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智取威虎山》与《林海雪原》
1960版、2014版电影《智取威虎山》审美艺术比较分析
1960版、2014版电影《智取威虎山》审美艺术比较分析作者:兰雁宁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8期摘要:《林海雪原》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小说,此后被改编为样板戏、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到目前电影版的《林海雪原》主要有1960 年刘沛然导演的《林海雪原》和2014 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下文主要从人物形象的重塑、电影艺术手法的革新和情节的增删取舍三方面来比较两版《智取威虎山》的异同。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电影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节增删取舍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支由几十人组成的东北联军小分队在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利用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通过与盘旋当地多年的匪徒们斗智斗勇,最终成功瓦解、消灭了这批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小说不仅成功塑造了党的干部少剑波、侦察员杨子荣等英雄形象,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匪形象如座山雕、“蝴蝶迷”等等,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叙事形式更使得小说在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获得了巨大成功。
《林海雪原》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仍不失为一部成功的小说,此后被改编为样板戏、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到目前电影版的《林海雪原》主要有1960 年刘沛然导演的《林海雪原》和2014 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电影是用影像将文字转换成活动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对小说进行一定的加工。
首先文本加工转换成影像的难度之一就在于如何让观众接受电影中的形象和情节设定并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林海雪原》的改编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其次由于电影的时长限制,不能将整本小说囊括其中,两部不同时期拍摄的电影都只选取了《林海雪原》中的叙事高潮“智取威虎山”。
下文将主要从人物形象的重塑、电影艺术手法的革新和情节的增删取舍三方面来比较两版《智取威虎山》的异同。
一、人物形象的重塑在小说中,主角只有参谋长少剑波一人,整个小说叙事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刘沛然版的电影在人物形象上却进行了大幅调整,侦查员杨子荣担任了绝对的主角,而少剑波在电影中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运筹帷幄的指挥者形象出现。
智取威虎山影评
智取威虎山影评《智取威虎山》:时代的车轮来又去,但英雄永驻人心杨宗贵战死于1947年2月23日,一个凛冽的冬日清晨。
根据他的战友叙述,当日他们在潜伏观察雪地中一座破窝棚之后,确定里面隐藏的是他们追踪多日的土匪,决定突击抓捕。
杨宗贵第一个冲上去,一脚踢开门,大喝一声“不许动”,并准备开枪示威,不想“咔嚓”一声,手中的驳壳枪竟然没有响。
事后查明原来是天气太冷,枪机上结了霜被冻住了。
还没等他俯身隐藏,窝棚里飞出一颗子弹,正中他的胸膛。
于是刚满31岁的“侦察英雄”杨宗贵倒在雪地上,躺卧在他熟悉的东北白山黑水间,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牡丹江军分区为杨宗贵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不过灵牌上写的是“杨子荣”,因为他用这个名字参加的解放军。
无人知道这个瘦高的大个子来自何方,也不知他的本名,即使他的战友也不知道。
于是,“杨子荣”这个名字就被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并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流传了下来。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烟台,杨宗贵的母亲在贫困中挣扎,思念着她唯一的儿子。
因为杨宗贵乔装土匪侦察的时候被同乡看到过,因此当地盛传他叛变做了土匪,政府取消了他家里的军属待遇。
又因为部队无人知道他的本名,即使他被当做一个英雄来纪念,这份荣光也未能落到他母亲的身上。
于是直到在贫困和饥饿中死去,杨宗贵的母亲也不知道,她的儿子,是一个英雄。
杨子荣的两个妹妹被卖到外地,直到后来曲波找到杨子荣故乡,当地政府才知道此事,将她们找回安置。
所谓英雄,往往和悲剧联系在一起,越是大英雄,越有大悲剧。
这一点在杨子荣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只是这一切,在杨子荣担任主角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中,我们都没有看到过。
他以一个机智勇武、光辉灿烂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永生,没有半点不和谐之处。
68年后,同样是在冬天,杨子荣曾经为之奋战的这个国度里,无数人笑着闹着,拿着食品饮料,走进温暖舒适的电影院,坐下看一部名为《智取威虎山》的电影。
68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红色经典再演绎——影片《智取威虎山》解析(上)
红色经典再演绎——影片《智取威虎山》解析(上)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影片速读1946年冬季,我军一支剿匪小分队在代号“203”的少剑波带领下,深入深山老林清剿土匪。
就在他们刚刚进入战区,对当地情况尚不熟悉的时候,上级派来了合江军区政治部敌工科侦察员杨子荣协助剿匪。
与杨子菜一起来的还有野战医院的女护士白茹(小白鸽)。
小分队后来又遇到了父亲被土匪杀害、母亲被抢走的流浪儿栓子,并把他收留下来。
与此同时,国民党先期潜入东北的人员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收编各山头的土匪。
