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简介: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T1DM通常发病年龄较轻,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标准:1.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同时伴有口渴、疲倦等。

2. 无论是否有典型症状,必须有高血糖或空腹血糖≥7.0 mmol/L的诊断依据。

3. 对于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应严格遵循空腹血糖≥7.0 mmol/L的原则。

治疗目标:1. 血糖控制:运动和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水平保持在3.9-7.2 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2.异常波动的防治:尽量避免血糖异常波动,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

3.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管理等。

治疗原则:1.血糖监测:建议每天监测血糖,特别是饭前、饭后和睡前测量。

2.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饮食:建议选择高纤维、低脂、低盐的饮食,并合理分配主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4.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包括基础胰岛素和血糖调节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1.基础胰岛素治疗:建议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

2.血糖调节胰岛素治疗: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决定胰岛素剂量和给药方式。

相关注意事项:1.低血糖:应在患者和家属中提供低血糖急救措施的培训,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糖尿病并发症:对于已经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需加强相关治疗和效果监测。

3.妊娠期管理:孕妇患者需进行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

总结: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提供了详细的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和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017糖尿病指南

2017糖尿病指南

要点提示•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年)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一、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演进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

1994至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64岁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8%,糖耐量异常(IGT)患病率为2.12%[2]。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同时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调查,该调查利用空腹血糖>5.5 mmol/L作为筛选指标,高于此水平的人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在18岁以上的人群中,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3]。

2007至2008年,CDS组织全国14个省市开展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4]。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5]。

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显示,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6](表1)。

表1 我国7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汇总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1. 以2型糖尿病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

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2. 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15.0%、汉族14.7%、维吾尔族12.2%、壮族12.0%、回族10.6%、藏族4.3%。

3. 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12.0%比8.9%)。

4. 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较高。

2013年全国调查中,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发布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发布
金额达 9 3 亿 美元 。
糖尿病管理工作时提供借鉴 。
( 摘自Z GKX B, 2 0 1 7 - 0 5 - 2 5】
中粮 集 团是 中 国农 粮产 品 对 外 出 口
的 主 渠 道 。全 年 出 口总 量 1 1 0 万 t , 赚 取
“ 这 是 一 次 亚 太 区 乃 至 世 界 粮 食 科 外 汇 8 . 6亿 美 元 。 技 的国际盛会 , 将 对 亚 太 区 粮 油 产 业 的 同时 , 中 粮 集 团 也 是 连 接 世 界 农 产 创 新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产 生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品 生 产 与 消 费 的 主 要 桥 梁 。 2 0 1 6年 , 中 用。 ” 2 0 1 7 — 0 5 — 2 3下 午 , 第 一届 I C C 粮 食 粮 集 团 非 对 华 贸 易 金 额 3 1 7 亿美元, 超 科技大会顺 利落 幕 , 中 国 粮 油 学 会 首 席 过 1 亿 t 的 农 粮 产 品 从 主 产 区 输 送 至 专家王瑞元 在闭幕式上如此总结 。 4 O个 国家 的消 费 市 场 。
2 0 1 7 — 0 5 - 1 2 , 小 麦 赤 霉 病 综 合 防 控
协 同 创新 联 盟 成 立 大 会 暨 现 场 观 摩 交 流
2 0 1 7 - O 5 — 2 l 一2 3 , 来 自中 国、 美 国、 未来 , 中粮 集 团将 继 续 在 “ 一 带 一 会 在 江 苏 省 泰 兴 市 举 行 。该 联 盟 是 国家 法国 、 加拿 大 、 澳 大利 亚等 1 8个 国 家 和 路 沿 线 国 家 发 挥 国 家 粮 油 产 业 投 资 主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联 盟 的 2 O个 标 杆 联 盟 之 地区 的 6 0 0多 名 代 表 云 集 福 建 厦 门 , 参 体 作用 , 进 一 步 完 善 在 全 球 主 要 粮 源 产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程 顺 和 任 联 盟 加 由 国 际谷 物 科 技 协 会 ( I C C) 和 中 国 粮 地 的供 应 链 资 产 布 局 , 提升经营效益 , 促 理事 长 。 油学 会共 同举办 的第一 届 I C C 粮 食 科 进 国 际 贸 易 。 据介绍 , 长 江 中下 游 冬 麦 区 、 东 北 春

