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形势初探

合集下载

2023军民融合行业报告

2023军民融合行业报告

2023军民融合行业报告一、引言随着军事实力的提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

2023年,军民融合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报告将分析军民融合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二、军民融合行业的现状2.1 军民融合的定义和意义军民融合,顾名思义,是指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与结合。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事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推动民用科技的进步,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2.2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军民融合行业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果,包括军事装备、航天技术、通信领域等。

一些军用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进行转化和应用,使得民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3 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趋势2023年,军民融合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2.3.1 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的创新是军民融合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在军民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带来更加前沿的技术应用。

2.3.2 产业协同的强化军民融合需要军事和民用领域的紧密合作,只有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军民融合。

未来,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军事和民用产业的融合发展。

2.3.3 战略布局的优化军民融合行业需要有合理的战略布局,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未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出明确的战略计划,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

2.3.4 战略合作的加强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未来,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军民融合行业的发展。

三、军民融合行业的挑战虽然军民融合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3.1 技术壁垒军用技术往往具有高度保密性,技术壁垒也相对较高,这给民用企业引进和应用军用技术带来了一定困难。

3.2 人才需求军民融合行业需要具备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如工程师、科学家等。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防实力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防实力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防实力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结合,推动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渗透与互补。

军民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国防实力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从军民融合背景、发展现状、重点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军事力量的构成和战争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传统的国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军民融合来提升国防实力。

同时,我国国内外形势也给军民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方面,军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拓展,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民用技术的发展也受益于军事技术,推动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军民融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涉及众多领域,其中一些领域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以下列举几个重点领域作为示例:1.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军事领域的通信、导航、卫星技术等对于民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民用领域的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也能够为军事领域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

2.高新技术领域在高新技术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尤为重要。

例如,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军事装备水平,也能够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促进民用航空的进步。

其他诸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也都具有军民融合的潜力和需求。

3.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其中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是重中之重。

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与军队的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培养更多具备军事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促进军事科技成果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与机制为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机制。

2024年军民融合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军民融合市场分析现状

军民融合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军民融合市场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将对当前军民融合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军民融合市场的背景军民融合市场起源于我国军队改革的需要和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下。

军民融合的发展可以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因此,军民融合市场被认为是军队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军民融合市场主要领域军民融合市场主要涉及到军事装备制造、军事科研和军事服务三个领域。

军事装备制造领域军事装备制造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共同研发、生产军事装备,并将其应用于军事、民用两个领域。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降低军事装备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军事科研领域军事科研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和民用科研机构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攻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军事科研的融合,不仅可以加快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能够促进民用科技的进步。

军事服务领域军事服务领域是军民融合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合作提供军事服务,如军事训练、军事咨询等。

通过开展军事服务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还能够推动民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军民融合市场的优势和挑战优势军民融合市场具有以下优势:1.综合利用资源:军队和民用企业可以共享和利用各自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降低成本:军民融合可以降低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

3.促进创新:军队和民用企业的合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挑战军民融合市场面临以下挑战:1.制度转变:军队和民用企业之间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制度转变。

2.信息安全:军民融合市场需要解决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军事技术不被泄露。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

军民融合发展情况总结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的融合发展,是现代军事力量建设的必然要求。

下面就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又需要军队的支持。

因此,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了推动军队现代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1.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增强国家的防御能力和战略威慑力。

2.推动经济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军工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3.促进科技进步:军民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4.提升军队战斗力: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引进先进的民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三、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成果1.政策支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例如,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2.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了一批具有军事和民用双重用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无人机等。

3.军工产业升级: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了我国军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军工企业通过与民企合作,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拓展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军民两用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4.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我国设立了一批军民融合示范区,推动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地方试点。

这些示范区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特殊政策和资源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了军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军队引进了一批民用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将部分优秀的军事科技人才输送到民用领域。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军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军民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军民融合在我国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方面,军队积极推动装备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高端装备的研制和制造;另一方面,民用企业也积极参与军工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军民融合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军民融合发展的进程还不够顺利,军民融合程度和效益不高。

一方面,军队在技术转化和市场开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民用企业在军工领域缺乏经验和技术优势。

其次,军民融合面临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军民融合还面临一些安全和保密问题,如技术的泄露和利益的损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快军民融合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和监管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转化和市场开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其次,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军民融合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研发机构,加强军民融合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再次,促进军民融合的创新合作,加强军民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协同创新能力。

