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风格
唐宋八大家最著名的散文
![唐宋八大家最著名的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3383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b.png)
唐宋八大家最著名的散文唐宋八大家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代表,他们的散文作品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每一位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下面将分别介绍他们最著名的散文作品。
王安石的《明妃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故事为题材,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与才情,以及她与皇帝之间的爱恋。
王安石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这段爱情故事描绘得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苏轼的《东篱乐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东篱的景色和乐府诗为主题,描绘了苏轼在东篱的生活和创作。
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情表达,将东篱的美景和他对乐府诗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东篱的美景之中。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欧阳修在醉翁亭遇到的一位老人为题材,描绘了老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欧阳修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将老人的智慧和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的感慨之中。
苏洵的《赤壁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战争中的英雄豪情和人民的苦难。
苏洵以雄浑壮丽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英雄和苦难的思考之中。
黄庭坚的《寒食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寒食节为题材,描绘了黄庭坚在寒食节时对亲友的思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黄庭坚以细腻的笔触,将寒食节的忧伤和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亲情和离别的思考之中。
米芾的《楼船夜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楼船夜话为题材,描绘了米芾在楼船上与友人们的交流和对人生的思考。
米芾以细腻的笔触,将楼船夜话的欢乐和哲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之中。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以元夕之夜为题材,描绘了辛弃疾在元夕之夜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辛弃疾以深情的笔触,将元夕之夜的寂寥和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陷入对故乡和往事的思考之中。
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分析
![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c139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6.png)
唐宋八大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分析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每一位大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观点。
韩愈——刚正不阿的风格韩愈是唐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以其刚正不阿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大多批判社会现象和政治腐败。
比如,他的《病悲怀》一文中批评了当时的官员贪污和虚伪,展现了他对社会不正义的批判态度。
此外,韩愈的作品也富有爱国情怀,他的《滕王阁序》表达了对国家危机的关切和忧虑。
韩愈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而且语言犀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柳宗元——清新淡雅的风格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之一《江雪》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下雪的美景来表达人生短暂的哲理,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柳宗元的作品语言简练、含蓄,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知名的一位,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的风格而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常常表达出他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水调歌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束缚的反叛。
苏轼的作品语言犀利、生动,给人以豪放、洒脱的感觉。
苏洵、苏辙——文笔细腻的风格苏洵和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父子二人,他们的作品以文笔细腻的风格而闻名。
他们的作品多为散文,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苏洵的代表作之一《访古斋记》描写了他在古迹中的思考和感悟,语言细腻入微,给人以沉思和感动。
而苏辙的代表作之一《赤壁赋》则描写了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虑和关切。
欧阳修——儒家经典的风格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儒家经典的风格而知名。
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文化和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4c54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e.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是指宋代玄宗最后几个杰出诗人,他们分别是苏轼、柳永、辛弃疾、王安石、晏殊、范仲淹、文天祥和陆游。
他们因其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而受到称赞,也有人把它们的诗作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苏轼(1037-1101),一般认为是八大家中最伟大的作家,他不仅写过许多著名的诗歌,还写了很多深刻的散文。
