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伤亡超过2000万

合集下载

彩色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女兵英姿飒爽!

彩色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女兵英姿飒爽!

彩色老照片:二战时期的苏联红军,女兵英姿飒爽!苏联在二战开始之前的1930年,现役总兵力还只有60万人左右。

但是二战爆发了两年之后,到1941年的时候,苏联的总兵力已经扩大到了500万人。

苏联的这500万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苏德战争中。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在持续了四年之久的苏德战争中,苏军死亡、被俘以及失踪的总人数差不多有2000万人左右。

最后战争结束的时候,苏军还剩下1280万人。

所以加起来的话,苏联在二战中大约动员了3000万到4000万人左右。

在斯大林格勒一群苏联红军围坐在篝火旁,左边第二名士兵拿着的是在战场上缴获的德国MP—40冲锋枪。

1945年德国,一名苏联红军拿着pps冲锋枪正在瞄准。

1945年德国,轰炸后的德累斯顿变成废墟,几名苏联士兵和逃离的市民擦肩而过。

叶卡捷琳娜·哈米伊洛娃·德米娜,她是一名军医,也是唯一一位二战期间在苏联海军陆战队前线侦查中服役的女性。

苏联英雄玛利亚·冬妮娜和亚历山德拉·沃廷采娃。

1945年波兰,布雷斯劳街头托沃尔詹斯基中尉使用纳粹旗帜擦拭战靴。

1945年5月,第150步兵师756步兵团1营的战士冲进国会大厦。

盟军战士在柏林总理府在的废墟上握手,左右两边的分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士兵,中间的女性是苏联女兵。

苏联狙击手,使用的是SVT—40半自动步枪。

1945年柏林,一名苏联战士在国会大厦上高举胜利的旗帜。

1942年,苏联北方舰队的侦察兵。

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郊外作战。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在废墟的建筑间冲锋。

1945年柏林,苏联红军在国会大厦门口留影。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哈尔滨市。

1945年,苏联红军在中国哈尔滨市。

在苏联红军的全力进攻下,日本关东军除去主要战场上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

尤其是在关东军与苏联红军于黑龙江的牡丹江、勃利一带战斗之后,苏联红军剩下的主要工作便是接受日本关东军的投降。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两分 天下
大国强权 色彩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形势■
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1)积极: 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倡议建立联合国)、
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极:
①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 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 (德国、朝鲜、印巴)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1945 1946 1947 国家 美国 美国 美国 新科学技术 原子弹爆炸 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 晶体管面世
1954 1957 1960 1969
1973 1977 1981
苏联 苏联 美国 美国
美国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激光器出现 “阿波罗11号登月”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对苏联采取什么态度?态度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 冷战 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 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英国的铁腕首相 ——丘吉尔 美苏冷战的信号(序幕):
1946年3月,《和平砥柱》演讲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 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
权。
——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
1924年成立的 “蒙古人民共和国”
2、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 “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所谓北方四岛,主要是指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 北海道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北 方四岛在地理上属于千岛群岛,因此,俄罗斯也称 其为南千岛群岛。

世界战争史上伤亡最大的战役: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500万人伤亡

世界战争史上伤亡最大的战役: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500万人伤亡

世界战争史上伤亡最大的战役: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500万人伤亡如果要问世界军事史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是哪一场,那么答案毫无疑问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在这场最为残酷、最为血腥的搏杀中,双方一共付出了将近五百万人的伤亡代价,而一百多万平民的伤亡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一)列宁格勒就是圣彼得堡,它是当年彼得大帝建立起来的城市。

在沙皇俄国时代一直是首都。

圣彼得堡虽然濒临大海,属于俄国的边境城市,但是在历史上却很少有战火波及到这里。

这主要是因为圣彼得堡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易守难攻,外敌很难靠近。

圣彼得堡的周围密布着无数的沼泽与森林,几乎无法通行。

靠近大海的一面又有涅瓦河口漫长的河道用来做屏障,敌方的海军也无法冲进炮台密布的河道作战。

圣彼得堡人自己对外的交通则是夏季靠船舶、冬季靠雪橇。

对于敌方来说,这都是无法做到的。

著名的冬宫正是因为如此,1812年,拿破仑才没有选择进攻圣彼得堡,而是杀向了莫斯科。

因为莫斯科西边有个所谓的“斯摩棱斯克陆桥”,相对而言好走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也是面对着波罗的海沿岸密集的沼泽地打怵,放弃了进攻圣彼得堡的计划。

