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赠友送别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课件
送别诗常用意象的审美情趣
植物:柳、孤蓬、春草、浮萍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霜
别离,是令人哀伤愁怨的,
故古代诗人创作出了不少
含悲忍泪的名篇;但别离
所包含的感情又是复杂的,
它表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 的情感世界。
送 别 诗 中 的 情 感
⑵时间意象:如
黄昏、月夜、秋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 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 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 “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 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 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⑶环境意象:如
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抒胸臆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
2:借景抒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3:托物寓情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 别 特诗 点的 二诗 题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 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 《渡荆门送别》、《送友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 肆送别》、《送友人入蜀》、 《白雪歌送友人》等。
• 空间意象
• 时间意象
• 环境意象
送 别 诗 中 的 意 象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黄昏、月夜、秋
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 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 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 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 暮客愁新”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课件)
三、以喻显情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
四、借酒抒情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长亭 • 2、杨柳 • 3、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 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 词以致意”。 • 4、南浦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思考
•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 特征(离别的环ຫໍສະໝຸດ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 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 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 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 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一、直抒胸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李白的《赠汪伦》
二、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薛涛《送友人》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高考语文复习赠友送别诗鉴赏
高考复习赠友送别诗鉴赏江苏省镇江中学张正平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一、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高考语文复习:送别诗鉴赏课件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三)送别活动
1.设酒饯别 酒是神奇的东西,酿自稻粱,回味悠长。古人把酒视为珍贵的饮馔, 在送别时与离人共饮,借酒传达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以酒饯别 2.折柳赠别 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作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十二里,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灞桥旁设有灞亭,供 人话别。起身告别时,人们折柳相赠。 3.歌唱送别 以唱歌的形式送别,由来已久。古时以离别为主题的歌曲有骊歌、离 歌、阳关三叠等。
B.颔联所写的大丈夫形象,威武潇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
C.“游子本颜诗”主在要作是者议那论里,,就但是也因有离描别写而,呈如现“的杖伤剑感对落尊泪酒的凄”切。之状。
D.尾联总束前面诗句,照应首联,点明了壮士欲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2. 清代沈德潜评本诗颈联“似游离于诗外,实则贴合无间”,请对此做简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一)题材标志
形式标志:题目中多有“送别”或“送”“别”等字眼。 ①送(别)+人名。李白《送友人》、王昌龄《送柴侍御》 ②地点+送(别)。 许浑《谢亭送别》、白居易《南浦别》、 ③地点+送+人物。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④地点+送+人物+归(使、游、还、入、赴)+地点。王维《送 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其他。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二)送别意象:
1.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渡口、津渡)、古道
南浦:屈原: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时在亭 中没酒饯行。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最新】高三语文高考古典诗歌复习之送别诗鉴赏 课件(共73张PPT)
•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
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
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 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 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4、乐景衬哀情
所描写之景色彩鲜艳,画面优美,以此来反 衬离别之苦
——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 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 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 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1、杨柳(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2、杨花(柳絮)
——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 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 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1、抒写亲人、情人间的离别 2、抒写同僚、朋友间的离别
A、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 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B、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 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动人。 C、送友人去远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D、 送友人去远游,写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意境高 远,情深意浓 。
赏古 专代 题诗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赏析
高三诗歌复习——送别诗赏析1.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及注释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
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
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⑴刬chuǎn地: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⑵鸣艣: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⑶南徐:州名。
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赏析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水涨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
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
”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
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别离" 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
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 以“柳”寓 “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 “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 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酒 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月 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 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 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