国民党的候专员企图利用手中的先遣图引诱土匪许大马棒和“座山雕”相互残杀,自己渔翁得利(在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是团结这些土匪共同对抗我军清剿而是想让他们自相残杀,这个候专员脑子不知是不是进水了)。
剿匪小分队此时也转移到夹皮沟村,并且通过当地群众得知村子里有土匪的眼线。
就在高波去追因不了解小分队身份而逃离的检子时,却意外发现了在村子里的国民党候专员的副官栾平。
原来,候专员本打算将先遣图送给许大马棒,但栾平却想把图转送给“座山雕”,以换取一官半职和奖赏。
高波为了救被栾平抓住的栓子而被俘虏,就在受刑时才被小分队其他人员解救出来。
这样,我军就了解了栾平的企图并得到了他身上的先遣图。
此时,熟悉东北民情的杨子荣提出由自己假扮成许大马棒的司马副官(实际上就是负责养马的副官)胡彪打入“座山雕”内部,摸清情况后里应外合将土匪一网打尽。
少剑波开始并不同意,后来看到杨子荣非常坚决而且有信心也就同意了。
杨子荣与绰号“长腿”的侦察员一起进山后分手,后者负责传递杨子荣送出的情报。
杨子荣行进途中遇到了一只老虎,经过一番搏斗将其打死(即样板戏中有名的桥段——“打虎上山”)。
打死老虎后,杨子荣遇到了“座山雕”的手下并被带上了山。
“座山雕”经过一番盘问,杨子荣用黑话对答如流(这也是当年的样板戏中最著名的桥段),从而取得了其初步信任并被封为山寨第九金刚。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林海雪原》的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林海雪原》的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1“你要学学那些战士们,他们用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歌!”妈妈的声音又响起了,她已经背好包准备出去了。
“快点,去买一本红色经典书,不买你不会知道战士们的辛苦。
”偶然,我读到了一本《林海雪原》的红色经典读书,书中的故事刻骨铭心,是一个个热血铸就的灵魂——他们是战士!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林海雪原》;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这片江山如画的土地!书中讲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故事。
作者曲波用这本书怀念他的老战友,怀念那段一起抗战的日子。
不知大家可曾听过那雄赳赳气昂昂的京剧《智取威虎山》,那就是他的战友杨子荣用热血谱下的一首战歌。
他足智多谋,把威虎山的土匪消灭了许许多多,真是一个大英雄!老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总是懒的,遇到困难总想半途而废,总是会哭泣,会伤心,会难过,但是一想到这些不畏艰苦,勇敢在抗日路上牺牲自己、保卫祖国的那些战士,我的热血仿佛也被点燃,仿佛也身临其境在抗日战争那艰苦的环境下,我并无退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是逆风而行的,如果不往前行走,就会被风吹倒,从而得不到那以后的荣华富贵,得不到我舒适的安逸生活……但学习上,我总有那么一点的欠缺。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选择生闷气,把门猛地一关,把笔全部砸到地上,然后大哭一顿。
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有时我选择放弃,有时我选择哭泣。
这使我愈发气馁。
但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向英雄学习;向这些革命先辈学习。
只要有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我就像机器人一样奋起读书,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林海雪原》的读后感2昨夜,星宇浩淼,若隐若现。
从期待视野的角度看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对小说《林海雪原》的改编
从期待视野的角度看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对小说《林海雪原》的改编摘要: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重要理论,对研究由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期待视野的理论及其与电影的关系着手分析电影《智取威虎山》对小说《林海雪原》的改编。
影片通过对英雄传奇的再现和个人特色、流行元素的植入唤起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在嵌套式和个人化的叙事模式中,影片对革命战争中个体的发掘和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尝试造成了审美距离和视野的变化。
尽管影片在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方面未必是成功的,但仍不失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期待视野《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改编一、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象学和解释学是其主要的理论渊源,这一概念由德国学者姚斯提出,并将其运用于文学史的研究中,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動中的主体性。
其中,期待视野理论是姚斯接受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即便它以崭新的面目出现,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示自身。
但它却可以通过预告,公开或隐蔽的暗示,预先为读者提示一种特殊的接受。
”期待视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假如人们把既定期待视野与新作品出现之间的不一致性描绘为审美距离,那么新作品的接受就可以通过对熟悉经验的否定或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层次,造成‘视野的变化”。
姚斯认为,这种审美距离决定了艺术作品的特性。
二、《智取威虎山》对观众期待视野的唤起电影《智取威虎山》在情节上大体忠实于原著,迎合了中老年观众集体记忆。
此外,为了吸引作为电影消费主力军的年轻群体,电影也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给老故事穿上时尚的外衣。
可见,年长观众与年轻观众都是该电影所设定的目标人群。