要鼓励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最后,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推动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动,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合力。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

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引言:近年来,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军体融合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军队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军体融合战略的实施。

一、动因军体融合发展的动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安全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安全需求也变得更加全面和多元化。

传统的军事安全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需要军民融合来实现军队现代化,提高军事力量的实战能力和战略应对能力。

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军体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经济社会发展。

军队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军体融合还可以促进优质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军队自身发展需求:军体融合可以促进军队运行效能的提升,增强军队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

通过融合民用资源,军队可以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等手段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军队建设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二、条件要实现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 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军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出台一系列适应军体融合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明确军队与民用各领域的关系和职责,建立军队资源利用的合理机制和流程。

2. 人才支持:加强军队与民用领域的人才交流和对接是军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交流平台,加强军队和民用领域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共享。

3. 产业基础:发展军体融合需要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

需要加大对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

三、对策为了实现军民融合战略下军体融合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政策引导:加强军体融合的政策引导,明确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为军队与民用领域的融合提供合理的政策环境。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加快实现军民一体运筹,把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空天资源与维护空天安全统一起来,把开发海洋资源与维护海洋权益统一起来,把涉及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要素和领域统筹协调起来,以军民深度融合的伟力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主要国家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先发优势,都在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竭力塑造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新的增长点,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创新引领、多点突破、能力重塑”为鲜明特征的发展新阶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主要国家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先发优势,都在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竭力塑造军事能力和综合国力新的增长点,世界军民融合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创新引领、多点突破、能力重塑”为鲜明特征的发展新阶段。

一、世界新一轮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层动因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第一波次的军民一体化浪潮,其驱动力量主要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国防预算大幅削减、军民通用技术快速发展等因素。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军民一体化浪潮再度兴起,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量,主要是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

大国战略竞争日趋升温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滞缓,整体实力相对下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围绕世界及地区秩序主导权的角力激烈,西方大国不甘平庸、加紧反制新兴大国,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交织互动,战略竞争呈逐步升温趋势。

近期,世界主要国家频频发布战略文件,以“应对大国威胁”为核心确定总体发展规划。

美国将大国挑战提升为首要安全威胁。

2015年,美国接连颁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亚太地区海上安全战略》《网络空间战略》等重要文件,着眼应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大国威胁”。

军队信息化促进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军队信息化促进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军队信息化促进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军队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信息化已经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趋势。

军队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方式,也对军事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推动了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一、军队信息化对军事科技的影响军队信息化对军事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战争更加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传统的战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所需。

军队信息化要求军事科技能够更好地融入战争中,提供更精确、高效的军事支持。

例如,军事科技需要发展无人系统、网络攻防技术等,以满足信息化战争中的需求。

军事科技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使得作战更加精确、智能化,并提高了作战效果。

二、军队信息化对军工产业的影响军队信息化对军工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军工产业主要侧重于武器装备制造,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军工产业也需要加速转型。

信息化战争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武器装备,还需要高端的信息技术装备。

军工产业需要加大信息化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满足军队信息化的需求。

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军工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推动了军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三、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军队信息化促进了军事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军事科技的进步,为军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军事科技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改革,也为军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其次,军事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了军工产业的进步,为军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军事科技的进步需要军工产业提供技术装备支持,促进了军工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恰恰体现了军队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军队信息化促进了军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军队信息化对军事科技的影响要求其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战争,提供更精确、智能化的军事支持。

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新形式探索

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新形式探索

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与新形式探索摘要:军民融合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促进国防安全进步、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经济有序增长的重要抓手,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 恰逢百年不遇之大变局, 亟需立足国情、顺应大势、科学把握、明确目标, 在统筹全局下做好军民融合, 赢得战略优势。

通过对军民融合的背景、意义及发展历程的描述, 阐述了军民融合的概念及发挥的作用, 结合国内外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描述近年来军民融合所取得的成果, 梳理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暂存问题, 提出并探究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军民融合; 深度发展;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新模式;Abstract:As a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our country,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was an important grasp to promote national defense security progres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orderly economic growth.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n important stage from preliminary integration to in-depth integration,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unprecedented great change in a century.It was urgently needed to base ourselves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conform to the general situation, grasp scientifically and define the goals, and do a good job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under the overall planning to win strategic advantages.By describing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t was elaborated that the concept and role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further described the achievement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recent years, combed out the temporary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and explored a new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Keyword: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depth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new model;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展,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空前密集的活跃时期, 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塑, 正如__主席强调,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知道教师:2016年月日摘要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