2017年《1型糖尿病的运动管理共识声明》解读

2017年《1型糖尿病的运动管理共识声明》解读

2017年《1型糖尿病的运动管理共识声明》解读董文丽;章秋【摘要】1型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大,且运动时血糖不易控制,导致运动管理更具挑战性.本文对2017年国际《1型糖尿病的运动管理共识声明》加以解读,从运动和血糖控制目标、营养摄入方案、胰岛素调整策略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给予指导,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提供最新共识.%Type 1 diabetes is a challenging condition to manage because of the fluctuation of glucose and the difficulty to control glucose during exercise.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Exercise Management in Type 1 Diabetes:a Consensus Statement in 2017,gives guidelines for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in exercise and glycaemic targets,nutritional management and insulin adjustment approaches,as well as provides an up-to-date consensus on exercise management for individuals with type 1 diabetes.【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020)036【总页数】5页(P4475-4479)【关键词】糖尿病,1型;指南;运动管理【作者】董文丽;章秋【作者单位】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编者按】有数据显示,我国1型糖尿患者死亡率远高于其他疾病,主要原因为血糖控制不佳,造成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解读作为糖尿病患者,最纠结的就是每天该怎么吃。

为此《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给出了八点建议。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1. 合理饮食,种类多样,预防营养不良,成年人 BMI 应在 18.5~23.9kg/m2之间。

2. 控制体重,吃动平衡,谨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 90 cm,女性腰围不超过 85 cm。

3. 规律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每周至少 3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

1.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2. 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1.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 GI,建议餐餐有蔬菜;2. 每日蔬菜摄入量 300~500 克,深色蔬菜占 1/2 以上,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 70%;3.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 GI (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肉类等食物方面存在误区,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就有了诸多饮食禁忌”,水果不是不能吃,而应该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和总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50g-200g左右,也可以模仿水果拼盘,进行多样化的摄入。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1. 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2. 每周不超过 4 个鸡蛋、或每两天 1 个鸡蛋,不弃蛋黄;3. 限制腌制、烘烤、烟熏等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

推荐五,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1. 保证每日 300 克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的摄入;2. 重视大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

推荐六,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1.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天烹调油 25~30 克,食盐用量不超过 6 克;2. 推荐饮用白开水,成人每天饮用量 1500~1700 毫升;3. 饮料可选淡茶与咖啡;4.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 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1DM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

1.1 胰岛素的种类和剂型 根据来源可将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其作用时间可分为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其效用特点可分为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1.1.1 餐时胰岛素 包括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短效胰岛素。

(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赖脯和谷赖胰岛素等因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及更短的起效时间。

资料显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后低血糖的发生频率明显下降。

门冬胰岛素批准使用年龄在2周岁以上,赖脯胰岛素则在12周岁以上。

由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在餐后即刻注射也能达到餐前注射的效果,故对于进食不规律的学龄前患儿可考虑在餐后根据进食量立即注射。

(2)短效胰岛素:是目前儿童患者中应用最广的胰岛素制剂。

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短效胰岛素吸收入血的速度相对缓慢,一般在进餐前30分钟注射,以使胰岛素的吸收峰与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峰相吻合。

1.1.2 基础胰岛素 包括中效胰岛素(NPH)和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中效胰岛素(NPH):NPH因在皮下吸收缓慢较短效胰岛素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

NPH一般需每天注射2次。

由于NPH的吸收峰值出现在注射后5~7小时,为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单用NPH时应尽量在睡前给药。

(2)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包括动物长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较中效胰岛素日间变异性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目前常用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通常每天注射1次以达到稳定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后2 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个主要类型一、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1999年)标准。

