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的整改报告
建筑施工现场沉降监测的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近期,我司承接了某建筑工程项目,并负责其施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监控和控制,特别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密切关注。
经过监测发现存在一些沉降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并进行了沉降监测的整改工作。
现将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二、问题调查在施工开始之初,我们对工程现场进行了基础测量,并依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监测。
经过初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工地存在一定的沉降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沉降过大,超出了设计标准的范围。
经过具体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地基处理不完全: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工作不够细致,未能完全消除地基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隐患。
2. 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施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了地基沉降过大的现象。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整改方案。
三、整改方案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和调查结果,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地基处理补强:对地基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隐患进行再次处理和补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 施工质量提升: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
3. 监测装置优化:对现有的沉降监测装置进行优化和更换,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整改效果经过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再次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工地的地基沉降情况大幅改善,已经达到了设计标准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整改效果稳定可靠。
施工现场的沉降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幅减少。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沉降监测的整改工作,我们成功解决了工地地基沉降过大的问题,并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施工现场监测和控制工作需要持续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的持续稳定。
基于整改后的监测结果,我们建议:1. 持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房屋沉降观测情况汇报
房屋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根据公司安排,我们对所负责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进行了全面观测和调查。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观测情况和初步分析结果。
首先,我们对该区域的房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测量。
通过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我们成功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对每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地基情况、周围环境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对地下管线、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的可能影响因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情况。
首先,我们发现该区域的部分建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
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沉降情况与建筑物的年代、结构类型、地基土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其次,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地下管线和设施的沉降情况,这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观测结果,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估。
我们认为,该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同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们初步推测,这些沉降情况可能与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建筑物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降情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分析观测数据,寻找沉降情况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该区域房屋沉降问题的有效措施。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该区域的房屋安全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次观测和汇报,我们对该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1. 引言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检测地面或建筑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
本报告旨在总结沉降观测的成果,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2. 观测方法和数据收集在本次沉降观测中,我们采用了现场观测法,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三个固定测点和多个活动测点,以确保对沉降变形的全面监测。
观测数据的收集是通过定期观测和记录的方式完成的。
每隔一定时间,我们会对测点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多次测量取平均的方法,并对设备进行了定期校正。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地面或建筑结构的沉降变形情况非常重要。
下面是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主要步骤:•数据清洗:我们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以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数据整理:接下来,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计算每个测点的沉降量。
•趋势分析:通过绘制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沉降的整体趋势。
如果曲线呈现出线性或近似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较为稳定;如果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说明沉降变形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空间分析:除了时间趋势分析,我们还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空间分析,以了解不同测点之间的差异。
通过绘制等值线图或三维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位置的沉降情况。
4. 结果讨论根据上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沉降观测的成果和结论:1.沉降趋势:经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测点A和B的沉降量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而测点C的沉降量呈现出指数增加的趋势。
这可能与观测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工程活动有关。
2.空间差异:我们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在观测区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特别是在离工地较远的地方,沉降量相对较小;而在工地附近,沉降量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工地的开挖和填方等工程活动导致的。
沉降监测报告模板
