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偏差的一些定义
第三章第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节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及其精度等级
公称中心距 a=( d1+ d2)/2=(60.606+239.394)/2=150mm
齿轮圆周速度
v= d1n1=3.14×327×60.606/1000=62.23m/min=1.04m/s
参考表10-5所列通用减速器的齿轮和表10-6所列某些机器中的普通齿
轮所采用的精度等级,按本例齿轮圆周速度,综合考虑三项精度要求
式中
j b n m i n ( E s n s 1 E s n s 2 ) c o s n f 2 s i n n J b n
E s n s jb 2 n m c i o ns J n b nfta nn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7 齿轮侧隙指标的公差和齿轮坯公差
3. 齿厚下偏差的确定
Esns2
jbnmin Jbn
2cos
fa
tan
429cos4230.7 31.5tan2061m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7 齿轮侧隙指标的公差和齿轮坯公差
基准孔和齿顶圆柱面的尺寸公差按齿轮精度等级从附表 10-6选用。
基准端面对基准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tt由端面的直 径Dd、齿宽b和齿轮螺旋线总公差Fβ按下式确定:
tt 0.2(D d/b)F
切齿时,如果齿顶圆柱面用来在切齿机上将齿轮基准孔轴 线相对于工作台回转轴线找正;或以齿顶圆作为测量齿 厚的基准时,则需要规定齿顶圆柱面对齿轮基准孔轴线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7 齿轮侧隙指标的公差和齿轮坯公差 四. 齿轮齿面和基准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要求
齿轮齿面、盘形齿轮基准面孔、齿轮轴轴颈、基准端面、 径向找正用的圆柱面、作为测量基准的齿顶圆柱面的表 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Ra上限值参见表10-7
齿轮偏差的一些定义
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差f i′——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i″——径向综合误差F i″——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i″——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 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P——齿距累积误差F P——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f Pt——齿距偏差fPt——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F Pk——K 个齿距累积误差F Pk——K 个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K 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 为2到小于z /2的整数。
F r——齿圈径向跳动F 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F w——公法线长度变动F w——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F w=W max-W minf f——齿形误差f f——齿形公差。
定义:在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设计齿形可以是修正的理论渐开线,包括修缘齿形、凸齿形等。
F Px——轴向齿距偏差F Px——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面大约通过齿高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f Pb——基节极限偏差。
定义: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
实际基节是指基圆柱切平面所截两相邻同侧齿面的交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
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1) 精度等级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 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405μm: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齿距累积公差(FP)及K 个齿距累积公差(FPK)值 m注:1. F P 和F PK 按分度圆弧长L 查表:查F P 时,取L =πd /2=πm n z /2cos β;查F PK 时,取L =K πm n /cos β(K 为2到小于z /2的整数)。
齿轮不对中误差
齿轮不对中误差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输入轴的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运动。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材质、设计、制造等因素的原因,齿轮可能出现不对中的现象,也就是齿轮轴线与相邻轴线(如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齿轮不对中误差。
本文将介绍齿轮不对中误差的原因、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
齿轮不对中误差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1 制造误差齿轮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误差,如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精密度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齿轮不对中。
1.2 材料特性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热膨胀系数,如果使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在不同温度下,齿轮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齿轮不对中的问题。