他的散文深情幽默,重视心理表现,比如《江雪》、《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塞》等经典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1137-1183),他笔调抒情流畅,写作较苏轼更加抒情,他所著的《渔家傲》《贺新郎》等诗作和散文,融入较多淡雅的情调,使其能够轻松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辛弃疾(1140-1207),他追求古典风格,把枯燥的文章变成一匹激情的经纬,散文作品《水龙吟》、《西江月》、《菩萨蛮》等,创造出一种抒情散文的独特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王安石(1021-1086),他的文学修养很深,掌握的文体也比较广泛,他的思想深沉而充满智慧,他的散文作品《望庐山瀑布》等,具有实用性、立意高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晏殊(1103-1142),他散文以其风格新颖、特色独到而受到大家的赞誉,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滕王阁序》等均具有较强的古典气息,节奏流畅,抒情优美,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范仲淹(1020-1077),他的文字沉稳而细腻,有力而温馨,他的散文作品《祭侄文》、《周瑜思张昭》等句式严谨,抒情优美,深刻勾勒出一幅抽象的美丽图景,受到读者的一致赞赏。
文天祥(1236-1283),他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见解,散文作品《吴苑》、《咏怀古迹》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感情,表达出一种热情的情怀,具有浓郁的历史色彩,深受读者喜爱。
陆游(1125-1210),他以冷峻、清新的文字表现出来,他的散文写作有着浓郁的纪叙情绪、丰富的情感内涵,作品《答前杨洵诗》、《覆水难收》等,都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受到读者的欢迎。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ae5476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e.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简介1.1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八位作家。
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文天祥。
这些作家在唐宋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其出色的散文作品闻名于世。
1.2 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不以诗歌形式表现的文学作品,包括议论文、游记、日记等。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语言简练明确,通俗易懂。
- 内容深入、见解独到。
- 文笔流畅、优美动人。
二、韩愈2.1 韩愈的散文作品1.《杂说》2.《师说》3.《进学解》4.《自求》5.《师说补遗》2.2 韩愈的散文风格特点•理论性较强,注重启发读者的思考。
•语言简练明了,结构严谨。
•内容以批判和反思为主。
三、柳宗元3.1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1.《与朱元思书》2.《黔之驴》3.《滕王阁序》4.《赋得古原草送别》5.《永州南庄》3.2 柳宗元的散文风格特点•案例式议论,注重事实和逻辑分析。
•表达方式生动有趣,富有情感。
•关注社会问题,有强烈的哲学命题意味。
四、欧阳修4.1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1.《醉翁亭记》2.《伶官传序》3.《秋声赋》4.《六一诗序》5.《咏史诗二百三十首》4.2 欧阳修的散文风格特点•追求意境的完美,语言艳丽。
•善于描写人物特点,形象鲜明。
•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五、苏洵5.1 苏洵的散文作品1.《洗兵论》2.《祭姊文》3.《答颜竣问》4.《传芳记》5.《兰亭集序》5.2 苏洵的散文风格特点•议论文和杂文相结合,具有思考性质。
•语言简练明了,表达清晰。
•对社会问题有独到见解,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六、苏轼6.1 苏轼的散文作品1.《答章孝标乞归》2.《游云谷别业》3.《念奴娇·赤壁怀古》4.《赤壁赋》5.《水调歌头·游泳》6.2 苏轼的散文风格特点•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充满激情。
•语言优美动人,富有诗意。
•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试论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美学歧异及其影响
![试论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美学歧异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6dbda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4.png)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和宋代的苏轼、苏辙、欧阳修、辛弃疾。
这八位作家都是当时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散文风格各有千秋,其中自然美、清新简练的李白、杜甫和王维的散文与浪漫传奇的苏轼、苏辙、欧阳修、辛弃疾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白、杜甫、王维的散文着重描写自然,给人以舒畅、宁静、祥和的感受。
他们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强调自然界的完美和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表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美的喜爱,杜甫的《春望》描写了春天的美景,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了他在山中感受到的宁静。
苏轼、苏辙、欧阳修、辛弃疾的散文则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社会生活,给人以浪漫、传奇的感受。
他们的散文中常常出现豪迈、浪漫的人物,表现出他们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表现了他对爱情的浪漫思考,苏辙的《江雪》描绘了江南的冬天以及苏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欧阳修的《八阵图》描写了他对古代兵器的浪漫想象,辛弃疾的《西江月》表现了他对爱情和家乡的思念。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美学歧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李白、杜甫、王维的散文的自然美和清新简练的风格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后世诗人也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
苏轼、苏辙、欧阳修、辛弃疾的散文的浪漫传奇的风格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后世文学家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
总的来说,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美学歧异表现出了他们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
![《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10a0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a.png)
《唐宋散文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文学名人,在散文(指不立誓、不重排夫妇的散文,与现代散文的概念不同)方面成就斐然,成为后世的楷模,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宋散文都发展成为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古文运动。
历史上,隋唐前的六朝处在我国第二次大分裂的黑暗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虽有一定成就(特别在文学理论与艺术形式方面)但总的趋势是形式主义文学占领统治地位,宫廷文学为主宰,诗文词赋都偏于声律形式与追求辞藻的美化。
这就使得作为对立面的“复古”思想开始萌芽。
初唐时要求改革的已大有人在,陈子昂就曾有过“复古”主张,李白也曾有意识地作过一番“复古”工作。