***(以下简称乙方)受***(以下简称甲方)的委托,对其开发建设的[工程名]的[工程建筑物总数]栋楼的主体进行沉降监测。
自[开始日期]开始,至[结束日期]为止历时[监测时间]年,监测期次从[最少期次]到[最多期次];每次监测结束,均及时向甲方提交了监测报表.目前建筑物主体陆续竣工已一年有余,应甲方工程部的要求,现将历次监测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监测依据的规定、规范及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工程名]沉降监测技术方案二、工程概况该工程座落于[工程地点],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结构形式],地基类型为[地基类型],基础结构形式为[基础结构]。
工程建设单位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设计用途为[用途],层数为[层数],设计最终沉降量为[设计最大沉降量],设计最终沉降差[设计最大沉降差]。
三、监测精度要求及方法1、基准点布设在工地附近于1999年9月13日布设了[工作基点数]个基准点,基准点的标志类型均为墙上金属标志.其中一个基准点利用***Ⅱ等水准点***,高程为***;基准点编号分别为[工作基点号]。
上述基准点的高程均为***高程系。
利用上述[工作基点数]个基准点构成一个基准网,其中***点作为工作基点,另两点作为联系点。
监测期间定期采用一级水准检测基准网的稳定性,从多次检测结果表明,基准点稳定可靠。
2、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位布设详见各个楼的点位布置图,[各建筑物布设沉降点数]。
3、监测周期安排沉降监测从建筑物主体施工至正负零开始,每建一层监测一次。
主体封顶后按百日平均沉降量安排观测,遇到特殊情况中途适当加测或减测。
4、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的沉降监测采用二级水准,水准路线布设成闭合环,采用后后前前的读数方法,仪器使用[仪器]配合铟钢尺进行.监测数据的平差使用***平差软件。
四、观测数据及变形分析1、观测数据各观测点各期的观测高程值见各楼的沉降监测数据汇总表。
科普沉降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科普沉降监测工作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大,土地沉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土地沉降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科普沉降监测工作。
本次科普沉降监测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实地勘测和数据收集,为公众提供关于土地沉降的科学知识,并增强大家对土地沉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
选择了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地区作为勘测区域,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土地和建筑物进行监测。
通过现场测量和仪器设备的运用,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样本。
其次,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从而得出了土地沉降的趋势和变化情况。
并根据数据结果,我们编制了简明扼要的科普资料,向公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普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公众传授土地沉降的知识,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并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将科普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
通过本次科普沉降监测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公众对土地沉降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知道了土地沉降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其次,我们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决策和管理。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的勘测范围还不够广泛和全面。
其次,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最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增加勘测范围和样本数量,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其次,加强与媒体和社区的合作,扩大科普宣传的影响力。
最后,改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提高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次科普沉降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房屋沉降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房屋沉降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房屋沉降考核的负责人,我经历了很多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这个岗位上,我主要负责监测和评估房屋沉降情况,以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房屋沉降的监测计划和评估方法。
我参与了大量的现场实践,熟练掌握了各种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房屋沉降情况。
其次,我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和协作。
在工作中,我发现房屋沉降的情况往往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多方合作来应对。
因此,我主动与建设、土地等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和协调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交流会议,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和知识面。
最后,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任务。
同时,我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有效地管理了大量的监测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为保障房屋结构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和协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为房屋沉降考核的负责人,我一直坚持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房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潜在的房屋沉降问题,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我深刻认识到房屋沉降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必须严谨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以确保公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在工作中,我积极参与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补充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也主动关注行业热点和前沿技术,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的任务和目的:任务:对一栋建筑物进行一周的沉降观测进行场地平整测量目的:熟悉沉降观测和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时间:一周地点:学校三、实习组织:根据仪器设备情况,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安排,负责组内借用仪器工具的安全和管理。
四、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1、实习期间按时出工。
2、爱护仪器,操作仪器要正确,防止发生事故。
3、表格填写要齐全,书写字迹要工整。
五、实习任务:1、变形观测: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由于荷重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空间位移)的测定工作。
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研究变形规律,检验设计理论及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转动角观测和振动观测等。
沉降观测测定建筑物或其基础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沉降观测: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位移变化所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2、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
施工测量根据施工区域的测量控制点和自然地形,将场地划分为轴线正交的若干地块。
选用间隔为20~50米的方格网,并以方格网各交叉点的地面高程,作为计算工程量和组织施工的依据。
在填挖过程中和工程竣工时,都要进行测量,做好记录,以保证最后形成的场地符合设计规定的平面和高程。
