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人的养老
工业化的现代文明在中国催生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养老问题可采取老年夫妻互相养老的循环家庭模式,解决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问题要靠全国经济均衡的高度发展。下面简述个人观点,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待观察。
中国现代人口老龄化后养老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虽然现代工业化改变封建社会的养儿防老模式成为必然,但大量修建养老院、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集中式养老也是很难解决现代养老问题。集中养老所需的设施、组织和管理费用是巨大的,靠政府和个人都是无法承担的。
集中养老不是最好的办法,不能解决中国特殊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封建社会的家庭式养老和养儿防老不适合工业化时代的养老,集中养老也不符合工业化时代的养老模式。能解决中国人口特殊老龄化养老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家庭式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式的循环养老,既不给儿女们增加大负担又不给社会造成太大的养老压力。
要解决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肓问题只有打破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以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均衡就业,或儿童随父母工作地的改变而迁移。实现在父母工作地就地入学、就地就医等与本地人享受同条件的待遇,当然这要靠全国都处在高度平衡发展的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老年期是群体生存的拖累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却还存在人类老年无助的悲哀,文明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和心理需求满足的综合社会现象,所以文明带来的养老悲哀也是科技发展的悲衰。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以生存为首要的需求,人类为了生存最大化而选择了群体生活的方式。人出生成长直到衰老与其他动物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人的幼年和老年期较长,自然地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也较大。而其他大多数动物的幼年和老年期相对较短,给群体生存带来的负担也较小,但两者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生存最大化,都具有抛弃拖累呵护利益的特点。
幼年时和年老期是一生脆弱的阶段,而人幼年时和年老阶段在一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时段,也是无贡献的拖累阶段,对群体生存不利。幼年时和成年期是群体生存的主体和推动者,老年期在群体生存中的推动几乎微乎其微,只存在对群体和家庭的拖累。人的幼年期和老年期都需要精心照顾,但老年期身体衰弱多病而出现生存费大的特点,所以群体生存的主体即成年人对老年人养老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但绝大多数动物的幼年期就能独立活动、老年期是靠自然淘汰,因动物老年处于自然淘汰,于是动物老年期限较短。
动物幼年期是群体成年的必然经过,成年期又是推动群体生成的主体,从群体动物生存利益最大化而言,幼年期是群体生存的关键期,而老年期是群体生存的累赘期。于是群体生存的动物就进化出只关心幼小时的照顾,而不关心成员老年期的死活。如狼群、山羊群等动物都只对幼崽进行精心照顾,而对老年成员不能获取食物或不能行走而面临死亡时并不关心。
人因为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聪明才智才属于高级动物,由此人能制造工具和改造工具也能获得丰富财物。有了丰富财物才有了考虑关心照顾他人养老的基础,才能考虑自己将来如何养老的问题。
人有高级思维和聪明才智,于是出现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世界,有了照顾老年父母以回报反馈幼年时期的养育之恩,其实也是在关心自己将来的养老。
二、聪明才智有产生养老
人是高级动物所以于是存在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有丰富的情感和意识。按照群体生存利益最大化而进化出人类独特的生存策略:人类生存发展是靠主体的成年人群体,而成人的前期又为幼年期,于是人幼年时期在群体生存中就有特别的重要性。这样成年人对幼儿的成长进行精心呵护照顾那是理所应当了;人的老年期也是人正常一生之中的必经阶段,但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累赘,从人群体生存利益而言老年人受嫌弃也是有理由的。
根据人丰富的情感特性,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青年人对老年人的关爱是对幼年期的情感回报,形成了全社会孝道的社会氛围;人群在生存中进化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意识,以群体活动沉淀下来形成遵老爱幼的社会道德以规范人类社会的行为。青年人对长辈进孝道也是为下辈对自己将来年老后进孝道作榜样。
