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国家的兴亡
本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国家的兴亡原因和过程;
- 掌握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兴亡历程;
- 能够分析古代国家兴衰因素。
教学内容
1. 古代国家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国家兴亡概述
- 古代国家兴亡的一般原因
- 不同时期的兴亡原因比较分析
2. 秦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秦朝的崛起
-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原因
-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汉朝的建立
-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4. 唐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 唐朝的衰落及原因
- 唐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贡献
教学方法
- 复述课堂内容并加以总结
- 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
- PowerPoint演示
- 视频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
- 课堂讨论的质量与积极性
- 小组报告的准备和表达能力-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
- 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教材
- PowerPoint课件
- 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课时:古代国家的兴亡概述
- 第二课时:秦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三课时:汉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四课时:唐朝的兴亡及影响
教学反思和改进
- 加强教学资源的准备,提供更多案例和实证材料
-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案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资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3章第2节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第3章第2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案)[课标要求]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独立战争中大陆军的总司令1.临危受命的总司令(1)青少年时代: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22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在农场里度过了少年时代。
后来,他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多次参加对法国人的战斗,到1758年回到弗吉尼亚过了十多年种植园主的生活,逐渐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政策感到不满。
(2)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4年9月至10月,他以弗吉尼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在费城举行的第一届大陆会议。
大陆会议宣布可以用武力反抗英国的压迫。
(3)受命于大陆军总司令:1775年4月举行第二届大陆会议。
大陆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附近的民兵整编为大陆军。
华盛顿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2.为美利坚的独立而战(1)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华盛顿下令向全体官兵宣读这个文件,以此激励每一个官兵更加忠诚英勇地战斗。
(2)战争初期,大陆军曾连连失利,华盛顿更加坚定沉着,并且充分施展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3)1776年华盛顿指挥军队奇袭特伦顿;1777年1月3日,巧袭普林斯顿;接连的胜利使美军士气大振,也赢得了一个休整的机会。
1777年10月,在华盛顿的指挥下,美军终于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军事上的劣势,而且也直接促成法国与美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和通商条约。
(4)美国独立战争已扩大为国际性的反英战争,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既不依赖外国,也不为英国的诱降所惑,始终忠于美国人民的独立事业,指挥大陆军继续进行斗争,并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5)1781年以后,华盛顿认识到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
9月5日,华盛顿率领秘密南下的美军与法军会师。
10月9日,在约克镇华盛顿亲自点燃了向英军发起总攻的第一炮。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3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简述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了解康熙帝解决地方叛乱与分裂势力的主要措施;
2、过程和方法:
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分析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感受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
5.教学拓展: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历史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康熙帝时期的历史文化。
-邀请历史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康熙帝及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简要介绍康熙帝的生平背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康熙帝在我国历史上为什么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故事引导:讲述康熙帝即位初期面临的困境,如权力斗争、内忧外患等,引发学生对康熙帝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国家统一的思考。
3.悬念设置:展示康熙帝的画像,并提出问题:“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有哪些重大成就?他的统治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难点:客观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分析康熙帝治理国家过程中的政治智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康熙帝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康熙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出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分析康熙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这些改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2单元+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清朝末年,李四光出生于湖北黄冈。
读小学时,成绩优异,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并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
2.工科进士从日本回国后,李四光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被赐以“工科进士”。
3.留学英国李四光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初学采矿,后学地质,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4.毅然回国李四光婉谢老师让他留英的好意,毅然回国,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121【提示】 他认为自己应当为祖国服务,而且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也迫切需要专门人才。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萌芽: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对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这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2)正式提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
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3)载入史册:1948年,李四光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并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从此,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也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4)系统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李四光完成了《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这部书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古生物学的研究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3.冰川学的研究(1)李四光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2)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1[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来了?【提示】李四光的“科学救国”梦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屡屡受挫。
历史选修四教案
历史选修四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历史选修四教案——《现代世界史》教案目标:1. 了解《现代世界史》这门选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2. 设计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选修四的知识和技能;3. 提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历史选修四《现代世界史》的教学提供指导。
该教案适用于高中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该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世界史》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概念;2. 掌握历史选修四中的关键事件、人物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1. 概念解释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现代世界史》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 视频观看和讨论:教师选择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视频素材,组织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3. 文献阅读和分析:教师提供相关历史文献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4. 