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思政的特点及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并且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

因此,深入研究当今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
纵观世界各国,尽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呼不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从古至今,各国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将其置于显著地位,而且不断予以强化。

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由于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训在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都有过。

美国冷战时期,教育改革重点强调现代化知识的掌握,压缩了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等教育科目,致使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出,结果使学生道德状况及学校风纪恶化,以致1983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报告使用了“国家在危急中”这样的标题。

[1]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公众和政府开始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前总统里根曾说:“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是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

美国近十年来相继成立了“品德教育联合会”、“重视品德同盟会”,把品德教育看做解决国民品性危机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求在每一所学校都实行品德教育;“9·11”事件后,美国更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纽约市教育局获得了联邦政府400万美元的紧急拨款,用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2002年3月美国发布的《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2]。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学校就设立了“修身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亲自领导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操教育;日本文部省也曾提出,日本的教育之所以出现荒废现象,是因为“战后忽视了德育”,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教育目标》中认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


英国的道德教育,过去一直包含在宗教教育中。

从20世纪70年代起,英国建立了专门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研制并推出道德教育的方案;政府规定普通学校的8条基本目标中,有4条是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3];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颁发的《道德教育大纲》,要求学校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一些大学也相继成立了专门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如牛津大学的“道德发展课题组”,莱斯特大学的“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这些机构大多得到官方资助,不仅研究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还为学校和社区编写道德教育计划教材以及进行师资培训。

(二)坚持意识形态化,强化国家意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国外没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而是在“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旗帜下悄无声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并不是说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没有“政治性”色彩。

在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并将其作为确保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工具,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其政治功能的集中体现。

美国教育中的政治性极为浓厚,“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反共产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特别是在政治教育方面有很多硬性规定,如教学计划中对政治科目的规定,对校长、教师、督学等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按严格的政治道德要求进行筛选。

而最能体现政治性的反共教育,也确实使很多美国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完美无缺,视社会主义为洪水猛兽,妄图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全世界。

同时,在其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民的“美利坚民族意识”,这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更是强化国家意识的体现。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创建之初,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目标。

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反共的最大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因此,必须在日本开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反共防共国民的工具。

中曾根康弘认为实现“国际国家的日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德育政策的出发点,要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
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他还提出,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强化国家观念,宣扬天皇的精神权威,灌输国民的“国际意识”。

可见,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色彩都是十分突出的。

法国在公民道德教育内容中借助人权教育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通过历史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伦理道德教育灌输其价值观。

新加坡、韩国一方面毫不含糊地宣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建国理念,一方面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袭。

新加坡通过强调国家意识,把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凝聚成为“新加坡人”。

韩国还把“反共”与“防日”联系在一起,作为对本国国民五大道德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贯穿着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

虽然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错觉,但其政治性功能却被无限度地延长和扩大,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者的思想。

(三)注重“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视显性教育,更加注重隐性教育
“灌输”理论是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是指一种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灌输。

重视灌输已成为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特别是在两种制度间的斗争转向经济竞争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之后,各阶级都力图通过“灌输”使本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共同文化和意识形态。

灌输并不等于填鸭,在国外,很多国家也在不断地对其公民进行思想的灌输,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渗透,通常它是隐蔽和无形的。

如美国和西欧的学校中的学生工作机构,在日常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职业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引导,实际上是行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他们用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输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科学化的结构、专家化的队伍、良好的服务设施等,都表明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经过精心组织和严密设计的,这种非课堂式的教育,要远比我们现在的教育容易接受得多。

在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者隐蔽教育目的和意图,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它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教育者来说,则是有意识的。

美国教育界人士极力强调学校德育环境(课程、集体活动、教师职责、学校组织等)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强调的是一种间接性、渗透性的教育。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系统中虽没有开设明确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却大量开设历史、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必修课程。

(四)注重社会广泛参与,重视教育的合力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实践性
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不是仅仅依托于教育系统,而是发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育系统一个方面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发动其他部门与机构,如政府、家庭、社区、大众传媒的配合,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很多[4]。

西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特征,使得国外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

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将几十甚至百亿美元的巨资投到传媒和出版事业上,它们在宣扬传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世界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是不惜血本进行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建立纪念馆、科技馆和博物馆,像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参观点一百多处,它们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些场馆集中体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宣扬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这是美国政府向其国民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二、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坚定不移地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我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政治理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由于其时代性、实践性方面的不足,致使其丰富的内容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片面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

缺乏实践,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受
教育者的道德信念;缺乏实践,道德信念又不能外化、支持和指导道德行为。

所以,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思想政治内容的丰富内涵通过其外延的细分,一直细分到其内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止,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富多样性。

就爱国主义而言,它是指人们长期凝结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和信念,其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它的外延细分为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爱家乡、爱自己的工作、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等等,在这样细分的条件下,还可以往下再细分。

如就爱父母而言,如何爱父母?在这里,这个爱字还可以往下再细分,直至能指导人们在当今时代的行为。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号召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内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除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我们更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实证研究,即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系列实验结果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建构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模式。

这样教育对象对其客观性深感可信,才能产生共鸣,达到实际的效果,并且要把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

要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多地实施了“单边政策”主要是通过灌输、讲解和讲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这种教育模式在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树立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全社会共同承担思想教育任务,形成人人做思想教育工作、时时做思想教育工作、事事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大气候,要让人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业,而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动员全社会成员都积极参与,使人人都成为教育者,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新形势,针对新问题,注重吸取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重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