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第十章炙法1酒炙
(完整)10第十章 炙法(4蜜、油炙)
• 炮制研究
• 化学成分 淫羊藿含有淫羊藿苷、淫羊藿 新苷、淫羊藿次苷等黄酮类衍生物,还含有多
糖、木脂素、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
• 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低心肌耗氧量等。
• 总黄酮具有增强免疫,增加冠脉流量,抗 血栓,抗衰老等作用。
• 据报道,将四种淫羊藿用羊脂油炒至微黄 不焦,进行研究。薄层色谱结果表明,淫羊藿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
•
甘草
• “皮草”和“粉草”
• 历史: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 在唐代《金匮玉函经》首先记载:“炙 焦,为末,蜜丸 ,”《千金翼方》出现 蜜炙,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生用和蜜制两 种。
• 方法: • 生药-原药材,浸润,切厚片,晒干
•
水溶性浸出 甘草酸 饮片
•
物损耗率 损耗率 厚度
• 浸泡48h 49.89% 48.40% 2-3mm
• 二、工艺
• 一法:先拌蜜后炒药
• 生药+炼蜜水—拌匀,润吸尽—文火炒至微干, 颜色加深,不粘手
• 适应于质地疏松药物
• 二法:先炒药后加蜜
• 生药 文火 色加深+炼蜜—拌炒—不粘手
• 适应于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槐角等。
•
药物:炼蜜=100:25
• 三、 适应药物 • 止咳平喘、补中益气药
注意事项: • 1.蜜有一定的粘稠度 • 2.闷润长时间 • 3.文火 • 4.密闭保存
第五节 蜜炙法
• 蜜炙用的是炼蜜。
蜜炙为蜜制方法之一。古代文献中的蜜
炙法是将药物涂蜜后,用微火炙干。现行
的蜜炙法近于古代的蜜水拌炒法。
蜂蜜味甘性平, 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 矫味等作用。因此, 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 喘.补脾益气的药。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酒炙法
1.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2.酒的选择及用量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3.酒炙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如当归、川芎、桑枝。
矫嗅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
减少副作用。
如常山。
4.酒炙的操作方法5.注意事项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酒挥发。
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酒迅速挥发,达不到炮炙目的。
炙法介绍
一、含义 二、酒炙目的 三、基本操作方法 四、适用药物 五、注意事项 六、重点药物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含义)
一、含义 u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黄酒拌
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含义)
u 酒的特性:
l 辛甘大热——能降低药物寒凉之性。 l 气味芳香——能矫臭矫味。 l 能升能散——能引药上行。 u 酒的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 u 酒炙法所用酒以黄酒为主(除蟾酥用白酒外)。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操作方法)
三、酒炙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大多数药物。 2.先炒药后加酒:五灵脂。
只有一味药 酒的用量: u 100㎏药物,用黄酒10~20㎏,白酒减半。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多用)
药物 拌匀闷润 预热炒
炒干或
+ 酒 酒吸尽 制容器 文 火 色加深
2.酒黄连——酒炙法 u 黄连片+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色泽加深→取出→晾 凉。
(酒12.5%)
第十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黄连-炮制品种及方法)
3.姜黄连——姜炙法 u 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
尽→文火炒干→片面呈棕黄色→取出→ 晾凉。
遂、商陆、香附、青皮。 3.盐炙---黄柏、杜仲、巴戟天、知母、车前子、补
骨脂、砂仁。 4.姜炙---厚朴、竹茹。 5.蜜炙---甘草、黄芪、麻黄、枇杷叶、款冬花、金
樱子、百部、百合。 6.油炙---淫羊藿、三七、蛤蚧。
第十章 炙法
概述
一、炙法含义 二、炙法与加辅料炒法的区别 三、炙法的分类 四、炙法操作要点
中药炮制学炙法
注意事项
1.炼蜜时,火力要小,炼蜜不宜过多老。
2.开水稀释炼蜜时,要严格控制水量(炼蜜量 的1/3~1/2)。
3.大生产时,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 汁逐步渗入药内,其成品质量较佳。
心血瘀滞的胸胁疼痛 -- 瓜蒌薤白汤。
延胡索
止痛-延胡索乙素 酒炙、醋制均可增强止痛效果,机理不同 酒:提高延胡索乙素溶解度 醋:生成水溶性生物碱盐
治疗冠心病-季铵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 加热使季铵碱含量下降,作用减弱,以生用 为佳。
乳 香 P203
➢ 乳 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块者砸碎。
➢ 醋乳香:净乳香,用文火炒至冒烟,表面微熔, 喷淋定量的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 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100:10)
➢ 醋柴胡:取柴胡片,米醋拌匀,闷润,待醋 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100:20)
-醋炙
柴胡
炮制作用: ❖ 生品--解表。
寒热往来 -- 小柴胡汤。
❖ 醋炙--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肝气郁结 -- 柴胡疏肝散。 肝郁血虚、月经不调 -- 逍遥散。
柴胡:“解表生用,疏肝制用” 1. 传统理论:用醋注肝经
- 麻黄
降低副作用、矫味 - 马兜铃
方法: 1.先拌蜜后炒药;2. 先炒药后加蜜
辅料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 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 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一般 - 100:25 (炼蜜)