糖尿病诊断、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见表2~4[14-15] 表2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表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 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 g OGTT后的2 h血浆葡萄糖值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如OGTT目的是用于明确糖代谢状态时,仅需检测空腹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则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 h血糖值。

OGTT其他时间点血糖不作为诊断标准。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助于诊断。2011年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HbA1c≥6.5%[16]。

我国2010年开始进行“中国糖化血红蛋白教育计划”,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行业标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并实行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

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

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

☑限制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
品的摄入。
第四步: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熏制食品的熏烟中含有200多种化合物,有 些已证明有致癌作用,如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在 熏制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亚硝酸盐不仅是肉品的特效化妆师,还能抑 制肉毒杆菌的生长。肉毒杆菌毒是已知毒蛋白中 毒性最强的一种,能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工作,导 致缺氧。
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版)
图1.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
第一步:吃动平衡
图2. 如何合理控制能量
除了能量的控制还应注意: 1. 选用复合糖类:碳水化合物占45-60%,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
2. 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占20-30%,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均应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提供10%—15%,胆固醇摄 入量不超过300 mg/d; 3. 选用优质蛋白:蛋白质占15-20%,一般情况下蛋白质摄入量需0.8 g/ (kg·d)有植物蛋白、乳清蛋白等;
第五步: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保证每日300 g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 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可选择少量坚果, 每天别超过25g; 甜味剂可选择山梨醇、木糖醇等: 1. 山梨醇通过山梨醇脱氢酶氧化成果糖,然后进 入果糖-1-磷酸酯途径代谢,代谢与胰岛素无关,适 合糖尿病人食用; 2. 木糖醇是糖代谢的中间体,不需要胰岛素帮忙, 能直接透过细胞膜为组织提供营养,且能微量促进胰 岛素的分泌。
4. 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维生素D3、B1、B2、E、Mg、Zn等;
5.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摄入量为25-30 g/d,或10-14g/1000 kacl。
图3.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系统专家共识

2017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系统专家共识

2017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7-02-15 MediEndo 周讯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gt;7.8 mmol/L ,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联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住院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标准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建议住院:•新诊断1型糖尿病;•新诊断2 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详见“糖尿病妊娠及妊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部分);•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病程长的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者;•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 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文档大全如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或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者;•需要安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或干细胞治疗者。

糖尿病患者在经住院短期优化血糖控制,完善相关检查和缓解应激状态和病情之后,可在出院前修改为出院可维持的方案或维持住院治疗的方案门诊治疗。

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内分泌科住院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制定本共识。

管理流程见图1,就其中血糖管理部分阐述如下。

1 管理对象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2017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2017-11-25更新)

2017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2017-11-25更新)
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பைடு நூலகம் 序
• 备受瞩目的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以下简称“新指南”)自2016年9月启动修订, 前后历经五次专家讨论,预计将于2018年1月正 式发布。11月25日上午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 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7)的全体 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 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隆重介 绍了新指南的修订情况。与2013版指南相比,新 指南有哪些重要的更新要点?
•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次指南更新内容
一、一个立足于中国证据和中国实践的中国指南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 年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患病率2007 至2008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 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 %,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 %,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4 种类型,其中,2 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680 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 余万人。

目前,2 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2017年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7年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 •



• 3、胰岛素还应避免剧烈震荡,否则会使胰岛素的生物活 性降低。 • 4、如果外出时携带胰岛素,还需注意不能把胰岛素放在 车窗等阳光直射的地方,因为胰岛素在日晒两小时的情况 下即失效。还有,飞机等长途 • 运输工具的行李舱内温度很低,会把胰岛素“冻坏”,经 常出差的人要注意。
高 血 糖 危 象 诊 断 与 治 疗 指 南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China Guideline For Hyperglycemic Crisis
中国高血糖危象
•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
药理作用
• (1)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 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 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又能促 • 进葡萄糖激酶(肝内)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6磷 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 进 • 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 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减少糖元的异生。
药物
药物滥用
Delaney MF,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0, 29:683-705.
病理生理
DKA及HHS:应激、感染和/或胰岛素不足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
++ ++
↑反向调节激素
胰岛素相对缺乏 无酮体生成 或非常少
↑脂肪分解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节选)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节选)

