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六要点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六要点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六要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六要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第一点:查原因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第二点:明关系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不正当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

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第三点:抓关键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第四点:辨是非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

高考作文指导:确立作文的中心(一篇)

高考作文指导:确立作文的中心(一篇)

高考作文指导:确立作文的中心(一篇)高考作文指导:确立作文的中心 1导语:立意指确立文章的中心。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那么,如何很好地确立文章的中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立意求新法所谓立意求新法,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思维,去发掘材料蕴含的时代意义,构思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心思想的方法。

运用立意求新法,可以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

“例如:《真没想到。

》一题,有位同学这样写道:邻居王叔叔原是一家工厂的一位科长,工厂倒闭后,他也下岗了,原本欢乐的家庭也笼罩上了阴影。

几个月后,和他同厂的工__多自谋到了职业,可王叔叔却放不下架子去谋职,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可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到路旁新摆的自行车摊旁修自行车,没想到摊主竟是王叔叔。

王叔叔还笑着说:“我又上岗了。

以前爱面子,现在想通了,只要靠双手劳动挣钱,都光荣!”这篇文章由王叔叔的“下岗”到“上岗”,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再如:《我尊敬的一个人》一题,写作之前在先确立“为何尊敬”这一中心。

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因,如因某人“反腐败”而尊敬。

这样一来,再叫学生写一篇《我不喜欢的一个人》,学生马上会想到__,想到他残害人民的思想而确立不喜欢的原因。

这样的文章当然具有时代气息。

二、立意求奇法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

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

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材料作文“定位”写作指导及

材料作文“定位”写作指导及

材料作文“定位”写作指导及材料作文“定位”写作指导及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丙: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写作指导文中所说两种定位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都只是一种定位,写作立意的重点在于“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即无论是山顶还是山腰,圆边还是圆心,到底哪一种定位是适合自己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一、选择山腰和圆边的定位1.甲的定位——在山顶固然有山顶的高远,在山腰有山腰的意趣。

2.乙的定位——我只珍惜还能有攀爬这山的幸福与幸运。

3.丙的定位——我愿意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愿意安静地拓展这个圆圈。

二、选择山顶和圆心的定位材料本身虽然大部分都在谈第一种定位,对第二种定位只是一笔带过,但并没有表明态度。

因此这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构思方向。

青年学子的定位——人生在世,就当积极奋斗,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让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发光发热。

例文我摊开历史瑰丽的古卷。

我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形式,多年前,孔子曾在川上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多年后又是否会有人铭记,丹青之下谁还记得你最初的容颜?但我却在后来的.张若虚身上找到了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没有花会永远开放,但是永远会有花开放;没有人会永远活着,但永远都会有人活着。

于是,我明了存在本就是生命的形式。

尘土归尘土,而“我在”,便是生命给予历史最好的回答。

我又揭开帘帷华美的幕布。

我亦发现:“我在”,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圆与方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圆与方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圆与方”考题再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

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例1“圆”头活水来“方”正花自开《旧唐书》中所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强调了智要“圆”,行要“方”。

诸君且看,智之严谨,正如圆之国密,经得起打磨;行为规矩,正如方之正直,筑立身之基。

做人既要有圆的周密,也要有方的正直,才能让智慧活水来,立身花自开。

为“圆”者,思虑周密,严谨求实,才不会纰漏百出。

“即欲捭之贵周,既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周密者,是个人成才之关键,也是社会进步之源泉。

大国工匠用周密思维武装头脑,在实践中严谨求实,做到了智之圆。

高凤林突破极限精度,为火箭铸“心”,一丝一毫不肯放松;夏立高精度组装天线同轴装置,才铺就嫦娥奔月星途;齐素凯26年五万六千步的零失误今人惊叹,每个步骤都周密严谨,守护那池清水平静蔚蓝。

