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与操作技术规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前准备
1 、 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 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 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
2 、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 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3 、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 / 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 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统一回 收销毁。
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
1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 记录 所接种疫苗的年、月、 日及批号。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用其它符号代替。
2 、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 留 在接种现场 观 察 15 ~ 30 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4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 毒记录。
5 、 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核实受种对象
1 、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受种 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 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2 、 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受种者姓名,出生年、 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
3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 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目前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见下表。
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疫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类疫苗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
流动儿童建卡建证: 2 个月内建卡、 EPI 系统有登记, EPI 系统登记信息和接种证一致。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接种效果,制定本工作规范。
二、工作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
三、预防接种知识普及1.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预防接种知识,包括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免疫程序等,以便能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的疫苗研究进展和接种指南,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预防接种程序1. 接种计划制定每个地区应根据疫情和人口流动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接种计划,确保全体居民接种合适的疫苗。
2. 接种登记在进行接种前,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记录个人信息和接种情况。
接种登记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疫苗名称、批号、接种日期、接种部位等内容。
3. 接种咨询在接种前应进行咨询,向接种对象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包括接种的目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等,解答其疑惑和顾虑。
4. 接种操作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手消毒、接种部位消毒、注射器/针筒使用等。
接种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快速,并及时清理接种现场。
5.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
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接种对象,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疫苗管理1. 疫苗储存疫苗应储存在特定的冷藏设备中,设备应定期检测温度,并保持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
疫苗和其他药品应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 疫苗采购疫苗采购应确保采购渠道正规、疫苗质量合格,并进行配送前的检查。
3. 疫苗管理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接收、登记、分发和使用。
疫苗库存应进行定期盘点,并注意疫苗有效期的管理。
六、设备和设施1. 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的设备和设施应满足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包括冷藏设备、手消毒液、消毒设备等。
2. 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ppt课件
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5) 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时接种第1剂,18-24月龄时接种
第2剂,6岁时接种第3剂。
冷链系统的监测
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用时,应配备温度测 量器材,每天进行两次温度记录。
冷链的管理
1、冷链设备的配置和安装:冰箱的上、后部分别 留有10~30厘米的空隙,底部设有20厘米的垫脚 架
2、冷链设备的测温:2~8℃
3、疫苗运输温度及要求:保持2~8℃;DPT不能 冻结。
四、接种实施
接种途径
皮内接种法
①接种(皮试)部位 结核菌素或卡介苗纯蛋 白衍化物(PPD)试验和锡克氏试验应在左前臂 掌侧中部,BCG接种应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 内。
②操作方法 用1ml注射器(卡介苗用蓝芯注射 器)配4.5号针头吸取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 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 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0~15度角刺入皮内,左手拇指固定针管,然后 注入疫苗或试验液,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 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图 10-5 皮内注射法
皮下接种法
①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
②操作方法 用1ml 或2ml注射器配上 5.5号针头,吸取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 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 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 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 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 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0602
类 别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2)
疫苗的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
- 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 疫苗种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 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 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重组乙型 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 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
2003年6月进行讨论,并进行串稿(第1稿) 2003年7月在大连会议上介绍,并广泛征求各省意见(第2稿) 2004年3月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讨论(第3稿),由起草组部分成员 进一步修改(第4稿) 2004年4月又由起草组成员作进一步修改(第5稿),并在杭州会 议上进一步征求意见
2005年4月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 范(讨论稿)》
修改说明:乙肝疫苗(1)
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接种,第2针 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 (5~8月龄)接种。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 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 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 种。 第1针和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第2针和第3针的间 隔不得少于2个月。
注:文中红颜色为增减内容