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

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目录第1章引言 (4)第2章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5)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5)2.1.1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5)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5)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5)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2.3.1 民用核能 (6)2.3.2 民用航天 (6)2.3.3 民用航空 (6)2.3.4 民用船舶 (7)2.3.5 军工电子 (7)2.3.6 民爆行业 (7)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7)第3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9)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9)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9)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9)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10)第4章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11)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11)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11)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11)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12)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12)第1章引言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信息战科技战背景下我国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的研究

信息战科技战背景下我国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的研究

信息战科技战背景下我国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的研究随着信息战和科技战的发展,军事体能训练日益与实战密切结合,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

我国军事体能训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研究以提高实战化水平。

一、信息战和科技战带来的机遇信息战和科技战对于军事体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机遇。

现代军事训练中,大量的信息技术被应用到训练中,尤其是虚拟训练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军人的身体训练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背景下,军事学科、军事科技、军事工程以及军事实训等领域正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为我国军事体能的训练和实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的重要性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是提高军事实战能力的必要途径。

军事体能是衡量军人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往往直接影响一个士兵在实战中的表现。

训练实战化可以使军人更加接近实战状态,更容易适应战斗环境,更加自觉地为自己的国家、人民和荣誉而战斗。

此外,训练实战化还能提高军队的队形各项素质,增强军事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军事装备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

目前,我国的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军队创新、实践、进展,为军事体能训练的实战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军事院校、科研机构和部队都在积极开展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方面的研究。

例如,在现代化装备的条件下,军队通过各种模拟训练来提高士兵在实战中的应对能力;军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士兵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期找出体能训练中的优化方案和更好的效果。

四、研究方向与措施1. 探索专门机构,强化研发要素。

在加强研究方向和措施方面,推动成立专门的机构,集聚军事领域专家和科研力量,为军队量身定制更加科学、实用、可落实的体能训练方案,并引领人才向研发和实战化方向转化,既是必要要求也是科技战争所需要的。

2.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是掌握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源头,使其成为军队装备实战化、信息化发展的一部分,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研究和探索科技进展中尚未知道的基础和特殊知识,探索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作战方法的应用规律、性能和限制,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制约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应从思想认识入手强化推进发展的导向转变;从政策制度入手破解限制发展的藩篱壁垒;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方式方法加深加快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思想认识上的全面重构是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理念的前提现代战争规律昭示我们,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一个国家的军民融合程度是体系对抗中的关键一环,军民融合战略的提出正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现代战争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上的所展开的利国、利军、利民伟大工程。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军民融合战略大潮其本质是信息化,技术基础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主要目标是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军队院校不遵循这一战略将逐步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也必将制约院校长期建设发展的水平。

因此,军队院校各级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强军兴军的必然选择,树立以军民融合为基础的科学发展理念,因势而谋、主动作为,从教学训练条件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入手履行好院校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使命任务。

与此同时,军队院校需要从根本上确立军民融合“开放互利、开放共赢”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敢于大胆尝试、主动作为,以开放的姿态最大限度的实现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所需”与地方“所能”全方位对接。

二、政策制度上的全面松绑是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方式的关键地方高等院校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基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主要阵地。

军队院校因其在国家高等教育和军队编制体制中的特殊定位,受到职能作用、力量编成、人员编制的限制,不能追求大而全基础上的自给自足,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市场开发等全部依靠内部解决,而应该在教学条件建设上有所为所有不为,明确自身定位和优势,集中精力解决面向院校实战化教学、服务部队实战化训练所需的关键性教学训练条件建设。

