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

习题一1.1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子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用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测量结果。

从广义上说,凡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子测量;从狭义上说,电子测量是指在电子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一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如: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

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而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用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行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方程组并求解,进而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组合测量。

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

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从而获得被测量。

如利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如用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子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子器件的参数等:(4)电子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大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问题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问题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问题1、物理量的测量一切物理量的测量,从测量的方式来讲,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测量结果可用实验数据直接表示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停表记时间、压力表测气压、电桥测电阻、天平称质量等;若测量的结果不能直接得到,而是利用某些公式对直接测量量进行运算后才能得到所需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测量结果称为“间接测量量”,例如某温度范围内水的平均摩尔气化热是通过测量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再利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求得;又如,用粘度法测聚合物的分子量,是先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出纯溶剂和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然后利用作图法和公式计算求得分子量,这些都是间接测量。

物理化学实验大多数测量属于间接测量。

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都必须使用一定的物理仪器和实验手段,间接测量还必须运用某些理论公式进行数学处理,然而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实验者使用的仪器,实验手段、理论及公式不可能百分百的完善,因此测量值与真实值间往往有一定的差值,这一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为此必须研究误差的来源,使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

2、测量中的误差(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往往出现被测结果总是朝一个方向偏,即所测的数据不是全部偏大就是全部偏小。

而当条件改变时,这种误差又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有:①实验所根据的理论或采用的方法不够完善,或采用了近似的计算方式。

②所使用的仪器构造有缺点,如天平两臂不等,仪器示数刻度不够准确。

③所使用的样品纯度不够高,例如在“难溶盐溶解度测定”实验中,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而使侧得的难溶盐的溶解度数值偏高。

④实验时所控制的条件不合格,如控制恒温时,恒温槽的温度一直偏高或一直偏低等。

⑤实验者感官不够灵敏或者某些固有的习惯使读数有误差,如眼睛对颜色变化觉察不够灵敏、记录某一信号时总是滞后等。

实验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式

实验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式

实验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式实验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达式主要包括测量值、测量不确定度、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等几个方面。

以下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1. 测量值测量值是指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具体数值,它反映了被测量对象的数量特征。

测量值通常包括测量结果的数值和单位。

例如,在测量长度时,测量值为10厘米。

测量值是实验测量结果的基础,其他方面的表达式都是基于测量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的。

2.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值与被测量对象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范围,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测量不确定度包括系统不确定度和随机不确定度。

系统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引起,随机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过程中的各种随机因素引起。

测量不确定度通常用标准偏差、相对不确定度或置信区间等表示。

3. 置信水平置信水平是指在一定的概率条件下,实验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包含被测量对象真实值的概率。

置信水平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如95%、99%等。

置信水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是评价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

4.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被测量对象真实值所在的概率范围。

置信区间通常包括下限和上限两个值。

例如,一个测量值的置信区间为(10±0.5)厘米,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被测量对象的真实值在9.5厘米到10.5厘米之间。

置信区间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在实际实验测量中,通常需要根据测量数据和统计方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测量结果完整表达式的例子:假设我们测量了一个长度为10厘米的物体,测量不确定度为±0.5厘米(标准偏差),置信水平为95%。

那么,该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长度= 10厘米±0.5厘米(95%置信水平)这个表达式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被测量对象的真实长度在9.5厘米到10.5厘米之间。

