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讲解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1.变形监测的概念,目的,意义?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目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获得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
意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掌握各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学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的统称)3.变形监测的内容及其分类分类:(1)按研究范围分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局部性的(2)按时间特性分类:运动式、动态式静态变形: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占多数; 动态变形:变形体空间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一时刻的变化.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和民用建筑:对于基础而言:内容是均匀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本身而言:是倾斜和裂缝观测;对工业企业等各种设备而言:是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对高大建筑物:还应观测瞬时变形、可逆变形、扭转;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外部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伸缩缝的观测内部观测(4)地表沉降:定期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
4.引起变形的因素?(1)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会破会地壳上部平衡,造成地面变形。
(2)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量抽去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3)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移动。
(4)地壳中的应力长期的积累(6)与工程本身相联系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产生。
5.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2)周期性重复观测(3)综合运用各种观测方法(4)数据处理要求严密(5)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6.变形监测技术答:在全球性方面,空间大地测量是最基本且最适用的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量SLR、激光测月技术LLR以及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等技术手段。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

• 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以GPS为代表的空 间定位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使得GPS由原来 的周期性观测走向高精度、实时、连续、自动监 测。 • 用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 和连续性两种模式。 • 周期性变形监测与传统的变形监测网没有多大区 别,因为有的变形体的变形极为缓慢,在局部时 间域内可以认为是稳定的,其监测频率有的是几 个月,有的甚至长达几年,此时,GPS静态相对 定位法进行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一般都是事后 的。经过10多年的努力,GPS静态相对定位数据 处理技术已基本成熟。在周期性监测方面,利用 GPS技术的最大屏障还是基准的选择与确定,它 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 三峡大坝(混凝土重力坝 )
• 小浪底示意图
• 三峡示意图
• 东江水电站(拱坝)
• (2)摄影测量方法 • 包括地面的单张相片摄影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 量、航空摄影测量等。单相片摄影测量只能测定 平行于摄影机承片框平面上的变形。地面立体摄 影测量可测定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变形,这两 种方法最适于近距离单体建筑物的变形测量。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非地形解析摄影 测量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近景摄影变形 测量中不但可用带有框标与定向设备的测量摄影 机,而且可广泛使用非量测用普通摄影机,这就 为摄影测量方法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 阔的前景,如数字化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系 统的应用。
• 沉降管
• 型号:GN沉降/测斜管,主要有ABS塑料管、高 强塑料管、铝合金沉降管三种。 • 用途:广泛适用于混凝土大坝、港口建设、隧道 建设、矿山与冶金开采、地质灾害的预防、高层 建筑物及其基础、石油、高等级公路、铁道等岩 土工程中,与测斜仪配合使用,以测量铅垂方向 的垂直位移、边坡滑移等,作为沉降设备的导轨 使用。 • 特点:“U”形导槽结构,定位更精确、可靠轻 质、高强、高柔韧、表面高光洁、综合精度高。 测斜管与测斜管接头采用凹凸槽连接,并用自攻 螺丝固定。测斜管内有供测斜仪探头定向的90° 间隔的导槽,坚固、耐环境腐蚀、导槽无扭旋。
第五讲变形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四、变形监测实例
实际应用情况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武汉长江二桥GPS动态变形监测
动态监测网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幅值A/mm
0.6
0.4
0.2
0 0.24
0.26
0.28
0.30 频率f/Hz
监测点(WH02) 相对于基准站(WH01)在H方向的频谱图
四、变形监测实例
GPS阵列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GPS天线阵列在大坝监测中应用
四、变形监测实例
系 统 安 装
四、变形监测实例
软件系统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复习思考题
1、变形测量概念?工程变形测量概念? 2、建筑物变形测量的分类及变形的原因?3、建筑物变形测量的内容? 4、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特点和精度分类? 5、沉降观测分类及观测方法和观测步骤? 6、什么是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7、水平位移观测的步骤? 8、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的实质?9、挠度概念? 10、变形观测数据整理的具体内容? 11、变形测量中有哪些常用的线图?
