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_2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设计(pdf)(新版)苏科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密度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科普视频,如《密度的奥秘》、《比热容的力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2.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上是积极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了解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等物质的物理属性。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能够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点,掌握密度计算和应用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实验和实际应用题较为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章内容后,学生可能会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硬度和透明度等概念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存在困难,以及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并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使学生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并能够相互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种物理属性教具和学具:教师:课本P16图6—13bcd中选一组。

学生:课本P17图6—15中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老师记录学生讨论,发言大家列举的都很好,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引出物体、物质的不同,不同物质其物理属性一般不同。

二、引导学生活动活动1:观察课本P16图6—13中文字所标注的物体,小组内交流,指出分别利用了它们的什么物理属性?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师选择课本P16图6—13bcd中一个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熔点、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光性……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引导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用铁钉分别在石蜡和铝板上刻画,说现象。

②在指南上填写硬度的概念③小组交流如何比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的硬度大小关系,在全班展示方案④全班同学活动,找出硬度大小关系,并填写课本。

⑤师: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硬度也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活动3:学会分类要求: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分类方式1(示例)填空,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指南上下面两个表的填写。

活动4:创新设计利用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

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从飞机的外壳、照明设备、有窗户、乘客坐椅等方面考虑。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文件大小: 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1. 定义和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物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和区分。

3. 实践: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对一些物质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数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硬度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并给出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

答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固有的、不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改变的性质。

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热值是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硬度是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

2. 请列举三个实际问题,并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问题1:为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答案: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冰块放入水中时,冰块会浮起来,从而吸收热量融化。

问题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饮料会感到凉爽?答案:因为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当冰镇饮料放入口中时,冰会迅速融化吸收热量,从而感到凉爽。

问题3:为什么煤炭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答案:因为煤炭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提供能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主要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等概念,以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等概念,并理解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密度计、热量计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沉鸡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鸡蛋会沉入盐水中,从而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物理属性,并解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

3. 例题讲解: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概念,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解释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热水袋能取暖等。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5. 板书设计:板书应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物理属性,以及它们与物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鸡蛋会沉入盐水中。

(2)列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质的物理属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鸡蛋会沉入盐水中,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根据密度原理,鸡蛋会沉入盐水中。

(2)例子一:冰块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密度原理,冰块能浮在水面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比较物质的硬度,了解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物质的物理属性,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通过体验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从而对硬度这种属性有初步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及团队精神通过对航天飞行器的特殊的“外衣”及对“神州”系列飞船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物质常见的物理属性教学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铜丝、铁丝、棉线、木棍、橡皮筋、铁棒、钥匙、粉笔、木钉、蜡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做游戏引入(游戏中引出物质常见的物理属性)二、自主探究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状态、颜色、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明度、硬度、熔点。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物理属性,根据其物理属性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实验的方法把他们区分开。

物质的物理属性还有那些呢?接下来一起研究:2、研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桌上有一个不完整电路,这个电路中已有电池、导线、灯座、小灯泡、鳄鱼夹先把而愈加连起来,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分别将铜丝、铁丝、碳棒、棉线、橡皮筋、空气分别夹到鳄鱼夹的两端,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不同的物质——性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3、比较物质的硬度试一试:请分别用铁定在木块上写一个字和用木钉在铁块上写一个字,观察刻痕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若要在铁块上留下刻痕,我们应该怎么做?议一议:如何比较物质的硬度做一做:如何比较钢锯条、粉笔、铁钉等物质的硬度,并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变式练习:了解篮球、乒乓球、陶瓷杯等材料,在标签上写上这些材料的一些物理属性。

四、小结归纳:人们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研究,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器件和新的技术,爱迪生对灯丝的研究,使电力照明走向了千家万户,科学家对半导体导电性的研究,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了解航天飞行器的外衣,知道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古老的陶瓷焕发出新的青春,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表面的烧蚀材料的某些技术及工艺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八年级物理下册 6.5 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6.5 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案 (新版)苏科版

