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合集下载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5204)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材料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重点加强应用技术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掌握一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成为社会用人单位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外文论文。

二、研究方向1.非晶态材料:玻璃材料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2.陶瓷材料:功能与结构陶瓷材料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3.高分子材料:具有化学或物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及精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4.复合材料:无机、有机等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5.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具有光、电、磁、催化、化学、分离等功能的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

6.纳米材料化学: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性能以及应用研究。

7.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以现代物理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系统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缺陷与性能。

三、培养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不少于2年,不超过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时间)。

其中论文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从通过论文开题到答辩申请)。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和学科前沿专题课程。

公共课每18-32学时计1学分,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类课程每32学时计1学分。

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总学分一般为31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专业实践5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1.学位课(19学分)①学位公共课(9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门,共3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含理论和实践),《自然辩证法》1学分;外国语课程(英语)6学分,其中,《英语阅读与写作》3学分,《英语听说》2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专业英语由各研究生指导教师或导师组结合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分别教授所带的研究生,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语论文阅读技巧和专业英语论文写作方法等;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并能用英文书写专业论文。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600,申请工程硕士学位适用)一、培养目标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聚焦行业发展前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材料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擅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备国际视野、敏锐的行业发展判断能力,胜任材料工程领域相关技术升级、原始创新、自主创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金属材料工程及成型技术3.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工程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6年。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6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5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五、必修环节1.专业实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一般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

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院、所)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课程实践合格者记2学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指在工程领域深入学习和系统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学位类型,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包括学分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学分要求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学位论文要求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规定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分要求一般为不少于30学分。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3.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较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

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内容。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系统学习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的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在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要求后,经学校审查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

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

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
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的授予,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要求和培养目标。

以下是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授予的相关信息:
1. 培养目标: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材料与化工领域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应掌握材料与化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2. 课程设置:材料与化工专硕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

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数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程基础、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选修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3. 学术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满足相关学术要求,即可获得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具体学术要求可能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 学位证书:材料与化工专硕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定,由学校颁发。

学位证书上会注明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同时注明授予学位的学校、学位授予日期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学位证书样式和授予标准可能因学校和政策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因此,建议在选择攻读材料与化工专硕时,仔细了解所在学校及专业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要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术发展道路。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材料与化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研究所需的方法和手段;2.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解决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复杂问题;3.具备从事学术研究、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

二、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三、培养课程安排1.学位课程:(1)材料化学与物理:包括材料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力学等。

(2)材料加工工程:包括金属材料加工、聚合物材料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等。

(3)材料分离与制备:包括分离工程原理、固液分离技术、分离与提纯技术等。

(4)材料测试与分析:包括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分析技术、表征与测试仪器等。

(5)材料表面工程:包括表面修饰技术、薄膜与涂层、材料界面工程等。

(6)材料与环境:包括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材料的环境适应性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的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以扩大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

四、实践环节安排1.科学研究实践: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实践,了解工程开发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结束前需要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2.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实际的科学或工程问题;3.论文内容系统完整,结构严密,逻辑清晰;4.具备一定的实证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六、实践与实习指导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和实习质量,学校将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与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践和实习需求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学习和进展的检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2.1 获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位的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等。

专业知识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需要掌握如高等金属学、高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等硅酸盐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等核心知识体系,并熟练掌握材料的强度与断裂力学、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的表面与界面科学等课程知识。

此外还需要参加其他选修方向课程和研究生实验课程等。

应掌握一门外语,达到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

1.2.2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在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面广,可以提出并解决部分科研问题。

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具有崇尚科学精神。

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本领域相关材料的发现权、相关观点的发明权准确表述。

应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各项试验,客观全面地展示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能力,勇于批评和质疑,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学术道德倡导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学风严谨的优良风气,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对在科学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1)在学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等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要遵从并符合社会准则。

要具有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国家对于材料学研究的重大需求,解决各项科技发展中对于材料各种性能的关键性要求。

(2)学术研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在作品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是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中转引第三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

(3)合作研究成果应按照当事人对科学研究成果所作贡献大小并根据本人自愿原则依次顺序署名,或遵从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共同的约定。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是指在工程领域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需具备的能力和要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标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应具备牢固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理论框架、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应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

3. 创新能力: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出独立的创新性方案,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

4. 组织和管理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展工程项目,并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5.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识别和解决工程伦理和风险问题。

此外,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还会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能力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085204)Materials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在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工程技术手段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承担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的研发、新材料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2、粘合剂与涂料3、功能与智能材料4、复合材料5、材料腐蚀与防护6、材料表面技术7、生物医用材料8、材料加工与成型9、环境材料10、光电材料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5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学位论文根据实际选题在校内或校外完成。

2、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为主并负总责。

校外导师重点参与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课题选择、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应面向实际应用,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应用能力为核心。

既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实践性,更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上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解决生产、工程、技术领域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工程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6 学分)。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

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公共学位课8 学分(政治类课程2学分,英语类课程3学分,数学类课程3 学分);专业学位课6 学分;公共选修课1 学分;专业选修课11 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事业生产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8.
学位论文(设计)是综合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
8.1
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材料工程中的如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或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
(2)新材料组成、合成、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性能检测等预研或研究项目;
5.
5.1
通过学习高等工程数学的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正确进行实验(或工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学习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或传输原理等,重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2
学习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成形与加工、材料发展前沿,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门知识。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应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9.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6.4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材料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材料工程