四、变形监测实例
江亚大坝
四、变形监测实例
四、变形监测实例
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施测12测回,前后6测回分别在异午时间段施测, 每测回的盘左盘右各读两次,取中数;边长和高度角各观测3个测回,每 测回盘左盘右各测次,并取均值,往返共测6个测回。全网施测约11天时 间,而前七期的人工观测需要约25天左右,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倍以上。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第七章 工程的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工程和局部形变--测定工程建筑物的沉陷、水 平位移、挠度和倾斜,滑坡体的滑动,以及采矿、 采油和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沉陷。
学习交流PPT
8
1.5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实用意义: 保障工程安全。
科学意义: ✓解释变形的机理, ✓验证变形的假说, ✓检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修改设计、制定规范提供依据。
b.关闭内门,打开外门,等过渡室 温与外界温度一致后,将高程传递到 洞外。
学习交流PPT
26
•深埋双金属标:避免温度变化对标志高程的影 响。 a.组成:由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管(钢和铝) 组成,在两根管顶部装有读数设备。 b.工作时,在读数设备上,可以得出由于温度变 化引起的两根管长度变化差数Δ,由Δ值可算出 金属管本身长度的变化。
学习交流PPT
22
•目标点的选择原则: a) 能反映整个变形体的情况(每个坡段至少一 个观测点); b) 变形变化大的地方多埋; c) 工程的重点地段,地质条件差的地段; d) 其他原因专门提出; e) 有利的观测条件。
学习交流PPT
23
三、垂直位移基准点的布置
为解决基准点选择的矛盾,对于水准基准点一 般采用一级或两级水准点方式布置。 •水准基点:远处稳定的水准点,对工作基点进 行定期观测,以求得工作基点的垂直位移值。 •工作基点:离变形体较近的点,定期对各观测 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以求得各点在某一时间段 内的相对垂直位移值。 •观测点:变形体上的点,反映了变形体的变化 情况。(葛洲坝坝面503个观测点,廊道270个 点。)
学习交流PPT
6
➢• 区域性形变--测定地壳板块内变形状态和板 块交界处地壳相对速度
GPS已成为主要的技术手段。近10年发展起 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合成孔径雷 达干涉测量(InSAR),在监测地震、火山地表移动、 冰川漂移、地面沉降、山体滑坡等方面,其试 验成果的精度可达cm或mm级,表现出了很强 的技术优势。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综述

2024/9/15
变形监测
3
❖ 世间万物皆变形。
❖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 不变是相对的, 变化是绝对的。
❖ 绝对的“运动”和“变化”必然会导致物体 产生变形。
❖ 所有的变形都须有“度”(限度)。
❖ 只要变形的速度与程度不超过一定的“限 度”, 则这种变形是正常的、安全的, 否则就 是不正常的、危险的。
第三方实时监测(是指除施工单位和监理 单位的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 对施工过程中全天候的监测 )已逐步纳 入各大型重点工程, 成为其关键工序。
2024/9/15
变形监测
14
l 变形:
1 变形的定义
在自重和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有形 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形体或 位置的改变称为变形。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各种荷 载作用于变形体, 使其形状、大小及 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发生变化均为
2024/9/15
变形监测
19
2 变形监测的对象
广义而论, 变形观测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工程建筑物变 形、板块运动、地壳变形、滑坡移动等自然现象, 也包 括人类活动(例如石油开采、矿山开挖、水库蓄水、地下 水过量开采、地下核爆炸等)导致的地表运动。 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 小到一个工程建 (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建(构)筑物。 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 可将变形监测的研究对象划分 为三大类。
建筑物、大坝、防护堤、矿区等。它们产生变形的原 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自然条件及变化,包括建筑物地基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变化 影响。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 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 动)等。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PPT课件

量、航空摄影测量等。单相片摄影测量只能测定 平行于摄影机承片框平面上的变形。地面立体摄 影测量可测定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变形,这两 种方法最适于近距离单体建筑物的变形测量。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非地形解析摄影 测量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近景摄影变形 测量中不但可用带有框标与定向设备的测量摄影 机,而且可广泛使用非量测用普通摄影机,这就 为摄影测量方法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 阔的前景,如数字化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系 统的应用。
最新课件
2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1.1.1 对象
• 1)地表变形
• 自然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等
• 人为原因:人类的技术经济、生产活动引起各类 变形。
• 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的移动变形;露天矿山开采及 公路、铁路等地表工程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可能的 滑坡;人工地下抽水或灌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回 弹;岩溶地区可能产生地面塌陷等。
最新课件
7
• 变形测量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测量的一 个学科分支,因此变形测量的内容主要有:沉降 测量、位移测量、倾斜测量、裂缝测量和挠度测 量等。
• 从历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 情况。
• 变形测量的周期常随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而 定。当变形量较大时,测量周期宜短;当变形量 减小,建(构)筑物趋于稳定,测量周期可相应 放长。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件

提高数据处理精度的措施与方法
多源数据融合
综合利用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变形监测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提高数 据处理精度和可靠性。
误差分析与校正
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校正,消除或减小误差对数据处理 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算法改进
研究和改进数据处理算法,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以满足更高 标准的变形监测需求。
新技术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模式 识别、预测分析和异常检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遥感与无人机技术