场地平整计算步骤为:1:划分方格网2:计算各角点的地面标高3:计算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5:计算零点及绘出零线6:计算各方格内的挖或填方体积7:统计挖填土方量8:调整设计标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我实践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自认为理论知识学的相当不错了,但是实践的时候仍然是无从下手,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因为是冬天每天都是寒冷的,在寒风中站立这,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以的。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沉降观测报告一、观测目的与意义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实地测量手段,对土地或建筑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对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并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安全和保护土地资源。
本次沉降观测旨在了解某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本次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标志点:在建筑物周边设置4个稳定的标志点,用以确定测量基准;2. 测量基准点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测得标志点与测站的高差,计算出各标志点的高程;3. 测量建筑物沉降点高程:选取建筑物4个角落附近稳定的地面点,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记录各点高程值;4. 数据处理:根据基准和建筑物沉降点高程的测量数据,进行差值运算,得出各建筑物沉降点的沉降量。
三、观测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与数据处理,得出建筑物各角落沉降量如下:1. 角落A:下沉0.5毫米;2. 角落B:下沉0.4毫米;3. 角落C:下沉0.3毫米;4. 角落D:下沉0.4毫米。
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物的沉降量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2. 角落A的沉降量最大,可能是因为该处地基较软,导致建筑物沉降较为明显;3. 角落B、C、D的沉降量相对较小,说明地基较为坚实,沉降情况较为稳定。
四、建议与措施鉴于观测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对于沉降量较大的角落A,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沉降情况的稳定性,如果沉降速度较快,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固地基;2. 对于沉降量较小的角落B、C、D,可以继续进行定期的观测,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在后续的工程运营和管理中,应加强对建筑物地基情况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沉降观测提供了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沉降情况的了解,为工程运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研究的实习报告一千字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研究的实习报告一千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研究的实习报告一、引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筑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建筑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监测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建筑
监测工作是指对建筑物结构、地基、地下管线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建筑监测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我们实时监测了建筑物的变形、位移、振动等情况,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结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其次,我们对地基和地下管线进行了监测和评估。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地基沉
降监测、地下管线位移监测等工作,我们及时发现了地基沉降、地下水渗漏、管线破裂等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运行。
此外,我们还对建筑物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
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等问题,并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改善建议,为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建筑监测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建筑监测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
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根据楼房下沉变形监测报告,本次监测是针对某建筑物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的。
监测期间,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测量仪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以确保得到准确、全面的数据。
经过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地基沉降:在监测期间,楼房地基出现了沉降现象。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发现楼房各个位置的沉降量不尽相同,但整体呈现出向一侧倾斜的趋势。
2. 沉降速度:楼房的沉降速度并不是均匀且稳定的。
在监测期间,我们观察到沉降速度在不同时间段有所变化,表明地基的变形存在一定的动态性。
3. 变形情况:楼房下沉引起了一定的变形现象。
除了向一侧倾斜之外,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裂缝和变形的迹象。
这些变形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4. 变形原因:根据地质勘察和现场观察,楼房的地基沉降可能与土壤固结、水分移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楼房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进一步研究变形机理:针对楼房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机理和演化规律,从而为后续的土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楼房沉降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楼房变形状况,有效预防潜在安全风险的发生。
3. 加固与修复工程:根据楼房的变形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和修复措施,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规范建设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建设方案的审查和验收等,以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本次报告仅为初步监测结果,更详细和全面的分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
建议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建议,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楼房的结构稳定和居民的安全。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一、引言沉降观测技术是地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用于测量土壤、岩石、建筑物、桥梁等地表沉降变形情况。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稳定性,预测和控制地质灾害,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本报告旨在介绍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二、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2.方法(1)选择监测点和布设传感器:根据实际需要,在地表选取监测点,然后将传感器放置在监测点上,用于测量地表沉降变形的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采集地表的沉降变形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
(3)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归纳等。
