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现当代文学史下册知识点
现当代文学史下册知识点现当代文学史下册知识点50、60年代的小说一.概述50、60年代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有一些收获。
(1)历史题材(民主革命)A.解放战争:长篇《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短篇《黎明的河边》峻青《百合花》茹志娟B.抗日战争及20、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至《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被称为“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C.抗美援朝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上甘岭》短篇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生活A.土改后,农民家庭、婚姻观念的变化短篇《一架弹花机》马峰、《登记》赵树理、《新事新办》谷峪B.农业合作化短篇《不能走那条路》李淮、《农村散记》秦朝阳长篇《创业史》柳青、《三里湾》赵树理、《山乡巨变》周立波C.合作化后,农村妇女走向社会《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李双双小传》李淮D.60年代两部长篇《艳阳天》浩然、《风雷》陈登科E.工业建设长篇《铁水奔流》《春天到了鸭绿江》《百炼成钢》《上海的早晨》中篇《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二.作家及作品简介1.柳青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47)、第二部《铜墙铁壁》、第三部《创业史》(1960年)中篇小说:《狠透铁》(1958)散文集:《黄埔村的三年》2.梁斌短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高蠡暴动、保定二师学潮)、《夜之交流》中篇《父亲》长篇《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反映土改运动的《翻身记事》3.杨沫长篇《青春之歌》续集《东方晓欲》、《芳菲之歌》《我的日记》4.李淮(1)原名木华黎,蒙族,1982年出生于河南孟津(2)短篇《不能走那条路》、《两匹瘦马》、《芦花放白的时候》《夜走骆驼岭》、《车轮的辙印》中短篇《李双双小传》5.茹志娟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反映战争的《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三走严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春暖时节》、《如愿》、《静静的产院》进入新时期后《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她从那条路上来》6.王蒙长篇《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7.邓友梅《在悬崖上》8. 宗璞《红豆》80年代的小说1.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名词解释: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
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
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反思文学名词解释:“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大二现代文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
⼤⼆现代⽂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现当代⽂学复习重点1.⽼舍作品艺术特⾊及追求?艺术特⾊:塑造了⽣动的市民形象系列,⽼派市民、新派市民;伦理本位意识,表达的是⼀个道德主题;京味⼩说的开拓。
追求:京味与幽默⼀.京味主要体现在语⾔、民俗与⽂化⼼理上;⼆.⽼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油滑”,主要表现在⽼舍的早期作品中;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向,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我批判。
2.分析曹禺《雷⾬》中的周蘩漪形象?主观题3.分析张爱玲《⾦锁记》中曹七巧裂变⼥性形象。
屈抑的寡妇主观题4.简述狂⼈的形象。
主观题5.从新诗发展的⾓度,说明《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要点:开创性!《天狗》历来被看作是《⼥神》中最有特⾊的作品,它与《凤凰涅盘》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法上,都是借助某⼀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现主题。
《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由,绝端的⾃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让⼈们关于“⽩话能否⼊诗”的担⼼成为了多余,使⽩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
作品充满了传奇的⾊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6.⽼舍的创作特⾊与贡献。
⼀、浓郁的京味⼉。
⽼舍描绘北京的⼤杂院⼉、⼩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胜景在⽼舍笔下成了⼀张张⾊彩鲜明地图画,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事的讲究排场图阔⽓,“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活⽅式,还有⼀些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北京味。
⼆、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舍创造的最能显⽰市民社会丰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
如车夫、艺⼈、暗娼、巡警、职员、游⼿好闲的⼋旗⼦弟和为⾮作⽍的洋奴汉奸。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下学期)一.40年代文学思潮1. 国统区文学分为三个阶段①抗战初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1938年10月)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了一切,文学活动转向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
文学观念获得空前的统一,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同程度在为抗战服务。
从文体上看,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此时成了最热门的体裁;其次,是诗歌朝广场艺术的方向发展;再次,是各种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唱了主角。
此时,文学获得了战斗性与时代性,但多样化、个性化色彩有所淡化。
②抗战中期(1938年10月武汉失守~1944年9月)1941年皖南事变后,民族情绪转为沉郁苦闷,作家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索,文学的艺术表现也开始追求其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深刻性。
新的文学风貌:冷峻苦涩的喜剧感文学品格:沉郁、凝重而博大的风采文学形式: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与抒情诗③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文学的主题与题材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二是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
文学风格: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从而呈现出繁复的音响。
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色调,现代文学的喜剧品格得到长足发展。