他们用圆的周密,精益求精的态度,为祖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唯有“圆”头活水来,秉持周密严谨的态度,智慧之石才经得起打磨,不至于纰漏百出。

为“方”者,行为规矩,刚正不阿,才能筑就立身之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规矩者,是为人君子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准线和国家法律界线。

行为有规矩,以方立身,是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常以香草美人自喻,坚守他高洁不染的情操;是杜甫三十年所撰杜氏家训中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口口相传的“杜氏家风”;是柴云振功成名就也不自我夸耀,把“方正”躬身耕作在漠土之中的大智慧。

唯有“方”正花自开,倘若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小人一般,将迎合讨好奉作法度,违背行为准绳而行邪曲之事,终观花之凋零,无以立身。

作文要这样审题 审题的三步走战略

作文要这样审题 审题的三步走战略

作文要这样审题审题的三步走战略审题三步走:画个圈圈审清题。

这个审题技巧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定圆心,第二步量半径,第三步画范围!我们以2012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这里也有乐趣》为例,来讲一下这个方法具体如何操作?第一步定圆心。

是要在这个题目中挑选出题目句子的主干“这里有乐趣”,接下来,要分析一下句子的主干提供什么样的圆心。

句子“乐趣”,要注意乐趣并不等于快乐,也不等于趣味,而是指使人快乐的情趣。

它不是简单的高兴或者快乐。

试想一下,收到礼物是快乐的,还是有乐趣的?坚持集邮,因为其中的乐趣还是简单的高兴呢?定圆心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准方向、确定素材的过程。

只有圆心定位合理,才能保证写作重心不会偏离题意。

第二步定好了圆心“乐趣”之后,我们需要量半径“这里”。

要找到《这里也有乐趣》这句话所使用的场景和环节。

比如说我们要写练习软笔如数中的乐趣,请问大家,你是在刚刚接触软笔书法的时候就感觉到乐趣了吗?还是经历了过程、细节、甚至是有所手绘以后才发现的乐趣呢?“这里”这个词,可以是一个空间概念,比如说操场,社区,公交车,山川,戈壁;也可以是一个时间片段,如午后、黎明;还可以是一个事件,比如读书交流、公益活动、辩论思考和参观游览等等。

第三个步我们要来看画范围。

一旦圆圈画好,就有圈内和圈外之分了。

我们要分析修饰成分,避免入坑,掌控好圈圈包括哪些范围,不包括哪些范围。

《这里也有乐趣》中的“也有”是非常微妙的,是一个表达存在的词语。

我们要注意到这个题目并不是让你表明这里本来就存在的明显的乐趣,而是需要你去表现出来你对其中乐趣的发现。

你是如何发现这里的乐趣的?那么你可以写自己以前觉得很无聊的、没有那么吸引力的事情,经过了体验后,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竟然发现了乐趣。

再来看一组句子这里有辛苦,这里也有乐趣。

这组句子中我们看到的是刚刚接触某件事情时,感觉不适,然而在体验中克服了困难,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或他人的表扬,内心得到了满足和快乐,进而觉得有乐趣在其中。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阅读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淑敏:我去尼泊尔的时候,和一个尼泊尔的小伙子聊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好。

他说,中国的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到尼泊尔去,一开始很不习惯尼泊尔的慢节奏,慢慢待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让人真正融入大自然。

既然好的东西都那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些呢?记者:可有些人觉得,我如果非常忙碌,做更多的事,把黑夜也利用起来,是在增加生命的长度;这个也尝试,那个也尝试,是在增加生命的宽度。

这不好吗?(10年七校联考)【类似题目】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公园里有两位老人在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观棋的人都感到不耐烦了。

