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各种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各种排序的时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2b0330b8f67c1cfbd6b89d.png)
排序算法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
分类在计算机科学所使用的排序算法通常被分类为:计算的复杂度(最差、平均、和最好表现),依据串列(list)的大小(n)。
一般而言,好的表现是O。
(n log n),且坏的行为是Ω(n2)。
对於一个排序理想的表现是O(n)。
仅使用一个抽象关键比较运算的排序算法总平均上总是至少需要Ω(n log n)。
记忆体使用量(以及其他电脑资源的使用)稳定度:稳定排序算法会依照相等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值)维持纪录的相对次序。
也就是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有相等关键的纪录R和S,且在原本的串列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串列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一般的方法:插入、交换、选择、合并等等。
交换排序包含冒泡排序(bubble sort)和快速排序(quicksort)。
选择排序包含shaker排序和堆排序(heapsort)。
当相等的元素是无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数,稳定度并不是一个问题。
然而,假设以下的数对将要以他们的第一个数字来排序。
(4, 1) (3, 1) (3, 7) (5, 6)在这个状况下,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依照相等的键值维持相对的次序,而另外一个则没有:(3, 1) (3, 7) (4, 1) (5, 6) (维持次序)(3, 7) (3, 1) (4, 1) (5, 6) (次序被改变)不稳定排序算法可能会在相等的键值中改变纪录的相对次序,但是稳定排序算法从来不会如此。
不稳定排序算法可以被特别地时作为稳定。
作这件事情的一个方式是人工扩充键值的比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键值的两个物件间之比较,就会被决定使用在原先资料次序中的条目,当作一个同分决赛。
然而,要记住这种次序通常牵涉到额外的空间负担。
排列算法列表在这个表格中,n是要被排序的纪录数量以及k是不同键值的数量。
稳定的冒泡排序(bubble sort)— O(n2)鸡尾酒排序 (Cocktail sort, 双向的冒泡排序) — O(n2)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O(n2)桶排序(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额外记忆体计数排序 (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额外记忆体归并排序(merge sort)— O(n log n);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原地归并排序— O(n2)二叉树排序(Binary tree sort)— O(n log n);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鸽巢排序 (Pigeonhole sort) — O(n+k); 需要 O(k) 额外记忆体基数排序(radix sort)—O(n·k); 需要 O(n) 额外记忆体Gnome sort — O(n2)Library sort — O(n log n) with high probability, 需要(1+ε)n 额外记忆体不稳定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O(n2)希尔排序(shell sort)— O(n log n) 如果使用最佳的现在版本Comb sort — O(n log n)堆排序(heapsort)— O(n log n)Smoothsort — O(n log n)快速排序(quicksort)—O(n log n) 期望时间, O(n2) 最坏情况; 对於大的、乱数串列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Introsort — O(n log n)Patience sorting —O(n log n + k) 最外情况时间, 需要额外的 O(n + k) 空间, 也需要找到最长的递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不实用的排序算法Bogo排序—O(n × n!) 期望时间, 无穷的最坏情况。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60e279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4.png)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算法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好的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而坏的算法则会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浪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因此,在实际的开发中,需要对算法的效率进行评估和分析。
其中,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一、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是指在算法中用来衡量算法运行时间大小的量。
通常情况下,时间复杂度用 O(n) 来表示,其中n 表示输入数据规模的大小。
由于常数系数和低次项不会对时间复杂度的大致表示产生影响,因此,时间复杂度的精确算法往往会被简化为最高次项的时间复杂度,即 O(n)。
二、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时间复杂度可以通过算法中的循环次数来分析。
一般来说,算法中的循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 for 循环,一种是 while 循环。
因为 for 循环的循环次数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循环次数来估算时间复杂度;而 while 循环的循环次数取决于输入数据的大小,因此时间复杂度的分析需要基于输入数据的规模进行分析和推导。
三、时间复杂度的常见表示法在实际的算法分析中,常常用到以下几种时间复杂度表示法:常数阶 O(1)、对数阶 O(logn)、线性阶 O(n)、线性对数阶 O(nlogn)、平方阶 O(n^2)、立方阶 O(n^3)、指数阶 O(2^n) 等。
常数阶 O(1):表示算法的时间不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论输入数据的大小,算法的运行时间都是固定的。
例如,最好的情况下,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1)。
对数阶 O(log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即随着输入规模的每增加一倍,算法所需的运行时间大致增加一个常数。
例如,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logn)。
线性阶 O(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与输入规模成线性比例关系。
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的三种排序算法
![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的三种排序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265e0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1.png)
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的三种排序算法1 如何评价、分析⼀个排序算法?很多语⾔、数据库都已经封装了关于排序算法的实现代码。