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机械化装备起来的德国军队决心要打破这一禁忌了。

按照希特勒的“巴巴罗莎计划”,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将从东普鲁士(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出击,穿越原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土,直接杀向已经改名为列宁格勒的这座城市,消灭苏联军队,占领列宁格勒。

冯·莱布元帅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由冯·莱布元帅统一指挥,下辖第16、18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共计拥有10个军,26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步兵师。

德国第一航空队的七百架飞机进行空中支援。

另外,德军还将得到芬兰军队的协助。

芬兰人决心夺回在苏芬战争中被苏联霸占的土地,所以也积极地参加了这场战争。

6月22日,“巴巴罗莎计划”正式开始。

数百万德军向着苏联发起了全线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大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大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大全战争中最让人不忍回忆的是伤亡数字,尤其是在统计像二战这种大型战争,死亡人数之多之惨,足以让每一位后来者落泪。

战争是可怕的,如今的我们要珍惜和平。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有关二战所导致的总伤亡人数各方估计皆不相同,因为很多人在因故死亡后并没有留下相关记录。

绝大多数资料估计大约有6,0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其中包括约有2,000万名士兵和4,000万名平民,其中许多平民分别死于传染病、饥饿、大屠杀、轰炸和蓄意的种族灭绝政策。

根据估计损失最大的苏联在战争中失去将近2,700万人,其中包括有8,70万名军事人员和1,900万名平民丧生。

其中因军事行动而丧生最多的民族则是5,756,000人逝世的俄罗斯人,稍后排名第二名的民族则是损失1,377,400人的乌克兰族,平均每四名苏联公民便有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或者击伤。

另一方面德国最终则损失530万名军事成员,其中绝大多是于东线战场和在德国最后几场战役中丧生。

而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比例来说。

轴心国集团其丧生人数大约有15%,而剩余的85%则是同盟国部队的丧生人数;在这之中主要是苏联和中国的人民,其中许多人是由于德国和日本部队于被占领土实施的战争罪行所导致的。

根据估计大约有1,100名至1,700万名平民直接或者间接死于纳粹思想的政策中,其中包括大约有600万名犹太人因而遭遇系统性的种族灭绝式大屠杀,另外还有500万名罗姆人、同性恋者、斯拉夫人以及其他种族与少数族群也遭到杀害。

此外南斯拉夫乌斯塔沙则与轴心国集团合作杀害大量作为少数民族的塞尔维亚人、罗姆人和犹太人,而在战争结束后克罗地亚平民则对此展开报复。

另外大约有300万名到1,000万名中国平民则是在日本占领地区下遭到部队杀害,在这之中最有名的事件则是南京大屠杀,其中有数十万名中国平民因而遭到杀害。

此外冈村宁次所制定且于山东省实施的三光政策,则导致有270万名中国群众因而被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投入兵数是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投入兵数是多少?死伤人数是多少
团,27万人 。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3.5万人。“昆仑关之战” , 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
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死亡1000余人。“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
树起的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共军方面发动的战役:“平型关”、“广阳
”、“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每役仅仅击毙日军1000余众 。“百团大战”出动1
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数坚持“中国主战场说”,其理由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中国作战时间最长,从“七七事变”算起,有8年之久,若从“九一八”算起,则长达14年

二、中国军队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既使其无法北侵苏联远东,又削弱了南进东南亚的军
力。
三、中国歼灭日军的人数最多,战绩超过美军和苏军。
四、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
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的再思考
(一)
中国人民的关内战场(通常也称中国战场)、苏联红军的满洲战场和美、英等国武装力量的
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大组成部分。虽然亚太各国人民
都为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平等的成员。但在军事上毕竟有主次之分,何者
是主战场?一直是“二战”史学界来自烈争论的问题。 最直接地促成了日本的投降。(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和苏联的海上力量都很薄弱,即使能
够全歼日本在亚洲大陆上的陆军,也没有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能力。)其四,和海军日新月异的
状况相反,自日俄战争后,日本的陆军建设
出现了明显的停滞趋势,停滞导致的落后到三、四
洲,其太平洋舰队兵力单薄。与之对阵的日军“中国方面舰队”和“松花江区舰队”亦长年
保持在数万吨左右,战争中几乎没有损失过巡洋舰以上的舰种。日本绝大多数的主力舰艇在