2.沦陷区文学华北沦陷区以北平为中心,敌伪刊物作品中为小摆设。
40年代初出现了“新近作家”群。
另外新诗艺术的探索富有成效。
上海“孤岛”在抗战前,由于英法租借的特殊环境,进步文艺活动相当活跃,随着政治环境恶化,沦陷初期,爱国作家们保持沉默,稍后与通俗文学作家达成默契,并适当吸收通俗文学的特长,出现了个性风格的作家,如张爱玲、苏青等。
东北的新文学渐渐复苏,包括抗日反满文学在内。
另两派其一为艺术而艺术倾向,另一派提倡乡土文学:坚持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
沦陷区文学的特色: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由绝对对立,到相互理解与接近的趋向。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阶段。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学》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新的人民的文艺》。
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1.思想的转变,由百音竞赛转变一种声音 2.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模式3.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3.文学模式建立,文学进入体制化阶段2.第二次全国文代会:1953年9月23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
中心议题:繁荣创作背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学艺术内部的改革。
第二次文代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到8月13日。
背景: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备战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贤妻“反修”斗争。
4..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社论宣告《武训传》三重罪:1.狂热宣传封建文化,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改良主义。
2.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以农民斗争的失败为反寸,歌颂武训精神3.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丧失了判断能力。
(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年,文艺界开展了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评,其中以山东大学毕业的两位文学青年_李希凡_、_蓝翎_发表的《关于〈红楼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两文最具代表性。
大二下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30年代的文学论争1.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等与新月派梁实秋。
3.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论争瞿秋白与茅盾、鲁迅等。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左翼作家鲁迅、瞿秋白等与“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种人”苏汶5.京派与海派之争论争焦点:30年代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乡村与都市成为主要的矛盾以及论争的焦点。
二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从事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是左联的奋斗目标。
代表人物有鲁迅。
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
它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推进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积极提倡和实践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 代表:丁玲《莎菲女士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表现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运)3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代表:叶紫《丰收》、张天翼(左联优秀讽刺小说家)《华威先生》4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艺术特点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要是针对有缺陷的人,是讽刺的,而非幽默;是批判的而非自嘲;是战斗的而非调侃。
是一种较纯粹的喜剧。
三“革命+恋爱”模式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胡也频《到莫斯科去》、丁玲《韦护》、白薇《炸弹与征鸟》、巴金《灭亡》、茅盾《蚀》四京派新感觉派海派1京派: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艺术特点: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对照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
京派的创作既具有民族观念和现代意识,又与社会时代冲突保持距离。
代表作家:沈从文(《边城》)、萧乾、芦焚2 新感觉派:新感觉派是活跃于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的现代主义流派。
艺术特点: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
代表作家:穆时英(《公墓》)、刘呐鸥、施蛰存3 海派:海派小说是在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文学流派。
特点:写都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大都市中人的变态和堕落,热衷于描写男女情爱欲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重点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
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
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5.三突出创作原则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当代文学复习参考资料大二下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参考资料1.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新中国文学。
2.自 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3.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 伤痕文学” ,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 反思文学”。
【先伤后反】4.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5.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6.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9.80 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10.80 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11.80 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云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12.80 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13.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划为“右派” 。