齿轮的设计包括齿形和齿数设计,如果设计不当,也可能导致齿轮不对中。
1.4 维护与使用齿轮的使用时间久了,如果没有定期进行维护,就会出现磨损、疲劳、变形等问题,从而导致齿轮不对中。
齿轮不对中误差是一种隐形故障,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2.1 视觉检测法将两个相邻轴线上的齿轮对准,利用肉眼观察齿轮的芯线和相邻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齿轮是否不对中。
通过安装传感器来检测轴承或轴端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齿轮是否不对中。
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测齿轮的状态,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外部仪器检测法利用测量仪器(如CMM、显微镜、三坐标测量仪等)对齿轮的芯线和轴线位置关系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得到齿轮不对中的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测量结果,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一旦发现齿轮不对中的问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3.1 改进制造工艺改进齿轮的制造工艺,采用更加精密、更加高效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齿轮不对中误差的发生率。
3.2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齿轮的稳定性和耐磨性,降低温度、热膨胀等因素对齿轮不对中的影响。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取测量次数 n=5
序号(均匀测量)
1 2 3 45
测量记录
公法线局部实际长度(mm)
4.适用性结论
1)求实测数据的最大值 Wmax 和最小值 Wmin,算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Fbn=Wmax–Wmin。 根据合格条件 ∆Fbn≤Fbn,进行判断
2)求实测数据平均值,得公法线平均长度W 。算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W -W 公
30 4
7526
42 5
8728
19 3
6464
31 4
7666
43 5
8868
20 3
6604
32 4
7806
44
5
13.9008
21 3
6744
33 4
7946
45
6
16.8670
22 3
6884
34 4
8086
46 6
8881
23 3
7024
35 4
10.8226
47 6
8950
24 3
7165
当α f =200,变位系数 ξ=0 时,则W = m[1.476(2n −1) + 0.014Z ], n = 0.111Z + 0.5
W 和 n 值也可以从表 1 查出。
2. 按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尺寸组合量块。 3. 用组合好的量块组调节固定卡脚 3 与活动卡脚 6 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 8 的指针压 缩一圈后再对零。然后压紧按钮 10,使活动卡脚退开,取下量块组。 4. 在公法线卡规的两个卡脚中卡入齿轮,沿齿圈的不同方位测量 4—5 个以上的值(最 好测量全齿圈值)。测量时应轻轻摆动卡规,按指针移动的转折点(最小值)进行读数。读 数的值就是公法线长度偏差。 5. 将所有的读数值平均,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和下偏差 Ebni,并判断被测 齿轮的适用性。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
齿轮精度出现偏差的5大原因来源:机械论坛()1.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即几何偏心)齿圈径向跳动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轮齿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也是轮齿齿圈相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心,这种偏心是由于在安装零件时,零件的两中心孔与工作台的回转中心安装不重合或偏差太大而引起。
或因顶尖和顶尖孔制造不良,使定位面接触不好造成偏心,所以齿圈径跳主要应从以上原因分析解决。
2.公法线长度误差(即运动偏心)滚齿是用展成法原理加工齿轮的,从刀具到齿坯间的分齿传动链要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保持运动的精确性。
但是这些传动链是由一系列传动元件组成的。
它们的制造和装配误差在传递运动过程中必然要集中反映到传动链的末端零件上,产生相对运动的不均匀性,影响轮齿的加工精度。
公法线长度变动是反映齿轮牙齿分布不均匀的最大误差,这个误差主要是滚齿机工作台蜗轮副回转精度不均匀造成的,还有滚齿机工作台圆形导轨磨损、分度蜗轮与工作台圆形导轨不同轴造成,再者分齿挂轮齿面有严重磕碰或挂轮时咬合太松或太紧也会影响公法线变动超差。
3.齿形误差分析齿形误差是指在齿形工作部分内,包容实际齿形廓线的两理想齿形(渐开线)廓线间的法向距离。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完全正确的渐开线齿形,总是存在各种误差,从而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齿轮的基圆是决定渐开线齿形的惟一参数,如果在滚齿加工时基圆产生误差,齿形势必也会有误差。
基圆半径R=滚刀移动速度/工作台回转角速度x cos ao (ao为滚刀原始齿形角),在滚齿加工过程中渐开线齿形主要靠滚刀与齿坯之间保持一定速比的分齿来保证,由此可见,齿形误差主要是滚刀齿形误差决定的,滚刀刃磨质量不好很容易出现齿形误差。
同时滚刀在安装中产生的径向跳动、轴向窜动(即安装误差)也对齿形误差有影响。
常见的齿形误差有不对称、齿形角误差(齿顶变肥或变厚)、产生周期误差等。
4.齿向误差分析齿向误差是在分度圆柱面上,全齿宽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向线的两条设计齿向线的端面距离。
齿轮的误差及其分析
齿轮误差及其分析第一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和检测对于齿轮精度,主要建立了下列几个方面的评定指标:一.运动精度: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可采用下列指标:1.切向综合总偏差F 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被测齿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最大差值。