6.5 物体的物理属性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课型:新授总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并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硬度;2、认知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如: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弹性等,并能列举它们在某些方面的应用;3、会从物质的属性对物质加以分类、研究。

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物理属性2、如何为物质分类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你留意过人家划玻璃吗?由此可知,划玻璃刀和玻璃哪个硬度大?为了增加玻璃刀的硬度,玻璃刀和普通的刀有什么区别?利用课余时间去请教一下划玻璃的师傅。

2、利用下面的电路,将以下几种物质接在1、2之间,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哪几种物质_________。

A、铅笔芯;B、玻璃;C、小木条;D、一元硬币;E、盐水;F 作业本;G、圆规……3、尝试用磁铁去吸收以下几种物质,看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回形针、一角的硬币、一元的硬币、大头针、铁屑、坏灯泡的钨丝……4、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询、阅读相关资料,向老师请教、到工厂调查等途径,了解材料科学发展的动态。

【当堂反馈】一、找一个灯泡(含灯座),认真研究一下,看看哪些部分能导电,哪些部分不能导电?分析:灯泡有螺口灯泡和卡口式灯泡,它们顶端的金属部分及灯泡内部的钨丝都是易导电的,而灯座外壳是胶木制成的,不易导电,而胶木外壳内的金属部分也是能导电的。

二、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试举几例。

三、将下列物品:①铅笔芯;②玻璃砖;③水银;④汽油;⑤铜丝;⑥橡皮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其共同特征是_____;一类包括_____,其共同特征是____。

四、1968年,我国第一次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

所谓金缕玉衣,就是用金丝穿缀玉片制成的衣服。

由此可见我国匠人在汉代就已经知道利用金的____性。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海姆及其团队的特别之处.他们发现的新材料石墨烯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密度小、硬度大、柔软、可回收,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及抗拉伸能力.它也将会代替现有的硅材料.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下列不能用石墨烯来制造的是()A.新型半导体材料 B.优良的绝缘材料C.超轻型飞机材料 D.新型防弹衣材料2、观察厨房里的物体,并进行分类:按状态分:固态______________;液态____________;气态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提出猜想]下面我们来猜想一下这些物质的硬度大小。
[设计实验]请同学们自己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些物质的硬度。
生:刻画法比较物质的硬度。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得出结论]物质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钢锯条,铁钉,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芯,粉笔。
[交流与评估]评价各自选用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判断失败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演示实验。
将蒸馏水导入容器内,将金属片接入电路,两金属片相接,闭合开关,小灯泡亮,说明金属也是导体。将他们放入水中不接触,灯不亮,说明蒸馏水不易导电,是绝缘体。
往蒸馏水中加入盐搅拌,再将两金属片放入其中,灯亮了,说明加了盐的溶液容易导电,是导体。
还有的材料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我们称之为半导体。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如何区别下列物质:(1)铜块和铁块;
(2)水和酒精;
(3)玻璃和酒精。
生:用颜色和密度区分铜块和铁块;
用气味区分水和酒精;
用状态和气味区分玻璃和酒精。
师:我们可以用物质的颜色,密度,气味,状态等来鉴别物质,我们把这些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八下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共几课时
1
课 型
新授课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指导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并通过实验探究用刻画法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大小。
3.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
师:在这个放有热水的烧杯中放入两个勺子,一个是金属的,另一个是塑料的,你来摸一下有什么感觉?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物质的物理属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宏观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等;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3.物质的基本性质:延展性、弹性、膨胀性、热导率、电导率等。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学习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相结合。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观察、记录和总结,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习内容1. 宏观物理量(1) 质量质量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表示物质所含有的物质量大小。

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

(2) 体积体积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表示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体积用V表示,单位是立方米(m3)或者升(L)。