(4)结果呈现:将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呈现给用户,并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三、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1.地质灾害预测:通过监测地表的沉降变形情况,可以预测出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液化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基础工程稳定性评估:在建设建筑物或桥梁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以评估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3.道路和铁路的监测:对于长期使用的道路和铁路,可以通过沉降观测技术监测其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问题,确保交通的正常运行。
四、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1.沉降观测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在施工前,首先在桥梁附近选取了若干个监测点,然后在每个监测点布设传感器。
每天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多天的观测数据,可以得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最终桥梁工程顺利完工,达到了预期效果。
2.沉降观测在地下水降低中的应用:污水处理厂周围的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为了评估降低地下水位对工厂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沉降观测。
选取了厂区内的多个监测点,并设置了多个传感器。
通过多阶段的观测数据比较和分析,发现建筑物的部分地表沉降较为明显,结构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训过程1. 实地勘察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对观测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土质等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设置观测点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和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应尽可能覆盖观测区域,并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分布等因素。
3. 安装沉降仪器在每个观测点上,安装沉降仪器,如沉降标杆、测水管等。
安装时要保证仪器的垂直度和稳定性,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进行观测观测过程中,要根据观测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建议每月进行观测一次,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沉降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结束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应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校正,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然后,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并绘制沉降曲线。
三、实训结果根据我们的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观测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表明地基或建筑物存在沉降变形的情况。
2. 沉降量的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集中沉降的情况。
这可能与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
3. 沉降速率的变化较小,说明沉降过程相对稳定。
但仍需要继续进行观测和监测,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沉降过程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正确安装观测仪器、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巧。
同时,我也意识到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它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地基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本次沉降观测实训使我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本次沉降观测实训是我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的一次实践课程,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沉降观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掌握土地基沉降和建筑物沉降情况,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
在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可以帮助项目工程师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意义和目的,掌握了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
在实地操作中,我们选择了一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进行观测,选取了道路两侧的4个固定点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仪器的设置和数据的采集分析,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观测过程和操作要点。
观测结果显示,在施工期间的一周内,沉降量较小,接近于稳定状态,符合预期。
然而,通过定期观测,我们也发现了施工期初的易沉降地层。
这种情况提醒了我们在土建工程中注意土层的承载能力和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基础。
此外,沉降观测实训还加深了我对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解。
例如,我们采用了水平仪和垂直仪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也需要注意正确选择处理方法,例如通过回归分析降低测量误差。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沉降观测实训,我不仅了解了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还学会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这对我今后从事土木工程和施工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加以应用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内容:- 《土建工程施工实践手册》-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材- 《土木工程概论》教材- 《岩土工程原理与应用》教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 相关学术论文、实践案例分析等以上参考内容是我在沉降观测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指导,其中包括一些教材和手册,这些内容涵盖了土木工程和土木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
同时,我还参考了一些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分析,以提升自己对沉降观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监测频率为第一年施工过程中每施工完一层监测一次,第二年每三
个月监测一次,第三年每半年监测一次,即国际社区总计观测
38 次,
风情商业街总计观测 10 次。 Nhomakorabea3.3 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
沉降监测控制值为 30mm, 预警值为 24mm ,当累计沉降量达到
24mm 时向相关单位提出书面预警,以便采取有关措施。
风情商业街为地下一层,地上 3 层, 1 至 6#楼为别墅型商业楼, 7# 楼为室内有步行街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共布设沉降监测点 46 个, 编号 1~4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楼房修建 过程中观测 4 次,封顶至竣工观测 6 次,共计观测 10 次。
国际社区为地下 2 层,地上 29 至 31 层高层住宅,基础为冲孔灌注 桩,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共 4 栋(其中 4#楼分 4A 和 4B)。共布设 沉降监测点 30 个,编号 47~7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 面布置图)。楼房修建过程中观测 32 次,封顶至竣工观测 6 次,共计观 测 41 次。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安溪宝龙 A 地块国际社区 和风情商业街沉降监测工程
监测总结报告
3
目录
