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常见易误用成语大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中性词。注意与“自鸣得意”区别,后者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该成语使用时一要注意陈述对象是“技艺”,二要注意不可误解成“走神”。正例:这支曲子演奏得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吸引住了。误例:小明想像力丰富,常常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令同学们钦佩不已。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该成语多含褒义,贬义当用“死灰复燃”(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中性当用“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以后又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与“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相去甚远。
从心所欲:即随心所欲。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蹉跎岁月:光阴白白地过去,指虚度光阴。不是指艰苦岁月和不平凡的岁月。使用时易误解为义同“峥嵘岁月”。误例:回忆起那段蹉跎岁月,老李说:“没有含泪吞咽过面包就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滋味啊!”
D
大彻大悟: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义指觉醒,不是指“领会、理解”。误例: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该成语要注意“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的原因是“说话人语言紊乱或空洞”,不可简单理解成听不懂。误例: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不肖子孙: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或遗志的人。不肖:不像其先辈。注意:“不肖”不可误理解为“不孝”。
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正例: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表现了询问者对学员在基层工作问得仔细。)注意: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前者,强调“详细”。后者指不嫌麻烦,强调有耐心。如果要表示嫌麻烦用“不胜其烦”。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正例一: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正例二: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本成语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语境,如果平等地签订盟约则不可用。
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正例:小平同志南巡时的一番谈话,如暮鼓晨钟,使全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指生活悠闲、环境美好。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与“积极进取 永不满足”感情色彩有别。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不可用于进入房屋。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一般用于否定句中,前面往往加“不可”“不能”等词语。类似成语还有:“同日而语”"望其项背" “一概而论”等等。误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环保也有了新的认识,有人却对此等闲视之。
不三不四:①指不正派。如:不要与这些不三不四的人来住。②指不象样子。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该成语义②用得不多,易误判为错用。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瘟,戏曲表演沉闷乏味,缺少激情;火,紧急急促。注意:这个成语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这是不伦不类的。
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不逞,不得志。由“之徒”可推出其为贬义。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负,辜负。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使人信服。
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误例: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不形容物品丢失。注意与“不翼而飞”比较,后者既可形容声音、名声、消息、言论等传播得快,也可形容东西不见了。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它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物。还有,不可误解为“不可思议”,后者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不可收拾:指事物残损破坏到无法修复、整理或不可救药的地步。该成语今使用时多在其前加“一发”,组成“一发不可收拾”。多指“局势、情况、局面”类。注意与熟语“一发不可收”比较。后者指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其行为对象是“人”。
F
翻云覆雨: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贬义。与“云、雨”之义已无关。也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方枘圆凿:《楚辞·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枘:榫头;凿:卯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使用时易误解为贬义,相似的情况还有“异想天开”,该成语亦为中性,如“科学家有时要有一点异想天开的精神”,此处用的是褒义,使用正确。
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注意:①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可以“花样年华”“风华正茂”“锦瑟年华”形容之。②该成语不可形容男性。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现代汉语词典》注为“受审问”;《辞海》注为“受审讯或质讯”。可见该成语指公堂上受审(在公堂里受审,是就被告而言)。正例:在过去几年的经济活动中,我曾经做过不少违法的事,我很愿对簿公庭。有工具书将该成语注为“在法庭上对质”,并理解成“打官司”,当为误解。像下面三例,按《现代汉语词典》之义当为误用。例一:双方各执己见,不肯退让,最后只得对簿公堂,等待法庭的判决了。例二:为了遗产纠纷,兄弟俩竟对簿公堂。例三:如果你执意否认你侵犯我公司的经营权,那就只好对簿公堂。
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该成语使用时要注意对象。误例: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不可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轻视,看不起”;也不能与“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混淆。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多久。一般多用于有前后情况对比的语境,主要是突出短时间内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正例:曾几何时,这里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人们常将该成语理解为“曾经”“前不久”而误用。误例: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或听取的胆量。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不可理解为“不曾见过大世面”。
从长计议:慢慢儿地多加商量,指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过日子有长远眼光”。
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打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的方式不当,不能救人反而危及自己。
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衰落。该词意即春天将尽。(“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浓厚,可视为其反义词,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 误用该成语往往是因为误解了“阑珊”。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易将语义搞反而误用为“乐于迁居”了。误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B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好象在缝隙中窥见飞驰的白马,转瞬即逝一般。注意与“电光石火”区别,后者既可指时间过得快,又可指念头、想法等事物转瞬即逝。误例:他想到的是可惜他没有机会和另一位军人掰手腕了。这个念头如白驹过隙,一刹那就消失了。(当用“电光石火”)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鼎力相助:竭力帮助人。一般用于感谢对方或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用于自己帮助别人则属误用。误例:他信誓旦旦地对老总说,我拿人格向你保证,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和我的朋友一定同心协力,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
多事之秋:事情或变故多的时期,多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注意:这里的事指不好的事。
E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与“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有别,前者强调“受影响”;后者强调“亲见亲闻”。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也不可理解为贬义。近义成语有“谆谆教导”。
中学常见易误用成语意义、用法识记专题材料(修订版)
A
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伤的军队。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注意语义中“从容不迫地步行”。误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分高下。多含贬义。近义成语有“旗鼓相当”,批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中性词。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徒手搏斗。冯河:徒步过河。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不指山河壮美。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注意语义中的“坏人坏事”。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该成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前一个比喻义用得很少;二是后一个比喻义有人误认为当写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实不必。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自谦之词。不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不可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
C
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习惯上此成语不用作喻指洪水泛滥。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将会出现某种情况,多指不好的情况)。注意括号中“将会出现”“不好的情况”。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常有人将语义搞反。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正例:我想这是大年夜,他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说笑笑正热闹,叫他冲黑冒寒送我,是~。(杨绛《冒险记幸》)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章写得差。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正例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注意:①“置疑”不能写作“置喙”。“置喙”:插嘴。“喙”: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②也不能写作“质疑”。“质疑”:提出疑问,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③“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无庸置辩”:用不着怀疑、争辩。“无”也写作“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