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针灸科优势病种项痹病诊疗方案及优化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项痹 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M47.221+G55.2*(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亏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头针、火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1)急性期主穴:阳性点曲池合谷阳性点选取:①压痛点明显处,②局部有条索状结节处,③颈部敏感点,按压此点可引起肢体、肩背部或头面部疼痛加重或放射痛,符合以上任一点即可确定为阳性点,体表定位。

配穴:头痛头晕者加风池风府百会下肢无力者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心慌加内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①体针:患者俯卧位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直径0.30 mm、长50 mm毫针;阳性点采用单针刺或傍针刺,用泻法,轻刺激,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可稍强,留针30分钟。

中医治疗颈痹麻木(气血亏虚,瘀阻经络型)经方1则,益气养血

中医治疗颈痹麻木(气血亏虚,瘀阻经络型)经方1则,益气养血

中医治疗颈痹麻木(气血亏虚,瘀阻经络型)经方1则,益气
养血
【主治】:颈痹麻木(气血亏虚,瘀阻经络型),症见颈项痛、左手麻木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药】:黄芪,桂枝,白芍,当归,葛根,三七,川芎,威灵仙,露蜂房,甘草。

【功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解】:以颈肩痛、上肢麻木为主症,可归于痹证、麻木范畴。

证因气虚血弱,血行无力,肌肉失于荣养、血瘀痹阻血脉不通。

故当于益气养血的同时,通阳解肌,活血通络,养正除积,经脉通畅,则疾病可愈。

方中黄芪、当归益气活血相须为用,桂枝加葛根等解肌、温通经脉,佐以活血化痰、通络止痛药。

【加减】:颈痛止,手亦有力,去威灵仙,加党参,巩固疗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交感神经型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

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3.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4.脊髓型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

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

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

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辨证分型】(一)痹痛型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

学术老中医临证50年治疗颈椎病的良方——颈痹汤

学术老中医临证50年治疗颈椎病的良方——颈痹汤

学术老中医临证50年治疗颈椎病的良方——颈痹汤邢某,男,52岁, 2001年6月15日初诊。

病史:就诊时自述颈部疼痛难忍,两上肢麻木疼痛,夜不能寐半个月,无外伤史,但有受凉病史,因为胖易出汗,通宵空调在20℃左右,感受风寒而发病。

经多家医院诊治不见效果,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特来求治。

诊查:身体较胖,痛苦面容,颈后压痛明显,右上肢不敢大幅度运动,颈部侧倾则上肢出现放射痛,头部转动则上肢疼痛加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霍夫曼征等病理征阴性,下肢行走正常,阅X线片颈椎前后缘均有增生,MR检查结果C2~7均有椎间盘突出,而且较重,颈椎管狭窄。

饮食、二便正常。

舌苔正常,脉弦数。

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

治法:解痉止痛,活血化瘀,通阳祛邪,培补元气。

处方:葛根15g,钩藤15g,鸡血藤15g,当归15g,川芎10g,丹参20g,桂枝9g,全蝎5g,地龙6g,延胡索12g,炒白芍15g,片姜黄10g,木瓜12g,生黄芪15g,沉香2g(冲服),甘草6g。

水煎两次,取药液400mL,每次服用200mL,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取药7剂,同时在颈部配合热敷,每天两次,每次1小时,1周后复诊。

复诊(2001年6月22日):服药后有效,上述症状缓解,无明显作用,饮食、二便正常,夜间能间断入睡,患者很有信心,要求取药继服,再服7剂观察。

三诊(2001年6月29日):问其效果如何?答曰:效果甚好,上肢麻木疼痛大减,睡觉安稳,饮食、二便正常,脉略弦,唯略有恶心。

考虑与沉香冲服有关,于是处方去沉香,加陈皮9g,姜半夏6g,继服15剂,以观后效。

四诊(2001年7月14日):病情稳定有好转,饮食欠佳,舌苔略厚,大便正常。

考虑为久服中药伤其脾胃,于是方中加党参15g,炒白术15g,砂仁6g,继服15剂。

再诊(2001年7月23日):症状明显减轻,上肢疼痛轻微,饮食好转。

再按上方服15剂。

以后复查,病已痊愈。

按:本病例属神经根型颈椎病,但压迫神经根较重,出现上肢疼痛难忍夜不能寐,方中加重活血通络之药,同时加上止痛要药沉香,所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颈痹证的方法