然而,这场运动是在中唐、两汉、刘时期形成并取得巨大成就的。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西)人。
曾任兵部、吏部侍郎等职。
他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他倡儒反佛,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他针对六朝的文风号召复古,实际是革新。
他主张为道而作文,文不能贯佛道而要贯儒道;文体要用三代两汉的散体,反对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
他在古代散文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了切合实用的散文形式,这在当时是积极进步的。
他既有理论又有创作,他的文章逻辑性强,新颖生动,创用的词语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有些已经成为现代汉语常用的成绩与词汇。
《原毁》、《师说》、《进学解》、《马说》、《画记》、《送李愿归盘谷序》、《祭十二郎文》等,都是散文的上品。
他的《杂说》是对人材埋没的感慨,以千里马与伯乐作喻,感染力很强。
他的《毛颖传》,内容近似小说,妙趣横生。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晚年遭贬,死在柳州刺史任上。
他提出的“文以明道”之“道”,不同于埋愈的儒道之“道”;他不否定儒学也不反对佛学,在倡导古文这一主要点上,与韩愈一致,是韩愈古文运动的有力支持者和宣传者。
在哲学思想上,他是封建社会中期杰出的唯物主义者。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baeb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b.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是指晚唐诗人李白、柳宗元、白居易,宋代著
名诗人苏轼、欧阳修、辛弃疾,以及清代文学家王实甫和王国维的散
文作品。
这八位作家的文字内容不同,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它们都有
一个共同点:细腻、贴近生活、朴素却又有深度。
李白的《静夜思》、《将进酒》,《登鹳雀楼》等作品,以清新
自然的笔墨,呈现出少年皓首的豪放之情。
柳宗元的作品,如《诗经》《洞仙歌》《登江州驿中壁》,总能用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达出他对
青春和大自然的热爱。
白居易的《忆江南》、《琵琶行》等作品,则
用肥美新奇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种既宁静又芬芳的情趣。
苏轼的《石州慢》、《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诗歌作品,
把生活的真实再现得淋漓尽致,还表现了一种优雅而凄凉的沧桑感。
欧阳修的《渔家傲·丙辰中秋》、《独坐敬亭山》等作品,则将中国
传统文化的厚重而又神圣之气以清新而淡雅的歌谣体现出来。
辛弃疾的“水龙吟”、“水调歌头”等,以流畅轻柔的抒情,收
放自如,表现出一种灵动而洒脱的情怀。
王实甫的“渔家傲·丙辰中秋”、“菩萨蛮·风入松”等作品,把山水的风景和人生的种种悲欢,渲染得柔和又细腻。
最后,王国维的“静夜思”、“渔歌子”等作品,让人们在抒情上看到心头苍凉,在淡泊中体会到灵秀勃发。
以上就是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大致内容,这八家作家所作的文字不同,风格也各有不同,但它们却各有特色,都用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将晚唐宋时期的文字文化精髓呈现给我们,让我们感受着如今尚存的
文字深邃而灵动的精神。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1846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8.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其中包含八位著名的文学家:王维、柳宗元、李白、韩愈、刘禹锡、文天祥、苏轼和辛弃疾。
他们的作品将清新抒情和深奥生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典文学的里程碑。
王维(701-761)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文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把山水风光描绘得富有光彩,富有深情,其中《相思》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
柳宗元(772-846)是唐末五代传奇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脍炙人口,尤以《满江红》最具代表性。
其他作品如《浣溪沙》、《锦瑟》也都很受欢迎保存至今。
李白(701-762)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富有灵性,其《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等诗篇千古流传,令人叹为观止。
韩愈(768-824)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他擅长文章,善于讽刺,其作品表达丰富。
他的《书愤》抨击王室官僚,被誉为文章之冠,《谏议大夫职弊论》等也广受赞誉。
刘禹锡(772-842)是唐朝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婉柔恬淡,令人陶醉,其代表作有《醉花阴》、《水调歌头》、《蝶恋花》等,受到文人骚客的热捧。
文天祥(636-727)是唐朝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九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政治思想家”,他的《汉书》等文章也很受人们的称道。
苏轼(1037-1101)是宋代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能够把最深奥的心理抒发得淋漓尽致。
他的著作有《东坡记》、《凤求凰》等,其诗歌也堪称佳作,尤其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使他成为文坛上的传奇人物。
辛弃疾(1140-1207)是宋朝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歌凝重抒情,令人叹为观止,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满庭芳》等,其词作更是脍炙人口,大受欢迎。
以上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总结,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86cd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d.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
他们提倡古文运动,借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使散文洗去绮靡晦涩的文风,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韩愈是其领袖,其余七人也都各有建树,共同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本书以八位文学家的生年为序,精选韩愈散文27篇、柳宗元散文20篇、欧阳修散文18篇、苏洵散文12篇、曾巩散文6篇、王安石散文7篇、苏轼散文25篇、苏辙散文5篇,共计120篇佳作,经过精心编辑加工制作而成。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客死于柳州。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https://img.taocdn.com/s3/m/051487a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6.png)
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散文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等特点的宋代作家是苏轼。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