苏联的1941年的失败和1991年的解体

苏联的1941年的失败和1991年的解体

苏联的1941年的失败和1991年的解体徐焰苏德战争的开始至今已经60年,苏联的瓦解恰恰也整整有了10年。

对苏维埃国家仍充满感情的一些人称,这个联盟国家的历史上有两场大悲剧:即1941年和1991年。

虽然相隔50年,二者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于1941年的悲剧,此后50年内苏联军人一直刻骨铭心。

在1941年入伍、八十年代担任总参谋长的谢.费.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曾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苏联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不使1941年的悲剧重演。

”不过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位元帅的认识与传统的观念一样,只是强调战前军事准备不足,为此苏联在战后四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始终保持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力量。

当1991年的“8.19”行动失败后,这位元帅觉得比1941年更严重的悲剧已无法扭转,便于8月24日上吊自杀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

苏联上层防范努力的这种失败,使人们对1941年悲剧的原因确有必要重新认识。

现代战争史上最惨重的胜利代价1941年苏联的悲剧,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令人震惊的。

这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起“闪击战”后,在五个月内不仅打到距莫斯科市区仅10公里处,还成建制地歼灭了苏军19个集团军和250个师,使苏联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此后,苏联依靠动员起来的巨大潜力,经过苦战最后成为胜利者,从这点出发人们当然要从总体上肯定斯大林的战争指导。

然而现代观念要求的不仅是可行性而且要追求最优性,进行战争也要讲效益,即以少的损失取得大的战果才能算指挥艺术高超。

如果按照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就不能笼统地只歌颂胜利,同时还要考察一下付出的损失。

斯大林于1945年春战争结束后即要求调查死亡数,得到的不完全统计是1500万人,翌年他在演说中宣布本国共死亡700万人,其原因既是由于冷战开始想避免暴露国力虚弱,同时也不愿让世界知道自己指挥的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如此沉重。

赫鲁晓夫当政后,宣布了军民总共死亡2000万人的笼统数字,却不谈具体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损失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

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

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

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

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

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

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

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

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

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

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

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

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

19,战后国际格局,静安

19,战后国际格局,静安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冷战中的危机与热战
1989年下半年起 1990年10月 1991年7月 1991年12月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华约解散 苏联解体
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 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 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 地位。 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 思考: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呈现哪些新的特点?
此处插入富尔敦演说录像
在世界历史的目前这个时刻,几乎每个 国家都必须在两种有待抉择的生活方式之 间进行挑选。这种挑选常常不是自由 的。……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正在抵 抗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 征服活动的自由人民。 ——杜鲁门
主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从1948年到1952年, 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 美国130多亿美元的 援助,90%是赠与, 10%是贷款。因此丘 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 的举动。
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 量,还垄断了原子弹。美国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一 千二百多万,拥有三十艘航空母舰和一千多艘其他 战舰。它还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五百个军事基地。 苏联在战争中有二千多万人丧生,约30%的国 家财产化为灰烬。战后初期苏联的许多工业生产指 标倒退到了30年代的水平,农业产量比战前减少 40%左右。要重振这样一个深受战争破坏的国家, 在当时看来简直无法想象。西方舆论甚至断言,苏 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 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到4万架, 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 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在柏林会战中伤亡这么大

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在柏林会战中伤亡这么大

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在柏林会战中伤亡这么大本文导读:柏林会战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调集了270个师团,20个坦克军以及15个空军部队,调集了两千多架战机,1万多门火炮和近2000辆坦克,总兵力达到了250万人。

而德军总兵力才只有100万,这场战斗苏联军队的兵力是德军的2.5倍。

按理来说这么大的差距,苏联占着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苏军却在战斗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伤亡士兵高达40万人。