电影从以下两个方面唤起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一)英雄传奇的再度演绎作为革命通俗小说的《林海雪原》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传奇色彩,小说借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情节曲折离奇,广受欢迎,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小说是以少剑波为主人公的,这一年轻英俊、智勇双全的人物在小说出版以后却受到众多读者的批评,主要是因为他表现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当时的文艺观念不相符,后来的改编作品多以杨子荣为主人公,以智取威虎山为核心情节。
简要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
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林海雪原》,曲波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它以传奇小说形式写革命军事题材,继承《水浒传》的传统选取小战斗作小型化的挖掘,进行“连环式”的描绘。
全书的传奇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奇的情节结构全书以解放军36人小分队的剿匪历程为经,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绥纷草甸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为纬。
这是一场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战斗。
解放军所面临的敌人,不是国民党“官军”也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伙具有东北“胡子”习性,惯于长途奔袭和流窜而且像豺狼虎豹一样在深山老林中行动自如的有大小头目统领组织严密的惯匪。
他们久居深山老林,行踪诡秘,及时暴露也极易躲藏、易守难攻。
作者在小说中吧小分队置身于这样的困难之下,通过四大故事充分展示了解放军以神奇的智慧和超凡的胆识创造出来的使人惊叹不已的战斗奇迹,给整部小说以充分的传奇性色彩。
四个大故事既各有首尾相互独立,有彼此联系构成完整的整体,而且在大故事中又穿插许多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使得作品的情节结构错综复杂又和谐统一,跌宕多姿又脉络分明,这样的结构布局,使作品环环相扣,奇峰迭起,又与它的传奇性内容相得益彰。
二、传奇的人物形象在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必然少不了传奇性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机智勇敢、多谋善段的指挥员少剑波;乐观幽默善于攀登的栾超家;耐力过人、长于跋涉的孙达得等。
但最具传奇性色彩的当属侦查英超杨子荣,他是小说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他凭借自身超乎常人的机智,乔装成匪徒胡彪,只身打入虎穴,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取得了匪首的信任,巧妙地干掉曾被他俘获审讯过的土匪栾平,而且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端掉座山雕,全歼匪徒。
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传奇性人物形象在任何艰险复杂的环境中的忠诚三、传奇的自然景物《林海雪原》在自然景物的描绘方面上也充分展示了它的传奇性色彩。
如:巍峨险峻的九龙山;怪石倒悬的鹰嘴山无一不充满奇异色彩;威虎山的阴森恐怖,河神外的内静外阴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还有四方台的冰锋陡截;绥纷草甸的迷茫死寂,外加能凝固人血液的酷寒等。
《智取威虎山》鉴赏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赏析首先,样板戏作为京戏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自己本身独特的魅力与精彩。
赏析样板戏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就不得不对样板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
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
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
而样板戏一共只有八个。
而京戏更是只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5部。
在这5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智取威虎山》。
这不光是因为其中有智有勇有谋,更是因为其具有的独特的历史背景。
而其中的唱念做打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1.关于《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剧本系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
同一题材的剧目,还有北京京剧团的《智擒惯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智取威虎山》等。
1958年,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现代戏剧座谈会,并向戏曲界发出关于戏曲艺术第二次革新的倡仪。
为响应文化部这一倡仪,上海京剧院一团决定创作一部新的剧目。
其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上海剧院演出了根据曲波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林海雪原》。
团里黄正勤、李桐森、曹寿春等几位演员在看了人艺演的《林海雪原》后,对其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这一段很感兴趣,几个人一碰头,决定将这个情节改编成京剧。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团领导的支持,并派艺术室主任陶雄和编剧申阳生参与改编,戏名也定为《智取威虎山》。
编剧陶雄、李桐森、黄正勤、曹寿春、申阳生(执笔)。
导演以陶雄为主,李仲林、李桐森协助。
乐队主要成员为王燮元、赵济羹等。
舞台美术设计有幸熙、周凡等。
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饰少剑波)、王正屏(饰李勇奇)、贺水华(饰坐山雕)等。
