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五章 (1)60页PPT
合集下载
最新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ppt课件
列宁:开始主张在苏俄直接应用马克思主 义创始人的预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建设 新社会。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以下几点特 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 斯大林强化了生产资料公有 制、指令性计划经济、无产 阶级专政等方面的内容,把 它作为社会主义模式加以僵 化、固定,并把苏联模式的 特征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 征。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3)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改革开放政 策,但是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会有人产生一些不同 的意见。原因在于实行这些新的经济政策,与过去关于 社会主义的观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完全不同,而 且从表面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距离实现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远, 仿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倒退,使人们在心理上难 以接受,产生疑问:照这样发展下去,社会主义还能 够得到巩固和发展吗?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会 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请思考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为什么提出? (1)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后来的第一 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者, 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五章PPT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从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 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共同富裕则是在中国具体条件下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 的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不是短 期能达到的。而共同富裕是在我国具体条件下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实现的, 它是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用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 义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相合。 2.要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而这又是 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所以以公 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另外,也要认识 到这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在中国的 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 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的 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 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地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 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 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 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 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 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 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毛概课件第5章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
1980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1992
年,作出明确概括,历时12年之久。
1、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提出“社 会主义本质”。 “讲社会主义 ,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 主要的。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 民不相信。” 2、1985年4月,邓 小平说:“经验告诉我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 探索,主要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20世纪50年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9页,记录
•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 •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保证。 • 第三,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 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运动 的结果。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本质的论 述
斯大林
《毛概第五章第一节》PPT课件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 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 十年,这以前,从一九 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 们就犯了‘ 左 ’的错误。 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 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 纲,忽视发展生产力, 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精神文明
邓小平指出:“社会 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 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 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订规划。”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提出 概念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丰富 内容
再次 强调
再次 重申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 阶段或低级阶段
1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 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1.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2.列宁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 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富裕程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地区差别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精神文明
邓小平指出:“社会 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 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 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 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订规划。”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提出 概念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丰富 内容
再次 强调
再次 重申
十一届六中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2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 阶段或低级阶段
1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 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1.马克思理解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阶段(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
2.列宁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 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富裕程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仍有近2亿贫困人口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 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地区差别
毛概第五章ppt
文化大革命影视资料
小组学习项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 成就和存在的失误,可以给我们留下哪些启 示?
1956-19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
1.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 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判断。 3.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理论及发 展动力理论;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4.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文 化、经济、外交、国防、党建等各个方面。
差发 党 生的 了指 表现 “ 导 原因 左思 ”想 的逐 偏渐
对建设社会主义的 客观规律缺乏深刻 的认识
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 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 环境中,对全国规模 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科学研究
比较正确的趋向:
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 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道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部矛盾的问题》)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片段《马 寅初被批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发展阶段 (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
毛概课件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周恩来: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 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 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 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 经营是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 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 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初 步地一、正确地、系统 地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 “清楚”的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 好制度,必须坚持;
二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断的提 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是一个认识、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 邓小平从(80.5)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 到(90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层次: 1、从目的和目标(最高)层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2、从制度(特征)层次 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等 3、从体制(模式)层次
夫提出“三和”、“两全”路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全民党、全民国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国内: “左”的错误有所抬头;大跃进、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 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 经营是补充;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 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 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初 步地一、正确地、系统 地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 “清楚”的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 好制度,必须坚持;
二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断的提 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是一个认识、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 邓小平从(80.5)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提出 到(90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个层次: 1、从目的和目标(最高)层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2、从制度(特征)层次 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等 3、从体制(模式)层次
夫提出“三和”、“两全”路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全民党、全民国家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国内: “左”的错误有所抬头;大跃进、
毛概第五章课件
• 首先,实力增强,但不平衡、不协调、 不可持续依然突出
• 其次,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问题。
• 最后,国际竞争激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 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 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 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
——毛泽东
(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 提出的新课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 认识与实践 2.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践
3.中国共产党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曲折经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对 未 来 社 会 阶 段 的 论 述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
要的内容,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 标2.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是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
• 其次,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问题。
• 最后,国际竞争激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 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 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 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
——毛泽东
(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 提出的新课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 认识与实践 2.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践
3.中国共产党对基本国情认识的曲折经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对 未 来 社 会 阶 段 的 论 述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 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
要的内容,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 标2.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是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全篇
一位前苏联杂 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 乔夫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 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 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 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 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 路。1991年12月26日, 苏联正式解体。
斯大林等领导人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 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简单套用马克思理论, 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 长期发展的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 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 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过渡。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 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39
1981年6月,党 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 一次使用了“初级 的阶段”这一用法。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我国的社会 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 初级发展阶段,物质 文明还不发达。”
★这里已经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主要特征——物质文明不 发达。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 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 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 概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 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 较为详细的分析。但是都 还没有作为关系全局的重 大理论问题提出。
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受“急于过渡”思想的影响,普
遍接受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此作为确定本国社会主义 发展目标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二)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成”和“建立” (1957年2月), 后来又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 段”的正确认识(1959年底1960年 初)。
思考
为什么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 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提出或正 确分析社会主义阶段性的概念。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 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 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 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 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 路。1991年12月26日, 苏联正式解体。
斯大林等领导人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 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简单套用马克思理论, 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 长期发展的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 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 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过渡。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 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39
1981年6月,党 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 一次使用了“初级 的阶段”这一用法。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我国的社会 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 初级发展阶段,物质 文明还不发达。”
★这里已经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主要特征——物质文明不 发达。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 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 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 概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 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 较为详细的分析。但是都 还没有作为关系全局的重 大理论问题提出。
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受“急于过渡”思想的影响,普
遍接受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此作为确定本国社会主义 发展目标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二)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成”和“建立” (1957年2月), 后来又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 段”的正确认识(1959年底1960年 初)。
思考
为什么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 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提出或正 确分析社会主义阶段性的概念。
毛概第5章PPT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
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 系;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 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我国永 不称霸的重要思想。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改革的起步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萌芽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 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 不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阶段:改革的展开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提出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 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南京林业大学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中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所取得的成就仍是 巨大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条件,为中国 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 条件。
毛概第五章PPT课件
•哲学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14
• 社会稳定: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 演变”,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刘少奇:应该学会自己走路,根据中国 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10
• 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 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 缺乏民主,权利过分集中 • 把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关起门
来搞建设
.
