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关注。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一、生物修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特殊生理机制,生物技术可有效修复污染土壤。

例如,利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解毒的方式,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将重金属离子固定在污染土壤中,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某些菌根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磷、锌等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增强土壤质量。

二、生物制品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

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净化水体。

例如,构建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此外,利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菌种,如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可以实现氨氮和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废水中的氮污染。

三、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农作物生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农艺管理措施,从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例如,转基因水稻能够抵抗多种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转基因玉米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抗除草剂的能力,从而减少农业灌溉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生物制品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管生物技术对环境保护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充分考虑生态安全和伦理道德,并加强技术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地球环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大量投入研发新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借助生物体的代谢特性,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减少有害成分的技术。

这项技术基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解毒和降解等生理功能,并通过生物体的微生物组群来提高修复效率。

因此,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土污染的治理,包括重金属、农药、石油类物质等有机及无机污染物。

二、水体生物修复1. 有机污染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类物质、农药等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如石油降解微生物、蓝藻等,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同时,生物修复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无害。

2. 重金属去除重金属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其积累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健康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淀等机制,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并使其沉积在水中。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是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

三、土壤生物修复1. 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培育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此外,一些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

2. 有机污染物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通过代谢过程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一些具有生物解毒特性的微生物还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的形式,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展望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具有诸多优势。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而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学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的生理代谢过程来修复、净化受到污染的环境。

例如,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油污染地区的治理。

通过选育高耐受性的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和分解有害物质,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油污染的土壤。

此外,生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治理。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和微生物,利用其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可以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为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减轻环境中重金属的毒害。

生物能源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产生的能量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

例如,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它由生物体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

利用生物质能技术,我们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和木材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取而代之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来除去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物滤池和植物处理系统。

生物滤池是利用微生物对有害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分解的自然过滤器,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植物处理系统是利用水生植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进行吸收和转化的一种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特点。

这些污水处理技术在净化水体、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止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实现对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和净化,同时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生物技术,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来解决问题或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

在环境修复中,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植物和酶等生物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治理和修复,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分解和转化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将石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强化技术是微生物修复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向受污染环境中引入特定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这些菌株通常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生物刺激技术则是通过向环境中添加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刺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增强其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例如,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石油的降解。

此外,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同时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电能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技术。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挥发、稳定和降解等方式,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植物吸收是植物修复中最常见的方式。

一些植物具有超积累能力,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并将其积累在地上部分。

通过收割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植物挥发则是指植物将某些污染物吸收后,通过蒸腾作用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生物学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学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学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环境问题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成了当今社会的必然选择,而生物学修复技术正是其中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治理方式。

一、生物学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自身或组成的生态系统等方法,通过生物监测、生物修复等手段,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危害作用,从而实现环境的净化和恢复。

生物学修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利用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物物理化学机制,促进自然修复过程的发展,及时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废弃物、生成物以及毒性,从而达到环境重建的目标。

二、生物学修复技术的分类生物学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

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生物激化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

(一)生物激化修复:生物激化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进外来的微生物群或合成的微生物酶等,增强或改变受污染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土壤中自然同化污染物的过程。

本技术通常配合着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与根系作用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提高微生物菌群在土壤中的活性及数量。

常用于石油、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修复。

例如,加入微生物菌群等,促进土壤中生物活性,解毒物质,促进有害物质的分解及转化。

(二)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和代谢特性,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物质,成为环境中有益的物质的修复技术。

它的操作人员可以选择部分特定菌株代表或合成环境中的菌群来进行修复。

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主要组成:生化反应、降解、吸附等步骤。

以有机物的修复为例,常常采取静态或管控调节等手段,以提高生长速度及数量,促进有益物质代谢,与环境中的生态酶继续代谢对抗,使环境从受污染的状态恢复到可存活状态。

三、(一)重金属治理:重金属类毒物是影响环境及生命的重要有害物质之一。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态系统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科学家们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

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治理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性和降解能力来修复环境中的有机物污染物。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从而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污染的治理中。

例如,通过在受污染土壤中加入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恢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

二、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且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泥。

相比之下,微生物技术具有能源消耗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常见的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生物膜法等。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和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气体治理技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气体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微生物技术在气体治理中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可以将废气中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无毒的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处理含硫气体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微生物在气体治理过程中具有能源消耗低、操作方便和废物产生少的优势。

四、挑战和展望尽管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的应用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包括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等。

其次,不同微生物菌株的适应能力和降解效率存在差异,需要对不同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

此外,微生物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还需要解决工程化操作和成本等问题。

展望未来,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挑战,如何有效地修复和保护受污染的环境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治理手段,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逆性强、传播快等特点,成为生物修复技术中的重要角色。

例如,在油污染地区,科学家们发现某些植物具有吸收、分解石油类物质的能力,通过大量植株的种植,可以净化环境中的油污染物。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而减少或中和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的植物,可以进一步提高修复效果。

然而,植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植物修复过程较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例如酸性土壤或高盐碱地区,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修复效果。

因此,对于不同的环境和污染物,需要精确选择和设计植物修复方案,以提高修复效率。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另一重要角色。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无机物质,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石油、农药等。