所以我们学习排序算法⽬的更多的不是为了去实现这些代码,⽽是灵活的应⽤这些算法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所以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评价、分析⼀个排序算法并在合适的场景下正确使⽤。
分析⼀个排序算法,主要从以下3个⽅⾯⼊⼿:1.1 排序算法的执⾏效率1)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待排序数据的有序度对排序算法的执⾏效率有很⼤影响,所以分析时要区分这三种时间复杂度。
除了时间复杂度分析,还要知道最好、最坏情况复杂度对应的要排序的原始数据是什么样的。
2)时间复杂度的系数、常数和低阶时间复杂度反映的是算法执⾏时间随数据规模变⼤的⼀个增长趋势,平时分析时往往忽略系数、常数和低阶。
但如果我们排序的数据规模很⼩,在对同⼀阶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较时,就要把它们考虑进来。
3)⽐较次数和交换(移动)次数内排序算法中,主要进⾏⽐较和交换(移动)两项操作,所以⾼效的内排序算法应该具有尽可能少的⽐较次数和交换次数。
1.2 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也就是分析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这⾥还有⼀个概念—原地排序,指的是空间复杂度为O(1)的排序算法。
1.3 稳定性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那么这种排序算法叫做稳定的排序算法;如果前后顺序发⽣变化,那么对应的排序算法就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在实际的排序应⽤中,往往不是对单⼀关键值进⾏排序,⽽是要求排序结果对所有的关键值都有序。
所以,稳定的排序算法往往适⽤场景更⼴。
2 三种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排序算法2.1 冒泡排序2.1.1 原理两两⽐较相邻元素是否有序,如果逆序则交换两个元素,直到没有逆序的数据元素为⽌。
每次冒泡都会⾄少让⼀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
2.1.2 实现void BubbleSort(int *pData, int n) //冒泡排序{int temp = 0;bool orderlyFlag = false; //序列是否有序标志for (int i = 0; i < n && !orderlyFlag; ++i) //执⾏n次冒泡{orderlyFlag = true;for (int j = 0; j < n - 1 - i; ++j) //注意循环终⽌条件{if (pData[j] > pData[j + 1]) //逆序{orderlyFlag = false;temp = pData[j];pData[j] = pData[j + 1];pData[j + 1] = temp;}}}}测试结果2.1.3 算法分析1)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当待排序列已有序时,只需⼀次冒泡即可。
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cd29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f.png)
常⽤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上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不正确没有的参考图1,以图2为准(对,就是懒得重新画图了)排序法最差时间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稳定度空间复杂度冒泡排序O(n2)O(n2)稳定O(1)快速排序O(n2)O(n*log2n)不稳定O(log2n)~O(n)选择排序O(n2)O(n2)稳定O(1)⼆叉树排O(n2)O(n*log2n)不稳定O(n)序插⼊排序O(n2)O(n2)稳定O(1)堆排序O(n*log2n)O(n*log2n)不稳定O(1)希尔排序O O不稳定O(1)1.插⼊排序由N-1趟排序组成,对于p=1到p=N-1趟,插⼊排序保证从位置0到位置p上的元素为已排序状态。
时间复杂度:O(N^2)代码void Insertion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ElementType Tmp;for(p=1;p<N;p++){Tmp=A[j];//把A[j]保存下来,因为它要被插⼊到前⾯的某个位置去for(j=p;j>0&&A[j-1]>Tmp;j--)//⼤于A[j]的元素逐个后移{A[j]=A[j-1];}A[j]=Tmp;}}2.希尔排序希尔排序使⽤⼀个序列h1,h2,h3,ht,叫做增量排序。
在使⽤增量hk的⼀趟排序之后,对于每个i我们有A[i]<A[i+hk],所有相隔hk的元素被排序。
时间复杂度:O(N^(1+a)),其中0<a<1。
//代码不太好理解,使⽤了3层循环void Shell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Increment;ElementType Tmp;for(Increment=N/2;Increment>0;Increment/=2){for(p=Increment;p<N;p++){Tmp=A[p];for(j=p;j>=Increment;j-=Increment){if(A[j]<A[j-Increment])A[j]=A[j-Increment];elsebreak;}A[j]=Tmp;}}}3. 堆排序思想:建⽴⼩顶堆,然后执⾏N次deleteMin操作。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bcea6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9.png)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
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但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很低。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当数据量较小时,冒泡排序的效率其实还是不错的,但一旦数据量增加,它的效率就明显下降了。
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类似于冒泡排序。
但是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快,因为它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元素。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小且有序时,插入排序的效率非常高,但如果数据量较大且随机分布,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3.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同样是时间复杂度为O(n^2)的算法,但是它比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都要快。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很大时,选择排序的效率比较稳定,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它的效率反而不如插入排序。
4.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比冒泡、插入和选择排序都要快。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快速排序的效率非常高,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它的效率反而不如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
5.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与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O(nlogn)。
但是归并排序比快速排序更稳定,因为它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归并排序的效率非常高,而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表现优异。
