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城镇化六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首

合集下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刘庆斌来源:《求知》2015年第07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只有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待遇与市民均等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到诸多问题的影响和制约1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性制度之一。

长期以来,这一制度的存在,导致从总体上将农村农民与城市市民逐渐分离开来,并由此附加了不同的身份功能,表现在城市市民享受良好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子女教育,而进城农民则在某种程度上遭受城市社会的排斥,使得他们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保等诸多方面的权利不平等或者缺失。

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大都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身份功能的转换,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制度障碍就是户籍制度。

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又明确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

至此,意味着户籍制度改革才真正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但是,中央政策的善意如何才能转化为民众的福祉,并切实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以后,如何真正打通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决策智慧和执行力。

一旦推进迟缓,或者难以落实,必将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与行动路径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与行动路径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意义与行动路径作者:赵坤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13期【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城镇化【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同时,有助于扩大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投资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能进城愿进城的,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1.5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大多数实现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向常住人口覆盖、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2023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从供给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甚至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稳定劳动力供给、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从需求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

重要会议及领导人重要讲话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重要会议及领导人重要讲话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重要会议及领导人重要讲话之20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

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7.12•【分类】问答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同志就《“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公开发布。

为了解《实施方案》有关情况,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同志。

一、请问出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背景和主要考虑是什么?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近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

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确立。

到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

为推动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2013中央关于城镇化会议

2013中央关于城镇化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记者王晔摄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

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

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三个有利于)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7.28•【文号】国发〔2024〕17号•【施行日期】2024.07.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4〕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4年7月28日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坚持以人为本。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充分尊重人的意愿,调动和发挥好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坚持遵循规律。

立足我国国情,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特别是城市发展规律,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为总结推广各地区行之有效的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统筹规划、总体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城镇化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带动全国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教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96分答案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教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96分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新型城镇化的()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

A.作用B.定义C.特点D.要求2.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

A.中等城市B.大城市C.特大城市D.小城市3.城镇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

A.城市向农村B.农村向城市C.海外向农村D.台湾向大陆4.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

A.中等城市B.大城市C.特大城市D.小城市5.()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A.城镇化B.计划生育C.无为而治D.大力发展农村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A.农业B.纺织业C.畜牧业D.房地产7.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把握好的着力点不包括()。

A.推动城镇体系优化与城市群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B.推动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C.不允许制度创新D.推动制度创新,促进人的城镇化8.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多在()以上。

A.10%B.15%C.20%D.75%9.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A.毛泽东B.邓小平C.李克强D.习近平10.()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A.城镇化B.乡村化C.商业化D.边缘化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城镇化既要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又要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形成()的新局面。

A.以产兴城B.以城带产C.产城融合D.城乡一体2.推进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在边境地区推进潜力型城镇以产聚人、战略支点型城镇以城聚产,打造()的边境一线城镇廊带。

A.以内陆邻近的大中城市为辐射源B.以边境县级市及地级市市辖区为枢纽C.以边境口岸和小城镇为节点D.以边境特色小镇为散点3.城镇化的意义包括()。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常住 人 口 .但 实际上城镇 常住人 口中仍 有相 当多 的农 民工 在城 市里没有 固定 的居 住场所 .因而在很 多方面 并没 有真 正 融人到城市体 制和城 市生活之 中 。特别 是多数 城市对 进 城 农 民还 没 有提 供与 城 市原 户籍 居 民 同等 的住房 安 全 保
结 构 的根 本性 制度 之 一 。长 期 以来 . 这 一制 度 的存 在 . 导 致 从总 体 上将 农 村农 民 与城 市 市民 逐 渐 分离 开 来 .并 由
决和 落 实 的现 实 问题 2 . 进城 农 民住 房 问题 住 房是 决定 一个 人或 一 个家 庭
生 活方 式城 镇 化 、 待 遇 与市 民均 等化 . 才能 从 根本 上 提高
新 型城 镇化 的 质量和 水平
在 一个地 方 能否 长期 居住 、 生活 和工 作 的重要 载体 。进城
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留思 考 {
农业转移 人 口市 民化 的现实 问题
及解 决对策
文/ 刘 庆 斌
习近 平 总 书记 在 主持 召 开中 央财 经 领 导小 组 第 九次 会议 时 指 出 : “ 推进 城镇 化 的首 要 任 务是 促进 有能 力在 城 镇 稳 定就 业 和生 活 的常住 人 口有 序实现 市 民化 。” 农 业转 移 人 口市 民 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建 设 的历 史 任 务 .
届 三 中全 会 明 确 提 出 . 要 创 新 人 口管 理 . 加 快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稳 步 推 进 城 镇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常 住 人 口 全 覆 盖 。 2 0 1 4 年7 月 国务 院 发 布 的 《 关 于进 一 步推 进 户籍 制 度 改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

