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学案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学案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描述【学习目标】1.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意境和形象。

2.提高自己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真题再现】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画面?试用简洁优美语言进行描绘。

(2分)解析:这是一道典型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简洁优美。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答:9.(4分)要求:写出出场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酒席)等。

【示例】【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语言描绘诗歌优美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画面?用简洁优美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意境、主题和诗人情感。

【题型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述前四句画面:示例一:秋风凛冽,天空高远,清猿长啸,声音哀戚;江渚清冷,岸沙净白,孤鸟盘旋,无傍无依;树叶凋零,萧萧而下,飘飘洒洒,漫天遍地;长江奔腾,滚滚而来,浩浩汤汤,永不停息。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古诗词赏析
烟、水、月、沙四个景物,被这两个“笼” 字和谐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绘出月色的柔 和,夜色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如梦境般的朦 胧 意境。
温馨提示:
古人写诗都非常注重炼字,因此答这类题, 要特别关注动词、形容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 能够体现诗歌意蕴的诗句,尤其是名句。一般而 言此类词多为营造气氛、展现情景、表达感情。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古体诗 乐府诗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宋词、元曲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 《白雪歌送武判官 岑参

依依不舍之情, 归京》
或劝勉友人乐 观开朗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王勃

离别之诗,抒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发对家乡的思
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游山西村》
陆游
《西江月》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已亥杂诗》
龚自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辛弃疾 壮词以寄之》
东晋
宋 宋 宋 清 唐 宋 宋 唐 宋
即景抒情 / 言志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着力提升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

2.精选典型题目,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古诗词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出示去年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

(2022河北中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怀。

(2022. 石家庄一模)试比较《雁门太守行》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2022. 28中一模)“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大家从这些试题中不难发现中考中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判断诗词中所蕴含情感的突破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触摸文人墨客们的喜怒哀乐吧!二、情感密码。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它就像一个百宝箱,珍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打开这个宝箱的密码:(一)情感密码一:“语”短情长——觅情语,抓关键。

诗词是诗人 “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或句子,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钥匙。

如:思、念、愁、喜、独、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带上诗歌去旅行,万水千山总是情教学目标:1.回顾初中学段学习的古诗词(重点)2.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实现共情(难点)一、导入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人们一路走,一路歌,让很多地方都有了诗情,“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天让我们带上诗歌来一次旅行,去铁马秋风塞北,聆听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羌笛;到杏花春雨江南,领略一片片生长红豆的河山。

二、西出阳关,边塞我把旅行的起点选在了西北,在历史的版图上,这方土地狼烟四起。

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边塞,没有任何一个边塞的诗文能如此撩动人们的琴弦。

(岑参、冯唐、李广、琵琶、羌笛、大漠、烽火,玉门关、楼兰——课件出现这些代表性的名字)这些名字有没有让你心驰神往?这里有历史名城,有塞外边关,有异域文化,有大漠风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它们相关。

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余光中称这是最浪漫的一条路,当中原文人的足音叩响这片大漠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心中又在想什么呢?(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师:这两首诗背景都是诗人奉旨出使边塞。

你从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王维——孤独苦闷和心胸开阔纳兰性德——凄惘(悲伤失意)怀古之情解释心胸开阔(王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被称为“神来之笔”,它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谁来描绘一下?苍黄的戈壁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蓝天没有一丝云影。

极目远眺,只见天尽头有一缕灰白色的狼烟升腾,殷红的落日静静地悬于黄河之上,粼粼的河水闪着金色的波光。

师:透过这无限开阔、苍凉宏大、色彩瑰丽的画面,你感受到诗人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阔大的心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题中考常见考查方式。

2、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3、通过品析语言,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炼字题中考常见考查方式。

2、通过品析语言,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有贾岛“推敲“的故事引入新课。

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

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推敲”。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在炼字上特别出名呢?二、回顾旧知:(一)认识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鉴赏诗歌语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炼字。

(二)题型分析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三、分类归纳思考:古代诗人一般都注重在哪些字上下功夫呢?也就是说,诗人炼字,大多锤炼哪一类的词语?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小结1:动词,可使诗歌描写生动形象,特点突出,还能传情。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结2:形容词,可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事物特点。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结3:形容词中表色彩的词,能使诗文生动形象,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给人以画面感。