项目研究和展示:教师布置课程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和课堂参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书面作业和考试:教师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和考试,以评估学生对于历史选修四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项目成果展示:教师评估学生在项目研究和展示中的表现,包括研究深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建议: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历史案例、故事或文献,激发学生对于历史选修四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设境亮标】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自主研读】一、填空: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客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观条件:①秦国_______变法后实力最强,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2、概况:前230年至前_______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象征,暴政见证、隔断联系四、评价秦始皇积极——统一(措施);中央集权制度消极——暴政二、摘疑【精讲释疑】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客观条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封建制度建立,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最强,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广纳贤士、统一方略正确2、概况: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象征,暴政见证、隔断联系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4、赋役繁重:5、严刑峻法:四、评价秦始皇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探究:评价秦始皇功:①统一中国,结束了国家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②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扩展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发展交通,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过: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修筑长城、大兴土木、严刑酷法,赋役繁重,激化矛盾③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总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其功大于过。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九戊戌变法教案
专题九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介绍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课堂讨论。
学生应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形成对戊戌变法的整体认识,得出正确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通过对戊戌变法经过的学习,了解维新志士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不懈努力,体会其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及特点难点戊戌变法对近代化的影响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对近代化的影响?新授: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结构投影:材料一: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 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
清朝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海军大国;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只身来到北京,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
材料二:材料三: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2课_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融入情境,体验“贞观之治”的背景;聚焦贞观二年的具体事例,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多角度分析“贞观之治”的原因。
分析文字材料,提升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习得“重证据”的意识;分析《职贡图》,习得分析历史图片的具体方法。
感悟“贞观”内涵,探究评价政治家的标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融入情境,体验“贞观之治”的背景;聚焦贞观二年的具体事例,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多角度分析“贞观之治”的原因。
分析文字材料,提升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习得“重证据”的意识;分析《职贡图》,习得分析历史图片的具体方法。
感悟“贞观”内涵,探究评价政治家的标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教案标题: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运动,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
2. 探究这些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背景、起因、过程及结果。
2. 五四运动:运动的动因、目标、领导人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背景、原因、筹备工作、早期活动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短文段落引起学生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重要的革命运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活动1:辛亥革命1. 学生阅读教科书或相关材料,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 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强调其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
3. 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例如填空、选择题或简答题,以检查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教学活动2:五四运动1. 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动因和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学生小组合作,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以及运动的影响。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海报、演讲或展示形式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评价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学生独立或小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或在线研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活动。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4. 学生完成一份书面报告或辩论性文章,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重要性。
综合活动:学生完成一份小组项目,研究某个特定的革命运动,包括背景、动因、影响等。
他们需要写一份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4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pptx
学无止 境
3. 百家争鸣 “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 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我觉得,当心灵 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 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出来。”请对甘地的以上言论进行评价。 解题关键:素食主义。 思 路引领:非暴力思想。 答案提示:甘地多次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生, 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反映出甘地的思想深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 响,其主张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 教学案例 案例一 讲述“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时,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
学无止 境
图片一:圣雄甘地(1869—1948) 图片二:在非洲时的甘地 通过不同时期的图片,补充甘地的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认识: 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在学习中不断走向成熟与进步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在学习与斗争中 逐渐形成的。 案例二 讲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结合甘地在二战后为平息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 徒的暴力冲突“赤足朝圣”的图片,出示近年来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冲突的相关史料,向学 生 说明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要合理地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必须对其历史追根溯源, 只有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吸取历史教训,使历史为现实服务。 四、问题解答
4. 阅读与思考 甘地把非暴力抵抗看成是实现政治理想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勇敢者的武器。他在一 篇 题为“武力政策”的文章中说过:“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而 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你如何理解其中“认识 了印度 的力量”这句话?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2. 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活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包括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北伐战争等。
2. 世界历史概览: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
2. 介绍教材:向学生介绍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深入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4. 提问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让学生进行总结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历史项目。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的记录等。
3. 考试评估:设计适当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学生参考书和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选修4课程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 掌握历史选修4课程中的关键知识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中国领导的革命等;- 分析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事件和人物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2. 模块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研究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欧洲一体化等;- 分析这些时期和事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演变;-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时期和事件中的角色与立场。
3. 模块三:历史与社会- 探讨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塑造;- 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教训;- 研究不同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问题解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课堂演讲: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增强表达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评价-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知识掌握评价:考察学生对历史选修4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高中历史选修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图书资料: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外部资源:互联网、博物馆等。