破除城乡融合发展壁垒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发展突飞猛进。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发展步入新阶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仍然在农村。

只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近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强农惠农措施,就是在理顺“城”的同时,统筹好“乡”这一头。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比如,大规模流动人口进入城镇,部分地区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过半城镇人口是流动人口的情况;流动人口在受教育情况、就业状况上出现积极变化,成为释放我国人口质量红利的有利因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明显上升。

这些都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顺应趋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有了明确的着力点。

一方面,促融合、畅循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

要充分考虑县域人口流动变化趋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推动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

另一方面,补短板、强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系统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备考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备考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备考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第28题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建立()。

3.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课题。

A.根本B.现实C.时代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为根本,以()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C.保障人民合法权益5.第41题以下属于行政征收内容的是()。

6.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A.用能权B.用水权C.排污权D.碳排放权7.2016年8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通知》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 )。

A.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B.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C.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D.维护城市安全的有效方式8.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提出了总体要求,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B.坚持“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宗旨任务C.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D.到2020年,边境地区要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9.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也就选择了高尚。

A.吃苦B.奋斗C.奉献10.坚持(),敢于()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原则B.担当C.负责二、单选题(10题)11.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赵志磊(江苏警官学院,南京210031)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央的规划和现实的需求同时指向一个命题: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对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地区发展成果的有效践行。

但地方政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愈发突出,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的虚空行为和政策执行的待援行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自利偏好与事权财权失衡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完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尽快建立健全财政配套政策,才能激发地方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市民化;执行力;地方政府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19)03-0016-03收稿日期:2019-03-20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在校生警察意识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2023);江苏警官学院院级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指导项目“公安院校在校生警察意识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80629047X )。

作者简介:赵志磊(1986-),男,河南安阳人,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安管理和政策分析研究。

DOI:10.19329/ki.1673-2928.2019.03.0052019年5月第18卷第3期(总第99期)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y,2019Vol.18No.3(Gen.No.99)一、问题的提出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的城镇化”成社会普遍共识,但是地方政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愈发严重。

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中缺乏实质性进展,绝大多数地区在涉及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经济投入和具体的配套政策[1],导致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难以达到应有的政策效果和预期。

中央城镇化计划

中央城镇化计划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12 月 12 日至 13 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科学设置开辟强度,尽快把每一个城市特殊是特大城市开辟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最关键:户籍制度和就业问题,城市容纳力)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殊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推进政策性机构改革。

