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深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中医诊断学口诀,朗朗上口,很好记,值得收藏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

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

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

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

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三部九侯
三部者.上中下.即寸关尺也.每部三候.各自分天人地。

上部天以候头角.上部人以候耳目.上部地以候口齿。

中部天以候肺.中部人以候心.中部地以候胸中。

下部天以候肝.下部人以候脾胃.下部地以候肾(九候虽有数说.不如此说易晓.今亦难用.姑存之.)
王子亨云.一位有三候.浮取之属阳.沉取之属阴.中得之为胃气.故无胃气则死。

2019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百度文库

2019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百度文库
(5)望齿、龈
齿为骨余肾所荣龈属手足两阳明精竭齿枯伤津燥龈淡血虚热肿红
(6)望咽喉
咽喉肺胃门户关虚火娇嫩色红鲜红肿化脓肺胃热灰白假膜白喉兼
3/13页
颈项循行诸阳经,瘰疬痰核肝气郁,地方水土气结瘿,气管偏移水饮气。项强风寒或落枕,神昏温邪脑髓病。项软肾亏脾胃虚,颈脉动显水肿称。扁平肺肾气阴虚,桶状久咳气不宣,鸡胸佝偻塌肺痿,一侧膨隆气胸悬。腹部膨隆多鼓胀,精气耗竭腹凹陷。
(2)嗜睡
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邪陷热谵发疹斑
(七)问饮食与口味
(1)问口渴与饮水
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
(2)问食欲与食量
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
(九)问经带
(1)问月经
月经正常二七流持续三五二八周经色正红无瘀块七七癸竭经必休1.经期异常
①月经先期
先期量多色深红粘稠属热血妄行量多质稀红色淡气虚不能摄血成
②月经后期
后期量少质清稀经色淡红是血虚紫暗有块寒凝滞有块深红是血瘀
③月经先后不定期
愆期量少色深红肝郁气滯乳胀痛淡红质稀量不定脾肾虚衰损任冲
2.经量异常
(2)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
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
2.胸痛
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

中医诊断必背诊断歌诀,分享收藏

中医诊断必背诊断歌诀,分享收藏

中医诊断必背诊断歌诀,分享收藏诊断不确,开口动手便错,中医诊断学的精,临证才能一丝不苟。

中医诊断八字真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尽数掌握此八字,则中医入门矣。

千般变化,不越八纲之法,诊断仅此八字而矣。

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真热假寒,真寒假热,都是经常遇见的情况。

你看到的热,可能不是热,是寒隔阳于外;你看到阳,可能不是阳,是阴虚阳盛;尽管不能一下全部掌握,但熟悉八纲辨证,入门足矣。

中医对病症的认知:1、阳虚= 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舌淡+疲劳没精神+脉沉弱无力2、阴虚= 长期容易发热+睡觉爱出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3、气虚 = 精神不振+疲之无力+面色不好+稍微劳作后就加重4、血虚= 面色发白+口唇颜色淡+头晕眼花+舌淡+脉细+女性经少5、气滞= 有胀痛感+憋闷+喘不上气+反气+情绪激动加重+时轻时重6、血瘀= 疼痛有定处+发热位置固定+像针扎一样疼+青紫+有包块7、津亏 = 身形瘦弱+干瘪+经常口渴+脉细8、血寒= 身体发冷+疼痛+麻木+暖和之后会减轻+脸色和嘴唇颜色泛紫9、内湿= 胸闷+胀闷不适+食欲不振+苔白腻+疲倦乏力+大便不成形10、心火亢盛 = 精神亢奋+情志亢盛+口舌生疮+燥热+易心烦失眠对症方法:1. 酸--弹拨;2. 痛--揉压;3. 麻--推抚;4. 木--捏抓;5. 无力--拍打;6. 胀--拿捻;7. 困--按推;8. 寒--搓揉;9. 湿--压揉;10. 风--推摩。

11. 痹在骨--沉重;12. 痹在脉--血凝;13. 痹在筋--不伸;14. 痹在肉--不仁;15. 痹在皮--寒凉;16. 春为筋痹;夏为脉痹;秋为皮痹;冬为骨痹,至阴为肌痹。

17. 风邪重--疼痛游走不定;18. 寒邪重--疼痛剧烈如锥;19. 湿邪重--四肢麻木不仁,重着不移。

20. 热邪重--关节疼痛不触,局部灼热红肿。

21. 酸痛--疲劳;少动;22. 寒湿;血少不畅。

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

中医诊断学必背18条口诀(气虚证、阴虚证、亡阳证等表现)