老人风趣地说:“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

下得慢,可以细细体会棋局的无穷变化和乐趣;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对弈。

何况,当第一颗子落下,一局棋就开始走向死路,下得急了,棋盘很快就填满了,棋也就死了。

好棋要慢慢地下啊!”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把观棋的人带入了沉思。

(11长宁二模)【审题立意】“毕淑敏”——慢“记者”——忙碌核心概念:慢与快忙与闲1.可选一,深入论述2.可选二,辩证分析【精彩拟题】《慢以致远》《何妨吟啸且徐行》《缓行人生路》《减速慢行》《快板与慢板》《慢亦有道》【优秀例文】何妨吟啸且徐行毕淑敏在尼泊尔的慢节奏中品味“慢”的乐趣;有些人却在忙碌之中享受“充实”的满足感。

两种生活方式,即是两种生活态度,对于这两种生活态度,人们自有分议,但我始终认为,前者的境界更高。

“慢”节奏像一杯浓茶,让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茶香弥漫,它像筛子一般,将生活中的细小的美好片断筛选出来,让品者唇齿间香气婉转,而“快”节奏则像一碗淡水,饮者匆匆忙忙将其灌于喉肚,不知其味,只为解一渴而已。

如果说快节奏增加了生命的长度和宽度,那么慢节奏则是赋予了生命更高的质量,品质。

写好材料作文要高度关注审题立意

写好材料作文要高度关注审题立意

写好材料作文要高度关注审题立意
作文一:审题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作文题目:关于写好材料作文要高度关注审题立意相关的作文
写好材料作文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审题和立意。

只有正确理解题意并明确自己的立场、观点,才能够写出合适主题,答题符合要求的优秀作文。

首先,学生们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深刻思考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此作为写作的切入点。

在审题的过程中,细心静心,并在思考中构思出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只有深度思考过后,才有可能恰如其分地捕捉到题目核心并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学生们要注意用词,特别是表达自己立场、观点的时候用词应准确恰当,同时展现出一定的思考深度和文化广度。

只有用词得当,立意才得以准确传达。

总之,审题立意至关重要,是写好材料作文不可或缺的基础步骤。

在写作中,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踏实扎实地道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只有如此,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写作重点:审题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自己的立场、观点,充分理解材料内容,深刻思考社会现象,用词准确恰当,展现思考深度和文化广度。

用词分析:全文词汇量适中,用词准确、恰当,尤其是在表达
观点和思考深度方面表现突出。

表达了深刻理解材料和审题立意的能力。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

202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圆与方”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

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

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

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

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解析这则作文题目立足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讲究方笔和圆笔。

方笔棱角分明,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圆润灵活,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

书法的艺术其实也隐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如方笔般刚毅正直还是如圆笔般通达圆融?方笔有如为人遵纪守规,方正刚直,圆笔有如处世圆融灵活,充满智慧。

项穆的话提醒我们,“圆而且方,方而复圆”,过于方正可能不善变通、不容于世,过于圆融难免圆滑世故,失去原则,方和圆二者中和兼备,才能和谐美善。

由“方圆之和谐”联系到“做人处事之方法”?关键在于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呢?将方”与“圆”有机地结合,大致可作如下演绎:一、“大方小圆”。

即: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讲风格;二、“内方外圆”。

即:待人接物要“柔中寓刚,圆中有方”;三、“已方人圆”。

即:对自己方,对别人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四、“时方时圆”。

即:从具体情况出发,该方时方,该圆时圆。

优秀标题正直做人,圆融处世圆可处世,方能正心以方为尺,以圆为规外圆内方,处世之道行义如方,用智如圆方圆调和,达于至善圆以晓畅通达,方以不失本心秉方笔之风骨,融圆笔之通达融通方圆之妙,得做人处事之法笔分中立定精神,方圆里决定生活优秀筋骨句(一)所谓“方”,不是尖锐伤人的利器,而是扎根德行,正直而立的坚守。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作者:纪托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3期——结合一则材料作文谈审题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纪托【摘要】高中材料作文由于题材新颖众多,语境具体明确,较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提炼、领悟材料的能力,所以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面对材料作文时感到畏难,甚至谈“材料作文”而色变,纠其原因在于材料作文对审题立意的要求很高,不像话题和命题作文那样有较宽泛的发挥余地,材料作文的写作范围往往是较为具体的、明确的,立意不能够天马行空,必须从所给材料出发,写出材料中蕴含的写作观点,这个写作的起始环节立得稳妥与否,与材料包含的写作精神是否高度一致,将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下。