鼓励社会资本参预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与市民化战略转型

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与市民化战略转型

2024年第4期(总第345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5新型城镇化的进展与未来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与市民化战略转型苏㊀红㊀键摘㊀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ꎮ近年来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ꎬ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依然接近18个百分点ꎬ城乡两栖人口约2.5亿人ꎬ但是城乡两栖现象的内涵已经从以往的农业转移人口 不完全城镇化 逐渐转变为 不愿脱离农村 ꎮ这一内涵转变对市民化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ꎬ市民化的主要目标应从缩小两率差距转向福祉增进和均等化ꎬ市民化的主要路径应从城市户籍改革转向城乡系统改革ꎬ重点包括加快完善农村权益流转机制㊁积极推进城镇权益优质均衡㊁稳慎推进中心城市户籍改革ꎮ关键词:城乡两栖ꎻ市民化ꎻ新型城镇化ꎻ农业转移人口中图分类号:F061.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4-0048-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城乡福祉㊁空间均衡与城镇化方略 (20FJLB019)ꎮ作者简介:苏红键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ꎮ㊀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ꎬ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ꎮ2014年以来ꎬ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ꎬ最直接体现在ꎬ城乡两栖现象的内涵从以往的农业转移人口 不完全城镇化 逐渐转变为 不愿脱离农村 ꎮ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落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降低ꎬ市民化的目标和路径如何调整?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基础ꎬ总结了城乡两栖现象的演进特征ꎬ分析了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ꎬ从目标调整和路径调整两个方面提出了市民化的战略转型方向ꎮ㊀㊀一㊁现实背景与研究脉络本研究的出发点是近年来依然较大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以下简称 两率差距 )以及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的政策背景ꎬ相关的研究基础主要包括市民化与城乡两栖现象的相关研究ꎮ(一)现实背景改革开放以来ꎬ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ꎬ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一直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ꎬ虽然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显著成就ꎬ但两率差距依然较大ꎮ2022年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65.22%和47.70%ꎬ两率差距为17.52个百分点ꎮ顶层设计方面ꎬ随着两率差距不断扩大㊁ 不完全城镇化 半城镇化 等受到广泛关注ꎬ 十二五 规划(2011 2015年)较早明确提出 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ꎬ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ꎮ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首次提出 加快改革户籍制度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ꎬ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ꎮ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ꎮ其间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将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作为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ꎮ« 十四84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 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ꎬ并提出 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ꎬ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ꎬ健全配套政策体系 ꎮ2024年ꎬ按照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的总体要求ꎬ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ꎮ(二)市民化的研究脉络市民化的相关研究与城镇化的现实进程紧密相关ꎬ与相关领域顶层设计相互支持ꎮ如果不是户籍制度的影响ꎬ农民的市民化与农民的城镇化是等同的概念ꎬ这也是早期一些研究将二者同义化的原因ꎮ与城镇化概念相区别的市民化的相关研究主要自21世纪初开始ꎬ经历了2002年前后开始的农民市民化研究㊁2006年前后开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㊁2013年前后开始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等历程ꎮ由于 农民工 