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故事》
《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范文》

《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精选5篇范文》一、赛龙舟春节期间,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都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街头从事赛龙舟游戏。
赛龙舟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比赛采取四对相邻艇发起竞赛最后判定胜负的方式。
传说,吕会元因逃亡群雄而横渡长江,用极大的勇气驾驭的大舟,完成了从太行山边陡峭山坡滑下,欢乐荡秋千般的漂流之旅,经过长江湖灵,抵达附近一村后,吕会元便开始了赛龙舟的活动。
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地人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吕会元的征途,表达他们的豪迈和激情。
舟艇设色挑花,旗帜齐飞,话语声嘶力竭,如此热情和拼搏,让比赛成为了开春的一种乐趣和纪念。
二、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最贴近生活的传说之一,它充分诠释了中国人对亲情的崇尚。
传说牛郎出身富家,而织女则是来自贫苦的农民家庭。
因为两个家庭之间有隔阂,他们不能在一起,只能相隔千里。
不断反复西奔东顾,牛郎织女始终无法相会。
在一次回头,牛郎看见织女悬挂在天涯海角的银河支架上,他曾为恋人澄清了事实真相,但他最终还是无法阻止她们被误会而分离,只能默默地抱憾离别。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仍让大家动容。
作为春节的民间故事,它也象征着中国人一直以来对亲情的珍视和极大的热爱。
三、神农炼丹古有神农氏曾炼丹煉药,为民众驱除灾害。
神农氏靠着他的智慧和勤奋,解开了春节传说中的七个秘密,终于炼得所谓的“丹药”,他将炼得的丹药混入水中,然后献给被饥荒所苦恼的百姓,令人信服不已。
在传统叙述中,神农氏把自己炼成的丹药喂入水中之后,百姓喝下这药水,不凡收获巨大,百姓欢声雷动,为他感到感激和赞美。
这个故事把中国古代智慧和勤奋光荣前线展示在大家的眼前,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生命力。
四、宋玉洗澡宋玉洗澡的传说起源于中国几千年前的汉朝,宋玉是传说中的中国初代司马,他在汉朝末年建立了宋朝。
宋玉洗澡的传说大致为:宋玉去洗澡时,被当时在他身边的小丫鬟发现,并被邀请去做宋国的主持者。
宋玉感激小丫鬟发现他,就把宋天籁和宋国的政权交给了小丫鬟当时的主人,也就是宋国的开国皇帝,帝尧。
关于春节的故事30字

《关于春节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春节的故事哟。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大怪兽。
它长得可吓人啦,有着大大的眼睛,锋利的牙齿,还有一身长长的毛。
每到冬天最冷的时候,“年”兽就会跑出来捣乱,伤害人和动物,还会抢大家的粮食。
人们都特别害怕“年”兽,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躲起来。
有一年,又到了“年”兽要来的时候,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来到了村子里。
大家都忙着逃跑,只有老爷爷一点儿也不害怕。
老爷爷告诉大家,“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
于是,人们在门口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还放起了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年”兽被吓得再也不敢来了。
从那以后呀,每到过年,大家就会这样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年夜饭。
大人们会给小朋友们发红包,祝福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小朋友们喜欢过年吗?《关于春节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春节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以前有个叫阿福的小朋友。
他家很穷,过年的时候都没有新衣服穿,也没有好吃的。
有一年春节前,阿福去街上帮妈妈干活。
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穿着新衣服,拿着玩具,心里特别羡慕。
回到家,阿福很难过。
妈妈看到了,就安慰他说:“孩子,别难过,咱们虽然穷,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到了除夕夜,阿福和爸爸妈妈一起包了饺子。
虽然饺子里没有多少肉,但是他们吃得特别香。
突然,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阿福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神仙爷爷。
神仙爷爷被他们一家的温暖感动了,给了他们很多礼物。
从那以后,阿福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这个温暖的故事。
小朋友们,春节就是这样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节日哟。
《关于春节的故事》小朋友们,我接着给你们讲春节的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叫妮妮。
妮妮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每年春节才能回家。
有一年春节前夕,妮妮特别期待爸爸妈妈能早点回来。
她每天都会到门口去看看。
可是,快过年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
妮妮很伤心,她默默地帮爷爷奶奶准备过年的东西。
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