从这个角度来说,军队院校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是一种职能再定位、社会再分工、资源再分配,必须从政策制度上鼓励和保障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对于束缚其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全面松绑。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200期第10期2016年10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200,No.20Oct,2016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谷晓华刘小婧(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军民融合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落脚点之一,也是国防和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了国外军民融合的不同模式,综述了我国军民融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归纳了我国军民融合过程中思想观念、法律法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等问题,并从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军地协同、政策保障、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军民融合;现状;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426.48[文献辨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0-42-5 Research on the Statu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ivil-MilitaryIntegration in ChinaGu Xiaohua Liu Xiaojing(Fuji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elopment Research Center,Fuzhou Fujian350003)Abstrac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end resul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started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combed the different modes of for⁃eign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summarized the concept,laws and regulations,top-level design,resource integration,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other issues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requirement traction,the state leading,military coordination,policy support, supporting measures,etc.Key word: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Status;countermeasures1前言一直以来,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方面,军民融合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军民通信融合发展初探

军民通信融合发展初探

军民通信融合发展初探叶学华;卢守信;王建军;李泽富【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军民通信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融合的可行性,并有重点的阐述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保障能力建设、通指装备保障建设及人才建设等领域融合的方式方法.【期刊名称】《电子世界》【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73,75)【关键词】军民;通信融合【作者】叶学华;卢守信;王建军;李泽富【作者单位】66489部队;66135部队;66489部队;66489部队【正文语种】中文军民通信融合是积极响应国家和军队融合式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节约国家资源,提升我军信息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军民通信深度融合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军民各自建设管理体制致使资源浪费,技术应用转化受到限和高投入低产出;二是缺乏军民通信融合的全盘布局,导致重复建设和军民通信发展的不平衡;三是缺乏可操作性的军民通信融法律法规为军民融合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1.1 军民通信融合具有是历史渐进性1969 年开始,依托军队人力资源合建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电缆干线网。

1994年军民合建国家“八纵八横”光纤干线骨干通信网。

近些年,军队依托国家通信网,完成了首都阅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90周年、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实现了卫星通信领域军民共建共享等,既杜绝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又有效提升了军队通信保障能力。

实践证明,军地通信能力的共建是双赢的的。

1.2 民用通信可为军事通信提供强大保障(1)民用通信具有宽广的网络资源。

民用通信拥有“八纵八横”为主的国家干线光缆传输网络2 千万公里。

省际干线网络全部覆盖地级以上城市,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 93.5%,全国互联总带宽大幅增长近50%,达到 2450G。

无线移动网络向4G 全面转移,到2015 年底,4G 基站将达 100 万个,客户达 2.5 亿。

(2)民用通信资源规模宏大。

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文|丁文韬 李长瑞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思考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通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军民融合式的信息化通用技术。

在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中,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防信息化的建设。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军民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信息化通用技术的效益,是当今研究的重点。

本文对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简单概括,并分析了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对策。

现今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我国在人大会议中更是把军民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式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社会的生产水平,并且能够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因此,要积极解决军民融合式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的基本情况军民融合式信息化通用技术就是将军队使用的信息化技术深深融入到社会信息化技术之中,使信息化技术的层次更高、范围更广,下面将对国内外军民融合式通用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一)国外的基本情况世界上一些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均利用军民融合式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军事作战能力。

军民融合式信息化研发模式的建立,使技术研发投入的经济成本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还使自身的军事科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很多国家都意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够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率。

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开始了以承包商招标的方式,来进行军民融合式信息技术的研发,在降低研发成本的同时还缩短了研发周期。

此外,美国在信息人才的培养上,也下定了很大决心,比如,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国防法中就明确表示采用地方大学培养军事人才,因此,美国具有很大的信息人才储备量。