利用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实现快速、准确和全面的变形监 测,尤其在难以接近或危险的区域具有显著优势。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
通过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复杂的非 线性处理和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和规律。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 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结果评估与报告
根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对变 形状况进行评估,并编写相应 的报告,为工程安全和维护提
供依据。
02
变形监测数据获取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布设原则
根据工程特点和变形类型选择合 适的变形监测点,确保能够全面 反映变形情况。
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和监测周期。
选择合适的模型
根据数据特征和变形类型选择合适的数学模 型。
模型参数估计
利用已知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建立变形模型 。
变形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对某一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变形量。
动态分析
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连续对比,分析变形趋势和 规律。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引言:变形监测数据是指通过使用不同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道路、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物的变形监测所得到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然而,要从这些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一些主要方法和技术。
一、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清洗:变形监测数据通常会受到传感器误差、环境干扰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导致数据中存在一些噪声和异常值。
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
这包括去除异常值、平滑数据、填补缺失值等。
常用的数据清洗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插值等。
2.数据变换:有时候,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变换。
常见的数据变换方法包括对数变换、归一化、平移和缩放等。
这些变换可以帮助减少数据的偏态、尺度效应和噪声影响,使数据更符合分析要求。
3.数据归类:根据变形监测数据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比如线性变形、非线性变形、周期性变形等。
通过将数据进行归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数据归类方法包括聚类分析、特征提取等。
二、数据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方差、相关性等指标,帮助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分布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2.时频分析:变形监测数据通常是时间序列数据,可以通过时频分析方法来分析其频域和时域特性。
时频分析可以帮助识别数据中的周期性或突变特征,提取变形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强度等信息。
常用的时频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分析、小波分析等。
3.模型建立:对于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有时候需要建立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描述变形行为的规律性。
基于模型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数据中的变化,同时也可以评估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模型方法包括回归模型、神经网络等。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形监测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变形监测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全站仪、GPS、激光测距仪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等。
数据清洗的目的是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去除异常值则可以排除由于设备故障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数据,确保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数据可视化与统计分析变形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与统计分析是了解数据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有绘制时序曲线、频率直方图、箱线图等。
时序曲线可以直观地显示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走势,可以初步判断工程变形的规律。
频率直方图可以显示变形量在不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变形量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箱线图则可以展示变形量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等统计指标,有助于判断变形量是否存在异常值和异常波动。
三、趋势分析与预警通过趋势分析,可以了解变形数据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的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常用的方法有线性回归分析和趋势线拟合等。
线性回归分析可以通过拟合一条最佳拟合线来描述变形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
趋势线拟合则是将数据拟合成一条规律明显的曲线,通过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后续的变形情况。
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设置预警阈值,一旦数据超过预警阈值,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变形与因素关系分析变形监测数据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季节、温度、湿度、荷载等。
为了揭示这些因素与变形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变形与因素关系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方差分析可以判断不同因素对变形数据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主导因素。
变形观测和数据处理

及时发现变形异常,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保障安全 科学研究 监测预警 为地质工程、建筑结构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变形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减小测量误差,提高观测数据的精度。 提高精度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变形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揭示规律 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变形体的未来状态和发展趋势。 预测未来
