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日期:2012年12月12日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有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
其中GDP意味国内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它的两个功能:短期内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投资增加使总产出增加;长期内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即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组成国内最终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使总产出增加;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以及政府提供的生产性公共增加,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进出口对于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全球化的资源流动主导着经济发展。
一、我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一)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历年来我国总需求总额的变动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总需求水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总需求水平持续增长,但增长水平较低,且总需求总额一直在十万亿元以内;第二阶段(2001-2010)总需求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水平,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突破二十万亿,三十万亿,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总需求1000005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1 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变化趋势(二)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四要素表1 1990-2010年总需求构成要素具体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表2 四个因素各自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消费-0.100.10.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图2 1990-2010年各因素占总需求的比例变化结合表1、表2和图2得出:1、净出口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小;2、政府支出在整个总需求中处于较平稳状态,波动浮度最小;3.消费和投资的比重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重,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均成波浪形状变化。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片面地认为 ,投资可 以弥补和代替消费需求的不足 , 单纯依靠高储 蓄率和高投资率就可 以保证我 国经济
持续 快速 增 长 。不少 人没 有 充分 认 识 到 , 费不 仅是 消
《 论视野》20 年第 l 理 06 期
说明投资率过高和消费率偏低 ,存在投资和消费 比
-
1 - 8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中央的这一指导方针和政 策思想 已经多次提 出了,但是 ,并没有 引起全社会 的高度重视 ,也没有形成广泛 的共 识。现在 ,我们 必须提高到 “ 科学 发展 ”的高度深刻认 识并 认真解 决这 个 问题 。
一
、
投资和消 费比例 失调是 我国 经济发展 中的突出问题
费积极的反作用决不能忽视和低估 。过高的投资率 , 不仅欲速则不达 , 而且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第一 ,背离了以人 为本的原则和生产 的根 本 目 的。由于长期投资率过 高而造成消费率 的降低 ,直 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的提高。这不仅 背离了社会 生 产的一般 目的 ,而且颠倒 了手段 和 目的的关 系,变
在 国内生产 总值 中的 比重。 04年底 中央经济工 ”20 作会 议再 次提 出 , “ 不 断 调 整 投 资 和 消 费 的关 系 , 要 提高城乡居 民消费能力 ,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 长的拉 动作用 。 ”然而,人们对这个 问题有不 同的认识和判 断。有些人认为 ,我 国经济增 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投 资而不是消费 ,内需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不足 。由 于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存在分歧 ,中央关于调整投资 和消费关系 、提高消费 比重 的指导方针 ,未能得到 有力的贯彻 ,消费率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例失调的问题 ,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 中央对投资率 过高 、消费率偏低 的问题 早有充 分 的认 识 。20 02年 党 的十 六 大 报告 指 出 : “ 大 内 扩 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 的、基本的立足点。坚持扩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以连云港市为例
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倚重投资拉动 , 而这几年的投 资结构 又主 要偏 向交通运输 等基础设施建 设以及重化 等资金密集 的产
业, 这些 产业的投资增 长相应创造 的就业 岗位有 限 , 而对创 造就业较多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服务业产业 的投资相对较 少。随着 就业 弹性 的下 降 , 经济增长创 造新增就业 岗位相对 不足 , 而每年新 增劳动力 又进入高峰期 , 再加 上农 村富余劳
单靠投资需求拉 动经济 的增 长还 是单靠消 费需 求拉动经济 的增长 , 都不可能持续 , 二者相伴相生 , 相互依存 , 相互促进。
一
云港市工业化进程 尚未完成 , 目前正处 于工业化 中期 阶段或
重化工业阶段 , 考虑 到现 阶段连 云港市工业 比重高于服务业
比重 的结 构 特 点 , 及 完 成 工 业 化 过 程 的客 观 需 要 , 定 时 以 一
关键词 : 投资 消费; 比例关 系; 实证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2 F9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2 1 )8 0 4 — 2 17 — 9 X(0 0 2 — 12 0