同时,我们还知道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范围。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2)乘除运算 在近似数乘除运算时,各运算数据以有效位数 最少的数据位数为准。
【例】 求789.45×0.45/6.125=? 解:789.45×0.45/6.125=789×0.45/ 6.12=58.0147≈58
(3)乘方、开方运算 运算结果比原数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例】 求(34.8)2 =?, 7.8 =? 解:(34.8)2 ≈1211 , 7.8≈2.79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3. 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 对于带有绝对误差的数字,有效数字的末位应 和绝对误差对齐,即两者的欠准数字所在的数 字位相同。
例如:某电压测量值为 U 43.852V,绝对误差 0.01V ,则 根据上述原则,有效位数应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测量结
果表示为 U 43.85 0.01V。
被测量实际值在40.17~41.17 之间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二、有效数字的处理 1.有效数字 一般数据的最后一位是欠准确度的估计字,称为 存疑数字。有效数字是指测量数据中,从最左边 一位非零数字算起,到含有存疑数字为止的所有 数字。
(1)由有效数字推断测量误差 电子测量中,如果未标明测量误差或分辨力,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数据处理
一、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通常用数字和图形两种形式表示。 图形方式表示测量结果时,可以由测量数据绘制图
形,也可以是直接显示在仪器屏幕上的图形。
用数字形式表示测量结果,可以是一个数据或 一组数据。数据由确定的数值(大小及符号) 和相应计量单位组成。
(4)有效数字不因选用的单位变化而变化。
如2.0A其有效数字为两位,如改成mA 做单位时,则写成2.0×103mA。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N = Inx
u N = u rx
1
加减法运算,总是先算不确定度 对加减法运算,总是先算不确定度 和差 运算 先算不确定度, 的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 等于各量的不确定度的 的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各量的不确定度的 平方和; 平方和;
2
对乘除法运算,总是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乘除法运算,总是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运算 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积商的相对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 等于各量的相 积商的相对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各量的相 对不确定度的平方和. 对不确定度的平方和
1 1)直径的平均值 直径的平均值: 1)直径的平均值: D = ∑ Di ≈ 0.56447(cm) n
2)直径不确定度A类分量(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2)直径不确定度A类分量(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即: 直径不确定度 (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A = σ D =
∑ (D − D )
i
2
n −1
≈ 0.00036 ≈ 0.0004(cm)
四、测量结果中,测量值与不确定度的 测量结果中, 取位与舍入规则
1、不确定度一般保留1~2位数字,当首位数字等于 、不确定度一般保留 位数字, 位数字 或大于3 取一位;小于3 则取两位, 或大于3时,取一位;小于3时,则取两位,其后 面的数字采用进位法舍去。 面的数字采用进位法舍去。相对不确定度的取位也 采用相同规则。 采用相同规则。 2、对于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主要考虑的 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 、对于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 是要估计不足 例如,算得不确定度为0.32mm, 估计不足. 是要估计不足.例如,算得不确定度为 , 可以化为0.4mm。 可以化为0.4mm。 3、测得值取几位,由不确定度位数来决定,即测量 、测得值取几位,由不确定度位数来决定, 值的保留位数要与不确定度的保留位数相对应, 值的保留位数要与不确定度的保留位数相对应,后 大于5 等于5 面的尾数则采用“小于5 面的尾数则采用“小于5舍,大于5进,等于5将保 留的数字凑成偶数”的原则取舍。如测量结果为: 留的数字凑成偶数”的原则取舍。如测量结果为:

示值误差用专用公式计算

示值误差用专用公式计算

作图法步骤:
20.00
I (mA)
1.选择合适的坐 标纸 2.确定坐标轴, 选择合适的坐标 分度值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等。
先直接测量一些其他相关量,再用物 理公式计算出结果,这称为间接测量。
例如:在测电阻R时,可用电压表直接测电 阻两端电压U值、用电流表直接测电阻上通 过的电流I值,再用公式R=U/I计算出电阻R 值,对电阻的测量就属于间接测量。
2.测量的分类
按条件分类: 1.等精度测量 2.非等精度测量
仪器误差 仪 的确定:
A.由仪器的准确度表示
B.由仪器的准确度级别来计算
电表的最大误差 级别% 电表的满量程
C.未给出仪器误差时
连续可读仪器:
最小分度/2
非连续可读仪器: 最小分度
仪器误差限( 仪 )举例
a:游标卡尺,仪器示值误差一律取卡尺分度 值。 b:螺旋测微计,量程在0—25mm及25—50mm 的一级千分尺的仪器示值误差均为 m 0.004 mm。 c:天平的示值误差,本书约定天平标尺分度 值的一半为仪器的示值误差。
今后测量次数大于或等于5 次的t因子均取为1
B2类不确定度的估计:
SB 布而定,可以计算,若△为正态分布K=3, 若为均匀分布, 若为三角分 K 3 布K 6 。 通常级别较高的仪器△可视为正态分 布,级别较低的仪器△可视为均匀分布。 在我们物理实验中若不能确定△的分 布,可视为是均匀分布。K 3
N N 2 (单位)
P 0.683
P 0.954
P 0.997
N N 3 (单位)
一、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