2
1 选修
0900067
能源与环境材料工程实验
32
2
2 选修
0900068
材料分析测试与表征
48
3
2 选修
0900070
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
32
2
2 选修
0900071
表面工程应用案例与解析
32
2
1 选修
0900072
粉末冶金原理与工艺
32
2
1 选修
0900073
生物医用材料
48
3
1 选修
0900074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材料工程
领域代码:085204
六、培养环节及学位论文相关工作
1.文献综述(0.5 学分)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至少阅读 20 篇在研究领域内以行业技术发 展与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习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 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 3000 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2.开题报告(0.5 学分) 开题报告主要介绍学位论文选题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 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计划安排和预期成 果。课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 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方面的课题。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由学院负责组织完成,成立由 3~5 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副高级及以 上职称专家或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小组(至少含 1 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专家)。开题报告完成时间 要求见附表。 3.中期检查 学院具体负责从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 面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4.培养环节审查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及文 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环节由学院负责进行审查,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5.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鼓励学位论文工作与专业实践内容的衔接。 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 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按照《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 进行。 6.学位授予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 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领域对于符合要求的学位申请人授予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针对学生在该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并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示例。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够独立从事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2.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良好科研道德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课程安排1.必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化学与物理-材料加工工艺-材料设计与评价-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技术-材料工程实验-材料工程案例分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2.选修课程-先进材料科学-高性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材料工程系统优化-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过程工程与控制-材料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三、实践环节1.实验实践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的材料工程实验,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工程实践学生参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了解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并参与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学术活动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2.学术交流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可与其他院校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五、毕业要求1.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科研项目,并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参与工程实践,并通过相关评估;4.参加学术交流和发表科研论文,并取得相关成果。

以上是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示例,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根据学校和课程特点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和道德品质。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能源材料 2. 催化材料 3. 纳米材料 4.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5. 环境材料 6. 低碳材料 7. 有机材料 8. 高分子材料 9. 农药设计与合成 10.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 11.无机固体功能材料 12.化学电源
三、培养方式及学分要求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以课堂讲授为主,提倡研讨式教学。 鼓励学生自学,使用讨论班
2.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运用所学 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论文评审应综合评价论文作者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论文工作的创新点、技术难度和
工作量,或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其中第一导师来自学校,为主要 导师;另一位导师为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 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专家。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 多个环节的指导。
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22 学分。
化学学院(051)
专业: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 085204 授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
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企业、设计研究单位和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 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 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
与工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具备掌握先
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以及解决实际材料工程
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课程: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
材料合成与加工技术、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材料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实
践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

4.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5.学术交流:学生需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
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流程
1.入学前培训:学生入学前需参加学校为期一周的入学前培训,学习
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2.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一学期需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二至第三学期需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深入研究本专业领域。

4.科研实践:学生在第四至第五学期开始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工作。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开发及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和能力:1. 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宽的学术视野;2.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相关工作;3. 具备较强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4.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5.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实施要求(一)课程设置1. 学位课程:本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修。

必修课程示例:先进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先进控制理论、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

选修课程示例:光电工程、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

2. 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3.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参与学术研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

(二)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学位课程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术研究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

(三)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位论文要求,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环节。

学位论文需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四)培养环节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培养环节,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一)教学方式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等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中南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中南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代码:085204名称:材料工程第一部分专业定位与发展目标材料工程依托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一个以数学、力学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基础的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及其在生产过程及其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材料的制备、产品质量的改进以及使材料成为有用器件或构件的工艺、技术、过程控制等。

作为“材料工程”的依托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领域以及军工新材料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1954年开始办学,1982年首批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1992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其特色有:1)学科基础好。

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均系全国重点学科;2)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博士生导师80余名,其中包括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材料科学家黄伯云院士,材料科学家左铁镛院士,压力加工专家曾苏民院士,物理冶金学家与相图专家金展鹏院士以及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的中青年专家,并有一大批企业导师参与指导;3)良好的科研平台。

该专业学位硕士点还依托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粉末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 此外,还与本校学科性公司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南山铝业建立了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基地面积达400余亩,总资产达3亿余元,一次可容纳400余名研究生参与科研和实践。

依托以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特色与优势,我校“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1)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2)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1. 引言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对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规定和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内容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主要包括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义、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其中,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明确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在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方面,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研究生应该具备系统的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具有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科研伦理素养。

3. 我对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理解我认为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规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保证其毕业后具备良好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

4. 总结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的规定,为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我们也应该关注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我撰写的这篇文章中,我充分解析了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内容和意义,并对该标准的理解和展望进行了阐述。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重要性和要求。

教育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内容和意义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一标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具备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在工程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430105)一、培养目标苏州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材料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材料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材料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二、具体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入学要求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主要研究方向1、高聚物加工成形机理;2、高聚物改性;3、高聚物结构与性能4、材料工程管理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一)学位课程(19学分)1、公共学位课(9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外语(含专业外语) 144学时/4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学时/1学分自然辩证法18学时/1学分工程数学54学时/3学分2、专业必修课(10学分)高聚物加工成形机理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改性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材料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管理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决策理论与技术36学时/2学分现代企业管理36学时/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36学时/2学分(二)非学位课程(至少选满9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技术纤维36学时/2学分化纤技术研究开发动向36学时/2学分纳米技术36学时/2学分高分子材料科学新进展36学时/2学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36学时/2学分计算机控制原理36学时/2学分市场营销理论36学时/2学分纺织工程管理36学时/2学分(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1学分工程实践2学分七、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试行)
领域名称:材料工程
领域代码:430105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7年10月
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材料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07年10月20日发布,2007年10月20日开始实施。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领域覆盖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学科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培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知识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基础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专门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人文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工具性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能力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获取知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应用知识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工程实践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开拓创新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组织协调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素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学位论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选题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形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内容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学位授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培养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培养特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生源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入学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培养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导师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论文工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学位申请与授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