一词存在争议ꎬ农民工市民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研究均存在ꎬ但其本质基本一致ꎮ从市民化研究内容来看ꎬ主要包括市民化进程㊁市民化障碍㊁市民化成本㊁市民化意愿以及推进市民化的对策建议等方面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较早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ꎬ从农民工就业与劳动权益㊁各项社会保障㊁居住与住房保障㊁子女教育㊁参与社区选举㊁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展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较强ꎬ并测算了市民化的公共成本ꎬ提出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整体性政策框架与思路[1]ꎮ魏后凯和苏红键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基础上ꎬ从政治参与㊁公共服务㊁经济生活㊁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市民化进程进行了评价ꎬ提出了分层次㊁分类型㊁多途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2]ꎮ洪银兴等从基本生存条件(就业与居住)和基本公共服务(教育与社保)两个层面评价了市民化特征ꎬ强调了市民化进程中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3]ꎮ近年来ꎬ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ꎬ农业转移人口相关权益的同城化水平不断提高ꎬ落户意愿成为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ꎬ在经济学㊁人口学等相关研究领域ꎬ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等公开数据或者研究者自行开展的调查数据ꎬ进行了大量探讨市民化意愿或者落户意愿的研究ꎮ黄祖辉等[4]㊁王桂新等[5]㊁张翼[6]等较早研究了市民化意愿或落户意愿ꎬ由于研究时期㊁调查对象㊁所在城市等不同ꎬ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ꎮ基于相关研究ꎬ苏红键分别从个体层面和城市层面ꎬ对落户意愿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ꎬ从城乡两栖视角将落户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两栖能力(人力资本水平㊁城镇住房条件㊁农村权益等)和两栖成本(迁移距离㊁城市权益损失等)[7]ꎻ城市层面的落户意愿不仅取决于个体因素ꎬ还与城市落户壁垒直接相关ꎮ随着各类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ꎬ改革的难点转变为落户意愿与落户条件的结构性矛盾ꎬ 想落不能落㊁能落不想落 的现象并存[8]ꎮ(三)城乡两栖的主要观点城乡两栖是与 不完全城镇化 相伴随的现象ꎬ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乡之间 亦城亦乡 可城可乡 的生产生活状态ꎮ也有学者将城乡两栖现象解释为农村流动人口既不完全是城镇化ꎬ又不完全回归乡里ꎬ或者说既城镇化又回归乡村[9]ꎮ城乡两栖现象可以根据时间㊁空间进行分类:时间上可以按频繁型㊁季节型㊁候鸟式以及生命周期型等分类ꎬ空间上可以按县域㊁市域㊁省域㊁跨省等分类ꎮ比如ꎬ县域或市域内往往以频繁往返城乡或季节型城乡两栖生活为主ꎻ跨市跨省外出务工人员往往是候鸟式城乡两栖ꎻ另外ꎬ部分第一代流动人口返乡体现了生命周期型的城乡两栖ꎮ城乡两栖作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ꎬ体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智慧ꎬ但还存在不同的看法ꎮ一种认为城乡两栖是一种合理的城镇化的过渡形式ꎮ冯云廷认为 两栖 迁移是城市化的过渡形式ꎬ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的合理选择[10]ꎮ王向阳将城乡两栖现象总结为一种城乡共生㊁工农相济㊁代际相扶的两栖式城镇化模式[11]ꎮ朱晓阳将城乡两栖现象概括为 以家庭为单位的 人身 家庭 在乡村 城市空间上的撑开 [12]ꎮ王春光将 城乡两栖 称为第三条城镇化之路ꎬ 城乡两栖 具体表现在城乡两栖者的94生活㊁就业㊁交往和文化观念上[9]ꎮ苏红键认为城乡两栖是中国特色的县域城镇化现象ꎬ其本质是一部分农村人口在城乡间自由流动ꎬ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ꎬ认为城乡两栖人口还将长期大规模存在[13]ꎮ另一种观点强调城乡两栖的不稳定性ꎮ有研究认为当前县域城镇化形塑出消耗型城乡三元结构ꎬ导致县域空间风险聚集ꎬ农民城镇化压力增加ꎬ呈现不稳定特征[14]ꎬ应彻底改善农民工 两栖人 城乡之间徘徊不定的生活就业状态[15]ꎬ还有观点认为农户城乡 两栖占地 问题严重[16]ꎮ由此ꎬ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两率差距依然较大的现实背景下ꎬ结合已有相关研究ꎬ明确城乡两栖现象的内涵转变ꎬ重新思考市民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ꎬ针对性提出市民化战略转型的建议ꎬ对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ꎮ㊀㊀二㊁两率差距演进与城乡两栖人口规模特征伴随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推进ꎬ两率差距总体经历了 扩大 降低 扩大 降低 的波动特征ꎬ对应了城乡两栖人口规模的调整ꎮ(一)2014年是两率差距调整的主要转折点在1995年以前ꎬ城镇化处于缓慢推进阶段ꎬ两率差距比较稳定ꎬ1986 1995年间维持在5~6个百分点ꎻ1995 2014年ꎬ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ꎬ两率差距不断扩大ꎬ2014年达到19.85个百分点ꎮ2014年是两率差距调整的主要转折点ꎬ也是城乡两栖内涵转变的转折点ꎮ随着两率差距扩大㊁ 不完全城镇化 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ꎬ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顶层设计ꎮ2014年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㊁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㊁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的分类改革思路ꎬ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ꎮ之后ꎬ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ꎮ在此战略和政策推动下ꎬ2015年ꎬ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4个百分点ꎬ两率差距降为17.43个百分点ꎬ降低2.42个百分点(见图1)ꎮ2016 