那么,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呢?斯大林原因大概有两点首先,是苏联急于求胜,柏林是南崔德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抢先占领柏林,对苏联的政治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为苏联在战后建立对欧洲的政治的权威,象征意义巨大,随意其实英国人,和美国人有进攻柏林的想法,而斯大林也向苏联陆军元帅朱可夫,施加压力,表示一定要抢先攻下柏林。

所以柏林会战一开始具备加上了诸多政治因素,导致苏联军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先,攻下柏林。

这也预示着,柏林战役注定会损失惨惨。

第二点是德国军队的殊死抵抗,正所谓穷寇莫追,希特勒进行殊死抵抗,将柏林打造成了铜墙铁壁,他将整个柏林市区分成了九个防御区,每个防御区都在入口处修建了混凝土工事。

所有临街建筑的窗户,都被加固了防御设施,在每一个窗口增添了射击口。

同时还在市区内大量修筑地下防御工事,配合地面组成了交叉火力网。

而且从1944年9月份开始希特勒对柏林内14岁到60岁的男性公民强制性征兵,他号召大家与柏林共存亡。

同时他还组建了两百多个敢死队,准备随时为国家牺牲的准备,同时希特勒也宣布他本人会和柏林共存亡所有要是想要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枪决。

正是以下原因导致苏联军队在柏林会战中的伤亡会如此大。

专题五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专题五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35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 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总的来 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 讲话提出了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学说和社会主义社 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社会矛盾的学说。 这个讲话成为对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探 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3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还 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 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 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
22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肃反运动
1934年12月1日, 列宁格勒州委书 记谢尔盖· 基洛夫 遇刺身亡
按照秘密警察档案仅在1937 年至1938年一年中斯大林本 人就签署了681692人的处决。 被害人的总数至今为止不明
23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以苏为鉴,开始提出若干中国政治文明 建设的新的指导方针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 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 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 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洲西区及北非战场主要战役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时间事件1918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签字。

1921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的领导人。

19257月18日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出版。

1933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7月14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的唯一政党。

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并从裁军会议撤离代表。

1934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

8月19日希特勒被宣布成为德国元首。

10月1日希特勒命令建立空军,扩充陆军和海军。

19352月2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3月16日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

19363月7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加诺公约,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10月25日德、意签订共同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93711月5日希特勒在Hossbach 会议期间揭示战争计划。

19383月12/13 德国入侵奥地利,宣布与奥地利“合并”。

4月23日德国策划苏台德地区“自治”。

8月12日德国军事动员。

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1日德军进驻苏台德地区。

19393月15/16 德军入侵布拉格,占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5月22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钢铁公约)和经济合作条约。

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10日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

19402月24日德国制定进攻西欧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6月22日德军进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温斯顿·邱吉尔成为英国的首相。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军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国投降。

二战伤亡人数统计_2200字

二战伤亡人数统计_2200字

二战伤亡人数统计_2200字1、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1)苏芬战争(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苏军死亡4.9万,受伤15.9万人次。

(2)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附:苏德战争双方历年损失数:1941年:德军损失85万人。

其中死亡30万人、被俘或失踪数千人。

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德军损失200万人。

其中死亡50万人,失踪或被俘约10万人。

苏军损失737万人。

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德军损失290万人。

其中死亡70万人,被俘或失踪约20万人。

苏军损失786万人。

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德军损失300万人。

其中死亡123万人,被俘或失踪约60万人。

苏军损失688万人。

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德军损失约300万人。

其中死亡50多万人,被俘或失踪约70多万人。

苏军损失301万人。

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德军(含党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

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380万(含死亡的俘虏)。

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后大量参战的人民冲锋队之类的民兵组织的损失。

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

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

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

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也包括与德国的盟军作战所遭受的人员损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3)苏军参与的另外几场战争(如苏波1939.9数为915.3万人。

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

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

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接近两千万平民死亡!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入侵苏联的行动代号。

“巴巴罗萨”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红胡子”——Barbarossa。

巴巴罗萨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它开启了长达4年的苏德战争。

期间,德国动员兵力1420万,苏联动员兵力3460万。

德军伤亡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苏联红军伤亡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

