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集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理要素: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的概念;3. 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地理坐标系统;4.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与季节变化。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教案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地理要素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2.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通过简要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2.2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的概念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解释地理要素的概念,如大陆、海洋、岛屿、湖泊等。

2.3 地球的形状与地理坐标系统讲解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并介绍地理坐标系统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如经度、纬度等。

2.4 地球的运动规律与季节变化简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并解释由此引起的季节变化,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3.1 利用地理坐标系统确定地点给学生提供几个地理坐标,让他们通过查阅地图或使用地理坐标系统确定地点,并解释地点的特征。

3.2 探索地球的运动规律通过观察地球仪或模型,让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观察季节变化的规律。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地球的形状、地理要素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让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五: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习效果:通过小组讨论和拓展练习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地理要素和地球运动规律的掌握程度;3. 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形态,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

2.理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

3.掌握重要的地学概念和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球物理学原理,认识地学科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

4.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形成有关地理学常识和国土环境的全面实际观念,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观察与认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组成部分2.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及其变化规律3.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4.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5.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6.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组成部分2.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3.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4.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5.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2 教学难点1.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演示法3.讨论法4.实验法五、教学评价1.白板笔记2.作业与考试3.课堂讨论4.实验报告六、教学进度1.第一周,地球的形态和组成部分2.第二周,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3.第三周,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4.第四周,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5.第五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七、教学资源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2.计算机3.白板和白板笔4.实验室设备八、教学总结本教案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讲述、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球的形态和组成部分、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研究方法、基本地图知识和地图阅读技能、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将形成对地球环境的全面实际观念,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观察与认识的能力。

2022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2022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2022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本组继续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为工作中心,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切实落实学校对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要求。

以继续创建优秀教研组为动力,团结组员,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地理教研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工作重点:1、加强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能力培养、练习测试,研究新课如何导入,知识如何落实,能力如何培养,课标如何实现,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备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课。

发挥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并和教学反思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认真作好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学校继续实施示范课活动,借助公开课比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跨科听课,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陈出新,组员之间要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力争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研组。

3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

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评价、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

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能力与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活跃状态。

1.4地球的演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1.4地球的演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2.强调地球演化过程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演化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地球演化过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时间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案例中,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地球的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2.理解地壳运动的原因和结果,掌握板块构造学说。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以便更好地掌握地球演化知识。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导入新课的引人入胜、讲授新知的详细明了、学生小组讨论的积极参与、总结归纳的清晰易懂以及作业小结的务实有效。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我可以将抽象的地球演化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地球演化过程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我还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系统性与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球演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这些亮点不仅体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也体现了我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通过这些亮点的设计与实施,我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和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些亮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

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案一:地球和地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地图的绘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地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相关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学习新知:(1)进一步探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地球为什么是近似于球体的,以及地球的周长和直径等。

(2)介绍地球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例如传统的经纬仪、定经纬仪以及现代的卫星测绘技术等,并进行简单的示范操作。

(3)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平面投影和绘制比例尺等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进行简单的地图绘制。

3.拓展延伸:(1)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素材,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科学原理和背后的地理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地图绘制的经验和技巧。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以及地图绘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课堂作业:1.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更多知识,并写一篇简短的小结。

2.练习绘制简单的地图,如校园地图、家庭住址地图等。

六、板书设计: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地图的绘制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时间的控制,合理安排课堂的内容和教学进度。

此外,在展示地球和地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和活动预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3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作为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和情感态度培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收获。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圈层结构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圈层结构的复杂性。
1.3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中,1.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是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对于刚接触高中地理的学生来说,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地球的外部层和内部圈层的特点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
2.掌握各圈层的特点、功能和相互作用,能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能运用所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提高地理环境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的人性化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特级教师,我将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人文地理学概论课教学目标:1、熟悉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2、初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学会梳理地理学发展的思路以及历史变迁。

3、了解国外地理学的发展情况,具备国外地域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2、熟悉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学习国外地理学的发展情况;4、了解地理学研究方法以及人地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Step1 引入课题1.板书:人文地理学2.概念讲解.可以分为三部分:(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定义,介绍与研究内容;(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课程特点,其内容介绍Step2 探讨地理学发展历史1.展示地理学发展历史及历史思想,如: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新古典主义、唯物论、科学气候论、地质科学。

2.讲授地理学发展历史,通过几个学派历史思想,如:经验学派、地理变化学派、激进地理学学派、区域概念学派。

3.分析地理学发展现状,如:环境学、地缘政治、思想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生态地理学等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状况。

Step3 完成课后作业1.作业布置,准备电子课件或PPT材料,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课后作业,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方面的知识。

2.课后布置论文、报告及一些小组讨论等,内容涉及人文地理学有关问题,可以刺激学生深入理解,完善课堂学习。

Step4 板书总结1.概念本节课教授的内容:(1) 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内容;(2) 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3) 国外地理学的发展情况;(4) 地理学研究方法以及人地关系的变化。

2.总结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楚地理学概念性与实践性内容,理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人地关系的变化。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5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精选篇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我所担任的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对地理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同,又加上一部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求知欲不强,这样的情况对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显的较重,并且不易出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涉及的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的重中之重。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本学期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其中前三单元是本教材的重点,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二。