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 , 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通 过消费需求 的增长来实现 , 投资需求 提供消费需求 的商品 , 没有消费需 求支持 , 投资需求形成 的新 增生产能力将 会大量浪费 , 无论
21 00年第 2 期 8 总第 1 2 0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 C 8, 0 0 S f l .0 e a 1 2 i No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连 云 港 市 为例
张 旭 东
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
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一、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态势趋于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两者波动幅度明显缩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率逐步上升(由1952年的18%上升到2001年的38%),最终消费率相应地逐步下降(同期由83.2%下降到59.8%)。
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比例关系,2001年为59.8∶38,“九五”期间(1996~2000年)这一比例平均为59.5∶37.5,其中1999年为60.2∶37.1,2000年为61.1∶36.4;“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平均为58.7∶40.3,“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平均为63.4∶36.7,“六五”期间(1981~1985年)平均为66.1∶34.5(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项,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其占GDP之比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之比为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相加有时会大于100%,主要因为净出口为负,使GDP总额减少,分母缩小)。
尽管1999、2000年最终消费率有所回升,投资率有所下降,但最终消费率仍然低于“七五”、更低于“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
总的看,这种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工业化时期投资与消费的一般演变规律,表明两者的比例关系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次出现比较严重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大幅度偏离其趋势值。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变化轨迹渐趋平稳(见下图)。
1952~2001年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演变轨迹资料来源:李建伟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处理。
图中对数值曲线分别表示消费率和投资率的趋势线。
改革开放开始时,人们对以往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这时消费率从1978年的62%上升到1981年的67.5%,达到最近20多年来的最高值,这种上升或许带有一定的“矫正”性质。
我国内需拉动中投资和消费间的关系研究
我国内需拉动中投资和消费间的关系研究作者:韩淑梅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12期摘要:内需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构成,我国长期以来在拉动内需方面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即投资需求这手比较硬,而消费需求这手比较软,导致投资的结果靠外部市场消化,形成外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要协调内需拉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拉动内需市场时,能够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内需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构成,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D=C+I+G。
其中,AD(内需部分)为总需求,C是消费需求、I是投资需求、G是政府支出。
所以从内需的基本含义上看,农村内需在内容上包括农村的消费需求、投资和政府的支出。
因此拉动农村内需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国内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在国内资金充分的前提下,优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利用基本建设投资,提高GDP增长,即通过投资需求拉动内需;二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工资水平,使其消费购买的能力提高,特别是通过市场引导,引导居民将消费重点放在消化国内生产性投资上,即通过提高消费需求拉动内需。
也就是说内需的拉动要重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重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在拉动内需方面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即投资需求这手比较硬,而消费需求这手比较软,导致投资的结果靠外部市场消化,形成外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要协调内需拉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首先要明确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拉动内需市场时,能够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投资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货币投资,包括一切金融资产投资。
由于大部分金融投资最终可转化为实业投资,即狭义投资。
所以从宏观角度上研究投资,可以将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主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和国内投资消费额,都是持续增长的。
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演变及其问题和对策
以基本 经 济制 度或 经济 体制 的变革作 为历史 分
期 的第 一位 标 准 , 以社 会 生产 力 发 展 状 况 作 为 第 二
位 标 准 , 可将 新 中 国成立 后 6 似 1年投 资 和消 费 比例
关 系 的演变 过 程 , 为 以下 四个 时期 。 分 ( ) 民 主 主 义 社 会 的 投 资 和 消 费 比 例 关 一 新 系—— 经济恢 复 时期 的 投 资 和 消 费比例 关 系( 9 9 14