6.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特殊的排序算法,它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每个元素长度相同的情况。
在实验中,我发现基数排序的效率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大量数据的排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数排序无法处理字符串等非数字类型的数据。
几种排序的算法时间复杂度比较
![几种排序的算法时间复杂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49083f55022aaea998f0f4c.png)
几种排序的算法时间复杂度比较1.选择排序:不稳定,时间复杂度 O(n^2)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待排序的记录序列进行n-1遍的处理,第i遍处理是将L[i..n]中最小者与L[i]交换位置。
这样,经过i遍处理之后,前i个记录的位置已经是正确的了。
2.插入排序:稳定,时间复杂度 O(n^2)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经过i-1遍处理后,L[1..i-1]己排好序。
第i遍处理仅将L[i]插入L[1..i-1]的适当位置,使得L[1..i] 又是排好序的序列。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用顺序比较的方法。
首先比较L[i]和L[i-1],如果L[i-1]≤ L[i],则L[1..i]已排好序,第i遍处理就结束了;否则交换L[i]与L[i-1]的位置,继续比较L[i-1]和L[i-2],直到找到某一个位置j(1≤j≤i-1),使得L[j] ≤L[j+1]时为止。
图1演示了对4个元素进行插入排序的过程,共需要(a),(b),(c)三次插入。
3.冒泡排序:稳定,时间复杂度 O(n^2)冒泡排序方法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较小的元素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
在冒泡排序算法中我们要对这个“气泡”序列处理若干遍。
所谓一遍处理,就是自底向上检查一遍这个序列,并时刻注意两个相邻的元素的顺序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两个相邻元素的顺序不对,即“轻”的元素在下面,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显然,处理一遍之后,“最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最高位置;处理二遍之后,“次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次高位置。
在作第二遍处理时,由于最高位置上的元素已是“最轻”元素,所以不必检查。
一般地,第i遍处理时,不必检查第i高位置以上的元素,因为经过前面i-1遍的处理,它们已正确地排好序。
4.堆排序:不稳定,时间复杂度 O(nlog n)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将A[n]看成是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来选择最小的元素。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https://img.taocdn.com/s3/m/c5898dc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c.png)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分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O(logn) redis,kafka,B+树的底层都采⽤了⼆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 redis的索引底层的跳表原理实现参考:⼆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1.⼆分查找⼆分查找也称为折半查找,它是⼀种效率较⾼的查找⽅法。
⼆分查找的使⽤前提是线性表已经按照⼤⼩排好了序。
这种⽅法充分利⽤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分治策略。
基本原理是:⾸先在有序的线性表中找到中值,将要查找的⽬标与中值进⾏⽐较,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前半部分找,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假设在前半部分找,则再与前半部分的中值相⽐较,如果⼩于中值,则在中值的前半部分找,如果⼤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
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标为⽌。
假设我们要在 2,6,11,13,16,17,22,30中查找22,上图所⽰,则查找步骤为:⾸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3(下标:int middle = (0+7)/2),将22与13进⾏⽐较,发现22⽐13⼤,则在13的后半部分找;在后半部分 16,17,22,30中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7(下标:int middle=(0+3)/2),将22与17进⾏⽐较,发现22⽐17⼤,则继续在17的后半部分查找;在17的后半部分 22,30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22(下标:int middle=(0+1)/2),将22与22进⾏⽐较,查找到结果。
⼆分查找⼤⼤降低了⽐较次数,⼆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即。
⽰例代码: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2, 6, 11, 13, 16, 17, 22, 30};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 0, 7));}//⾮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res) {int low = 0;int high = arr.length-1;while(low <= high) {int middle = (low + high)/2;if(res == arr[middle]) {return middle;}else if(res <arr[middle]) {high = middle - 1;}else {low = middle + 1;}}return -1;}//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res,int low,int high){if(res < arr[low] || res > arr[high] || low > high){return -1;}int middle = (low+high)/2;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low, middle-1);}else 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middle+1, high);}else {return middle;}}}其中冒泡排序加个标志,所以最好情况下是o(n)直接选择排序:排序过程:1 、⾸先在所有数据中经过 n-1次⽐较选出最⼩的数,把它与第 1个数据交换,2、然后在其余的数据内选出排序码最⼩的数,与第 2个数据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排完为⽌。
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以及递推式
![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以及递推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8e57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8.png)
一、简介二分归并排序是一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将子问题的解合并来解决原始问题。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算法的效率和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递推式来进一步分析算法的性能。
