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
高中历史干货笔记——解放战争
2、重庆谈判:内容务虚,没有可操作性(唯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有两个问题双方没有达成协议:政权问题+军队问题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协商两个问题
政治民主化——反对一党专政,主张多党联合执政
军队国家化——中国的军队是党军,而不是国军
解放战争--(1945--1949年)(透过战争看文明)
第一阶段:1945.8---1946.6月——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第二阶段:1946.6---1947.6月——中共防御阶段反攻阶段--47.6——48.9月
第三阶段:1947.6---1949.4月——中共反攻阶段决战阶段--48.9——49.1月(三大战役)
追歼残敌--49.1——49.4月
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反攻阶段
———————————————————————————————————————————
第一阶段: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美国的基本国策是“扶蒋反共”
(原因:二战之后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局面,而中国当时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国民政府掌权;美
国民党主张---先军后政;共产党主张---先政后军
签署《双十协定》
第二阶段:防御阶段
1、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以运动战为主要方法”的策略
2、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山东(共军主力)
第三阶段:反攻阶段
1、土地革命——重点考点(目的:组织群众进行反攻)
2、反攻阶段--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决战阶段--三大战役(重点了解表格)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基本消灭,江南以北基本占领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3)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4)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 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解放战争时期复习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1.解放战争五个阶段:⑴.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⑵.战略防御阶段(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6~1947.6)⑶.战略反攻阶段(解放战争第二年):(1947.6~1948.8)⑷.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⑸.渡江作战,追歼残敌:(1949.4~1949.10)2.抗战胜利后的时局: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⑵.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力图控制中国;⑶.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⑷.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⑸.中共: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⑹.民主党派、爱国人士: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又对蒋介石抱有幻想3.抗战胜利后时局特点:⑴.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中共与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⑵.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国民党一党专政;人民要求民主联合政府;⑶.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军事进攻是局部的;⑷.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4.抗战胜利后,时局进步的主流:和平建国,民主统一;5.实现和平民主面临的国际、国内有利和不利的条件:⑴.国际有利条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进一步巩固,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除美国以外的帝国主义力量削弱;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崩溃;这都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⑵.国际不利条件: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世界霸权,为了控制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⑶.国内有利条件: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民主党派也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⑷.不利条件:①.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得到美国的援助;②.国民政府当时是一个形式上合法的全国性的政权,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③.国统区还有许多人对蒋介石抱有相当大的幻想;④.人民的力量相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薄弱;6.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的斗争:⑴.提出三大口号,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使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⑵.参加重庆政协会议,与民主党派合作,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⑶.站在自卫立场上,对国民党发动的军事进攻,坚决予以回击;⑷.领导国统区反内战的民主运动;⑸.内战爆发后,中共仍未放弃和平的谈判,一直到1947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撤销驻南京、上海等地代表团,封闭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国共关系才彻底破裂;7.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必然性:⑴.从国际环境看: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控制中国是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亲美反共的政府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是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因此,扶蒋反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内容;⑵.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它为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必然要消灭中共和人民武装力量;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占有明显的优势,蒋介石集团认为完全有可能通过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8.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新内战。
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
1、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2、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3、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限于被动地位。
“双十协定”哪项内容真正实现? 〃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 争端。 〃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 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 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 〃 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合法 领导地位。
基本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 和中原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意义:1、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战争 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 空前的。 2、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已 成定局。
国共北平和谈:1949年1月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 被迫下野,李宗仁任代 理总统。
解放战争(1946.夏---1949.10.1)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 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本节基本结构:
政治上: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时期 1945、8—1946、6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和平死了)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国民党: 1、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
2、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美蒋阴谋。
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进行谈判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重庆谈判 1945.8 (一)重庆谈判的成果: 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 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和政治民主化问题。 (三)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意义: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具体特征:(1)政治上: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由政治斗争为主发展到以军事斗争为主,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经济上:由于美国加紧侵略,国民党的野蛮掠夺和战争的消耗,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共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3)外交上:抗战胜利后,美国在华推行扶蒋反共的反动政策。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势力。
二、重要历史概念:1、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二战后即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是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近期目标是支持蒋介石打内战,“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远期目标是在中国扶植起一个稳定的、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以实现它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野心。
2、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指改组国民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
军队国家化是指将全国的军队交给国家。
3、运动战运动战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而创造的一种进行积极防御的战术。
其主要方法是避敌主力,大踏步后退、转移、迂回,集中优势兵力伺机歼敌的方法。
三、重要历史知识:1、抗战胜利后,三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和结果三种政治势力:国民党要继续实行一党专政,为此不惜发动内战:民主党派(中间势力)主张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共主张建立一个人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联合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果:国民党:要实行一党专政,妄图消灭中共而发动内战,最终失败中共: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作坚决斗争,并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民主党派(中间势力):由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到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共合作共同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不同结果的原因及认识:原因:国民党破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的腐朽,它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要使中国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中共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它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要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民主党派(中间势力)的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其主张不符时代要求认识:中共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其主张符合人民的意愿,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定的,中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017解放战争
2、重庆谈判的双方代表
3、谈判的焦点
4、谈判的结果 5、未达成一致的问题?