炼蜜方法: 蜂蜜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
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筛网滤除杂质,加 热至116~118℃,满锅起鱼眼泡,手捻有 黏性,但无长白丝,迅速出锅
2.炙前大小分档,文火炒 3.树脂、树胶和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乳 香、没药、五灵脂等用方法2炮制
中药炮制之酒炙法
中药炮制之酒炙法
酒炙法是中药常用炮制方法之一,也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重点考查科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酒炙的中药及炮制作用。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黄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黄酒味甘、辛,性大热。
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去腥的作用。
故酒炙法多用于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中药。
(1)酒炙法的目的: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②增强活血
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③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2)酒炙的操作方法:①先拌酒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黄酒拌匀,
稍闷润,待黄酒被吸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②先炒药后加酒。
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至一定程度,再喷洒定量黄酒炒干,取出晾凉。
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挥发,所以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适用此法。
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黄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3)酒炙法的注意事项:①加黄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黄酒迅
速挥发。
②若黄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黄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③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十炙法PPT课件
Rheum palmatum L. 唐 古 特 大 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 药 用 大 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的干
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 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 制方法。
【炮制方法】
C.Y. Cheng et Hsiao或云
连Coptis teeta Wall.的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 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连:黄酒=100:12.5
吴茱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 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 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进行,减少在水中浸润时间。
2.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 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加酒和加热温度 对黄连生物碱含量及溶出度均有影响。
醋大黄—生大黄+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大黄:醋=100:15
清宁片—生大黄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 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 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 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大黄:黄酒:炼蜜=100:75:40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减弱,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活血解毒、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逐瘀不败正,适用于大
(完整)10第十章 炙法(3盐、姜炙)
研究:
(1)对成分的影响
生品
有效成分煎出率 10.37%
(2)对药理作用影响
降压:
兔
生品
0.5ml/kg(-)
盐炙品
0.5ml/kg(++)
犬
1ml/kg(+) 0.5ml/kg(-)
0.5ml/kg(++)
1ml/kg(+)
盐炙品 18.44%
第四节 姜炙法
将药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 称为姜炙法。
三.适应药物
补肾、利尿、泻相火药物
四、注意事项
1.加水溶解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水的用 量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一般以食盐的4~5 倍量为宜。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吸尽,或 者过湿不易炒干; 水量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
2.含黏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 不宜先用盐水 拌匀。 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黏,盐水不易渗入, 炒时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加热炒去部分水分,并 使药质地变疏松,再喷盐水, 以利于盐水渗入。