1.工程概况 .................................................................................................0... 2. 沉降观测作业依据 ..................................................................................0... 3. 沉降观测作业方案 ..................................................................................1...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了解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从而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方法。
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测量点法和GPS监测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在工程周边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测量点,并利用GPS监测系统对这些点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
三、观测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观测结果,在观测点A、B、C等位置,地基土的沉降情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中,A点的沉降速度较快,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
通过对比不同监测点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基土的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A点周围的地基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处理。
而B点的沉降速度较慢,可能是由于地基土的特性较为稳定,但仍需要继续监测。
C点的沉降速度相对稳定,表明该处的地基土变形情况较为平稳,对工程影响较小。
五、结论。
通过本次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有关地基土变形情况的重要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将根据观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地基土的变形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对本次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方单位和个人。
正是有了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支持,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本次观测工作,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观测结果。
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支持!七、参考文献。
[1] XXX. 土木工程沉降观测技术及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XXX. GPS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2015(3): 56-60.以上就是本次沉降观测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有所帮助。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数量日益增多。
为了确保住宅小区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沉降观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对某住宅小区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工程概况本次沉降观测的住宅小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总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内共有_____栋住宅楼,建筑结构形式为_____,基础类型为_____。
三、沉降观测的目的和依据(一)观测目的1、通过定期观测,获取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沉降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
2、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可靠的沉降数据,以便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3、积累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经验数据,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观测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该住宅小区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一)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沉降缝两侧、高低层交界处等。
2、观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基础类型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6 个。
3、观测点应便于观测和保护,且标志应牢固、明显。
(二)观测点的布设情况本住宅小区共布设了_____个沉降观测点,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此处插入观测点布设图)五、沉降观测的方法和精度要求(一)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使用_____水准仪,配合_____水准尺,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
(二)精度要求1、每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2、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nmm(n 为测站数)。
六、沉降观测的周期和频率(一)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加载情况确定。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下降,通常是由于土壤压缩或建筑物自身重量导致的。
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常用的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位移传感器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位移;位移传感器测量法是使用传感器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的位移;全站仪测量法则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 沉降位移监测结果我们对某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记录,得到了以下结果:- 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在初始施工阶段较大,后期趋于稳定。
- 沉降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建筑物的重要节点上,如地基附近。
- 不同土层或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沉降位移的差异。
- 沉降位移与周围环境的压力变化相关,如地下水位、附近施工活动等。
4.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分析了造成沉降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受力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固结,进而导致沉降位移。
- 建筑物自身重量:建筑物自身的负荷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特别是在初始施工阶段。
- 施工活动:附近的施工活动如挖掘、填土等也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沉降位移的发生。
-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土壤的压缩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沉降位移。
5.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控制沉降位移的常见方法包括:-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考虑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
-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降低荷载:采取减轻建筑物自身负荷的措施,如增加结构支撑点等。
- 控制地下水位:采取合理的排水和补给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沉降监测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目录1.工程概况 02. 沉降观测作业依据 03. 沉降观测作业方案 (1)3.1沉降监测精度指标 (1)3.2监测频率 (1)3.3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 (1)3.4 沉降监测 (1)4. 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3)4.1 累计沉降量分析 (3)4.2 差异沉降量分析 (11)5. 结论 (11)6.检查验收 (11)7.提交资料 (11)1 测量技术总结报告2 各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图3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1.工程概况受安溪宝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工作。