(3)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质量大小。

密度用$\\rho$表示,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或者克每升(g/L)。

密度的公式为:$$\\rho = \\frac{m}{V}$$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呈现不同的状态,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1) 固态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

固体不易变形,比较稳定。

(2) 液态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小,因此液体易流动。

(3) 气态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固定。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比较容易扩散和流动。

3. 物质的基本性质(1) 延展性延展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表示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延伸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拉制成细丝。

(2) 弹性弹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表示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当外力消失时可以恢复原状。

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

(3) 膨胀性膨胀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表示物质在温度变化或者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体积变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新版)苏科版

物质的物理属性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人在屏幕上的影子B.蜡烛通过小孔成像C.荷花在水中的倒影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答案】C【解析】A.人在屏幕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得到物体的像,不符合题意;C.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符合题意;D.铅笔在水中弯折,是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2.下列生活用品没有使用电磁波的是A.微波炉B.电暖器C.消毒柜D.电水壶【答案】D【解析】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微波炉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荡从而加热食物的;电暖器运用了红外线,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消毒的;电水壶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在力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阻力.最初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科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答案】B【解析】最初得到该实验结论的科学家是伽利略4.工业上通常是对空气进行加压降温,使空气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液态空气来制取氧气的.由于不同气体的沸点不同,所以在加热时,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就会被分离出来.以上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液化汽化B.液化熔化C.升华熔化D.凝华液化【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把空气降温加压后,使空气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液化后又加热升高温度,根据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种气体,是由液态变成气体,属于汽化现象,故是先液化后汽化,故A正确.故选A.5.如图所示,在带电的验电器A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中间连接一根杆,验电器B 的金属箔也张开了A.验电器A失去了原子核B.验电器B的两片金属箔带的是同种电荷C.AB之间的杆可以是绝缘体D.验电器B一定得到了电子【答案】B【解析】A.一根杆连接验电器A和验电器B瞬间,A、B间会发生电子转移,原子核不能发生转移,故A错误;B.一根杆连接验电器A和验电器B瞬间,A、B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B验电器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B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会张开,故B正确;C.导体容易导电,A、B间发生电荷的转移,AB之间的杆应该是导体,不可以是绝缘体,故C错误;D.如果验电器A带正电荷,一根杆连接验电器A和验电器B瞬间,验电器B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A,所以B会失去电子,故D错误.6.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C.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力较大D.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答案】D【解析】A.因为同一支装入适量的铁砂的平底试管在两液体中都漂浮,所以试管受到的浮力:F甲=F乙,故A错;B.试管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试管排开的液体质量相等,故B错;C.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所以F浮=F下表面﹣F上表面=F下表面,因为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故C错.D.试管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图知,排开的液体体积V甲>V乙,根据F=ρ液V排g可知,ρ甲<ρ乙,两液面等高,根据p=ρ液gh可知,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浮压强较大.故D正确;故选D.7.甲、乙两人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a、b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物体提升了相同的高度,则两滑轮组的效率η甲、η乙之比及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1、F2之比可能分别是(不计摩擦及绳重)A.2:3;2:3 B.3:2;3:2C.1:1;2:3 D.1:1;3:2【答案】D【解析】因为甲、乙两人用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等.由于不计摩擦及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就是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因此额外功相等,根据机械效率η=可知,两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同,即η甲: η乙=1:1.甲、乙两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有关,a滑轮组由2股绳承担,即F1=(G动+G物);b滑轮由3股绳子承担,即F2=(G动+G物),所以F1:F2=(G动+G物):(G动+G物)=3:2.故D正确.8.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B.闸刀开关的手柄是绝缘材料制成的C.三孔插座中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零线连接的D.电能表应该装在家庭电路支路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短路或总功率过大都可以使保险丝熔断,故A错;由于人要接触闸刀开关的手柄,所以要用绝缘体材料做,故B正确;三孔插座中间那个孔与地线相连接,故C错;电能表是用来测量家庭消耗的总电能的,所以应装在干路上,故D错;应选B.【考点定位】安全用电9.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A.手对弹簧的拉力B.弹簧对手的拉力C.墙对弹簧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B【解析】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就是弹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所以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是对手的拉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第六章第五节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物质的硬度以及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2、认识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弹性、磁性、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几种物理属性外,应给学生介绍一些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开阔学生的眼界。