切向综合总偏差F i′。
(它反映了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和基节偏差、齿形误差等综合结果。
)ΔF i2.齿距累积总偏差F p,齿距累积偏差F pk。
定义: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或k=z)的最大齿距累积偏差。
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
——齿距累积总偏差。
在分度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称k个齿距累积误差ΔF pk。
k为2到小于Z/2的正数。
这两个误差定义虽然都是在分度圆上,但实际测量可在齿高中部进行。
这项指标主要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运动偏心。
用ΔF p 评定不如ΔF i′全面。
因为ΔF i是在连续切向综合误差曲线上取得的,而ΔF p不是连续的,它是折线。
ΔF i′= ΔF p+ Δf f测量方法:一般用相对法,在齿轮测量机上测量。
3.齿圈径向跳动ΔF r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ΔF r定义:在齿轮一转围,测头在齿槽,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它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用径跳仪测量检测。
)由于齿圈径跳ΔF r 只反映齿轮的几何偏心,不能反映其运动偏心。
因此要增加另一项指标。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ΔF w定义:在齿轮一周围,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ΔF w=W max-W min测量公法线长度实际是测量基圆弧长,它反映齿轮的运动偏心。
测量方法: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
4.径向综合误差ΔF i″和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齿轮的几何偏心还可以用径向综合误差这一指标来评定。
ΔF i″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齿形误差的定义 -回复
齿形误差的定义-回复齿形误差是指齿轮的实际轮廓和理论轮廓之间的偏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种误差。
齿形误差会导致齿轮之间的不匹配和运动不平顺,进而影响机械传动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齿形误差的定义及其影响的问题,详细探讨其成因以及常见的衡量方法。
最后,将提出一些常见的齿形误差纠正措施。
一、齿形误差的定义齿形误差是指理论齿轮轮廓与实际齿轮轮廓之间的偏差。
理论齿轮轮廓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和几何原理计算得到的轮廓,而实际齿轮轮廓则是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轮廓。
齿形误差分为两种类型:径向齿形误差和周向齿形误差。
径向齿形误差是指齿轮齿面的径向高度误差,周向齿形误差是指齿轮齿面的周向高度误差。
二、齿形误差的影响齿形误差会影响齿轮传动的运动和传动特性,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不平顺:齿形误差会导致齿轮传动中齿与齿之间的不匹配,从而引起传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
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荷和精密传动中,齿形误差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2. 动力特性降低:齿形误差会导致齿轮传动中的摩擦和损耗增加,从而降低传动效率和动力输出。
这会导致能量损失和传动效率的下降。
3. 精确性降低:齿形误差会导致齿轮传动的精确度降低,进而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精度和性能。
在需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应用中,齿形误差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齿形误差的成因齿形误差的产生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常见的成因包括:1. 制造误差:齿轮的制造过程中,如切削、滚齿等加工操作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制造误差包括切削工具和切削机床的精度、切削参数的控制等因素。
2. 材料误差:齿轮的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和变形性。
这将导致齿轮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产生齿形误差。
3. 热变形:在齿轮传动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传动过程中的摩擦、热量和载荷等因素的作用,齿轮可能会发生热变形,导致齿形误差的产生。
四、齿形误差的衡量方法为了评估和衡量齿形误差的大小和影响,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代号和定义 (GB11365-89)
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代号和定义(GB11365-89)
之比的百分数即
注:①允许在齿面中部测量。
②齿轮副转动整周期按下式计算:n2=z1/x
式中:n2——大轮转数,z1——小轮齿数,x——大、小轮齿数的最大公约数。
什么是齿轮副的侧隙
指的就是两个齿轮在啮合状态下一个齿轮(一)一个齿(1)和另一个齿轮(二)的一个齿(2)的齿面接触时,这个齿(一中的1号)的另一个齿面和另一个齿轮(二)的和这个齿(一中的1号)相啮合的齿(二中的2号)相邻的齿在分度圆上的间隙,一中的1号齿在二中的两个齿中间,在理论上齿轮副分析中这个侧隙为零,但实际中齿轮运行中会齿型会变大(温度上升)。
要是在常温没侧隙就会咬死,而且为了在齿轮的侧隙上留下空间储油。
在齿型变到最大时也要留有空间给储油。
所以都会有侧隙。
有侧隙也有缺点就是当齿轮副转换转向时会带来回程误差和冲击。
但不同场合的齿轮副的侧隙要求不同,像仪表为了减小回程误差就要小侧隙,而经常转换转向的地方防止冲击过大也要小侧隙。
太小的侧隙容易咬死而且因为储油问题而润滑不良。
而其他地方的侧隙可以大一些,但侧隙太大的问题也不用多
说,肯定不行的。