2005年公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共分11章5个附录
– – – –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附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 (2)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 (8)第三章冷链系统管理 (16)第四章预防接种服务 (22)第五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35)第六章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40)第七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46)第八章资料管理 (50)第九章督导、考核与评价 (56)第十章实验室管理 (62)第十一章附录 (68)附件一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 (70)附件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72)附件三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 (74)附件四几种主要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 (94)附件五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 (111)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1 机构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中心。
1.1.2 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科(所、室)。
1.2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1.3 预防接种单位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1.3.3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2 人员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知识及接种规范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与反馈机制
问题整改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 题,要求相关机构及时整 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通报批评
对违反预防接种法律法规 的机构和个人进行通报批 评,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 究责任。
信息公开
定期公布预防接种监督检 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 化和科学化。
06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责任与义务
政府及部门责任与义务
制定预防接种政策和规划
政府应制定预防接种政策和规划,确保疫苗的供应和分配,以及 接种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监管和督导
政府应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管和督导,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以及接种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宣传和教育
政府应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和意识。
方法
采用图文并茂、动画演示、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 实效性。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
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公众对预防接种法 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 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预防 接种工作的规范开展。
行力。
03
预防接种规范要求与实施
预防接种前准备与告知义务
接种前健康检查
在接种前,需要对儿童进行健康 检查,确保其处于健康状态,无
接种禁忌症。
告知义务
接种前,需要对儿童家长进行告知 ,包括疫苗种类、接种目的、接种 程序、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等。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05
信息管理与报告制度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
01
实现预防接种信息的实时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提高
管理效率。
推进预防接种信息与电子健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无缝对接,方便居民
和医务人员查阅和管理。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03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确保预防接种
接种安全问题
预防接种涉及到疫苗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需要 严格监管和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
通过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确保疫苗供 应充足。
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预防接种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接种 率和接种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定期报告和紧急报告机制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向 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预防接种工作 进展、疫苗使用情况和异常反应 监测结果等。
完善紧急报告机制
发现重大预防接种事件或异常反 应时,应立即启动紧急报告程序 ,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确保事件 得到妥善处理。
加强报告质量评估
对定期报告和紧急报告的质量进 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 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人员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核对疫苗信息、 检查疫苗外观质量、使用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途径等 。
接种后观察、记录及异常反应处理
接种后观察
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如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接种记录
1 2
3
接种单位分类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02
预防接种的种类与接种程序
预防接种的种类
疫苗种类
预防接种的疫苗包括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所有适 龄儿童和成年人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则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
疫苗选择
在选择疫苗时,应根据当地疫情和免疫程序,结合个体的身体状况、年龄、免疫 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疫苗进行接种。
06
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要点一
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计 划
制定详细的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包括 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接种对象等, 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接种任务。
要点二
建立疫苗管理系统
建立疫苗管理系统,包括疫苗的采购 、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确保疫 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要点三
培训工作人员
肝炎病毒疫苗等。
不同疫苗的预防接种程序
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适用于6个月以上人群,最好在流感 高发季节前完成接种。
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一般接种两剂,第一剂在12-15个月龄时接种,第二 剂在4-6岁时接种。
03
预防接种的场所与接种时间
预防接种的场所
预防接种站
预防接种站是提供预防接种服 务的主要场所,应具备合格的 接种环境和设施,并配备专业 医护人员提供咨询和接种服务
补种方案
根据漏种疫苗的特点和补种对象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种方案 ,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和接种 剂量等。
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处理
常见异常反应识别
根据疫苗接种的常见异常反应 表现,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异
常反应。
报告制度
建立异常反应报告制度,畅通 报告渠道,确保及时上报和处