的年份 , 同时考 虑 到我 国已故著 名经 济史 学家 巫宝 三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9 2
作者简介 : 汪海波 (9 O 13 一
)男 , , 安徽宣城人 , 中国社会科学 院荣誉学部委员 , 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原 副院长 、 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中国
特征。按照巫宝三提供的资料计算 , 3—96年消费 1 11 9 3
率( 消费 占国民收入 的 比重 ) 和投资率 ( 资 占国 民收 投 入 的 比重 ) 分别 依 次 为 14 1 和 一 . % ,75 和 0.% 4 1 9 .%
25 , 20 和 一2O ,0. % 和 一9 1 ,0 .% .% 1 . % 0 . % 19 1 . % 118
年1 0月至 15 9 2年 )
22 3 万 元 和 29 8百 万 元 。】咖 见 , 这 六 年 19 百 60 l‘ 可 ] 在
为了说 明这个 时期 投资 和 消费 比例关 系 的特点 , 先 有必要 简要分析半殖 民地半 封建 中国投 资和消 费 比
中, 长年份 只有 四年 , 增 下降年份有两年 。其 中 13 年 95
虽 比 13 94年增长 , 但仍远低 于 13 。英 国著名经济 92年 史学家麦迪森提供 的资料也佐证 了这一 点。按 照他 的 测算 , 3 — 96年 旧中 国 国内生 产 总值 分 别依 次 为 1 1 13 9
对消费、投资在总需求构成中的比例失衡分析
关键词 :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 调整 ; 比例 ; 失衡
中 图 分 类 号 :10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8— 6 520 }5— 0 5 4 F2. A 10 70 {0 80 0 9 —0
Ab t a t Sn e 2 0 ,rma k b ec a g sh v a e lc n te s u tr f e n t n le o o rw h.T ed ma d fr n e t n sr c : i c 0 4 e ra l h n e a e tk n pa e i t c e o a o a c n my go t h r u h t i h e n o v s i me t h srpa e ed ma d fr o s mp o ela igr l i en t n l c n my T e i b ln eb t e o s p o n n e t e t n d a lc d t e n n u t n a t dn e nt ai a e o o . e h oc i sh e o h o h n aa c e t we n c n u t n a d iv s n ,a m i m h ih r iv s n rt , a e r n ee u i a c n mi rw h d p n e t o n e t n i x d a es h s cu a te h g e n e t e t ae h v e d r d o r n t n l e o o c g o t e e d n n te i v s e t n f e s t . T e tu trl m a o h m i s r
投 资 与 消 费 是 国 民经 济 增 长 的两 大 动力 。 目 前 , 国投 资 率 ( 资在 G P增长 中所 占的 比重 ) 我 投 D 居
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关系实证分析
X各期数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 缓解 了多重共线性 。 最优投资率构建
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认 为, 投资是为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
设t 时期的人均资本形成率 为 0 , . 则总投资为 = .总 Y 0,
维护补偿原有的生产能力 , 以及为了直接 或间接服务于社会再 消 费 为 r= .1 r Y(—0. 根 据方 程 3 4 制 t l o 、绘 时期 两 条 表 示 与其 关
模 型检 验
二、 深化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 , 以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 化 型的原假设 , 并且 b 0 有明确的经济学意义。 >, 具 本模 型能较好 升 级 。 地 描 述我 们研 究 的问题 , 靠性 较 高 。 可 三、 以扩大 民间投资来带 动投 资结构的优化 , 促进经济发
值, 而且依赖于解释变量前无穷期的数值 , 并且假定其影 响系 和消费 了过多的社会资源 , 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 和失衡的产业 数随 时 间推 移呈 几 何 级数 逐 渐 减 少 , 伊 克 (J K yk分 布 结 构 得 不 到合 理 的优化 升 级 , 利 于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协 调 和 可持 则考 I _ oc ) M. 不
生 产所 从 事 的基 本 建 设 , 盈利 为 目的而 将 国 民收 入 转 为 资本 系的曲线 , 以 它们的交叉点 即为 t 时期优化总投资率 0. , 其解为 : 的过程。 投资对经济具有需求与供给的双重作用 , 一方面投资过 0: . 7 9 Y- - 8 . 4( ) 04 8 ×.t16 32 5 4 5 程本身就需要消费社会资源和产品, 这就 是投资的需求效应 , 另 Yt — 69 7 一1 9 ,4 5
滞后 模 型 的方 程 为
中国经济-我国消费市场形势和主要特点分析-论文
近几年,我国投资与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明显回升。
这种趋势说明,虽然消费需求不如投资和出口那样活跃、能够立即见效,但它的增长却会对经济产生惯性,并成为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动力。
我国经济虽然经过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示出来,对经济增长的潜力也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本文根据我国消费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分析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以及须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一、2006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情况主要特点1、消费需求实现了较快增长2006年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对2007年的消费增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接效应比较明显。
近期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加促进了消费增长。
目前股票市场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股票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促进了消费增长。
随着扩大国内消费政策的落实,公共财政制度、收人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完善,并进一步向社会各公众阶层倾斜。