会有不同的用场会有一些合理的推荐值。
具体数据查询手册。
在装配中多用铅丝法测量侧隙,用一个粗细合适的铅丝让在啮合的两个齿在啮合过程中夹一下,然后测量铅丝变形后的厚度来测量侧隙。
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比较
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比较齿轮精度等级定义与各国标准比较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精度标注的解释: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 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1、对于齿轮的常规检验项目,分为3组检验项目,分别如下:12、第一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其项目包括:切向综合公差Fi'、周节累积公差Fp、k个周节累积公差Fpk、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13、第二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其项目包括:切向一齿综合公差fi'、基节极限偏差fpb、周节极限偏差fpt、径向一齿综合公差fi"14、第三组检验项目主要是保证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其项目包括:齿向公差Fβ、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15、齿轮的齿坯公差的精度等级为:5、6、7、8、9、10级16、齿轮中间的孔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IT8级17、齿轮轴的尺寸公差、及其形位公差:IT5、IT6、IT718、顶圆直径公差:IT7、IT8、IT919、基准面的径向跳动、基准面的端面跳动:根据直径的大小,按照5、6、7、8、9、10级查表20、需要说明一下:我给出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检验项目是比较全的,但是,在实际中,在实际的图纸上,我们列出的检验项目没有这么多,太多了不但给检验带来麻烦,还增加制造成本,所以,在图纸上只检验其中的几项即可,你可以参看一下专业的齿轮图纸,也可以在《机械设计手册》上看看例题,在此给你列出常规要检查的、在图纸上要列出来的项目:21、小齿轮的检验项目:21、根据你上面给出的参数,小齿轮的精度等级可以定为7FL,接下来级,就是按照精度等级差手册:22、周节积累公差Fp:0.06323、周节极限偏差fpt:0.01824、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5、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26、大齿轮的检验项目:27、周节积累公差Fp:0.09028、周节极限偏差fpt:0.02029、在图纸上标注的齿坯公差:内孔按照IT7级:在手册上按照孔径大小查《标准公差表》30、顶圆的径向跳动:按照外径尺寸大小查《标准公差表》本网络手册中的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88),现将有关规定和定义简要说明如下:(1) 精度等级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误差名词解释
齿轮误差名词解释齿轮误差是指齿轮传动中由于制造和装配等因素导致的偏差,常常表现为齿轮间的轴向偏移、径向偏移、倾斜、测量误差等。
齿轮误差对于齿轮传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工程师在设计和制造齿轮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
首先,齿轮误差通常被描述为齿轮齿形偏差。
齿轮的齿形偏差主要是由于制造和切削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所致。
齿形偏差包括齿距偏差、齿顶偏差、齿根偏差等。
齿距偏差是指齿轮齿距与其理论值之间的偏差,这会直接影响到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和传动效率。
齿顶和齿根偏差则会影响到齿轮的啮合性能和噪声水平。
其次,齿轮误差还包括轴向偏移误差。
轴向偏移误差是指齿轮轴线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偏差。
这种误差会导致齿轮轴向力的不均匀分布,从而引发齿轮的振动和噪声。
除了轴向偏移误差,径向偏移误差也是一种常见的齿轮误差。
径向偏移误差是指齿轮中心距离理想中心线的偏差。
这种误差会导致齿轮轴承载荷不均匀,从而影响齿轮传动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齿轮的倾斜是另一种常见的齿轮误差。
倾斜是指齿轮齿面与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偏差。
这种误差会导致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发生侧向力和额外的扭矩,从而引起齿轮传动的低效率和噪声。
除了倾斜误差外,测量误差也是一种重要的齿轮误差。
由于齿轮通常需要通过测量来确定其精度和质量,测量误差会对齿轮传动的评估和使用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齿轮误差对齿轮传动性能的不利影响,工程师们通常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误差补偿和校正。
例如,制造过程中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数控切削技术来减小齿形偏差;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度检测和调整来减小轴向偏移和径向偏移误差。
此外,齿轮的设计和传动结构的优化也是降低齿轮误差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齿轮误差是指齿轮传动中由于制造和装配等因素造成的偏差。
齿轮误差主要包括齿形偏差、轴向偏移误差、径向偏移误差、倾斜误差和测量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对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齿轮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重视对齿轮误差的控制和优化。
齿轮误差测量技术
齿轮误差测量技术齿轮误差测量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齿轮传动精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齿轮系统的性能特征和运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齿轮误差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齿轮误差的定义齿轮误差是指齿轮齿面形状与标准理论齿面形状之间的偏差。