理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录第一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1 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 5 第三章冷链系统管理 12第四章预防接种服务 16 第五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27 第六章接种率监测 33 第七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36 第八章实验室管理 39 第九章资料管理 42 第十章督导、考核与评价 46附件一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50附件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51附件三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53附件四名词释义78附件五缩略语80第一章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1 组织机构1.1 疾控机构县级及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设立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业务部门(中心、所、科、室)。
1.2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其职责设立预防接种科室。
1.3 接种单位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或任务。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承担常规接种服务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2 人员2.1 各级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专业技术和接种人员。
2.2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3 职责3.1 疾控机构3.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1.1 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制定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方案、指南等技术文件。
预防接种服务技术规范
接种实施与记录
接种实施:按照预防接种服务技术要求,确保接种过程安全、有效 接种记录:详细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对象、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等,确保可追溯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
定义:指受种者在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分类: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类。
处理原则:应遵循科学、及时、公开、公平的原则,规范处置程序,加强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监测和处置工作。 处理措施:包括现场调查、诊断、报告、调查处理和监测等环节,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 施,控制事态发展,保障公众健康。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 合的方式,包括视频教程、讲座、 实践操作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训内容:包括预防接种服务技 术规范、疫苗接种流程、疫苗接 种注意事项等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 训,并根据需要增加临时培训
宣传工作
宣传内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宣传方式: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宣传对象:儿童家长、医务人员、社区居民等 宣传效果评估:定期对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宣传效果最大化
设施设备:符 合国家相关标 准,定期进行 检查、维修和
保养
设备使用:操 作人员需经过 培训合格后才 能使用相关设
备
设备更新:根 据需要更新设 备,提高预防 接种服务的效
率和安全性
设备存放:设 备应存放在干 燥、通风、无 尘的地方,确 保设备的良好
状态
预防接种服务监督管理
预防接种服务监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预防接种服务监督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预防接种服务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预防接种服务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监督与评估的目的:及时发现和纠正预防接种服务中的问题,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1. 引言预防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和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单位、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2. 预防接种程序2.1 登记和咨询预防接种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登记和咨询制度。
在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过敏史、相关疾病史等,并提供相关疫苗咨询服务,解答预防接种相关问题。
2.2 质量控制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购买具备批准文号、质量合格的疫苗,并确保储存和运输条件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失效或变质。
2.3 预防接种计划和提醒根据国家预防接种计划,各级预防接种单位应制定本地区的预防接种计划,并及时提醒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疫苗种类。
2.4 接种操作和技术要求预防接种单位应派有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接种操作,并遵循以下技术要求:•摆放疫苗和接种工具时必须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区域应清洁,接种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接种针头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具备紧急处理问题的应急设施。
2.5 接种后观察和记录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记录接种时间、疫苗批号等相关信息,并告知接种对象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
3. 接种对象管理3.1 接种对象的范围和适应证根据国家预防接种计划和相关规定,明确各类疫苗适应证和禁忌证。
对于接种对象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2 接种对象的健康筛查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应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筛查,包括个人健康史、传染病史以及过敏史等方面的调查,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3.3 接种对象的教育和告知在接种前,应向接种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告知,包括接种目的、接种过程、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等,增强接种对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4 接种对象的监测和随访接种后,应密切监测接种对象的免疫效果,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工作。
对于接种对象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报告和处理。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知识及接种规范
预防接种法律法规知识及接种规范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和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接种工作。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接种的规范。
一、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公民、医务人员和社会团体的预防接种义务,明确了疫苗接种的范围和程序,并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
2.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是中国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和管理预防接种工作。
该条例明确了预防接种的目标和原则,规定了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求接种单位和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质。
此外,该条例还包括了对疫苗质量和接种技术的监督和评估要求。
3.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是中国卫生计生委确定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计划。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我国实行了一系列免费接种项目,其中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
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控制疫苗可预防病的发病和死亡。
二、预防接种的规范1.目标群体确定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疫苗接种的效果,确定接种的目标群体。
通常情况下,疫苗接种主要面向儿童群体,但也包括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
2.接种程序和时间安排接种程序包括预先评估、确定接种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接种和接种后观察等环节。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时间要求,需根据具体疫苗说明书来安排接种时间。