二、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1. 分析在二分归并排序中,时间复杂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分析:- 分解:将原始数组分解为较小的子数组。
- 解决:通过递归调用来对子数组进行排序。
- 合并:将排好序的子数组合并为一个整体有序的数组。
2. 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这是因为在每一层递归中,都需要将数组分解为两个规模近似相等的子数组,并且在每一层递归的最后都需要将这两个子数组合并起来。
可以通过递推式来进一步证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 递推式分析我们可以通过递推式来分析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假设对规模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所需的时间为T(n),则可以得到以下递推式:T(n) = 2T(n/2) +其中,T(n/2)表示对规模为n/2的子数组进行排序所需的时间表示将两个子数组合并所需的时间。
根据递推式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三、结论与个人观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这意味着该算法在最坏情况下也能保持较好的性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我个人认为,二分归并排序作为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的分析对于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递推式,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算法的性能表现,为进一步优化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二分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过分析和递推式的方式深入理解了该算法的性能表现。
通过对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我们对算法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对二分归并排序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十种排序方法
![十种排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b997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9.png)
十种排序方法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操作,它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重新排列,以便更方便地进行查找、比较和分析。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十种常见的排序方法,并对它们的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元素,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按照规定的顺序交换它们,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二、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每次从待排序的元素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三、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序列的合适位置,使得插入之后的序列仍然有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四、希尔排序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改进算法,它通过将待排序的元素分组,分组进行插入排序,然后逐步缩小分组的间隔,直到间隔为1,最后进行一次完整的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五、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一种分治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将已排序的子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六、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排序算法,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一边存放比基准元素小的元素,一边存放比基准元素大的元素,然后对两个子序列进行递归排序。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logn)。
七、堆排序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算法,它通过构建一个最大堆(或最小堆),将堆顶元素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并对剩余的元素进行调整,直到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几种常见算法的介绍及复杂度分析
![几种常见算法的介绍及复杂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0a1d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3.png)
几种常见算法的介绍及复杂度分析一、排序算法1.冒泡排序:通过反复交换相邻元素实现排序,每次遍历将最大元素放到最后。
时间复杂度为O(n^2)。
2.插入排序:将未排序元素插入已排序序列的适当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n^2)。
3.选择排序:每次选择最小的元素放到已排序序列末尾,时间复杂度为O(n^2)。
4. 快速排序:通过递归将数组分段,并以一个基准元素为准将小于它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它的元素放在右边,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5. 归并排序:将数组递归拆分为多个子数组,对子数组进行排序并合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二、查找算法1.顺序查找:从头到尾依次比较目标元素与数组中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2. 二分查找:依据已排序的数组特性,将目标元素与中间位置的元素比较,并根据大小取舍一半的数组进行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ogn)。
3.哈希查找:通过哈希函数将目标元素映射到数组的索引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1),但可能需要额外的空间。
三、图算法1.广度优先(BFS):从起始节点开始,依次访问其邻居节点,再访问邻居的邻居,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所有节点。
时间复杂度为O(V+E),V为顶点数量,E为边的数量。
2.深度优先(DFS):从起始节点开始一直遍历到没有未访问的邻居,再回溯到上一个节点继续遍历,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遍历所有节点。
时间复杂度为O(V+E),V为顶点数量,E为边的数量。
3. 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通过计算起始节点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找到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时间复杂度为O(V^2),V为顶点数量。
4. 最小生成树算法(如Prim算法):通过贪心策略找到连通图的最小权重生成树,时间复杂度为O(V^2),V为顶点数量。