谈判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根据地拥有独 立主权,但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 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由国民党接收, 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结合,提出了“新民 主主义”的构想,淡化两党的意识形态对立。 国民党则坚持,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 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 签署地安革命根据地 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并要求将 人民解放军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 命军统一指挥。共产党拒绝把军队交给只有 国民党控制的政府,只表示会对军队减员, 并要求在建立真正民主的政府后才交出军队。
黑山
长 春
长 春
沈阳
大虎山
锦 锦 州 州
黑山、大 虎山
沈阳
先取锦州
关门打狗
塔山 塔 山
(1)辽沈战役 : ①作战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1948年10月15日锦州宣 告解放
沈阳人民集会游行, 庆祝全东北解放
②结果
淮海战役(1948.11.7 -1949.1.10)
海州 商丘 商丘 陈官庄 陈官庄 徐州 徐州 碾庄 海 州
1、中共:主张建立民主、和平 的联合政府。
2、国民党:一党专政,准备内战
(二)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
日-----10月10日
毛泽东1945年飞 赴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与蒋介 石在林园合影
1、重庆谈判的背景
(1)国民党方面:①国内外反内战要 求和平的舆论压力 ②蒋介石尚未完成内战 的准备 (2)共产党方面: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的目标而努力
4、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1)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2)解放南京:①时间 ②意义
第17课 解放战争
1、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 成一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C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2、北平谈判和重庆谈判相比,不同的特点在于 A、蒋介石首先提出 B、国民党为了实现缓兵之计 C、国民党没有和平诚意 D、国民党已不占有军事优势
D
3、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道: A “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 面……胜利歼灭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 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 击……”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
6、结束帝国主义百年来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 标志 C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7、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D
8、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 在实施的战略是 B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 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A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10、解放战争第二年战略主攻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主 要原因是 A A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 B全面内战从此处打响 C拥护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D控制中原可威胁南京
11、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介石下台 B.南京解放 C.蒋介石逃往台湾 D.全国大陆的解放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定的意义有
(1) 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2) 共产党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3) 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4) 使解放区取得了合法地位 A (1)(2)(3) C (1)(2) B (1)(2)(3)(4) D (2)(3)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 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 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8年秋
1947年6月
思考:战略决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战决 略战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9.12--1948.11.2)
图说历史
解放区民生状况
积极参军
国统区民生状况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国民党: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内部分裂 共产党: 领导、思想、军队、人民、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的理论指导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5)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 党进攻;
③ 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 利; ④ 1949年1月至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但解放 战争没有完全结束) 注意:第二次国共合作到1947年3月5日中共代表团撤 离国统区(宁沪渝等)才最终结束。
解放战争
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的原因;假和平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 见书: 的目的、结果、意义(重庆历史,重点掌握) 中共重庆谈判 的目的、结果、意义(重庆历史,重点掌握) (1)目的: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团结 )目的: 和教育人民。 (2)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 ) 结果: 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 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对人 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 )意义: 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 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框架结构 谈判:中共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的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 开打:全面进攻到终点进攻 反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和三大战役 蒋遭不住了:又谈(北平谈判),谈不拢就渡江战役,国民政府就 死得硬翘翘了。 注意的线索:国共两党的关系 中间派人士的态度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 国际: (1)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的苏联更加强大,欧亚建立 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瓦解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为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中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的帝国主义强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扶蒋反共,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给中国人民的革命带来困难。 扶蒋反共 国内: 国内: (1)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的力量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对国民党的战争政策产生强大的 舆论压力。 (3)国民党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坚持独裁内战的方 针,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及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为推翻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战争。
中国当时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又经历长期战争,破坏严重,满面疮痍。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医治战争创伤,建设国家,改善生活条件。
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但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方针,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经过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发动了全面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自卫战争,进而发展为全国解放战争。
这场解放战争,连同准备阶段,共分五个阶段:第一,战争准备阶段(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立即指挥几百万军队从大西南出来,一方面向华中、华北进军,抢占交通干线和战略要地,向解放区进攻,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全国恢复其反动统治;另一方面,玩弄假和平伎俩,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停战协议,而实际上却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到1946年6月,蒋介石的总兵力达430万人,是人民解放军兵力的3.4倍。