齿轮误差包括齿距误差、齿厚误差、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等。
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性能和运行精度。
二、齿轮误差测量的原理齿轮误差测量的原理基于齿轮传动中齿轮的相对运动。
通过比较实际齿轮的齿面形状与理论标准齿面形状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齿轮的误差信息。
三、齿轮误差测量的方法1. 压痕法:利用齿轮传动中的轻微滑动,通过测量齿面的压痕形状和尺寸来推测齿轮的误差。
2. 测量仪法:使用齿轮测量仪器,如齿轮测量机、齿轮检测仪等,通过测量齿轮齿距、齿厚、齿形等参数来评估齿轮的误差。
3. 光学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齿轮齿面的反射光线,可以得到齿轮的误差信息。
4. 数学建模法:采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建立齿轮传动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齿轮的误差。
四、齿轮误差测量的应用1. 齿轮制造和质量控制: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齿轮的制造过程中,帮助制造商控制齿轮的质量,提高齿轮的精度和可靠性。
2. 齿轮故障诊断:通过测量齿轮的误差,可以判断齿轮是否存在故障或磨损,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避免齿轮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
3. 齿轮优化设计:通过分析齿轮的误差信息,可以优化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性能。
4. 齿轮研究和发展: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用于齿轮的研究和发展,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齿轮的性能特点,推动齿轮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总结起来,齿轮误差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齿轮的传动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通过测量齿轮的误差,可以指导齿轮的制造、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同时也促进了齿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齿轮误差信息。
齿轮公差等级表
齿轮公差等级表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其用途广泛,可以将动力和运动从一个轴传递到另一个轴上。
为了确保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对齿轮进行公差控制。
而齿轮公差等级表则是用来标准化齿轮公差的一种工具。
一、齿轮公差的定义齿轮公差指的是齿轮各个尺寸间的允许偏差范围,主要包括齿轮模数、齿轮法向分度、齿面外径等尺寸。
公差等级则是根据齿轮加工、使用要求和精度等级要求,将公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加工和使用。
二、齿轮的公差等级表下面是一份常用的齿轮公差等级表,以钢制直齿圆柱齿轮为例:1. 齿轮模数等级:1.1 一般用带有阿拉伯数字的等级表示,例如2、3、4等。
模数等级越小,齿轮的精度越高。
1.2 每个模数等级都对应着一组齿轮模数,例如模数等级2对应的齿轮模数为0.5、0.75、1、1.5等。
2. 齿轮法向分度等级:2.1 用带有阿拉伯数字的等级表示,例如4、5、6等。
法向分度等级越小,齿轮的精度越高。
2.2 每个法向分度等级都对应着一组齿轮法向分度,例如法向分度等级4对应的齿轮法向分度为18、20、22等。
3. 齿面外径等级:3.1 用带有大写字母的等级表示,例如A、B、C等。
齿面外径等级是对齿轮齿面外径的控制,用于确保齿轮啮合精度。
3.2 不同的齿面外径等级对应着不同的齿面外径偏差。
4. 具体公差数值:根据不同的齿轮公差等级,具体的公差数值可以通过查询相应的公差等级表得到。
这些公差数值用于指导齿轮的加工和使用,确保齿轮的精度和互换性。
三、齿轮公差等级的选择与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齿轮公差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工作条件进行。
一般来说,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传动系统,应选用公差较小的等级;而对于一些载荷较小、转速较低、要求不那么严格的传动系统,则可以选择公差较大的等级。
此外,齿轮公差等级的选择还应考虑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
一般来说,公差较小的等级对加工要求更高,成本也相应较高;而公差较大的等级则相对容易加工,成本相应较低。
齿轮偏差的一些定义
∆F i′——切向综合误差Fi′——切向综合误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i′——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i″——径向综合误差Fi″——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i″——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P——齿距累积误差FP——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f Pt——齿距偏差fPt——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F Pk——K个齿距累积误差FPk——K个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F r——齿圈径向跳动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F w——公法线长度变动∆f f——齿形误差Fw——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F w =W max -W minff——齿形公差。
定义:在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设计齿形可以是修正的理论渐开线,包括修缘齿形、凸齿形等。