控制之前应采取避孕措施。应告知已妊娠的糖尿病 妇女在妊娠期间血糖强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高血糖 可能对母婴带来的危险。由糖尿病医师和妇产科医 师评估是否适于妊娠。如计划妊娠,应在受孕前 进行如下准备: (1)全面检查,包括血压、心电 (2)使用胰岛素
图、眼底、肾功能以及HbAlc。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餐前血糖控制在 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以下mmol/L 范围,HbAlc控制在7.0%以下。 妊娠期间糖尿病的管理: (1)应尽早对妊娠
的糖尿病教育。
既能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 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 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对使用胰岛素者,要 根据胰岛素的剂型和剂量来选择碳水化合物的种 类和数量。应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 (4)鼓励尽量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抽查空腹、餐前 血糖,餐后1—2h血糖及尿酮体。有条件者每日测 定空腹和餐后血糖4—6次。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 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mmol/L,餐后 lhK7.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 HbAl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5)尿酮阳性
急诊手术时,如果存在酮症酸中毒,应立即按
万方数据
糖尿病临床2013年3fl第7卷第3期Diabetes World,Mar 2013,Vol
7,No.3
酮症酸中毒治疗流程治疗,尽可能在短期内改善代 谢紊乱,恢复循环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可能 会延迟手术以尽量满足手术需要。有条件可床旁监 测血酮水平以便调整治疗。 术后处理: 在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前仍予胰岛素静脉输 注,恢复正常饮食后可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对于 术后需要重症监护或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高血糖 (>10.0mmol/L),通过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应 将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中、小手术术 后一般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8mmol/L, 随机血糖<10.0mmol/L。在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 患者可考虑更严格的血糖控制,同样应注意防止低 血糖发生。

临床医学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临床医学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饮食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无定论
支持或反对婴儿早期牛乳喂养是 T1DM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自中 国一项研究显示T1DM的发病率 与不同时间给予婴儿固体辅食或 配方牛奶等有关。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
T1DM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6月龄以 内婴儿很少发病,而发病一般从9月龄开始 并持续升高。国外资料报道12-14岁患病达 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我国11个地区的资 料显示10-14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进一 步分析发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 至10岁时达最高峰(0.99/10万/年),随后略 有下降。随着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 部分既往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被重新 诊断为LADA,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大于18岁 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被诊断为T1DM。值得 注意的是,部分欧洲国家T1DM的发病
T1DM的病因分型诊断
血糖控制目标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T1DM血糖控制
的两大目标,因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 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应使患 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个体患 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以下 方面:患者的年龄、患者本人或其家庭管理 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监测频率及就诊 的方便性与积极性。建议我国T1DM血糖控 制目标是:在尽量避免低血糖基础上,儿童 和青春期HbA1c<7.5%;HbA1c<7.0%;老 年人HbA1c<7.5%;不同年龄阶段的T1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
流行病学
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 少年时期起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 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按照世界卫生 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99年对于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T1DM可分 为自身免疫性及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 身抗体多为阳性,提示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 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多以酮症或酮症酸中 毒起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T1DM的治疗在取得 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从全球范 围来看,多数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血糖波 动大,低血糖风险高,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 风险依旧存在,糖尿病并发症仍是严重危害 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健康问题。 特别在我国,由于缺乏规范的治疗管理方案, 患者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发生率高,与发达 国家的控制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患者、 家庭和社会都造成沉重负担。如近期在中国 广东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851例T1DM患 者中,仅27.5%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且各 种急慢性并发症相当常见。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1. 季节 T1DM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北半球的病例发病高峰多在12月 至次年2月,而南半球多在6月至 月。SEARCH研究发现春季出生 的儿童更容易患T1DM。他们推 测这种季节性升高的发病趋势可 能与感染、日照有关。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2. 环境 包括感染、地域、气候及日照时间等坏境因 素。感染已被证实与T1DM发病率升高相关。 环境因素中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病毒、巨 细胞病毒、科萨奇B病毒、腮腺炎病毒、腺 病毒以及脑炎心肌炎病毒等与T1DM发病关 系较为密切。T1DM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亦 有所不同。高纬度地区T1DM患病率显著高 于低纬度区,可能与日照或生活环境有关。 亦有报道显示海滨地区与内陆地区的T1DM 患病率有所不同,是否与不同的饮食习惯有 关仍有待深入研究。
种族