四、动态规划算法1.背包问题:将问题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推导出原问题的最优解。
时间复杂度为O(nW),n为物品数量,W为背包容量。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9b05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a.png)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1、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
最好:
所有元素已经排好序,只需遍历一遍,无需交换位置;
最坏:
所有元素逆序排列,遍历一次需要比较的元素个数每次+1,所以时间复杂度是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O(n^2)喽。
2、快速排序
有关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
最好的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
正常情况下是递归log2n次,每次遍历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n,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最好的时间复杂度就是每次都划分的很均匀;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
最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这种情况就是原先的数据就是排序好,这样每次只能位移一个数据,
每次划分的子序列只比上一次划分少一个记录,注意两一个为空。
3、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将数组拆分都需要log(n)次;
在归并时,也需要遍历比较两个数组的大小,平均时间复杂度O(n);所以归并排序最好最坏时间复杂度都是nlogn;
空间复杂度是O(n);
4、堆排序
堆排序每次都要将一个元素上升到堆顶,然后放回最后,需要n轮,固定不变
每一轮堆调整的时间复杂度是log(n),n依次递减
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数组排序算法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数组排序算法与时间复杂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5a1a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8.png)
数组排序算法与时间复杂度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中,数组排序是一项基本的操作。
排序算法的目的是将一个无序的数组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使得数组中的元素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
在实际应用中,排序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搜索和数据库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组排序算法,并分析它们的时间复杂度。
一、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数组,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
通过多次遍历,将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冒泡排序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n-1次相邻元素。
二、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从未排序的部分选择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将其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为O(n^2),因为它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n-1次未排序元素。
三、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选择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因为它需要遍历n次数组,并且每次遍历需要比较最多n-1次已排序元素。
四、快速排序(Quick Sort)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
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然后将数组分成两部分,使得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基准元素,右边的元素都大于基准元素。
然后递归地对左右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情况下为O(n^2)。
这是因为在最坏情况下,每次选择的基准元素都是数组中的最大或最小元素,导致分割不均匀。
五、归并排序(Merge Sort)归并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
将数组分成两部分,分别对左右两部分进行归并排序,然后将排序好的两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十大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十大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beeb4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1.png)
十大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1.3—2)),希尔排序(shell's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种又称“缩小增量排序”(diminishing increment sort),是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
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
希尔排序按其设计者希尔(donald shell)的名字命名,该算法由希尔年公布。
一些老版本教科书和参考手册把该算法命名为shell-metzner,即包含marlene metzner norton的名字,但是根据metzner本人的说法,“我没有为这种算法做任何事,我的名字不应该出现在算法的名字中。
”
由于多次插入排序,我们晓得一次插入排序就是平衡的,不能发生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但在相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相同的元素可能将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最后其稳定性就可以被打乱,所以shell排序就是不稳定的。
关于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关于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79a986d482fb4daa48d4b0b.png)
各种排序方法的总结一.直接插入排序1.时间复杂度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受初始排列的影响。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2.空间复杂度:o(1)3.算法特点稳定排序;算法简便,且容易实现适用于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链式存储时不需要移动记录,只修改指针;适合于初始记录基本有序的情况;当记录无序,且n较大时,不宜采用。
二.折半插入排序1.时间复杂度移动次数受初始排列的影响。