经过数月的排练,同年9月17日,《智取威虎山》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并获得好评,成为上海京剧一团的经典剧目之一。
智取威虎山鉴赏
• 了座山雕的试探,送出了情报。同时 少剑波在林区夹皮沟发动群众,学习 滑雪。在庆祝座山雕的六十大寿的百 鸡宴前夕,土匪栾平识破了杨子荣的 身份。他在座山雕面前指控杨子荣, 杨子荣充分发挥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 最后战胜了栾平,并把这个顽匪置于 死地。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 徒灌醉,与参谋长率领的分队里应外 合,全歼匪徒。
• 《智取威虎山》不管是从人物的角色、 情景的配合,还是英雄人物形象、音乐 以及舞蹈的紧密联系,无一不透漏出无 产阶级革命对人民思想上的绝对领导。 文化大革命的文化霸权乃是在意识和再 现的领域中操作,整体的社会、文化、 以及个人经验被左派权利圈发展、定义 和收编合理化。样板戏作铺盖式的映、 演标志着政治的占领,亦是思想的占领。 而它的艺术特征也不仅仅表现在艺术领 域,更重要的是已经偏向于政治领域。 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统治的一种手段, 亦是一种思想领域的控制。
是老百姓心中的太阳,是他们的希望是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
• 带给他们的曙光。“迎来春色换人 间”共产党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胜利
的希望,让他们感觉到了春回大地的
温暖。因此他们“甘洒热血写春 秋”。谱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春
秋”,还有消灭土匪和反动派,给祖 国带来美好生活的“春秋”。
《智取威虎山》的影响和意义
• 《智取威虎山》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 鲜明,唱腔高亢激越,各个行当齐全,戏 中唱段安排巧妙合理,每句台词都精雕细 琢,几乎每段唱腔都能获得观众的满堂彩。 有评论认为,《智取威虎山》在戏曲艺术 造诣上拥有极高成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 艺术巅峰,将载入京剧发展的史册。
• 侦察排长杨子荣豪爽刚毅,参谋长少剑波 足智多谋,两大英雄人物一刚一柔。性格 鲜明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节、雄浑开阔 的画面,使该剧洋溢着一种威武豪壮的阳 刚之美。该剧已经先后演出数千场,堪称 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剧中光彩照人的孤 胆英雄杨子荣被几代人传颂。独具韵味的 曲调和唱词至今仍被人频频唱起。
徐克《智取威虎山》影评
《智取威虎山》:徐克用佳作重塑经典取威虎山》:徐克用佳作重塑经典■文/慕容天涯徐克的世界你永远不懂,当看过《龙门飞甲》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时,我们会这样想。
但徐克的电影你永远不能错过,这是看过《智取威虎山》之后,我的第一反应。
是的,这一次徐克用自己的方式,重塑了我们记忆中的经典样板戏,将这部影片变成了足以比肩好莱坞大制作的超级商业巨制。
无论是宏大的场面,绝不含糊的3D,依旧天马行空的动作场面这些电影的硬件”还是抢眼的主人公,出色的配角们,以及令人惊喜的偶像这些软件”都达到了目前华语电影的顶级水准。
套用片中最流行的句式总结就是:一个字一一徐克用佳作重塑了经典。
场面与特效:实打实的威虎山,抓眼球的雪地战从影片之前曝光的预告片段可知,徐克还是深谙华语电影市场的套路的。
各种重武器的依次亮相,让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不得不承认,大场面也是徐克这几年来作品鲜明的特质,更是华语片的未来趋势。
然而技术之所能够大胆运用,也即是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是依托环境才打造的。
主创坚持几个月在雪乡的拍摄,造就了极为真实的林海雪原”完美场景。
很多摇臂镜头下的威虎山大全景非常震撼。
让一个壁垒森严,并且藏龙卧虎的坚固城池跃然于眼前。
这与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林海雪原》故事有着较大的不同。
而且,由于故事发生在山野林间,如何能够让之前曝光的铁甲战车驰骋沙场呢?又如何将现代战争戏打出新意呢?徐克的回应,就是用几场堪称经典的战争戏创造了视觉奇观。
要知道,徐老怪最擅长制造的就是各种银幕上的视觉奇观。
比如《狄仁杰》首部曲中的通天浮屠,《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片尾巨大海怪现身,以及《龙门飞甲》里的大漠沙暴,都是独一无二的震撼观影体验。
因此,雪乡之中,203小分队滑雪灵动的穿梭林间,威虎山机关一按瞬间成为武器库这些场景,都是华语电影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
再加上影片中段那场设计得当,调度也十分巧妙的村落阻击战,可谓让我们过足了瘾。
要知道,设计现代战争戏最吃亏的就是华语片的调度和特效比起西片尚有差距。
林海雪原优秀读后感10篇
林海雪原优秀读后感10篇林海雪原优秀读后感(10篇)林海雪原优秀读后感(精选篇1)《智取威虎山》是脍炙人口的京剧之一。
出自小说《林海雪原》近日忽然心中想起,情不自禁到图书馆借阅。
曲波的一些作品《山呼海啸》、《桥隆飚》小时候都看过,都是发人深省,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
直到现在还对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影片非常热衷,百看不厌,可能是童年时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儿时的启蒙教育,大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讲传统教育,每次听了都感人肺腑。
往往是先从小画书中知晓内容大概,不久就风靡露天电影,或者是京剧等。
我们每看一遍就热血沸腾。
儿时看的最多的是抗日战争的老电影、解放战争的老电影,虽然多数是黑白片,看一场也激动人心。
八十年代初期,少年时代剿匪片及书籍的流行,我们望眼欲穿,是我们最崇拜的艺术形式。
比较有名的有《林海雪原》、《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电视兴起时,为了看一集连续剧,早早做完作业。
拿着板凳去大队的大屋里占地方,看完了一集,兴冲冲的盼望着下集,好几天还沉浸在剧情里。
就是闲暇时,谈论一番也眉飞色舞的。
少年时代都是在精神生活缺乏的间隙寻找可怜的一星半点的欢乐中度过的。
《智取威虎山》是老少爷们、孩子们在封闭的村落里最盼望的东西,也是喜闻乐见的。
景物的描写细致到极点,如“奇峰险恶犹如乱石穿天,林涛汹涌恰似巨海狂啸。
林密仰面不见天,草深俯首不见地。
”许多俗语取自民间,如:“老爷岭,老爷岭,三千八百顷。
小顶无人到,大顶没鸟鸣。
”民谣如此描述:“奶头山,奶头山,坐落西北天。
山腰一个洞,洞里住神仙,山顶有个泉,泉有九个眼。
喝了泉里水,变老把童还。