1990-1994年全世界50个国家100个 医疗中心参加的Diamond全球研究调 查显示,世界各国的T1DM发病率不 一致,北欧国家尤其以芬兰发病率最 高,约占全球发病的20%;东亚、中 国及委内瑞拉发病率最低,相差可达 365 倍之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Diamond研究显示我国八个民族 的T1DM发病率也存在10倍以上的差 距;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的发 病率较高。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Diamond的中国研究资料显示T1DM 的患病率与不同地区的环境及气候相 关,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 此外, Diamond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城市如上 海和北京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非少 数民族自治区的中小城市。7个地区 中心的资料显示中国城区与郊县(农村) 儿童T1DM的校正发病率分别为 1.12/10万/年和0.38/10万/年,城市市 区儿童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和农村。 这可能与城市生活水平、与污染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 少年时期起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 T1DM所占比例约为80-90%。按照世界卫生 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1999年对于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T1DM可分 为自身免疫性及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 身抗体多为阳性,提示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 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多以酮症或酮症酸中 毒起病。 此外,尚有一类缓慢起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 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Adults,LADA),在病因上亦属于自身免 疫性T1DM,但由于患者起病年龄及临床表现 均貌似2型糖尿病,易被误诊。特发性T1DM 的病因尚不明确。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于 不同国家和地区华人儿童的 T1DM发病率差异很大,如 Diamond研究中我国大陆儿童的 T1DM标化发病率为0.57/10万/年, 而台湾为1.5/10万/年,香港为 2.0/10万/年,移居美国的华人高 达4.9/10万/年。这些结果都提示 环境因素可影响T1DM的患病率。

一、T1DM的患病情况


我国儿童T1DM发病率较低,根 据2000年WHO Diamond 研究对 15 岁以下发病的T1DM调查,我 国儿童T1DM的校正发病率为 0.59/10万/年,按全国人口年龄 构成的标化发病率为0.57/10万/ 年,是世界上T1DM发病率最低 的国家之一,低于北欧高加索人 约365倍。
一、T1DM的患病情况
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亦呈显著上升趋势。 根据2011年IDF统计,在全球1.9亿0-15 岁的儿童中,T1DM患者约有490,100名, 每年新诊约77,800名,年增加率约为 3.0%。目前关于T1DM流行病学的多中 心研究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人群。规模 较大的流行病学研究包括2000年WHO组 织的Diabetes Mondiale (Diamond) 研究, 欧洲组织的the Europe and Diabetes (EURODIAB)研究,以及最近美国组 织的 the 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 study等。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T1DM的绝对人数仍是 一个庞大的人群。T1DM多见于青少年,自 我管理能力 差,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在胰 岛素问世之前,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常 不足1年。 胰岛素问世后,患者生命得以大大延长;如 在著名的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患病研 究中,招 募的351例T1DM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岁, 平均病程达到了56.5年。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饮食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无定论 支持或反对婴儿早期牛乳喂养是 T1DM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自中 国一项研究显示T1DM的发病率 与不同时间给予婴儿固体辅食或 配方牛奶等有关。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 T1DM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6月龄以 内婴儿很少发病,而发病一般从9月龄开始 并持续升高。国外资料报道12-14岁患病达 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我国11个地区的资 料显示10-14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进一 步分析发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 至10岁时达最高峰(0.99/10万/年),随后略 有下降。随着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 部分既往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被重新 诊断为LADA,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大于18岁 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被诊断为T1DM。值得 注意的是,部分欧洲国家T1DM的发病 率在5岁以下儿童中呈增加现象,原因尚不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