中医治疗颈痹证的方法

医诊通全科中医认为颈痹症可由内因和外因引起,如肝、脾、肾、气血俱虚之内因或因感受风、寒、湿、热、毒之外邪而引起的,患者通常伴有颈部疼痛、麻木等症状,且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即颈痹证所致的疼痛是由于气血不畅通所致,所以治疗应以通经活络为主。

该病极易反复发作,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应从整体角度考虑通过中医方法治疗颈痹证。

药物治疗风湿热痹:此证型者通常伴有口渴、烦闷不安、颈部局部红肿灼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通络、疏风胜湿为主,建议用白虎加桂枝汤。

风寒湿痹:一是行痹。

此证型者通常伴有发热、舌苔白腻、颈椎疼痛且活动不利等症状,治疗应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主,建议用防风汤。

二是着痹。

此证型者通常伴有舌苔白腻、颈部肌肤麻木、颈椎疼痛肿胀等症状,治疗应以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为主,建议用薏苡仁汤。

三是痛痹。

此证型者通常伴有舌苔薄白、颈椎活动出现障碍、颈椎疼痛较为剧烈且遇寒加重等的症状,治疗应以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为主,建议用乌头汤。

涂抹药酒通过在患处轻轻涂抹由三七、独活、骨碎补、威灵仙、川牛膝等中药以及白酒泡制而成的祛痛药酒并贴上保鲜膜,可缓解不适感,起到温阳散寒、化瘀通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若有发热的感觉,则可揭掉保鲜膜,之后再用清水洗,以免发生过敏情况。

针灸电针:常取主穴有夹脊颈穴,常取配穴有外关、养老、肾俞、大肠俞等。

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接通电针仪时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二是电流强度应调整至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体针:常取主穴有天柱、风池、大椎、夹脊颈等,常取配穴有曲池、合谷、太溪、阳陵泉等。

针感应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建议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之后快速送针,待至患者出现酸麻感后夹持针柄有节奏捻转。

艾灸:在患处距离相关穴位2~3厘米处用点着的艾条直接熏烤,通过艾药以及热力的刺激达到治疗效果,开始距离可以近点,热的时候适当拉开一点距离,待至皮肤发红治疗便可结束。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也称项痹,是一种常见疾病。

中医病名为项痹,西医病名为颈椎病。

其病因可以是慢性劳损或外伤史,也可以是颈椎先天性畸形或颈椎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4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

颈型颈椎病表现为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包括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或外伤,刺激或压迫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及椎周软组织,并由此产生的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属中医“项痹、眩晕”范畴。

一、诊断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史。

(2)多发于30岁以上青年人,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长期看电视、使用电脑者,往往是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5)X线正位片: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数字颈椎,CT及MRI对定性,定位有诊断意义。

3、证候分型(1)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苔薄白,脉弦等。

(2)气滞血瘀型:颈、肩、上肢刺痛,痛有定处。

伴肢体麻木,舌暗,苔薄,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苔少,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气虚血瘀型:颈部酸痛,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倦怠乏力,遇劳则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7)气虚湿盛型:颈项酸痛,上肢沉重麻木,酒后加剧,以重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苔厚,脉弦滑。

4、病理分型: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六种类型。

(1)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为“疼痛”,如头痛、偏头痛、枕部痛,颈部痛、指端麻木等症状。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第一篇: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颈肩腰腿痛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项痹:西医称为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此外。