2020年ꎬ常住人口城镇化略快于户籍人口城镇化ꎬ两率差距略有扩大ꎬ至2020年达18.49个百分点ꎮ2021年和2022年ꎬ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降速(分别仅提高0.8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ꎬ两率差距逐步缩小至17.52个百分点ꎮ图1㊀两类人口城镇化率与两率差距演进情况(1978 2022年)㊀㊀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统计公报数据计算绘制ꎮ㊀㊀(二)两率差距对应约2.5亿城乡两栖人口根据两率差距的计算式ꎬ(城镇常住人口-非农户籍人口)/总人口ꎬ两率差距对应着进城未落户的城乡两栖人口ꎮ与两率差距的调整一致ꎬ近年来ꎬ城乡两栖人口从2014年最多时的2.73亿人ꎬ快速降至2015年的2.41亿人ꎬ之后经历先增 05后减ꎬ到2022年为2.47亿人ꎬ约2.5亿人ꎮ农民工是城乡两栖人口的主体ꎬ2022年约3亿人ꎮ由于部分农民工未统计为城镇人口ꎬ农民工总量与城乡两栖人口接近但不完全一致ꎮ根据历年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ꎬ我国农民工数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ꎬ2020年受疫情影响明显减少ꎬ之后有所回升ꎮ2010 2022年ꎬ农民工总量从24223万人增长到29562万人ꎬ年均增长1.67%ꎬ约445万人ꎮ其中ꎬ外出农民工从15335万人增长到17190万人ꎬ年均增长0.95%ꎬ约155万人ꎻ本地农民工从8888万人增长到12372万人ꎬ年均增长2.79%ꎬ约290万人(见图2)ꎮ本地农民工年均增速和增量均明显快于外出农民工ꎬ就近外出务工(县域兼业化)和就近城镇化(县域城镇化)的特征明显ꎮ图2㊀历年农民工规模情况(2010 2022年)㊀㊀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绘制ꎬ该项调查自2008年启动ꎮ㊀㊀另一类与城乡两栖人口相关的统计口径是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户分离人口ꎮ由于人户分离人口还包括一些城市之间㊁城市内部的人口ꎬ所以数量要明显大于城乡两栖人口ꎬ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了 人户统一对于流动人口的重要性ꎮ根据2010年和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ꎬ2010 2020年ꎬ城镇人口从6.70亿人增长到9.00亿人ꎬ其中的城镇人户统一人口(即 居住本乡㊁镇㊁街道ꎬ户口在本乡㊁镇㊁街道 的人口)从4.39亿人增长到4.52亿人ꎬ仅增长0.13亿人ꎬ城镇人户分离人口从2.31亿人增长到4.48亿人ꎬ增长了2.17亿人(接近翻倍)ꎮ另据2010年和2020年的«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ꎬ2010 2020年ꎬ各县平均的县域城乡两栖人口①从2.04万人增长到4.81万人(增长2.77万人)ꎬ新增县域城乡两栖人口约占新增县域城镇人口的76%ꎬ贡献了约3/4的新增县域城镇人口ꎮ㊀㊀三㊁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虽然两率差距和城乡两栖人口规模依然较大ꎬ但是城乡两栖现象的内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ꎬ从2014年前的农业转移人口 不完全城镇化 逐渐转变为 不愿脱离农村 ꎮ(一)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的城乡两栖现象2014年以前ꎬ两率差距问题往往被表述为不完全城镇化 或 半城镇化 ꎬ强调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却不能落户的 困境 ꎬ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城乡两栖的被动性很强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ꎬ2014年正式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户籍制度改革意见ꎮ2014年以来ꎬ随着相关改革的推进ꎬ两率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已经转变为农业转移人口 不15①利用县域内的人户分离人口数据统计ꎮ愿脱离农村 ꎬ从之前的 进城不能落户 转变为大部分的农业转移人口 进城不愿落户 ꎬ城乡两栖的主动性增强ꎬ体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成效ꎮ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ꎬ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重从2012年的约50%降低到2017年的约39%(2017年之后未再开展该项调查)ꎬ落户意愿明显降低ꎮ随着300万以下人口城市陆续取消落户限制㊁大部分城市实现 想落尽落 ꎬ可以认为ꎬ近年来落户意愿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特征ꎮ当然ꎬ还有少量户籍壁垒依然较高的超大特大城市ꎬ其中的农业转移人口依然较难落户ꎬ这与这些城市的承载力㊁城市规模战略和人口管理政策有关ꎮ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ꎬ北京㊁上海的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重一直较高ꎬ2017年均在70%以上ꎬ天津和厦门该比重也较高ꎬ分别约60%ꎬ另有多个中心城市该比重在50%左右及以上(见表1)ꎬ对应了相对较高的落户壁垒ꎮ㊀表1各地中心城市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重(2012年和2017年)地㊀区愿意落户的流动人口比重(%)2012年2017年地㊀区愿意落户的流动人口比重(%)2012年2017年全国49.9839.01银川50.1241.80北京79.0378.20西宁43.8341.25上海80.6674.26杭州48.6041.00厦门71.9461.98长春40.9938.70天津59.9861.20成都49.6938.20青岛59.3454.45沈阳47.5037.40深圳58.9453.28福州27.7736.95大连72.6250.50兰州46.3534.70海口38.7450.50重庆34.9834.51济南65.4250.35南昌33.1131.45广州56.1350.23郑州46.5331.12南京65.2649.60呼和浩特45.1331.05拉萨37.2549.60宁波46.0530.35乌鲁木齐56.4348.95昆明44.8628.40武汉61.9248.90贵阳51.9027.85南宁49.3644.37合肥36.4725.54哈尔滨55.9743.70石家庄30.5323.45太原48.4343.40长沙34.3719.05西安46.2743.20㊀㊀注:按2017年降序排列ꎮ数据来源:根据2012年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计算ꎮ2017年之后未再调查该项数据ꎮ㊀㊀(二)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主动选择城乡两栖大量城乡两栖人口 