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70465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唐宋时期,有八位作家被称为“八大家”,他们的散文作品极富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这八位作家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李煜和花蕊夫人。
柳宗元,字道元,号摹古。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笔入唐代文风,以唐宋时期的古代文学为榜样,创作出不少优美的散文杰作。
他的散文语言朴素而细腻,笔调清新自然,以唐风为中心,勾勒出一副空灵清幽的画卷。
他的著作以《摹古偶题》、《摹古长短句》和《鞠诗五百首》最为知名。
韩愈,字玉芝,号睢黠、芝。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宋文库”,他的文学成就很高,有数百篇《文苑英华》,他的散文最著名的是《管子诗文集》和《新撰稿》。
韩愈的散文以其高深的文化内涵、稳重的文学语言和简练的文字结构,为古代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阳修,字季夷,号芋仙、梅子黄旗。
他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大家,兼文、哲、诗、词、绘。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有《诗文集》、《诗词歌赋》、《金石记》等众多著作,以及传世的“四书五经”之一《道德经》的重要篇章等。
他的散文充满心灵感悟,风格秀丽,抒情优美,从景物的繁复中勾勒出人生哲理思考。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和玉碧云。
他是宋代文学家,被誉为“宋词派开山鼻祖”。
他创作的传世佳作有《赤壁赋》《病赋》等,他的散文刻画和抒发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同于其他人的散文,他的散文更多元化,就如他的著作《忆江南》所言,可以从无限延伸出抒写故人的怀念、抒发郁闷的情绪,和思考国家的命运,体现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黄庭坚,字文长,号芳草。
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学成就非常高,有《新诗续编》等,他的散文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性的比喻,把景物和自然与思想完美融合,给人以深刻的文学视野和洞察力。
米芾,字泰使,自号东岳。
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正蒙》《龙隐拾得》《文史通义》等,他的散文具有细腻的感情和文笔,不仅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深切的情愫,而且他还用细腻的笔调表达了对古今文学的怀念之情。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4f1d8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f.png)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引言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时期的八位著名文学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黄庭坚和陆游。
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各有卓越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本文将对这八位文学家的特点与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 唐代三绝1.韩愈:重视古文演绎,注重情感表达,主张“文章合适为美”。
作品多为议论性质,倡导道德伦理。
2.柳宗元:善于辞章婉转并注重实事求是。
以史为鉴,反映社会现实,并提出治国思想。
3.欧阳修:文笔雄浑刚健,并注重艺术性。
对史事有深入研究,作品富有感染力。
二. 苏门四学士4.苏洵:追求真实自然,倡导诗画同源。
作品主题广泛,描写细致入微,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5.苏轼:辞章飘逸,以豪放为笔墨风格。
热爱自然,对诗词创作有巨大贡献,并以散文见长。
6.王安石:注重兴利除弊,提出变法思想。
作品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
7.黄庭坚:清新婉约的词人,情感细腻而富于民生意味。
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的体验进行了深入描写。
三. 南宋两家8.陆游: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怀,文笔雄浑且沉郁。
批评社会陋习,并倡导清廉政风。
四. 文学特点与风格比较•韩愈、欧阳修、苏洵和王安石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治理,强调文字表达力和实用性。
•柳宗元、苏轼和黄庭坚更加关注具体现实问题和人文价值观培养。
•陆游则在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情绪与奋发精神。
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创作上各有侧重,但都以写实性和艺术性结合为目标。
从内容的角度看,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道德伦理、政治变革以及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从形式的角度看,他们积极倡导篇章构建、辞章华美和意境表达。
这些特点与风格不仅使得唐宋八大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唐宋八大家以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是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化水平的高度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闪耀夺目的一颗明珠。
通过对比分析他们的特点与风格,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对于文学发展的贡献,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简述唐宋八大家及其各自的散文风格
![简述唐宋八大家及其各自的散文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dafb8e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d.png)
简述唐宋八大家以及各自的散文风格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韩愈的散文风格简练生动,叙事抒情并重,以雄健的笔力,弘扬儒学,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习气,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文风豪健。
他的《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等作品都是代表作。
柳宗元的散文逻辑严密,文笔犀利,是议论文高手。
他的作品以“孤愤”为主题,风格峭硬清劲,揭露社会的不公和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代表作有《捕蛇者说》、《永州八记》等。
欧阳修的散文平易简洁,委婉流畅,以情动人。
他主张“文简而意深”,追求自然含蓄的文风。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其中苏洵以策论见长,苏轼以才情出众,苏辙以稳健朴实著称。
三人的散文都重视说理叙事,风格各异。
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轼的《前赤壁赋》都是代表作。
王安石的散文文如其人,倔强执拗,锋芒犀利。
他的作品以政治题材为主,主张“新变”和“尚实用”,代表作有《读孟尝君传》、《答司马谏议书》等。
曾巩的散文四平八稳,藏锋不露,符合人们对“儒”的期待。
他主张“明道致用”,风格平易自然,结构严谨,长于议论。