另有约1740万苏联平民及220万德国平民死于战争,这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

【德苏的利益冲突】1940年夏,希特勒在横扫欧洲,取得对法国胜利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又提上日程。

早在20年代,希特勒在自传《我的奋斗》中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即土地和原料,而这个生存空间能在东欧找到。

他认为俄罗斯和其他斯拉夫人都属于下等民族,应加以杀害、驱逐出境、或奴役之,而那些土地应该让给德国人民居住。

在1930年代后期,斯大林在大清洗里杀害和囚禁了数百万计的人民,包括大量具备经验和能力的红军军官和战略家,导致红军的战力和领导力大为衰退。

1939年,德国和苏联联手侵吞波兰之前,两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成为斯大林认为战争不会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无法逼英国投降、也缺乏海军和轰炸部队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将目标转往东方。

他相信只要苏联被击垮,英国也不可能再支撑下去。

1940年春,德国的资源缺乏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其与苏联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也开始浮现,希特勒预估攻占苏联成功,则会达到补充劳工短缺、获得石油、便宜食品,以及孤立英国等目的。

【德军谋划与苏军麻痹】为对苏发起攻击,希特勒将320万人调遣至德苏边界,多次派遣侦察飞机潜入苏联领空勘查,同时也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

到了1941年2月德军已在罗马尼亚—苏联边界部属68万人。

因为斯大林坚信德国不可能在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内便发起攻击,也坚信德国会在拿下英国后才会开辟新的东方战场。

苏联简介

苏联简介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语:CCCP,英语:USSR)是一个已不再存在的国家(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

根据苏联《宪法》,苏联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首都为莫斯科。

国家元首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期称为苏联总统。

政府首脑为部长会议主席。

武装力量名称为苏联红军。

格言: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пролетариивсехстран,соедныятесь!)官方语言俄语首都莫斯科面积:解体前列第一位,为22 402 200 平方千米人口:总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 13 08/k㎡(1991年7月)国庆日:1917.11.7(十月革命)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6日货币卢布时区 UTC +3至+11国歌(1917-1944)国际歌(1944-1991)牢不可破的联盟国际域名缩写 .SU (还在被使用)历史: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

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

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政权。

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

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关于卫国战争》

《关于卫国战争》

暖的家,但他并没有变得冷酷无
情,并没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
存的意志。他不仅自己要坚强地
活下去,而且还要以破碎的心灵
中的全部的爱去温暖一个无依无
靠的弱小生命。
编辑ppt
遭遇——起伏不定——罪魁?
激动极了 喜气洋洋 心就轻松光明 成功逃亡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受伤被俘 妻女炸死 穿心的悲痛
儿子牺牲 心里好像 有样东西 断裂
• 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 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 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 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 么哭。
编辑ppt
• 思考:索科洛夫在向陌生的 “我”口述自己经历时是一 种怎样的心情?通过这些又 能看出他的哪些特点?
编辑ppt
人物形象
索科洛夫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编辑ppt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 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 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 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 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 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 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 它。”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 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 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微笑着面 对纳粹的枪口。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 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 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
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 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 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 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 乐和鲜花吗?"
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 "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 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 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二战时苏军伤亡7000万人,为何苏军都不怕死?原因其实很简单

二战时苏军伤亡7000万人,为何苏军都不怕死?原因其实很简单

二战时苏军伤亡7000万人,为何苏军都不怕死?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为了抗击德意日三国轴心的进攻,其他国家军队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中损伤最大的当属苏联了。

1940年苏联控制区内的人口为1.94亿人。

然而不久之后爆发的苏德战争却让苏联遭遇了浩劫,短短四年的时间里由于德军的进攻,苏联损失了大量的人口。

根据1991年解密的数字,苏联在战争当中光军人就死亡了866万,而加上平民的损失,全国死亡人数有2700万人。

注意这只是死亡人数,而加上负伤人数的话,苏联在二战中的伤亡要达到近7000万人。

要是别的国家恐怕真难以经受这样的损失,要知道当时所谓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在抵抗6个星期后便投降,而美国在冲绳战役中伤亡六七万人就犹豫要不要登陆日本本土,而苏联仅在战争第一年便损失了数百万军人,甚至莫斯科也差点失手,但更多的人却迎头而上,参加军队来保卫国家。

