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产生背景共27页
存在主义
一次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一次大战后,德奥失败, 十月革命成功,1918-1928年柏林工人起义、武装斗争等等,严重威胁着德国现代性生存,在现代性之中充满了 忧虑、烦恼、恐惧以及悲观失望等阴暗情绪。然而现代性又不甘心失败,时刻企图东山再起,复仇雪耻,为发泄 他们的阴暗情绪并把这种情绪引上自我奋斗的道路,从而把知识分子中的悲观、消沉颓废情绪纳入到现代性的复 仇轨道,存在主义哲学就应运而生了。而当希特勒的纳粹党正式上台,德国现代性再次得势时,他们对存在主义 所鼓吹的那套消沉颓废思想便不那么特别爱好了。
哲学主张
01
存在先于本 质
02
偶然荒诞
03
自由选择
04
人与人
05
悲剧论
06
神学关系
“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 质的不同。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 本质先于存在。
存在主义
当代西方哲学流派
01 产生背景
03 哲学主张
目录
02 思想流派 04 代表作品
05 代表人物
07 文学
目录
06 小史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主义 的创始者。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 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萨特指出:“他人就是地狱”。他人乃是一个存在的客体,这种客体不同于物,他不但存在着,而且还对我 构成了威胁,因为他是自由的物体。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变成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从他人的 目光或他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只能有两种途径: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纵 他人。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第二讲道客巴巴存在主义-PPT精品文档
第一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存在主义主要在德国产 生并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 第二阶段: 20世纪30—50年代。存在主义运动由德国转 到法国,代表人物:萨特、梅洛-庞蒂 第三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末。存在主义开始席卷西 欧、波及东欧并开始在美国、拉美地区流行,成为一种国 际性的思潮,在8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存在主义从哲学领 域开始扩展到文学、艺术、社会学、教育、宗教以及影响 黑人运动、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
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 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年4月在纳 粹当局确认下任弗莱堡大学校长,10个月后辞职。因为他 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 局禁止他授课。 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 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 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反纳粹的 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 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 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
4、人的自由和超越性是存在主义的共同主题。 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
海德格尔:把人的自由与人的非本质的“沉沦” 状态对立起来。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四、存在主义的思想影响
1.存在主义所揭示的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的沉沦状态 以及世界的荒谬性质,对于反思西方现代社会的 精神危机和文化矛盾,具有一定的参照性和启发 意义;它凸显了人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和严峻性,切中了现代人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难 题;特别是把人从理性主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 解放出来,敞开了人的非理性方面,表达了现代 人追求自由的内在心里渴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专题2-存在主义
一、 存在主义概述
1、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潮 之一 。 2、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 0年代的德国, 流行于20世纪50 —6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为 海德格尔、萨特。
德国(20世纪40年代前)—— 法国(40年代后)—— 全球(50年代后)——衰落(70年代后)
专题2 存在主义
专题2 存在主义
一、 存在主义概述
5、存在主义的特点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 库缇斯无腿走天下
专题2 存在主义
一、 存在主义概述
5、存在主义的特点
约翰· 库缇斯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无论你觉得多么 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财富不是通过你口袋里的钱多钱少来衡量的,财富也不是看你银行存折 上的数字。如果你们能看到我的心,你们就会知道我是一个超级的亿万富 翁。我的儿子认为:更加富有意味着对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更加开心, 更加满足,而不是一个劲儿地追求我所没有的”; “每一天都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我都可 以做到,或者说如果我们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不可以呢?如果我可以做 到,那么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请记住别对自己说不可 能!Nothing is impossible!” “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1000次摔倒,可以1001次站起来。摔倒 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最后你有没有站起来。”
专题2 存在主义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1、萨特生平
让-保罗•萨特(Jean一Paul Sartre, 1905 - 1980)法国著名作家、社会活 动家、存在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1905年6月21月出生于巴黎一个海军 军官家庭。幼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 自幼喜读书,好幻想。1924年考人著 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任中 学哲学教师,结识了后成为其终身伴 侣的法国女哲学家西蒙•波伏瓦,并开 始接触胡塞尔的思想。