此外,微生物还能修复地下水和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氮磷等。

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还能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条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其次,微生物修复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合适的控制。

此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长期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保证。

三、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生物修复技术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生物修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生产、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领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生物修复、生物监测和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来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来修复受污染的环境,以恢复其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

这种修复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无污染的特点。

生物修复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生物体并合理利用其代谢和生理特性。

1.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吸附、富集和分解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例如,水稻可以吸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物质,通过其根系和组织内化学成分的变动来修复污染的土壤。

菜豆和黄豆等豆类植物则可以利用其根瘤中的固氮菌来修复受损的土壤。

2.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降解和清除受污染物质的过程。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有机废弃物和石油类污染物,通过降解有机物质来清洁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监测生物体的生理和生物化学指标,来评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

生物监测能够提供实时、定量和可持续的监测数据,帮助人们了解环境变化和评估环境影响。

1. 生物指标监测生物指标监测通过监测生物体的生理指标来评估环境质量。

例如,鱼类、蜗牛和蜻蜓等生物体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可以通过监测它们的行为、生殖能力和生长状况来判断环境质量。

2. 生物标志物监测生物标志物监测是通过监测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或生物化学物质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例如,某些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程度和转变产物来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种类。

三、生物资源利用生物资源利用是指利用生物体提供的物质和能源来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

生物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 生物能源利用生物能源利用是指利用生物体的生物质和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和生物过程来修复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以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既能有效地清除污染物,又能避免传统修复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来修复环境污染的方法。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储存在植物体内,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土壤污染修复、水体污染修复以及空气污染修复等。

例如,银杏树在修复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通常包括两个步骤: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

生物降解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而生物转化则是指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转化为可回收利用的物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水体污染修复以及废气处理等方面。

例如,利用一些特定的细菌可以将污染物质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易溶解的硫化物,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三、生物堆肥技术生物堆肥技术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

通过优选合适的微生物和调节堆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将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稳定的有机质,并将其中的营养元素锁定在有机肥料中,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生物堆肥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废弃物处理、餐厨垃圾处理以及园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通过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废弃物,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养分。

四、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式来改良其性状或者增强其功能的技术。

在生物修复中,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良植物或微生物的性状,使其具有更强的修复能力。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技术是指以微生物为主体,利用微生物的遗传性、代谢及其与生命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特性,开展生物学的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活动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构建材料、微生物药剂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介绍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命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吸收和累积等过程的一种技术。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降解有机化合物,促进化学物质的转化。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

土壤修复。

土壤中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菌根、细菌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将污染物微生物化,降低其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其中,植物菌根技术是一种利用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和植物的根系共生进行生物修复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无需人工运输植物,可以在污染土壤上生长,以达到生物修复的目的。

水体修复。

水体污染主要是指废水和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细菌的代谢过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同时,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技术也可以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微生物构建材料微生物构建材料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高分子物质等材料用于环境治理中的一种技术。

微生物构建材料是生物功能材料的一种,其代谢产物具有活性,可以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生物构建材料技术可以应用于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区域的治理。

水处理。

微生物构建材料技术可以利用某些菌种的代谢产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例如,利用蓝绿藻进行蓝藻水体治理、利用硝化细菌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等。

空气治理。

利用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构建的空气污染治理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空气污染带来的环境压力。

三、微生物药剂微生物药剂是指将微生物发酵、培养后制成的治理环境控制的材料。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各种污染物在水体、土壤、空气中大量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在这些污染物中,许多具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特性,传统的治理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和精力,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新兴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之一,它以微生物为媒介,通过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等方式清除污染物,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廉、效果稳定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机制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转化、吸附等方式,将有害化学品转化为安全、无害的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1、生物降解机制生物降解是微生物修复的核心机制,通过微生物在污染物中生长代谢,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石油类物质,这是因为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石油酚降解酶,将石油酚降解为CO2和水,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生物转化机制生物转化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邻苯二甲酸酯为材料生成聚合物,从而将邻苯二甲酸酯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3、生物吸附机制生物吸附是指微生物吸附有害物质,使其不再对环境产生危害。

例如,海藻能够吸附重金属,将其固定在体内,使它们不再对水体造成污染。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水污染是世界各地都面临的严重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滤池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媒介,将水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生物滤池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流经滤材,通过微生物降解、转化、吸附等多种机制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最终得到清洁的水。

生物滤池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

2、微生物电化学处理技术微生物电化学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利用微生物与固定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原理及技术中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处理土壤、水源中的污染物,净化环境。

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于各种环境污染修复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使用微生物处理净化有害物质是可以运用于大面积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方法。

生物修复的方法有许多,根据修复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沉积物生物修复和海洋生物修复等。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1.1海洋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目前,以微生物为主要处理技术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物的治理方而效果显著,通过培养和筛选过程,在受到石油烃组分氏期污染的区域中讲微生物菌株进行选育和基因改良,然后再将它们投放到受污染的海域,进行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

同时,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海洋中的多环芳烃通过微生物产最终代谢为酚和醇,代谢产生的内酮酸和乙酸等物质一方面叫一以被微生物利用合成细胞成分,一方面也可以氧化成一氧化碳和水。

