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该如何解决, 请你出个主意?
从以前的“铁饭碗”、“终身制”,到如 今的人才流动、双向选择,改变的不仅仅 是就业制度,突破了原来的条条框框,加 速了人才的流动,创新了用人模式,优化 了资源的配置,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 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使“人能尽其才”、 英雄有了有武之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社会的活力!
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发生了许许多多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检测: 1.词语往往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 下列词语哪个不属于21世纪( ) A.炒鱿鱼 B.跳槽 C.公开招聘 D.铁饭碗
2.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不可能看见 的是( ) A.人们在街上排队购买所有物品 B.人们的服装只有简单的灰、蓝色 C.人们大多住简陋狭窄希望,见面 是问候“吃饭了吗”,现如今饮食已经升 华成一种品味、一种文化,不仅要吃得饱, 而且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文化有 品味;美食是一种享受,酸甜苦辣咸的五 味人生,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轨迹呢?
中国第一村 中国第一村
--华西村
--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生活 方式
建国后 改革前 课堂小结
改革后
衣 食
住 行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款式多样
匮乏、单调、营养不足 居住条件差 交通条件较差 从“吃饱”到“吃 好” 居住面积扩大、
就业 统包统配,“铁饭碗” 制度 社会 退休金制度、公费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养老、 医疗、失业保险等 保障
环境改善 交通条件有了 明显的改善 自主就业、持证上岗 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新农保取代“养儿防老”
改革开放以来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年级八年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审编教师教学反思学科历史课题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总课时1课时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法学法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课件、《能力培养》历史地图册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性设计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教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

“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能力培养中的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通读教材,并完成自学题目,并把答案在教材上勾画出来,可以组内共同完成。

题目: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2、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如何完善的?四、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师在组间巡视)从学生的畅所欲言开始,激活与引领思维。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
4、行的方面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4、行的方面的变化
高速公路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该如何解决?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人 招才聘 市会 场
城市改革为什么要打破“铁饭碗”?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 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2、食的方面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2、食的方面的变化
绿 色 蔬 菜
现代的饮食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 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健康饮食。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3、住的方面的变化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手机、电脑、住房、汽车
•5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缝纫机、自 行车、手表、收音机
90年代的四大件:彩电、冰 箱、洗衣机、空调
改革开放后:新新四大件
电脑
汽车
住房
手机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 小康社会
城镇居民住房 宽敞明亮,装饰 讲究。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改革开放后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 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 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 轻轨等硬件设施
首辆BRT样车昨抵乌 (2011年6月7日) 价值200多万设有50余个座位,可同时装载200多人。 本报讯(记者庞贝贝)昨日,位于六道湾的公交集团经营二 部停车场内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辆长18米、橘黄和白 色相间的公交车。 “它就是BRT。”从郑州将这辆车开到乌鲁木齐的司机付国 伟说,这是首府BRT快速公交的样车,重20吨,价值200多万。
整个车辆分为2段,远看就像是由2辆普通车连接起来。走 进车厢,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走廊。车厢内部座位超过50 个,座椅均是软座,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座椅,据介绍, 车里一般可同时装载200多人。 在车辆一侧有3个车门,乘客可从3个门同进同出。每个车 门口均配置有踏板,可倾斜到地面,方便轮椅进出。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吃野菜,作为粮 食不足的补充;材料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 高,开始重视营养全面和均衡。
“新旧四大件”指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响”)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课件4: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件4: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旧“四大件”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前所 未有的变化。
服 装 店
餐 厅
住 房
1、衣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服装
1、衣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2、食的方面的变化
过去吃的野菜
现代的饮食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1998年,我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发展
1、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购物票证才能买到东西?而现在为 什么又不用了呢?
2、你家的住房条件怎样?为什么现在人口比 以前多, 而人均住房面积反而比以前大了 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2、食的方面的变化
绿 色 蔬 菜
3、住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住房
现在的住房
4、行的方面的变化
4、行的方面的变化
铁路
高速公路
飞机
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人才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 招聘会