存在主义的产生背景讲解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 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 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 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 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 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 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 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 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 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 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
含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又 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 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 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 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 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 说。
存在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3) 社会环境
资本主义带动帝国主义的发展,因此欧洲成为 两次大战的起源地和主要战场。经历两次大战 的欧洲人民,眼见战争的惨酷,数以万计人民 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人们在遭受战争带来的肉体、物质和精神损耗 之际,社会无法找出一套解决的办法, 因此更 激化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存在的矛盾。于是 许多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人生荒谬;人与 人之间也更加不信任、互不支持、猜疑和疏离。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和产生 背景
组员及分工: 解说:王娟娟 尕慧 赵廷廷 李鹤 收集资料及PPT制作:宋娟 王芸 张国光 玉洁 总结归纳及通讯:加依娜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核心思
潮之一。20世纪20年代产生,流行于20世 纪50-60年代的西欧,它影响了西方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人物为海德格尔、 萨特等。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处境, 强调个体的生活意义,突出个体生活的荒 诞性,认为只有在个体恐惧、焦虑、绝望 情绪中才能体验到人的真实存在。这构成 了存在主义的一般话题。
中外教育
论存在主义教育一、存在主义的时代背景存在主义萌芽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
存在主义的兴起与流传,一般认为有两种背景因素,其一是传统哲学流于空泛,其二是工业革命后是社会文化变迁,人类在精神文明陷入匮乏后进行的反省。
传统这些中对人性的探讨,无论是唯物论或唯心论,所阐释的都是些抽象概念,对现实的人生存在问题缺乏实质意义,不能使人从哲学探讨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快速变迁,人类在机械化、系统化、齐一化的生活框架中,失去了独立,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存在主义思想,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人类自我反省的呼声。
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精神文明遭到严重摧残,在新价值体系未立的社会动荡时期,加速了存在主义的流传和发展。
关于存在主义的先驱,一般认为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和德国唯意志论者尼采。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和法国的萨特等。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反映出浓厚的非理性和悲观主义色彩,存在主义的不同代表人物,其观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
但存在主义还是具有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因素,尤其是强调自我、强调人在世界上的能动地位和主动作用、强调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强调师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选择的责任等观念和思想。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一)教育目的观萨特有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
”他将这句话称作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理论,并对其解释为,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世间并无人类本性,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
人的本质,也就是人将要成为什么样子,要由他自己负责,由他自己选择。
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人要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
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其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讲 存在主义
(五)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
3、畏是此在的基本情绪 处于畏中的此在,因恐惧茫然失据的自由选择所 带来的‚不在家状态‛,选择逃避这种状态而放 弃本真的存在,就倾向于沉沦。畏是沉沦和异化 的根源。 只要此在在世,畏永远会逼着它。即使逃避到日 常生活中去也是如此。
(五)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研究为核 心的本体论问题。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 既反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也放对实证主义哲学全部拒斥本体论。 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在于,以 存在者的研究混淆和代替了对存在本身的研究。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四)此在及其在世