大学物理实验长度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长度测量

误差分布函数:
f(x) 1 expx2(/22) 2
误差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f (x)dx 1
随机误差分布的特点:
① 对称性 ② 单峰性 ③ 有界性
当测量次数无穷多时,该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 向于0。
(4)随机误差的处理
1)测量的平均值: xxi n 1x n i n 1(x1x2 xn)
二、实验仪器
12
1. 游标卡尺的结构:
二、实验仪器
主尺:钢制的毫米分度尺 副尺:可以沿主尺移动,对主尺的最小分度值再进行分度,可以把主尺上估读的部分精确地读出来。
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分度值。
13
二、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
14
砧台
测杆
二、实验仪器 固定套筒
螺旋套筒
旋钮
尺架
止动扳钮
2)标准偏差:
测量列的标准偏差:
Sx
n
( xi x)2
i 1
n1
n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x
Sx n
n
(xi x)2
i1
n(n1)
(5)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和总不确定度的估计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xx
它表示被测量的真值在
(的x范围内,x的可能) 性(概率),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
在而对被测量的真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aL0 Lk
. 先 弄 清 所 使 用 的 游 标 卡 尺 的 最 小 分 度 值 ;
b
.

18
三、实验原理 例如(50分度) 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是0.02mm
x=0+12×0.02= 0.24mm
19

监测与信号

监测与信号

词汇表1、直接测量: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经任何运算,直接得出被测量的数值。

2、间接测量:测量几个与被测量有关的物理量,通过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

3、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4、敏感器:把被测非电量转换为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5、绝对误差:测量值(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

6、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7、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测量仪表的量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8、容许误差:测量仪器在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范围,它是衡量仪器的重要指标,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稳定度等指标皆可用容许误差来表征。

9、系统误差:误差变化规律服从某一确定规律的误差。

10、随机误差:误差变化规律服从大数统计规律的误差。

11、粗大误差: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结果显著地偏离其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

12、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及其附件的电气、机械等特性不完善造成的误差。

13、环境误差:由于各种环境因素与要求的条件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

14、理论误差与方法误差:由于测量时所依据的理论不严密或使用了不适当的简化,用近似公式或近似值计算测量结果所引起的误差。

15、人员误差:由于测量者受分辨能力、视觉疲劳、反应速度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固有习惯和精神上的因素而产生的一时疏忽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

16、静态误差:测量过程中,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时的测量误差。

17、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很快的过程中测量所产生的附加误差。

18、基本误差:测量系统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产生的误差。

19、附加误差:当使用条件偏离规定的标准条件时,除基本误差外还会产生的误差20、定值误差:误差对被测量来说是一个定值,不随被测量变化。

21、累积误差:在整个检测系统量程内误差值与被测量成比例地变化的误差。

22、准确度:说明仪表的指示值有规律地偏离被测量真值的程度,准确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电工实验

电工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工仪表的测量与误差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2.学会分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与说明(一)测量方法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被测量与其单位量作比较,被测量的大小可以直接从测量的结果得出。

例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读数即为被测电压值,这就是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又分直接读数法和比较法两种。

上述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就是直接读数法,被测量可直接从指针指示的表面刻度读出。

这种测量方法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准确度较低,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表本身的误差,误差最小约可达±0.05%。

比较法是指测量时将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确定被测量的值。

例如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压源的电压,就是将被测电压源的电压与已知标准电压源的电压相比较,并从指零仪表确定其作用互相抵消后,即可以刻度盘读得被测电压源的电压值。

比较法的优点是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比较高,测量误差主要决定于标准量的精度和指零仪表的灵敏度,误差最小约可达±0.001%,比较法的缺点是设备复杂,价格昂贵,操作麻烦,仅适用于较精密的测量。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测量时测出与被测量有关的量,然后通过被测量与这些量的关系式,计算得出被测量。

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首先测得被测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得被测电阻值。

间接测量法的测量误差较大,它是各个测量仪表和各次测量中误差的综合。

(二)测量误差测量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仪表,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会使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值(即实际值或简称真值)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可分为三类,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忽误差。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总是向某一方向偏离,相对于真实值总是偏大或偏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仪表误差,理论或方法误差,个人误差。

