及数学的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由于管理会计补充了财务会计的不足,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速的经营环境的紧逼下,为满足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方法与技术,加速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经理主管人员广泛应用管理会计,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本课程应着重体现“历史、现状、未来”相结合,“学术性、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说理性、直观性、启发性”相结合,“严肃性、完整性、简明性”相结合的主导思想,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产际问题,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下扎实基础。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管理会计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有其理论基础,管理会计也不例外。
(1)会计财务学: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其目的。
(2)统计学: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时有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以后再提供给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3)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由于管理会计是侧重于对经济活动“量”的方面进行规划和控制,所以它的一切活动都无不用到数学方法。
(4)经济学:经济学是抽象地研究各种经济变量的数学规律的科学。在管理会计方面,如各种决策成本的概念,边际贡献,本量利分析和差量分析等都是吸收现代经济学成本理论、价值观念、均衡分析等理论和方法的结果。
4.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管理会计是本科财务专业和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理论,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涵义,职能及其发展过程,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概念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以财务会计资料和其它经济信息为依据,灵活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借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实践本身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内在功能。其基本职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规划经营目标
4.控制经济过程
5.控制评价经营业绩
三、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其中,前二项内容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规划控制会计,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四、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成因
管理会计的形成有三大原因: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是科学管理的需要;再次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总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管理会计形成的外在动力;而管理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管理会计形成提供了理论、方法上的技术保证,又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自悄悄形成起,就不断吸取诸多的研究成果,努力发展自己,使之由早期达到现代阶段,并呈继续发展的趋势。
1.早期管理会计:以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为两大支柱。
2.现代管理会计:以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及责任会计为支柱。
3.未来管理会计:预计将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将重新选择自己的分析方法,将突出务实应用的精神。
第二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 服务的对象不同
2.工作重点不同
3.约束依据不同
4.时间跨度不同
5.会计主体不同
6.会计程序不同
7.会计方法不同
8.核算要求不同
9.信息特征不同
联系:1. 最终目标一致
2.原始资料相同
3.报告内容交织
4.服务对象交叉
【教学重点、难点及建议】
重点是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难点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怎样认识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2.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3.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成本的分类,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概念及分类
一、成本的涵义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二、成本按经济内容分类
1.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推销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三、成本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全部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2.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类型
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1.阶梯式混合成本: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2.标准式混合成本:是由明显的固定和变动两部分成本合成的,又称半变动成本。
3.低坡式混合成本:又称延期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固定不变,一旦突破这个业务量限度,其超过部分的成本就相当于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