大二下民院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30年代的文学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作家作品一、3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二、30年代的小说(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三、30年代的戏剧泰斗——曹禺四、30年代新诗五、30年代散文第一章 30年代的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第一节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一、时段:1928-1937.6二、标志:1928年1月,由郭沫若、成仿吾等创造社成员和蒋光慈、钱杏邨等太阳社成员,共同倡导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三、30年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一)“五四”时期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三)左翼文学兴起,自由主义文学及其他多种文学共同发展,丰富了30年代的文学创作。
四、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一)国民党党制文学:◆提出“三民主义文艺”,刊发《文艺月刊》《民国日报》等。
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没有形成主潮文艺。
◆在30年代决定文学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运动及其文学。
(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以太阳社和后期的创造社的作家,以“左联”革命作家为中坚。
◆刊发《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萌芽》◆代表作家:蒋光慈、“左联五烈士”、丁玲、茅盾、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萧红等。
◆成了30年代文学创造的主流。
(三)民主主义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文学月刊》等。
代表作家:巴金、老舍、曹禺等。
(四)自由主义文学:◆刊物《新月》《论语》《现代》《骆驼草》《水星》等◆代表:新月派、论语派、新感觉派、京派、第三种人、自由人等。
第二节“左联”的成立和革命文学的论争一、“左联”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一)“左联”的成立:“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时间: 1930年3月2日成立的地点:上海主要刊物:《拓荒者》《萌芽》《北斗》等主要发起人: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团体鲁迅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二)“左联”的主张:1、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把文艺作为解放斗争的武器;2、文艺要以无产阶级在黑暗里的斗争为主要内容;3、无产阶级文学是反封建,反资产阶级,同时反失掉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三)“左联”的意义:1、标志着“五四”文学进入革命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新阶段。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重点
1、寻根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一方面寻根文学的出现是有着“知青”背景的青年一代作家,自我寻求文化定位和支撑的结果。
另一方面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受着外来文学的影响。
艾特玛托夫对俄罗斯异族民风的描写,马尔克斯对印第安文化的再现及川端康成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的小说创作,都在表现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同时,传达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尤其是1983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鼓励,激活了中国作家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作品参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愿望和信心。
2、寻根小说的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
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等方法丰富作品的意蕴。
3、寻根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景观,概括起来大致有下面三类:一是民族文化派(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代表作家有汪曾祺、李杭育、邓友梅、阿城等。
这些作家对传统文化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依恋,他们有意无意在维持着传统心理态势和生活方式。
从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对淡泊、清贫、宁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李杭育在“葛川江系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
阿城的《棋王》通过王一生的“吃”和“下棋”的故事流露出这样的意蕴: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二是原始生命派。
代表作家有乌热尔图、郑万隆等。
原始生命派作家把寻根之源上溯到自由自在的原始蛮荒时代,把对生命力的追求作为创作主题不断出现在描绘边域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之中.作品中的主人公秉性强悍,充满野性、充满行动的力量,表现出一种放荡不羁、充分发展的性格。
乌热尔图的《七岔犄角的公鹿》等作品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的鄂温克族猎人的形象。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笔记一、概述我国现代文学历经百年发展,涌现出众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为我国文学史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包括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二、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是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其中,《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作,揭开了我国文学探索现代性的序幕,也为后续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了诗人徐志摩、艾青等的代表作品。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对时代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为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四、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鲁迅、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内容包括了新文学运动、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学精髓提供了重要帮助。