综合这些因素,2007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幅,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6万亿元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9.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3.6%。
主要特点:(1)销售增幅呈不断加快趋势。
2006年1—12月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641.6亿元、6001.9亿元、5796.7亿元、5774.6亿元、6175.6亿元、6057.8亿元、6012.2亿元、6077.4亿元、6554亿元和6997.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5.5%、9.4%、13.5%、13.6%、14.2%、13.9%、13.7%、13.8%、13.9%和14.3%,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5.5%、12.5%、12.8%、13%、13.2%、13.3%、13.4%、13.5%、13.5%和13.6%。
(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967.7亿元,同比增长14.2%,县城零售额6828.4亿元,增长13.1%,县以下零售额13293亿元,增长12%。
关键是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不可 , 键是要 在有 限财力 条件下 , 关 处理
好 投 资 与 消 费 的 结 构 及 比例 关 系 、 证 扩 保
大投 资与消费的质量即有效性 , 从而实现
救市成本最小化和效果最大化 。 ( )有 效 投 资不 仅 能快 速 拉 动 当前 一 经 济 增 长 。 且 还 能增 强 经 济 长 期 平 稳 发 而 展 的原 动 力 经 济 学 原 理告 诉 我 们 , 效 投 资 特 别 有 是 结 构 科 学 的 投 资 永 远 是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浙i 经济 T
2 0 { 09 } 2
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 ) ,创造就业 机会才是 百姓期待的更大惊喜 ( 瑞银董事
总 经 理浦 永 灏 ) ,有 学 者甚 至认 为 政 府 发 消费券是病不是药 ( 之许 ) 莫 。笔 者认 为 ,
危机必 须与 时间赛跑 。从救 市方 案 内容
面文章
的关系
扩大 投资 和 消费都 是扩 大 内 需的重要手段 , 两者 缺~不 可 , 关 键是要在 有限财 力条件下 ,处理 好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及比例关系
> 文 / 志 鹏 ) 吴
在 当前 外 部 需 求 急 剧 下 降 的 情 况 下 , 根据 中 国经 济 发 展 所 处 阶段 水 平 , 大投 资和 扩 消费 都 是 扩 大 内需 的 重 要 手 段 , 两者 缺一
济 的 目的
由消费和技术进步联合驱动转型。 不少专
家指 出 , 次 中 国 经 济 下 滑并 不 全 因金 融 此
眉睫 , 应逐步增加 民生财政 支出 , 并建立 与物价 和财政收 入变动紧密结 合的保 障 基金支付体系 。目前 , 以社会保 障体 系 把
f 拉动保增 长( 银河证券 高级经济学 家
投资率与消费率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影响实证分析
“
一
五”时期至今投资率 消费率 的变 化趋势与 当时经 与消费的协调比例 有利于 促进经济 的长效 增长路径 的
济增长 ,物价指数 以及人 民收入 水平的相 互关 系 ,作 形成。
-
,
变量 显著的影 响 ,模型拟合 优度 符合要求 ,而修 正后 模型 的DW 值处于 接受 自相关 区间之外 ,模型序 列 自 相关得到较好 的消除 。 根据修 正后的估 计结果 ,我们得 出最终估计 的索 洛增长方程为 :
, 。— l I n
- n— 46 . I‘l 0 I n£
0. 4 01 691
Ad s dR— q ae j t — u rd ue s
S. ofr g eson E. e r si S um q r d r sd s uae e i
0 4 64 . 9 3 4
000 99 . 4 5 0. 05 9 00 9
S dp n et a . e e d n r D. v
2 0 年 之 间 ,我 国 投资 率 呈现 07 上 升趋 势 ,消费 率呈 现 下降趋
P o ( — t ii ) rb F s t t asc
0 02 6 . 0 9 0
数据来 源:1 8 — 0 7《 9 0 2 0 中国统计年 鉴》 ,使用软件为e i w . 。 v e s 6 0
从回归结果 中看 出 ,资本 与劳动变量的T 检验和F
国 的资本 存量 ,L 代表本 国的劳动 力水平 ,A 示一国 检验值都 大于临界值 ,说明在模型 中的解 释变量资本 表
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
投 资 与消 费 比例 失调 的原 因 分析
内生产由于 GDP资本超分配造成的产品过量剩余问
( )投 资拉动型战略使投 资容 易升温 ,消费难以 题 。当然 ,出 1强劲 对于 国民经济 的成长有着 不可估 一 3 - 毒隅 量的拉 动作用 ,但是 如果 国内长期 由于 资本超分 配而 在工业化进 程 中,为 了促进 经济 发展 ,我 国实行 会造 成消费投 资失衡 ,另外 ,外资投 规模较 大 ,夕
致使投 资容易升温 ,物价上 涨 ,就业偏冷。就 2 0 一 0 3 2 0 年的物价看 ,投资品物价因投资过度 ,上涨较快 ; 04 服务价格 由于 准人 和政 策等 限制 ,服 务型 就业 不足 , 其供 给少 而容 易上涨 ;而企业大 宗消 费品则 因资本生 产 能力强和 国内消费能 力弱 ,价格 水平 不断下 降和相 对下 降。 因为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 投资拉 动 ,当投 资增
长过快 时 ,物价 可能 上涨 ;为 了稳定物价 ,要控 制贷 费的 失 l趑 。 司 款规模 。而收 紧贷款规模 过度 ,则经济没 有消费 足够 ( )粗放 型经 济增 长方式和投 资效率不 高也使投 二 的 支撑 ,很容易 陷入低迷 。即形 成宏观调控 一控就 大 落,一放就大涨的恶性循环。1 8 —1 9 、1 9 — 0 2 99 9 1 9 7 2 0 年两个 阶段 的消 费需 求 不足 和经济 中低速增 长 ,就 是 很好的例证 在劳动 力资源 非常 丰富 的情 况下 ,相 当数 量的劳 动力不得其用,失业率较高。G P消费分析 比率低,是 D 个劳动密集型 资本 、企业 、产业 等投入 和发展不足 , 即就 业不足 的结果 。这 种劳动 力资源 的闲置 ,深层原 因不是 当期资本密集产业和社会资本投资过 多造 成的 , 而是重 型经济结 构 、所有 制观念偏 见 、政府 繁琐 管理 体制和 实际上抑 制中小企 业发展 的政 策等 内在扭 曲的 机制所致。如果不对这种扭 曲的机制进行彻底的调整 , 失业 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 ,而且会越来越严 峻 ,GDP 中消 费分配 比率 会进 … 步 下降 。 由于大量的 GD P用来投资 ,资本所有者分配的国 民收入 会越来越多 ;而 由于压 低工 资、没有 完善 的社 会保障 、失业 率太高 ,则会 形成劳动 者阶层 收入分 配 水平降低 ,特别是 产业工 人、农 民工 、失业 人 员等 收 入水平受 到资本超 分配的影 响 ,阶层 之间的 收入差距 会越拉越大 。廉价集 中和征用 农村 土地 剥夺 了农 民工
实施投资与消费比例协调的相关政策
( ) 加 农 民 收 入 一 增
作 为 一 种 中 问 需 求 的 投 资 ,本 质 不 过 是 消 费 的 … 种
引致需求 , 受消 费决定 的。 是 此 , 须 有 意 识 地 更 新 必 思 想 观 念 、 改 善 宏 观 涮 控 , 更 多 地 让 消 费 拉 动 发 挥 作 用 , 投 资 需 求 的扩 大 同 扩 大 就 业 、 善 人 民 生 活 、 使 改 促 进 消 费 结 合 起 来 , 使 消 费 逐 步 成 为 社 会 投 资 的 “ 路 引 人” 经 济增长 的“ 车头” 另外叟 培育消 费热点 , 和 火 。 还