三.适应药物
止咳祛痰、降逆止呕类药物
四、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 以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1较适宜。
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 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 到姜炙的目的。
厚朴
历史:汉《伤寒》始载, 至唐代《经效产宝》出现 姜汁炙。之后一直沿用至 今。
生药-原药材去粗皮(木栓层),洗、润, 切块或丝,干燥。
盐杜仲-生药块 盐炙一法 炒至表面焦褐或焦 黑色,丝易断
注意
(1)药:盐=100:2 (2)中火炒
十章炙法-文档资料
第二节 醋炙法
1.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 法称为醋炙法。 2.辅料醋的选择 炮制用醋,以米醋为佳,且陈久者良。 醋味酸苦性温,主入干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 痛矫味的作用。 醋炙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
醋炙的方法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可分别选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 定量的米醋,加盖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 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一般药物均采用此法炮 制。优点是能使醋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2.先炒药后加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文火炒至表面熔化发亮(乳香、没药),或炒至表面 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五灵脂),喷洒一定量米 醋,炒至微干,取出摊开晾凉。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 动物粪便类药物。
第十章
炙 法
概 述
1.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称为炙法。 2. 目的 药物炙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 方面均可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 增强疗效、矫嗅矫味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 效。 3. 分类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炙法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 姜炙、蜜炙和油炙。
4.酒炙的操作方法 先拌酒后炒药、先炒药后加酒 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5.注意事项 (1)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 酒挥发。 (2)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 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3)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酒迅速挥 发,达不到炮炙目的。
成品性状
大 黄 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 表面深棕色或深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 实。略有酒香气。 熟大黄 酒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
第十章-炙法酒炙
❖ 熟大黄-①生药块置木甑 隔水蒸 内外均成黑色。
❖
②生药块+黄酒 拌匀闷润1-2小时吸尽 至
密闭容器内隔水蒸24-32h至内外黑褐色 取出干燥 。
❖
药:黄酒=100 :30-50
❖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 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 醋大黄-生药片+醋 拌匀闷润吸尽 文火炒干
❖
药:醋=100:15
第一节 酒炙法
❖ 一.目的
❖ 1.引药上行 ❖ 如龙胆草-生 品:清热,主清下焦湿热
❖
酒炙品:清肝明目
❖ 2.协同作用,活血通络作用增强 ❖ 如当归、牛蒡、断续、五灵脂
❖ 3.提高成品溶出率 ❖ 如黄芩 ❖ 4.矫臭矫味作用 ❖ 如乌梢蛇 ❖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 如常山、蟾酥
❖ 二、 工艺
❖ (2)鞣质易氧化,久置泛红
❖ (3)避免接触铁
❖
芍药
❖
白芍、白芍片
❖
白芍
❖ 历史:汉代始载切制(《伤寒杂病论》), 至宋代《扁鹊心书》始有酒炒法。现在主 要有酒炒、醋炒、炒黄等方法。
❖ 方法:
❖ 生品-原药材净、润、切薄片,干燥。
❖ 酒白芍-生药片+黄酒(一法) 至微黄色。
❖
药:酒=100:10
❖ 炒白芍-生药片( 炒黄) 至微黄色
❖ 作用:
❖ 酒炙的操作方法可分为两种: ❖ 1.先拌酒后炒药 ❖ 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
文火炒干-放凉-密封贮存 ❖ 适应于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
根茎类药物),如大黄等。 (此法多用)
❖ 2.先炒药后拌酒
❖ 净药材-炒至一定的程度-均匀喷洒一 定量酒 文火炒干-取出- 放凉-晾干
酒炙法
黄连:生姜=100:12.5 4. 萸黄连:取净吴茱萸,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拌入黄连片中 ,闷润至吴茱萸汁被吸尽,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黄连:吴茱萸=100:10:
酒炙法
◆ 一、含义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 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
◆ 二、适用范围 适用药物
苦寒清热 活血散瘀 祛风通络
动物类
◆ 三、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酒黄连能借酒力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多用于肝火偏旺,目 赤肿疼。
姜黄连能缓和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善清胃热呕吐。
萸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何种炮制品?