三、方法措施针对班级参次不齐的情况,试图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试着了解地理这门新的学科,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知识资料,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如手。

2、堂上多关注“弱势群体”,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感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自己的解答过程中找回自信。

3、量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证明教材中的结论。

4、落实工作,为构建大厦打好根基。

四、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授课阶段2月---4月,第五、六单元,第七单元的前两节)第二阶段期中考试复习阶段(4月中旬)第三阶段授课阶段(4月底——5月初,第七、八单元)第四阶段期末考试总复习阶段(归类、过课本、试题训练)除了以上的大致安排外,我自己应好好钻研教材,学习大纲,吃透难点知识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外辅导,争取每个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

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认识地理科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并认识到地理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准确描述和分析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一定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难点:地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启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思考。

2.教学展示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浏览第一章的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重点。

3.知识讲解向学生讲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4.学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实际问题,并就该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准确描述和分析该问题。

5.小结提问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释。

6.引入地理学发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关系,分析地理科学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7.课堂练习出示一些实际例子,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8.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的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教学展示、知识讲解、学生合作、小结提问、引入地理学发展的内容、课堂练习和总结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湘教版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学问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猎取学习学问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

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最终,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这局部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

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把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

最终,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缘由。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看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值的消失,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比照,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知识结构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2)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②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3、液态水的存在自主学习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重难点释疑1、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

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2、宇宙是运动的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典题精练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A.风筝B.河外星系C.空中飞行的飞机D.彗星和流星体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4.以行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是天体系统示意图,总星系指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相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综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学内容的综合教案。

该书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面向高中地理教育,全面覆盖了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基本知识,结合地理实际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地理概念,增加地理知识面;2.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学会地理学科分析;3.培养地理思维,提升综合运用能力;4.增强地理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3.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测量方法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3.测量地球的方法。

教学重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教学难点:测量地球大小的方法3.1.2 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内容:1.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公转;3.地球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影响机理3.2 第二章科学调查与地图3.2.1 科学调查教学目标:了解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1.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2.科学调查的技巧。

教学重点:科学调查的方法教学难点:科学调查的技巧3.2.2 地图及其使用教学目标: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地图的基本知识;2.地图的投影方式;3.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地图的投影方式四、教学评估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应通过学生测试、课堂表现和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检验教学效果。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

湘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教案教案一教案名称: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教案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以及气候特点;2.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中国的地形;3.中国的气候特点;4.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了解中国的地形;3.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步骤二: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分钟)1.继续展示地图,让学生用笔标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并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哪些国家和地区连接?-中国的海岸线长度约为多少公里?-中国的陆地边界总长度约为多少公里?步骤三:学习中国的地形(15分钟)1.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地形特点。

2.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地势起伏如何?有没有显著的山脉和高原?-中国的平原分布在哪些地方?-中国地势高低的变化是逐渐还是突然的?步骤四:学习中国的气候特点(15分钟)1.展示中国气候分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气候特点。

2.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各自分布在哪些地区?-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比较显著的地区有哪些?步骤五:学习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2.汇总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全班一起汇总讨论并总结出中国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步骤六:小结与展望(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进行一次简短的问答练习,然后展望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集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集

30前言走进地理学三维目标1.2.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通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

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老师,更不要叫我“喂”。

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

我数数看,1、2、3。

啊!?我们班居然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

(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讲”“理”。

就知道要你们背诵。

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

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

不过,严格说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前言走进地理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学的内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怎样做?为学好地理课程指出正确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地理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学做什么,地理学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研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2.了解地理学是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愿学、想学地理的思想动机。

教具准备能反映地理学特色的图片、地理学科的体系示意图、介绍最新地理学科研究成果的材料或论文精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大家的新地理老师,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板书)。

以后就叫我盛老师,不要叫我地理老师,更不要叫我“喂”。

从今天起,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地理这门课。

二、师生互动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

请问:哪些同学喜欢地理课?请喜欢地理课的同学举手。

…不要太虚伪哦,不要为了给我面子,就举手哦,那就太虚伪了哦。

我数数看,1、2、3。

啊!?我们班居然有×个学生喜欢地理,太让我吃惊了,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啦。

请大家安静,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地理?不要怕,我就喜欢听真话。

…我刚才看你没有举手,你肯定是不喜欢地理的哦,来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喜欢地理…哦,是这样。

(我继续点乙同学)你好象也没有举手,我一边听,一边点头附和……其实你们说的都很正常,地理二字告诉我们地理学是围绕“地”和“理”两个字展开,初中以“地”为主,即是区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书;高中以“理”为主,又分为系统地理(必修模块)和应用地理(选修模块),初中——因为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故而你们的初中地理老师基本不“讲”“理”。

就知道要你们背诵。

而高中老师则既会“讲”“理”,也爱说“地”的,所以地理学就变得有血有肉了,学习地理便成了一种理性的享受。

不过提醒你们高中地理可不像初中那样简单了,尤其是我们的自然地理,不可小视之,要做好思想准备哟!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是地理?你知道地理是研究什么东西的吗?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