增 加 农 民收 入 提 高 农 民 实 际 收 入 , 大 农 民有 支付 扩 能 力 的 需 求 , 开 拓 农 村 消 费 市 场 的 前 提 条 件 。一 要 增 是 加 农 业 投 入 , 证 农 业 生 产 稳 定 增 长 。 K期 稳 定 以 家 庭 保
需 要 扩 大 消 费 领 域 , 别 是 劳 务 消 费 领 域 , 强 消 费 热 特 增
速 加 重 , 加 了人 们 对 未 来 就 业 及 收 入 不 安 定 的 恐 惧 。 增 ,
供 应 和 秩 序 , 持 农 资 价 格 稳 定 。 四 要 确 实 减 轻 农 民负 保 担 。要 建 立农 民减 负 县 长 负 责 制 , 化 涉 农 收 费 项 口会 强
签 的 管 理 和 监 督 , 源 头 } 制农 民 负 担 加 重 问题 要 精 从 : 控
情
虽 然 消 费 和 投 资 都 是 内 需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但 二 者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作 用 不 町 等 量 齐 观 。一 般 地 说 , 民 消 居
天津市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变动及其思考
18 9 0年 3 . 上升 到 1 9 42 9 4年 峰值 的 5 . , 8 3 此 后一直 下 降 到 2 0 0 0年 谷 底 的 4 . , 后 开始 77 然
的投资 与消费 间 比例 必然 面 临着 调整 趋势 。从世 界各 国工业化 进 程看 , 投资 率存 在 一个从 低 到 高 、 再从高到低并 趋于相对稳定 的演 变过程 , 个演 变 整 过程类似一条平 缓的“ 马鞍型” 曲线 ( 或称为 “ U” 倒 型 曲线) 消费 率演 变过 程则 呈现 与投 资率 相 反 的 ; “ 马鞍型” 倒 曲线 ( 为“ 型曲线 ) 称 U” 。那 么 , 在这驱 动经济增长 的两 大因素 中, 谁对地 区经济增 长 的贡 献更 大些 , 两者 间 比例是 否合 理 , 来 如何 合 理调 未 整两者间 比例 、 继续借 助两大动力进一 步促进 地 区 经济持续而稳定增长 , 值得 作深入研究 。
在 2 . 的水 平 。[]P9该 指 标 表 明 , 着 天 津 36 1(6) 随
率下 降为 8 % , 资 率 提 高 到 2 , 中 私人 消 1 投 0 其 费率下 降 到 6 , 府 消 费 率 上 升 1 ; 工 业 6 政 5 在 化 末期 或 经济 发展 达 到初 步发 达 阶段 时 , 费率 消 下 降 到 7 , 资 率 上 升 到 2 % , 中私 人 消 费 8 投 3 其 率 下 降到 6 政 府 消 费 率 上 升 到 1 。E3 O/ 9 6, 8 2按 照上述 标 准 , 于 工 业 化 末 期 的 天 津 市投 资率 过 处
作者 简 介 : 元 清 , 津 师 范 大 学 ( 津 3 0 7 ) 济 学 院 副 教 授 , 开 大 学 经 济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津 , 开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 授 , 陈 天 天 004 经 南 赵 南 博
消费、投资、出口占GDP比重
消费、投资、出口占GDP比重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得: 我国GDP在1990年2000年2008年中一直是上升状态。
其中总消费占各年GDP的比例依次为:64.76﹪ 62.00﹪ 48.51﹪;总投资为:24.19﹪ 33.17﹪ 55.03﹪;净出口为:2.73﹪ 3.31﹪ 7.71﹪
说明我国在投资和出口上的力度在逐年上涨,这也有力的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让国内的消费呈下降的趋势。
消费率的不断下降使得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强力拉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增长速度。
使得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高投资会能源消耗快速增加,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高出口也使得我国的外贸摩擦越来越多。
由于投资冲动和出口冲动引发资金流动性过剩,可能形成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和消费物价指数上升。
这有可能导致我国整个金融体系变得脆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扩大内需,增加国内的消费,尤其是居民的消费。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的消费与投资比例动态调整
、
过去很长 时期 内, 国过 于重视投 资对经 济 我 增长的推动作 用 , 而忽视 了消 费和 国际 贸易 对经济增 长的拉 动作 用。 因此 , 费问题在 消 近年来 已经 成为一 个焦 点问题 , 刺激 消 费成 为拉动经 济增长 的有 效手段 。近年 来, 国 我 经济 增 长 速 度 趋 缓 , 济 发 展 的 外 部 环 境 和 经 内部 条 件 发 生 了 巨 大 变化 , 东 南 亚金 融 危 如 机、 人民 币升值 压 力、 国有 企业 改革 、 政府 机 构改革 等, 使得 消费 问题 日益 凸显 , 引起人 们 的高度 关注, 为新 的经济 增 长点。 由于经 成 济发展的 外部环境 和 内部 条件 变化 , 重 削 严 弱 了经 济 增 长 的 各 种 要 素 。 因 此 , 开 拓 国 将 内市场、 刺激消 费、 大内需确 定为经济增长 扩
量 、 大社 会 就 业机 会 。 扩
2 贡献率分析。在我国经济增 长中, . 消费 贡献率一直 处 于较 低水 平状 态, 资贡 献 率 投 始终保持较 高水平。重投 资、 轻消 费, 已经成 为我 国经济 增长 的特殊 格局 , 成为 经济发展
中比较 突 出的 结 构 性 矛 盾 。
一
消 费与 经济 增长 , 传统 的计划 经济理 论 认为 , 经济增 长带来消 费的增加 , 经济增长对 消费起 着决定性作 用。经 济增长 了才能适 当 增加消费, 费基金 的过快 增 长会 影响 和妨 消 碍经济发展 , 以此 为依据 安排 经 济建设 和 并 制定宏观 发展 计划。在计 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 转变的过程 中, 我们 不但取 得 了制度 上 的 变 革 , 获 得 了认 识 和 理 论 上 的 突破 , 就 是 不 也 那 仅经济增长 决定 着消 费, 时消 费对经 济增 同 长具有拉动作 用 , 消费拉 动作 用在 一定 条件 下可以超过投 资的影响 作 用, 决定 着经 济增 长速度 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 然 而, 国民收入 一定的前提 下, 费与 在 消 投 资互为此消彼长 的关 系, 与此 同时, 消费和 投 资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 率也 不一样。若从博 弈论 的角度 分析 , 二者 应该 属于 典型 的非零 和博弈 , 因为不管是消 费比例 高于投 资比例 , 还是投 资比例 高于 消费 比例, 比例 关 系的 其 动态调 整都要服从 和服务 于科 学发展观 和经 济增长 , 加快经 济发展 速度、 高经济增长质 提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投 资与消 费 的关 系是 复杂 攀 升 , 消费率 持续 下降 。
生产角度 看 , 资 和 消费 的关 系是 生 产 和 消 费 的关 投 系 。每 次经济 运 行 都 是 从 生 产 起 步 , 过 交 换 和分 经 配, 到消 费结束 ; 消费又会 带来 新 的需求 , 但 在需 求拉
化 程 度趋 于稳定 时 , 投资率 与 消 费率 比例 可 能 在 4 : O