黄连解毒汤 黄连天花粉 香姜散 大香连丸
【炮制研究】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如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等。
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 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 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
酒炒后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的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 清上焦血分热毒。
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的副作用,有泻火解毒的作用, 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 大黄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弱,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醋大黄 清宁片
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
炙法—酒炙法(中药炮制技术)
4.成质量
(2)气味 略具液体辅料的气味。
例如:酒炙法,略具酒气; 醋炙法,略具醋气; 盐炙法,微有咸味; 姜炙法,具姜的辛辣气味; 蜜炙法,气焦香,味甜。
5. 工艺要点
(1)炒前要净选、分档。 (2)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时,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用
适量水稀释后再拌润。 (3)炒制药物时,火力不可过大,一般用文火。 (4)先炒药后加辅料,宜边喷液体辅料边翻动药物,使
(4)姜炙法:生姜捣汁加水,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以1:1为 宜。每100kg净药物,用生姜10kg。
(5)蜜炙法:以炼蜜为宜,炼蜜的含水量在10~13%为 宜,一般100kg净药物,用炼蜜5kg。
4.成品质量
(1)色泽 ① 色泽较生品稍深,或微带焦斑。 ② 蜜炙品呈黄色或深黄色,或色泽加深,微带焦 斑,有光泽,微有黏性但不粘手。
之均匀。
6. 先炒药后加辅料使用的药物 (1)酒炙法:适用个别药物,如五灵脂 (2)醋炙法:适用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
如乳香、没药、五灵脂 (3)盐炙法:适用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
知母、车前子 (4)蜜炙法:适用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
的药物,如百合、槐角
课后作业
1. 完成本次课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加液体辅料炒法的先炒药后加辅料法。
教学的组织与安排
1. 结合录像学习加液体辅料炒的方法、成品质量和工 艺要点。 2. 以小组为单位,修订课前设计的炮制工艺。 3. 老师示范操作。 4. 同学们分组实训练习。 5. 师生共同对实训结果评比。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1. 加液体辅料炒的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 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
法,称为加液体辅料炒,又称炙法。
加液体辅料炒技术—酒炙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酒炙
1 酒炙概念 2 酒炙的目的 3 酒炙操作工艺 4 酒炙适用 药 物 5 注意事项 6 实操举例
案例
赵某,男, 32岁,最近出 现便秘、牙龈肿痛现象。听说大 黄能够解决这两种症状,于是自 行购买大黄生品煎汤服用。几日 后只有便秘稍有缓解,但出现腹 痛、恶心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01
酒炙概念
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
炮制 方法
大黄炭
4 大黄片置炒制容器内,武火加 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 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醋大黄
5
取大黄片,用醋拌匀闷润,待 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实操举例
成品性状
规格
形状
颜色
气味
质地
大 黄 不规则厚片或块 黄棕色至黄褐色,切面淡红棕色 气清香,味苦微涩 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青宁片 不规则厚片或块 表面乌黑色
有香气,味微苦甘
质坚实
实操举例
峻下缓和,升提药性,清 上焦实热,活血祛瘀增强
泻下极弱,并有凉血化瘀 止血作用
炮制
大黄
酒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
醋大黄 作 用
泻下峻烈,伤胃气,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泻下减弱,清热化湿, 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消积化瘀
实操举例
白芍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 汉代。《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白芍、 炒白芍和酒白芍三种炮制品。
至现代各地习用品有切片生用、清炒、酒炒、 清蒸、酒蒸、炒炭、醋制、石灰制等法。
实操举例
大黄
1
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或小
方块,干燥。
酒大黄
大黄片用黄酒拌匀(一法) 2 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
《炙法酒炙》课件
三、酒炙
1 酒炙的定义
酒炙是一种将食材先行用酒浸泡,再通过高温进行短暂炙烤的烹饪方法。
2 酒炙的作用
酒炙可以去腥增香,提升食材的口感和香气,使菜品更加美味可口。
3 酒炙的分类
酒炙可以分为白酒炙、黄酒炙和料酒炙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具有独特的风味和效果。
四、炙法酒பைடு நூலகம்的结合应用
炙法酒炙的配合原则
炙法酒炙的配合原则是根据食 材的特点和口感选择合适的炙 法和酒炙,以达到最佳烹饪效 果。
炙法酒炙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烹饪技术,在未来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 炙法酒炙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炙法酒炙作为中国传统烹饪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参考资料
炙法酒炙相关论文、专业书籍
通过阅读炙法酒炙的相关论文和专业书籍,可 以深入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应用。
炙法酒炙的相关新闻报道和文化传承 资料
炙法酒炙的酿造工艺
炙法酒炙的酿造过程经过多道复杂步骤,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经验。
二、炙法
1 炙法的定义
炙法是一种通过高温对食材进行短暂加热的烹饪方法,以增加食材的香味和口感。
2 炙法的作用
炙法可以使食材表面焦香、内里嫩滑,提升食材的口感和味道。
3 炙法的分类
炙法可以分为干炙、湿炙和间炙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烹饪方式和效果。
《炙法酒炙》PPT课件
炙法酒炙 PPT课件 - 通过此课件,我将向大家介绍炙法酒炙的起源、工艺和应 用,以及它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简介
炙法酒炙是何物?