不愿脱离农村 ㊁落户意愿较低ꎬ究其原因ꎬ主要是对城乡两方面权益的权衡ꎮ第一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ꎬ降低了在城市落户的必要性ꎮ如前文所述ꎬ2010 2020年城镇人户分离人口接近翻一番ꎬ表明户籍对城镇不同群体享受公共权益的限制较小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主要的难题在子女教育ꎮ近年来ꎬ县域农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㊁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的支持政策不断完善ꎬ教育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17]ꎬ2021年ꎬ城镇小学生比重和初中生比重分别约79.15%和87.85%ꎬ分别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14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ꎮ与此同时ꎬ随迁就读比重不断提高ꎬ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ꎬ随迁小学生25比重和随迁初中生比重分别从2014年的40.40%㊁33.74%大幅提高到2021年的55.85%㊁47.96%ꎬ分别提高约15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ꎮ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较难解决的北京为例ꎬ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ꎬ仅需提供父母在京务工就业材料㊁在京实际居住材料㊁全家户口簿和北京市居住证等ꎬ即可享受多校划片入学权益ꎮ目前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的难点主要在于高中教育ꎬ这主要与我国高考政策有关ꎬ由于部分城市和地区还存在高考移民现象ꎬ从而 倒逼 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就读难度ꎮ第二ꎬ农村权益保障和流转退出机制尚不完善ꎬ部分地区农村权益流转的财产性收益较低ꎬ降低了退出农村户籍的意愿ꎮ虽然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规定 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㊁宅基地使用权㊁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ꎬ但在实践中ꎬ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或者在城镇定居的农业转移人口依然不愿意落户ꎬ或者有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应对 比如男方保留农村户籍㊁女方和子女在城镇落户ꎮ从农村权益的角度ꎬ究其原因ꎬ一是农业转移人口担心退出农村户口之后ꎬ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ꎬ以往关于落户意愿的调查研究均证明了这一点ꎮ二是部分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或退出机制不完善ꎬ或者农村权益流转或退出的价格不高㊁缺乏吸引力ꎬ所以农业转移人口缺乏流转或退出农村权益的动力和激励ꎮ三是当考虑农村权益的继承时ꎬ比如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的继承ꎬ政策规定只能继承农村住房的使用权ꎬ这进一步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农村权益的积极性ꎮ第三ꎬ另有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选择城乡两栖ꎬ与其在城镇 定居难 有关ꎬ是为了保障个体或家庭在城乡间 进退有据 的自主选择ꎮ因为较难在城镇定居ꎬ所以选择城乡两栖ꎬ这一群体的市民化壁垒不是制度性的 落户难 ꎬ主要是经济性的 定居难 ꎮ在市民化问题研究的早期ꎬ定居和住房问题便作为主要的经济壁垒存在ꎬ是市民化主要的个体成本(区别于市民化的公共成本)ꎬ也是市民化的主要障碍(魏后凯和苏红键ꎬ2013)ꎮ另有较多的研究检验了城镇定居能力㊁居住状况与落户意愿的关系ꎬ根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ꎬ在城镇有稳定住所的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比重明显高于在城镇缺乏稳定居所的流动人口ꎮ李智和欧阳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ꎬ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质量整体不高ꎬ60%的农民工没有稳定住房ꎬ农民工在城镇定居意愿显著高于落户意愿[18]ꎮ可见ꎬ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ꎬ落户的必要性和落户意愿降低ꎬ定居成为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题ꎮ(三)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被动选择城乡两栖与此同时ꎬ一些超大特大城市受城市病㊁城市承载力的限制ꎬ还存在明显的户籍壁垒ꎬ如北京㊁上海㊁深圳等ꎬ其中的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属于被动选择城乡两栖ꎮ需要说明的是ꎬ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进入壁垒ꎬ在国内外普遍存在ꎬ表现为直接的人口迁入政策限制或间接的土地和住房规制ꎮ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中关于 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的思路ꎬ在一些超大特大城市ꎬ户籍条件依然存在ꎮ对于300万以上人口城市ꎬ« 十四五 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ꎻ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ꎮ近年来ꎬ各地中心城市落户条件逐步降低ꎬ出现了2017年以来广受关注的 