颈椎周围的组织如咽喉、食管等病变可诱发颈椎病的发生。

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娱乐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症候分类;(1) 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 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 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 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

舌质少津,脉弦。

(5) 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局部热敷,避免颈部多活动与受凉。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定期开展颈椎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2、针灸:针刺风池、翳明、翳风、大柕、外关、合谷等穴。

3、牵引:颌枕带牵引,每日数次,每次半小时,本法不适宜脊髓型。

4、推拿按摩:手法宜轻、稳,忌用暴力,具体手法包括准备手法(点穴法、揉捻法、滚法)、治疗手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善后手法(劈法、提捏法,散法)。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2010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0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0年颈椎病(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项痹(颈椎病)高危人群中医调理方案

项痹(颈椎病)高危人群中医调理方案

项痹(颈椎病)高危人群中医调理方案概念:颈部退行性病变主要因颈椎、椎间盘、周围纤维组织结构病变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所产生的一组症候群。

二、病因病机:感受外邪,正气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长期伏案,劳损过度,伤及筋脉,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等外邪,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故不通则痛。

三、高危人群:从事脑力劳动,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青中年人群。

四、服务技术方案:针对该疾病高危人群本科开展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等中医干预疗法。

(一)、针灸疗法:取风池、颈夹脊、肩井、天宗、阿是穴、合谷等为主穴。

针刺手法平补平泻,双侧取穴,每次4-6穴,进针得气后配合TDP热疗。

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项七针疗法:取风府、风池、完骨、天柱两侧共七穴。

风府向下颌方向刺入12-25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20-3Omm,天柱直刺12-20mm,完骨向耳内方向斜刺12-2Omnb各穴均进针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每日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三)、推拿疗法:部位采用滚法、拿法、弹拨法等手法,取风池〈一>肩井,风府〈一〉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等。

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

(四)、拔罐疗法:取大椎、肩井、天宗、风门等,坐罐每次10分钟,每周2次。

(五)、中药疗法: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桂枝15g葛根30g 炙甘草15g生姜5片大枣5个白芍15g上肢麻木加姜黄、桑枝头晕、头痛加天麻、川苜疼痛较剧加元胡、乳香、没药日一剂口服。

(六)、健康指导:避免长时期的曲颈,低头工作,不正常的工作体位以及卧床看书等。

避免直接及间接损伤。

颈项部不易颠簸。

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过低、过硬,枕头高度应以肩部至耳部的高度为宜。

颈项部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经常做颈项部按摩保健操。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

针灸康复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诊疗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中医病名:项痹;西医病名:颈椎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1)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2)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①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②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③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3)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5)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中医辨证分型】1.风寒阻络证患肢窜痛及麻木,以疼痛为主;颈部活动受限,僵硬,怕风畏寒,有汗或无汗。

颈痹诊疗方案

颈痹诊疗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结合针灸科临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头晕伴恶心、呕吐。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眩晕,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眩晕等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商南县中医院康复科2013年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病名】
中医病名:颈痹
西医病名:颈椎病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

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颈型:主要为颈2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颈椎局部不适,活动限制及头、颈、肩等部的反应性疼痛等表现。

它代表颈椎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体征。

2.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

CT 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3.椎动脉型: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气滞血瘀者:以行气活血止痛为法,选颈夹脊、曲池、内关、足三里,用泻法。

电针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2、基本手法:滾法点法按揉法拔伸法
(三)牵引治疗:坐位持续牵引,角度10-15°,时间20分钟,重量为体重的1/5—1/10,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四)其他治疗:可配合火罐、艾灸、磁疗等。

【注意事项】
1. 推拿治疗前要排除颈椎骨折、肿瘤、结核、先天畸形等病症。

2. 治疗期间,患者低枕仰卧休息,减少颈部活动,注意颈部保暖。

【疗效及出院标准】
(一)疗效标准
1.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颈、肢体功能,肌力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二)出院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并稳定一定时期则为临床治愈。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