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儿解剖生理发育特点
0-3岁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0-3岁幼儿生理发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3ee16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3.png)
0-3岁幼儿生理发展特点0---3岁婴幼儿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1)鼻短小而狭窄,粘膜柔嫩,无鼻毛,容易发炎,充血肿胀。
2)泪管和咽鼓管较短,开口于眼内,瓣膜发育不全,因此如果上呼吸管受感染,病菌可以通过鼻泪管倾及眼结膜,引起眼结膜炎症。
咽鼓管直而且短,呈水平位,所以鼻咽部炎症容易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3)喉喉部软骨柔软,喉部的粘膜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又由于喉咽声门较狭小,轻度炎症也容易引起喉部肿胀,喉头狭窄,甚至呼吸困难,声音沙哑,窒息。
4)气管支气管婴儿右侧支气管比较垂直,因此异物容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幼儿气管支气近较狭窄,管壁柔软,缺乏弹性,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的清除微生物及黏液,若发生感染易造成呼吸困难。
5)肺脏弹力组织比较差,肺泡比成人少,胸廓比较窄小,肺容量较小,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的收缩,扩张易受到限制,孩子年龄越小每分钟换气呼吸次数越多。
二、心血管系统1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大,但由于婴幼儿心输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为满足需要,只有加快心率来补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2、大血管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逐渐加厚,弹力纤维增多。
3、血液循环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液循环量增加很快,喂养不当易贫血。
4、血液婴儿血液中血小板数目与成人相近,但血浆中的凝血物质较少,因此一旦出血,凝血较慢。
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三、消化系统1、口腔容量较小,舌短宽而厚,硬腭穹隆较平,唇肌和咀嚼肌发育良好,且牙床宽大,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层。
有助于吮吸和吞咽。
2、口腔黏膜细嫩,血管丰富,容易受伤,清洁口腔时,要谨慎擦洗。
3、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分泌量少,口腔比较干燥,3--4个月时的唾液分泌逐渐增多,而吞咽功能尚不完善,故常出现生理性留涎。
4、乳牙保护重要5、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弹力组织以及肌层尚不发达,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婴儿常发生胃肠逆向蠕时,易哺乳时吸入空气,称为生理性吞气症。
0-3岁儿童解剖生理特点
![0-3岁儿童解剖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fda30184254b35effd34c1.png)
食物来源:植物油
碳水化合物
生理功能: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构成机体,能 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缺乏与过量:缺乏造成儿童发育迟缓,体重轻, 容易疲劳、头晕。过量造成肥胖,影响蛋白质 的吸收。
感觉器官: 眼睛、耳朵、皮肤、舌、鼻
四 、乳儿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
体格发育迅速:身高是出生时的三倍、体 重是出生时的两倍 各系统的发育特点: 运动系统:囟门、腕骨、脊柱、肌肉(手的肌肉)、动作
循环系统:出现生理性贫血、白细胞数目少
消化系统:乳牙、生理性流涎、胃的结构 及容量
四 、乳儿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训练婴儿大小便坐盆的习惯 1岁以后可训练孩子自己坐盆大小便,家 长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训练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洗脸、洗澡、 勤剪指甲等)
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大人的精心指导和帮助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定时、定量、定位吃饭
2、做好并让婴儿参与吃饭前的准备工作
3、教会婴儿自己吃饭:1岁半左右可以训练,2 岁婴儿就会单独吃饭,3岁时就可以训练他使用 筷子吃饭
食物来源:主要来谷物、根茎类及食糖
矿物质 钙 生理功能: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促进血液凝 固,参入调节神经兴奋性。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有利因 素),脂肪、草酸、植酸(不利因素)
钙缺乏的影响: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引 起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
来源:奶、海产品、豆制品及蔬菜
铁
二、影响0-3岁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先天的:遗传的和非遗传的
后天的: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制度、家 庭、社会、季节、环境等
【正式版】育婴师第二章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点PPT文档
![【正式版】育婴师第二章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点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7f17ca58fb770bf68a551a.png)
一、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期: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之间的发展阶段。联 合国儿 童 会将儿童期年龄界定为0~18周岁。 我国一般将儿童 期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新生儿期、婴幼 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
婴幼儿期:0~3岁统称为婴幼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
②泪管和咽鼓管:鼻泪管短增、开多口,接近常内眦发、生瓣膜生发育理不性全、流易致涎眼。部炎4症~; 10
①鼻:鼻腔短小狭窄,黏膜柔嫩富有血管,易感染肿胀而闭塞。
第三节 0~3岁婴儿营养 个月乳牙萌出、2岁长齐、共20颗。
牙釉质薄、牙本质疏松,易发生龋
齿。
(1)婴幼儿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