6 O左右 , 的学者 预测 为 3 :5左 右 , 有 56 两者 的缓 升和
缓 降有 一个 渐进 的历 史 过 程 , 能 急 于 求成 , 也 不 不 但
作者 简 介 : 粱娜 ( 9 3 ) 女 , 南 开封 人 , 南 财 经 学 院 国 际 经 济 与 贸 易 学 院 O 18一 , 河 河 6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业 经 济 学 专 业 , 究 方 产 研
投资 意愿 提升 、 口快 速 增 长 、 资 大量 流 人 等 一 系 出 外
列 激励 投 资 的因素叠 加作 用下 。加上 金 融政策 、 土地
政策 的相对 宽松 和地 方政 府 的行 政推 动 等作用 , 造成
投资 迅猛 增 长 。据 有 关 专 家 预 测 ,0 0年 我 国工 业 22
市场 需求—— 消费需 求 和投 资 需求 。在 这两 种 市 场 需求 中, 消费需 求 占主 导地 位 , 而投 资 需 求 处 于从 属
地位 。
2 我 国经 济增 长 中投 资 与 消 费 失 衡 的
现 状
我 国 20 0 5年 消 费 率 为 5 . , 资 率 为 19 投 4 . , 仅 创 下 我 国投 资率 的新 高 , 26 不 A 0 而且 超 过 了其 他 国家近 1 0年 来所 能达 到的最 高水平 。近年来 , 0 随
投资与消费比例在多大范围内才算合理
投资与消费比例在多大范围内才算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需总体增长上保持了较快增长。
但是,消费占内需的比重波动下降,投资所占比重则短期波动上升,投资和消费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根据国内外的健康发展经验,并考虑我国而同的发展阶段,我国较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应该是:萨贝蒂科一般不应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
预计到2021年我国投资率可能降到35%以下,消费率可能上升到60%以上。
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与阶段特征投资年均增长11%,平均增速快于GD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总体上保持了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9年~2007年年均实际增长11%,快于支出法GDP平均增速(10.5%);投资价格波动幅度达到29.2个百分点,比支出法GDP大17.5个百分点,比内需大11.8个百分点,说明投资基金较强增长的波动性较强。
出现明显投资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长经历了3个周期:1979年~1985年为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6%;1986年~1993年为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速为9.3%;1994年~2003年为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速为10.9%。
2003年后,投资增速回落,从2003年的20.1%下降到2007年的13.6%,目前还处在第四个关键期周期的下行阶段。
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总体上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投资率以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1978年~2007年,投资率均值为37.5%,投资市净率对经济持续增长的贡献率均值为36.4%。
2003年以后,等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增长放缓,投资率稳中略降。
固定资本增长是投资率上升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和不断完善,1994年以后减值投资以后在总投资和GDP中的业务规模显著下降;而固定资本在总投资和GDP中的比重显著上升,2004年~2007年,这两个比重分别达到95%和40.6%,比1979年~1985年分别上升了12.9和12.4个百分点。
消费在投资中所占比例题
消费在投资中所占比例题对社会再生产中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的研究在经济学,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回顾经济学界对这一重要比例,关系的研究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比例关系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态势。
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注意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其代表人物魁奈就研究了剩余价值分配使用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
如他明确指出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对社会再生产的决定性影响“由于生产支出和不生产支出彼此间所占优势的不同,每年再生产的收入就可能发生变动。
”“过度的奢侈能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很快地破产。
”他还注意到了维持一定消费需求对维持再生产规模的必要性“不要降低下层人民的安乐,因为这样会使下层人民对于只能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的消费不能作出充分的贡献,结果会使国家的再生产和收入减少。
”魁奈在他,的经济表中,把“纯产品”即剩余价值,按 1:1 的比例,分配于“生产的支出”和“不生产的支出”这可能是经济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指岀的定量化的积累消费比例,因而形成了这一重要比例关系研究的起点。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对消费一投资比例分析应着重于中长期因为分析时期越短,非本质因素的影就越大。
对当前消费一投资比例的发展变化态势,应着重考察其形成的主导原因是长期因素还是短期因素。
如果是短期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则决策部门可以期望,政策措施的调整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如果是长期因素在起主导作用,那就不应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效果寄予过高的期望。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为了解释消费一投资比例形成的基本态对莫迪里亚尼生命周期假说值得给予,特别注意。
较之其他几种理论生命周期模型似乎更为合理因为这一模型不仅直接明确地表明了储蓄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引入更多的相关因素,如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口的年龄分布、工作期与退休期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莫迪里亚尼提出了一个“正常的储蓄率”的概念。