”又如描写九龙潭村的来历,描写的栩栩如生。
“旱天涧无激流,潭中水平如镜,呈天蓝色,映出九龙山岭的倒影,活象九条巨龙盘距深潭。
夜间,满天星斗映入潭中,恰似潭底又有天空。
”一部好书如一把晶莹剔透的钥匙,打开了我们眼前的智慧之门。
那心中的英雄,那壮志凌云的气概深深感染了童年的我们。
智取威虎山鉴赏
土 匪 栾 平
经典选段分析
• 1、“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管叫山河换 新装。誓把反动派一扫光,把剥削根 子全拔掉。共产党,迎来春色换人间, 甘洒热血写春秋。”寥寥几句,不仅表
现出了山区穷苦人家不堪剥削、无力反抗的 悲惨命运,重要的是期望人民解放军能够消
灭剥削,“翻身当家做主人”。一个“盼” 字就表现出了人民的殷切期望。“太阳”
《智取威虎山》的艺术特点
• 《智取威虎山》:英雄形象、舞蹈和音乐 的糅合。革命样板戏中,杨子荣的英雄形 象的构建主要是以舞蹈和音乐双管齐下的方 式来完成。舞蹈是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包 括造型、表情、动作等乃至于场面调度的配 合,以展现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换言之, 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外在形态的主宰,其 外在形态为内心世界的体现。至于场面调度 方面,主要是以【三突出]为重点。
• 意义:在我们欣赏样板戏的同时,不仅欣
赏的是革命样板戏,而且是从这些唱段中 可以看到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 绝的斗争,战胜国内外敌人可歌可泣的历 史画卷,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党和人 民永远心连心,我们的军队永远和人民心 连心,任何艰难险阻都能战胜,我们的事 业就会无往而不胜。从而激励我们永远忠 于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 百 鸡 宴 ” 全 歼 土 匪
•
杨 子 荣
杨 子 荣 威 虎 厅 智 斗 栾 平
中 : 座 山 雕
日 出 东 方 , 剿 匪
胜 利
经典人物形象
• 杨子荣:一个钢铁铸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
英雄形象。在威虎山剿匪一役中,他既表 现出了革命军人不畏艰苦、奋勇抗敌的顽 强精神,又有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深 入敌营刺探军情”、“智斗栾平”、“里 应外合,全歼匪徒”等无一不表现出革命 军人的威武豪壮的英雄气魄和阳刚之气。 虽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革命的英魂值 得我们后辈学习和膜拜。
从《林海雪原》到京剧《智取威虎山》
会 演 的领 导成 员 中,原 来 并 没 有 江青,
江青 到周总 理那里 去哭 闹,后总理 安排
江青 、康 生 、周信 芳为 大会顾 问。 当时 这是 想干什么?”她 还气 势 汹汹地责 问:
会演 期 间,江青发 表了 《 谈 京剧 革
成 任副 团长 。《 智取 威 虎 山》被 排 在 第 袭 白虎 团》的反 响却很 好。新 华社在 报 海 的 《 智 取威 虎 山》 ,并上 台接 见了 全 体
一
轮 ,在 民族 文化宫 演出。第一 轮演 出
智 》剧 提 出了意 见 , 道 中把 《 奇袭 白虎 团 》放 在 《 智取 威 虎 演 员 。毛 主 席 对 《 山》的前 面,作了主要 介绍 和评论 ,报 他 说 : 只记 得座 山雕 ,不记 得 杨 子 荣 。
虎 团》是 山东代 表 团带 来 的,它诞 生于 谁 , 就 同意发了, 这事不能 怪新 闻单 位。 ” 战 火 纷 飞 的 朝 鲜 战 场,写 1 9 5 3年 7 月 江青 这 才 没有追问下去 ,她 又 回过 头来
春二月》 、 《 舞 台姐 妹 》 ,京剧 《 谢瑶 环 》 , 昆剧 《 李慧 娘 》等 ,把 这些作 品统 统称 为“ 大 毒草 ” ,顿使会 演充 满了火药味 。
音乐 形象 差 ,要加强 正 面人物的 唱,削
的还有 《 奇袭 白虎 团》 、 《 芦 荡火 种》 、 《自
有后来人 》 、 《 箭杆 河边 》 。《 智 》剧在 京 纸上也 发 表 了一些赞 扬 性 的文 章 。6月
演出 ,不是 太突 出,反应平 平,有人 说 ,
1 5日《 光 明日报 》上 发表 了戏 剧 评论 家 弱反 面人物。那天本来周 恩来 总理 安排 林 涵 表 的文 章 《 ( 智 取 威 虎 山 )观 后 漫 《 奇 袭 白虎 团》到小 礼 堂 为 中央领 导演 笔》 ,文 章肯 定了 《 智取威 虎 山》在 “ 力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我是在初二的时候拜读的曲波的《林海雪原》,当时还和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起看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被其中少剑波、杨子荣、刘勋苍等的胆识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小说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血肉饱满的英雄形象依然能鲜活的浮现在我眼前。
曲波,山东龙口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当全面抗战正式打响,年仅15岁的曲波就参加了八路军,16岁便当上文化干事,17岁当上指导员。
战争十分艰苦,也十分残酷,在一次战争中,曲波受了重伤,留下了终生残疾。
更不幸的是,1942年,曲波被打成“托派”,遭受严刑拷打、逼问,在逆境中,曲波坚守信仰,最后平反昭雪。
日寇投降后,内战爆发,东北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组成数十万土匪武装,顽据在林海雪原。
为了对付匪股,曲波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
曲波于1957年出版《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是他在回忆这段传奇的经历时创作出来的,小说出版不久就在全国引起轰动。
1959年至1962年他先后完成了《山呼海啸》和《桥隆飙》两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他还创作有反映工业建设题材的小说《热处理》、《争吵》和散文《散观平武》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作品被红卫兵视为毒草而烧毁,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才得以平反。
已经了解了小说的作者和背景,如果想要深入探究这部文学作品还必须要将其历史还原,从叙事结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研究。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文学界正处在我们现在定义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红旗谱》、《红日》、《红岩》和《创业史》、《青春之歌》在“十七年文学”时期成就最高。