1、气虚证——少气懒言,声低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脉虚等。

2、气陷证——气虚证+内脏下垂。

3、气滞证——胀闷、疼痛。

4、气逆证——肺气上逆:咳嗽、喘息。

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

肝气上逆:头痛、眩晕、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甚则咯血、吐血)5、血虚证——(淡白+虚弱)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6、血瘀证——①疼痛:刺痛,固定痛,拒按,夜间加重。

②肿块:在体表,呈青紫色包块;在腹内,可触及较坚硬而推之不移的肿块。

③出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

妇女可见经闭,或为血崩、漏下。

④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部青筋显露,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

⑤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或舌边有青紫色条状线。

⑥脉象多细涩,或结代。

7、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8、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9、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

10、表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1、寒湿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12、湿热证——胸闷呕恶,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濡数。

13、实热证——高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

14、实寒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苔白,脉迟。

15、阴虚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6、阳虚证—— (神疲乏力,气短,)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自汗,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17、亡阴证——汗热而粘,身灼肢温,恶热,烦渴,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色赤,唇舌干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精深中医内科辨证歌诀

精深中医内科辨证歌诀

中医科辨证歌诀 2015-10-06 中国中医考研肺系疾病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肺胀痰浊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悸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

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

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

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

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

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

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

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

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

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

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

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

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

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

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

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

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

(2)问疼痛的部位1.头痛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6.背痛背脊多因寒湿伤背痛连项寒太阳7.腰痛腰痛绵绵属肾虚阴雨痛甚感寒湿灼热沉胀湿热痛刺痛不移是血瘀8.四肢痛肢痛风寒湿热痹疼痛性质病可知风窜寒剧热灼痛沉重酸痛属于湿9.周身痛身痛多因风寒湿凝滯经络血行迟暑湿疫毒发斑痛久病卧床营血虚(四)问头身胸腹头晕症状多因成肝亢目眩兼耳鸣胸闷呕恶痰湿盛面白舌淡血不荣耳鸣遗精腰酸软肾虚失养髓海空气机不畅胸闷心心慌不安为心悸惊悸怔忡需分清肝胆胁胀脘痞胃气滞腹胀湿重身身重因湿困阳气嗜卧懒言脾病知乏力或虚或脾湿麻木或虚或肝风(五)问耳目(1)问耳耳中暴鸣肝火攻渐鸣按轻髓不充新病暴聋肝火逆年老渐聋精气亏肾虚风邪故重听耳胀耳闭风痰湿(2)问目目痛恶呕五风障目痒羞明风热伤眩晕肝亢痰湿盛肝肾亏虚昏雀歧(六)问睡眠睡眠卫气阴阳关理出灵枢口问篇失眠嗜睡须详辨各种病因察相兼(1)失眠失眠又称不寐证阳盛阴虚不得眼惊悸纳少心脾弱心肾不交潮热烦胸闷口苦痰热扰脘胀食滞卧不安(2)嗜睡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邪陷热谵发疹斑(七)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2)问食欲与食量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3)问口味询问病人口味异可察病性和虚实口甜脾湿口苦热酸腐伤食淡脾虚口咸肾病与寒证临证详辨病可知(八)问二便询问二便诊病明便秘泄泻质异情便感异常与尿液多少禁痛淋闭癃。

中医诊断歌诀学习版.doc

中医诊断歌诀学习版.doc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18考研《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