第一节
乳牙萌出顺序(见图1-4)
• ——学习走路 • ——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 ——学习说话 •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 • 性别的行为 •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 ——学习判断是非 •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儿发育的主要特点
特点:
1.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 1~3个月..周………….., 4~6个月..3个月………., 6~12个月.半年……….., 1~3岁……年…………..。
③由粗到细;④由低级到高级; ⑤由简单到复杂。 4.个体差异性:早晚差异、类型差异、 水平差异。
(二)婴儿发育变化的特征
1、大小的变化 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 往的能力不断提高。 2、比例的变化 3、旧特征的消失 4、新特征的获得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2c40e7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d.png)
第一章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婴幼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岁之间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婴幼儿的头部相对较大。
在胚胎期,头部是最早发育的部位,因此婴幼儿的头部相对较大。
此时,婴幼儿的大脑也在迅速发育,头部的比例会逐渐减小,与身体逐渐达到平衡。
其次,婴幼儿的颅骨较为柔软。
婴幼儿的头骨骨板还没有完全骨化,在头骨的各个骨板之间还存在软骨缝隙。
这样的特点使得头骨相对柔软,便于适应生长发育过程中头颅大小的变化,也方便胎儿在产道中顺利通过。
再次,婴幼儿的内脏器官比例较大。
由于内脏器官是人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婴幼儿期,各个内脏器官相对于整个身体的比例较大。
例如,婴幼儿的心脏相对较大,占据胸腔的较大空间。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内脏器官的比例会逐渐减小,与整个身体的比例逐渐协调。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
婴幼儿期的骨骼还存在软骨,没有完全骨化,骨密度相对较低。
这使得婴幼儿的骨骼相对较柔软,易于弯曲,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导致骨折。
因此,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骼,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最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
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体重会迅速增加,身长也会明显的增长。
一岁以前,婴幼儿的体重一般能够增长两到三倍,身长也会增长很多。
此外,婴幼儿还会经历头部、四肢、躯干和内脏器官等不同方面的发育,整个身体都处于迅速发育的状态。
综上所述,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生长发育具有头部相对较大、颅骨较为柔软、内脏器官比例较大、骨骼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和生长发育迅速等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能够帮助父母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样也需要提醒父母和相关人员在照顾婴幼儿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和防护,避免因不当行为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
0--3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
![0--3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ab5d5d83d049649a665897.png)
▪ 年龄阶段的划分:出生---成熟
▪
0-----3岁
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 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 ▪ 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途径 ▪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 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管道 ▪ 消化系统――人体食物加工厂 ▪ 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 内分泌系统――人体化学信使 ▪ 运动系统――人体动力装置
▪ 对新陈代谢起到作用,婴儿的胰腺 结构发育不成熟,缺少结缔组织, 但血管丰富。
▪ 肝、脾
▪ 新生儿肝脏相对 较成人大,肝细 胞小,再生能力强。
泌尿系统
▪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膀胱 及尿道。
泌尿系统
▪ 肾脏:相对较大,位置较低,2 岁以下的婴儿容易扪及,(尤其 是右肾)
▪ 输尿管:长而弯曲,容易扩张并 易受压及扭曲导致盈时易长 入腹腔,同时输尿管膀胱连接斜 埋于膀胱粘膜下的一段输尿管较 直而短,防止尿液反流能力差。
▪ 尿道
▪ 新生女婴尿道仅1cm。外口暴露且 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男婴尿 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亦可 引起细菌上行性感染 。
生理特点
▪ 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发挥作 用,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完成肾脏生 理机能,但是储备量能差,调节机 制不够成熟,在喂养不当、疾病或 应激状态下,易出现功能紊乱 。
▪ 骨骼生长迅速 ▪ 骨骼数量多于成人:盆骨 ▪ 骨骼柔软易弯曲
运动系统的特点
▪ 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 ▪ 脊柱的生理弯曲:3个月、
6个月、10—12个月 ▪ 腕骨的钙化:6个月、10岁 ▪ 关节发育不全
运动系统的特点
▪ 足弓尚未形成 ▪ 肌肉力量小 ▪ 肌肉发育尚未完全
▪ 肌肉发育是按从上至下,从 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 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 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再 发展小肌肉群。手部精细动 作5岁时完成。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30cee79ec3d5bbfd0a7453.png)
5.胰腺: 胰腺分泌胰岛素及胰液,出生后3-4个月胰腺发育 较快,胰液量分泌逐渐增多。酶出现的顺序是胰 蛋白酶最先,接着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 酶,最后是淀粉酶。其分泌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 疾病影响而被抑制,易发生消化不良