仅在基辅一地便被俘虏了60余万人,而这些俘虏最后大多也因为德国人的虐待而死于集中营。

而在基辅战役之后,苏军与德军的交战中,即便获胜,一般的损失也要超过德军。

为何苏军都不怕死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只要当兵,平时就要有随时上战场以身殉职的的思想准备,而且在平时的教育训练也都是围绕这个来进行的。

第二,战争是残酷的,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在战场上,一旦发现身边的战友突然倒下,血洒疆场时,绝大多数士兵心理就会逆转,此时不再是害怕,而是复仇,这和军队中士兵的血性有关,越战越勇并非是空话。

而且,只有往前冲消灭敌人才有生路,退却生不如死,是没有出路的,当逃兵即使侥幸逃生,事后不仅被乡邻耻笑,更要被判罪处罚。

另外,像这类逃跑或者装死的士兵,在二战的时候,当时的美国士兵在参战时,为了保险起见,都会在这些躺在地上的日本人尸体插上一刀!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前提倡“公开化”,查证档案后于1991年6月宣布了战时军人因战事死亡688万(作战伤亡共2335万),加上被俘后遇害共死亡866万人,再加上平民牺牲,全国共死亡2700万人。

研究战争史时,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想全面了解交战两军的作战效能,必须对比各自投入的兵力、兵器和损失数。

在苏德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几十年中,两国公开的数据都隐讳己方损失,直至苏联解体前提倡“公开化”及随后俄罗斯公开历史档案,两德统一后的德国政府经过重新调查又于1999年公布了详细的战时损失,这场人类战争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真相才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苏联卫国战争以最终战胜纳粹德国而告结束,不过这一辉煌也曾遮盖了战争初期的阴影。

战后苏联的史书上长期只颂扬己方英勇并列举歼敌数字,却基本不谈己方损失,这显然不能很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其实,斯大林战时在掌握了双方大致损失数字后,曾告诫苏军将领“要学会像德国人那样以少流血取得胜利”。

据战争末期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安东诺夫大将回忆,有一次,最高统帅突然问他:“当初为什么老打败仗?”安东诺夫先讲了一句“我们的作战方式还是老一套”,接着又按照习惯讲起空军和坦克使用不当等具体原因。

斯大林不满意地打断说:“您一开头讲得很对,后来又讲起了细枝末节。

”接着,这位最高统帅露出微笑,讲了一句对战争初期的中肯分析——“简而言之,我们还不太会打仗。

”无情的数字说明苏军付出了最高昂的学费在战时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苏联出于正面宣传和维护领导威信的需要,公布的数字常有虚假。

1941年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讲话,宣布苏军开战4个月来共损失175多万人(死35万人,伤103万人,失踪37万人),杀伤了450万德军。

这对己方和敌方损失都有了几倍的缩小和夸大。

1946年1月,全苏人口统计时,因户籍混乱,只概略算出死亡1500万人,包括军人750万。

同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市选举时宣布本国共死亡700万人。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致瑞典首相埃尔塔的信首次承认战时死亡2000万人,却避而不谈具体损失。

苏联解体前提倡“公开化”,查证档案后于1991年6月宣布了战时军人因战事死亡688万(作战伤亡共2335万),加上被俘后遇害共死亡866万人,再加上平民牺牲,全国共死亡2700万人。

过去苏联战史上轻描淡写地提到失利时,都归咎于敌人兵力、技术装备占优势,很少检查己方的主观因素。

1969年出版的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对战争初期也只有英勇抵抗的记述而删去了败绩。

作家西蒙诺夫后来撰书称,朱可夫私下曾对他感叹道:“我们是在战争进程中学习并学会了战争,于是开始打击德军,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我们不好意思写我军在战争开始阶段不稳定的表现。