个人观点我国现代文学是文化传统与时代变革的交融,是文学巨匠们对时代的深刻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深入学习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通过对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的学习和总结,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自从我深入学习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下册自考重点后,我对我国现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我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加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也更加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学的光辉。
新文学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二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以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
为契机,把中国文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下面将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致知识点:
一、新文学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席卷全国,为中国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新的风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茅盾、郭沫若、鲁迅等。
新文学运动的特点是反映现实,以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崇尚新意识形态,抨击传统文学。
二、现代文学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时期,现代文学以实验精神为主,以象征主义
和表现主义为主,其代表作家有费孝通、陈独秀等。
现代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发展,描写政治现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当代文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时期,当代文学以多元文化为主,以抒情
主义、抽象主义为主,其代表作家有余华、芥川龙之介等。
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关注文化变迁,把社会现实和审美融为一体,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上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致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复习知识点
A.名词解释1新历史主义294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显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的小说2伤痕文学297揭露“文化大革命”给青年一代的心灵所造成的毒害的文学3反思文学298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并对具有复杂历史的联系的现实作出深入审视的文学4元小说314是关于小说的小说。
它既沿用小说这种体裁的种种原则,又竭力破坏这些原则;它在小说内部嵌有关于其自身的叙事和语言的评论,关注小说自身的虚构和记实的过程而非其结果,惯常用反讽和戏拟来颠覆小说的可信度,质疑小说的表现形式。
B简答题(包括论述及阅读赏析相关)1《青春之歌》人物形象林道静被启蒙者的形象。
一、首先是“骑士兼诗人”余永泽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文化和生活情调迷惑了她,并占有了她的身体;二、进而是“精神导师”卢嘉川以革命的思想把她从精神泥潭中拉出来,并赢得了她的爱情;三、接着是江华在实践中培养她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二人同样产生了爱情,林道静最终完成了身体和心灵的全面脱胎换骨。
余永泽“骑士兼诗人”。
性格自私自利,迂腐懦弱。
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但更多地积淀着传统的因素。
对于林道静而言,他是一个“骑士英雄”。
他的内心里有传统的男性责任伦理认知和知识分子的自身定位(简单表述即大男子主义)。
卢嘉川卢嘉川在小说中,是一个理想英雄人物的化身。
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英勇能干,又坚强不屈。
他更多的是以一种符号式的英雄而存在于文本之中。
江华是一个成熟的共产党员。
成熟稳重,老成而练达。
他作为一个政治上和斗争实践上都成熟的共产党员出现,正好弥补了卢嘉川的空缺。
他的角色是一个“革命的英雄”。
江华代表的是整体的方向性的政治道路选择,是政治选择而非情感选择。
2《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人物形象刘世吾、韩常新典型的体制中人,熟透了体制的运作方式与规律,并与之融为一体,消泯了自我,也钝化了体制向前运动的动力,或可称之为“体制病患者”(刘世吾对自己的状态相当清醒,甚至感到倦怠,只是偶尔读一下书,调剂一下自己麻木的灵魂)林震他是被吸入体制的“外来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考点整理一、文学史常识1.老舍的短篇小说就文体而言,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手法创作的抒情性小说,如《月牙儿》、《微神》、《阳光》;二是以传统说话、民间讲唱,辅之以西方小说表现手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枪》、《上任》、《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2.《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上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
3.瞿秋白赞赏《子夜》:《子夜》是“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出版。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时报》上连载,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1938)、《秋》(1940)。
5.《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
6.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三幕剧《香稻米》(1931)、四幕剧《青龙潭》(1932)。
7.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8.1932年9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嗣后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两刊,一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表现性灵的创作。
9.林语堂在小品的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小品要“语出灵性”,“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10.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中国的一日》。
11.夏衍的《包身工》在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12.1940年前后的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讨论主要是关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的论争。
13.巴金的《憩园》、老舍的《四世同堂》对中国式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叩问。
大二期末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