测 量 方 法

测 量 方 法
3、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法与零位式测量法的优 点,这种方法是将被测的未知量与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并取 得差值,然后,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感检测技术基础
传感检测技术基础
测量方法
1.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联立测量
1、直接测量
在使用仪表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 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测量时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量测量, 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计算得到所需要结果。
3、联立测量
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 才能得到最后结果,则称这样的测量为联立测量。
1.2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1、偏差式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用测量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 测量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
2、零位式测量
又称补偿式或平衡式测量,测量时用指零仪表零位指示, 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 基准量决定被测未知量的测量方法,称为零位式测量法。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结论 :测量值应保留位数的原则是,其最末1位数字是 不可靠的,而倒数第2位数字应是可靠的。
测量精度(或不确定度、测量准确度)一般取1~2位有效 数字==》上述测量结果为I=8.63±0.01mA。
电子测量与仪器(第3版)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数字方式、图表等
1.电4 测子量测结量果与的仪表器示(及第测3版量)数据的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数字方式、图表等
(3)有效数字+(1~2)位的安全数字 由前两种表示方法演变而成的,它比较适合表示中间结 果或重要数据。
增加安全数字可以减小由第一种方法改写成第二种方法 时产生的误差对测量的影响。
电子测量与仪器(第3版)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数字方式、图表等
图表方式可在测量仪器的显示屏上直接显示出来,也可
通过对数据进行描点作图得到。
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方法如下 :
(1)测量值±不确定度
特别适合表示最后测量结果。
R=40.63±0.5Ω=》40.63Ω——测量值, 0.5Ω——不确定
1.电4 测子量测结量果与的仪表器示(及第测3版量)数据的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4.1 测量结果的表示:数字方式、图表等
(2)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表示测量结果时位数的取舍: 若R=40.63±0.5Ω==》R=40.63Ω或R=40.6Ω R=40.63Ω或R=40.6Ω的测量误差分别为±0.005Ω、
电子测量与仪器(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1.4 测量结果的表示及测量数据的处理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被测量及影响量测量结果量的真值和约定真值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知识点一:被测量及影响量(一)被测量1、被测量的定义被测量:“拟测量的量”。

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例如被测量是给定的水样品在20℃时的蒸汽压力,给定的水样品是被测对象,20℃时的蒸汽压力是被测的特定量。

2、对被测量的定义的理解(1)被测量的定义要对测量有影响的有关影响量所进行说明,其详细程度是依据所需的测量准确度而定的,以便对与测量有关的实际用途来说,其值是单一的。

(2)测量有时会改变研究中的现象、物体或物质,此时实际受到测量的量可能不同于想要测量的被测量。

(3)被测量不一定是物理量,还可以是化学量、生物量等。

(二)影响量影响量是指“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参考数据之值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响,测量仪器的短期不稳定以及如环境、大气压力和湿度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知识点二:量的真值和约定真值(一)量的真值真值是指“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二)约定真值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目的,由协议赋予某量的量值”,知识点三: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一)测量结果1、测量结果指“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起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测量结果仅是被测量的估计值,其可信程度由测量不确定度来定量表示2、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和一个测量不确定度。

3、测量结果有未修正和已修正两种情况(二)测得的量值测得的量值又称量的测得值,是指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知识点四: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一)测量误差1.测量误差的应用测量误差的定义:“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实际工作中测量误差又简称误差。

测量误差概念的两种情况:第一,当存在单个参考量值时,测量误差是可获得的。

第二,当参考量值是真值时,由于真值未知,测量误差是未知的。

测量误差的估计值是测量值偏离参考量值的程度,通常情况是指绝对误差。

关于测量结果表达式

关于测量结果表达式

关于测量结果表达式凌向虎 苏海涛 凌味未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s of measurement resultsXianghu Ling Haitao Su Weiwei Lingabstract: The Physical meaning and the role of the expressions of measurement results inexperimental reports are discussed ;The related problems are also investigated.Keywords: physics experiment ;expressions of the results ;measured values ;uncertainty 摘要: 论述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中测量结果表达式的物理内涵及在实验报告中的重要性;探讨与之相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物理实验;结果表达式;测量值;不确定度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中的测量结果表达式是实验结果的完整表达关系式。