而部队当时是不稳定的,不仅仅是退却,而且是逃跑,是张皇失措……具体地说,战争初期我们不仅上边打得不好,下边也打得不好。

”20世纪90年代苏、德两国公开的伤亡统计数据恰恰清晰地印证了朱可夫这段话。

如果除去被俘数,苏、德两军的作战伤亡对比,1941年下半年是2:1,1942年是3:1,1943年是2.7:1,1944年是1.4:1,1945年是1:1。

由此可以看出苏军的作战效能是越打越高,确实如朱可夫所说的,“在战争进程中学习并学会了战争”。

战争初期触目惊心的损失令人深思苏德战场的战斗伤亡空前,尤其是苏军在战争初期有1个方面军、19个集团军、250个师被德军合围歼灭,这一教训极为惨痛。

据德国战时统计,共抓到苏联战俘576万人(其中包括抓到的民兵、随军民工甚至是家属),九成以上是在1941年6月至1942年秋这段时间。

俄罗斯统计被俘、失踪军人共有455万,因战后找到逃散藏匿民间者93万人,实际被俘者为362万。

这些人因受折磨残害,近半数即178万人死亡。

过去西方常宣传苏联虐待德军战俘,而从德国政府公布的250万东线战俘中有40万人死亡的数据看,其死亡率不足被俘人员的1/6。

由此可见,苏联对俘虏虽有不善待之处,但还是要比德国好得多。

战争初期苏军连遭惨败,自然有农业集体化、肃反等极“左”政策伤害了部分民众而影响士气的政治原因,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成百万身体强健并有武器的军人缴械就俘。

但起初苏军指挥水平较低、官兵军事素质比德军差还是能从战争初期会战的损失中看出的。

苏联卫国战争最初一次会战是1941年夏的白俄罗斯防御战。

是役苏军减员41万,其中34万人牺牲或失踪。

当时德军宣布俘虏了苏军28万人,苏联史学家承认这一数字是可信的。

1941年7月中旬到9月上旬的斯摩棱斯克会战,苏军杀伤德军25万人,自身减员75.9万,其中牺牲和失踪48万人,当时德军宣称俘虏了3O万人也是可信的。

1941年7月至9月的基辅会战,被希特勒称为“战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德军伤亡10万人,宣称俘虏苏军66万人。

过去西方普遍引用这一数据。

据俄方解密档案,苏军会战中减员70万,其中牺牲、失踪6l万人。

因斯大林拒绝朱可夫、布琼尼的后撤建议,最后有45万人落人德军合围圈。

这些人中有几万人突围,并有些人牺牲,被俘至多35万人。

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前一阶段的维亚兹马防御战,德军称俘虏苏军65万人。

据俄罗斯档案记载,从10月初至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以西的防御战中杀伤德军25万人,苏军减员65.8万,其中牺牲和失踪51万人,估计被俘者在40万左右。

进入1942年后,苏军战斗意志虽有增强,但却因初战损失了多数久经锻炼的老骨干,部队内多半是新兵,刚搬迁的军工厂的弹药产量又不足,其整体军事素质与德军的差距还大于开战初期。

这一年苏军被俘数虽减少,战斗伤亡却是德军的3倍。

同年初,朱可夫指挥的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苏军伤亡77万人,却未能粉碎莫斯科以西的敌军。

5月的刻赤防御战和哈尔科夫进攻战失败,苏军分别失踪了16万人和17万人。

随后在防御德军夏季攻势的沃罗涅日一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中,苏军在26天内减员56.8万,其中失踪达37万人(德军只称抓到8万俘虏)。

西南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中说,“部队已被敌人击溃”,司令员铁木辛哥用广泛设炊事车开饭的方式才收拢了部分逃散人员。

朱可夫战后与美国人谈到1942年夏天时,承认苏军又一次到了几乎被压垮的边缘。

在战争初期,苏联的武器产量多于德国,装备损失也大大超过敌人。

1941年苏联坦克产量为德国的3倍,1942年达到4倍,苏军装甲兵的主力T-34坦克在综合性能上又优于德军装甲兵的主力Ⅲ号和Ⅳ号坦克。

然而,因组织协调和保障不力,当时苏军坦克损失量竟达德军的6倍。

1995年俄罗斯出版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时恢复了1969年初版时被删的部分,里面记录了开战一年5个月的装备损失是——“我们损失了4.3万门火炮、3.2万辆坦克和将近2.3万架飞机。