其量值是 M/L ,其中 M是工作期的长度L 是工作期加退休期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论文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投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纠正以往经济发展战略的偏差,促进经济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起到积极作用。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在其中的比例关系,对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现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一)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的态势趋于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两者波动幅度明显缩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间,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率逐步上升(由1952年的18%上升到2001年的38%),最终消费率相应地逐步下降(同期由83.2%下降到59.8%)。
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比例关系,2001年为59.8∶38,“九五”期间(1996~2000年)这一比例平均为59.5∶37.5,其中1999年为60.2∶37.1,2000年为61.1∶36.4;“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平均为58.7∶40.3,“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平均为63.4∶36.7,“六五”期间(1981~1985年)平均为66.1∶34.5(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三项,最终消费由城乡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构成,其占GDP之比为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和存货增加,其占GDP之比为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相加有时会大于100%,主要因为净出口为负,使GDP总额减少,分母缩小)。
尽管1999、2000年最终消费率有所回升,投资率有所下降,但最终消费率仍然低于“七五”、更低于“六五”期间的平均水平。
总的看,这种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工业化时期投资与消费的一般演变规律,表明两者的比例关系在按照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次出现比较严重的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导致投资率和消费率大幅度偏离其趋势值。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变化轨迹渐趋平稳(见下图)。
1952~2001年最终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演变轨迹资料来源:李建伟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处理。
图中对数值曲线分别表示消费率和投资率的趋势线。
改革开放开始时,人们对以往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这时消费率从1978年的62%上升到1981年的67.5%,达到最近20多年来的最高值,这种上升或许带有一定的“矫正”性质。
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也反复出现过投资过热和消费偏冷,但投资率和消费率偏离趋势值的幅度明显小于改革开放以前。
90年代中期以后投资率小幅度下降(由1995年的40.8%下降为2001年的38%),而消费率则稳步提高(同期由57.5%%上升为59.8%)。
这种小幅度变动与趋势线基本重合,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反复出现的大起大落。
(二)在国际比较中我国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对投资率的国际比较表明,我国目前的投资率是明显偏高的。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本文所引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和其他国家2000年的数据,均出自《世界发展报告2001/2002》,其中关于中国的数据与我国统计年鉴的计算结果有一个百分点左右的误差。
但为统一比较口径,凡引用世界银行数据,均不做改动),2000年,我国投资率高达38%,世界平均为23%,低收入国家为21%,中等收入国家为25%(其中,下中等收入国家为27%,上中等收入国家为23%),高收入国家为22%。
在世界银行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投资率达到或超过中国的国家仅有少数几个,分别为:阿塞拜疆(投资率46%,但贸易逆差率即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达34%),厄立特里亚(投资率39%,贸易逆差率高达82%),莱索托(投资率47%,贸易逆差率也高达82%),尼加拉瓜(投资率38%,贸易逆差率高达41%),土库曼斯坦(投资率46%,贸易逆差率为20%)。
这5个国家投资率达到或超过中国,主要是由于贸易逆差过大,缩小了GDP这个分母,使得投资率看起来很高,实际上低于我国,因为我国38%的投资率是以贸易顺差为基础的。
2000年以贸易顺差为基础而投资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周边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例如新加坡,投资率为31%;韩国投资率为31%;马来西亚投资率为26%;此外,发达国家日本的投资率也达到26%的较高水平。
对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显示,我国目前的消费率则是明显偏低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0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0%,世界平均水平为77%,低收入国家为80%,下中等收入国家为68%,上中等收入国家为78%,高收入国家为78%。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最终消费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有8个百分点的差距。
二、我国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1997年以来政府投资率上升比较明显,但仍低于一些亚洲国家;非政府投资率近10年来逐年下降,2001年开始回升在投资构成中,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是一对重要的比例关系。
两者在GDP 中各自所占比重及其消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换,民间投资的成长状况,以及经济内在的自主增长能力是否增强。
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部分重大基础工业项目、区域开发、生态保护、国土整治、国防、航天和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