中国共产党识破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一方面制止蒋介厂军队的进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绥远、四平等战役,给蒋介石军队以沉重打击;另一方面,也充分做好战争准备,整编野战军,调整战略部署,并向东北进军。
第二,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
蒋介石在完成战争准备后,从1946年6月底进攻以河北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开始,发动了全面内战。
国民党军队向华中、山东、晋冀豫、晋绥、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军大举进攻,企图在3至6个月的时间内,先消灭山海关以内的解放军,然后消灭东北的解放军。
党在解放战争时期
• • • • • • • •
我党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出席。 1946年1月10日《停战协定》,同时双方下达了停战命令(一月十三日午夜 生效)。为了监督,“三人小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 青年党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左,中,右三派。 会议争论焦点:军队和政权问题。 国民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我党“国家民主化”—军队国家化; 中间派要双方都交出军队,由他们代表“国家”来接受。 国家民主化: 结果:五项议案。其基本精神是立即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成立各党派 共同合作的民主政府。 一月三十一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蒋介石在《致词》中说“我个人必忠 实信守这个纲领”。
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 月)
• • • • • • • • • •
线索:国内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中国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五年八月到一九四六年六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即 争取和平和准备自卫战争阶段。 国民党反革命的两手和共产党革命的两手。 一九四六年七月全面内战爆发到一九四七年六月,是我军战略防御阶段 党制定了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进行了土改,整党和整军, 粉碎了蒋介石的军事进攻。 一九四七年七月到一九四八年八月,是我军的战略进攻阶段 由防御转入进攻的历史转折关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召开了 十二月会议。 一九四八年九月到一九四九年九月,是我军进行战略决战和取得全国革命胜 利的阶段,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一,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和准备自卫战争而斗争
• • • • • • • • •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党保卫和发展解放区的方针和各项措施 1,全面内战爆发,党号召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 2,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政治危机和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1,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解放区的土,整党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 3,党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
和谈(1945.8-1946.6) 和谈 防御(1946.6-1947.6) 防御 反攻(1947.6-1948.9) 反攻 决战(1948.9-1949.10) 决战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 国际力量发生变化 美国全球扩张战略 国内 主要矛盾变化 美扶蒋反共 蒋准备内战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中共争取和平建国的努力
重庆谈判 原因、成果、 原因、成果、历史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焦点 成果 意义
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中共的对策(毛泽东的论断) 中共的对策(毛泽东的论断) 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内战爆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间、标志) 全面进攻粉碎 重点进攻粉碎
高中近代史表—解放战争时期
⑷历史经验: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经济
㈠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⒈时间:1945-1949年。
中国近现代史略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1949),世界史-美苏从合作逐渐走向对抗、冷战时期。
政治
一、解放战争: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⒈原因: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但准备工作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⑴国内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受奴役和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摆脱贫穷,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⑵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世界和平的力量。
⒉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国民党未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3.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政协决议最终被国民政府撕毁。
㈡人民解放战争:⒈战略防御(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⑴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内战全国爆发。⑵中共战略思想和作战方法:国民党占有明显优势,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解放军采取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兵力打歼灭战。⑶结果: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对山东、陕北的重战进攻。
解放战争
430万 正规军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 备,有飞机、坦克等
先进武器,有美国 援助建立的空军和 271艘舰艇
3 美国 亿 8亿 多 美元
剩余 物资
120万 正规军
基本上是“小米加 1 无 步枪”,没有飞机 亿 和坦克,大炮很少。多
敌 众 我 寡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建立
2、三年战争阶段(从1946年夏至1949年10 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威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因素开始减少, 抗战中出于共同目标而隐藏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 盾开始浮现。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的军队竞 相展开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的接收。
同时,苏联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战略物 资,转移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方面取得 了军事援助,由美国海空军负责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 地区,两党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2.战略反攻阶段
(1)时间
1947、6——1948、9
(2)原因
必要性 可能性
(3)任务
只有打出去,才能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 力,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
土地改革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 外援 有 人 口
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技术;不仅能打运用战,而
且能打阵地战。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后
方更加巩固,参军支前更踊跃。各主要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可作战 略上的直接支援。
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 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 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 治,已摇摇欲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A.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C.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D.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4.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了 政治协商会议,在政协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 A.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B.政权和军队 C.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D.改组政府和军队问题 5.在反对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斗争中,解放区军民的主要 作战方法是( )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歼灭战
2.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的方针政策?