由此,在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步骤上,教师们花了很大功夫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亦有一点小小的体悟,在此愿奉上以供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及专家们品评,恳请得到批评斧正。

【关键词】材料作文写作圆心写作半径一、分清材料性质,确定写作圆心所谓写作圆心,就是材料的基本立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批评的还是表彰的,可以说是写文章的开始。

材料作文的往往由长短不等的文字信息或者图片组成,学生需要认真解读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逐步确定符合材料核心精神的立意。

解读材料需要把核心角色、其行为以及结果寻找出来,进而思考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立意。

通常来说,核心角色的所作所为及其在材料中出现的结局往往是材料核心精神之所在,学生应当重视寻觅核心角色,关注与之有关的文字。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虾见到螃蟹身上有时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很是羡慕,螃蟹告诉虾,它常常跑到陆地上晒太阳,当强烈的阳光照耀它时,身上便呈现出这种好看的红色。

虾听后兴奋不已,一跌跳到了岸上,也学着晒起了太阳,结果却被太阳晒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方”与“圆”(含解析及范文)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方”与“圆”(含解析及范文)

作文主题训练--------“方”与“圆”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

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方物棱角分明,但越方的方石越能与方石结合;圆物浑圆随和,但越圆的卵石却不能与卵石相处。

对此,有人说,方圆之间,自有哲学。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

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

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

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以圆规划 以方立身》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以圆规划 以方立身》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以圆规划以方立身》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

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试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要一一落实。

1.材料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点明第一个人的观点,从“周密”角度给“圆”进行界定,肯定了“圆”在“智”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思维周密,少出纰漏。

第二层“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点明第二个人的观点,从“规矩”角度给“方”进行界定,肯定了“方”在“行”方面的作用,可以使人守规矩,得以立身。

第三层“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这句话在行文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和概括。

对这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一是可以理解为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肯定。

“智圆”“行方”是青年学子立身成才的两个重要因素,无高低之分、主次之分。

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要成长成才,既要有周密的学识智慧,更应有一身正气的修身意识。

如果照此理解,本题的立意出发点则是指向育人,要让学生思考如何成人成才,要成为怎样的人才。

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是基于上述两种观点的阐发,方圆之间的智慧并不限于上述两个,并且,这两个观点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并非完全正确。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周密只是相对的,毫无纰漏的周密是不存在的,所以提倡圆但不囿于圆,不能因求智圆而犹豫不决,迟疑不前;“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正所谓不破则不立,不能因一味求行方,而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

考生如果能够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周密”和“规矩”,则体现了更深刻的思维,值得充分肯定。

2.提示语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有“结合以上材料”“你”“感悟与思考”。

材料作文立意的审题技巧

材料作文立意的审题技巧

材料作文立意的审题技巧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育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破圈、守圈、退圈”》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三元思辨性“破圈、守圈、退圈”》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3:三元思辨性“破圈、守圈、退圈”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破圈,网络流行词,指某个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个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纳并认可。

后来引申到不限于人,事件和物品也可以破圈。

材料二:守圈,指守住自己的特定范围,不向外拓展。

有一些人,长期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向内挖掘,而不是大肆对外扩张。

材料三:退圈,只退出一定的范围,收缩空间。

有些时候,人们出于集中精力、减少应酬等考虑,会不断退圈。

对于破圈、守圈和退圈,你有什么看法或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范文展示破而立,守而固,退而专人生在世,必然会跟他人及周边环境产生联系,进入不同的群体,产生不一样的圈层。