新形势下推动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动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系 。推 动军T集 团跨行业 融合 。积极发挥 军 集 团主 力军作 用 ,推 动航空 、航 天 、兵 器 、电子 装备技 术领 域 的深度 融合 ,集 成创 新 ,确保 “ 9 9 5 ]  ̄ 程 ”等 重点 装 备建设项 目按计划 完成 。促进 “ 产 、学 、研 、用 ” 有 机衔接 。从装备 使用需求 发 ,发挥地方 院校和科 研 院所理 论和技术 储备厚 实的优势 ,促进 高新技术 成 果 向空 军武器装 备 的应用 转化 ,不 断提高武 器装备 自 主创新 发展能力 。引导优 势 民营企 业参 与装备研制 生 产 。发挥 “ 四个机制 ”作用 ,充分利用 民营企业 在人 才 、技术 、渠道 、管理等方 面的独特优 势 ,解决 武器 装 备研制生 产在基 础原材料 、元器件 和高新T 艺等方 面遇到 的难题 ,提 高装备 研发和 自主保 障能力 。
2 0 1 4 0 1 N A T O I N A L D E F E N S E 23
_ 军 民融 合
动力 ,激 发地方 参与空军 建设热情 ,积极推 进军地 资
源开放 共享 和军民两用技 术相互 转移 ,加快 实现 民用 技术 在空军部 队的推广 应用 ,使 空军始终 站在时代 前 沿 、军事前沿 、技术前沿 。 ( 三 )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是提 高空 军信 化条件
势 、实现 科 学发展 的重要抓 手。未来 战争空天化 特征 明显 ,多 维战场空 间融为一体 ,空天领 域 已成 为各 国 竞 相争夺 的战略制 高点 ,空 天力量 日益 成为大 国强 国 重 点建设 的战略力量 。现代 空军建设发 展所涉及 的资 源 ,几乎覆 盖 了国家 整个 战 略资源 ,其运 行方式 与社 会创 造财 富 、分配利益 的方式密 切相关 。 目前 ,我 国

新形势下军队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军队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