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项目位于建安大道以西、城北二环路以北,西南角与安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紧相邻。
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任务如下:风情商业街为地下一层,地上3层,1至6#楼为别墅型商业楼,7#楼为室内有步行街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共布设沉降监测点46个,编号1~4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楼房修建过程中观测4次,封顶至竣工观测6次,共计观测10次。
国际社区为地下2层,地上29至31层高层住宅,基础为冲孔灌注桩,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共4栋(其中4#楼分4A和4B)。
共布设沉降监测点30个,编号47~76(沉降点位布设情况详见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楼房修建过程中观测32次,封顶至竣工观测6次,共计观测41次。
按二级变形测量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进行沉降监测。
2010年12月28日开始进行观测,随着修建进程监测至2012年11月15日,每期沉降观测资料均已提交上报。
目前已全部竣工,为使有关单位更好地了解该建筑物在施工加载过程中的沉降变化趋势,以及对建(构)筑物沉降情况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现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技术总结。
2. 沉降观测作业依据2.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3 《建筑变形监测规程》(JGJ/T8-2007);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5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主体建筑物沉降监测设计图纸;2.6监测合同。
3. 沉降观测作业方案3.1沉降监测精度指标按二级变形测量相关技术指标,即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3米,视线高度大于0.2米,基辅读数差小于0.5毫米,基辅高差之差小于0.7毫米,路线闭合差小于1.0 毫米,n为测站数。
3.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第一年施工过程中每施工完一层监测一次,第二年每三个月监测一次,第三年每半年监测一次,即国际社区总计观测38次,风情商业街总计观测10次。
3.3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沉降监测控制值为30mm,预警值为24mm,当累计沉降量达到24mm时向相关单位提出书面预警,以便采取有关措施。
3.4 沉降监测1、沉降基准点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1) 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布设在远离施工场地的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J1~J3)沉降监测基准点。
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打入水泥路面。
(2)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用电钻在浇灌的柱上钻孔后,用直径为25mm的钩型钢筋打入其中。
2、观测方法(1)水准基准点观测进行水准控制点的观测,控制点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采用附和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
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或尺垫升降引起的误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前、后、后、前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i角误差及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各测站观测的前后视距、数据差应符合如下要求,前后视距不能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3米,视线高度大于0.2米。
为了避免粗差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每测站严格检核基辅读数差,只要符合基辅差的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站的观测。
每次观测按照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
(2)建筑(构)物各沉降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和线路。
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
(3)使用仪器使用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仪器,在本工程中用带有GPM3测微器的NA2水准仪或N3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铟钢水准尺。
作业开始后一周内应每天检较i角一次,只有当i角不大于15〞时才能使用进行观测,否则送修检校后才能使用。
若i角稳定时,以后每周检校一次。
为保证高程基点的可靠性,每次观测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判断,以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
(4)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手提电脑自编记录计算程序进行或利用全自动水准仪的数据卡记录数据。
可提高工效和计算不出错。
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
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测量助手平差处理。
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4. 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4.1 累计沉降量分析1、风情商业街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统计如下:1#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1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3233343536372011-5-120000002011-6-3-1.25-1.42-1.02-1.04-0.85-0.63 2011-6-20-2.45-2.28-1.53-2.21-1.38-1.91 2011-7-15-3.20-3.48-1.78-2.75-1.72-2.202011-8-9-4.79-4.96-2.02-4.17-2.58-2.65 2011-8-24-5.71-6.28-2.99-5.56-1.60-3.002011-9-5-4.72-5.47-3.24-4.78-2.04-2.76 2011-9-25-5.74-6.62-2.49-4.12-3.30-3.30 2012-4-28-6.76-7.61-2.07-4.27-2.44-3.16 2012-9-15-4.75-6.64-1.07-4.60-3.69-3.86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5.57时间(mm)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12345672010-12-280.000.000.000.000.000.000.00 2011-1-24-0.12-0.16-0.09-0.010.040.09-0.02 2011-2-26-0.57-0.46-1.24-1.29-0.91-0.85-1.06 2011-4-8-1.04-1.15-2.72-2.18-2.09-2.15-2.22 2011-6-3-1.90-1.88-2.94-2.78-2.91-2.96-2.78 2011-8-9-1.00-0.63-2.15-2.53-1.83-2.54-2.27 2011-9-25-0.39-0.59-2.55-2.08-2.30-2.81-3.05 2012-4-28-0.49-0.98-2.43-2.54-2.30-3.22-3.12 2012-7-6-0.6-0.92-2.6-2.09-2.5-2.81-3.54 2012-9-15-0.58-0.19-2.36-2.00-2.43-2.77-2.36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2.58时间(mm)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3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12342011-5-1200002011-6-3-0.66-1.18-1.43-0.69 2011-6-20-1.71-2.48-2.28-1.44 2011-7-15-3.04-3.34-2.67-2.54 2011-8-9-4.53-3.57-2.92-3.92 2011-8-24-4.76-4.5-4.3-5.4 2011-9-5-4.16-3.45-2.41-5.23 2011-9-25-4.57-4.27-4.52-5.95 2012-4-28-5.24-4.03-4.81-5.91 2012-9-15-4.87-6.73-4.39-7.28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2.89时间(mm)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242526272011-5-1200002011-6-3-0.460.43-0.430.36 2011-6-20-0.93-0.38-1.36-0.88 2011-7-15-1.84-0.78-1.34-0.58 2011-8-9-1.54-2-2.24-1.25 