八下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下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归属 感
参与志愿活动,提升社会责任 感
参加行业交流,拓展人际关系
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如何引导人05们健康地生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 活动,提高人 们的健康意识
普及健康知识, 帮助人们了解 健康生活方式 的重要性
鼓励人们定期 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 疾病
加强学校健康 教育,从小培 养健康的生活 习惯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宣传教育:通过 各种渠道宣传健 康生活方式的重 要性,提高人们 的健康意识。
提供支持:政府 和社会组织提供 相关服务和支持, 如健身设施、健 康食品等。
制定政策:制定 相关政策鼓励健 康生活方式,如 税收优惠、奖励 措施等。
示范作用:公众 人物和社区领袖 通过示范作用, 引导人们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
社会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对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传统也在发生变化。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有所 不同。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饮食: 合理搭配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 减少油腻和高
热量食物
坚持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150分钟中等 强度的有氧运 动,如快走、 骑车、游泳等
保证充足睡眠: 每晚7-8小时 的高质量睡眠 有助于提高身 体免疫力
培养良好的心 态:保持乐观 积极的态度, 学会调节情绪,
减轻压力
智能家居:提高了生活便 利性和舒适度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河北邯郸临漳县孔维志基础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父母小时候的生活方式,通过数字、票证、图片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与时俱进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通过就业制度变化的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好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问全班学生:你们的父母小时候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房、坐什么车?2、组织学生看导入框,讲述新旧“四大件”引入课堂。

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讲他们父母小时候的衣食住行情况。

看书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衣食住行的变迁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着有哪些变化?2、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引导学生完成“动脑筋”3、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房屋建筑的巨大的变化。

认真预习课本,整体感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小组交流,回答。

思考讨论,学生发言。

观看图片,表演情景剧,70后与90后关于今昔住房的变化。

(根据113页小字部分数据,学生自拟4、结合有关我国交通的图片,指导学生思考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交通状况。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交通堵塞”现象,讨论解决办法,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

5、师:衣:过去“一衣多季”,如今“一季多衣”。

食:过去注重吃饱,如今讲究吃好。

住:过去“土坯瓦片”,如今“钢筋水泥”。

行:过去“车少路差”,如今“路好车多”。

对白。

)看图片,思考问题,小组作答,班级交流。

全班展开讨论,归纳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根本出路。

课件3: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件3: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
恩格尔 = 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
消费支出总额
100﹪
自学展示 就业制度
变化表现
“铁饭碗”被打破, 就业渠道拓宽, 自主择业
思考:
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怎样帮助那些改革过程中 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当时为什么以这些为主食?
现在日常饮食是哪些?原因是什么?
3. 你认为在现在,食品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人们住房方面发生的变化》问卷
要求:
1.合作进行。
2.请将你们小组采访、调查、总结整理出的内容填写出来
1.你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填出6个人的)
你小组同学中住房面积最大的是少平方米?
你小组同学中住房面积最小的是多少平方米?
本课难点是对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制度的把握。
(三)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采用了: 1、兴趣活动策略:采用问题探究、团队合作、讨论、思考评价等多种 活动方式,利用教学图片、视频影像、制作课件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2、多采用材料分析法、情境创设法,与实际教学法交相使用。 3、注重评价方式和鼓励措施。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流程 四、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 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的巨大 的变化,从中理解到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 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 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进步的需要,是人才竟争的需要。

教学设计2: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设计2: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式方法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有些流行的事物。

逐渐被人们遗忘。

今天让大家来猜猜曾经流行的四大件是什么?展示幻灯片。

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四大件发生了变化,我们来思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总结;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选4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篇1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3、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要凭,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食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住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和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交通工具比较紧张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增长都很快,开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

就业制度国有企业是“铁饭碗”“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职业。

、、、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社会保障城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城县全部建立了________制度。

________制度改革取得重大发展,________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二)合作探究: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三)当堂训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5、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②改革开放后,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们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人们经济条件好转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④改革开放后,“打破铁饭碗”,建立新的经济文化体制,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人才竞争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汶南二中巩莉一、学习目标:1、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这些变化是社会的进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3、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方面,你有什么高招?(三)当堂训练: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D.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 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6.下列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党关注民生的做法有①建立养老保险制度②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③保障城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阅读下列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历史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