新形势 下军 队信 息化建设 问题探析
李 晨 晖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空军预警 学院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1 2 )
摘 要: 军 队信 息化 建 设 是 科技 发展 的 必 由之 路 , 现 已成 为 国 际关 注 的 焦 点 问题 , 但是 , 顺 利 完成 军 队信 息化 建 设 难度 重 重。因此 , 通 过对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 内涵和优 势分析 , 基 于军队信 息化发展现状提 出构建一体化作战体 系、 提 高信 息化训练和创新军事理论等一 系列 加 强军队信 息化建设的建议 , 力求对我 国新形势下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推 动和借鉴作 用。 关键词 : 新 形势 ; 军队 ; 信息化 ; 建设
随着科技 的快 速发展 , 信 息化 已成为军 事发展 的动 力 , 军队信 作战系统 , 对战争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息化建设 已成为科技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只有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才 3 新 形 式 下 军 队信 息化 建 设 的 建 议 能促进军事创 新 , 才能使作战形 式 、 作 战方法 、 军事指挥和武装结构 3 . 1 加快军事信息理论创新 等提升 , 最终提高军队军事 实力 和竞争力 。加 强军 队信 息化建设就 信 息化建设 已成为 国际军队发展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 术 的发 需要 不断的完善军事 网络和信息化作战平 台, 从而提高军队信息化 展 , 军 队信息化 建设 已逐渐渗透到军队的各个角落。目前 , 我国军队 建设 能力 , 为我 国军队在未来 的信息战争 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 信息化建设还处 于初 级阶段 , 所以, 研究军 队信息 化建设对军事信 障。 息理论创新很重要 。军事信息理论创新必须基 于信息化 , 强化信 息 1 新 形 式 下 军 队 信 息化 建设 内涵 储备 , 提高信息化意识 , 从而对军事理论进行创新 , 用先进的理论 武 国际军事变革导致 我国军事 由传统 的各 军协 同作 战发展 为 目 装军 队 , 并 且指 导军 队进行实战。 因此 , 应该深入研究信息化建设 的 前 的多军联合作战 。 军 队信息化建设 主要是采用 当前高科技对军队 难 点及防范措施 , 根据 国际军事不 断的创新 军事理论信息 , 从而指 开发 、 管理和应用进行 改造 , 全面提升军队 的战斗力 , 将 军队打造成 导军 队信息化建设 。 支适应信息化 、 联合化的具有强大威慑力的作战部队。 新形势下 , 3 . 2构建联合化作 战体系 军队信息化建设应 该积极加强信息技术 应用 、 信 息资源 开发 、 信 息 联 合作战是未 来军 队战 争发展的趋势 ,只有掌握联合 作战体 平 台建设 、 信息化人才 培养等 , 全面巩固军队信息化建设基础 , 将 军 系 , 才能有效 的控制战争 , 扭转战局 , 获得胜利 。联合作 战体 系通过 队人 员 、 武 器装备 、 作战形式 、 作战方法 和军 事指挥等实现信 息化 。 采集节点信息 , 构建 网络 , 从而实现网络信息和装备的互融。 联合作 军 队信息化建设对军队联合作战意义 重大 , 是规模小 、 影响大 、 系统 战要 求在信息化建设 中统筹安 排 、 客观分析 、 突 出重点 、 优化结构 、 化 的体 系 , 是 新形 式下 军 队适 应 科 技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和 最终 发 展 目 节约 资源 、 防止 系统分裂 , 最终建立成横 向联动 、 纵 向衔接 的联合化 标。 作 战体系 , 从 而提高军队在未来信息 战中的战斗力 。 2 新 形式 下军 队信 息 化 建 设 优 点 3 . 3提高信息化训练能力 2 . 1 实现信息 与装备组合 信息化 的发展会导致战时与平时没有 明显界限 , 平时和战时 的 现代 战争 和传统战争天壤 之别 ,现代 战争 已经逐 渐走 向信 息 很多行为都是公用的 , 因此要求军队的信 息化建设必须 以战时需求 化, 军队信息化建设 已经成为军 队发展 的趋势 。信息化最终会促使 为标准 。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的主要 目的是 为了提高军队的信息化 军 队作战元素 中的每一个单元 和系统 紧密融合 , 从 而将 军队系统 整 作 战能力 , 提高军 队的战斗力。 所以 , 应该将 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跟 战 体的能力发挥到最大。信息化武器装备 主要 由作 战信息平 台 、 单兵 时需求有 效的结合 , 将信 研究成果成功 的应用在作 战实际中 , 才能 信息化装 备 、 信 息化武器系统 、 网络化设施 、 数字化程 序等组成 , 通 有效 的提高军队战斗力 。 过基础设施和 网络将信 息化武器应用 于部 队作 战中 , 通过对信息 的 在信 息化时代 , 军 队军事 训练 以系统集 成训练为核心 , 强调 的 发送 、 传输 、 搜集和分析展开相应 的工作 , 最终实现系统 “ 覆盖到面 、 是联合作战 , 通过联合作战将战术 、 技术 、 理念 等元素有效 的结合在 连接到线 、 渗透 到点 ” 的网络功能 。 军 队信息化建设 能够实现信息 与 起 , 将官兵 的战术思想 、 战斗训练和作战方法 、 军事指挥有效 的进 装备的组合 , 从而提高军队整体作 战能力 。 行组合 , 将军队训练集成化 , 构建完善系统的训练体 系, 用高标准严 2 . 2 控制信息权 格要求训 练 , 对信息 化建设 的成果要严格审核 , 最终 以提高 军队整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以及高科技武器装备 的研发 , 人_ T智能技 体素质和战斗力 为衡量标准 。建立统一的训练标 准和考核标准 , 在 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 现代作 战系统 中被广泛 引用 , 制信息权 已经 模拟战争中提高作 战经验和能力 , 提高全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 。基于 “ 虚拟现实” 技术创建虚拟作 战体 系 , 在 参 考 文 献 网络中结合 现实的作战模式对其进行模拟 , 能够有效提高军 队的作 [ 1 】 李会敏. 俄 罗斯 军队信息化 建设 问题研 究 1 . 哈 尔滨 : 黑龙江大学, 战能力。 新形势下的战争空 间、 战争理念 、 战争信息 等逐渐走 向信息 2 Ol1 . 化, 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将 陆 、 海、 空通过虚实空间在 网络 中进行 【 2 】 刘志 宏, 隋 富千. 加强 军队财 务信 息化 建设 的思考 f J 】 . 当代 经 济 , 模拟 , 实时进行信息采集和利用 , 有效掌控作 战情况 。 只有控制信息 2 o1 5, 1 1 : 5 0—51 . 权才能在战争 中掌握 主动权 ,才能将军 队的优势得 以充分发挥 , 才 【 3 】 汪拥军, 赵 时, 梁佐 堂. 新 形 势 下 加 强 军队 信 息化 建 设 的 思 考 l J 1 . 科

军事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军事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军事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显得越发重要。

军事信息化技术以提高作战效率和战场感知能力为目标,从感知、处理、传输、控制等方面提升了现代化战争的整体水平。

本文将就军事信息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1、军事信息化技术现状(1)作战感知与信息处理技术在战争中,作战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军事信息化技术的前置技术。

作战感知技术主要包括雷达、卫星、计算机视觉、声纳等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向指挥员提供战场情报,帮助指挥员全面理解战场局势。