4、利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知道这些物理属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研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对日常生活和高新科技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2)能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硬度以及导电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辅助法2、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准备课前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准备实验器材、了解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并制作视频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能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区分物体难点:区分物质硬度的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6.5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颜色,状态,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磁性,透明度八.教学反思优点: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采用了自学,小组互学,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讨论、合作交流、勇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胆创新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出学生的智慧火花。

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导学案、微课、各种实验器材,比较先进和充实,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5物质的物理属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5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1. 介绍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如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探讨物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如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主题。

2. 讲解:讲解各种物理属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测量物质的物理属性,如测量密度、硬度等,并解释测量结果的含义。

4. 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物质的密度计算质量或体积。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物理属性: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应用实例:鉴别真假黄金、计算物体质量或体积等。

七、作业设计(1)已知一块铜的密度为8.9g/cm³,体积为2cm³,求铜的质量。

(2)已知一块玻璃的透明度为80%,求其不透明度。

2. 作业答案:(1)铜的质量 = 密度× 体积= 8.9g/cm³ × 2cm³ = 17.8g。

(2)不透明度 = 100% 透明度 = 100% 80% = 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新版苏科版6

八年级物理下册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新版苏科版6

《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密度、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属性.2.会根据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受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并且知道各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物理属性各不相同.2.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三、教学资源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金属勺子、塑料勺子、烧杯、热水.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1.引入新课介绍已学过的物质的状态、密度都是物质的属性.2.组织学生探究物质的硬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铁钉、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铜钥匙、铅笔芯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并将它们按顺序摆放好.组织学生分析并讨论、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补充说明:用硬度小的物质在硬度大的物质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根据这一规律可以辨别硬度相近的物质的硬度大小.要求学生将硬度和生活中物质的有关应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2、组织学生讨论物质的其他属性.3.组织学生探究“金属、塑料谁的导热性能好?”(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收集合理的实验方案.(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5)引导学生由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集体讨论出实验方案:将金属勺子和塑料勺子的一端插入热水中,两手分别捏住另一端,哪一只手感到热就表明这把勺子的导热性能好.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检验猜想是否正确.4.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谈谈体会.5.课内小结学生归纳出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哪些?6.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10.2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资源1.教师用:大试管、小试管、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2.学生用:小木块、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老师:请同学们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教师提问:1、在这里,谁对谁有压强?2、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学生回答:1、木块对矿泉水瓶.2、底部.教师提问:虽然存在压强,但是我们并不能“看见”这种压强,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见”这种压强?如何证明存在有压强?学生:用气球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然后放入小木块气球膜向下凸(形变).(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如果向玻璃管中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是小木块或是水,为什么都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实验演示.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如果放木块,橡皮膜会形变吗?固体对容器壁有压强吗?(3)为什么固体没有而液体有呢?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2)没有.(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实验演示: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横放,竖放)教师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橡皮膜向里凹.实验演示: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内部处处存在压强.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各处压强不一定相等.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可比较各点压强的大小.但这只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当需要定量测量各点的压强时,这种方法就不行了.3.压强计: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学生:有压强计吗?(1)压强计构造①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②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③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④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4.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深度、密度、方向(2)什么是深度?学生: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1)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学生: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哪些器材?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实验方法: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实验前交代: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总结: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都有/都没有)压强.2.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4.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五、教学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的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性质;2.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分类;2.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不同的物质吗?•这些物质有什么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地方?•有没有注意到物质有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不同?2. 概念讲解和示例展示(10分钟)•通过示例展示不同物质的形态、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是物质的物理属性表现出来的。

