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讲、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人的行为假定一、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制度。

经济理论的四大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和制度。

二、为什么叫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代表人物:科斯、诺斯。

近代制度经济学:强调非市场力量,重视价值判断,而不重视实证分析,主张政府干预。

代表人物:康芒斯、加尔布雷思。

旧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凡勃伦《有闲阶级论》,提出“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的越高越能畅销的一种现象,反映了人们的挥霍性、炫耀性消费心理。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和核心范畴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特征:①用古典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②将制度作为经济变量,在传统经济学三大基石(天赋要素、技术、偏好)基础上引入制度③遵循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强调竞争条件下的自利会引到利他,竞争制度优于其他,在竞争社会里,个人可通过自由的个人活动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④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运用的基本概念是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

四、人的行为假定(1)人类动机是双重的。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人具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双重性,既有个人财富最大化的追求,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有限理性:指人类大脑中处理信息以及系统地阐述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上的局限性。

原因有:现实生活是复杂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掌握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头脑是稀缺资源,人的行为能力有限;从事活动搜集信息需要成本。

诺思的认识: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为了区分这两支制度学派,国内一般将以 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之为后制度 经济学。 ●将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新制 度经济学。也有学者提出新的分法,即根据其理 论关联,将前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而将后者 称之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 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 想形式相比较。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 本。
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 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 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 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
◆第四阶段:与加尔布雷斯同时代的,以 科斯、德姆塞茨、诺思和威廉姆森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
●其主要内容是: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四阶段:新制度经济学
●虽以制度学派命名,却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 的逻辑和方法,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 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 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
● 康芒斯特别强调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 作用,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归功于法律制度,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度,因为它完 全以所有权为基础。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 和康芒斯到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 度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演化 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强调知识存量的增长是制度 变迁的原动力,指出知识存量增长与现行价值观 念结构之间的矛盾和协调关系决定了制度变迁的 各种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word版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word版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1.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既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好机制,为什么还出现企业和企业合并?●既然企业合并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为什么还有市场交易?2.公共产品与外部性问题●要求清楚界定权利(产权)●例子:“公地悲剧”、环境污染等3. 凯恩斯主义引发的问题●过多政府干预、管制,国有企业绩效低下4.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各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绩效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全球化(二)理论背景主流经济学发展脉络:从斯密的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出版代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1890年出版代表著《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约翰·梅纳·凯恩斯(1883- 1946):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局限性:●制度既定的假设前提使经济学远离现实(信息费用、不确定性、交易费用都不存在)●“为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形式主义●经济学数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斯密两个伟大的思想:二、新制度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一)产生阶段(20 世纪30 年代到60 年代)●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 年代至今)1.交易费用理论:阿罗、威廉姆森、诺思等2.产权理论:斯蒂格勒、阿尔钦、德姆塞茨等3.企业理论: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格罗斯曼、哈特等4.制度变迁理论:诺思、戴维斯、福格尔等(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Coase R.H(1910—)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 巴泽尔、诺思 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关心的问题: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互相影响

主要约束:产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 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 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 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 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 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 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 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 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 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 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 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对经济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在公共选择方面的研究, 艾利诺-奥斯特姆的研究证明了用户组织(user associations)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财产。 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对制度经济学的 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奥利弗-威廉 姆森的理论显示,企业能够扮演解决冲突的角色。

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应该更加丰富,以使我们运用经 济理论和经验知识来分析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文化和 政治装置,这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制度分析试图理解政府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在政策 形成、实施和经济绩效中的作用,但是制度分析本 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政治的议程。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提纲第⼀章制度:诺斯:“制度包括⼈类设计出来的⽤以型塑⼈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构成制度的三个基本部分:-正规的规则:成⽂的法律、规定-⾮正规的约束:习俗、传统和习惯形成的⾏为准则和框架。

-实施特征制度的⽬的是为个⼈⾏为沿着特定的⽅向提供⼀种指引,为⽇常⽣活活动提供了⼀种⾏为准绳,从⽽降低不确定性.制度“界定了社会,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North,1990)新制度经济学: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利⽤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中的地位和作⽤。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思想是,制度对于经济运⾏的绩效是⾄关重要的(弗鲁博顿、芮切特)。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内容:产权理论、交易费⽤理论、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交易成本和产权;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数量经济史;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两个核⼼问题--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制度如何兴起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也就是说,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样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且还在于管理⽅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的是⽐较⽅法,⼀种可⾏的形式与另⼀种相⽐,⽽不是与抽象的⽆磨擦的理想形式相⽐较。