而信息处理技术则包括信息融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将作战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指挥人员在实时战场指挥中快速作出决策。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军事信息化技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卫星通信、高速数据传输、网络通信等技术已经成为军事通信的主力,并且不断发展。

当前的军事信息化技术已经从单一通信方式向多元化通信模式转换,提高了通信的鲁棒性和可配置性。

(3)系统集成及安全技术军事信息化技术要求系统集成能力强,安全防护能力也要越来越强。

系统集成能力强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整合各类作战装备,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

而在网络安全方面,网络攻击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面临更大的威胁,因此一系列安全技术如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都包含在了军事信息化技术中。

2、军事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1)综合集成和多样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要求在应对更复杂的战争情况时,能够更有效地将各类作战装备、规模更大的系统网络、多元化的通信方式等综合集成,以最大化的效能发挥进行实战。

(2)区域化、全球化与实时交互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的规模和复杂度不迭减。

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促使协同作战从线下、区域化战争向广域、全局化战争转换,而实时交互的技术要求也越发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技术强劲地协同,便于协同作战,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信息共享、作战协调等任务。

军民融合调研报告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调研报告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军民融合调研报告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下面是为您准备的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

我盟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不断丰富新内容、拓宽新领域、强化新措施、创造新特色,先后开创了共建和谐锡盟、军警民联防、四个一活动、五融合四促进活动、3+2边防帮建工程、随军家属培训安置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2011年,我盟两个市同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指导双拥工作,如何维护北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如何加速推进边疆地区军警民融合式发展再上台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制约双拥共建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近期,我们深入部分党政机关、驻军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对不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认识、领导力量、组织方式、制度机制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总的来看,当前制约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五个不相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与服从和服务的双向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影响,很多人淡漠了国防观念,对军队的大项任务、战备行动、紧张训练和边防的艰苦工作生活环境缺乏了解和体验,对国防、边防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到位。

从部队官兵角度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意识树得不够强,把参加和支援地方建设仅仅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完成,缺乏创造性主动性。

此外,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大家对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观缺乏认同,对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人民战争思想理解不够深入,不少单位把双拥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形式上,难以身入、心入,缺少热情,难有成效。

二是组织形式与军地双方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信息化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信息化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引言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初
步研究阶段,故而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问题,影响到军民融合 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推进效率。因此,分析我国军民融合 战略的发展现状,研究军民各方在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应用理 念等方面的不足,并寻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1 信息化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讲,信息化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
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员观念的不先进问题。在军民融合战略的建设发
展中,一些人员仍保有传统中片面化、独立化的工作思想,忽视 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国防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进而对信息技术知 识不理解、不学习、不配合,最终导致了军民融合的进程缓慢; 第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问题。现阶段,军民融合项目的“短命 化”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相关单位在制度建设、管 理方法上缺乏合作协调性,进而使得工作环节衔接困难、科研成 果转化率低;第三,信息资源的不对称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军 事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相对封闭、分散,缺乏与地方部门、 民用单位的交互共享。同时,军民各方也没有完善化、安全化的 信息交流平台作为环境支持,进而造成了大量的信息缺口和资源 浪费,形成军民融合的信息资源不对称问题[1]。
2 信息化技术在军民融合发展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切实强化军民融合人才的综合素养 任何战略方针的实践进步,都必须要落实到“人”这一主
要因素上。在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背景下,加快实现军民融合战 略的高质稳定发展,离不开军队、工业、教育、经济等多个领 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基于军民融合战略的发展特点要求,“如 何培养一支既保有丰富军民融合知识,又熟悉先进信息技术的 人才队伍”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首先应明确其他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领域的发展优 势和丰富经验,继而实施出“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 人才培养方法。一方面,要将发展思想“走出去”,全面分析美 国、俄罗斯、欧盟等国的军民融合特点,进而将“科技引领”、 “市场推动”、“政府主导”等优秀理念融入我国军民融合人才 的知识培养体系当中;另一方面,要将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引进 来”,做好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优化支持,从而在激发 人才自主积极性与技术创造性的同时,强化人才与军民融合战略 的黏性,为军民融合的信息化发展夯实队伍基础[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形势初探
作者:张仲祥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进行的新的战略定位与全面部署,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军队在开拓军事训练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军民融合军事训练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这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为我们在军事训练领域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即信息化军事训练领域的建设,必须坚持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从设计规划、训练管理、研发合作、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谋划、配置与产出,从而不断的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军事训练的整体水平。