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从唐太宗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其具体的治国方略、政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对唐太宗的已有认知,教师总结并补充,简要介绍唐太宗的生平及其在位期间的辉煌成就。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唐太宗时期盛世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唐朝的繁荣,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唐太宗的即位背景、政治改革、军事扩张、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5.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关于唐太宗时期的历史小故事,要求情节合理、人物形象鲜明,不少于800字。
1.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但请务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向家长、同学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4.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唐太宗及其时代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唐太宗时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唐太宗治国方略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2.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论述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不少于400字。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课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课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课标要求]了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
一、立志从医,济世救民1.受家庭熏陶,李时珍自幼就有从医的愿望,常常自学医书。
2.23岁那年,李时珍开始跟随父亲行医,经过3年时间,他逐渐掌握了一些医学理论,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两年后便开始独立行医,治好许多疑难杂症。
3.做太医院的院判时,李时珍潜心钻研药物,广览医书,并和周围的名医切磋,学问大有长进。
李时珍胸怀济世救民的宏愿,不想追求功名利禄,不到一年后,他就辞官返乡,继续到民间行医。
深化探究材料与李时珍同时代的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如此评论李时珍:“予窥其人,悴然貌也,矍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
真北斗以南一人!”思考(1)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是深得社会认可的道路。
李时珍不走这条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2)结合李时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供职,很快便托病辞职的经历,评价李时珍的人生态度和学术态度。
答案(1)出身医生世家,从小对医学兴趣浓厚,立志成为良医;科举失败,反思自己。
(2)人生态度:淡泊名利。
学术态度:热爱医学,全身心地投入医学研究。
二、编写《本草纲目》1.基础: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广读医书,包括大量本草(中医药)著作。
深入实际,到野外搜寻各种药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实验,确认它们的药性。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李时珍阅读了800多种本草书籍和300多部相关著作,并采集到大量药物标本,搜罗到许多民间验方,积累起丰富的资料,为撰写一部比较完善的本草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编写特色(1)采取分纲定目的方法,根据植物、动物、矿物等属性,将药物分成16部,部下共分60类。
(2)李时珍从数百万字的手记材料中提取出精华,一一编入书中,并绘制药物图。
(3)一部带有总结性又富于创造性的著作。
3.内容(1)收载药物1892种,确定了各种药物名称,叙述了其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考订药物品种真伪并纠正文献失误,说明炮炙方法,分析药物性味与功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历史学问的过去性特点,使得许多高一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开掘历史学科学问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高一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忱。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1一、教学目标1、把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使学生熟悉到鸦片战斗是中国患病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难点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
2、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一些专出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词汇,引起学生的留意。
分析中国社会如何翻开国门引入西方科技。
鸦片战斗的缘由:直接缘由: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根本缘由:英国企图翻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鸦片战斗过程: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战斗失败缘由: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冲突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峻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状况下,御外必定受到很大限制。
2、统治集团昏庸。
“时代召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
”鸦片战斗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洁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
两年的战斗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
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所致,也是清政府的详细表现。
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南京条约的内容:1.宣布完毕战斗。
两国关系由战斗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经”是留给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
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2)从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通过了解孔子,进而让世界了解,弘扬中华文化;孔子学说不仅在影响深渊,而且泽被周边,远播世界;传达人民爱好和平、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愿望等角度,加以诠释或联想。
(3)联系孔子所倡导“仁”的观念、“中恕”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结合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需要道德约束和教育等。
◎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①哲学:A.继承并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⑥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2.评价亚里士多德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其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3.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唐太宗(一)评价1.功:执政思想强调存百姓,执政用人唯贤,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慎法文治,崇儒尊孔,对边疆安抚怀柔,对外政策友好开明,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封建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过: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3.总评: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太宗治国之道,《贞观纪要》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因而形成“贞观之治”局面。
1.贞观盛世的表现:①隋统一全国,隋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②唐初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励精图治,重用人才;③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重视农业生产;④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⑤正确处理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友好交往政策;⑥广大农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
2.具体措施:(贞观盛世出现的原因)(1)政治方面:①选贤与能——唐太宗在人才的甄选上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
(书例:魏征);②虚怀纳谏——唐太宗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制定《唐律》——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实行积极开明政策——民族团结发展(6)对外关系:开放的政策【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参考答案】⑴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华盛顿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建国初:A.拒绝接受王位。
B.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C.担任美国总统:(1)第一届任期内:政治上: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①对外: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
②对内:推进西进运动。
③引退: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3.评价华盛顿:①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②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③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④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1.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主要原因: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2.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性质:①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英俄(后期);③侵略性:埃、西(后期)作用:积极作用: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极作用: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3.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2)改造法国的政策(见书本补充完整):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法制:发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