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是此在的基本结构。此 在的在世意味着它与世界处于一种浑然一体的关 系中。 客观世界并不是始源世界。哲学谈论的世界只能 是作为此在的存在状态的世界。 离开主体的世界是不能确证的,离开世界的主体 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四)此在及其在世
烦--在世的存在状态 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是处于敞开状态,即人的全部存在 是界限内在存在,也就是人与其世界的关系的整体中的 存在,这种敞开状态就是烦,‚烦与此在是一而二而而 一的‛。 烦有两种,即烦心(或烦忙)和烦神(或麻烦)。烦心 指此在与他物(与使用的用具)发生关系的状态。用具 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就是上手性即处于此在的手头,也就 是使用用具的活动。而用具总要指向用具所由以构成的 东西。如鞋子-鞋皮-动物-自然界--。
(五)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
人的筹划和选择既可以成为本真的存在,也可以 失去本身成为非本真的存在。 2、人的沉沦和异化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此在当做与其他存在者类 似的存在者,从而失去自己独特的个性,受到其 他存在者(自然环境)和他人(社会环境)的约 束,甚至被后者所吞没,此在就成了非本真的存 在。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与当代社会摘要:本文介绍了存在主义的时代产生背景及存在主义的主要特征,以及存在主义从诞生以来随着自身的发展演化对西方文化,观念和我国现当代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并结合自身对我国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社会主流提倡观点的理解,表述了自己关于存在主义对我国国家政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的理解。
关键词:存在主义;产生背景;西方文化;社会生活;国家政策1存在主义产生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同时人类社会进入到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的同时,现代把人剥得“赤身裸体”的长期奋斗也就开始了。
另外,新教确实把宗教意识提升到个人的虔诚、良心的自我反思以及紧张的内在性这样一个更高的水准。
然而,为了能够直接面对他的上帝,面对他的信仰的严厉而又不可解释的要求,人被弄得一无所有了。
如是,他也就被剥夺了一切宗教仪式和教义。
新教确实提高了宗教意识,但它同时又把这种意识同我们整个人性的深层无意识生活割裂开来。
新教越是极力保持同上帝面对面的基本关系,这种关系就越发变得淡薄,直到最后,这种同上帝本人的关系就有变成一种同虚无主义的关系之虞。
存在主义应运而生!2 存在主义特征存在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鼓励人的非意识性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且作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者称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然而存在主义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一时流行的风尚,也不只是一种战后时期的哲学情绪,而是直接存在于现代历史主流中的人类思想的一项主要运动,承担了西方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变革哲学的中心议题。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存在主义文学
一、一生伴随荒谬命运的存在主义文学家
• 加缪的“荒诞”意识尽管不同于萨特的“虚无”观念,但他描写 人类担当、蔑视“荒诞”的主体精神无疑与萨特描写人类直面、 否弃“虚无”的主体精神有着共通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
• 这是一部中篇哲理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主人公安东尼·洛根 丁的不连贯的日记形式。主人公在周游了欧洲和东方各国后,在 一个小城市布维尔定居三年,收集、研究18世纪法国革命的一个 同时代人洛勒旁侯爵的历史资料,以便写出关于这个侯爵的传记。
❖小说没有连贯的情节,至也没有基本故事。
❖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只是一连串极其平庸、乏味 的琐屑行为的任意组合。
❖ 第一,它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形而上学决定论的反叛,标明了西方现代人 对现象层面的多元性、相对性的关注;
❖ 第二,它是对西方传统历史理性主义的超越,摒弃了西方人对历史合理 性、目的性的乐观主义信任,体现了西方现代人对生命存在个别性、偶 然性的看重;
❖ 第三,它是对西方人现实社会境遇的抗争,指出了人应该凭“自为”的 未充实性,挣脱以人云亦云为标志的“自在”惰性,从人生注定不幸的 孤独境遇,走向自觉追求孤独精神的自由选择。
四、图解哲学思想的戏剧
• 萨特的戏剧作为萨特文学的卓绝成果,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哲 学图解和诗性表述。
❖ 戏剧《苍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希腊联军首 领阿伽门农从特洛伊归来后,被其妻 子克吕泰墨斯特拉与情夫埃癸斯托斯 谋害,后来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 斯返回故乡,为自己的父亲复仇,杀 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其情夫埃癸斯托斯, 并在战神山法庭受审而得到了雅典娜 的决定性支持。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背景
• 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人本主义哲学,都表现出一种追问人生意 义的价值论倾向。存在主义者更直接认为他们的哲学主要是一种 关于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与伦理学密切相关,伦理学 就同时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存在主义
2 、存在主义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资 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和和揭露。
3、 萨特认为人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 对全人类负责。在世界道德水平下降,逃避责 任、推卸 责任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时期具有 积极意义。
(二) 错误
1 、唯心主义--------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
2、存在先于本质,一方面抬高了人的地位, 但它否定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把 存在和本质割裂开来;从政治上看,存在 先于本质既是宣扬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人 生观,又是为资本主义制度、为其社会不 平等作辩护的理论。