随后,人们会在不同的圈层间辗转腾挪,伸缩变换。

在此期间,会出现破圈、守圈和退圈等行为。

凡人对此不以为意,然而智者无比慎重,会力争做到:破而立,守而固,退而专。

俗话说:“不破不立!”当我们视野、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突破原来的圈层,向外拓展。

这样的拓展,是走出自我舒适圈,到外面去开辟新天地。

这个过程可能十分艰难,会遭遇七七四十九劫,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然而最终的回报,也会无比丰厚。

从“乞丐”到“士兵”,再到“将领”“统帅”,朱元璋一生不断在破圈,吃过无数苦,遭过无数罪,然而也让自己的肉体、精神和灵魂不断升华,最终开国称孤,一统天下,造就了“乞丐皇帝传奇”。

我们的人生或许不会如此传奇,但当能力和视野足够时,也应该眼光“向外看”,脚步“往外走”,不断破圈。

如此,可以开辟新的空间,有效防止“内卷”,让人生辽阔高远!然而,就像弹簧不可能无限向外拉伸一样,人也不可能一直往外破圈。

毕竟,每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总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一直提升。

等能力和视野不够时,应该及时扭转状态,从破圈转为守圈。

古人云:“守而必固。

”守圈就像守城,必须将有限的力量,合理分配,进而做到固若金汤,无法被攻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方与圆“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方与圆“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方与圆“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则无以立身。

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立意立意应该两者兼顾,在论述的过程中,可以双方并重,也可以以一方为主,但不能只谈其一,不及其二;可以肯定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周密”“规矩”。

其中的关键,是表述好“方”与“圆”的关系。

总之,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表达。

不管是两者并重,还是偏重一方;不管是肯定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还是辩证地看待“周密”“规矩”,都可以作为一类卷。

但不可以只谈一方。

参考标题《智圆而行方大道济世长》《智圆以行稳行方以立身》《圆以处事方以立身》《方以正其心圆以密其行》《悟方圆之道得行事之理》《方圆并举修己润身》《“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方圆之间,智慧人生》佳作展示画圆以寻法作方以立身“圆者,周密也;方者,规矩也。

”古人的话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有人倡导圆,因为智不圆则漏洞百出;有人认同方,因为行不方则无以立身。

两方看似矛盾对立,实则道并行而不悖。

圆与方,犹如星与月。

有星无月,是微明;有月无星,是阴冷;星月同天,才是光明。

有圆无方,再周密的计划也无从实施,有方无圆,再切实的行动也漫无目的。

圆与方,就是大鹏之两翼,画圆寻法,作方立身,双翼才丰满,我们方可扶摇直上,乘风振奋出六台。

圆是方的前提,智不圆则纰漏百出。

君可见“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河”邀游,“北斗”指路,每一项世纪工程都是经过周密的加工设计形成的;亦可知顾秋亮将潜艇焊接技术精确到毫厘,钟表匠王津把时间调整到分毫不差;还可闻东野圭吾创作小说时将一切推理细节都捕捉到位,创作出《白夜行》、《嫌疑人X 的献身》等一系列名作,被日本及至世界评为最优秀的推理小说家。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型作文——“方圆之间”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型作文——“方圆之间”