一般而言,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需要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
进一步说,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当落后,地区差距极大,需要政府投资来缓解“瓶颈”制约,对促进工业化进程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也需要对欠发达地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地区协调发展。
此外,我国尚处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抵御外部经济金融危机冲击的力量比较薄弱,适当的政府投资有助于调节社会总供求,防止经济下滑。
对近10年来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见表1),我国的政府投资率处于逐年上升态势,由1992年的2.3%上升到2001年的3.8%;分段来看,1992~1997年政府投资率维持在2.3~3.1%,1998年以来达到3.4~3.8%。
政府投资率的这种上升,反映了上面所提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投资的需求;特别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通货紧缩趋势的影响,我国连续数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扩大政府直接投资,必然会促使政府投资率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政府投资率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挤出民间投资,因为政府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西部大开发和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些重大项目,亦即私人资本和其他民间投资主体通常不愿涉足的领域,实际上对民间投资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带动效应。
表1政府投资率和非政府投资率的变化轨迹(%)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北师大资源和经济管理研究所)的有关数据计算。
投资率指资本形成额占GDP 的比重;政府投资率指资本形成额中政府部门投资占GDP的比重,政府部门投资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一章中的资金流量表;非政府投资率=(资本形成额-政府部门投资额)/GDP。
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的政府投资率低于周边的一些亚洲国家,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要高一些。
例如,1996年,韩国的政府投资率为5.5%,巴基斯坦的政府投资率为2.6%(1997年),美国为1.7%,加拿大为2.2%(1997年),德国为2.2%,意大利为1.3%,荷兰为2.4%(1995年),英国为0.8%(王召同志根据1999、2002年《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有关数据计算)。
中国1996年的政府投资率为2.7%,与巴基斯坦大体相当,显著低于韩国(即使中国2001年政府投资率上升到3.8%,也仍然低于韩国1996年的水平)。
与上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投资率明显高于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略高于荷兰、加拿大和德国。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阶段,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应当说是正常的。
在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亚洲国家中,我国的政府投资率则不能算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的。
巴基斯坦的政府投资率与我国接近,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更是大大高于我国,这说明政府投资率的高低取决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道路。
事实上,在政府投资率为既定的前提下,关键在于政府投资的方向是否合理,如果政府投资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这样就有利于带动而不是排斥非政府投资的增长,也表明政府合理地行使了经济职能。
1992~2001年,我国的非政府投资率呈现出急剧上升———逐渐回落———缓慢回升的轨迹。
先是由1992年的35%跃升为次年的40.7%,其后逐年回落为2000年的32.8%,到2001年间回升为34.2%,但仍然低于1992~1997年间的每一年。
这种变化轨迹反映的事实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投资过热迅速引致通货膨胀,迫使国家采取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措施,逐渐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在这一过程中,整个投资率和非政府投资率的下降,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疑问应当以非政府投资为主,充分发挥各类民间投资的活力,但并不意味着非政府投资比率越高越合理。
一些论者经常用90年代中期以前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来对照说明近几年民间投资的乏力。
事实上,这种简单类比是存在明显漏洞的。
主要是因为,很难用投资过热时期较高的非政府投资比率或增速作为理想的参照系,来判断现在的这一比率是否偏低,否则容易引起新一轮的投资过热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从发展趋势看,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将逐步减少,今后政府投资率会相应有所回落。
另一方面,随着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实,包括各类民间投资主体在内的非政府投资日趋活跃,尤其是非国有经济投资正在加速成长,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非政府投资率将会继续回升。
三、我国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比例关系的变化轨迹:居民消费率下降幅度大于政府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低于同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居民消费率偏低的程度更为明显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构成,两者在GDP中所占比重是最终消费内部一对重要的比例关系。
分析政府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有助于看清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也有助于分析政府规模是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