2018考研《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

2018《中医诊断学》背诵口诀表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表2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表3 - 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表4 - 问诊(问现在症状)表5 - 望诊(得神、少神、失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6 –望诊(假神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7 –望诊(神乱的临床表现与意义)表8 –望诊(《灵枢·五色》面部名称及所候脏腑)面部名称所候脏腑面部名称所候脏腑现用名称《灵枢·五色》名称现用名称《灵枢·五色》名称额庭(颜)首面鼻尖肝下(面王、准头)脾眉心上阙上咽喉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眉心阙中肺鼻翼方上胃鼻根阙下(下极、山根)心颧骨下中央大肠鼻柱下极之下(直下、年寿)肝颊挟大肠肾鼻柱旁肝部左右胆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表9 –望诊(《素问·刺热》分候法)面部部位额部鼻部左颊右颊颏部脏腑定位心脾肝肺肾表10 –望诊(常色与病色的鉴别要点)常色总特点明润含蓄分类及特点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黄色人种)客色客色属于常色范围,可因气候、地域等发生变化病色总特点晦暗、暴露分类及特点善色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恶色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表11 –望诊(病色交错内容)表12 –望诊(面色归纳表)表13 –望诊(五色主病)表14 –望诊(望色十法)表15 –望诊(肥胖与消瘦)表16 –望诊(动静姿态的临床表现和意义)表17 –望诊(囟门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8–望诊(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19– 望诊(面形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眼斜突发一侧口眼斜而无半身瘫痪,患侧面肌弛缓,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斜 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表20– 望诊(特殊面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1– 望诊(目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2–望诊(耳之色泽、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3–望诊(鼻之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4–望诊(望口与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口表25–望诊(望齿与龈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6–望诊(望咽喉形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7–望诊(望颈项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8–望诊(望腰背部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29–望诊(望手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0–望诊(望前阴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1–望诊(皮肤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表32–望诊(望呕吐物色质及临床意义)表33–望诊(望小儿指纹的主证及临床意义)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39–舌诊(危重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1–闻诊(鼻鼾、呻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的临床意义)表42–闻诊(五种病理性语声的表现、病机和主病)表44–闻诊(咳嗽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表45–闻诊(病室气味改变和临床意义)表46–脉诊(寸关尺分候脏腑表)表47–脉诊(正常脉象的含义及脉象表现特征)表48–脉诊(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主病)表49–脉诊(常见相兼脉的主病)表50–脉诊(七绝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表51–按诊(虚里按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2–按诊(按肌肤诊寒热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表53–按诊(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中医诊断学,是联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作为中医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诊断学的地位不容小觑,但其难度又使很多人头疼,今天中公教育师资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下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考点口诀速记,总结对比,将很快掌握其精华。

一、诊色歌伍色辨征,望诊之要。

色分常病,浮沉泽夭。

微甚清浊,散抟宜晓。

一生不变,是为主色。

四季转移,名为客色。

病色异常,善恶宜量。

含蓄明亮,预后佳良。

暗晦暴露,其后不祥。

伍色主病,宜细分认。

青主寒瘀,又主痛惊。

青黑寒痛,青白虚风。

青紫瘀阻,青赤肝火。

赤主热汪,虚实宜分。

颧红如妆,证属戴阳。

面黄浮肿,脾虚湿阻。

面目身黄,病属黄疸。

黄如橘子,湿热阳黄。

黄让钐熏,寒湿阴黄。

白主寒虚,脱血夺气。

淡白气虚,晄白阳虚。

白而无华,脱血夺气。

黑主肾虚,寒痛饮瘀。

面色黧黑,肾阳虚衰。

黑而忓焦,虚火上熏。

眼眶发黑,肾虚水泛。

面色紫黑,瘀血内停。

二、察舌辨证歌舌之与苔,首须辨识。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质淡白。

主寒主虚。

淡白胖嫩,阳虚寒汪。

淡白瘦薄,气血辆虚。

红舌主热,尚有区别。

舌红苔黄,证属实热。

绛色深红,亦主热征。

舌绛起刺,温热传营。

舌绛无苔,阴虚火旺。

紫舌主病,寒热之分。

紫绛忓枯,热微伤津。

淡紫湿润,血瘀寒凝。

青舌主病,惟一主寒。

寒凝阳郁,痴血凝滞。

苍老娇嫩,虚实分明。

坚敛苍老。

皆属实证。

浮胖娇嫩,均属虚证。

胖大瘦薄,轻易辨识。

胖嫩淡白,脾肾阳虑。

胖大色红,脾胃湿热。

【真题演练】满面通红者多见于()A.气虚发热证B.阴虚内热证C.戴阳证D.外感发热证E.真寒假热证【正确答案】D【中公解析】颧红如妆,证属戴阳,外为阳。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一、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厌厌(微弱)聂聂(轻貌)。

如循榆荚(素问)。

如水漂木(崔氏)。

如捻葱叶(黎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

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

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

3.迟脉迟脉。

-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

同“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

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

迟而无力是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

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数脉。

一息六至(脉经)。

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

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中医诊断学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

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

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

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

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

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

上篇诊法四诊总括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精深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84469

精深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84469

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心胸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庭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

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朗朗上口,简单好记!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朗朗上口,简单好记!

中医诊断必背歌诀,朗朗上口,简单好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诊断必背歌诀,朗朗上口,简单好记!在中医诊断中,有一些经典的歌诀是医生们必须要背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背诵版(歌诀)中医诊断学歌诀.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

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

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

口舌生疮咽肿痛。

腹痛便溏紧相连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

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

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

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

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

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

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

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

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

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

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

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

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阴虚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

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

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

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

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脏重。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

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

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

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

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

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

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

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伤,倦怠少气面萎黄。

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脏腑辨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动总歌》肝风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伤肝阴虚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

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3《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5《胃阴虚证》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7《胃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5《寒邪客肺证》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7《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

(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9《燥邪犯肺》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11《大肠结热证》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12《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