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五魏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标签孤独、田园、生活、人生、感慨译文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注释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天旭:天明。

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次句“崎岖历榛曲”,写的应是真景实事,但倘若驰骋联想,从象喻意义去理解,则当时的世途确是布满荆榛,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

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陶渊明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

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全诗如下: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郊野。

罕:少。

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

曲:隐僻的地方。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及翻译这是《归园田居·其五》的原文、注释和翻译: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荆薪:荆条和柴火,这里指用荆条和柴火做成的火把。

代:替代、代替。

明烛:明亮的蜡烛,这里指灯火。

这两句是说日落西山室内昏暗不明,点燃荆柴来把明烛替代。

欢来苦夕短:欢乐时总是怨恨夜间太短。

欢来是欢乐时候,苦是感叹词,夕是夜晚,短是时间不长。

这句话是说在欢乐时候总觉得夜晚过得太快了,时间不够用。

已复至天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已复是不知不觉地,至是到达、到了,天旭是天刚亮的样子。

这句话是说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天亮。

翻译:我满怀失望的拄杖回家,崎岖的山路上草木丛生。

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可以用来洗去尘世的污垢。

滤好家中新酿的美酒,杀一只鸡来款待邻里。

日落西山室内昏暗不明,点燃荆柴来把明烛替代。

欢乐时总是怨恨夜间太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赏析: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篇。

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全诗可分做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

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

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若将《归园田居》组诗做一整体阅读,便会发现这里的开端“怅恨”,是紧接上诗凭吊丘垄的“悲哉”而来的。

古诗词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上片中,诗人面对祖国壮丽河山不禁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在下片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感慨人生短暂,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中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忧心国事、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16.①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②田亩、草屋、榆柳、桃李等田园平常事物的意象构成田园画卷③清新恬淡、祥和安宁的田园风光图④还家时道路崎岖,山泉清浅的情景以及归家之后的与邻人往来活动⑤轻松自如、坦然自适的田家饮酒图(意思对即可)【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错误,由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句意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偏僻的山路回家。

并不是离开官场的阻挠。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一、情感角度:①归园田居(其一)由原文“少本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译为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由原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为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可知作者热爱田园生活,厌弃官场。

②归园田居(其五)由原文“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译为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显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田园生活场景:①其一写田园、房屋、榆柳、桃李等田园风景。

归园田居 其五

归园田居 其五

归园田居其五魏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我满怀失望的拄杖回家,崎岖的山路上草木丛生。

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可以用来洗去尘世的污垢。

滤好家中新酿的美酒,杀一只鸡来款待邻里。

日落西山室内昏暗不明,点燃荆柴来把明烛替代。

欢乐时总是怨恨夜间太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注释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鉴赏这是《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五篇。

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全诗可分做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

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

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若将《归园田居》组诗做一整体阅读,便会发现这里的开端“怅恨”,是紧接上诗凭吊丘垄荒墟,人生终当归于空无的感叹而来。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

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归园田居其五

归园田居其五

归园田居其五·其五朝代:魏晋作者: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吾足。

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②:洗。

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③: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④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⑤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译文独自怅然杖还家,道路不平荆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

鉴赏这首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步荒”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意思-赏析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意思-赏析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其五》意思|赏析这首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次句崎岖历榛曲,写的应是真景实事,但倘若驰骋联想,从象喻意义去理解,则当时的世途确是布满荆榛,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

联系其在《感士不遇赋序》中所说的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不妨设想:其在独游之际,所感原非一事,怅恨决非一端。

此诗的三、四两句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则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永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

人多称渊明冲淡静穆,但他的心中并非一潭止水,更非思想单纯、无忧无虑。

生活、世事的忧虑固经常往来于其胸中,只是他能随时从对人生的领悟、与自然的契合中使烦恼得到解脱、苦乐得到平衡,从而使心灵归于和谐。

合一、二两句来看这首诗的前四句,正是作者的内心由怅恨而归于和谐的如实表述。

这首诗写的是两段时间、两个空间。

古诗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翻译赏析

古诗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翻译赏析

古诗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翻译赏析《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前言】《归园田居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作品。

第五首诗讲述了诗人耕种归来的活动。

其虽看似清淡,但其内蕴醇厚,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欣然自得之情。

【注释】策:策仗,扶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濯:洗。

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近局:近邻。

荆薪:荆柴明亮:明亮的烛。

天旭:天明。

【翻译】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棒。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赏析】这首“怅恨独策还”是《归园田居》组诗的最后一篇。

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全诗可分做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

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

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涵意说,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若将《归园田居五首》,做一整体阅读,便会发现这里的开端“怅恨”,是紧接上诗凭吊丘垄荒墟,人生终当归于空无的感叹而来。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

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赏析《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吾足。

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释:①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②:洗。

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③: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④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⑤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赏: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步荒”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次句“崎岖历曲”,写的应是真景实事,但倘若驰骋联想,从象喻意义去理解,则当时的世途确是布满荆,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

归园田居其五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五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五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五》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这首诗的鉴赏:
归园田居其五
晋朝阳城石氏,颇有仕宦士人。

后因家道中落,世途艰难,遂归隐于江南的山水之间。

他以极富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世俗之苦闷和对自然之宁静的向往,也反映了陶渊明在逆境中的坚韧精神。

原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伤神。

鉴赏:
●离别与重逢:诗的开头描绘了去年与君别离时的情景,而今天花又开了一年。

这里的
花开是一个寓言,表达了岁月的流转,生命的轮回。

离别与重逢是人生常态,但时间的推移往往让人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世事茫茫:作者用“世事茫茫”表达了对人生复杂无常的看法,揭示了人生的苦闷和
无奈。

这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春愁黯黯独伤神:诗末表现了陶渊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春愁暗示了
一种对于新生事物的担忧,而“独伤神”则表达了作者心灵的孤独和痛苦。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世俗中的沉痛与苦闷,以及对清新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通过描绘人生的离合悲欢,诗歌具有深厚的生命哲理,展现了陶渊明超脱尘世的志向和追求。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注释①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②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③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④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⑤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360人评分) 8.2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 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 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 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
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魏晋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0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纪念馆 陶渊明纪念馆是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陶渊明纪念 馆位于江西省庐山西麓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 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原座落在县南25公 里 面阳山靖节墓左前麓,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1533〜1538)
重修,江南民居风格^
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赏析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 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 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 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 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 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

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归园田居其五

归园田居其五

归园田居其五作品简介作品原文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作品注释1、策:策仗,扶杖。

2、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

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3、濯(zhuó):洗。

4、漉(lù):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5、近局:近邻。

6、荆薪:荆柴。

明亮:明亮的烛。

7、天旭:天明。

作品译文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创作背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作品鉴赏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及注释】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xī)。

【赏析】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
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