3. 知识探究与归纳(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比较和记录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并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4. 指导性实验(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并解释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变化。

6. 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和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强调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1.将和物质的物理属性相关的知识和实验带入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其他物质性质的关系,如热传导能力、电导率等。

3.继续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物理属性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的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并归纳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分类。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介绍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3.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运用实验、阅读资料收集和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属性,交流它们的用途,比较它们的不同。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

5.学会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6.让学生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这两个重要比较抽象的物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弹性硬度等许多其他属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整合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的认识,以及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困难并不大,因此,可以运用分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学生会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弹性、导电性、磁性、硬度等;突破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探究实验和讨论、交流,促使模糊的认识进一步清晰;以典型的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物质属性的认识;实验探究物质的磁性、导电性、硬度,引导学生交流说明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属性的。

突破策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物质属性的现象,加深对物质属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活动】观察、讨论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

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出示—些物质组成的物体,让学生找出它们,说出分辨的理由。

水与石块——(状态)酒精与水——(气味)铁与铝——(密度)铜与铁——(颜色)玻璃与石块——(透明度)【活动】实验探究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导电性1.用实验探究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空气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不一样,导电性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

2、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3、学会对物质分类。

过程与方法:
1、用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养成建立比较基准点的习惯。

2、培养乐于探索精神和敢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分类,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
除状态、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
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
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演示:(1)铁钉与石蜡(2)铜块与铝块(3)水与酒精(4)酒精与玻璃。

学生:(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六)互动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学生实验可以分组进行,通过课堂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比比看谁能最先根据我给出的提示猜出我说的是什么吗?
并出示:(1)无色(2)无味(3)透明(4)固体(5)常温常压下密度
(6)标准气压下熔点00C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空气、水、玻璃、冰,随着提示的不断增加正确答案也越发明朗,老师总结:密度、状态、颜色、气味、熔点等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授课:
过渡问题:除密度、状态、颜色、气味、熔点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
1、探究活动一:物质的其他属性
①物质的透明度
[器材]:玻璃板、塑料板、木板
②物质的导电性
[器材]:电池(组)、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
③物质的导热性
[器材]: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
④物质的弹性、塑性
[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
⑤物质的磁性
[器材]: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安排五大组分组实验,每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且五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经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后,再请每大组中的某一小组展示给全体学生,不能展示的留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经过学生的实验、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和比热、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过渡问题:想一想,物质还有其他属性吗?
2、演示活动:
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

感受活动:学生用铅笔尖在泡沫板上刻一幅最拿手的图画。

提出问题: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过渡问题: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
3、探究活动6.3:比较物质的硬度
[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
(1)(2)(3)(4)(5)
[设计实验]: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
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比较的物质种类多,刻画的次数多,较为繁杂,费时较长,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为比较基准点(如玻璃)用它在其他物质表面上进行刻画,将其他六种物质分为两大类:硬度大的(如铁钉、钢锯条)、硬度小的(如塑料尺、铅笔心、铜钥匙、粉笔)
②在硬度大的一类,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③在硬度小的一类,采用同样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注意:做实验时不要损坏公物,不要被材料的边角划破手!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将实验刻画现象填写在相应的方格中
[实验结论]:
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
过渡问题: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我们学过有什么应用呢?
4、方法及应用:
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例证:
1、爱迪生发明与改进白炽灯灯丝,灯丝材料特点是熔点高。

2、南京长江二桥为斜拉索桥,桥面由钢索拉紧,钢索拉紧时很坚韧。

3、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抗压能力强。

(八)、小结本课内容
(九)、板书设计: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二、物质的物理属性: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三、按物质物理属性分类、研究问题比较简单。

灯丝:熔点高;钢索:很坚韧;混凝土:抗压能力强
(十)、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本P19-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