代表作有《上舍原书》、《墨池记》等。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采众古人之长,继承了先秦两汉的说理叙事优点,借鉴了骈文中的写景抒情特色,以散文为主体,偶尔巧妙地在其中穿插四六,极度扩展了散文的表现力,为后世散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八大家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创作风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a5220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9.png)
唐宋八大家的创作风格比较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其中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曾巩、王仁裕和晁补之都是当时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这八位文人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将对他们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
1. 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早活跃于文坛上的一位,他主张纠正时弊,提倡治理社会。
在文学创作上,他注重文字的规范性和内容表达的真实性。
他以直白明快的笔触描绘现实问题,采用严肃庄重的表达方式。
2. 柳宗元柳宗元强调思想深度和意境抒发,在文章中常以寓言和警世之意来浓缩思想。
他写作风格优雅、清新,注重文字质朴自然,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给人以启迪和深思。
3. 苏轼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具才华的一位,他擅长于写作诗词、散文和骈文。
苏轼的创作风格多样,既能写豪放浑厚的山水田园,又能写抒情细腻的人物形象。
他语言犀利而富有张力,富于幽默感和智慧。
4. 王安石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政治家,《新法》改革是他的代表作。
在文学创作上,他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主张将当时社会问题与文学紧密结合。
他的作品更注重实用性和对社会问题的直接触及。
5. 欧阳修欧阳修善于描绘生活琐事中的细节,并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形象。
他的文字流畅、含意丰富,常用调侃讽刺之语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的看法。
6. 曾巩曾巩注重传统价值观念,在文章中多以道德教化为目标。
他的风格庄重、深沉,语言凝练而富有力量。
他常用典故、古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给人以深度思考的空间。
7. 王仁裕王仁裕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为少见的一位,对于王仁裕的作品和创作风格了解相对较少。
据传述,王仁裕的作品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方面,但具体风格不详。
8. 晁补之晁补之是唐宋八大家中也比较少为人所熟知的一位。
据了解,晁补之以史传文学才情高峻闻名于世。
他善于写作骈文,并强调文字修饰和华美。
在总结上述八位唐宋八大家的创作风格时,可以看出他们各有特点:韩愈注重真实性;柳宗元精于抒发思想意境;苏轼多才多艺;王安石关注社会实际问题;欧阳修善用讽刺手法;曾巩强调道德教化;王仁裕较为少见并未详细了解;晁补之以史传文学才情高峻而著名。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与文学风格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与文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5782e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0.png)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与文学风格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的八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这些文学家们在散文创作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
本文将分别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贡献和特点。
一、韩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早的一位文学家,他被称为“文皇”。
韩愈的散文以雄壮豪放、气势磅礴为特点,反对浅显的文风,提倡庄严、正统的文风。
他的散文作品善于表达爱国情怀和社会意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韩愈的散文作品中常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辞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二、柳宗元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位文学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思想家。
柳宗元的散文以文章洗练、表达深邃为特点,注重反映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他的散文作品追求真实和深刻,语言简练,清新自然。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常常以个人经历和观察为基础,以点明领会人生的真谛。
三、苏洵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中才华横溢的一位文学家,他以其雄辩的文笔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苏洵的散文作品富有独特的叙事和描写技巧,常常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思考和反思。
苏洵的散文作品语言优美,行云流水,给人以很高的阅读享受。
四、苏轼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文学家,他是文学家中多产而又卓越的一位。
苏轼的散文以丰富多样、富有情趣为特点,擅长描绘细腻的人物情感和环境描写。
他的散文作品不拘一格,兼采豪放和儒雅之风,语言生动有趣,常常给人以欢乐和愉悦之感。
五、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中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而受到赞赏。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富有旷达和激情,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六、王安石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中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赞誉为“文明之祖”。
王安石的散文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广泛,特点是以诗意的写作风格,展现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4d452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f.png)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唐宋时期,散文写作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写作技巧,其中唐宋八大家作为代表,对散文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
一、背景介绍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文天祥。
由于历史时代的差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也略有区别,但八家的散文都追求真实、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状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韩愈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韩愈的散文注重理论探究和宏观抒发情感。