最好情况o(nlog2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2.空间复杂度o(1)3.算法特点稳定排序;算法简便,且容易实现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不能用于链式存储结构;适合记录无序、n较大的情况;三.希尔排序1.时间复杂度2.空间复杂度o(1)3.算法特点不稳定排序,记录跳跃式的移动;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不能用于链式存储结构;增量序列可以有多种取法,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是1;适合记录无序、n较大的情况;四.冒泡排序1.时间复杂度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受初始排列的影响。
最好情况o(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2.空间复杂度o(1)3.算法特点稳定排序;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适合记录无序、n较大时不宜采用;五.快速排序1.时间复杂度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受初始排列的影响。
最好情况o(nlog2n)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log2n)2.空间复杂度:o(log2n) 递归算法3.算法特点不稳定排序;算法简便,且容易实现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适合记录无序,且n较大情况。
六.直接选择排序1.时间复杂度比较次数不受初始排列的影响,移动次数受影响。
最好情况o(n2) 最坏情况o(n2) 平均情况o(n2)2.空间复杂度o(1)3.算法特点不稳定排序;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移动记录的次数较多,适合记录占用空间较多时,采用此方法;七.堆排序1.时间复杂度移动次数和比较次数受初始排列的影响。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55003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a.png)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Java排序算法1)分类:插⼊排序(直接插⼊排序、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箱排序、基数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少:堆排序平均速度最快:快速排序不稳定: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2)选择排序算法的时候要考虑数据的规模、数据的类型、数据已有的顺序。
⼀般来说,当数据规模较⼩时,应选择直接插⼊排序或冒泡排序。
任何排序算法在数据量⼩时基本体现不出来差距。
考虑数据的类型,⽐如如果全部是正整数,那么考虑使⽤桶排序为最优。
考虑数据已有顺序,快排是⼀种不稳定的排序(当然可以改进),对于⼤部分排好的数据,快排会浪费⼤量不必要的步骤。
数据量极⼩,⽽起已经基本排好序,冒泡是最佳选择。
我们说快排好,是指⼤量随机数据下,快排效果最理想。
⽽不是所有情况。
3)总结:——按平均的时间性能来分: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其中以快速排序为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有:直接插⼊排序、起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其中以直接插⼊为最好,特别是对那些对关键字近似有序的记录序列尤为如此;时间复杂度为O(n)的排序⽅法只有,基数排序。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时,直接插⼊排序和起泡排序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对于快速排序⽽⾔,这是最不好的情况,此时的时间性能蜕化为O(n2),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
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改变。
——按平均的空间性能来分(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所有的简单排序⽅法(包括:直接插⼊、起泡和简单选择)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快速排序为O(logn ),为栈所需的辅助空间;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O(n );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O(rd )。
——排序⽅法的稳定性能:稳定的排序⽅法指的是,对于两个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它们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之前和经过排序之后,没有改变。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77eff7ba0d4a7302763a9d.png)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法: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
复杂度为O(0)。
直接插入排序:O(n*n)选择排序:O(n*n)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好的。
归并排序:log2(n)*n堆排序:log2(n)*n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关于快速排序分析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
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n)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
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本文是针对老是记不住这个或者想真正明白到底为什么是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人准备的。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
在简单形式化一下,如果Ai = Aj, Ai原来在位置前,排序后Ai还是要在Aj位置前。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f4a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f.png)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用于将一组未排序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排列。
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执行效率的一个指标,它表示对于特定输入规模的数据,算法执行所需的计算时间与数据量增加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时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效率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它决定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速度。
不同的排序算法具有不同的时间复杂度,根据复杂度不同,其执行时间也不同。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数据规模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以确保算法具有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分析。
1. 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相邻两个数据的大小,将较大的数据往后移,最终实现数据升序或降序排列的目的。
其时间复杂度为O(n^2),即当数据量增加一倍时,执行时间将增加4倍,算法效率较低。