当代文学复习要点一、伤痕文学:1977年开始岀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潮流,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这一文学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伤痕文学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二、反思文学: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创作潮流。
三、改革文学的第一篇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四、新写实小说的概念、创作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1、概念: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
2、创作特点:1)情感的零度写作;2)表现生活的原生态;3)消解人物性格;4)心理化的“真实”3、代表作、作品:刘震云《一地红毛》;刘恒《狗日的粮食》;池莉《烦恼人生》和方方《风景》是标志。
(1987)五、第三代诗人群(新生代诗群)有什么创作特点。
(1)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新生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2)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新生代诗歌的重要特征。
六、朦胧诗: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年青诗人写的,思想不显露,感情比较隐秘,具象鲜明,具有整体朦胧美的诗。
七、三个崛起: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号称三个崛起。
八、探索戏剧有何创作特点、代表作品、作家。
这些作品有何影响。
1、仓U作特点:形式革新结构散文化;叙事成分增加;戏剧时空自由转换,不同类别的时空相互重叠;2、代表作品、作家:1)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2 )黎锦云《狗儿爷涅槃》3)宗福先《血,总是热的》 4 )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屋外有热流》5)刘树纲《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6)沙叶新《寻找男子汉》7 )陈于度、杨健、朱晓平《桑树坪纪事》3、影响:1)在艺术观念上,戏剧摆脱了对政治的从属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政治工具;2)突破五四以来形成的现实主义陈规,大胆调用各种手段,建构起一个庞大的“为我所用”的综合艺术体系。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二下)(自己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不当之处自行补充)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二下)(自己整理的,不是标准答案,不当之处自行补充)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1、第一次文代会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简答)⑴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⑵正式确立了的《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这次大会被一般的文学史著作称为“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3个)(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简单经过:1950年影片公映不久《文艺报》发表贾雯的《不足为训的武训》,对武训形象及其称赞者提出尖锐批评,并重新刊载鲁迅杂文《难答的问题》,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使得对《武训传》的讨论骤然变为批判。
周发表了《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作为小结。
地位:进一步强调了新中国文艺将以政治标准批判艺术问题。
这次批判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政治批判的新中国文艺运动的先河(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简单经过:1954年,希凡、蓝翎在《文史哲》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批判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
嗣后,《光明日报》又发表了他们的《评<红楼梦研究>》地位:这场运动和斗争,从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批判,由学术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意在清除五四以来所谓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简单经过:1952年整风期间,《人民日报》胡风牌成员舒芜的检讨文章,年底召开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清算其理论上的错误。
1953年《文艺报》发表林默涵、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对胡风文艺思想进行批判。
1955年《人民日报》开始批判胡风观点,决定公开发表胡风的报告。
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正式将胡风等人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在全国掀起了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大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重中之重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
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 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 江河《祖国啊,祖国》。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
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1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名词解释: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
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
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反思文学名词解释:“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2 / 11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人属于“开拓者家族”)代表作: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韩玄子老师)、《浮躁》(主人公金狗和雷大公,金狗是在浮躁的背景下的良性循环,雷大公是恶性循环)寻根文学名词解释: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代表作有:韩少功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诗化的特点),陆文夫的《美食家》,阿城的“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孩子王》等等。
xx文学的艺术特色:1、用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铸的可能性;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3 / 113、在表现手法上,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法,还有现代派的抽象、暗示和象征的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纵览寻根小说,可将其按对“根”和“文化”的态度分为三类:1、持肯定态度:阿城的《棋王》(庄禅文化);2、持否定态度: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3、持辩证态度:冯骥才的《神鞭》。