优秀例文展示 智求圆以成才,行有方以立身
圆,周密也;方,规矩也。有人认为“智不圆,纰漏百出”, 有人则曰“行不方,无以立身”。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我们的 成长与发展中。自古成大事者,皆重方圆之道。以圆辅助方之致远, 用方支撑圆之行稳,在方圆相济中立身成事。
流量时代,名利诱人,难免有求学者心浮于云端,脑悬在空中 ,做学问总是浅尝辄止,稍有收获便急于向人炫耀,不求真,不务实 。自以为已经建起了知识的高楼大厦,实际上不过是小小的空中楼阁 ,禁不起一点点风雨的考验,亦有求学者陷入物质洪流、名利漩涡, 把金钱当作衡量万物的唯一标准,视规则如无物,甚至不惜触碰法律 红线,难免烈火烹油、一时热闹,最终声名狼藉、潦草离场。为学者 ,当自觉抵制外界诱惑,严谨治学,严于修身,成大才,做大事。
一、找关键词
有人倡导圆,圆者,周密也,智不圆,则纰 漏百出;有人认同方,方者,规矩也,行不方 ,则无以立身。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二、分析内涵
第一层:从“周密”角度给“圆”进行界定,肯定了 “圆”在“智”方面的作用,可以使思维周密,少出 纰漏。 第二层:从“规矩”角度给“方”进行界定,肯定了 “方”在“行”方面的作用,可以使人守规矩,得以 立身。 第三层:“方圆之间蕴含着无穷智慧”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论是对圣贤学问的孜孜 不倦,还是对心中道德准则的不断叩问,都是我们人生旅途 的必修课。方圆之间,无穷智慧,唯有时时躬身自省、审视 内心,方能不断翻越一座座山,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方圆之周兮,人生之至理 《易经》曾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诚如斯 言,“方”与“圆”皆是人生之大道,故我认为“方”是做 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方至人生 之巅,故曰:方圆之周兮,人生之至理。(首段,点明中心 论点,照应标题,引用所给材料。)

画好同心圆的圆心、半径作文

画好同心圆的圆心、半径作文

画好同心圆的圆心、半径作文英文回答:Drawing concentric circles requires a center point anda radius. The center point is the point from which all the circles will be drawn. It is the fixed point around which the circles will be created. The radius,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point to the outermost edge of the circle.To draw concentric circles, I would first determine the desired center point. This can be any point on a plane or surface. For example, if I want to draw concentric circles on a piece of paper, I would choose a specific point as the center, such as the midpoint of the paper.Next, I would choose the desired radius for the circles. The radius can be any length, depending on the size and spacing of the circles I want to create. For instance, if I want to draw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with increasing radii,I might choose the lengths of 1 inch, 2 inches, and 3 inches.Once I have determined the center point and the radius, I would use a compass to draw the circles. I would place the pointed end of the compass at the center point and adjust the other end to the desired radius length. Then, I would rotate the compass around the center point, creating a perfect circle.I can continue this process to draw multiple concentric circles. Each circle would have the same center point but a different radius. By adjusting the radius length, I can create circles of various sizes and spacing.中文回答:画好同心圆需要一个圆心和一个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作文教学论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确定好你的写作圆心和半径
——结合一则材料作文谈审题
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纪托
【摘要】
高中材料作文由于题材新颖众多,语境具体明确,较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提炼、领悟材料的能力,所以备受出题专家的青睐。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面对材料作文时感到畏难,甚至谈“材料作文”而色变,纠其原因在于材料作文对审题立意的要求很高,不像话题和命题作文那样有较宽泛的发挥余地,材料作文的写作范围往往是较为具体的、明确的,立意不能够天马行空,必须从所给材料出发,写出材料中蕴含的写作观点,这个写作的起始环节立得稳妥与否,与材料包含的写作精神是否高度一致,将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下。

由此,在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步骤上,教师们花了很大功夫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亦有一点小小的体悟,在此愿奉上以供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及专家们品评,恳请得到批评斧正。

关键词
材料作文写作圆心写作半径
一、分清材料性质,确定写作圆心
所谓写作圆心,就是材料的基本立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批评的还是表彰的,可以说是写文章的开始。

材料作文的往往由长短不等的文字信息或者图片组成,学生需要认真解读分
析所给材料的内容,逐步确定符合材料核心精神的立意。

解读材料需要把核心角色、其行为以及结果寻找出来,进而思考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立意。