2. 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该算法通过定义基准值,将待排序数据分成两个子序列,并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排序,最终实现数据排序的目的。
其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效率较高,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时表现出色。
3.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但效率较低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依次插入已排序的有序序列中,最终实现数据排序的目的。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算法执行时间增加较快。
4. 堆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是一种基于堆数据结构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维护一个堆,不断取出堆中最大或最小元素,最终实现数据排序的目的。
其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执行效率较高,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出色。
综上所述,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对算法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特征和数据规模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并结合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评估,以确保算法具有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常用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常用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e52309a8dd3383c4bb4cd24d.png)
常用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1、时间复杂度(1)时间频度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从理论上是不能算出来的,必须上机运行测试才能知道。
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算法都上机测试,只需知道哪个算法花费的时间多,哪个算法花费的时间少就可以了。
并且一个算法花费的时间与算法中语句的执行次数成正比例,哪个算法中语句执行次数多,它花费时间就多。
一个算法中的语句执行次数称为语句频度或时间频度。
记为T(n)。
(2)时间复杂度在刚才提到的时间频度中,n称为问题的规模,当n不断变化时,时间频度T(n)也会不断变化。
但有时我们想知道它变化时呈现什么规律。
为此,我们引入时间复杂度概念。
一般情况下,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用T(n)表示,若有某个辅助函数f(n),使得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T(n)/f(n)的极限值为不等于零的常数,则称f(n)是T(n)的同数量级函数。
记作T(n)=O(f(n)),称O(f(n)) 为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
在各种不同算法中,若算法中语句执行次数为一个常数,则时间复杂度为O(1),另外,在时间频度不相同时,时间复杂度有可能相同,如T(n)=n2+3n+4与T(n)=4n2+2n+1它们的频度不同,但时间复杂度相同,都为O(n2)。
按数量级递增排列,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有:常数阶O(1),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 线性对数阶O(nlog2n),平方阶O(n2),立方阶O(n3),...,k次方阶O(nk),指数阶O(2n)。
随着问题规模n的不断增大,上述时间复杂度不断增大,算法的执行效率越低。
2、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类似,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计算机内执行时所需存储空间的度量。
记作: S(n)=O(f(n)) 我们一般所讨论的是除正常占用内存开销外的辅助存储单元规模。
讨论方法与时间复杂度类似,不再赘述。
(3)渐进时间复杂度评价算法时间性能主要用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数量级(即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评价一个算法的时间性能。
常见排序算法及它们的时间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及它们的时间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3c560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4.png)
常见排序算法及它们的时间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概念扩展------有序度----1、有序元素对:a[i] <= a[j], 如果i < j; 逆序元素对:a[i] > a[j], 如果 i < j。
2、⼀组数据中有/逆序元素对的个数即为有/逆序度3、2,3,1,6这组数据的有序度为4(因为其有有序元素对为4个,分别是(2,3)、(2,6)、(3,6)和(1,6))逆序度为2(因为其有逆序元素对为2个,分别是(2,3)和(2,1))4、1,2,3,6这样完全有序的数组叫作满有序度;满有序度的计算公式为 n*(n-1)/2;5、逆序度 = 满有序度 - 有序度-----原地排序算法---空间复杂度是 O(1) 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插⼊排序----稳定排序算法---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经过排序之后,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冒泡排序1、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
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较,看是否满⾜⼤⼩关系要求。
如果不满⾜就让它俩互换。
⼀次冒泡会让⾄少⼀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重复 n 次,就完成了 n 个数据的排序⼯作2、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为 O(1),是⼀个原地排序算法3、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相等的时候,我们不做交换,此时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4、冒泡排序每交换⼀次,有序度就加 1,直到满有序度;5、冒泡排序最坏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0,所以要进⾏ n*(n-1)/2 次交换,最好情况下,初始状态的有序度是 n*(n-1)/2,就不需要进⾏交换。
我们可以取个中间值 n*(n-1)/4,换句话说,平均情况下,需要 n*(n-1)/4 次交换操作,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就是 O(n^2)三、插⼊排序1、插⼊排序是将数据分为两个区间,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7a4b0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e.png)
常见排序算法及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转载请注明出处:(浏览效果更好)排序算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变,产⽣了很多种不同的⽅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它们进⾏整理便于理解记忆显得很重要。