不过,严格说地理只研究地球表面,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理表面的一门科学。

地理表层通常是指与我们关系十分密切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土壤构成的。

地球表面这么多东西,我们具体研究什么呢?…对了,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大致分为自然的和人文的两大类(板书),他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文理)结合,在大学里与地理有关的专业很多,如勘探,科考,环保,城市及道路规划,旅游,气象,经济,军事等等通常是文理兼招的。

我们初中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都叫做区域地理(板书)…区域性或叫地域(差异)性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简单地说存在地区差异的东西我们才研究。

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

例如刚才我们说的山,有的地方是山,有的地方是平原,这就存在差异了,这个就是地理里的地貌学;赤道附近的气温高,极地的气温低,这就存在气温的差异,这就是地理学的气候学研究的了;这里是森林,那里是草原,这就是植物地理学了;这里有城市,那里没有城市,这里城市多,那里城市少,这就是城市地理学了;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这就是农业地理学了;这里的工业发达,那里没有什么工业,这就是工业地理学。

再说咱我们周围吧,南大,阳罗,黄茅洲,草尾…哪里商店最多,这就是商业地理学。

但最牛的教育机构沅江三中和医疗机构沅江二医院却分布在黄茅洲呢,这就是历史地理学……上面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从地理角度说出原因。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如果讲不出道理,让大家死记硬背,那就一定不是科学,地理是一门科学。

因此这就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把重点落在“理”上,一定要注意分析每个地理问题的原因,如果没有弄清楚原因就不要去记。

今后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如果我讲不出原因,只有两个原因:一、地理学家还不能正确的解释,需要大家以后研究,二、我自己都搞不懂,我没有办法说清楚。

下面说一下我上课的纪律:第一条纪律.上地理课不允许小声说话,但是可以大声说话。

在我的课堂上,大家可以随时打断我讲课提出问题,我很喜欢这样的学生,只要问题与我的讲课内容有关就可以了。

我们一起讨论,如果我能马上回答,我立即回答,如果你的问题太难,我回答不了,我下课后查了资料在回答你。

但是不准在下面小声议论哦,要说话就让全班所有同学能听见。

第二条纪律,上地理课允许睡觉,但是不允许发出鼾声谁要发出鼾声影响他人听课,我就影响你睡觉。

最后我郑重承诺: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正如你们平等的态度对你的亲朋好友。

二、以虚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意见和批评,正如你们以虚心的态度对待老师的意见和批评。

三、决不拖堂,除非我神志不清的那一天。

我所讲的大家都记住了吗?好,今天的地理课就到这里,下课!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盛夏的夜晚,我们坐在户外乘凉,仰望那满天的繁星,常听老人们讲“天上”的故事。

人人都说天上好,你对“天上”了解多少呢?你想知道“天上”是什么样子吗?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推进新课生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自己所知道的宇宙知识或神话故事传说等向全班汇报。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北斗星、哈雷彗星等等)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述)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但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可见宇宙范围估计为140亿光年,可谓“沧海一粟”。

生读P6活动材料,完成1、2题。

生(回答)1.光年是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所以可以计算出1光年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目前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约为135×1023千米。

2.面对以上天文数字,我们感到宇宙是巨大而深远的,人类是十分渺小短暂的,在天文学上用千米这样的距离单位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天文学这一领域,为此人们引用了光年这一新的距离单位。

通过计算,我们已经感觉到,宇宙是巨大的,各种天体之间的距离也是遥远的。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一简短的儿歌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呢?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师(总结)从刚才的儿歌中我们可能感悟到: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而绕转,从而形成了天体系统。

问题:1.天体系统可分为哪些级别?它们主要由哪些天体构成?2.总星系就是整个宇宙吗?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简单回答。

1.天体系统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等级别,主要由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2.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总星系只是我们探测到的可见宇宙部分,其空间范围不过是140多亿光年。

师要了解关于宇宙的详细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

师(播放课件,认识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板书:(一)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生(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我们的地球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它由2000多亿颗恒星和很多由尘埃、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即星云组成。

恒星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需以光年为最小单位,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银河系外还有与银河系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我们称为河外星系。

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包含着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如下图所示为天女座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所有星系合起来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银河系中有2000多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对我们人类来说特别重要,这颗恒星以及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有何特点呢?请同学们了解下一部分内容。

板书:(二)太阳系和地月系师(播放课件“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让学生观察太阳系及组成,提出探究问题:问题1:太阳系中行星为什么不能发射可见光?为什么太阳能够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问题2:太阳系由哪几大行星组成?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如何正确区分内地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及所包括的行星?问题3: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有何不同?其周期为多少年?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问题4:地月系是一个怎样的天体系统?导致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生阅读教材P8“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自主探究后,合作小组内各成员讨论解决本组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第一小组:恒星与行星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比恒星小得多,故不发出可见光。

太阳之所以能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第二小组:太阳系共有九颗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它们按照距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它们都是沿着椭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并且绕日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地内行星与地外行星的划分是以地球的位置为界,水星和金星叫地内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叫地外行星。

木星和土星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居第一、第二位,常常把它们称为巨行星,巨行星卫星数量多,而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