3.接种技术规范接种技术的规范对于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接种前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免疫程序的完整性,遵循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接种后要做好对接种部位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疫苗质量监督疫苗质量监督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疫苗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前,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接种工作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保持清洁、整洁、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4. 接种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在接种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判断其接种适应性,排除禁忌证。
6. 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循规定的接种程序,正确掌握接种技术和方法,保证接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7. 接种后,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接种对象的反应情况,并留下详细的记录,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
8. 及时向接种对象和其家属等提供关于接种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引导其积极参与接种工作。
9.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和接种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接种工作。
10. 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11.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合推进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机制。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
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
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 用于预防接种的注射器材有自毁型注射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蓝芯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2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1/4 0.5ml
0.5ml
第 1、 2剂 次 间 隔 7- 10天 2剂 次 间 隔 ≥ 6个 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3、我省在过渡阶段仍保留6岁时第3剂 次麻疹疫苗接种,具体接种要求不变。
2021/5/20
4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2021/5/20
5
疫苗分类
第一类疫苗 附件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 ★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采★取对预 流约动、儿通童知的单预、防电接话种、实口行头现、居广住播地通管知理等,适流当动方儿式童,与通本知地儿儿童童家享长受或同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监的护接人种告服知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附件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1
2021/5/20
ȿ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2021/5/20
2
预防接种单位
1.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乡镇、社区 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的规范管理PPT培训课件
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确保 疫苗尽快到达接种点。
疫苗的接种实施
接种前告知
向家长或受种者告知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签署知 情同意书。
安全接种
严格遵守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接种安全,避免接种事故的发 生。
疫苗接种后的监测与评估
接种后观察
对接种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发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
接种效果评估
详细描述
某医疗机构在处理疫苗接种事故时存在严重问题。该机构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导致事态扩大。同时,该机构内部存在责任推诿的现象,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更为严重的是,该机构还隐瞒了部分信息,未能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情况,导致公众信
任度降低。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对接种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接种数据,优化预防接种工作。
03
预防接种的规范管理要点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
了解疫苗种类
确保了解即将接种的疫苗种类 ,包括预防的疾病、适用年龄 范围、接种剂次和间隔等信息
。
健康状况评估
在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健康状况 评估,确认其是否适合接种, 如有异常情况应暂缓接种。
告知医生儿童健康史
预防接种可以降低传染病 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保 障公共卫生安全。
预防接种的历史和发展
预防接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最初使用的是人痘接种法。
19世纪末,随着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预防接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防接种的种类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 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配置不均
部分地区接种点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需求。
信息传播不畅
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导致家长和接种 人员信息不对称。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是指对于疫苗接种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管理要求的规范,旨在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科学和有效进行。
以下是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1. 接种场所要求:a. 接种场所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条件;b. 应设置专门的接种区域,保证接种者的隐私和安全;c. 保证场所内疫苗的安全储存和管理。
2. 接种人员要求:a. 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持有合格的执业资格证书;b.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接种技术培训,并持续更新接种知识。
3. 接种疫苗储存和管理:a. 疫苗应储存在恒温冰箱中,温度应保持在2-8摄氏度之间;b.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发放和接种;c. 疫苗的有效期和免疫程序应及时监测和更新。
4. 接种操作要求:a. 接种前应进行健康评估和免疫史询问,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证;b. 接种时应采取无菌技术,确保接种器具的洁净和安全;c. 接种后应观察接种者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反应或并发症。
5. 接种记录和监测:a. 每次接种后应详细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接种部位等;b. 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接种档案和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 接种单位应定期进行接种效果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测。
6. 接种宣传和教育:a. 接种单位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接种意识和知情率;b. 接种单位应提供准确的接种信息和解答接种者的疑问。
7. 疫苗供应和质量监管:a. 疫苗供应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b. 疫苗批签发和疫苗追溯应进行严格管理;c. 对于疫苗的制备、储存和运输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质检措施。
以上是2016年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1年整理)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的全部内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一)皮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卡介苗。
2。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3.操作方法:(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二)皮下接种法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
