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原文Word版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译文对照打印版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译文对照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089952524de518974b7d86.png)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不前。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而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挺直的如同木工的墨线,但用火烘烤,就可使它弯曲,进而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像与圆规画的一样,即使再经过烈火的烘烤,太阳的暴晒,它也不能再恢复原样了,这是熏烤弯曲使它变成这样的啊。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加工才能取直,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锋利,君子学习广泛,而又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不会犯错误了。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的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大地的厚度;没有听到过前代圣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干国、越国,夷族和貊族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但长大后习俗却不同了,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而使他们这样的啊。
《诗经》上说:“你们这些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要安守你的职位,爱好正直的德行。
上帝知道了,就会赐与你极大的幸福。
”融化于圣贤的道德的精神修养就是最高明的,没灾没祸的幸福就是最持久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经常整天思考,但不如学习片刻所获得的教益;我曾经踮起脚远望,但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就能看见。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695b5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3.png)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800a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0.png)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d2470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f.png)
《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文中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荀子·劝学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原文
![荀子《劝学》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80c7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e.png)
荀子《劝学》原文荀子《劝学》原文导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荀子《劝学》原文及译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158b10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6.png)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那么,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翻译呢?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荀子劝学原文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904f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c.png)
荀子劝学原文全文及译文【原文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解】君子告诫求学的人:求学的中途是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的。
像青这种原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木头经过墨线变直,也可以设计成圆圆的轮子,曲折也是符合规矩,即使反复曝晒,也不再变形,设计让它变成这样了。
所以木头经过墨线,就能变直;金属做的工具经过磨刀石,就能变锋利;君子懂得多,还每天在实践中验证,那他就会让学到的东西,变得真明白,做事就不会犯错了。
所以说没有登过高山,就没有对天之高的真实感受;没有亲临深溪,就没有对地之厚的真实感受;没有听过先王说过的话,就不会明白先王的学问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干、越、夷、貉的后代,刚出生时发出的声音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长大后差异就很大了,那是因为教育训练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正如《诗》中说:“那些君子们啊,永远都没有好好安息。
要他们好好安息在自己的地方,除非是人人正直,因为他们只要知道有不好之事发生,就会努力地维护天下的福祉。
”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化道为用,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灾祸。
【原文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原文全文及注释与翻译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原文全文及注释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9dfea0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8.png)
高一语文课文《劝学》原文全文及注释与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课文《劝学》原文全文及注释与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蜹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 子 劝学 原文
![荀 子 劝学 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e9c8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b.png)
荀子劝学原文《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劝学》原文及注释
![《劝学》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0190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8.png)
《劝学》原文及注释以下是为您提供的《劝学》原文及注释的相关内容:11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1 《劝学》注释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于:比。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规: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槁暴:晒干。
槁,枯。
暴,同“曝”,晒。
挺: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受绳:用墨线量过。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知:同“智”,智慧。
明:明达。
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尝:曾经。
终日:整天。
而:表修饰。
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踮起脚后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全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afe2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2.png)
《荀子·劝学》全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荀子·劝学》全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荀子·劝学》全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原文
![《劝学》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44af4df5335a8102d22093.png)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课文《劝学》原文
![高中课文《劝学》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f825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c.png)
《劝学》的原文
高中课文《劝学》的原文如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是高中必背文章,它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这篇文章通过列举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学习可以使人的品德和智慧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文章还强调了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善于借助外物、善于
思考的品质。
《荀子,劝学篇》原文+注释+个人观点
![《荀子,劝学篇》原文+注释+个人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24addb482fb4daa48d4b73.png)
《荀子·劝学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全篇课文
![劝学全篇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e39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7.png)
劝学全篇课文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
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苟子˙劝学》)。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a2968e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5.png)
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荀子《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完整word版)劝学原文和翻译
![完整word版)劝学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7334e2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7.png)
完整word版)劝学原文和翻译研究是永不停止的,这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们的共识。
比如靛青,它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再比如冰,它是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加寒冷。
就像木材一样,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得笔直,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
因此,君子应该广泛地研究,每天反省自己,这样他就会聪明机智,而且行为也不会有过错。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但片刻研究的收获却更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但登上高处看的广阔却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大,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因为脚步快,而是因为能够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泳,但能够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并无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因此,不积跬步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小流无法成为___。
___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但它用心一致。
相比之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因为它的用心躁动。
文章开头提到: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具备了。
这表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小的流水汇成江河大海,这些都需要不断地积累。
即使是一匹劣马,只要不停地走,也能走得很远。
而雕刻也是一样,只有不停地刻下去,才能成功地雕刻出金石。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但它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而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文章接着引用了《荀子》中的名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荀子)全文拼音及注释(打印版)
![劝学(荀子)全文拼音及注释(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f938a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e.png)
劝quàn 学xué荀xún 子zǐ君jūn 子zǐ曰yuē: 学xué不bù可kě以yǐ已yǐ。
青qīng , 取qǔ之zhī于yú蓝lán , 而ér 青qīng 于yú蓝lán ; 冰bīng , 水shuǐ为wéi 之zhī, 而ér 寒hán 于yú水shuǐ。
木mù直zhí中zhòng 绳shéng , róu 以yǐ为wéi 轮lún , 其qí曲qū中zhòng 规guī。
虽suī有yòu 槁gǎo 暴pù, 不bú复fù挺tǐng 者zhě, róu 使shǐ之zhī然rán 也yě。
故gù木mù受shòu 绳shéng 则zé直zhí, 金jīn 就jiù砺lì则zé利lì, 君jūn 子zǐ博bó学xué而ér 日rì参cān 省xǐng 乎hū己jǐ, 则zé知zhì明míng 而ér 行xíng 无wú过guò矣yǐ。
吾wú尝cháng 终zhōng 日rì而ér 思sī矣yǐ, 不bù如rú须xū臾yú之zhī所suǒ学xué也yě; 吾wú尝cháng 跂qǐ而ér 望wàng 矣yǐ, 不bù如rú登dēng 高gāo 之zhī博bó见jiàn 也yě。
高中语文文言文荀况《劝学》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荀况《劝学》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a2106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d.png)
荀况《劝学》原文和译文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e8ed0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f.png)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