《林海雪原》这部作品虽然在主题思想上与“三红一创一歌”并不存在什么区别,不过由于这些作品大量借用了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情节展开与叙事节奏上与章回小说相似,使用大量“巧合”形成传奇效果等等。
名人对林海雪原的评价
名人对林海雪原的评价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中国东北林海雪原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传奇英雄的故事。
许多名人对这本书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首先,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他赞扬了作者在描写环境和人物方面的才华,并认为这部小说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茅盾也指出了小说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笔不够跌宕、奔放、绚烂,以及人物描写不够深刻等。
其次,侯金镜在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林海雪原》,认为它具有充沛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感情和接近民族风格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特色。
侯金镜通过详实到位的文本分析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进一步证实了这部小说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此外,著名诗人何其芳也对《林海雪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他认为这部小说的情节很吸引人,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还在于它有新的内容和这种民族形式结合得好。
同时,何其芳也指出了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主人公少剑波个人主义缺点的欣赏态度等。
尽管如此,何其芳仍然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林海雪原》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得到了许多名人的一致好评。
这些评价不仅肯定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于《林海雪原》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林海雪原》心得体会五篇这是一部英雄们与土匪斗智斗勇的经典,作者强调小说的描述与“历史”等同,强调小说的“真实”。
作者描述的事迹、人物、地点都是按照真实的状况来说的,因此更使我感慨,更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关于《林海雪原》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关于《林海雪原》心得体会一就是正因在不经意中看电视时发现了《林海雪原》故事片,可惜就是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和故事梗概,于是就毅然决定非得把它的故事详细看完为快,毕竟在我心里认为只要别人知道的知识我务必立马知道才感觉到痛快,不然就总以为生活中失去了什么似的。
因此,及时的借到了书,也及时的展开了阅读。
然而这本书确实资料量很大,一时半刻无法阅读完,因此直到这天才算有了一个结。
掩卷沉思,收获不少:一、坐山雕和刁得一并不是一本书里的人物,而是分别属于《林海雪原》和《沙家浜》(由于自己才疏学浅,以前总认为坐山雕和刁得一同出于《林海雪原》中,即使在阅读中还总着急为什么就是见不到关于刁得一的故事呢!)。
二、关于杨子荣这个人物,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向是个英雄,而且是书中最主要的人物,然而透过阅读才发现他仅仅是属于第二人物来叙写的,原来我又由于自己的不得知而与东北抗日英雄杨振宁相混淆,错误的把他俩的事迹颠倒代替。
三、本书的主要人物是描述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书中详细刻写了他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成长历程以及简单过度的感情故事,更为主要的可能就是作者本人的缩影。
四、了解了当时东北人民的具体生活场景和现状,官匪民怨、土豪劣绅强权、日军残忍屠杀的阴影都一一浮现,给历史和老百姓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五、能把英烈的事迹昭示于天下而不至于林海雪原,确实作者不仅仅能够自慰,更能够安慰亡灵的寄托与希冀。
六、能够写出那么大的气势来自然是了不起的,但是却发现所有的情节都过于简单,尤其是最重要的智取威虎山的过程都单调乏味,显得呆板雷同,不够新颖别致。
总之,能够又参与到阅读中自然是件好事,而且还在不自觉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欣赏水平,确实不枉于一读吗。
《林海雪原》赏析式笔记
《林海雪原》赏析式笔记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东北地区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曲波通过对林海雪原的描绘,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剿匪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更是一部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品。
首先,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不仅有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解放军战士,也有穷凶极恶、狡诈残忍的土匪。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战争时期不同立场、不同信仰的人物所面临的生死抉择和内心矛盾。
其次,从情节设置方面来看,《林海雪原》的情节设计紧凑且引人入胜。
全书以寻找匪首座山雕为线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惊险刺激的历险故事。