第二幕。写的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只不过在 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 又走到一起了,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 什么? 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他们模模 糊糊回忆昨晚的事。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保持沉 默,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 想”、“可以不听”。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 仆再次出场。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戈 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 来。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 明天再来。
加缪的作品
小说:《局外人》(1942)、《鼠疫》(1947)、 《堕落》(1956),《放逐与王囚》(1957)
戏剧:《误会》(1944)、《卡里左拉》(1945)、
《围城》(1948)、《正义者》(1949)
哲学:《西西弗斯的神话》(1942)
《反叛者》(1951)
《西西弗斯的神话》
西西弗的故事取自希腊神 话:柯林斯国王西西弗死后 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件差事, 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 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 的地狱,触怒了众神,神决 定对他予以严厉惩罚:把一 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因自 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落下来, 屡推屡落,反复而至于无穷。 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 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
第四章 存在主义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 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有着渊源关系, 属于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现 象学所主张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口号要 求人们把最熟悉、最本真、最接近的东西 当作哲学研究对象, 海德格尔把胡塞尔所说 的“ 现象”从“ 先验自我”领域转到了 “人的存在”的领域, 这是现象学发展的必 然结果。存在主义者大多是由研究胡塞尔 的著作开始的, 独立地得出了与海德格尔相 似的结论, 也有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 可以说, 现象学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哲学, 而不仅仅是一种一般性的社会思潮。研究 和学习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 必须注重其现 象学的基础部分。
第一阶段是感性阶段。其特点是人的生 活为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个人沉溺 于感性的享乐。这种生活必然会因不能长 久满足或满足后的空虚和厌倦而使人痛苦。 痛苦使人失望,而失望促使人追求第二阶 段,即伦理阶段的生活方式。 莫扎特歌剧中的唐璜是典型代表。
伦理阶段的特点是人的生活为理性所 支配,克制自己暂时的情欲,遵守具有普 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和义务。但道德义务是 一般的,个人的行为是特殊的、用一般的 方法往往不能解决个人的问题,当二者发 生冲突时,伦理的人会因为自己不能满足 道德律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有罪。而有罪感 超出了伦理阶段所属的理性范围。为了解 决有罪问题,不能依靠伦理,而只有依靠 忏悔。于是就由第二种生活方式转向第三 种生活方式,即宗教。 苏格拉底是典型代表。
他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 家庭。他的父亲出生贫寒,后经营羊毛致 富。但他为早年诅咒过上帝而自认有罪, 妻子和五个子女先他而逝,更使他备感震 动,深信这是上帝特意使他领受无穷的痛 苦和孤独。他的这种心态对他的小儿子索 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尔凯郭尔有先天 生理缺陷(驼背跛足),体弱多病;他聪 颖过人,但生性孤僻内向,行为怪诞,以 致他同其父一样终身都为有罪和受惩的宗 教情感所支配。
存在主义教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最大的一个流派,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40年代流行于法国50年代起传播于世界。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最早只是一种对教育问题的设想
,还谈不上系统的理论。
1939年,奥地利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贝尔发表一篇
《品格教育》演说词,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论述了教育如何促使人性自我完成的问题,这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哲学家莫里斯等人将存在主义引入教育领域,逐渐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
存在主义——精选推荐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百度首页 |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存在主义帮助搜索词条添加到搜藏编辑词条理论概述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
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产生背景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思想渊源早在古希腊时代,其著名的悲剧《美狄亚》就表现了对荒谬的命运的不满与反抗,可以说,存在主义的悲剧精神几乎是伴随文明的发展与日俱增的。
存在主义[编辑本段][编辑本段][编辑本段]存在主义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唯意志主义,个人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而是一种哲学思潮,以下重点介绍一些存在主义流派。
代表作品哲学著作:《惧怕的概念》(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致死的疾病》(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存在与时间》(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自由之路》(作者:让-保罗·萨特)《情感理论初探》(作者:让-保罗·萨特)《叛逆者》(作者:阿尔贝·加缪)《可见与不可见》(作者:莫里斯·梅洛-庞蒂)文学著作:《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鼠疫》(作者:阿尔贝·加缪)《城堡》(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审判》(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作者:弗兰茨·卡夫卡)《恶心》(作者:让-保罗·萨特)戏剧:《禁闭》(作者:让-保罗·萨特)《苍蝇》(作者:让-保罗·萨特)《缓延》(作者:让-保罗·萨特) 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克尔恺郭尔所主张的神学里,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六章_存在主义(幻灯片).