11
•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3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 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 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 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39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 必然要求。
.
43
• 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 发展的瓶颈。
• 单纯依靠市场换技术在现阶段已很难支撑我 国经济增长
• 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已遇到了资源、 环境和经济效率的硬约束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发 生了深刻变化
.
44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 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 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 需要。
.
14
• 社会稳定: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 演变”,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刘少奇:应该学会自己走路,根据中国 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 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 陈 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10
• 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 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 缺乏民主,权利过分集中 • 把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对立起来,关起门
来搞建设
.
11
• 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 • 犯错误期间也有重要成就 • 领袖与群众同甘共苦 • 正确对待所犯错误
——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3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 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 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 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
39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 必然要求。
.
43
• 自主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 发展的瓶颈。
• 单纯依靠市场换技术在现阶段已很难支撑我 国经济增长
• 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已遇到了资源、 环境和经济效率的硬约束
•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发 生了深刻变化
.
44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 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 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 需要。
毛概课件第五章
解除危机
南开大学陈荣娣教授指出: 南开大学陈荣娣教授指出:“现在的教育危机 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1988年小 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1988年小 学生失学的人数428 428万 中学生287 287万 学生失学的人数428万,中学生287万,全国还有文 亿人……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 盲2.3亿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 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 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都 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 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 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l 初中2 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l/3,初中2/ 高中1 如要改变这种情况, 3,高中1/2)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增加智力投资是 唯一出路。 唯一出路。” 直到20世纪末年 世纪末年( 直到 世纪末年(1998—1999年)以后,我国 年 以后, 才开始逐步消除对科学教育的偏见
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提出 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 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时候科学技术还是“一般生产力”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时候科学技术还是“一般生产力”。
第五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从“一般”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 一般”生产力到“第一”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密切关注、 早在 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密切关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 世纪中叶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 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 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 它的实际 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 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他看到那种对工业、 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 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恩格斯 恩格斯
毛概第五章讲课PPT定版
二、基本路线的内涵
(P123-124)
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
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 民
领导力量和依 靠力量 根本立足点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P124-126)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 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 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 根本要求。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四项基 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 的全部历史进程。 (4)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 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把中国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 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 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 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 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 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二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 会的联系与区别(第三段) 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 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 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 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 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发展阶段 的设想 •第一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 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 变时期 •第二阶段 共产主义的初级 阶段 •第三阶段 共产主义的高级 阶段
2、列宁的认识
•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 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 段问题。(P109 第四段) • 列宁认为经济落后的俄国“只 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最初级形 式的可能” 还不能达到成熟 或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里 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 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 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
第五章 毛概课件
六、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认识偏差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经 的 现的 、 于
生 了 “ 左
表现
党 的 指 导 思 想 逐 渐 发
的 的 的
原因
的
的认识 于
” 的 偏 差
于 建设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毛泽东——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毛泽东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 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 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 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 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 又搞资本主义” 义,又搞资本主义”;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 义的“和平演变” 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 两个中间地带” 的先进性和不变质的思想;“两个中间地带” 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和“三个世界划分”等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初步探索
马克思、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1、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2、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 3、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4、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5、不仅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一 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 6、无产阶级专政不再存在,国家消亡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 根本目标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 最终目的的统一
3、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概括的意义
毛概课件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 出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 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p111
总 结: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有 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 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提出 的意义?
1 突出强调“ 解放 生产力 ”和 “ 发展生 产力 ”,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课堂讨论: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 出及其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 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 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 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的趋向; 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 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命题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05——p111
总 结: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有 哪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 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提出 的意义?
1 突出强调“ 解放 生产力 ”和 “ 发展生 产力 ”,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课堂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