11/9/2018
6.肝、脾: 年龄越小,肝脏越大,肝细胞再生能力越强,不 易发生肝硬变,但肝细胞容易发生肿胀,变性, 坏死,纤维 增生而肿大,影响消化功能。婴儿时 期胆汁分泌少,故对脂肪消化吸收功能差。
11/9/2018
婴儿动作发展顺序图
11/9/2018
7、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
• 特点: 1、脑发育迅速:大脑发育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 出生时350克,1岁950克,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成人1400-1500克 • 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 出生6个月脑体积 2岁时脑体积 相当于成人的80% 相当于成人的50%
2、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管道
1. 婴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 心脏:原始心脏于胚胎第二周开始形成后于第 四周开始有循环作用,至第八周房室间隔完全 形成,即为四腔心脏。 • 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 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 新生儿心脏重20~25克 占体重的0.8% • 1~2岁达60克,占体重的0.5% • 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 足,以后随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12岁是 大血管的发育成熟度开始与成人相同。
6.植物神经发育不全:表现在内脏器官功能不稳定。
11/9/2018
8、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 皮肤的特点: 1、皮肤保护功能差: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真皮层 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少,细菌容易入侵,易感 染。 2、代谢活跃:皮肤新陈代谢快,分泌物多,需要经 常清洗。 3、体温调节能力差:皮肤的散热和保温能力都不及 成人,容易受凉或中暑。 4、皮肤渗透性强:皮肤薄嫩,渗透性强,一些有害 物质容易通过皮肤被机体吸收,引起中毒。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8fa8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0.png)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婴幼儿是指出生后到3岁之间的儿童。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十分显著。
本文将从身体结构、脑部发育、认知能力和运动发育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婴幼儿的身体结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身体较大,称之为“大头娃娃”。
婴儿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成熟,骨骼发育较为脆弱,缺乏骨密度。
此外,婴幼儿的脊柱还未完全直立,呈现C形曲线。
肌肉也相对较弱,动作较为笨拙。
内脏器官也尚未完全发育,例如婴儿的胃容量较小,不能大量进食。
接下来,婴幼儿的脑部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个月,脑部会快速增大。
在此期间,神经元的数量和连接会急剧增加。
这个阶段被称为“脑窗期”,意即婴儿大脑发育最敏感的时期。
婴幼儿期的大脑皮层较薄,大部分皮层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对周围环境的事物缺乏深入理解。
此外,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婴幼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感知与认知方面。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较弱,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
随着婴儿的生长,感知逐渐变得更加敏锐。
在认知方面,婴幼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非常有限的记忆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主要通过运动来发现和认识周围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逐渐学会用手抓取物体,通过触摸和咬来认知物体的质地和形状。
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获取新的知识。
最后,婴幼儿的运动发育也是儿童发育的重要部分。
婴幼儿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发育运动技能上。
婴幼儿刚出生时,肌肉力量较弱,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身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提高。
从头抬起、翻身到坐立、爬行和行走,婴幼儿逐渐掌握了不同的运动技能。
育婴师培训--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育婴师培训--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9bad8f71fe910ef02df805.png)
六、感觉系统—眼
眼 的 屈 光 装 置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组成
近视与远视
六、感觉系统—眼
1. 生理性远视:眼球前后径短,新生儿 95%为远视眼,8岁以后眼球发育较快, 9~10岁,儿童从远视眼变为正视眼。 2. 眼睛容易近视:婴儿由于远视,看近物 时需要收缩睫状体使晶状体突出,长时间看 物,眼睛调节能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 3.晶状体弹性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 弹性下降,幼儿晶状性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好。 玻璃体透明度大,视力敏锐,视物清晰。 4.幼儿辨色能力较差:但3岁时能辨认红、 黄、兰、绿基本颜色,对相近色还难以区分。
六、感觉系统—耳
1.咽鼓管短、平:婴儿的咽鼓 管短、管径宽、呈水平位置, 上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等病原 体十分容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 引发中耳炎。 2.对噪音敏感:婴儿对噪音比 较敏感,当噪音达到60分贝时, 就会影响其睡眠和休息。
七、内分泌系统
七、内分泌系统
1.脑垂体:位于大脑 底部,重量不足1克, 受下丘脑的控制。脑 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素等多种激 素,对儿童的生长、 发育及成熟起着重要 作用,并能调节其他 内分泌腺的活动。 巨人症、侏儒症。
婴幼儿 生理解剖特点
一、神经系统--结构