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两诗都借对水流的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
了反衬的手法。(2)不同之处: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 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 词。
灞桥(灞陵)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 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李白《灞陵行送别》
灞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霸陵。灞,即 灞河。因灞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 郊白鹿原东北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 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 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 的著名之地。
赠友送别诗 (1)诗歌标题常含有
的标志
“送”“别”“赠”“酬” “饯”等字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赠友送别诗鉴赏分析
•情感3:抒发对情谊的珍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4:表现诗人的志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阳关、古道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三)、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1、诗歌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试简单赏析。(4分) 1分 答: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的手法, 1分 由眼前的景色想象流水与云梦水泽的早晨相连, 1分 青山和洞庭湖的春天不分,流露出对游人一路山 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1分
• • • •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诗中“渺茫”一词历来被人称赞,试赏析。 (4分) 1分 •答:“渺茫”一词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 1分 出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的景象,更是诗 人茫然心境的描摹,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 然若失。 1分 1分
• 六、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埋云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诗鉴赏 课件20张
方法一:辨题目,通过辨别题目,确定诗歌类型。
方法指导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方法二:抓意象,抓住典型意象,感受送别意境。
方法指导
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兄弟出使,诗人心中定是不舍与惜别,但是诗人与兄弟分离两地早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为分别而伤春悲秋、依旧旷达,体现出诗人性格豁达,胸怀博大。同时对兄弟劝勉有加,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出二人深厚的兄弟情谊。
去做官或者被征发或出外经商与亲人告别。
情人别
与爱人执手相看泪眼。
边关别
征战边关与前来探望的官场友人告别。
送别诗的种类
友人别
或进京赶考或调任与好友依依不舍。
亲人别
方法指导
送别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赠汪伦》 、《送沈子福归江东》《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陆务观①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②(节选)范成大宝马天街③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④深。
京尘⑤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注]①陆务观:陆游,字务观,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靠近海边。
①待阙:等待补缺任命。
①天街:南宋京城的大街。
①道根:道德的基础,立身的根本。
①晋人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以表现其游宦晋朝都城洛阳的情景。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天街”“海浦”分别交代出行地与目的地,呼应标题中“送”“归”二字。
B.第三、四句实写首联中“心”的内涵,再次回扣题旨,指明今后去迹,表达归隐之切。
C.第七句宽慰友人,应看淡荣华高贵,第八句赞赏友人深植立身之本,能够忘怀得与失。
D.第九句运用典故,暗示京城的官场充满尘俗,第十句暗示陆游回去也不一定是坏事。
4.本诗第五、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送别怀人诗鉴赏
2022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 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
少府》 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考情分析
卷别
篇名
主观题设问
2020 《赠别郑炼赴襄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
新高考Ⅰ卷
阳》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020 江苏卷
《送沈康知常州》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 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借景抒情
① 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 的愁绪;
② 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 形象表现。
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 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 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鉴赏方法
• 鉴赏思路:明确意象→分析意境特点→寄托情感 • 答题思路: • 第一步: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 • 第二步: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 • 第三步: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与所表达情
高考真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送友人
高考语文复习赠送友别诗鉴赏共21页文档
情感:
一、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二、激励劝E勉valuation only. ed with三A、sp表os达e.深Sl情ide厚s谊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四Co、py排rig遣h别t 2意01之9-愁20绪19 Aspose Pty Ltd.
意象:
植物类:杨柳、梅花、春草(萋萋) 动物类:雁、寒蝉 物:行舟、羌笛E、va酒luation only. ed 自wit然h 景As象po:se(.S秋lid)es雨fo、r (.N愁ET)3云.5、C雪lie、nt 月Pr、ofile 5.2
开拓出丰富的审E美va想lu象at的io空n o间n的ly整. 体意象。 ed 意wi境th:A幽sp静os、e宁.S谧lid、e繁s f丽or、.N莽E苍T、3深.5远C、lie热nt烈P、ro高file 5.2
昂朴C、、o幽繁py远 华ri、 、gh空 荒t 灵芜20、、19辽孤-2阔寂0、、19苍渺A凉茫s、、po幽暗s美 淡e P、 、t朦 冷y L胧 寂td、 、. 淳 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E君va更lua尽ti一on杯on酒ly,. ed with Aspose.S西lid出e阳s f关or无.N故ET人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E愁va前lua路ti无on知on己ly,. ed withCAosppyorisgeh.tS天2li0d下1e9谁s-f2人o0r1不.9N识EATs君p3。o.s5eCPliteynLt tPdr.ofile 5.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赠友送别诗鉴赏江苏省镇江中学张正平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年湖北卷考查了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安徽卷考查了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一、风格和抒情方式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
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
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
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二、内容及主题倾向: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
如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问的《别程女》、黄景仁的《别老母》等等,抒写的是亲人离别之情;而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则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别刘谞》)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
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尧臣的《东城送运判马察院》等,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为“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三、常见意象的寓意: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四、写作技巧送别诗运用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
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
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都运用这种手法。
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