它代表着实验测量的全部信息和准确度。

其中包含待测物理量、算术平均值(约定真值)、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测量单位和置信概率。

但这个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和重要性,未为物理实验教师和学生所重视,以至大多数学生不懂实验结果表达式的含义,不能正确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或不知道实验报告必须写出实验结果表达式。

这就使实验结果不清楚,实验报告也失去了意义。

本文将对实验结果表达式进行解释与探讨。

一、实验结果表达式的物理意义实验结果表达式正确写法为: X X U =±(单位) , 68.3P =%式中,X 为待测物理量。

X 为待测物理量的算术平均值(约定真值)。

U 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对于直接测量,U =;对于间接测量,U 由不确定度传播公式计算得到。

P 为置信概率。

测量结果表达式的物理意义见下图:①、左图表示,测量结果是一个区间或范围:(,)X U X U -+,而不是某一具体值。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误差数据处理 2015.5.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误差数据处理 2015.5.
R=910 2Ω
t=10.13 0.02s t= 10.12 0.02s t= 10.14 0.02s
例: 算得R=910.12Ω,ΔR=1.234Ω
算得t =10.126 s, Δt=0.0123s 算得t =10.125 s, Δt=0.0123s 算得t =10.135 s, Δt=0.0113s
0 5 10 15 20mm
测量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 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也就是不用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例:
0 5 10 15 20mm
间接测量: 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 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也就是必须通 过计算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例:
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不仅与被测对象本 身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所选用的测量仪器 的精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仪器的精度越高,对于同一被 测对象,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越多。 米尺读到:0.1mm 50分度游标卡尺:0.02mm
请注意:
1) 有效数字的位数从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开始 算起,末位为“0”和数字中间出现“0”都属于 有效数字。
0 5 10 15 20mm
2)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位置或单位换算无关。
例: 1.28m =128cm, 1.28m ≠ 1280mm,
因为前面的是三位有效数字,而后面的是四 位有效数字,它们表示的测量精度不相同。 它可以写成 1.28m = 1.28×103m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自然数 1, 2, 3, …不是测量而得,可以视为无穷多
(2)将 m=1.750±0.001(kg)的单位变换成 g , mg , t 。

3.3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3.3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0.5单位修约
0.5单位修约指修约间隔为指定数位的0.5单位,即 修约到指定数位的0.5单位。
例:将60.28修约到个数位的0.5单位,即修约间隔 0.5
60.28×2=120.56=121/2=60.5 例:拟修约数15.225,修约间隔0.05 15.225×20=304.5=304/20=15.20
第三章 测量数据处理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测量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复习重点
1、数字修约规则 2、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有效位数 3、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和报告
有效数字
1)用近似值表示一个量值时,通常规定:近似值修 约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末位单位量值的一半,则该数值 的从其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位一位数的全部数 字称为有效数字。
修约,y=1500μs 当被测量最佳估计值的位数不够而无法与不确定度
对齐,一般采取补零后再对齐,而不应对不确定度进行
修约。如y=6.3g, U=0.25g。应写成y=6.30g, U=0.25g
测量结果的报告
完整的测量结果应报告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及其测 量不确定度以及有关的信息。
在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应对测量不确定度 有充分详细的说明,以便使用者可以正确地利用测量结 果。
号内第二项为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95rel的值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通常用下标r或rel表示。注意: 不能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报告成:
ms=100.02147±7.9×10-6g
报告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1)测量不确定度表述和评定应采用规定的符号。 2)不确定度单独表示时,不要加±号。
3)在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不必说明包含因子k
报告。
A、ms=100.02147g,U95=0.79mg,νeff=9