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聪明才智,也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忠诚。
最后,从艺术风格方面来看,《林海雪原》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诗意。
作者通过对林海雪原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壮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总之,《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伟大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和智慧,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部小说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
《林海雪原》文本浅析《林海雪原》这本由曲波执笔,于1957年出版的红色小说是根据作者本人经历改编,描写在解放战争后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袭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剿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故事。
而由本书片段改编,陶雄导演,申阳生先生执笔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成为革命的八大红色样板戏之一。
本书塑造的主要形象有正面人物人民军队干部少剑波,侦查英雄杨子荣,反面人物则主要是伪军官许大马棒和土匪头子座山雕等。
本书则围绕这四个主要人物,讲述了一个人民军队在剿匪过程中斗智斗勇,有血有泪的故事。
一,写作背景分析笔者在抗战时期,曾经担任过连,营指挥员,在抗战胜利后,部队开赴东北作战,又担任过大队和团的指挥员,曾经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同敌人进行斗争,进行了艰难的剿匪战斗。
负重伤后转业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林海雪原》的主要人物之一少剑波的战斗经历同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这是作者本人经历通过文字进行的艺术化和故事化,这使得本书所描述的故事在生动之余,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和可考性。
也使得人物和情节在经过艺术处理之后更加形象和丰满,对于读者更进一步深入作品情节,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战争岁月,被压迫民众的水深火热,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出版于1957年,是我国建国不久,百废待兴的时候,而这样的时候,正是祖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知识分子来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提升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时机,这样一部符合社会需要,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作品的出现能够激发国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从而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当中去,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二,写作手法分析《林海雪原》整部作品整体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除了本书开头步剑波在姐姐蕲县长遇害之后进行的一段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之外,只有在故事的高潮前夕,即杨子荣卧底威虎山,步剑波扎营夹皮屯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双线叙述,两个场景交叉变化,故事情节高潮迭起,从姊妹车满载出山,杨子荣智对诘难,到座山雕诈使演习,高同志壮烈牺牲,再到杨团副巧设百鸡宴,利嘴顶死小炉匠,小分队攻占威虎厅,枪毙首恶座山雕,情节的节点一个接一个,高潮一波接一波,让读者忍不住一鼓劲读到底,中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情节的设置对于一部小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段一连串的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一般的场景切换是全书写的最精彩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笔者写作技巧的一部分。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以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战斗场景,更深刻地诠释了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在《林海雪原》中,英雄主义首先体现在战士们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上。
杨子荣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他孤身深入匪巢,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与凶残狡猾的土匪斗智斗勇。
面对重重危险,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种无畏的勇气并非盲目冲动,而是源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勇往直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少剑波也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人物。
他作为剿匪小分队的领导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头脑。
在战斗中,他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出有效的作战方案。
同时,他对战友关怀备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带领大家一次次战胜敌人。