一、神经系统--解剖特点
1.脑发育迅速:
新生儿脑重约 350 克,脑神经细胞 数目已与成人大致相同,是成人脑 重的 25%(成人是1400~1500克), 体重仅成人的 5%。
1岁时脑重达 950 克,是成人脑重的 60% (体重仅 成人的 15%) 4~6岁时重达 1200 克~1300 克,是成人脑重的 85 %~95% (体重仅成人的 25%) 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感知、注 意、记忆、语言、逻辑思维和想像能力,都得到很大 发展。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296d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2.png)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婴幼儿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到三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迅速,生理解剖特点也与成人或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有助于正确评估和处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骨骼、肌肉、脏器以及其他方面对其生理解剖特点进行探讨。
一、骨骼婴幼儿的骨骼相比于成人较为柔软,尚未完全骨化。
其骨骼系统主要由软骨和骨骺组成,骨骼密度相对较低。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接,即骨骼增长期。
这使得婴幼儿的骨骼更具弹性和塑性,有助于适应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与骨骼成熟的成人相比,婴幼儿的骨骼相对较脆弱,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二、肌肉婴幼儿的肌肉系统也在快速发展中,肌肉纤维数量和质量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肌肉组织尚未完全发育,婴幼儿的肌力相对较弱。
这意味着婴幼儿在活动和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以避免过度伸展或损伤。
三、脏器1.心脏和血管系统:婴幼儿的心脏较小,心脏的心室和心房也相对较小。
此外,婴幼儿的血管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血管弹性较差。
这使得婴幼儿对心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
2.肺部:婴幼儿的肺容量较小,呼吸频率相对较快。
随着肺部逐渐发育成熟,婴幼儿的呼吸功能会逐渐完善。
3.肾脏:婴幼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泄功能有限。
对于药物代谢和药物排泄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以避免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积累。
四、其他方面婴幼儿的皮肤相对较薄,且毛发较少。
皮肤的耐受性较差,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因此,对婴幼儿的皮肤护理需要格外细致,避免使用刺激性或有害物质。
此外,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
对于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方面,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预防和保健。
总结:了解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从骨骼、肌肉、脏器以及其他方面来看,婴幼儿的身体特点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给予婴幼儿更加细致和特殊的关注,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良好成长。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7779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0.png)
岁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婴幼儿是指从出生到3岁的儿童期间。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解剖和生理发育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健康成长的评估和照顾至关重要。
首先,婴幼儿的骨骼系统还不完全发育,在出生后的数月内,骨骼仍然较为软弱。
这是因为他们的骨骼主要由软骨组成,直到后期才会逐渐变成硬骨。
此外,婴幼儿的骨骼中含有较多的红骨髓,对血细胞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的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这使得头部更加灵活以适应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但也使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外力的伤害。
婴幼儿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也有一些特点。
他们的心脏较小且位于胸腔中位置较高,心率相对较快,平均每分钟110-130次。
呼吸系统方面,新生儿的肺部功能不完善,肺泡尚未充分发育,导致他们的呼吸表面积相对较小。
此外,婴幼儿的呼吸肌肉相对较弱,呼吸道较窄且容易堵塞,这使他们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和窒息。
消化系统方面,婴幼儿的胃相对较小,容量有限,胃酸分泌也相对较少,这使他们的消化功能仍未完全成熟。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有所限制。
因此,婴幼儿的饮食应该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不宜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以保证他们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
神经系统是婴幼儿发育的核心。
在婴幼儿期间,大脑发育迅速,神经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增加。
这个阶段对于婴幼儿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会逐渐掌握头部的控制能力,然后是坐、爬、站立和行走等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的运动发展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复的动作实现的。
此外,婴幼儿的感知能力也在发育中。
他们逐渐能够听、看、触摸和嗅闻感知外界的刺激,并通过这些刺激来认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总的来说,婴幼儿的解剖和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在婴幼儿照顾和养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饮食、运动、安全和感觉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此外,婴幼儿的解剖和生理发育特点也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们的了解和合理的照顾,以预防和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疾病。