计量基础知识(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计量基础知识(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
一、测量
测量就是借助一定的仪器或量具,通过一 定的实验方法来实现标准量与待测量的比较。
1.直接测量
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而得出测量结果
2.间接测量
利用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计算而得出测量结果
例:
测量铜柱的密度时,我们可以用米尺量出它的高h 和直径d, 算出体积
V
d 2 h
处理方法:
①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的最佳估计值
②研究其分布,找出其特征值,归入A类不确定度
三、对误差大小的评价
实验中常用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来评价实验结果中误差的大小。这 三个概念的涵义不同,应加以区别。 1.精密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偶然误差大小的程度。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 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偶然误差小。 2.准确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准确度高表示多次测 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系统误差小。
2.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 依据国内外规范,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以下的不确定度简 化评定方法: 总不确定度Δ 从评定方法上分为两类分类: A类分量Δ A-----多次重复测量时用统计学方法估算的分量; B类分量Δ B-----用其他方法(非统计学方法)评定的分量;
不确定度用它的两个分量采用“方和根”的方法合成
x , y , z ,
x , y , z ,
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值为
F ( x , y , z...)
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为
F F F 2 2 2 y z x x z y
二、测量不确定度:
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地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地参数。 1、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2、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用测量列结果的统计分布 估算,并用实验标准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假 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偏差表征。 3、测量结果应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而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均贡献 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如,与修正值和参考测量标准 有关的)分量。

测量基本知识

测量基本知识

70× %=0.7℃ 解: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max|=70×1%=0.7℃ 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 100×0.5%= ℃ 测量范围为0 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1=100×0.5%=0.5℃ %=0.5 200×0.5%= ℃ 测量范围为0 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2=200×0.5%=1.0℃ %=1.0
8
对于仪器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避免: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2)、特点 )、特点 )、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种类 (3)、种类: )、种类: 恒值系差 变值系差 周期性 累进性
δ=
±0.5 *100% = ±1.25% 40 − 0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结论: 结论: 工艺要求的允许误差 ≥ 仪表的允许误差 ≥ 校验所得到的相对百分误差
18
例3: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1%,现有 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 %,现有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 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100℃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100℃,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200℃ 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200℃,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写出测量结果的几种表示形式

写出测量结果的几种表示形式

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数值与单位结合表示:这种表示形式最为常见,通常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后面跟一个单位来表示测量的物理量。

例如,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7.5厘米。

2. 列表法:将测量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可以列出每个测量值的数值和单位。

这种表示形式常用于需要展示多个测量值的场合。

3. 图像法:将测量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可以是图表、曲线图、散点图等。

这种表示形式适合展示与时间、空间等因素有关的测量数据。

4. 数据库形式:将测量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这种表示形式适合大规模、长期的测量数据存储和管理。

5. 文本形式:将测量结果以文本的形式描述,例如用文字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这种表示形式常用于科学实验报告或实验说明书中。

不同的测量结果表示形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表示形式。

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的分类在物理实验中,对于待测物理量的测量分为两类: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和待测量进行比较,直接得到结果。

例如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停表、天平、直流电流表等进行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则是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把待测量的大小测出来,而要依据待测量与某几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待测量。

例如重力加速度,可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再由单摆周期公式算出,这种类型的测量就是间接测量。

(1)按照误差的表示方式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等三种。

绝对误差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即:绝对误差=测得值一真值绝对误差与测得值具有同-量纲。

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量称为修正值,即修正值=-绝对误差=真值-测得值从上式可知,含有误差的测得值加上修正值后就可消除误差的影响。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对被测量真值之比的百分率。

即:相对误差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

例如,用两台频率计数器分别测量准确频率分别为f1=1000Hz和f2=1 000 000Hz的信号源,其绝对误差分别为△f1=1Hz和△f2=10Hz。

尽管△f2大于△f1,但并不能因此而得出对f1的测量较f2准确的结论。

经计算,测量f1的相对误差为0.1%,而测f2的相对误差为0.001%,后者的测量准确程度高于前者。

相对误差又叫相对真误差。

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一种简化的和实用的相对误差,常在多档量程和连续分度的仪器、仪表中应用。

在这类仪器、仪表中,为了计算和划分仪表准确度等级的方便,一律取该仪器的量程或测量范围上限值作为计算相对误差的分母,并将其结果特称为引用误差,即常用的电工仪表分为±0.1、±0.2、±0.5、±1.0、±1.5、±2.5和±5.0七级,就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如±1.0级,表示引用误差不超过1.0%。