∆F Px——轴向齿距偏差FPx——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面大约通过齿高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齿轮公差
(5) ΔFr < Fr :仅用于10~12级精度 从以上五组中任选一组来验收齿轮的运动精度。
(二)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第II公差组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主要是短周期的。 机床传动链高频误差和刀具误差,在加工齿轮过程中多 次重复出现,使齿轮产生齿形误差、基节偏差、齿距偏差, 使得齿轮在传动时产生振动和噪声。
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第i公差组1切向综合误差f2齿距累积误差fp3齿圈径向跳动fr4径向综合误差f5公法线长度变动fw切向综合公差f齿距累积公差fp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径向综合公差f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度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9
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
(一)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第I公差组
5、公法线长度变动(△Fw)
公法线长度变动△Fw:在 被测齿轮一周范围内,实 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即: △Fw=Wmax—Wmin。 △Fw是由运功偏心引起,而运动偏 心引起的误差是长周期切向误差。 △Fw 是评定齿轮运动精度的切向 单项指标。 夸齿数n=z/9+0.5,z≤17,n取2。
起早期点蚀、折断而降低使用寿命。
(4)传动侧隙
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定要有合理的间隙,用以贮存润滑油,补偿 齿轮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及受热和受力后的变形误差。 独立于精度的另一类问题
一、概述
2、不同用途、不同工作条件的齿轮副的使用要求 分度或读数机构中的齿轮副:
模数小,转速低,主要要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对传动平稳性也有一 定的要求,而对齿面受载均匀性要求不太高。 当需要正反转可逆传动时,则要求齿侧间隙要求小些,以减少回程 误差。
齿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要求齿轮在一转的范围内,ΔΦmax≤Φmax,即控制齿轮一转内速比的变动量。 轮 的 (2)传动的平稳性 精 要求齿轮在局部(一齿)转角范围内,ΔΦmax ≤Φmax ,即控制齿轮瞬时传 动比的变动量。 度 要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求 要求齿轮啮合时,载荷分布要均匀,齿面接触良好,以免引起应力集中,引
齿厚偏差与公法线偏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齿厚偏差与公法线偏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偏差是机械工程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在齿轮制造和齿轮系统的性能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齿厚偏差指的是实际齿轮齿厚和理论设计齿厚之间的差异,而公法线偏差则是实际齿轮的法线方向与理论设计齿轮法线方向之间的差异。
在齿轮传动中,齿厚偏差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比和运动精度。
如果齿厚偏差过大,会导致齿轮之间的啮合紧密度不均匀,从而影响传动效率和传动噪声。
因此,控制齿厚偏差是确保齿轮传动正常运行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同时,齿厚偏差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也是齿轮制造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公法线偏差则是刻度测量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它直接关系到齿轮传动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如果公法线偏差过大,会导致齿轮齿面之间的啮合紧密度不均匀,从而使得传动过程中出现过大的能量损耗和传动噪声。
因此,减小公法线偏差是提高齿轮传动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测量和控制公法线偏差的方法也是齿轮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深入讨论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偏差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这两个重要参数的研究,可以为齿轮制造和齿轮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3. 正文3.1 齿厚偏差3.1.1 定义和影响因素3.1.2 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3.2 公法线偏差3.2.1 定义和影响因素3.2.2 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4. 结论4.1 齿厚偏差的重要性4.2 公法线偏差的重要性在此篇长文中,主要讨论了齿厚偏差与公法线偏差的问题。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并对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偏差的范围进行了简要介绍。
文章结构部分则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组织框架,包括正文的内容和结论的要点。
正文部分首先详细阐述了齿厚偏差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
齿厚偏差是指实际齿轮的齿厚与设计齿厚之间的差异。
文章还介绍了测量齿厚偏差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减少齿厚偏差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10.2齿轮精度评定参数