抢人大战 ꎮ其中的 抢人 ꎬ主要是降低了具有一定学历和技能的人员落户㊁投资落户㊁买房落户㊁就业和社保落户等方面的限制ꎮ武汉市较早根据国省户改文件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ꎬ提出了 中心城区实行积分落户制度ꎬ放宽开发区㊁新城区区域落户条件ꎬ进一步放宽创新创业人才落户条件 的分类降低落户条件的规定ꎮ西安市紧随其后发布了«进一步吸引人才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意见»ꎬ重点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㊁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㊁降低投资纳税落户和买房入户等条件ꎮ之后ꎬ各地中心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均在落户㊁购房等方面制定了优待政策ꎮ作为落户方式的补充ꎬ一些中心城市相继出35台了积分落户管理办法ꎮ各地积分落户政策和落户难度不同ꎮ北京㊁上海等地的积分落户难度较大ꎮ以北京市为例ꎬ积分落户的基本标准包括4项申请资格标准和9项积分落户指标ꎮ自2018年实施以来ꎬ年度申报人数在10万~13万人左右ꎬ年度落户规模6000余人ꎮ2022年ꎬ北京常住外来人口825.1万人ꎬ占常住人口(2184.3万人)的比重为37.8%ꎬ其中申请积分落户的比重仅1.5%左右ꎬ申请成功的比重仅5%左右ꎬ积分落户难度较大ꎮ相对而言ꎬ广州积分落户每年的指标较多ꎬ2022年广州市有41000多人通过审核(其中包括总积分满150分的要求ꎬ2021年为100分)ꎬ共有13000人获得积分制入户指标ꎬ另有17004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随迁ꎬ合计3万人通过积分落户政策落户ꎮ其他中心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ꎬ伴随落户条件的降低也逐步宽松ꎮ可见ꎬ在大部分城市降低买房落户㊁就业和社保落户的限制之后ꎬ对于具有稳定住所和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来说ꎬ大多都属于主动选择城乡两栖ꎬ仅有小部分农业转移人口被动选择城乡两栖ꎻ另有部分未在城镇定居的农业转移人口出于 定居难 的考虑ꎬ主动选择城乡两栖ꎮ㊀㊀四、市民化的战略转型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对市民化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ꎬ户籍制度改革对市民化的推动作用已经受到了其他领域改革的制约ꎬ同时在缩小两率差距不再作为市民化的主要目标时ꎬ需要明确新时期市民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ꎬ调整市民化战略的目标和路径ꎮ(一)市民化的目标调整:从缩小两率差距到福祉增进和均等化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应再执着于落户数量和缩小两率差距ꎬ而是在尊重农业转移人口意愿的基础上ꎬ通过城乡系统改革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㊁促进福祉增进和均等化ꎮ一方面ꎬ缩小两率差距不宜再作为市民化的主要目标ꎮ近年来两率差距的内涵转变体现了改革的成效ꎬ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联动推进ꎮ在大部分地区ꎬ两率差距不再反映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的权益差距ꎮ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 2035年)»不再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发展目标ꎮ另一方面ꎬ新时期市民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通过城乡系统改革ꎬ优化资源空间配置ꎬ促进福祉增进和均等化ꎮ通过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权益流转和退出机制ꎬ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ꎬ推进中心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攻坚和提高中心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弹性等ꎬ优化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㊁地区之间的配置ꎬ以此促进高水平的福祉均衡和共同富裕ꎮ(二)市民化的路径调整:从城市户籍改革到城乡系统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对应了市民化目标的转向ꎬ也意味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需要对应调整 从以城市户籍制度改革㊁降低落户条件为主ꎬ调整为以农村权益流转退出㊁城镇权益优质均衡㊁中心城市户籍改革为主的城乡系统改革ꎮ1.加快完善农村权益流转机制ꎮ对农村权益损失的担忧是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脱离农村的重要原因ꎮ完善农村权益流转和退出机制ꎬ既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ꎬ也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ꎮ第一ꎬ完善农村权益退出和流转的机制和平台ꎬ提高农业转移人口退出农村权益的可操作性ꎮ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的退出机制㊁流转机制和平台ꎬ试点推进农村权益置换城镇保障性住房ꎬ实现农民带资进城ꎮ第二ꎬ提升城乡土地资源统筹利用的范围ꎬ逐步推进跨省统筹利用ꎬ以此提升建设用地指标富余地区的指标调出价格ꎬ提高农业转移人口退出或流转农村土地权益的财产性收入ꎮ重点要加快推进东西部协作中的土地资源统筹利用ꎬ加快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的跨省土地资源统筹利用ꎮ第三ꎬ完善农村权益继承制度ꎬ尤其要保护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的宅基地和住房使用权的继承权ꎬ解决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ꎮ2.积极推进城镇权益优质均衡ꎮ市民化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落户ꎬ而是实现不同群体各项权益均等化ꎬ为此ꎬ需要持续提升城市各项权益和45。