(2)按性质和特点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次测量: 单次测量
x = x测 ± ∆ 仪 u r =
∆仪 x测
× 100%
三、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时,不确定度以下面的过程进行 直接多次测量结果的表示 ∑x 计算: 计算: x =
i
1、求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求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 ∑ (x − x ) σ = 2、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n −1 3、若测量次数 、若测量次数n=6,取置信概率 t0.95/ n =1 ,则 , 4、确定仪器误差; ∆ B = ∆ 仪 仪器误差; 、确定仪器误差
V =
π
4
2 ( D2 − D12 ) H =
π
4
× (3.600 2 − 2.880 2 ) × 2.575 = 9.436cm 3
2.求偏导: 2.求偏导: 求偏导
2D2 ∂ InV = 2 , 2 ∂D 2 D 2 − D1 − 2 D1 ∂ InV = 2 , 2 ∂ D1 D 2 − D1
2 i x
n
∆A = σ x
5、由∆A、 B 合成不确定度:u = ∆2A +∆2B 由 ∆ 合成不确定度:
u 6、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r = x × 100 % 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u
x 7、给出最终测量结果: ( x 给出最终测量结果: 给出最终测量结果 = ± u ) 单位 u ur = × 100 % x
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步骤: 三、 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步骤: 按照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程序求出各直接测量量的结果: 1、按照直接测量量的数据处理程序求出各直接测量量的结果:
x = x ±ux, = y ±uy y
2、将各直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代入函数式关系中,求得间 将各直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代入函数式关系中, 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 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 N = F(x, y, z ⋅⋅⋅) 不确定度: 3、不确定度: (1)对常用函数关系式其间接量的不确定度直接用各直接 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进行计算。(见表3 。(见表 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进行计算。(见表3) (2)对和差形式间接测量量的总不确定度用 对和差形式间接测量量的总不确定度用: (2)对和差形式间接测量量的总不确定度用:
1
(λ − λi ) 2 ∑
6
∆ B = ∆ 仪 = 0.002cm
2. A类分量 标准偏差 类分量(标准偏差 类分量 标准偏差): uλ = ∆2A + ∆2B = 0.0031 ≈ 0.004(cm)
urλ = ×100% = 0.5% 3. B类分量 仪器误差 : λ 类分量(仪器误差 类分量 仪器误差): uλ
1 1)直径的平均值 直径的平均值: 1)直径的平均值: D = ∑ Di ≈ 0.56447(cm) n
2)直径不确定度A类分量(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2)直径不确定度A类分量(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即: 直径不确定度 (6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A = σ D =
∑ (D − D )
i
2
n −1
≈ 0.00036 ≈ 0.0004(cm)
二、常用函数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P27) 常用函数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
测量关系
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2 2 uN = ux + u y
N = x+ y
N = x− y
N = xy
N=
x y
ur N =
uN 2 2 = u rx + u ry N
xk ⋅ ym N= zn
ur N =
uN = (ku )2 +(mu )2 +(nu )2 rx ry rz N
uM urρ = = ρ M uρ
2 2 2ຫໍສະໝຸດ D + DN = Inx
u N = u rx
1
加减法运算,总是先算不确定度 对加减法运算,总是先算不确定度 和差 运算 先算不确定度, 的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 等于各量的不确定度的 的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各量的不确定度的 平方和; 平方和;
2
对乘除法运算,总是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乘除法运算,总是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运算 先算相对不确定度; 积商的相对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 等于各量的相 积商的相对不确定度的平方等于各量的相 对不确定度的平方和. 对不确定度的平方和
u N ∂InF 2 ∂InF 2 ∂InF 2 ur = ( ) (u x ) 2 + ( ) (u y ) 2 + ( ) (u z ) 2 + ... N ∂x ∂y ∂z