⽐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问题,归本求源是⼈类活动者的⾏动属性,⾏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注重对⼈类⾏动属性的深⼊分析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特征之⼀。

重要问题:1、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对⼈的研究“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的实际出发来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制度经济学的⽬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诺斯)科斯和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产权理论
私产(奈特,1924;H.S. Gordon,1954,等); →产权的重要性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3
二、相关概念
(一)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物品”是从英语“goods”这个词翻译过来的。 在英语中,“goods”有很广泛的含义,它不仅 可释义为产品(product)或商品 (commodity),也包括服务(service)、空 气、清洁、幽静、等等。凡是有胜于无的东西, 不管是有形或无形,都是“物品”。“有胜于 无”是经济学对“物品”的定义。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5
(二)收入
凡生活享受之一切皆是“收入”。收入是流量, 是面向未来的预期值,具有风险或不确定性。
费雪(I. Fisher)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他 认为:真正的收入是享受收入(enjoyment income),拥有财富是手段,目的是获取或享 受收入,金钱收入(money income)和实物或 真实收入(real income)都不过是实现享受收 入的手段。
财富即一切收入流的贴现值,是资产减去此刻的 收入,由于此刻可以看作瞬间,从这个角度可以 说,财富与资产是一回事。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8
(三)资产(asset)/财富
资产必须“有主”,才可能被好好利用。无主之物, 谁也不爱惜,大家争相滥用的结果,总是一塌糊涂。 哈丁曾经断言,权利划分不清不楚的“公地”,一 定难逃“过度放牧”之类的“悲剧”。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4
(一)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物品可分为两大类:

《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课后习题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课后习题答案

16. 沃利斯和诺斯是如何测量总量交易费用的?如何评价? 首先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区分为私人交易部门、 私人非交易部门和公共部门三个部门, 然后 分别测量这三个部门中投入与交易有关的资源总量,得到了总量交易费用的估计。 他们的总量交易费用测量方法是有价值的,但其缺陷和不足也很明显。主要是,他们所谓 的交易费用总额实质上是市场可计价的各种交易性产业的价值加总, 而没有将各种非市场化 的资源损失包括在内。 17. 如何理解总量交易费用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关系? 测量到的总量交易费用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到的总量交易费用, 书中特指沃利斯和 诺斯的交易行业测算到的总量交易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二者成反比。 理论上的总量交易费用指的是市场型、管理型、政治型交易费之和,二者成正比关系。
人的因素: 有限理性:导致合约的不完全,就要耗费资源选择仲裁方式,从而增加交易费用。 机会主义:导致交易活动的复杂性,增加交易费用 交易的人格化特征:人格化交易的交易费用不会太高,而分工和专业化使交易复杂,会
增加交易费用。 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都试图预测所有有关的偶然事件,从而增加交易费用。 交易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需要越细致的合约安排,交易费用越高 交易的频率:频率越高,边际交易费用在下降,平均成本越低。 商品和服务的多维属性和特征:测度属性和特征需要高昂的信息费用,增加交易费用。 交易的关联性:相互依赖的交易具有更多的成本。轨距 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垄断方会给费垄断方带来更大的成本代价,提高交易费用
将经济活动范围限制在熟人圈里,进行重复的面对面交易。 11. 总量交易费用 即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是市场型、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费用的总和。
二、简答题(5’*6)
10. 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康芒斯的交易观? 将交易作为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分析单位, 认识到交易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 取得的关系, 是所有权的转移, 交易的过程有谈判、 争执, 并区分了三种类型和形式的交易, 这对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极具意义的。 但并没有对交易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没有狙击 人们的交易活动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认识到,交易本身也要损耗资源, 过高的交易意味着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11. 如何理解交易费用的内涵? 首先是交易。交易在康芒斯的定义里是对自然物的权利的转让和取得,是所有权的转移。 其次是费用。就是用金钱或金钱难以表示的代价。 在法律和有形意义发生的转移发生时所产生的金钱或非金钱的代价。 12. 市场型、管理型、政治型交易费用各包含哪些具体项目? 市场型交易费用:搜寻和信息费用、讨价还价和决策费用、监督费用和合约义务履行费用。 管理型交易费用:设立、维持和改变组织设计的费用、组织运行的费用 政治型交易费用:设立、维持和改变一个体制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组织的费用、政体运行的 费用。 13. 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 l l l 2) l l l l l 3)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11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 对经济现象显得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 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 。 ——科斯打开了“企业”这只黑匣子。古典经济 学家只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而不管企业 是怎么组织、运行的。
二是事后不对称 ,如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关系,道德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所不知。例如:盲目崇拜科学家、股评家、大师。
20
☞第三个假定: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
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 一是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是保持现状; 二是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25
26
(二)分析范式:制度分析法
制度分析法是由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和演化 经济学三大理论工具结合而成。
简单的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基石是:禀赋、技术、偏好。 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基石。
27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18
☞第二个假定: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无法
对稀缺的世界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 有限理性:一是指行为者具有理性意向;二是指 其理性会受到实际智能的限制。简而言之,个体 的人由于自身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技能等 的限制,使人们在作出决策(选择)时常陷于一种并 不完全理性的预期之中。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共同点: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 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