历史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

经济的变化
1 全球化
全球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增多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创新
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3 收入差距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文化的演变
1
传统到现代
传统价值观逐渐被现代观念所取代,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
多元化
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社会更加多样化和包容性。
3
文化输出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变化、 文化的演变以及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
城市化
越来越多的人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教育
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教育成为人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世界更加紧密相连。
本土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渐增强。
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自然生态系 统和人类社会。
பைடு நூலகம்
森林砍伐
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 丧失和环境问题。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断增加,推 动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结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受到社会、技术、人口、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理解这些变化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技术的进步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随时随地 获取信息、沟通交流。
机器人
机器人的应用改变了许多行业, 提高了工作效率。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的兴起使得交通更加环 保和可持续。
人口的增长
城市化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 城市人口密度增加。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ppt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ppt

合作探究二
•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 们在“吃”的方面变化也很大,说 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饮食结构 有什么变化。
油票
粮票
食物匮乏、单调
合作探究三:
•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
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 不好呢?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城镇居民住房宽敞明亮,装饰讲究。
认识社会发展变化对我们 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 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合作探究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蓝灰色的海洋
着装打扮丰富多彩--更具个性
追求美--已成时尚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解决,请你 出个主意?
在减缓城市交通堵塞 方面,你有什么高招?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 变化?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2.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但是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 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哪些改革过 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体 系 的 完 善
养老
医疗
1亿多人 7920万人 1亿多人 3400万人 4200万人
失业
生育 工伤
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 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 等硬件设施 2.合作完成P114页、P116页动脑筋。 3.合作完成P117页活动与探究第1题。 4.思考回答:学习了这一课你有 什么感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改革开发前
改革开放后
供应情况 衣
色彩样式
供应情况 食
营养问题
住房面积 住
居住环境
交通工具 行
出门旅游
2.“铁饭碗”要不要打破?为什么?这种制度的改革,对你的学习有 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完善?
【交流评价】 【达标检测】
试题(单项选择、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我小结】 【课后延伸】 8.改革开放前,人们要得到一份工作只能等待国家分配。改革开放 后,人们的求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谈谈 自己的感想或认识。
【自学过程】 1.
项目
21课答案
改革开发前
改革开放后
供应情况 商品供应严重匮

乏,数量有限
物质丰富
色彩样式
色彩样式单调
色彩绚丽、争奇斗 艳
2.“铁饭碗”要打破。因为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铁
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提高适应
就业变化的能力。
3.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
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 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中期
D.20世
纪末
2.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
(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 )
5.由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而引发的新鲜事物包括


①.持证上岗 ②.就业培训 ③.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④.公开
招聘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题导入】(教师自主设计) 【学习目标】
1. 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大变 化。
2.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自学过程】 熟读课文,自学解决下列问题,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
1. 列表比较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7.阅读理解: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
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请回答:
(1)提出这一观点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2)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 、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问题?
供应况
食物匮乏、单调
事物丰富,吃饱、 吃好

营养问题
营养严重不足,甚 至没有解决温饱问

营养均衡,粗细搭 配
住房面积
人均只有3.6平方 米
居住面积扩大

居住环境
居住条件较差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 境有了明显改善
铁路、公路和航线

交通工具
公共汽车和自行车
迅速增长,飞机已 经很普遍,有私家

出门旅游
很少出门旅游 出门旅游越来越多
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
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达标检测】
1.D 2.B
3.C
4.A
5.D
6.D
7.(1)江泽民。
(2)发展经济。
(3)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国力 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延伸】 8.要求:①学生只要选择求职观念、求职方式、求职对企业的影响、 求职对人才的影响、求职对社会的影响等某一个方面谈自己的感想或认 识即可。②要求主题鲜明,说理正确。③文字表达要清楚。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
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
念发生了变化
3.“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改革开放后人
们(

A.营养严重不足 B讲究绿色食品 C.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食用野菜粗粮
4.如下是四幅图画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反映我国人民的生活状
况,其中不是表现改革开放后的是哪一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