文物保护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数据安全与质量控制
数据安全措施
数据加密
对观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访问控制
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观测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数据备份
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安全审计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数据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对行业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
制定和完善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THANKS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变形观测方法
传统变形观测方法
通过水准仪测量两点间的高差,以确定变形量。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变化,适用于大范围变形监测。 通过布设导线网,测量各导线边长和角度变化,确定整体变形。 利用全站仪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可实现高精度变形监测。 水准测量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全站仪监测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摘要 (I)Abtract.............................................................................................................................................. I I1 工程概况 (1)2 监测目的 (2)3 编制依据 (3)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4.2 监测点的建立 (4)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5.2沉降观测方法 (8)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6 成果提交 (10)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8 报警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3)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1 工程概况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2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一、奇异值检验方法(3倍中误差;2种)
1)方法一
对于观测数据序列
描 述该序列数据的变
化为
这样有N个观测数据可得N-2个 。这时,由 值可计算序
列数据变化的统计均值 和均方差 :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根据 偏差的绝对值与均方差的比值 当 时,则认为 是奇异值,应予以舍弃。
• 成果整理:数据整理;绘制过程线;等值 线图;变形值分布剖面图等
• 变形分析与预报:回归分析法 ;确定函数 模型法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节 概述
5、数据处理发展(待续)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节 变形监测资料的 预处理
1 监测资料检方法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互相进行检核的可能性,首先探讨他们 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6)式计算求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 数估值为:
坝段10与坝段11, 坝段12与坝段11, 由表4-1查得,自由度为n-2=33时与置信度水平5%,1% 相应的相关系数临界值分别为0.335,0.430。因为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3) 检验法 由于观测值之间互相独立,故有 利用公式 可得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统计量
因
,故拒绝原假设。怀疑 包含超限误差。
剔除具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 后,需对其余观测值进行检核。 对于本算例。检核结果表明,其余观测值中不再包含有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1.变形的类型(了解):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指变形监测结果仅表示为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它是动力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表示为外力的函数。
其观测结果是建筑物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
2.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理解):定期重复对拟定观测点的观测,以获得两个观测周期之间的变化;或使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筑物(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3.变形监测分类(理解):(1)按监测范围分类:全球变形监测: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极移、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等;区域形变监测: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工程和局部变形监测: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引起的沉降变形、,等(2)按监测位置分类: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建筑物内应力、温度变化、动力特性、加速度等的测量;外部变形监测:也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工程建筑物的内外变形观测关系密切,应同时进行,以相互验证和补充)4.测点分类:(1)水准基点: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
一般3~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普通混凝土标准;地面岩石标记;浅埋钢管标准;井式混凝土标志;深埋钢管标准;深埋双金属标准(2)工作基点:用于直接确定监测点的起点或终点。
工作基点布置:应在变形区附近相对稳定的地方,其高程尽可能接近监测点的高程。
工作基点埋设:一般采用地表岩石标志。
当建筑物附近的覆盖层较深时,可以使用浅埋标记。
当新大楼附近有一座地基稳定的建筑物时,也可以设置在建筑物上。
工作基点观测:应经常与水准基点进行联测,通过联测结果判断其稳定状况,保证监测成果的正确可靠。
(3)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点的简称,布置在被监测的建(构)筑物上。
工程变形监测和数据处理课件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指用常规的大地测量仪器测量方向、角度、边长和 高差等量所采用方法的总称。
常用仪器: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电磁波测距仪 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电子全站仪 GPS接收机。
第22页/共58页
二、地下观测监测技术
✓ 地下观测监测技术主要指监测结构体及岩土内部变形的技术。常用的内部位移 观测仪器有位移计、测缝计、测斜仪、沉降仪、垂线坐标仪、引张线、多点变 位计和应变计等。传统的位移计、变位计和应变计等点式监测手段。
第23页/共58页
三.对地观测监测技术