他的散文语言平实朴素,融汇了古文的端庄和散文的自由,力求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
三、刘禹锡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刘禹锡的散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善于揭示社会现象,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他的散文注重描写细节,注重语言的生动表现力。
四、柳宗元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柳宗元的散文注重思辨和哲学思考,他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世界的规律,同时又能从微观的细节中感受生活的真实。
他的散文语言严谨简练,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
五、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欧阳修的散文以叙事为主,他擅长描写人物和场景,注重情节的安排和推进,给人以强烈的叙事感受。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六、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三位苏氏父子的散文多以抒情为主,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他们的散文注重文字的美感,追求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情感的深刻抒发。
他们的散文语言流畅,充满音乐感,风格独具特色。
七、文天祥的散文风格与写作技巧文天祥的散文主要表现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勇于直面社会问题,敢于对当权者进行直接批评。
他的散文语言慷慨激昂,情感充沛,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总结起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注重真实表达、关注社会现象、关怀民生问题。
他们的散文写作技巧多样,有的注重思辨,有的注重叙事,有的注重抒情,但无论何种风格和技巧,都以独立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为基础。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https://img.taocdn.com/s3/m/9e4c9d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c.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是一本对唐宋八大家散文进行鉴赏和解读的辞典,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散文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并探讨其散文风格和艺术特点。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文天祥。
他们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来看唐代的韩愈。
韩愈的散文作品以《师说》、《进学解》等著名。
他的散文语言雄浑有力,富有感情色彩,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他的散文风格独特,以明快的语言和辞章著称。
接着,柳宗元是唐代另一位重要的散文家。
他的代表作有《赤壁赋》、《与山巨源隐居书》等。
柳宗元的散文以浑厚的思想和宏大的气势著称,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和景物的形态,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刘禹锡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以《陋室铭》、《岁晏行》等著名。
刘禹锡的散文具有明快的笔触和流畅的句式,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欧阳修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散文作品以《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著名。
欧阳修的散文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哲理和感慨。
进入宋代,苏洵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以《赤壁赋》、《咏史诗》等著名。
苏洵的散文以豪放的气势和犀利的笔触著称,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散文作品以《东坡乐府》、《前赤壁赋》等著名。
苏轼的散文以豪放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他的散文作品以《赠刘景文》、《赠杨司令官》等著名。
苏辙的散文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著称,他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文天祥是宋代抗金名将和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以《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名。
文天祥的散文以豪放的情感和慷慨激昂的语言而著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忧虑。
唐宋八大家散文及其。风格
![唐宋八大家散文及其。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d8e3a6ca98271fe910ef98c.png)
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风格一谈到唐宋散文,多数人都会立即想到「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俪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建立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在文坛上蔚为一股风潮。
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目前高中国文各家版本所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颇多,综计有二十七篇,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且篇篇皆具特色,值得细心赏读。
以下即分别择要说明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并一一举例,以略明其梗概。
一、韩愈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健将,毕生以发扬儒家学说,排拒佛、老思想为己任,主张文道并重的散文。
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
如为了阐述从师问学及尊师重道之理而作的〈师说〉,文中反覆议论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独特的见解,其结构谨严、脉络通贯,句型骈散兼用,笔法亦错综而变化多端,是论说文中的典范。
另〈原毁〉也是韩愈极有名的论说体散文,旨在探究毁谤恶习的根源。
文章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修养作对比,从而析出今之君子的「怠」与「忌」,实为「毁」的根源。
全篇逐层阐析,说理透彻,富于逻辑,遣词用字虽平浅,却颇有古劲之风。
〈送董邵南序〉是一篇为朋友送行而写的「赠序」,但韩愈意在言外,旨在劝阻朋友远行,因不便直说,故含蓄委婉地于文章中旁敲侧击,或以「古」「今」对比,或从「有合」之意转折至「不合」。
文虽不长,却富于情理,极尽曲折跌宕之能事,可见得韩愈高奇的文才及风格。
〈张中丞传后叙〉则是为了阐发和补充李翰所作的《张巡传》而写的史传文章。
韩愈以侧面方式描写,透过遗闻轶事,表达出张巡、许远及南霁云等人的爱国形象与坚强性格。