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BBBCDCB简答题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 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

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但它不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一、名词解释交易: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交易费用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交易费用

❖ 威廉姆森说:“交易之发生,源于某种物品或服务从一种 技术边界向另一种技术边界的转移。此时,一个行为阶段 结束,另一个行为阶段开始。”
❖ 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解,企业之间、车间之间以及同一车间 的操作之间,都普遍存在交易关系。
❖ 2、交易费用的含义: ❖ 交易费用的思想最早来自科斯。 ❖ 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 ❖ 后来,在《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把这一思想具体化为:
交换费用
(总量交易费用) 制度费用
a
A=0
b
B
a-b
B-A=B
❖ 条件:假定每笔交易相同,共有n笔交易,则: (a-b)n>B-A=B
❖ 可以探讨:(1)(a-b)的大小与B的大小无关,但与B给定 条件下的制度有关。(a-b)的大小反映B给定条件下的制度 效率。
❖ (2)有效制度越完备, 制度费用B越大,(a-b)越大,每 笔交易的交易成本越小。因此,制度费用与交换费用反向变 动并不矛盾。
❖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分工会越细,用于进行整合和协 调不断增加的和越来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的资 源会越多,总量交易成本占GDP的比重就会上升。在某种 意义上讲,总量的交易费用是庞大的社会分工体系不得不 付出的成本。
❖ 但是,与此同时,总量交易成本的增加却降低了每笔交易 的成本,而且为社会分工的深化、市场范围的扩大创造了 条件。
❖ 一是交换费用:制度既定前提下,每一笔交易(通过契约进 行)的交易费用;
❖ 二是制度成本:广义的交易费用。无数次交易构成经济制度 的实际运转,并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阿罗所说经济制度的 运行费用。
❖ 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
增加的制度费用是节约的总量交换费用的替代
无制度 有制度 节约/增加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新制度经济学讲义第⼀章⼊门知识⼀、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制度经济学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门新兴经济学分⽀。

以制度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诺思认为,“制度经济学的⽬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如何改变世界。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页)当代制度经济学应从⼈的实际出发研究⼈,实际的⼈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科斯,1990,中译本)。

⾃亚当斯密以来,德国历史学派、美国的早期制度学派(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以及现代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为代表)the neo-institu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均以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为研究主题。

the NIE和以前的经济学理论最⼤的不同在于运⽤边际分析⽅法研究制度的内⽣化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沿⽤和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假定、稳定偏好和均衡分析。

也就是说,现代制度经济学运⽤新古典经济理论来解释制度安排的运⾏和演化。

扩展价格理论,使之⼀般化,并将其应⽤于经济与政治制度研究。

拓宽了微观经济学的适⽤范围,提⾼了其预测能⼒。

新古典模型建⽴在零交易费⽤、完全个⼈理性和外⽣的给定制度结构的假定上。

新古典经济学的脆弱性体现在制度中性分析⽅法上,没有严格地考虑制度约束和交易费⽤。

因此,只能在⾼度抽象的意义上⽤来分析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制度是不重要的,或者制度可以被⽆成本的⽣产与选择,因此,不需要专门的制度理论。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sts such as Thorsten Veblen, John R. Commons, Wesley Mitchell, and Clarence AyresThe ol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was economics with institutions but without theory; standar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economic with theory without institutions; and the NIE is attempting to provide economics with both theory and institutions。