先锋小说1985年,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开始出现,这就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岗底斯的诱惑》等为开端的先锋小说潮流,其代表作家还有洪峰苏童余华等人。
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特点有: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代表作家除马原外,还有洪峰、格非、苏童、孙甘露、林白和余华等。
80年代中国文坛受西方影响,出现了“弗洛伊德热”和加缪、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主义热”xx的意识流小说(多选):《春之声》(岳之峰)、《夜的眼》、《海的梦》、《蝴蝶》(张思远)、《布礼》、《风筝飘带》等等,被称为“意识流的手榴弹”。
创作特色1、政治色彩浓厚;2、寓言式的方式结构;3、非常明显的“少共精神”(少年共产党)是贯穿他50年代到80年代创作的一条主线。
xx作品:《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端4 / 11xx:刘心武作品《班主任》的人物形象之一,是一个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女学生团干形象。
作者通过对谢惠敏等的中学生形象的描写,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给青少年留下心理创伤的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在文化大革命中,精神营养匮乏,“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纯朴和荒谬都糅合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学生身上,激起人们强烈的痛惜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感情。
《钟鼓楼》(风情小说)构筑了一幅纵横交错的北京市民社会生活生态景观图。
xx代表作:《美食家》赢得了“小巷文学”和“苏州文学”的美称主人公:朱自冶xx的人物形象1、从民俗文化的来看,朱自冶是苏州饮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苏州饮食文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从生活政治的角度来看,朱自冶的命运遭遇是中国几十年来政治风云、生活变迁的见证。
xx乡土题材小说:xx的人物形象:陈奂生是高晓声作品“陈奂生系列”作品中的主人公。
一方面,他勤劳、善良又质朴,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另一方面,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残存着极左路线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和小生产者目光狭隘的特点。
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没有自主权的同时物质精神又发生一定的变化的农民的画像,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开拓者家族:5 / 11xx、车篷宽、xx五、xx、xxxx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具有女性意识的小说:《七巧板》《方舟》《无字》《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改革文学:《沉重的翅膀》xx《人到中年》主人公:xx讲述了一群处境相似的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强调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通过“陆文婷”的意识所写的是早期意识流小说的先锋,作品充满意识与幻境。
塑造了“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艺术形象。
xx代表作:《受戒》(明海和小英子)、《大淖记事》(十一子和巧云)通过《受戒》讲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1、回溯式的叙事方式;2、散文化的艺术结构;3、浓郁的抒情色彩;4、是一幅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5、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对环境、风俗、风物和风情的细致描写;6、清水出芙蓉的语言,少浮辞,不渲染,语言质朴;7、取材的自由散漫,多写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8、总是营造桃花源般的理想国度。
xx6 / 11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章永璘和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和黄香久)创作特征:1、睿智深沉的思辩色彩和哲理之美;2、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3、记录粗犷、苍凉的大西北风情,具有苍凉雄浑、粗犷质朴之美;4、风俗画与人物描写和谐统一。
缺陷:1、对传统文学中“才子佳人”模式的图案;2、哲理性议论破坏了小说叙事和情节的流畅性,显得较为突兀。
xx“商州系列”作品:《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九叶树》、《腊月·正月》(韩玄子老师)、《商州》、《冰炭》、《远山野情》、《古堡》、《天狗》、《浮躁》(金狗:浮躁环境下的良性循环;雷大空:浮躁环境下的恶性循环)等。
《秦腔》获茅盾文学奖xx代表作:《大刘庄》、《小鲍庄》(捞渣)、“三恋”系列:《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和《长恨歌》(通过描写主人公王琦瑶早年的繁华,中年的凋零到晚年的付出的悲剧命运,写出了上海文化精神的历史变迁,是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文化形态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等。
xx7 / 11代表作有《爸爸爸》(魔幻现实主义)、《马桥词典》(词典体小说,以语言为载体)等丙崽:韩少功小说《爸爸爸》的主人公,是一个存活在文化之外的弱智儿的形象,其形象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中华民族落后的古老文化。
丙崽的弱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落后与愚昧;人们对丙崽奉若神明表现出民族理性的缺失。
他历经劫难却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
xx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着有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蛙》、《红高粱》(魔幻现实主义)等。
xx:她聪明、善良,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妇女形象。
她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是一个充满着情欲与野性的女人。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舒婷在温婉典雅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美丽而忧伤的诗情;北岛诗作热情而冷静,奔放而凝重,闪烁着思辨的色彩;顾城对大自然有独特的偏爱,注重个人主观感觉,构建一个童话世界。
新生代诗8 / 11“新生代”是继朦胧诗人之后走上诗坛,具有更新的诗歌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新一代诗人群体,是一百多个松散的诗歌团体的总称,另有“第三代”诗人,“后朦胧”诗人等称谓。
其诗歌又有不同于朦胧诗的艺术特征:逃离文化,或曰反文化,非文化;美学精神的“反崇高”;语言上的反意象化。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尚仲敏的《尚义街六号》、李亚伟的《中文系》及伊蕾、翟永明等的女性主义诗歌。
探索戏剧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屋外有热流》,无场次话剧《桑树坪纪事》是新时期探索戏剧成熟的标志。
沙叶新的创作:《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等。
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创作有《绝对信号》、《车站》(受《等待戈多》影响)、《野人》(被称为“多声部现代史诗剧”)、《彼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