2011-8-24-1.27-2.37-1.87-1.51 2011-9-5-3.4-2.52-1.96-1.92 2011-9-25-1.61-3.11-2.52-1.92 2012-4-28-1.71-4.66-2.81-3.39 2012-9-15-2.97-3.87-3.89-2.58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1.31时间(mm)5#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5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282930312011-5-1200002011-6-3-0.480.410.41-1.16 2011-6-20-1.72-0.37-0.59-2.22 2011-7-15-2.73-1.09-2.06-3.26 2011-8-9-3.9-0.97-2.02-4.53 2011-8-24-4.46-2.39-3.11-5.83 2011-9-5-3.98-2.05-2.45-5.62 2011-9-25-3.77-1.01-3.06-5.15 2012-4-28-3.27-1.4-3.31-5.19 2012-9-15-2.36-0.62-3.55-6.61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5.99时间(mm)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38394041422011-5-1200000 2011-6-3-1.540.45-0.66-1.04-1.09 2011-6-20-2.57-0.53-1.74-2.06-2.62 2011-7-15-3.3-0.4-2.88-2.63-3.27 2011-8-9-3.2-0.93-4.25-2.98-3.94 2011-8-24-4.69-1.06-5.08-4.19-5.04 2011-9-5-3.41-1.53-6.01-4.04-4.08 2011-9-25-4.26-1.85-4.1-3.43-3.73 2012-4-28-3.98-2.13-3.91-4.03-3.54 2012-9-15-4.97-3.79-2.86-3.1-4.72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2.11时间(mm)7#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7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10-12-2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011-1-240.070.04-0.03-0.020.01-0.03-0.07-0.060.020.000.06-0.04-0.04-0.09-0.12-0.20 2011-2-26-1.19-0.74-0.58-1.31-0.75-0.67-0.73-1.01-0.65-0.64-0.92-1.41-1.17-0.90-0.85-0.58 2011-4-8-2.39-1.05-1.28-1.94-1.94-1.26-1.46-1.28-1.32-1.80-1.89-1.70-2.08-1.97-2.16-1.29 2011-6-3-3.18-1.68-1.72-2.39-2.29-2.12-2.57-1.80-2.36-2.22-2.55-2.55-2.19-2.78-2.58-2.24 2011-8-9-2.32-0.93-1.18-1.91-1.94-0.80-1.84-1.35-1.42-2.06-2.32-1.59-1.86-2.14-2.51-1.39 2011-9-25-2.41-1.01-1.34-1.59-1.38-0.45-1.65-1.26-1.07-1.54-1.82-1.73-2.34-1.90-1.89-0.67 2012-4-28-2.46-1.28-0.88-2.10-1.48-0.67-1.75-1.32-1.48-1.31-1.47-2.07-2.19-2.09-1.72-0.79 2012-7-6-1.69-1.53-1.67-1.86-1.11-0.18-1.89-1.59-1.36-1.98-1.73-1.77-2.49-1.39-1.71-0.58 2012-9-15-2.38-0.74-0.46-1.84-1.33-1.03-1.30-1.22-1.24-1.39-1.70-2.51-1.61-2.35-2.54-0.59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2.08时间(mm)2、国际社区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统计如下: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4748495051522011-6-20000000 2011-7-15-1.01-0.420.28-0.45-0.42-0.58 2011-8-9-1.59-1.66-0.93-1.74-1.54-1.72 2011-8-24-1.67-1.94-0.97-2.26-0.41-1.78 2011-9-5-1.06-2.34-2.65-1.63-0.45-2.9 2011-9-25-2.27-2.41-1.97-3-2.55-1.48 2011-10-7-2.49-1.97-0.79-1.84-1.65-1.29 2011-10-18-2.02-2.44-1.49-2.71-2.25-1.8 2011-11-2-2.21-2.21-2.74-0.95-1.96-2.39 2011-11-10-3.61-1.69-0.06-0.82-3.15-1.83 2011-11-21-3.1-1.93-2.13-2.61-1.47-1.73 2011-12-1-3.24-2.56-0.76-2.57-1.21-2.71 2011-12-11-2.75-0.98-1.9-2-3.12-1.21 2011-12-20-3.09-1.860.36-0.29-1.73-2.51 2011-12-28-3.74-2.79-1.58-2.17-1.88-2.38 2012-1-11-4.11-2.17-1.81-2.33-2.6-2.54 2012-2-3-1.94-2.65-0.67-2.66-1.54-2.38 2012-2-11-3.11-3.6-1.1-3.27-2.27-2.18 2012-2-21-2.33-3.23-1.24-3.16-2.98-0.24 2012-3-1-1.3-2.27-1.74-2.18-1.87-1.4 2012-3-12-1.66-4.07-1.89-1.57-3.42-2.81 2012-3-23-3.24-2.72 1.02-1.09-1.68-0.14 2012-4-2-2.8-2.510.64-1.45-2.180.25 2012-4-15-2.87-3.040.46-1.41-1.840.19 2012-4-28-2.95-2.71-2.54-2.8-2.18-2.24 2012-5-8-2.51-2.96-2.13-3.23-2.11-1.68 2012-5-24-2.86-2.92-2.55-3.38-2.22-1.4 2012-6-6-2.81-3.15-2.31-3.24-1.95-1.27 2012-6-21-3.23-3.11-2.71-2.71-1.6-0.7 2012-7-6-2.29-3.93-2.51-3.5-2.22-1.67 2012-7-20-2.73-3.51-2.99-3.49-2.32-1.43 2012-7-31-2.53-3.8-2.66-3.52-2.94-1.56 2012-8-13-2.14-4.53-2.62-3.93-3.92-1.43 2012-8-28-3.19-3.83-2.11-3.37-3.24-1.56 2012-9-15-2.49-4.5-3.01-4.25-3.46-1.31 2012-9-26-2.99-3.52-3.47-4.12-1.96-0.68 2012-10-20-2.77-4.27-2.24-4.41-3.36-1.66 2012-11-15-2.98-3.53-2.38-3.44-2.34-1.89 2013-1-25-3.06-4.19-2.17-3.85-2.33-1.88 2013-3-6-3.11-3.3-2.66-3.65-3.22-2.42 2013-4-25-2.74-3.73-1.94-3.77-3.3-2.67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1.83时间(mm)2#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9累计沉降量5354555657582011-6-20000000 2011-7-15-0.08-0.630.03-0.51-1.22-1.51 2011-8-90.08-0.96-1.42-1.14-2.4-2.87 2011-8-24-0.48-2.07-2.94-1.96-1.64-3.31 2011-9-5-1.17-0.57-3.38-3.35-3.94-3.57 2011-9-25-0.69-2.39-1.1-1.96-2.89-1.59 2011-10-7-0.59-2.26-3.2-2.82-3.33-4.18 2011-10-18-0.83-2.14-4.19-3.85-4.92-4.91 2011-11-2-0.23-2.72-4.69-2.5-5.14-5.48 2011-11-10-0.92-2.13-4.04-3.16-4-5.1 2011-11-21-0.31-2.41-2.79-3.1-4.75-4.47 2011-12-1-1.32-2.7-2.85-3.3-3.41-4.55 2011-12-11-1.6-2.51-3.48-3.82-4.06-5.6 2011-12-20-0.13-1.4-3.97-0.79-2.95-4.63 2011-12-28-0.73-2.68-3.82-2.89-3.27-5.4 2012-1-110.24-4.57-3.93-3.42-3.83-4.79 2012-2-3-1.59-1.42-4.87-4.01-3.89-5.84 2012-2-11-1.28-2.46-4.19-2.13-3.46-3.97 2012-2-21-2.69-3.85-2.95-3.93-5.43-5.23 2012-3-10.11-2.12-2.77-3.82-3.58-5.54 2012-3-12-1.06-3.47-2.91-4.34-4.36-3.03 2012-3-23-1.87-3.85-4-2.8-2.21-3.28 2012-4-2-2.45-3.75-4.48-2.94-1.93-4.27 2012-4-15-3.01-4.17-4.93-2.92-1.78-4.3 2012-4-28-0.11-2.67-1.59-2.1-3.62-1.8 2012-5-8-0.93-2.79-1.3-2.25-2.49-1.18 2012-5-24-0.77-2.96-0.74-1.52-2.28-2.1 2012-6-6-0.7-2.73-1.82-1.64-3.54-1.68 2012-6-21-0.59-3.72-1.98-2.43-3.45-1.31 2012-7-6-1.44-3.38-1.97-1.96-4.15-1.75 2012-7-20-1.21-3.16-1.66-1.94-3.89-1.44 2012-7-31-1.67-3.56-1.39-2.52-4.98-1.3 