《新制度经济学》第1章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新制度经济学》第1章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从墨西哥开始,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 危机之中,经济发展因之而受到很大冲击。这里固然有从发达国 家资本借入时附加的各种苛刻条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发展中 国家自身不利的制度条件更为重要。
• 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界的产权理论研究方兴未艾。1973 年,道格拉斯·诺斯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 书中,将产权理论运用于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探索欧洲兴起的原 因。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2.经济学家发现制度的重要性
• 诺思和托马斯认为,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 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 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
2.什么是制度?
• 在案例1-1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制 度绩效是不一样的,好的制度自然会改善并提高制度绩效: 制度的产生既可以是外生的(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五)也 可以是内生的(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不管制度如何 产生、运行和演化,制度都是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分不 开的,都是制度参与人(或制度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策略互 动的博弈均衡。
• 兰卡斯特指出:“最优条件不包括任何意识形态上的含义, 而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适用于资本主义, 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任何其他‘主义’。无论一个国家的 政治意识是什么,只要让生产和资源配置满足于最优条件, 它就可以使得所有国民的处境变得更好。”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1.1 制度是如何被经济学家所重视的?
1.“黑板经济学”的先天不足
(3)完全理性假设。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备和对称的,经济人 因能够从市场上获取完备的信息,其必然也是完全理性的。
(4)不存在外部性假设。经济人的所有市场行为不仅可以在 无摩擦、无成本的状况下进行,而且也不会对他人的福利产生 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篇: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制度《现代汉语辞典》把“制度”区分为两重涵义:第一,它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第二,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封建宗法制度等等。

这与英文单词“institution”的涵义不尽相同。

“institution”是一个涵义极其丰富的词,从15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往往把习俗(custom)、惯例(convention)、传统(tradition)、社会规范(norm)等等都包含在其中,有时也指由一定规则在内的机构、组织或团体。

凡勃伦(T.Veblen)首先将制度问题纳入科学研究。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人们是生活在制度――也就是说思想习惯――指导下的,而这些制度是早期遗留下来的。

今天的制度,也就是当前公认的生活方式。

” “制度必须随着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发应的一种习惯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第86-92页)2.什么是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λ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运用正统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去发现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λ研究重点: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人类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为什么叫“新制度经济学”1、旧制度主义经济学1)以凡勃仑为代表的美国制度学派。

强调:A)用本能(生产制度的技术本能,财产制度的获取本能)心理来解释人类行为(而不是功利主义);B)用进化论哲学说明制度变迁(而不是博弈论);C)主张国家干预2)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

主张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制度。

提出“交易”是基本分析单位。

2、后制度主义经济学(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主张:A)社会学的分析方法;B)强调非市场力量,重视道德与伦理因素;C)重视价值判断,忽视实证分析;D)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与核心范畴3.1特点λ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λ将制度作为经济变量,是内生变量λ遵循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强调:竞争条件下的自利会引致利他)λ在传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禀赋、技术、偏好)的基础上引入第四大基石—制度3.2 核心范畴:交易与交易费用“交易”与“生产”相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间的研究对于理解制度的作用以及制
度怎样影响经济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研究的范式可以被其他 社会科学所借鉴。注重对制度从不同层面的分 析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共同任务。
关于技术变迁、创新扩散以及制度对两者
的影响的更长期的动态考察应该在经济分 析中起着更加核心的作用。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完善新古典经济学自身,如把一些思想模型化;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上做文章,主要是改变 其假设条件,如从完全信息向不完全信息转变, 从完全理性向有限理性转变等; 把新古典经济学拓展到其他领域,如贝克尔用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婚姻、家庭、犯罪,布坎南 用经济学分析政治、政府等问题,诺斯用经济 学理论分析历史变迁等。
获奖理由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 性
7
8 9
1993年
道格拉斯· 诺思
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 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 了重大贡献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 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 的研究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大师
获奖 时间
1 2 1974年
获奖者
获奖理由
弗· 冯· 哈耶 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和制度之间的相互依 克 赖
赫伯特· 西 1978年 蒙 西奥多· 舒 1979年 尔茨 乔治· 斯蒂 1982年 格勒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 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 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新见解
有限理性,这种假设源于: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 事物是发展的,因而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
和不可确知的,此二者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 息是不完全的 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 力也是有限的 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 有成本的。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 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
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对经济绩效 有重要的影响。 强调运用新古典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是新制 度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上,再引入博弈论、演化经济学及行为经济学等是 可以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制度上的不足的。 理论和经验分析应该是交互式的并且一起随着时间 的变化而演化。这两者(理论和经验)的互动成为 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理论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