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3。
操作方法:(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
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三)肌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横指处
肌内接种
• 臀大肌
•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 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 注意: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3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非常理想安全的接种部位, 也是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于婴儿疫苗接种的部位 。
34
大腿解剖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外侧肌
35
内,统一回收销毁
•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18
安瓿抽吸法
要点
1、将安瓿尖端的疫苗弹至底部。 2、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一周(有蓝 点标记不需锯)。 3、颈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用 干棉球或纱布裹住折断。 4、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 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5、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 上,排出气泡,直至针头出现一小滴 疫苗液为止。
接种对象:儿童和成人
疾病监测
关键环节
6
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要求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上海市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方案 上海市疫苗适用性评估和遴选管理办法 上海市第二类疫苗采购工作要求
留观
✓在留观室观 察30分钟 ✓如出现不良 反应,及时处 理报告
11
7个问题--筛检禁忌和慎用症
• 你的小孩今天好吗? • 对食品药物过敏吗? • 孩子发生过肛周脓肿吗(OPV) • 上次接种(该疫苗)有问题吗? • 免疫系统有疾病吗(包括家族史)? • 最近接受过血液制剂(如输血)和免疫抑制剂吗? • 育龄妇女接种要问:你怀孕了吗?最近准备怀孕吗?
21
操作规范
• 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时,先注射免疫程序上列在前面的疫苗,以 防实施差错
• 进针后先抽回血,无回血后方可注射 • 注射后只可用干棉签按压,或旋转针头拔出
22
操作规范
• 抽吸白百破等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充分摇匀,并注意接种部位 和进针深度(不宜太浅),有助于减轻局部硬结反应
• 应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注意剂量准确 • 切忌将针头全部刺入(一般只刺入2/3),以防万一断针时无法取
减毒活疫苗,服苗后半小时内不得喝热水(≥37℃)或喂奶 疫苗自-20℃冰箱取出,室温化冻,剩余的疫苗立即冻存 若用液体疫苗,一瓶1次使用不完,请保留塑料管盖子以便封口
19
安瓿抽吸法
注意事项
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必须充分摇匀后再吸取 稀释冻干疫苗时,应将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
动,使其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吸取疫苗和注射时,手不能接触针芯 安瓿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 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
弃
20
接种技术操作规范
• 确定接种部位
• 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 同时接种两种疫苗的,一般左臂接种卡介苗、流脑、麻疹(麻腮风)、白破疫
苗;右臂接种乙肝、乙脑疫苗 • 乙肝疫苗不能臀部注射
• 消毒方法
• 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 • 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 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 • 待晾干后立即预防接种
大腿处接种的优势
➢安全: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 过
➢血液循环丰富,疫苗吸收好,局部 反应轻
➢降低发热反应发生率 ➢肌肉丰厚,部位较广,可操作性强,
可供多次注射
36
大腿前外侧接种姿势
家 长 怀 抱 婴 儿 坐 位 法
小月龄婴儿采用平卧位
37
口服接种
适用:口服脊灰疫苗、轮状病毒疫苗、霍乱疫苗等 注意事项
皮下 皮下 皮下 皮下 肌内 肌内
进针角度 10-15°
90° 90° — 90°
30-40° 30-40° 30-40° 30-40°
90° 90°
接种剂量 0.1ml
0.5ml 0.5ml 0.1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约定肢体 左
右 左-右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重要文件/技术方案
➢关于实施本市扩大免疫规划的 通知 ➢上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消除 麻疹补充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上海市传染病监测方案 ➢上海市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记录 查验技术方案(2016年版) ➢2016年上海市免疫规划工作综 合评审暨儿童免疫接种覆盖率调 查工作方案
体检器材: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 常用急救药品:1:1000肾上腺素 安全注射器材:安全盒、污物桶等
10
接种时
预检
✓告知受种者或其监 护人疫苗的品种、作 用、禁忌、不良反应 以及注意事项及有关 知识 ✓签署知情同意 ✓当受种者选择接种 第一类疫苗同品种替 代疫苗的,应当告知 费用承担、异常反应 补偿方式等 ✓对于有接种禁忌而 不能接种者,应当提 出医学建议,必要时 应在接种证、卡上记 录
12
应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 查对预防接种信息档案与预防接种证 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
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 位、接种途径
13
VVM辅助监测温度
• 辅助监测温度 • VVM累计超温暴露时间,颜色由
浅变深,不可逆转 • 如果内圈颜色和外圈相同,或比外
右-左-右-左
左 左 左 右 右 左
疫苗注射进针角度示意图
25
皮内接种
接种到表皮与真皮之间 适用疫苗:卡介苗 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方法
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 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快 速刺入皮内
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注入疫苗,使 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图 上海市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情况
3
免疫规划工作目标
控制和预防传染病
维持并提高接种率
监测疫苗接种率和安全
规范服务提供
• 确保疫苗供应
预防接种工作实施
4
上海市免疫规划组织结构图
华东免疫预防 协作委员会
免疫规划专委会
市CDC 区 CDC
市卫生计生委 区卫生计生委
接种单位
监测点医院
其它接种门诊 社区接种门诊 医院产科接种室 犬伤处置门诊
登记预约
✓核对接种证上的儿 童姓名、性别、出生 日期及接种记录,及 时更正发现的错误 ✓再次确定是否为本 次接种对象和接种的 疫苗品种,回收知情 同意书。向不属于本 次接种的受种者做好 解释工作 ✓完整填写接种证, 注明疫苗简称、批号 、接种单位 ✓预约下次接种疫苗 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接种
✓三查七对 ✓预防接种证 上记录完整信 息 ✓录入信息系 统
出针头 • 联合免疫时若有口服疫苗,则使用口服疫苗 • 联合免疫时注射接种部位要分开 • 口服减毒活疫苗,半小时内不得喝热水(≥37℃)或喂奶
• bOPV,轮病,霍乱疫苗
23
第一类疫苗技术要点
疫苗名称 卡介苗
乙肝疫苗 脊灰IPV bOPV 百白破
流脑A/AC 麻风疫苗 麻腮风 乙脑疫苗 甲肝疫苗 白破疫苗
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 不得使用冻结过的白百破(振荡试验)、乙肝、白破等含吸附剂的疫苗 • 在室温下储存的稀释液,应先置于2~8℃,4小时后再使用,以避免疫苗效
价受损
15
振荡试验/摇匀试验
• 用力摇动安瓿10秒,将其置于平面
• 连续观察沉淀速度至少5-10分钟
针头大小 4-4.5号
5-5.5号 5-5.5号
— 6-7号
5-5.5号 5-5.5号 5-5.5号 5-5.5号 6-6.5号 6-6.5号
注射部位
接种方法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皮内
上臂三角肌中部 大腿前外侧
—
臀部或上臂三角肌中部
肌内 肌内 口服 肌内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 上臂三角肌中部 上臂三角肌中部
28
皮下接种
注意事项:
应注意针头入刺角度不应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29
肌内接种
皮下或皮下组织下面的肌肉组织中 适用疫苗:白百破疫苗、白破疫
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和 狂犬疫苗等 三角肌中部
左手将三角肌皮肤绷紧,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中指固 定针栓,针头于皮肤表面呈90°角,快速进针刺入针头长度的 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
规范接种遵循两个原则
安全注射
1.接种室、工作台消毒 2.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和个人卫生 3.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 管一用”,其他器械为无菌物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