2018/9/22
(二)人的存在状态——恐 怖、厌烦、忧郁、绝望
把人的纯粹主观意识及其活动作 为自己哲学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恐怖、 厌烦、忧郁和绝望等一系列体验概念, 为存在主义奠定了悲观主义基调。
2018/9/22
1.恐怖是“孤独个体”最 基本的存在状态,是人存在 的本质。 深奥莫测的神秘恐怖就是 虚无,虚无就是“原罪”。
2018/9/22
(一)现象学的方法论
1.现象学的方法是惟
一的科学的哲学方法。
2018/9/22
2.“现象学”的定义是:在 判断或理解的过程中,让存在 显示自身。
“现象学”(phenomenology) 前者:自我显示出来的东西, 在希腊文中,有时等于“存在 者”。 后者:“言说”,作为判断 的动态过程,显示出意义。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思潮广泛流行于 20世 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的西欧,它 不但是一种哲学,而且几乎成为一 种生活方式,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意识形态、文学、艺术、 服饰、饮食、家庭关系等,被称为 “时代的象征”。
2018/9/22
一.存在主义的思想先驱 基尔凯郭尔
基尔凯郭尔 K ierkegaard, 1813-1855, 丹 麦哲学家。
2018/9/22
B.抛置态:局限于现有的 存在状态,如同被抛置在一个 正在进行的生活过程中。 由“语言”揭示。 非本真的语言:闲谈、好奇 和含混。 本真的语言:“言谈”
2018/9/22
C.生存态:设计并实现自己 的可能性的面向未来的生活状态。
由“理解”揭示。 非本真的理解:等待、观望 和忘记。 本真的理解:“设计”。
第三阶段:最高的、最后的
阶段。 只有宗教阶段,人才能达到
存在主义的兴起与影响近现代哲学的重要流派
存在主义的兴起与影响近现代哲学的重要流派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对近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突出人的存在和自由意志,探讨人类的存在状态和个体的主体性,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意义、责任、自由等问题的重要观点,深刻地塑造了现代哲学的格局。
一、存在主义的兴起在哲学史上,存在主义被视为一次对传统哲学偏向客观主义的反抗和冲击。
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社会和政治变革、两次世界大战的蔓延以及人们对宗教的怀疑等因素,为存在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1.1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传统哲学往往注重客观存在和理性思考,以普遍性和客观真理为目标。
然而,对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和个体经验,传统哲学显得力不从心。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独特性,推崇主体性和主观的体验,对传统哲学的客观主义立场进行了批判。
1.2 社会和政治背景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对人类的本质和意义产生了疑问。
战争的残酷性、人性的丑陋暴露以及对生活的无助感,促使人们寻求一种能够回应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方式。
同时,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为存在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二、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作为一种思潮,存在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核心观点,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存在第一性原则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优于本质,注重对存在的直接经验的关注。
它强调人类作为有感知、有意识的存在者,应该以自己的存在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和意义,而不是被外部因素或神圣权威所规定。
2.2 自由意志与责任存在主义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责任。
人被认为是自己生活和行为的创造者,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责任。
自由意志使人具备了选择的能力,同时也赋予了人生的意义。
2.3 孤独与无助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类在存在过程中经历孤独和无助。
孤独是指个体在存在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无助是指人类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颠沛流离时的无力感。
孤独和无助是人生不可回避的经验,但也是人类发展自由意志和个体主体性的基础。
三、存在主义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的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潮和学派。
存在主义
第四章存在主义(提纲)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个哲学流派。
它立足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阐释人的存在的意义和方式,从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第一节存在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流行与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日趋严重以及人的异化现象的加剧紧密相连,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产物。
存在主义以个人的存在为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对人的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具有非常鲜明的人学特征。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40年代到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方社会。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危机有密切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主义的中心在德国,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其创始人和最大的代表。
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后,法国成了存在主义的另一个中心,以萨特为最大的代表,其代表人物还有: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1908—1961)、马尔塞(Gabrie Marcel 1889—1978)、卡缪(Albert Gamüs 1913—1960)。
存在主义作为人本主义思潮的第三代,一直把描述和揭露在充满矛盾和危机的现代社会中人的个性的丧失,人的自由被剥夺,人为异己的力量所支配,人已不再是作为人而存在,把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异化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实现人的价值,作为其哲学的中心任务。
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但作为其直接的思想渊源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的“孤独的个人”的哲学思想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二、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存在主义的内部派别林立,仍然具有许多共同的理论倾向,从而构成一种哲学思潮。
第一,存在主义都反对主客二分的传统哲学,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思潮的观点。
他们不排斥对本体论的研究,但主张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元论的存在论来取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