✓ 对地观测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测量传感器实现对地面进行沉降或 位移监测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D-InSAR(差分干涉雷 达测量和机载激光三维扫描等技术。
第24页/共58页
三.对地观测监测技术特点
✓ 不需要接触被监测的变形体。 ✓ 外业工作量小,观测时间短,可获取快速变形过程,可同时确定变形体上任意
y(t) 0 g(t)x(t T )dT
第9页/共58页
二、变形模型
➢典型动态变形模型
对于变形影响因子呈跳跃变化(突变)、线性变化(渐变)和周期 变化(周变)所引起的变形体的典型变形可用下图的(a)、(b)、(c) 来分别表示。
(a)突变模型对应的动态变形模型为
y(t)
H [1
exp(
t
t0 T
(sC
sA)
s
AL、A、sB、LBsC
——观测点间的距离; ——观测点的沉降量。
第36页/共58页
挠度观测
倾斜观测
• 建筑物的倾斜度直接观测; • 挖孔或钻孔的倾斜观测,常采用埋设测斜管的办法 • 对于圆形建筑物的倾斜观测,一般是测定其顶部中心与底部中心的偏心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 1.1.1 对象
• 1)地表变形 • 自然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等 • 人为原因:人类的技术经济、生产活动引起各类 变形。 • 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的移动变形;露天矿山开采及 公路、铁路等地表工程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可能的 滑坡;人工地下抽水或灌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回 弹;岩溶地区可能产生地面塌陷等。
1.2 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 观测对象的变形过程一般都是动态过程,只不过 变形速度有快有慢。通常是通过对被研究对象的 不同离散时刻点进行观测,这时,把对象作静态 系统看待,然后由多个时刻的观测结果,再来研 究其运动的动态过程。 • 变形测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变形体的特征、变形 监测的目的、变形大小和变形速度等因素。
1.1.3 变形测量的内容
• 地表及各种工程建(构)筑物,由于地质、力学 等原因,往往会产生移动与变形。这种变形有多 大?变形的机理?变形的规律?会不会导致工程 灾害?由于工程建(构)筑物都允许有一定的变 形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和造成损害,因此要求能 准确地估计和观测到各种移动与变形值,并能判 定工程建(构)筑物的允许变形值。
• 三峡大坝(混凝土重力坝 )
• 小浪底示意图
• 三峡示意图
• 东江水电站(拱坝)
• (2)摄影测量方法 • 包括地面的单张相片摄影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 量、航空摄影测量等。单相片摄影测量只能测定 平行于摄影机承片框平面上的变形。地面立体摄 影测量可测定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变形,这两 种方法最适于近距离单体建筑物的变形测量。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非地形解析摄影 测量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近景摄影变形 测量中不但可用带有框标与定向设备的测量摄影 机,而且可广泛使用非量测用普通摄影机,这就 为摄影测量方法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广 阔的前景,如数字化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系 统的应用。
1.1.4 变形测量资料分析与管理
• 分析与管理变形测量资料,是变形测量工作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由于变形测量方法的日益精密,变形测量手段日 益增多,所获取的变形测量数据也越来越多,对 测量成果的分析整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又为这一工作 提供了最理想的工具,如用计算机可视方法进行 变形分析等等已成为现实。
• 变形测量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测量的一 个学科分支,因此变形测量的内容主要有:沉降 测量、位移测量、倾斜测量、裂缝测量和挠度测 量等。 • 从历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了解变形随时间发展的 情况。 • 变形测量的周期常随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而 定。当变形量较大时,测量周期宜短;当变形量 减小,建(构)筑物趋于稳定,测量周期可相应 放长。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
师芸 2014.2
1. 绪论
• 变形监测:利用测量仪器及其它专用仪器和方法 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 任务: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 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 对象: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变形研究;工程或局部 性变形研究。 • 工程测量的重要组成:对于重要建(构)筑物在 各种应力作用下是否安全的监视是变形测量的重 要手段。
•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监测方面,地面常规测量技术 (如引张线法、三角网法、导线测量等);地面 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应力应 变计、测缝计、裂缝仪、渗压计、扬压力计、测 压管、渗流量仪、温度计等),以及以GPS为主 的空间定位技术等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 2)根据变形监测的手段分类: • (1)常规地面测量方法 • 在这类方法中,视被观测对象的形状、范围以及 测量精度等要求的不同,测定平面位置的变形有 三角网、边角网、测小角法、导线网、引张线准 直测量及交会等其他各种测量方法;测定沉降变 形有精密水准测量、连通管道测量等;高精度全 站仪测量,最有效、最直观,主要用于地表变形 测量。如地震监测、边坡监测,也可用于大型工 程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如水坝、码头等。
1.2.1 变形测量的主要方法
• 1)根据变形监测的区域范围分类 • 全球性监测方面,空间大地测量是最基本且最实 用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 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 (SLR)、激光测月技术(LLR)以及卫星重力 探测技术。 • 区域性变形监测方面,GPS已成为主要的技术手 段。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在监测地震变形、地面沉降、山体滑 坡等方面,其试验成果精度可达cm甚至mm级, 表现出很强的技术优势,但精密水准测量依然是 高精度高程信息获取的主要方法。
• 此外,近十年来新的平差计算方法及统计检验理 论在变形测量成果分析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如自 由网平差理论、变形统计检验等等就是明显的例 证。 • 还应该指出的是:在成果分析中,测量工程师不 应只限于得出有关变形的大小及变形规律,而应 作出或参与作出有关变形原因的分析,变形测量 成果也不应只是总工程师桌上的摆设,而应是参 与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的重要资料。 • 这样,变形测量工作将会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这是在当前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从事变形测 量的测量工程师们提出的新课题。
• 3)大型精密设施 • 主要对象:射电望远镜、粒子加速器等科学设施 以及军事设施中的各种设备、导轨等; • 鸟巢、水立方; • 电厂传动装置、齿轮组等。
1.1.2 变形测量的目的
• 变形测量的目的,在于获得被研究对象变形过程 中有关变形大小的一切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 可以监视地表变形和工程建(构)筑物的运营情 况。 • 如利用震前地表变形趋势作地震预报,边坡微小 移动可作为滑坡的报警信号,大坝和尾砂坝的变 形量可以判断坝体是否安全稳固。还可以根据变 形测量量资料,检验设计理论是否正确,提供设 计并修改所需的经验数据,如岩体地下工程监测, 是实现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