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5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青岛版六三制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5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青岛版六三制
.
5、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6课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
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 .。
6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方法指导:
• 1.注意安全。 • 2.玻璃棒要顺着同一方向搅拌,注意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 3.搅拌完成后,要将混合物静置一会再观察。 • 4.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 5.尽快完成实验后,收拾好桌面。
活动过程
名称 实验方法
食盐
加水
水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3.观察食盐和水泥加热后的变化。
活动过程
方法指导:
• 1.注意安全。 • 2.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要用坩埚钳把坩埚取下,放在石棉网上。 • 3.仔细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 4.尽快完成实验后,收拾好桌面。用过的火柴放入桌面上的培养皿里。
活动过程
青岛版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配套课件 (六·三制)
6.食盐和水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 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 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 课件、实验记录单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1.观察食盐和水泥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活动过程
找一找生活中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三: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调查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现象,并进行分类。名称 实验方法食盐
加热
水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过程
给变化分类
• 像食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 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 像水泥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
不可逆变化。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课件
物质的产生,为初中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打基 础。)
3、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2020年9月28日
5
(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4、实验方法:
⑴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⑵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5、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 变
成液态,玻璃片变黑。
6、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温度较高的
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
化。
2020年9月28日
3
(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5、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
2020年9月28日
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6
(三)鸡蛋与醋的反应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步骤: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的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新物质生
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 转化成别的物质。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实验
2020年9月28日
1
(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1、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3、材料: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 物)、塑料袋。
2020年9月28日
2
(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4、实验过程: (1)选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
2020年9月28日
12
青岛版科学实验(六年级上册)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备注说明
(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等)
仅供参考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手册
(六年上册)
序号
实验名称
课本页码
类别
备注
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P7
分组
2
蜡烛燃烧的实验
P14
分组
3
食盐变化的实验
P16
分组
4
水泥变化的实验
P16
分组
5
铁生锈
P19
分组
6
惯性实验
P30
分组
7
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P42
分组
8
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P48
分组
9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P64
分组
10
葱叶结构的模拟实验
P72
分组
11
牛奶的变化
P22
演示
1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实验
P51
演示
序号
1
类别
分组
实验类型
对比实验
实验名称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
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
四片馒头、塑料袋、烧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3、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2、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研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谈话: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
二、自制胶水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
讲解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的方法。
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并展示。
三、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
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三是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由于水能够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变来变去,所以它是可逆变化。
最新2019年秋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6.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②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能力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
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2、制定方案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可分组进行)探究食盐组方案:(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取少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进度表
周次
课题
实验
内容
实验
形式
实验器材
4
蜡烛的变化
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分组
蜡烛、火柴、干玻璃片(铁片)、试管夹
4
食盐和水泥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分组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Hale Waihona Puke 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7
静止和运动
模实验拟:静止和运动
分组
墨水瓶、课本、橡皮
8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实验
分组
鱼缸、鸡蛋、光滑的木板一块、小锤
8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实验
分组
小车、木块、障碍物
9
白天与黑夜
昼夜变化的原因
分组
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16
蚯蚓找家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分组
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序号环境发霉情况1 温暖(阳台)、潮湿(滴水)发霉发霉最早,面积大2 温暖(阳台)、干燥(烘干)发霉面积适中3 低温(冰箱)、潮湿(滴水)发霉面积适中4 低温(冰箱)、干燥(烘干)发霉发霉晚,面积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烂水果散发的酒香),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6食盐和水泥》word教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食盐和水泥
课后找答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
和不可逆变化现象?
那么,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我
们的是利还是弊呢?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观察
1、把粉笔灰放进水中,粉笔灰一部分沉入水底,一部分漂浮在 水面,说明粉笔灰不能溶解于水。 ( ) 2、食盐溶解后,如果蒸发掉水分,还能变回盐。 ( ) 3、水能溶解一些固体,但不能溶解液体。 ( ) 4、水泥溶解后,如果想办法,还能变回水泥。 ( ) 5、碎玻璃通过加热炉加热后还能制成玻璃产品。 ( ) 6、、温度剧变可以使许多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 ) 7、蜡烛熔化后仍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可逆变化。 ( ) 8、蜡烛燃烧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是不可逆 变化。 ( ) 9、在一定的温度下,水的3种状态的变化是可逆的。 ( ) 10、面粉可以蒸成馒头,馒头也可以变回面粉。 ( )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 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坩锅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 盐颗粒。 (恢复原状了)
水泥的变化
猜一猜,往盘中的水泥加水,水泥会 发生什么变化? 不会溶解,一会便凝固了 。
对水泥进行加热,水泥会发生什么变 化 呢?会恢复原状吗? 水泥不会再恢复原状了 。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观察课本第页的第一幅图:按箭头方向 观察水有哪些变化? 水——水蒸气——雨或冰——水 观察第二幅图: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 哪些变化? 碎玻璃——玻璃融化炉——玻璃制品
提示: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是因为……
水和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 后还可以恢复原状。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教案 食盐和水泥
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了解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形态特点?要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然后教师这样引入:最普通的事物像食盐和水泥,他们也暗藏玄机,你想知道他们的变化吗?二、观察食盐的变化。
1.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食盐溶解在水中,不见了。
2. 问题提示:溶解的食盐还能在看到吗?小组讨论方法。
这时教师可以小组指导,给予提示。
3.汇报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把水蒸发掉。
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4.学生实验探究,及时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
小组记录讨论,汇报结果。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5.汇报实验结论:在坩埚上析出食盐颗粒,说明溶解的食盐又回来了。
三、观察水泥的变化1.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猜想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老师这里对于学生猜想和实验方案在尊重学生经验的基础上予以指导。
2017最新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学制)4 水变咸了 教学课件
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 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 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 溶解。
实验要求: 实验时每杯水只放一种物质,每种 物质取半药匙放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 拌,认真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水变咸了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1.观察食盐的颜色、样子 。 2. 把小半药匙食盐放入有水的大烧杯中 观察现象。 3.静置一分钟,然后充分搅拌,再观察 4.小组长做好记录。 1、玻璃仪器轻拿轻放。 2、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着 杯壁,防止烧杯破碎。
小资料:
高锰酸钾是一种深紫色的 颗粒,它是一种化学药品,具 有腐蚀性,所以大家不能用手 接触,更不能放到嘴里。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6食盐和水泥》教案.doc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枯燥,将两袋馒头放在一样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小刀、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用小刀切割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切割蜡烛,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实验三〔一〕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坩埚、火柴、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方座支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火柴、盘子、小勺、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酒精灯、水泥。
实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一〕实验器材:汽水瓶4个,电吹风1个,纯洁水、食盐。
实验步骤: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A、B、C、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瓶盖将瓶口盖住。
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注意卫生,防止细菌侵害,有益身体健康。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1、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霉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6课)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
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