通常来说,核心角色的所作所为及其在材料中出现的结局往往是材料核心精神之所在,学生应当重视寻觅核心角色,关注与之有关的文字。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虾见到螃蟹身上有时呈现出耀眼的红色,很是羡慕,螃蟹告诉虾,它常常跑到陆地上晒太阳,当强烈的阳光照耀它时,身上便呈现出这种好看的红色。

虾听后兴奋不已,一跌跳到了岸上,也学着晒起了太阳,结果却被太阳晒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表达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字形正确、字迹工整。

这则材料的角色共有两个,螃蟹和虾,螃蟹只是客观讲述自己身体红色呈现的事实,并没有坑害虾的意思,就不能从批评螃蟹不负责任的角度来立意写文章。

核心角色是虾,它在材料的表现可以用如下的环节来浓缩:虾——羡慕红色——也去晒太阳——死亡。

建议学生在审读这则材料的时候用笔把重要的词语勾画出来,方便观览它们之间的关系。

虾死亡的结局要归结到它自己盲目学习螃蟹晒太阳,而忽视了自己和螃蟹身体结构上的差异。

螃蟹有坚硬的硬壳,可以水陆两栖,但是虾就不能这样,因为它离开水就不能呼吸,更没有螃蟹那坚硬的背壳。

学螃蟹晒太阳,不是自取灭亡吗?由此可见,材料的核心精神是在批评像虾一样盲目学习他人长处的人。

“不要盲目”可以说是这则材料的圆心所在。

而“坚持自我的本色、认清自己的特长、要有创新精神、保持崇高的气节、做最好的自己、独创精神永放光芒”等立意就与这则材料貌合神离了,因为从虾的结局来看,它被晒死了是因为它具有独创精神、气节崇高吗?简直是匪夷所思。

归根结底,这则螃蟹和虾的材料作文是典型的批判型作文素材,以批评指正为方向,而不是以弘扬表彰为宗旨,故而论点表达应以指出错误为佳。

二、认真领悟,用心思考,量出写作半径
所谓写作半径,就是材料作文在写的时候要有所限制和选取,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因为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毕竟有所差异,写作半径就是要让作文所写内容满足材料要求的范围,不能够离题甚远。

有的学生在审读作文材料的时候不甚用心,要么囫同吞枣,要么支离破碎,对关键的词语视而不见,导致表达散漫无际,不但不能紧扣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反而离题万里,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瓜葛。

因为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思考深度不够,简单地把材料作文处理成一个词语进行写作,然后以这个词为中心,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开去。

要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脱离材料胡乱辐射、漫无边际进行议论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则近似材料并用的方法,让学生体味材料间的差异,从而形成对材料作文写作方向具体把握的能力。

在圆心确定的基础上度量出合适的写作半径。

下面就是我遴选的另外两则作文材料,学生在品味其差异后,自然能感受出写作半径的长短不同。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试题)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
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

”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来,这两则材料和本文重点论述的那则材料一样,都是以盲目为写作圆心的,但是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写作差异,这就是写作半径的不同。

“虾模仿螃蟹晒太阳”这则材料中写作圆心和半径是“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优点”,因为螃蟹是通过晒太阳身体变红色的,而虾的仿效使得他命丧黄泉。

“哲学家和苹果”这则材料的写作圆心和半径是“不能盲目听从权威和众人的观点”,因为哲学家要通过假苹果考察学生是否说真话,而很多学生不想不看不观察就认可这个苹果是真的,显然他们盲从了权威。

“屈原自沉汨罗”这则材料的写作圆心和半径是“不能盲从世俗的价值观,要有高尚的情怀和气节”。

材料的审题立意是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一块重要训练阵地,教师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教会学生领会材料的写作方向和写作范围,不可随心所欲,任性发挥,因为材料才是写作的方向和航标,脱离材料的写作在考场阅卷中必定会遭到
非议,准确把握写作圆心和确定写作半径是让作文做到“切题”的较为有效的手段,希望能为广大备考师生提供一点帮助,不足之处,诚望批评海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