【优选】育婴师第二章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点PPT资料
![【优选】育婴师第二章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点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55a2ac336c1eb91b375d11.png)
一、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期: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之间的发展阶段。联 合国儿 童 会将儿童期年龄界定为0~18周岁。 我国一般将儿童 期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新生儿期、婴幼 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
婴幼儿期:0~3岁统称为婴幼儿期,包括新生儿期(0~1月)、
• ——学习走路 • ——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 ——学习说话 •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 • 性别的行为 •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 ——学习判断是非 •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儿发育的主要特点
特点:
1.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 1~3个月..周………….., 4~6个月..3个月………., 6~12个月.半年……….., 1~3岁……年…………..。
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咽反射。出生后5~6个月唾液明显 ⑥胸廓:胸腔小、肌张力差、气体交换不充分,故以腹式呼吸为主,3岁后渐转胸式呼吸。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演进与成熟, 是质的发展。
发育的定义 : 发育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
受遗传、环境 、学习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有 顺序的、连续的、阶段的、渐进的、有方向 性的、由整体到分化的生理、心理变化过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迟。 3.一般规律性:①由头到脚;②由近及远;
育婴师第二章基础知识解剖生理特 点
第二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0~3岁婴儿解剖生理发育特点 第二节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第三节 0~3岁婴儿营养 第四节 0~3岁婴儿教育 第五节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婴儿的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c1750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 6、肝脏
❖ 新生儿肝脏相对较成人 大,到10个月重量为 出生时的2倍,3岁时3 倍。
❖ 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 织较少,干细胞小,再 生能力强。
❖ 儿童肝脏解毒功能差, 肝糖元储备量少
❖ 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 少,影响脂肪的消化 和吸收。
四、泌尿系统 ——人体的废物处理场
❖ (一)组成 ❖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
人小,故肺处于膨胀状态,若需氧量增加,由于缓冲气 量较少,易发生换气不足的症状。
❖ 4、浅而快的呼吸。学前儿童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并容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往往是深度与表浅的呼吸相交 替,这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 5、婴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3岁以后才逐渐转为胸 式呼吸。
二、心血管系统 ——人体的运输管道
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
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而且婴儿吮吸手指 时通常非常安静,这说明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 的作用。因此,对于婴儿吮吸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 强行制止,要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就可以。
婴儿如何保护乳牙 刷牙
❖ 2、 食道
1、心脏
❖ 心脏重量
❖ 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 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体的 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新生儿的心脏重量约2025g,约占体重的0.8%,12岁时达到60g,约占体重的 0.5%,为出生时的2倍多。 出生后第一年心脏增长最快, 7-9岁以及青春期时增长速 度再次加快,青春期后增长 到12-14倍,已经基本上达 到成人(300g)水平。
❖ 位置。 2岁前肾脏位 置较低,以后岁躯 体长高,肾脏位置 逐渐升高,最后达 到腰部。
❖ 2、输尿管
❖ 学前儿童输尿 管长而弯曲, 管壁肌肉和弹 力纤维发育不 良,容易受压 而扭曲,导致 尿路梗阻发生 尿贮留而诱发 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1)婴幼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 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 分泌器官。 (1)肾脏。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肾表面凹凸不平,呈分叶状,位置较低, 故2岁以下婴幼儿肾脏容易扪及(尤其是右肾)。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较长且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 易扩张并易受压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从而诱发感染。 (3)膀胱。婴幼儿膀胱位置较高,尿充盈时易升入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 降至盆腔内。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仅长1厘米(性成熟期时长3-5厘米),外口暴露 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易引起细 菌上行性感染。 2)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一般 情况下能够完成肾脏生理机能,但是储备能量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 养不当、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易出现功能紊乱。出生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主 要依靠肾脏维持。随着生理要求的提高,肾功能迅速提高,到1岁后各项肾功 能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已接近成人水平。