结合训练实际,拓宽融合领域
技术共享
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据美国军事专家估计,未来信息化作战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有70%-80%来自民用信息技术,只有20%-30%完全来自军用信息技术,民用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领先国防科技工业约2代-3代(约7年)[1]。

因此,我军应当充分利用地方民用技术发展节奏快、市场推动效率高的特点,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地方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军事信息化领域的转移与应用,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军队训练日益变化发展的新需要。

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式,引进吸收先进的民用技术成果,对于可以直接加以应用的民用信息化训练装备,要根据军事训练的特殊需求进行加密、加固,加快信息化军事训练的发展速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战斗力转化。

资源共建
当前我军在信息化设施及训练场地方面的建设日益蓬勃发展,但依旧滞后于地方建设的发展速度,因此应当大力提倡在军事机关、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协作领导下,整合军队、武警、公安、民兵及地方信息部门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按照联合设计、多方投入、共同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惠互利的联合建设,如可以考虑建设军民依存度高的信息化设施
及综合训练场地项目等。

建设中应适当增加场地规模,完善训练功能,提高使用效益,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

联合研发
一方面要建立军民融合的信息科技创新研发体系,抢抓前沿高新技术研发机遇,缩短前沿技术获取时间,降低前沿技术获取成本。

利用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集中、技术领先的优势,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围绕关键技术开展军地联合研发;另一方面要完善军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立军地资源共享的信息通道,国家信息数据向军队开放,同时建立军地公用的开放信息资源数据库,其中包括导航定位、水文气象、海洋环境、地理空间等信息数据,通过共同联合进行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实现军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国防、军队的重大项目研发及军事训练开展提供科学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与信息化服务。

健全机制体制,规范融合体系
健全法制
信息化条件下军民建设融合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利用其导向与调控作用,指导与解决军民融合法制体系的不接轨、不配套、不规范等问题。

若想建立起完善的法规制度,一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及地方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市场为依托,以军地互利为牵引,及时填补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于不利于军民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与自主创新的政策,应当及时予以调整和废止,大力促进民用科技与军事训练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一套先进统一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

统筹规划
信息化条件下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必须在宏观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制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建设任务、资源配置等计划时,应当注重其相互协调与衔接,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军队信息化建设事业的统筹协调、同步建设和整体推进。

同时军队也应当在兼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战略规划的力量,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促进军用信息技术与民用信息技术、军队信息人才培养与地方信息人才培养的融合式发展。

统一组织管理,协同融合方式
科学组织
军民融合式的军事训练组织管理必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精干的军地保障指挥机构,使之能够从全局上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演练行动及确保精确化装备与后勤保障。

依照“机构预设、人员预编、集中控制、权威高效”的思想,坚持军地结合、以军为主的原则,将军队训练保障指挥机构作为主体,适当吸纳地方有关人员,统一指挥编组、明确军事训练指挥职能,科学地逐步建立起一体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军地训练组织管理指挥机构,确保遇到重大演练任务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保障。

和谐氛围
推进军民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首先要强化军地各级的军民融合发展意识,使军地双方在融合思想上求合心、融合建设上求合力、融合发展中求合拍,努力营造军地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未来的信息化作战对军队训练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紧贴国情、军情,找准“战场”与“市场”的结合点,打破壁垒,跳出束缚,按照“军民融合、平战结合、资源整合”的原则,优化信息化训练资源的总体配置,建立共享保障体系;不断强化军地一体化的融合发展理念。

协同演练
和平时期下的军队,其职责更多是要保卫人民生命与国家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整体筹划,拟定军警民联合演练行动预案,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进一步熟悉指挥关系、掌握基本程序、密切协同配合,提高军地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整体行动能力。

同时还应当整合现有地方政务、110、防汛救灾及军队指挥等多方通信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为联合演练指挥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军地双方应不断讨论协商,及时梳理问题、解决矛盾,总结经验、完善预案,充分实现训练资源的开放共享,切实提高联合训练与大项任务的行动效率。

参考文献:
[1] 乔玉婷,曾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三种模式[J].军事经济研究,2011(10).
[2] 李娇娇.军民融合制度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6).
[3] 王向前. 军民融合产业化的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