炙法酒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烹饪技法,通过使用灼热的火炙,提升食材的口感和香气。
炙法酒炙的历史
炙法酒炙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烹饪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连
❖ 黄连分:雅连、味连,云连三大类别。
❖ 主产于峨眉、洪雅、乐山、雷波等地者, 被称为“雅连”;
❖ 主产于石柱、南川、湖北来风、恩施、连 始、利川、宣恩等地者,被称为“味连”;
❖ 主产于云南各地者,被称为“云连”。
❖ 以表面灰黄或黄褐色,断面皮部橙红或 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色,枝条匀整,味 极苦,无残茎者为佳。据介绍,上等黄连素1 份兑入25万份水中仍有微苦味。
❖
❖
大黄
❖ 历史:汉代《金匮玉函经》始载酒制 法,至宋代《圣济总录》载有酒炒制, 至现代有切片生用、清炒、酒炒、清 蒸、酒蒸、炒炭、醋制、石灰制等法。
❖ 方法:
❖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 拌匀(一法)文火炒干 棕褐 色,颜色加深 。
❖
药:黄酒=100:10
❖
药:姜汁=100:12.5
❖ 作用:扩大范围,提高药效 ❖ 生黄连:苦寒性强,泻火解毒燥湿,
清心火,治泻痢 ❖ 热毒雍盛-黄连解毒汤 ❖ 血热妄行-泻心汤 ❖ 酒黄连:引药上行,并缓和苦寒之性,
上行头目,上清上焦火热 ❖ 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 萸黄连:苦寒缓和,寒而不滞,清气 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
药:土=100:30
❖ 当归炭-生药片(炒炭法、中火) 炒至 微黑,质脆
❖ 作用: ❖ 生药-补血,润肠 ❖ 大便秘结-润肠汤 ❖ 酒炒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活血祛瘀 ❖ 痈肿初起-仙方活命饮 ❖ 诸痛证,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土炒当归-补血而不致滑肠 ❖ 适用于血虚而又便溏的患者 ❖ 当归炭-止血 ❖ 崩漏下血-回阳丹
❖ 研究:挥发油、阿魏酸、微量金属元素及 维生素等。
❖ 归头止血上行 ❖ 归尾活血下行 ❖ 归身补血 ❖ 全当归和血而不定 ❖ 部位: ❖ 挥发油(阿魏酸)--归尾大于归头。 ❖ 生品-阿魏酸最高,补气活血、止痛用生品。 ❖ 当归炭-利于鞣质的溶出,止血作用增强
❖
蕲蛇
❖ 历史:南北朝刘宋时期,有苦酒浸后酒煮
❖
药:黄酒:蜜=100 :75:40
❖ 作用:
❖ 生品-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 火解毒
❖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 酒炙大黄-峻下缓和,升提药性,清上焦 实热,活血祛瘀增强
❖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 瘀血症-下瘀血汤
❖ 酒熟大黄-泻下减弱,清热化湿,活血 祛瘀作用增强
10第十章炙法1酒炙
❖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
❖
炙法
加辅料炒法
❖ 辅料
液体辅料
固体辅料
❖ 温度
低
高
❖ 火力
文火
中火或武火
时间
长
短
❖ 辅料处理 入药
不入药
❖ 性质 大部分理化
少数有协同
❖
性质发生变化
和赋色作用
❖ 操作 ①先拌辅料后炒药 先预热辅料后投药
❖
②先炒药后加辅料
❖
以两法为主
四、注意事项 1.加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应加盖,以免酒 迅速挥发. 2.若酒用量少,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 药拌润。 3.用文火,勤翻,炒近干,色加深时,即可 取出,晾凉。
❖ 清宁片