(1)政治上:
4)1949年4月,为尽快结束战争,与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 平举行和平谈判,彻底揭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骗局.
5)在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形势 下,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 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何 区别?原因何在?导致了哪些斗争?为什么当时有 没有爆发全面内战?
(3)斗争: 1)政治斗争.如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等 2)军事斗争。如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不断发动进攻,
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反击。 3)这一时期国内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
抗日战争胜利
B.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新中国的成立
19.1946年和1949年两次政协会议的相近之处有:
①都是在中共领导下召开的②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政
权问题③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④民主党派都起
了重要作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民解放战争
②.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苦难;策略:以 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同时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 到底的号召;影响: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骗局, 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
①十年对峙时期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1年制定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见教材P10) 意义: ②抗战时期: 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P41 ③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 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实质 废止国民党一党 专政和独裁 要人民军队交给 国民党
时间地点:1946.1.10—1.31日 重庆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参加代表:
国、共等五个党派共38人
会议焦点: 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会议协议: 改组国民政府等五项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结果:
协议被国民党撕毁
二、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政策:
意义: 方针: 基本任务:外线作战全国反攻 部分任务: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 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战略反攻 (1947.6— 反攻情况: 1949.9)
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意义: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四、战略决战阶段
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概况: 淮海战役——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解放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解放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成果: 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1.中共争取民主和平阶段 (1945.8—1946.6) 2.解放战争防御阶段(1946.6—1947.6
4.6 解放战争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 粉碎全面进攻
内战爆发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内战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简表
国民党方面 军事 力量 共产党方面
陆海空总兵力430万 得到美国先进的武器 装备
控制大部分省区和大城 市及交通要道,占据雄 厚的人力物力资源。 得到美国政府的贷款和 物资援助59亿美元
人民军队120万 小米加步枪
———《美国外交文集》
材料二:国民党在战后,保存和扩充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又接受了日伪大量军事 装备。总兵力以达到400万人,正规军280个旅,约200万人,其中一部分完全 由美国训练与装备。
——《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 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 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 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 面不断内战,到现在可以说是精疲力竭。 我们需要和平,需要休息……流亡、穷困使 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 等饭吃那样的急迫。但这几年来,中国内 战的危机,一直没有解除,日寇一投降, 内战的空气也即刻震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 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 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1948.11— 1949.1
平津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 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 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
1948年7月
后 方
巩 固
士 气
高 昂 低 落
国民党 军队
365 不足 万
被 动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决战时机成熟
歼敌47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歼灭、收编敌人52万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 大 战 役 后
歼敌55.5万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1)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结果、意义)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1)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结果、焦点、意义)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
2、防御阶段(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国民党军队
430万
人民解放军
385万 365万
战略防御
195万 120万
280万
战略决战
战略反攻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图说历史
解放区民生状况
积极参军
解放区农民大车运输队
国统区民生状况
敌我力量对比表
总 机动 形 军队 兵力 兵力 势 人民 280 优于 主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装 备
大为 改善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 解放区
方针》中指出:“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 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之程度,然后寻 军队 430万 120万 机歼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