春节的故事优秀3篇春节的故事篇一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一天,他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万年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祖乙,对其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春节的故事篇二从小年说起吧,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过小年的那天晚上,把新买的灶王爷贴到厨房里,桌前贡着糖瓜,核桃等各种水果。
其实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糖瓜,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省得他到了天上,说你的坏话,灶王爷两边的对联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
二十四“大扫除”,一般讲究的人家都在这一天把房子清扫、粉刷一下,打扮一新等过年。
二十五开始蒸馒头、烙饼,过年的馒头有时都要做上百个,可以吃到正月底,还可以拿来送给回家过年的外地亲友,这种绿色馒头现在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了。
蒸完馒头,做豆腐,做年糕,炸丸子,煮猪肉,赶大集,买年货,因为在早时候,过了年,不出正月,什么都没有卖的,所以年前都得备好,不像现在,大年初一,商场超市照常营业。
大人们忙得团团转,小孩子就扯着劲的玩,而过年,最好的玩物就是鞭炮,按习惯,过小年放一支鞭炮,大年放一支大点的,另外大年三十上祖坟还要放一支。
春节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春节的传说故事(精选17篇)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春节的传说故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传说故事篇1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非常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春节的传说故事篇2腊月初八,我国的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看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另外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关于春节的故事(精选8篇)

春节的故事关于春节的故事(精选8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故事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一篇什么样的故事才能称之为优秀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故事(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故事篇1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
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
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
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
”“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
”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
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
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
春节的传说故事15篇

春节的传说故事15篇春节的传说故事1 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xx多年的⼀天,舜即天⼦位,带领着部下⼈员,祭拜天地。
从此,⼈们就把这⼀天当作岁⾸。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才爬上岸,吞⾷牲畜伤害⼈命。
因此,每到除⼣这天,村村寨寨的⼈们扶⽼携幼逃往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桃花村的⼈们正扶⽼携幼上⼭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只见他⼿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装,有的牵⽜赶⽺,到处⼈喊马嘶,⼀⽚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关照这位乞讨的⽼⼈。
只有村东头⼀位⽼婆婆给了⽼⼈些⾷物,并劝他快上⼭躲避"年"兽,那⽼⼈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夜,我⼀定把"年"兽撵⾛。
⽼婆婆惊⽬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笑⽽不语。
婆婆⽆奈,只好撇下家,上⼭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婆婆家,门贴⼤红纸,屋内灯⽕通明。
"年"兽浑⾝⼀抖,怪叫了⼀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开,只见院内⼀位⾝披红袍的⽼⼈在哈哈⼤笑。
"年"⼤惊失⾊,狼狈逃蹿了。
春节的故事

春节的故事春节的故事15篇春节的故事1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开门炮仗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春节的故事2春节的故事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我只能挑着跟你们讲春节里的故事,让你们知道,“哦。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

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5篇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就像外国的圣诞节一样重要。
关于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篇1)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头胀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上岸,进村吃人。
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了。
天上的神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派了一位大仙下凡,杀妖降魔,去帮助百姓们。
一年离除夕还差一天,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逃入山上避难。
有一位老婆婆年纪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不小心碰倒一位老人,老婆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对……对不起,我急着赶路,一一不小心……实在对不起!”老人不紧不慢的说:“没关系,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听了,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你可不知道,我们这有一头怪兽叫“年”,它一上岸,百姓们都会成为它的囊中之物了!”老人听了,哈哈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干嘛还怕一头怪兽呢?”老人又说:“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就把“年”轰走。
可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以为他在吹牛。
但老人仍然笑而不语。
婆婆实在没有办法,就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到了深更半夜,“年”闯进村,这次,“年”发现了不同之处,唯独只有老婆婆家有灯,便仔细看,灯是红色的。
“年”首先是吓了一跳,之后,“年”猛烈奔向老婆婆家,这时门开了,老人从屋里面走出来,披着红袍,手拿鞭炮,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冲着她张开口大笑。
“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来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和噼里啪啦的声音。
三天后,村民们回到村庄,发现房屋并没有被“年”推翻。
老婆婆恍然大悟,赶紧对村民们说起老人这件事,村民们一听,都跑到老婆婆家去看,原来,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变的。
老人治“年”有三个法宝:红对联、鞭炮、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