全篇于叙中带议,议论处理直气壮,记叙处生动逼真,充分掌握了人物的精神,使原本琐碎的材料能杂而不乱,读来也能一气呵成,是韩愈传记文的力作。
韩愈除了擅长于立意说理的议论文之外,写起感怀悼亡的抒情文章,也同样哀恻动人。
唐宋八大家散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26f0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2.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流派,其中散文的创作和成就特别显著。
这八位大家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文天祥。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被誉为唐散文“开山鼻祖”。
他主张文言文,倡导“以经典立文、以风雅成章”,强调“文以载道”,主张文学要有现实意义和参政能力。
他的散文传承了前人的优点,形式多样,文字简练,富有感人力量。
柳宗元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位。
他的散文作品不拘形式,文风优美,内容丰富,善于直言不讳,批评社会现实和揭露人性弱点。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学价值。
他要求文学要有观点、有感情,文章要体现作者个性。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全宋最有文采的文学家”。
苏轼是宋代重要的文化人和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高妙,文笔清丽,语言流畅,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颇高。
他的散文善于用事证明理,感情真挚、内涵丰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欣赏。
苏洵和苏辙是宋代文学史上的兄弟俩,二人合称“苏门兄弟”。
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协力配合,破除了宋代文学“旧说”的束缚,以白话文写作,提出了“热文”创作理论,开创了新的文学思潮,对于宋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安石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以语言精练准确、层次清晰为特点,充满着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
文天祥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的散文高洁卓绝,言辞深刻、感人肺腑,主张思想自由和良政为民,精神力量极具号召力,为中国文学和文化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综上所述,唐宋八大家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格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3803f7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9.png)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格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杰出文学家,包括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晁补之、曾巩和陈亮。
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们的文学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韩愈韩愈是唐朝文学大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领域。
他的文学风格深受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强调文言文的简练明了和直白精准的表达方式。
韩愈的作品注重思想性和议论性,著名的代表作有《师说》、《早发白帝城》、《进学解》等。
二、柳宗元柳宗元是唐朝和宋朝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鲜明,作品主张抒情、笔法优美、文字深刻,反对浮夸和华丽的文学风格,代表作有《与朱放翁书》、《卖油翁》、《小石潭记》等。
三、欧阳修欧阳修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评论、散文和诗歌领域。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独具匠心而著称,注重抒情和抒情描写,代表作有《生查子》、《横塘路》、《醉翁亭记》等。
四、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和小说等多种类型。
苏轼的文学风格主张实用性、自然性和精神上的自由,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赋》、《木兰花慢》等。
五、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
王安石的文学风格强调写实和现实主义,主张以现实为基础,以社会和人民为中心,代表作有《岳阳楼记》、《雪梅·其一》、《钓竿行》等。
六、晁补之晁补之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领域。
晁补之的文学风格以真实感和生活感为主要特点,他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著名的代表作有《洛神赋》、《论师说》、《女史箴图》等。
七、曾巩曾巩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風格─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例溫光華‧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談到唐宋散文,多數人都會立即想到「唐宋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運動」,以革新六朝以來駢儷雕飾、專事浮華的文弊,建立嶄新的文風為號召,在文壇上蔚為一股風潮。
宋代的歐、曾、王、蘇等文家,繼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更拓展了散文創作的領域,因此可說「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目前高中國文各家版本所選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頗多,綜計有二十七篇,其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且篇篇皆具特色,值得細心賞讀。
以下即分別擇要說明八大家的散文風格,並一一舉例,以略明其梗概。
一、韓愈韓愈為唐代古文運動健將,畢生以發揚儒家學說,排拒佛、老思想為己任,主張文道並重的散文。
他的散文氣勢雄奇,語言精鍊,筆力遒勁,條理明暢。
如為了闡述從師問學及尊師重道之理而作的〈師說〉,文中反覆議論從師學習的必要性,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等獨特的見解,其結構謹嚴、脈絡通貫,句型駢散兼用,筆法亦錯綜而變化多端,是論說文中的典範。
另〈原毀〉也是韓愈極有名的論說體散文,旨在探究毀謗惡習的根源。
文章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修養作對比,從而析出今之君子的「怠」與「忌」,實為「毀」的根源。
全篇逐層闡析,說理透徹,富於邏輯,遣詞用字雖平淺,卻頗有古勁之風。
〈送董邵南序〉是一篇為朋友送行而寫的「贈序」,但韓愈意在言外,旨在勸阻朋友遠行,因不便直說,故含蓄委婉地於文章中旁敲側擊,或以「古」「今」對比,或從「有合」之意轉折至「不合」。
文雖不長,卻富於情理,極盡曲折跌宕之能事,可見得韓愈高奇的文才及風格。
〈張中丞傳後敘〉則是為了闡發和補充李翰所作的《張巡傳》而寫的史傳文章。
韓愈以側面方式描寫,透過遺聞軼事,表達出張巡、許遠及南霽雲等人的愛國形象與堅強性格。
全篇於敘中帶議,議論處理直氣壯,記敘處生動逼真,充分掌握了人物的精神,使原本瑣碎的材料能雜而不亂,讀來也能一氣呵成,是韓愈傳記文的力作。
韓愈除了擅長於立意說理的議論文之外,寫起感懷悼亡的抒情文章,也同樣哀惻動人。
如〈祭十二郎文〉是韓愈為了自己情同手足的侄子韓老成遽逝而寫的悼亡之作。
文中寫幼時孤苦相依的情景、聚少離多的感慨、生死無常的哀痛,皆屬真情至性之語,從肺腑中自然流出。
全篇造語懇摯,不假雕飾而有無限悽愴的情韻。
又如〈柳子厚墓誌銘〉則是為好友柳宗元所寫的墓誌銘。