螺旋线偏差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
螺旋 线 偏差
螺旋线总偏差Fβ 螺旋线形状偏差ff β
螺旋线倾斜偏差fHβ
螺旋线总公差Fβ
螺旋线形状公差ff β
螺旋线倾斜极限偏 差±fHβ
径向跳动 Fr
径向 跳动 公差
Fr
齿顶 A
Fα
i) A
Fα
ii) A
Fα
iii)
+
_ Lα
LAE LAF
齿根 齿顶 EF A
ffα
+
EF A
_
ffα Lα LAE
LAF
EF A +
_
ffα
Lα LAE
LAF
+
_ Lα
LAE LAF
齿根 EF
齿顶 A
fHα
EF
A
+
_
fHα
Lα LAE
LAF
EF
A
+
_
fHα
Lα LALEAF
EF +
_ Lα
LAE LAF
EF + _ Lα LAE LAF
EF +
_ Lα LAE LAF
3.螺旋线偏差
螺旋线偏差指在端面基圆切线方向上测得的实际螺 旋线偏离设计螺旋线的量
(1) 螺旋线总偏差 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 旋线迹线的两条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
(2) 螺旋线形状偏差 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 旋线迹线的两条与平均螺旋线迹线完全相同曲线间 的距离
(3) 螺旋线倾斜偏差 在计值范围的两端与平均螺 旋迹线相交的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
齿轮的齿向偏差
齿轮的齿向偏差
齿轮的齿向偏差是指在齿轮齿宽上,齿高中部至齿端末部的渐开线齿廓偏离理论渐开线位置的偏差。
以下是关于齿轮齿向偏差的具体信息:
产生原因:由于齿轮制造过程中存在各种误差和缺陷,如机床调整不当、齿坯热处理变形、刀具磨损、磨削过程中的热变形等,都会导致齿轮的齿向偏差。
分类:根据国家标准规定,齿向偏差分为一、二、三、四级,其中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不同级别的齿向偏差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精度要求。
测量方法:测量齿轮齿向偏差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齿向仪测量法、光干涉法、弦齿厚测量法等。
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
纠正方法:针对齿轮齿向偏差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纠正:
1.机床调整:在制造齿轮时,要确保机床的调整精度,特别是对于影响齿向精度的机床部件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2.优化工艺参数:通过优化切削参数、降低切削温度等措施,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对齿向精度的影响。
3.提高齿坯质量:采用高精度齿坯、控制原材料质量等方法,提高齿坯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小齿轮齿向偏差。
4.采用先进刀具:选用精度高、刚性好的刀具,如硬质合金刀具、涂层刀具等,可以提高切削精度和减小齿轮齿向偏差。
5.误差补偿:通过误差补偿技术,对机床、刀具等进行误差补偿,提高制造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小齿轮齿向偏差。
总之,控制齿轮的齿向偏差对于保证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精度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以提高齿轮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
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名词解释: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i′、FP、FPk Fi″、Fr、Fw 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i′、fi″、ff ±fPt、±fPb、ffβ 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b、±FPx 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 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 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 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 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关于齿轮精度等级计算的问题某通用减速器中有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模数m=4mm,小齿轮z1=30,齿宽b1=40mm,大齿轮2的齿数z2=96,齿宽b2=40mm,齿形角α=20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i′——切向综合误差
F i′——切向综合误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单面啮合时,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i′——一齿切向综合误
差
f i′——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
齿轮单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
距角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
的最大幅度值,以分度圆弧长计
值。
F i″——径向综合误差
F i″——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i″——一齿径向综合误差
f 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定义: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在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
F P——齿距累积误差
F P——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f Pt——齿距偏差
f Pt——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
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