不能自行排便,为先天性巨结肠。
5)胰腺。对新陈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既分泌胰岛素又分泌泌胰液,前者 有调节血糖的功能,后者进入十二指肠后能发挥多种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出 生后5个月以内,淀粉酶分泌少且活性低,故3个月以内不宜过早添加淀类食
物。
6)肝、脾。新生儿肝脏相对成人较大,到10个月时为出生时重量的2倍, 3岁时则增至3倍。肝脏富有血管,结缔组织较少,肝细胞小,再生能力强, 不易发生肝硬化。由于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脾有部 分造血功能并与免疫有关。
5.内分泌系统——人体化学信使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 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激素是内分泌 系统借出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活动的化学信使,它 们由各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储存和释放。在人 体内,多数内分泌细胞集中形成特殊的内分泌腺 体,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 上腺和性腺等;但也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于某些 脏器或广泛散布于全身组织中。
4)肠。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身长的8倍,婴幼儿超过6倍,而成人的仅为 身长的4倍。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及淋巴管,小肠的绒毛发育良好。肠肌层 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发生肠套叠及肠扭转。婴。 婴幼儿肠壁较薄,其屏障功能较弱,肠内毒素及消化不全的产物易经肠壁进 入血液,引起中毒。一些新生儿由于先天性的原因,部分结肠蠕动功能较差,
2)食管。婴幼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 弹力组织及间层尚不发达,容易溢乳。
3)胃。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当开始会走时,其位置逐渐 变为垂直。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35毫升,3个月时为 120毫升,1岁时为250毫升。由于胃容量有限,故每日 喂食次数较年长婴幼儿较多。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 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吸吮时常吸入空气,称为生 理性吞气症。胃贲门部肌肉较松弛,易使婴幼儿发生呕吐 或溢乳。如胃贲门肌肉较松弛,常出现食道返流,可导致 食管炎或哮喘,反复呼息道感染。
第二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0—3岁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 特点
一、婴儿发育的过程
1.“发育”的定义 发育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 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 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育变化的特征 1)大小的变化 生理方面:生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2)比例的变化 头的比例缩小,躯干、四肢的比例增大。重心相对下移。 3)旧特征的消失 4)新特征的获得
3.消化系统——人体食物加工厂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能量相对成人较多,而消化器官的 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胃肠道受到某些轻微刺激,比较容易发生机能失调。 1)婴幼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
(1)口腔。婴幼儿口腔容量小,齿槽突发育较差,口腔浅,硬腭穹隆较 平,舌短宽而厚;唇肌及咀嚼肌发育良好,且牙床宽大,颊部有坚厚的脂肪 垫。这些特点为吸吮动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但先天性裂唇和裂腭者吮吸有困 难。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出生几小时后即可开奶。 (2)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易于受伤,清洁口 腔时,须谨慎擦洗。
2)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1)上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上呼吸道黏膜有 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呼吸时能使吸人的冷空气加温,以使 其接近体温,还可以起到加湿作用,再进入下呼吸道。鼻 腔无鼻毛,灰尘、微生物等易侵入呼吸道。 (2)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支气管以上部位的黏膜上 皮细胞,均有纤毛运转系统,具有清除功能,对防止感染, 维持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微生物或颗粒吸入后, 黏膜纤毛摆动,使它们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3)肺回缩力的特点。婴幼儿肺回缩力与胸廓回缩力 比成人小,故肺处于膨胀状态,若需氧量增加,由于缓冲 气量较少,易发生换气不足的症状。呼吸型:婴幼儿呈腹 式呼吸,3岁后呈胸式呼吸。刚出生时由于呼吸中枢发育 不全,故在节律和深浅上可出现呼吸不齐、间歇和暂停等。