他的英雄主义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体现在他对战友的关爱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除了个人的英勇表现,《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还体现在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发挥上。
剿匪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长,但他们在战斗中能够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例如,刘勋苍的勇猛、孙达得的坚韧、白茹的机智等,大家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共同为了完成剿匪任务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了英雄主义在集体行动中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困难面前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而爱国情怀在作品中更是贯穿始终。
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不畏牺牲,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消灭土匪,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让祖国的边疆得以安宁。
这种爱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每一次行动中,每一滴汗水里,每一滴鲜血中。
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读后感
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读后感
先说这林海雪原的环境描写,那真绝了。
作者把那片冰原写得活灵活现的,我仿佛都能感觉到那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往脸上刮,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小分队还能勇往直前,这得多坚毅啊。
那些战士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雪地里穿梭自如,他们的脚印就像在白色画布上画出的英勇轨迹。
再说说智取威虎山这一段,那可太精彩了。
杨子荣这个角色,简直酷毙了。
他单枪匹马深入威虎山,面对座山雕和那些狡猾的土匪,那心理素质得有多强大。
我感觉他就像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在土匪窝里把自己伪装得严严实实的,把那些土匪耍得团团转。
他和土匪们斗智斗勇的情节,就像一场紧张刺激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和变数。
我读到他在威虎山上的时候,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被识破了。
还有那些小分队的战士们,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也特别感人。
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战斗中不离不弃。
这种情谊比那冰天雪地中的炉火还要温暖。
就像在攻打威虎山的时候,大家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仿佛心有灵犀一样。
从这个故事里,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首先就是面对困难,绝对不能退缩。
你看小分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要和那么多狡猾的土匪战斗,他们要是有一点退缩的想法,那肯定啥都干不成了。
其次呢,智慧真的很重要。
要是光靠蛮干,像杨子荣那样直接冲进去和土匪硬刚,肯定是不行的。
得用智慧,巧妙地布局,才能达到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智取威虎山》与《林海雪原》
看完《智取威虎山》,我便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电影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
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
我原本以为电影《林海雪原》中充满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匪徒的杀戮场面,但是当我看到少剑波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之后,我开始被这部红色电影吸引,接下来的一个个战斗故事更是让人无法自拔,我沉浸在小分队战斗组的每一场战斗中,品味着每个人的个性,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他们的智慧,更佩服他们每一个人的忠诚。
英雄出自英雄团体,单个的英雄其实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这两部电影中,英雄的团体就都很厉害,在《林海雪原》中,侦查兵团体们既精明又能干。
而在《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以一敌十,几乎将敌人歼灭,最后三十人能将三千人打的稀烂。
不过群众的智慧呢?《林海雪原》中大家共同为杨子荣出主意,有集体智慧作支撑就胜人一筹。
但是在《智取威虎山》中就太高估了杨子荣的个人智慧,尤其是栓子妈诬陷另一土匪案,女人不经训练就有那么高的智慧,能编出那么高的谎言,那么对比一下杨子荣呢?杨子荣是不是就一般般了。
《林海雪原》还有中杨子荣和一撮毛的精彩对话,可惜经徐克一改。
杨子荣真的就一般般了,好像是占了敌人愚蠢的便宜,而不是高大无畏压制了敌人。
土匪虽然狡猾,但是智力眼界并不高,很容易糊弄,《林海雪原》中展现了土匪的狡猾和可笑之处,而《智取威虎山》中土匪则只有残忍了。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林海雪原》这部小说。
而《林海雪原》更因文革的八部样板戏而深深的引入那一代人的脑海中。
《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中的语言借助了东北话,给影片增加了很多笑点,但是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败笔,影片中的演员会说东北话的太少了,虽然交代了只有几个当地人,但是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并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