大量的坦克和飞机由于故障在我军匆忙撤退时留在了当地。

”经浴血锻炼最终在作战效能上超过德军苏军在战争中最可敬之处在于经历了1941年至1942年的惨重损失并没有颓败,反而在浴血锻炼中积累了战斗经验,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人员损失统计也可看出双方大抵达到了相等。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前4个月的防御和后两个半月的反攻中,苏军阵亡、失踪共47.7万人,负伤64万人,造成了德军及其仆从军损失约110万人(德军约80万人),其中被俘20万人(德军10万人)。

由于苏联人口比德国多一倍,德军又处于两线作战,双方相等的损失量使希特勒无法承受,纳粹政权在巨大的消耗战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打退了德军最后一次战略进攻,自己转入全面反攻,其伤亡量却在整个战争期间最为严重。

从7月至9月,苏军阵亡达68万人,失踪11.5万人,负伤183万人,作战部队在3个月内减员达1/3。

同一时期德军死亡24万人,负伤75万人,失踪5万人。

从伤亡比看,此时苏军是德军的2.7倍,显现出刚扭转战局的苏军组织进攻的水平还比较低,采取的多是正面平推并以密集兵力猛冲战术,未能达成合围歼灭战。

此时德军官兵还多是有丰富经验的老骨干,经过对苏战争磨炼,其战斗技能正在高峰期,虽然败退仍基本保持了完整建制,并给苏军以重大杀伤。

进入1944年,苏军对德军连续进行了“10次打击”,铁拳一记比一记沉重。

6月下旬至8月底,苏军在白俄罗斯进攻战役中粉碎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全歼28个师,共毙、伤、俘敌54万人。

是役,苏军阵亡、失踪18万人,负伤59万人,减员量仍高于德军。

8月下旬苏军在罗马尼亚进行的雅西基什尼奥夫进攻战役,一举歼灭德军16个师,击毙15万人,俘虏10万人(随后罗马尼亚人将其扣留俘获的4万多德军也交给苏军),苏军只阵亡1.3万人,负伤5.3万人,成为总伤亡量大大少于德军的首次战役。

在战败前一年,德国因兵员枯竭实行了“总体动员”,征兵限额已扩展到从16岁至60岁,部队中老少参差且新兵众多,军事素质严重下降。

此时苏军征兵年限也到了下至17岁、上至55岁,不过官兵经验日益丰富,兵力、装备和士气也均处于优势,以机械化兵团突击迂回和各军兵种协同的水平都大为提高。

在1944年秋至1945年初,苏军举行进攻战役时人员的战斗损失大都降到德军之下。

1945年4月中旬,苏军发起了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柏林战役,16天便攻克了法西斯巢穴,以阵亡8.1万人、负伤28万人的代价,击毙德军15万人、俘虏48万人(内含20万伤兵)。

若加上数万被后送的德军伤兵,苏军单纯以战斗伤亡而论仍少于德军,并在很短时间取得卫国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其陆军的作战威力和战术水平被公认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峰。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动员了2700万人,有1000万人牺牲和失踪,1800万人次负伤,其中500万人残疾退伍。

凯歌高奏时苏军只剩1136万人。

不过从最高统帅到下层官兵大都已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行家,军事素质超过了此前号称世界陆战头强的日耳曼武士。

经历了对德战争锻炼的苏军移师出兵中国东北时,在与多由新兵组成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其作战的人员损失率更是大大低于对手。

从1945年8月9日开战至8月18日关东军基本停止抵抗,10天内苏军阵亡1万人,负伤2.5万人,宣称击毙日军8万人。

据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此间关东军死亡为4.6万人,而苏联公布的击毙数中还包括投降后拘押时的死者。

不过以苏日双方的统计对照,仍可看出苏军对日军作战的效能无疑要更高些。

在现代社会,不仅经济建设要讲效益,战争也要讲求效益和指挥艺术,其主要标准也是以尽量小的损耗取得最大战果。

从这一要求来衡量,卫国战争初期的苏联显现出指挥的重大缺陷,特别是只强调总体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对人命和物力损失重视不够,这从更深层次讲又是斯大林时代体制上的弊病造成的。

残酷的战争实践证明,那种不惜高投入、大损失的低效益式的作战,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大国也难以长期承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