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与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技巧与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根据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交流及考试时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发现阅读人人会读,但要得到高分却不易,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对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深入或不能理解,考虑不够细致,甚至是一些看似生活中的人之常情,可学生偏偏就是把握不住,理解出现偏颇。这是由于他缺乏人生的经历,缺少情感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去思考体悟。还有些学生是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住作者及文章中人物的情感,但在组织语言回答具体问题时,却答不在点上,住不住关键得分点,导致失分严重。由此可见,在阅读中技巧运用与情感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1.情感体验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途径。
“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首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
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融情于文“的阅读习惯。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验和体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
2.技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可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现代文阅读首先要通读、读懂、读透、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通过阅读,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但在我
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学生在考试时的阅读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读百遍”,所以如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和答题的准确性。
首先,学生应该了解及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在中学阶段接触的文体比较多,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杂文,也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征,诸如议论文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来结构全文。而说明文则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征,才能在阅读时有章可循,做到思路清晰,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在做考试阅读时,没有问题意识,拿到文章就急于去读,读完之后却一片茫然,毫无头绪,或者是有大概的了解但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在阅读时应有问题意识,先了解相关的问题,然后再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把略读与精度相结合,确定问题在文章中所在区域。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既要注重阅读技巧的掌握,更要注重情感的体验。二者相辅相成,只有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深刻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读懂、读透文章,阅读的能力才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