在中国远古时代因生产力低下形成的社会文明程度也很低下,为了生存曾经有过对幼儿精心呵护,对老人进行抛弃的作法。如湖北留存下来的弃老洞就是远古人们将老人放弃在洞内,只留下一段时间的食物和自杀工具,就说明当时放弃老人的生存换来群体整体的生存。人因为存在情感的原因,在不严重影响自己生存的条件下,还是不忍心将老人丢弃在荒郊野岭中。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和居住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人老年阶段生存在不会严重影响到类群体生存时,会逐渐对老人进行瞻养。人人几乎都有老年的阶段、老年的生活,青年人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付出也换来下一代对自己将来老年期生活照料,也满足了对老人养育之恩感情的释放。
三、科技推动田园经济养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随着生存消费品的不断增加,除了用于生存消费的劳动外还有富余劳动能力,富余劳动力逐步建立起了封建社会的农庄式的田园生活环境。农庄主和佃户家庭同处于庄园环境中,佃户是租用土地进行自主耕作的家庭生产。佃户是农庄的组成部分,青年人和老人、小孩均生活在同一家庭中,农庄主家庭和佃户家庭共同生活在庄园中。
庄园中老人、小孩和青年劳力共同一起生活,健康青年人不单对家庭中的小孩进行精心照料成在条件,遵重老人、对老人进孝道、孝顺存在物质和一起生活的基础。田园经济形成有钱人家的家庭养老,形成无钱人家庭的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即为老人轮流在每个儿子的家庭中居住生活,也就是老人在儿子家庭接受轮流供养,老人失去自己的家。养儿防老的优点为老人受到照管,缺点是老人没自己的家,看似儿子在养老实质是老人过着流浪式的养老。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也维持了大家庭式养老,有钱人建设了四合庭院,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
贫穷家庭也依附在有钱人的工作房中,形成家族家庭式的邻居化。无论是住在农村还是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都维持了多辈人同住一家庭或同住一院,他们朝夕相处解决了老年人的瞻养问题。这也是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力后给人类带来了老年人生存养老的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就对应有一定的养老模式。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在一定科技水平下形成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佃户除了土地和住房是从庄主那里佃租来的外,生产资料和工具都属自己所有,但庄主对园区内拥有主权。
四、自给自足的子家庭和复合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非是均等的,关系最紧密的是夫妻双方和两者间的小孩,但并不包括长辈的老人,夫妻加小孩是家庭关系的基础也叫子家庭。夫妻加小孩这一子家庭之间再加上长辈夫妻形成的家庭叫复合家庭。复合家庭也就象一个小社区,必须要有掌控家庭事务的当家人或家庭管家来管理和操控。
在家庭规模不太大的情况下一般当家人和管家都由家长一人担当,家庭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当家人由家长担任,管家由具有影响力的家庭成员担当。因为一个大家庭就好似一个小社区,成员在家庭外获得财富后均属家庭共有财富,再由当家人对家庭中的子家庭进行财富安排和分配,复合家庭实际是家庭成员只是在小社区式的家族氛围之中过着集体生活而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家庭式儿子养老,也只是在封建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养老方式。俗话语说的树大分叉、儿大分家那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自然规律。因为按需分配最适合的是夫妻基本家庭单位即子家庭,并非完全适合由子家庭组合的大家庭即复家庭,所以儿女长大后分家是必然的规律。养儿防老也有他的局限性,儿子成婚分家后独自生活,多为老年父母在儿子家庭间轮流生活。
当老人生活能自理时,儿子只是提供生活费用,有时也会出现生活费不能按时供给的情况,这时老人的生活会出现暂时性困难。当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常常采取到各儿子家庭中轮流生活,需要儿子们轮流照顾其生活起居。这时老人会感到自己的家没有了,随着老人自己搬迁的衣服、工具等包裹才是自己的家。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建立起了封建社会的养老文明,那就是养儿防老;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也会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养老文明,在中国特殊人口老龄化国情下那就是建立起循环式的家庭养老文明。
五、儒家思想对养老的作用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由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遵老爱幼,对老人讲究孝道,人与人之间讲究互相有礼遇,形成了中国的儒家文明。
因为在大家庭内成员过的是集体生活,家庭财富经过当家人按需进行分配,所有成员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得到了生活保障,再加上遵老爱幼的社会风气,老人们就过着生活有依靠的日子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