9、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10、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小结4:数词,运用虚数,能让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运用确数,能使语言精炼准确。

1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小结5:叠词,增强节奏感,突出特点;拟声词,模拟声音形态,生动形象,表情达意。

三、学以致用实战演练(一)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导语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1 一、背景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缺乏一个整体有效的指导,对题型感到混乱,没有掌握一些鉴赏古诗词必要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拨云见雾,总结方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灵性,感悟诗歌妙趣,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要求:积累、感悟、运用;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中需要明确的是感悟和运用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哪一类要求,前提是读懂。

师:同学们,对于古诗词鉴赏老师有这么几个感想,一是课内的古诗词要引起足够重视,由课内再到课外;二是答题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会让自己作茧自缚,不敢下手;三是在鉴赏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灵性,充分读懂、读通诗歌。

师:我们先来品字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生:了却是完成的意思,可怜是可惜的意思。

师:可惜程度还浅了点。

换一个。

生:叹惜。

师:就改成可叹或可恨吧。

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生:“聚”字用的好,群山聚拢来,有拟人效果。

怒字也是一样。

生:我补充一点,“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怒吼。

师:这两个字都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师:我们再来说说画面。

《蒹葭》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生:写了蒹葭,白露。

展示了凄清的画面。

师:蒹葭苍苍、萋萋是茂盛的意思,采采是众多的意思,又如何能看出是凄清的画面?生:应该是用蒹葭的茂盛反衬出萧瑟的气氛,“白露”“霜”这些意象还能体现凄清感。

三、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古诗苑中有灵性的成长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情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情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之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古诗词。

二、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3、掌握答题技巧《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课件展示齐读)今天我们的复习任务就是第一点:复习目标:1、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2、掌握答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列出并用一句诗举例)(复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寄情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忧国伤时:“上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揣摩诗歌中的情感要求:(独立完成)1、每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2、怎么或从哪儿体现出这种情感,在诗词中标出(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①泊:停船靠岸②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③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④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的家园所在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之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2.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

3.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送别诗的写作背景: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古人出行原因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归隐等。

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和标志送别诗诗题往带有“送”“归”“之”“入”“赴”“迁”“别”类似的字。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送别诗中的意象1、长亭送别—- 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常在长亭送别。

2、折柳送别-—“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

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3、杨花(柳絮)一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酒的杨花,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4、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

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一—世人往往会在分别时借酒抒情,抒发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师提示:不同的送别诗会有不同的寄托意象,同学们应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不同意象的表达效果。

四、送别诗中的情感背景: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教案初三语文专项复习系列之——古代诗词赏析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3、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出示练习,提出《招生考试说明》要求和评价建议。

(一)让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练习(课件出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二)语文《招生考试说明》中提出《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

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并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客观性试题的分量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三、指出考查要点(讲练结合)(一)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走进衬托手法 感受张力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走进衬托手法 感受张力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走进衬托手法感受张力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走进衬托手法感受张力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词内容,了解衬托这一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2.掌握衬托这一表现手法,并能在诗词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进入语文微课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衬托这一表现手法,感受其张力之美。

讲授新知(一)经典引领感知方法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原来写桃花潭水之深是为了衬托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衬托。

衬托是根据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种事物来陪衬另一种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等。

如: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强调了诗人感受的强烈,加强了抒情氛围。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了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

在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不好的”衬托“好的”等。

那么常见的反衬手法有哪些呢?(1)动静衬(声寂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逝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诗歌鉴赏之探究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教案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诗歌鉴赏之探究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探究古诗词中名句赏析【教学目的】1.讨论对名句或重点句赏析方法。

2.熟识常考题型并驾驭答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句赏析是热点考题,名句常是诗词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考察是很重要。

二、近几年中考题:(一)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答复问题。

(3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2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色调、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纳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美丽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宠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一样,相互对应,非常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非常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绕相拥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繁茂。