每种算法都有它特定的使⽤场合,很难通⽤。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所有常见的排序算法进⾏归纳。
排序⼤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种:内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全部记录存放在内存,则称为内排序,如果排序过程中需要使⽤外存,则称为外排序。
下⾯讲的排序都是属于内排序。
内排序有可以分为以下⼏类: (1)、插⼊排序:直接插⼊排序、⼆分法插⼊排序、希尔排序。
(2)、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3)、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4)、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表格版排序⽅法时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最好)空间复杂度稳定性复杂性直接插⼊排序O(n2)O(n2)O(n2)O(n2)O(n)O(n)O(1)O(1)稳定简单希尔排序O(nlog2n)O(nlog2n)O(n2)O(n2)O(n)O(n)O(1)O(1)不稳定较复杂直接选择排序O(n2)O(n2)O(n2)O(n2)O(n2)O(n2)O(1)O(1)不稳定简单堆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1)O(1)不稳定较复杂冒泡排序O(n2)O(n2)O(n2)O(n2)O(n)O(n)O(1)O(1)稳定简单快速排序O(nlog2n)O(nlog2n)O(n2)O(n2)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不稳定较复杂归并排序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log2n)O(n)O(n)稳定较复杂基数排序O(d(n+r))O(d(n+r))O(d(n+r))O(d(n+r))O(d(n+r))O(d(n+r))O(n+r)O(n+r)稳定较复杂图⽚版①插⼊排序•思想:每步将⼀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顺序码⼤⼩插⼊到前⾯已经排序的字序列的合适位置,直到全部插⼊排序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数排序(radix sort)—
0(n•k);需要0(n)
额外记忆体
Gnome sort—0(n 2)
Library sort——0(n log n) with high probability,
忆体
需要(1+&)n
不稳定
选择排序(selecti on sort
)—0(n2)
额外记
(shell sort)—0(n log n)如果使用最佳的现在版本
Comb sort—0(n log n)
堆排序(heap sort)—0(n log n)
Smoothsort—0(n log n)
快速排序(quicksort) —O(n log n)期望时间,0(n2)最坏情况;对於大的、
排列算法列表
在这个表格中,n是要被排序的纪录数量以及k是不同键值的数量。 稳定的
冒泡排序(bubble sort)—0(n2)
排序(Cocktail sort,双向的冒泡排序)一0(n2)
(in serti on sort)—0(n2)
桶排序(bucket sort)—0(n);需要0(k)额外记忆体
从原数列中取出一个数,将其插入"有序列表"中,使其仍旧保持有序状态。
/ \
重复2号步骤,直至原数列为空。
插入排序的平均为平方级的,效率不高,但是容易实现。它借助了"逐步扩大成
果"的思想,使有序列表的长度逐渐增加,直至其长度等于原列表的长度。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将所有待排序的数字放入工作列表中。
(3, 1) (3, 7) (4, 1) (5, 6)(维持次序)
(3, 7) (3, 1) (4, 1) (5, 6)(次序被改变)
不稳定排序算法可能会在相等的键值中改变纪录的相对次序, 但是稳定排序算法 从来不会如此。不稳定排序算法可以被特别地时作为稳定。 作这件事情的一个方 式是人工扩充键值的比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键值的两个物件间之比较, 就会 被决定使用在原先资料次序中的条目, 当作一个同分决赛。然而,要记住这种次 序通常牵涉到额外的
稳定度:稳定排序算法会依照相等的关键(换言之就是值)维持纪录的相对次序。 也就是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有相等关键的纪录R和S,且在原
本的串列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串列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一般的方法:插入、交换、选择、合并等等。交换排序包含(bubble sort)和
乱数串列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In trosort—0(n log n)
Patienee sorting—0(n log n+k)最外情况时间,需要额外的0(n+k)空间,也需要找至U最长的递增子序列(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ee
不实用的排序算法
Bogo排序一0(nxn!)期望时间,无穷的最坏情况。
从列表的第一个数字到倒数第二个数字, 逐个检查:若某一位上的数字大于他的
下一位,则将它与它的下一位交换。
重复2号步骤,直至再也不能交换。
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与插入排序相同,也是平方级的,但也是非常容易实
现的算法。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设数组内存放了n个待排数字,数组下标从1开始,到n结束。
求不高,但是时间效率却不稳定;而后面三种排序相对于简单排序对空间的要求 稍高一点,但时间效率却能稳定在很高的水平。基数排序是针对关键字在一个较
小范围内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序
堆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希尔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新建一个空列表,用于保存已排序的有序数列(我们称之为"有序列表")<
(quicksort)。包含shaker排序和(heapsort)。
当相等的元素是无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数,稳定度并不是一个问题。然而,假 设以下的数对将要以他们的第一个数字来排序。
(4, 1) (3, 1) (3, 7) (5, 6)
在这个状况下,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依照相等的键值维持相对的 次序,而另外一个则没有: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0(n+k);需要0(n+k)额外记忆体
(merge sort)—0(n log n);需要0(n)额外记忆体
原地归并排序一0(n2)
排序 (Binary tree sort)
0(n log n);需要
0(n)额外记忆体
鸽巢排序(Pigeonhole sort)
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
的排列起来的操作。
分类
在计算机科学所使用的排序算法通常被分类为:
计算的复杂度(最差、平均、和最好表现),依据串列(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表现是Q (n log n),且坏的行为是Q(n2)。对於一个排序理 想的表现是0(n)。仅使用一个抽象关键比较运算的排序算法总平均上总是至少 需要Q(n log n)。
i=1
从数组的第i个元素开始到第n个元素,寻找最小的元素。
将上一步找到的最小元素和第i位元素交换。
如果i=n—1算法结束,否则回到第3步
选择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也是0(n2)的。
Stupid sort—0(n3);递回版本需要0(n2)额外记忆体
Bead sort—0(n) or0(Vn),但需要特别的硬体
Pan cake sorti ng—0( n),但需要特别的硬体
排序的算法
排序的算法有很多,对空间的要求及其时间效率也不尽相同。下面列出了一些常
见的排序算法。这里面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又被称作简单排序,他们对空间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