2012-8-13-2.14-4.41-1.97-2.24-5.26-1.03 2012-8-28-1.45-3.56-1.58-2.21-5.47-0.65 2012-9-15-2.02-4.24-1.92-3.14-4.94-1.79 2012-9-26-1.68-4.05-2.13-2.51-5.47-2.5 2012-10-20-1.61-3.75-2.07-2.62-4.57-0.96 2012-11-15-2.44-3.33-1.56-2.25-5.06-1.22 2013-1-25-1.88-4-1.69-2.3-5.45-1.27 2013-3-6-3.36-3.73-2.3-3.07-5.62-0.82 2013-4-25-3.41-3.74-2.11-3.34-5.65-0.22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5.43时间(mm)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10累计沉降量5960616263642011-6-20000000 2011-7-15-1.29-0.67-1.19-0.86-1.01-1.50 2011-8-9-1.17-0.88-1.58-1.85-1.95-1.95 2011-8-24-1.96-1.48-3.02-3.55-3.00-2.56 2011-9-5-1.08-1.47-1.13-2.10-1.89-3.53 2011-9-25-2.31-0.49-3.71-2.46-2.61-2.43 2011-10-7-1.82-1.62-3.21-1.31-2.78-2.30 2011-10-18-2.28-2.53-3.55-2.87-2.93-3.41 2011-11-2-1.87-1.89-3.40-3.22-2.41-2.40 2011-11-10-2.35-2.42-3.43-1.56-2.79-2.23 2011-11-21-3.02-1.28-4.18-2.39-3.49-3.37 2011-12-1-2.84-1.18-3.46-1.54-2.10-2.54 2011-12-11-2.33-1.98-3.41-1.85-4.27-2.88 2011-12-20-1.10-1.72-3.48-1.15-3.42-1.99 2011-12-28-3.01-1.21-3.44-0.73-3.96-2.31 2012-1-11-1.83-3.26-4.54-1.63-3.65-0.75 2012-2-3-2.73-2.47-3.96-1.08-3.89-2.48 2012-2-11-2.21-3.62-3.00-0.57-3.29-2.98 2012-2-21-1.96-1.56-2.68-2.32-2.69-3.78 2012-3-1-2.58-0.71-2.51-1.01-2.77-1.75 2012-3-12-1.91-1.78-5.03-2.17-2.93-2.81 2012-3-23-1.56-2.45-3.36-2.91-3.99-1.40 2012-4-2-1.58-2.45-3.00-4.00-4.28-1.51 2012-4-15-1.64-2.39-3.17-4.45-4.84-2.08 2012-4-28-1.78-0.55-3.73-3.19-2.68-2.66 2012-5-8-1.81-1.06-3.25-3.30-2.66-2.64 2012-5-24-2.11-0.55-3.76-2.89-2.85-2.77 2012-6-6-1.96-1.87-3.77-2.54-2.85-1.56 2012-6-21-2.28-1.48-4.44-3.20-3.00-1.44 2012-7-6-2.50-2.21-4.15-2.12-2.97-2.19 2012-7-20-3.12-2.55-4.36-2.86-3.28-1.92 2012-7-31-3.84-3.53-5.19-2.75-3.06-2.28 2012-8-13-4.40-3.99-5.05-2.83-2.41-1.86 2012-8-28-3.94-3.21-5.08-3.54-2.00-2.54 2012-9-15-4.20-3.59-5.39-2.88-2.11-1.59 2012-9-26-3.89-3.92-5.74-3.04-3.15-2.12 2012-10-20-3.93-3.41-5.40-3.30-2.80-2.51 2012-11-15-4.06-3.40-5.50-2.76-3.00-2.75 2013-1-25-4.66-3.89-6.00-2.75-3.80-3.10 2013-3-6-4.03-3.50-6.02-3.03-3.03-2.97 2013-4-25-4.01-3.09-6.04-3.10-3.05-3.53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2.99时间(mm)4#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 表11监测点号累计沉降量6566676869707172737475762011-6-20000000000000 2011-7-15-1.10-1.41-0.29-0.66-1.20-0.74-0.23-1.21-0.380.330.230.11 2011-8-9-2.05-2.48-1.17-1.72-1.55-1.660.04-1.36-1.780.400.40-1.17 2011-8-24-1.87-3.29-1.52-2.58-3.10-1.04-1.12-1.76-2.960.280.05-0.75 2011-9-5-2.68-2.490.26-0.77-2.09-2.390.87-1.57-2.69-1.14-0.05-2.03 2011-9-25-1.80-3.24-1.86-0.84-1.74-3.10-1.07-0.94-2.07-1.02-0.16-1.79 2011-10-7-1.66-4.09-1.47-3.08-1.24-2.770.60-1.32-1.140.82-0.12-1.41 2011-10-18-2.13-4.48-0.93-4.72-2.74-3.710.12-1.45-1.75-0.22-0.03-1.78 2011-11-2-2.34-4.01-1.85-2.20-1.15-3.00 1.62-0.98-3.110.070.86-1.66 2011-11-10-2.76-5.47-1.68-4.10-1.56-3.530.46-2.67-2.780.78-0.13-2.12 2011-11-21-1.73-4.57-1.01-2.52-1.46-2.84-0.26-2.31-2.140.67-2.19-2.64 2011-12-1-2.41-5.04-2.66-3.45-2.43-4.17-0.12-1.13-1.10-0.15-0.45-2.95 2011-12-11-1.63-4.60-1.92-2.56-3.21-3.36 1.04-0.54-2.00-0.91-1.03-2.51 2011-12-20-2.43-4.04-3.23-4.130.81-2.18-0.53-1.28-1.67-0.520.14-1.48 2011-12-28-1.76-3.570.14-3.68-1.92-3.730.42-1.33-2.660.71 2.11-1.01 2012-1-11-2.38-4.57-1.79-3.02-2.04-4.57-0.61-3.66-2.18-0.310.35-1.80 2012-2-3-1.78-5.92-1.30-4.12-3.04-4.240.48-0.42-1.680.070.66-1.52 2012-2-11-3.38-4.58-2.16-3.47-1.25-2.38-0.13-2.11-2.27-1.55-1.56-1.91 2012-2-21-1.72-4.68-0.66-3.85-1.49-3.66-1.61-3.22-2.40-0.68-0.94-2.87 2012-3-1-2.59-3.53-2.01-3.82-2.55-3.820.71-0.79-1.55 1.94-0.88-1.34 2012-3-12-1.53-5.27-1.45-4.21-1.57-2.54-1.25-0.60-0.88-0.430.41-2.67 2012-3-23-3.20-5.11-1.97-2.94-2.16-3.020.17-1.20-1.34-0.270.11-2.27 2012-4-2-3.60-5.51-2.14-3.25-2.39-2.880.59-0.59-1.06-0.350.28-2.18 2012-4-15-3.95-5.92-2.71-4.18-2.04-2.700.53-0.67-1.93-0.45-0.22-2.40 2012-4-28-1.86-3.17-1.96-0.77-2.43-3.02-0.69-1.15-3.03-0.450.10-1.75 2012-5-8-2.91-3.39-2.18-0.63-2.16-3.90-0.56-0.54-1.85-1.260.12-1.87 2012-5-24-3.43-3.54-2.11-1.43-1.93-4.05-0.93-0.61-1.75-1.15-0.60-1.92 2012-6-6-2.70-3.96-2.39-0.73-1.57-3.98-1.12-0.61-1.72-1.46-0.09-2.48 2012-6-21-3.08-4.56-2.66-0.41-0.97-3.29-1.24-1.14-1.27-1.990.03-2.58 2012-7-6-3.22-4.75-3.23-0.95-1.41-3.71-1.98-1.03-2.23-1.83-0.09-3.06 2012-7-20-2.80-5.25-3.59-0.51-2.92-5.48-2.20-1.05-2.29-1.83-0.86-3.08 2012-7-31-3.33-5.36-3.36-1.49-3.85-5.31-2.43-1.76-3.35-2.21-1.66-2.80 2012-8-13-3.99-5.45-3.05-1.06-3.98-5.69-3.33-2.35-4.15-2.27-2.48-2.36 2012-8-28-3.52-6.09-4.92-1.24-3.29-4.42-2.15-1.55-3.47-1.97-1.57-2.41 2012-9-15-3.14-5.22-3.65-1.33-4.30-5.73-2.69-1.04-3.78-3.65-1.72-3.10 2012-9-26-3.13-6.61-3.40-2.09-4.41-6.73-3.59-1.67-3.30-2.54-2.21-2.52 2012-10-20-3.75-5.20-3.53-1.62-4.62-5.49-3.09-1.32-4.02-2.72-1.91-2.95 2012-11-15-3.93-5.14-3.07-1.73-4.84-5.88-2.48-2.27-4.19-1.98-1.81-3.21 2013-1-25-3.78-5.41-3.57-2.01-4.53-6.54-2.16-2.63-5.05-2.82-1.66-2.96 2013-3-6-3.74-4.64-2.92-2.51-5.45-5.47-2.88-3.04-4.12-2.47-2.06-3.80 2013-4-25-3.99-4.05-2.97-2.72-5.39-5.65-2.15-2.97-3.78-2.65-1.71-3.63各沉降监测点差异沉降最大值3.94时间(mm)从表1-11中可以看出:最大累计沉降量沉降监测点61,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04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