下式适用于N是积商形式的函数, 下式适用于 是积商形式的函数, 是积商形式的函数 上式适用于N是和差形式的函数及一般函数运算 上式适用于 是和差形式的函数及一般函数运算
2.根据圆柱体的密度公式求密度最佳值: 根据圆柱体的密度公式求密度最佳值: 根据圆柱体的密度公式求密度最佳值
4M ρ= πD 2 H
4 ×14.06 ρ= ≈ 8.366( g / cm3 ) 3.1416× 0.56452 × 6.715
3.根据函数传递公式,求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根据函数传递公式,求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根据函数传递公式
4.合成不确定度为: 合成不确定度为 合成不确定度 5.相对不确定度为: 相对不确定度为 相对不确定度
λ = ( 0 . 686 ± 0 . 004 ) cm
u rλ = 0 .5 %
第四节 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和 不确定度的合成
一、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间接测量量是由直接测量量根据一定的函 数公式计算出来的。 数公式计算出来的。 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就必然影响到间接 测量量, 测量量,这种影响的大小也可以由相应的 数学公式计算出来。 数学公式计算出来。
4.再求总的不确定度: 再求总的不确定度: 再求总的不确定度
uv = V ⋅ urv = 9.436 × 0.008 ≈ 0.08cm
5.最终实验结果: 5.最终实验结果: 最终实验结果
3
V = (9.44 ± 0.08)cm u rv = 0.8%
3
[P29例5] 已知一圆柱体的质量 例 已知一圆柱体的质量M=14.06g±0.01g, ± , 高H=6.715cm±0.005cm,用螺旋测微计测得直 ± , 的数据, 径D=的数据,如下表: 的数据 如下表: 次数6 次数 :0.5642 ,0.5648 ,0.5643 , 0.5640, , 0.5649 ,0.5646 ,求其密度的测量结果。 求其密度的测量结果。 1.先求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先求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解: 1.先求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第三节 直接测量结果的表示
一、测量结果的表示 若用不确定度表征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若用不确定度表征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则测量结果写成下列标准形式
x = ( x ± u ) 单位 u u r = x × 100 %
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式中 x 为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合成不确定 度 为相对不确定度ur。它实际上就是相对 它实际上就是相对 误差范围的估计值。 误差范围的估计值。
N = F (x, y, z ⋅ ⋅ ⋅)
⋅) 间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为 N = F (x , y , z ⋅ ⋅,将各直 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代入函数关系式可得到间 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 接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 在普通物理实验中用以下两式来简化地计算不确 定度: 定度:
∂F 2 ∂F 2 ∂F 2 2 2 u N = ( ) (u x ) + ( ) (u y ) + ( ) (u z ) 2 + ... ∂x ∂y ∂z
3)将仪器误差作为不确定度 类分量 ,即 将仪器误差作为不确定度B类分量 将仪器误差作为不确定度
∆ B = ∆ 仪 = 0 . 004 mm
4)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直径的不确定度表达
uD = ∆2A + ∆2B ≈ 4.02 ×10−3 (mm) ≈ 0.0004(cm) D = (0.5645 ± 0.0004)(cm)
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试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任意一次波长测量值的标准差为: 任意一次波长测量值的标准差为:
λ =
1
∑λ 6
1
6
i
= 0 . 6858 ( cm )
∆A
1.波长平均值 波长平均值 平均值:
2.9 × 103 ×10 −8 = σ λ == 0.0024cm = ≈ 0.0024cm σλ (6 − 1) 5
四、测量结果中,测量值与不确定度的 测量结果中, 取位与舍入规则
1、不确定度一般保留1~2位数字,当首位数字等于 、不确定度一般保留 位数字, 位数字 或大于3 取一位;小于3 则取两位, 或大于3时,取一位;小于3时,则取两位,其后 面的数字采用进位法舍去。 面的数字采用进位法舍去。相对不确定度的取位也 采用相同规则。 采用相同规则。 2、对于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主要考虑的 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 、对于不确定度的尾数一律只进不舍, 是要估计不足 例如,算得不确定度为0.32mm, 估计不足. 是要估计不足.例如,算得不确定度为 , 可以化为0.4mm。 可以化为0.4mm。 3、测得值取几位,由不确定度位数来决定,即测量 、测得值取几位,由不确定度位数来决定, 值的保留位数要与不确定度的保留位数相对应, 值的保留位数要与不确定度的保留位数相对应,后 大于5 等于5 面的尾数则采用“小于5 面的尾数则采用“小于5舍,大于5进,等于5将保 留的数字凑成偶数”的原则取舍。如测量结果为: 留的数字凑成偶数”的原则取舍。如测量结果为:
x = (46.18 ± 0.25) ×10 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