文章從柳宗元一生遭遇、為人、文章成就和兩人間的深厚感情著筆,對於柳宗元的坎坷命運寄予無限的惋惜與同情,對當時的世態人情,也流露出激情的感慨。
全篇立意深切,情摯語真,文筆簡鍊,其中亦可見韓愈為文犀利奔放的風格。
二、柳宗元柳宗元和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文壇常以「韓柳」並稱,都是傑出的散文作家。
柳宗元文章風格雄深雅健,峻潔精奇,為文勇於創新,尤擅長於山水遊記、寓言、傳記及議論體文章的寫作。
在柳宗元的手中,「古文」寫作的技巧手法更為提高,表現藝術也更顯成熟。
首先,在遊記方面,以貶居永州時期所寫的〈永州八記〉為最著。
這八篇遊記散文,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續,就像一卷精美的山水畫長軸,把秀麗的奇山異水,描繪地形神畢肖。
由於柳宗元此時身處懷才不遇的鬱悶中,故尋幽訪勝之際,每能獲得遊心物外的理趣。
如八篇之首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寫柳宗元登臨遊賞西山的過程中,所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感悟,而之前因長期貶謫的鬱悶心情也一掃而空。
作者將自己的心情與西山奇麗的山水風光結合,在情景交融的狀寫中,展露了自己「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曠遠心境。
全篇字琢句鍊,筆調明快,而情思亦雋永遙深,讀來尤能令人回味無窮。
又第三篇〈鈷鉧潭西小丘記〉,則寫鈷鉧潭西小丘景色的奇異,和它為人遺棄的遭遇,並從而寄託作者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
小丘的被棄,正像是作者自己在宦途上的挫折,其境遇相似。
但在買丘、賞丘的過程中,也意外得到豁然開朗的喜悅。
這兩篇山水遊記,在清麗的敘事筆觸中,也寄託了作者的感懷,情景交融間,更有千般餘韻隱含其中。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所窮」,予人廣闊無際的浩瀚情懷;「枕席而臥,則清冷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則透顯出淒幽的情調。
將豐富的感情與奇麗的景觀融為一體,使得文章富有詩情畫意的風格和意境,這也正是柳宗元山水遊記能獨步千古的原因吧!其次,在寓言方面,柳宗元關心時政,為文常以「寓言」方式來揭露世態人情的流弊與病態,從而發揮諷諭或鑑戒的功能。
篇幅雖多屬簡短,但含意卻深長。
如〈三戒〉即為公認的名篇。
〈三戒〉是以「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則組成,皆以動物作為故事的主角。
主旨是要諷刺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干非其類」的人物,寓言中麋、驢、鼠三種動物都是作者刻意創造出來的,其構思巧妙、形象鮮明,文筆犀利,極具警世意義。
另如〈蝜蝂傳〉則是一篇借用傳記方式來寄託諷意的寓言。
蝜蝂善負、好上高、至死不變的行為,正像一些世人貪得無饜、至死不悟的貪婪本性。
這也是一則短小精警、意味深長、耐人尋思的故事。
至於〈種樹郭橐馱傳〉則屬於一篇寓言性質的傳記文章。
文藉郭橐馱所述種樹之理,申說施政治民之道。
雖是傳記,但人物、情節似實亦虛,在問答之中揭明植木之理,並繼而引申出為官之道。
文章構思奇崛,立意深刻,蘊含濃厚的理趣。
再者,在議論文方面,柳宗元以睿智的眼光,立新題,寓新意,故常能發人之所未發。
如〈捕蛇者說〉是透過捕蛇人之口,揭露賦斂之毒更甚於蛇的社會現實,對於當時民生的苦況,寄予無限的關懷與同情。
捕蛇人對自家悲慘遭遇的傷心自述,是全文的重心,表現了人民百姓無奈的控訴。
本文在寫作上與《禮記‧檀弓》「苛政猛於虎」立意相近,但規諷之意旨則更為深刻,文章波瀾也更顯得起伏多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另外,〈送薛存義序〉一文中,柳宗元藉為薛存義送行的機會,於文中抒發為官之理,並以本文相贈,是一篇前議後敘的贈序文章。
文中以為官吏應為人民公僕,應服務人民,而不能役使人民,否則可加以責罰、罷免。
如此先進的見解,可作為研究柳宗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獻。
其立意精警、義旨顯豁,是理長而味永的名篇。
清代劉熙載曾將本文和韓愈的〈送董邵南序〉相提並論,以為〈送董邵南序〉「可謂變化之至」,而本文則「可謂精能之至」,指出本文內容精深獨到,語言精潔雋永的寫作風格。
三、歐陽修歐陽修在北宋文壇倡導詩文革新,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提出明道致用的文學主張。
他不僅是古文家,在詩、詞、賦的創作上也極有特色和成就。
歐陽修的散文平易流暢,清新自然,具有婉約含蓄之風貌。
如其最有名的〈醉翁亭記〉,寫於貶知滁州之時,歐陽修寄情山水,從而領會到山水之樂、遊宴之樂及與民同樂之樂。
文章以「樂」字為主線貫串全篇,脈絡清晰,形成往復迴環的韻律,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自己以順處逆的怡然心境。
全篇筆致清麗細膩,文詞練達,韻致無窮,是山水遊記的千古佳篇。
至於〈縱囚論〉則是歐陽修翻案文章中的名篇,旨在對唐太宗縱囚史事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
既是翻案,文章勢必有破有立。
文中除了駁斥唐太宗縱囚將致「上下交相賊」,其目的不過在於施恩求名,因此認為聖王治國應「本於人情,不立意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以建立常法。
全篇剖事析理,縝密周到,透闢深刻,其逐層論辯,極能令人信服,如「刀斫斧截,快利無雙」(《古文觀止》吳楚材之評語),是一篇發揮雄辯之才的力作。
歐陽修除了是文學家,也是傑出的史學家。
他所奉詔修撰的《新唐書》,及獨力撰述的《新五代史》,都是別具文學特色的史學名著。
如〈五代史記一行傳敘〉是為了表彰在亂世中特立獨行、有益風俗教化人士所撰〈一行傳〉的序文。
文中感歎五代之世倫常敗壞、廉恥不復之際,其間能潔身自負之士鮮見於世。
歐陽修撰史為揚善彰名,於殘闕史料中搜羅,而略可敘錄者僅得四、五人而已,從中可見歐陽修仿《春秋》筆法褒善貶惡、端正人心的批判精神。
全篇文筆簡鍊明淨,很能發揮序文鉤稽作意的功用。
四、曾鞏曾鞏的文章醇厚,頗有平和之氣,風格和歐陽修相近,古來並稱「歐曾」。
曾鞏長於議論,為文講究布局章法,故結構嚴謹,條理清晰。
如〈墨池記〉是藉王羲之墨池學書之事,來揭明「勉學」的主旨。
文雖以「記」為名,但實際上是一篇議論文,勉勵學者應勤學苦練,深造道德。
全篇即事說理,託物言志,在詰問轉折的語氣中,可得紆徐委婉的韻致,而其文字簡鍊樸實,寄意淵雅深邃,讀來尤能發人省思。
五、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所作文章多關於政令教化、經世致用。
其學術根柢淵博,故為文文筆遒勁,思慮縝密,風格則剛峻峭拔。
如〈遊褒禪山記〉是一篇以議論說理取勝的山水遊記。
王安石借遊褒禪山為題,抒發遊山探洞的感想與心得。
全文先敘後議,結構謹嚴,從中寄寓了積極進取的襟懷和貫徹志向理想的精神,並勉學者應「深思慎取」,是一篇借題發揮的遊記散文。
就如同〈墨池記〉,本文由景生情,因事見理,全篇融情、景、事、理於一體,表現出宋代散文長於議論、結合敘議的風格特色。
又如〈傷仲永〉也是一則敘議結合的短文。
文章透過一個神童因失學而終淪為常人的故事,說明天賦並不足恃之理,並強調受教學習的重要性。
文章或敘或議,皆有條不紊,深入淺出,尤其在精簡、樸質無華的文辭中,卻仍能富含警惕世人的深意。
另外,〈讀孟嘗君傳〉則是王安石在閱讀《史記‧孟嘗君列傳》之後所寫的一篇翻案文章。
文從孟嘗君重用雞鳴狗盜之徒而使有志之士不至,因此無法得到真正賢才之理,駁斥孟嘗君能得士任賢的傳統說法。
全文篇幅極短,但氣勢勁健,雄辯有力,可見王安石讀書能不拘於定見,並勇於提出獨特觀點的識力。
在政論文方面,〈答司馬諫議書〉是一篇就新法答覆諫官司馬光的書信。
文中針對司馬光所指「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逐一提出剖析辨駁,並重申變法的決心。
文章理足氣盛,在委婉和易的語勢中,卻充滿勁悍剛銳之氣,其推行新法的堅定決心,昭然可見,不但充分顯現了王安石的人格與風格,也證明了文章風格與作家個性人格兩者間的密切聯繫。
除了展現剛正性格的文章外,如〈祭歐陽文忠公文〉則是一篇較為柔婉,深具情致的祭奠散文。
王安石和歐陽修在政治理念上的歧異,並未影響兩人之間的深厚交誼。
在文中,對歐公的文章、氣節、功業、品德,皆推崇備至,並申一己嚮慕瞻依之情。
語語發自心坎,一吟三歎,極盡哀傷沉鬱的情思。
六、蘇洵蘇洵為文得力於《戰國策》、《史記》,故所為文簡直老練,頗有先秦古勁之風。
由於長於史論、策論一類的議論文章,故文章之論點鮮明,說理透闢,如他著名的史論名篇─〈六國論〉,是藉戰國時六國因賂秦而自取滅亡的事例,以諷北宋當時對契丹、西夏納幣求和的屈辱政策,其主旨的言外之意,實在於鑒古諷今也。
蘇洵以為六國滅亡之因主要在於「賂秦」,且「不賂者以賂者喪」,全文便以此為中心論點,各段緊扣此論點,從正反面多方逐層展開申論,其條理清晰,語言犀利明快,精鍊準確,氣勢亦跌宕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