城镇化目标

城镇化目标

城镇化目标城镇化目标是指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农村地区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城镇化的目标是通过改变人口分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途径,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城镇化目标的首要任务是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此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还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城镇化的目标还包括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业的集聚地。

城镇化可以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城镇化还可以加强城市的国际地位,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城镇化的目标还包括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社会福利,可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还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城镇化目标还包括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城镇化的目标还包括推动城市治理的创新。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

推动城市治理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提升城市的发展潜力。

总之,城镇化的目标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

城镇化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包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城市治理的创新。

中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等六大任务

中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等六大任务
高对 外 开 放 水 平 。
中央 召开 城 镇 化 工 作会 议
中央城镇4 G. r - - 作会议 最近在 北京举行 。 习近 平、李克强作 重要 讲话 会议
提 出 ,要 推 进 农 业 转 移 人 口市 民化 , 主 要 任 务 是 :解 决 已经 转移 到 城 镇 就 业 的
农业 转移人 口落户 问题 ,努 力提 高农 民工融入城 镇的素质 和能力 ;要 发展 各具
展 。 五 、着力做好 保 障和改 善 民生工作 。要 继 续按 照 守住底 线 、突 出重点 、
完 善 制 度 、 引导 舆 论 的 思路 ,统 筹 教 育 、就 业 、 收 入 分 配 、 社 会 保 障 、 医 药卫 生 、住 房 、食 品 安 全 、安 全 生 产 等 ,切 实做 好 改 善 民 生 各 项 工 作 。 六 、不 断提

中央拔1 6 0 亿 元发展 学前教育
中央 财政 最近下 i e } . _ 2 0 1 3 年 学前教 育发展 专项 资 -  ̄  ̄ . 1 6 0 . 3 亿元 ,用于支持 中
西部地 区和 东部 困难省份 扩大 学前教 育资 源 ,支持普 惠性 民办幼儿园发展 ,帮
2 0 t 41农 女摘 1
务教 育薄 弱环节倾斜 ,由省级政 府统筹使 用资金 , 因地制 宜、分步逐校 实施。
力争经过3 ~s # - ,使 学校教 室坚 固适 用 ,符合抗震 、消防等 安全要求 ,桌椅 、 图书 、实验仪 器、运 动场地 等满足基本教 学需要 ,学校宿舍 、厕所 、食 堂 、饮 水 、洗 浴等设施 满足 基本 生活需求 ,教 师队伍素 质 、结构 等基本 满足 义务 教育 要 求 ,办好 必要的教 学点 ,解决县镇 学校 大班额 问题 ,提升 农村教育信 息化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提出城镇化六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居首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

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

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

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

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

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

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

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城镇化工作的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