❖ 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 超过药面,用武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 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 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与黄酒、 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 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于 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 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 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筛去碎 屑。
法(《雷公》),至宋代《太平圣惠方》 出现酒浸炙法,酒炙后以蜜麸炒。
❖ 方法:
❖ 蕲蛇-原药材去头,鳞,切寸段。
蕲蛇肉-净药(去头)+黄酒 润透 去鳞, 骨,干燥
❖
药:酒=100:20
❖ 酒蕲蛇肉-生药段+黄酒(酒炙一法) 至微 黄
❖
药:酒=100:20
❖ 作用:
❖ 生品-多外用 ❖ 皮肤瘙痒,止抽搐-定命散 ❖ 酒炙蕲蛇-腥气降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增
❖
总蒽醌%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蒽醌%(泻下)
原料大黄 3.47
1.35
2.12
大黄片
3.12
1.01
2.11
酒大黄
3.08
1.43
1.65
熟大黄
2.541.50Fra bibliotek1.04
大黄炭
3.07
2.60
0.47
❖ (2)泻下作用减弱
❖ (3)解热、抑菌、消炎作用稳定
❖ (4)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 (5)活血作用增强,毒性降低
❖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 活血祛瘀--大黄zhe虫丸 ❖ 大黄炭-泻下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 血分有热,瘀阻-十灰散。 ❖ 醋大黄-消积化瘀—三棱煎丸。 ❖ 清宁片-润下剂,老年习惯性便秘
❖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列表如下:
❖ 湿热泻泄-香连丸 ❖ 肝火郁结-戊己丸 ❖ 姜黄连:清胃止呕 ❖ 胃热呕吐-半夏泻心汤
猪胆汁制、土炒、炒炭
❖ 研究: ❖ 1.宜抢水洗 ❖ 2.煎出率 ❖ 对于黄连不同形状的煎出率来看,结果为 形 状 段 细条粒状 粗粉 细粉 煎出率 26.34% 47.50% 58.17% 72.43% ❖ 3.不宜久服或过量服用
❖
当归
历史: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始载炒法, 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方》始有酒制法。至 宋代有炒《经效产宝》、明代《奇效良方》 中有制炭法。
❖ 方法:
❖ 当归-原药材去杂质,润,切薄片,阴干。
❖ 酒当归-生药片+黄酒(酒炙一法) 至 老黄色略有焦斑
❖
药:黄酒=100:10
❖ 土炒当归-生药片土炒法炒至挂土色,透香气
❖
雅连 黄连片
❖
云连 味连(鸡爪连)
❖
黄连
❖ 历史:梁始载,宋代有酒炒、姜炒、吴萸
❖
炒,元、明取汁炒。
❖ 方法:
❖ 生品: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
❖ 酒炙品:按酒炙一法操作。
❖
药:黄酒=100:12.5
❖ 吴萸炙:黄连片+吴萸汁拌匀 吸尽,文火炒干
❖
药:吴萸汁=100:10
❖ 姜汁炙:黄连片+姜汁 拌匀 吸尽,文火炒干
❖ 熟大黄-①生药块置木甑 隔水蒸 内外均成黑色。
❖
②生药块+黄酒 拌匀闷润1-2小时吸尽 至
密闭容器内隔水蒸24-32h至内外黑褐色 取出干燥 。
❖
药:黄酒=100 :30-50
❖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 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 醋大黄-生药片+醋 拌匀闷润吸尽 文火炒干
❖
药:醋=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