F Pk——K个齿距累积误差
F Pk——K个齿距累积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上,K 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 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F r——齿圈径向跳动
F 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转范围内,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
F w——公法线长度变动
F w——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定义: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F w =W max -W min
f f——齿形误差
f f——齿形公差。
定义:在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设计齿形可以是修正的理论渐开线,包括修缘齿形、凸齿形等。
F Px——轴向齿距偏差
F Px——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定义:在与齿轮基准轴线平行面大约通过齿高中部的一条直线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之差。
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f Pb——基节偏差
f Pb——基节极限偏差。
定义: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
实际基节是指基圆柱切平面所截两相邻同侧齿面的交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f fβ——螺旋线波度误差
f fβ——螺旋线波度公差。
定义:宽斜齿轮齿高中部实际齿线波纹的最大波幅,沿齿面法线方向计值。
Fβ——齿向误差
Fβ——齿向公差。
定义: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有效部分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齿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设计齿线可以是修正的圆柱螺旋线,包括鼓形线,齿端修薄
及其它修形曲线。
E S——齿厚偏差
齿厚极限偏差(上偏差E SS、下偏差E Si、T S公差)。
定义:分度圆柱面上齿厚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对于斜齿轮,指法向齿厚。
F b——接触线误差
F b——接触线公差。
定义:在基圆柱的切平面内,平行于公称接触线并包容实际接触线的两条直线间的法向距离。
F iC′——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F iC′——齿轮副的切向综合公差。
定义: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转动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
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
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定义:安装好的齿轮副,在啮合足够多的转数内,一个齿轮相对于另一个齿轮的一个齿距的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
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 a——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齿轮副的中心距极限偏差(±f a)。
定义:在齿轮副的齿宽中间平面内,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
E wm——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上偏差E wmS、下偏差E wmi、公差T wm)。
定义: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齿轮副接触斑点
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的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
接触痕迹的大小在齿面展开图上用百分数计算。
沿齿长方向:接触良迹的长度b″(扣除超过模数值的断开部分c)与工作长度b′之比的百分数,即
;沿齿高方向:接触痕迹的平均高度h″
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f x——x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f y——y方向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与工作高度h ′之比的百分数,即。
f x
——x 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f y
——y 方向轴线的平行度公差
定义:齿轮的轴线在其基准平面(H)上投景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一对齿轮的轴线,在垂直于基准平面,并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平面(V )上投影的平行度误差。
在等于齿宽的长度上测量。
注:包含基准轴线,并通过由另一轴线与齿宽中间平面相交的点所形成的平面。
称为基准平面。
两条轴线中任何一条轴线都可作为基准轴线。
j t
、j n
——齿轮副的侧隙
j tmax
、j nmax
——最大极限侧隙
j
tmin
、j nmin
——最小极限侧隙
定义:装配好的齿轮副,当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的圆周晃动量。
以分度圆上弧长计值。
装配好的齿轮副,当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j n
=j t
cos
b
·cos 这里,
b
为基圆螺旋角
注:① 允许用齿条蜗杆测头等测量元件代替测量齿轮; ②
F P
(F Pk
)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但仍按分度圆上计值;
③ 允许用检查被测齿轮和测量蜗杆啮合时齿轮面上的
接触迹线(可称为“啮合齿形”)代替,但应按基圆切线方向计值; ④ 允许在齿高中部测量,但仍按分度圆上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