(4)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易进入 右侧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 黏膜极柔弱,富于血管。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 很好清除微生物及黏液,易引起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易引起 呼吸困难。 (5)肺脏。在新生儿时期,气管、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壁层均相对较薄, 肌肉及结缔组织较少,以后发育主要为肌肉组织的增加使管壁增厚。娶幼儿 肺脏富有结缔组织,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而含血较多,含气较少,肺 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时易被黏液堵塞引起间质炎症,并易 发生肺不胀、肺气肿及肺后下部坠积性淤血等。 (6)胸廓。婴幼儿的胸廓,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骨呈水平位。 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 力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气体交换不能充分进行。 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 但补益不大,易发生缺氧症状,可出现绀、点头呼吸等症状。以后随着年龄 的增长,开始站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肋),肋骨逐渐倾 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婴幼儿期以腹式呼吸为主,到了3岁才逐渐转 为胸式呼吸。
(3)婴幼儿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极少,口腔比较干燥。生后3~4个月 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显著增多,故常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 涎。 (4)牙齿发育变化大,婴幼儿出生时乳牙尚未萌出,不能咀嚼食物,4~ 10个月时开始出牙,2岁左右长 齐,共20颗。乳牙的生长一般是先从中间的 上下两颗开始萌出,然后是两侧萌出。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 被腐蚀形成龋齿。一旦发生龋齿,在短时间就可穿透牙髓腔,引起疼痛。
4.婴儿发育的主要特点
婴幼儿不同于成人,是在不断生长发育的个体。生长是指婴幼儿 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是可以测量的;而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 功能的演进与成熟,是质的变;两者密切相关,不能截然分开。婴幼 儿生长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幼儿期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 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
婴幼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 的,如新生儿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只占1/8,是因为长骨增长 较快所致 二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会越级发展。如婴 幼儿运动机能的遵循从头到足的发展规律。 三是婴幼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没有生 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转变为初步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2.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通道
1)婴幼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1)心脏。婴幼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其与身体的 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新生儿心脏重约20~25克,占体重的 o.8%;1~2岁达60克,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重的 o.5%。出生后第一年心脏体积增加最快,7~9岁及青春期增长速 度再次加快。 (2)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故弹力不足,以后血 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多,直到12岁时大血管的发育成熟程度始与成 人相同。 2)婴幼儿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婴幼儿出生时心脏的迷走神经发 育尚未完善,故迷走神经中枢紧张度较低,交感神经占优势,对心脏 抑制作用较弱,而交感神经对心脏抑制作用较强。到5岁时,心脏神 经开始具有成人的特征,10岁时完全成熟。年龄越小,心率及血流速 度也越快。
5.年龄阶段的划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18岁。根据我国的生活条件和 教育情况,一般把从出生到成人之间(0~18岁)的发育过程分为新 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 0~3岁可以统称为婴幼儿期,也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指0~1个 月)、乳儿期(指0~1岁)、婴幼儿期(指1~3岁)。 婴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 主要是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照 料生活较多的时期;婴幼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生活的时 期。
3.发育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 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寻找适合的角 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育”任 务。 ——学习走路。 ——学习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学习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6. 运动系统——人体动力装置 2)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1)骨骼生长迅速。婴幼儿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其骨骼不 断增长、加粗、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柔软易弯曲。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到的动作, 如婴幼儿能吃自己的脚,但同时骨骼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由于 维生素D、钙的缺乏易导致“o”型腿或“X”形腿。 (3)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 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1~1.5岁时闭合。 (4)脊柱的生理弯曲。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 月能坐着出现胸曲,10~l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 还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 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