威廉姆森:“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2009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自由裁量行为的经济学》(1964), 《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1970),《市场与等级 制》(197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 《治理机制》(1996)等。

(七)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信念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
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 (1960)等; 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经济史上的结 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1990)等;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等; 阿尔钦:《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1950)、 《信息成本、定价与资源闲置》(1969)等; 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8)等; 张五常:《佃农理论》(1969)、《企业的契约性质》 (1983)等。
6.[美]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印书馆,1996。 7.[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 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流派之间的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 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 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 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 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 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 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 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 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 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斯)。

研究对象
“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 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 中活动”(科斯); “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在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 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 如何改变世界”(诺思)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扬弃
放弃
完全信息假设 完全理性假设 确定性

继承
稳定性偏好 理性选择 均衡分析 例如: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 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Q = f(资本、土地、劳动) Q = f(资本、土地、劳动、制度)
(三)新制度经济学概念、研究对象 概念
(4)用帕累托标准判断效率情况。
案例讨论:
老王手里有一包香烟,让小李去售卖,在以下不
同的制度安排下,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卖掉香烟后,给老王8元钱,剩下的钱归小李。(承包制) 卖掉香烟后,给小李2元钱,剩下的归老王。(工资制) 卖掉香烟后的收入,老王和小李按8:2分成。(分成制)
就业 现在的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两类 为目标而奋斗的学霸(此目标是什么?) 浑浑噩噩的学渣(仅仅以不挂科为目标的学 生都是学渣),听说还有“学沫”一说?
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逃离课堂?
考试作弊为何屡禁不止?
考试作弊的经济学分析!
对“知识”本身的经济学分析 用途:成本与收益 稀缺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稀缺性的变
迁 沿袭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 应用 问题主要出在教学模幕课的出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 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幕课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极大 在知识获得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学生获取知识的 方式将发生改变,选择的学校将更加自由,老师 的作用体现与何处?教师尤其是非名校教师是否 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未来高等学校的生存与竞争
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杨春瑰
写在学习课程之前的话: 大学到底要学什么?
知识? 能力?(包括那些能力?) 品格?人格? 要不要点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走下神坛的高校: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考研、出国、

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 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个人不会为了信 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 处理所有信息;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 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
3)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基本意思是,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 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 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 瞒、欺骗等)。
三大理论的综合

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与演化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 的结合。
制度分析的三个层次

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利益集团)、宏观层次(国家 理论)。 演化论、博弈论和历史分析
制度变迁分析的三大视角

(1)认为市场制度和产权制度不是既定不变的,制度 的变迁对经济生活会产生影响。 (2)个人(组织成员)追求效用最大化。 (3)用均衡的分析方法分析各个经济主体相互作用后 的均衡结果,以此分析确定制度形态及其变迁的各 方博弈的均衡解。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 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 虑的问题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 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 献
3
4
5
詹姆斯· 布 1986年 坎南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 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 的选择
获奖时间 获奖者 6 1991年 罗纳德· 科斯

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应该更加丰富,以使我们运用经 济理论和经验知识来分析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文化和 政治装置,这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制度分析试图理解政府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在政策 形成、实施和经济绩效中的作用,但是制度分析本 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政治的议程。


制度分析最终要上升到国家这个层面上来。
(八)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困难: (1)课程设置; (2)课程内容; (3)师生比; (4)传统的力量(路径依赖)

参考书目
1.[美]罗纳德·哈里·科斯著,盛洪等译:企业、
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 2.[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 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 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3。 4.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 5.[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 社,2001。
1996年
1998年
威廉· 维克瑞
阿马蒂亚· 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