(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景象,画面感特强。

)(二)阅读下面诗歌,答复问题。

(6分)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缘由。

(2分)10.(2分)参考要点:风光美丽,充溢哲理,对仗工整。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两题。

(5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学、练、命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是情至极点的产物,充满着意境美和流畅的画面美。

多读诗词,能使人灵秀,使人聪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诗词来变得更加灵秀,更加聪慧。

1、读词:让我们一起先看一下这首词,【生自由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灵秀的你,聪慧的你,告诉我,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抽1—2名学生)……你从哪里看出……?读诗词,懂得关注……,这是我们读懂诗词的重要步骤。

根据同学们刚才读这首词的方法,我们总结一下读懂一首诗词的步基本骤:(1)读标题,看作者、注释,知人论世。

(2)读诗歌,想象画面,整体感知思想感情。

(3)抓关键字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2、答题:读懂了诗歌,那做题对我们来说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题看看。

提示:请仔细看题。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分)提示:关注“卧”的主语,形容的是谁?体现了什么特点?给出答案,快速念。

点评:答题,简洁明了,抓住重点,就可能得满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关键:引导学生说出“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点评: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我们读懂的内容,所以说,掌握读懂诗歌的步骤很重要。

二、归纳中考考题类型其实我们刚才所做的是2009年泸州市的中考真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复习目标: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复习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炼字(词)、析句、技法和情感入手鉴赏诗歌。

复习要点:了解中考考点;从古诗词的炼字、析句等角度讲练鉴赏之法。

复习步骤:一、复习导入游戏“飞花令”:带有颜色的诗句,男女生对战。

二、题型总结(一)2016年诗歌考点说明: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二)课前体验,走近中考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2分)(2015.连云港卷《迎燕》)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6.中考指南)4.结合诗歌内容,对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2014.连云港卷《城东早春》)题型总结:炼字、析句、情感、主旨、表达技巧三、题例讲练(一)炼字(词)例: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答案示例:“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致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方法指导:(含义+句子描述+意境/感情)练一练:《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3分)答案示例: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长安城因战乱而变得破败荒芜(1分)描绘出了一幅令人满目凄然之景(1分),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情(1分)。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关键信息项1、复习目标:明确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和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和应试能力。

2、复习内容:涵盖古诗词的体裁、题材、作者、时代背景、词句理解、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情感主旨等方面。

3、复习资料:选用权威的教材、辅导书、历年中考真题及模拟试题。

4、复习方法:包括课堂讲解、专题训练、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

5、复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进行,合理安排时间。

6、评估方式: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11 复习目标111 准确理解古诗词的词句含义,能够翻译重点词句。

112 掌握古诗词常见的体裁(如律诗、绝句、词等)和题材(如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等)特点。

113 熟悉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114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其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115 辨别并理解古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116 深刻领会古诗词的情感主旨,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12 复习内容121 古诗词的体裁知识律诗的格律要求,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绝句的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词的词牌名、句式长短、分片等特征。

122 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表达。

边塞征战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思乡怀人诗的情感寄托和表现手法。

咏史怀古诗的借古讽今、咏叹兴衰等手法。

咏物言志诗的托物寓意、象征手法。

爱情闺怨诗的细腻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

123 作者与时代背景重要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不同朝代诗词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脉络。

特定历史时期(如唐宋、明清等)诗词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

124 词句理解诗词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诗句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典故的运用和理解。

125 意象意境常见意象(如月、柳、雁、菊等)的象征意义。

如何通过意象组合营造意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
马蕴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钱权熙,他的语文分数在70到90之间,成绩不稳定,分析过他的试卷和学习情况后,发现他的基础题部分基本不扣分,失分主要在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钱权熙的诗歌鉴赏只能得1分,基础比较差,但提分空间较大,因此,我选择先从诗歌鉴赏开始辅导。

[教学目标]
1.明确中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2.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提高得分率。

[教学过程]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复习
(一)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8、哲理诗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
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三、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
(1)题型一、点评思想容,理解主旨型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迎燕(宋)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

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5分)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
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新晴(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四、个性拓展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

”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江上
【明】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
阅岁华。

【注释】①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南海人。

②: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