1.2河流湖泊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对于浅水湖泊,在水中加入营养盐,用曝气法混合,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叫一作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使污染的湖泊得以修复。

利用微生物生态修复剂进行富营养化人上湖水质的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体中Chla, COD,TP浓度在经过处理之后有明显的下降。

1.3废水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目前,废水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修复。

微生物治理水体重金属主要表现为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微生物吸附剂主要来源于一此细菌、真菌、酵母及藻类生物。

如黑根霉吸附Cr6+,藤黄球菌吸附Cu2+,金黄素链霉菌通过和Au3+进行离子交换降低其毒性等。

1.4水体底泥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多环芳烃的污染,水体中高等水生植物可提供微生物生氏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使根系周围好氧菌数量增多,使得水溶性差的芳香烃在根系旁迅速降解,因此使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修复水体效果更显著。

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案例分享生物工程技术在生态修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个生态修复案例,重点介绍了生物工程技术在这些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水污染治理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微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

以某水体为例,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和农田灌溉水的流入,水体的环境状况严重恶化。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在水体中引入一系列功能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脱氮细菌,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和化学物质,从而改善水体的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进一步加速水质的恢复。

案例二:土壤修复土壤退化是农业生产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某农田土壤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无法种植农作物。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菌根真菌来修复土壤。

菌根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与植物根系交换营养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并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此外,还可以在土壤中引入一些具有生物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如紫杉醇菌,通过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其对植物的吸收。

案例三: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某个森林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森林退化,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

为了恢复植被,生物工程技术被应用于种植树苗和植物。

首先,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进行地貌修复,使土壤散布均匀、排水良好。

然后,引入生态系统工程菌,如植物生长促进菌和根际细菌,通过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最后,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植物进行种植,逐步恢复植被覆盖率。

案例四: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文循环和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某个湿地地区,由于人类破坏和污染,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为了修复湿地,生物工程技术被应用于湿地重建和植物引种。

首先,对湿地进行基础设施修复,如水道清理和湖泊清淤。

然后,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并通过引种技术将其引入湿地,提高湿地的植被覆盖率。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各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其中生物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创造产品或解决问题的技术。

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领域,生物技术主要通过生物修复、生物监测、生物防治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土壤、水体等受到污染时,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一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石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将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化合物。

在处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某些植物具有超富集能力,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积累在体内,通过收割这些植物,就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以石油污染的土壤为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能够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属。

这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石油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将石油中的烃类物质逐步分解。

此外,植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也有出色表现。

比如,紫花苜蓿等植物能够在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通过根系吸收和代谢石油成分,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其次,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繁琐的样品处理过程,而生物监测则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反应来监测环境质量。

例如,利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变化来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利用某些植物叶片的形态和颜色变化来反映大气污染状况。

水蚤是一种常用于水体监测的生物。

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水蚤的心率、繁殖能力等会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就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毒性。

此外,苔藓植物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非常敏感,其生长状况和叶片的损伤程度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纷纷寻找各种创新方式,其中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一、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生物技术在环境问题上的一项重要创新应用。

它通过利用生物体的自净能力,修复或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其中,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通过吸收、转化、降解有害物质,可以有效地净化土壤和水体。

例如,某些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或可回收的物质,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手段。

微生物具有高度的耐受性和分解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地降解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生物能源技术生物能源技术是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能源的一种创新应用。

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质产生的可再生能源。

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和生物气体等能源形式,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利用废弃的农作物、植物残渣等生物质,通过燃烧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感知、检测环境参数的创新应用。

生物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通过改造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将其转化为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生物参数。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构建一种特定的细菌菌株,使其发生颜色变化或产生发光等反应,用于检测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这种生物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预警领域。

四、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杀虫剂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创新应用。

传统的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生物农药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杀虫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何秋萍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何秋萍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何秋萍摘要:随着我国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生物修复技术有了突出的作用,尤其在污染环境修复中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在环境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生物修复技术将成为环境污染治理最为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本文通过阐述生物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应用人口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工业农业方面的生产力更是日新月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品越来越多,对其依赖性也越来越高,然而化学品本身的成分及构成都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

化学品在其生产、存储、使用、运输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不良物质到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及土壤等当中,对人们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修复是近几十年来国家相当重视的工程,生物修复技术能够将不良环境下的有毒污染进行有效的转化处理,减少污染对人们生活生产的破坏,在另一作用上来讲,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控制环境污染源的传播,是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修复方法1 何为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生物本身的生命代谢功能来降低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甚至使其被生物代谢转化为无害状态,能够使得受到污染的环境一部分甚至全部恢复到初始状态。

生物修复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时,都是一步到位的形式,不会使污染物发生转移或多次变化的情况,而且其最终产物大多是无害的。

许多实践证明,生物修复技术是有效可行的,当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不断扩大,应用到更多的环境污染修复处理工程中,是一种低能耗、安全高效的修复技术,对于全球的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大体上包括了两种,一种是原位生物修复,另一种是异位生物修复。

所谓原位生物修复,也叫做就地生物修复,就是指受污染的水或者是土壤在不经过运输或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投放微生物、电子受体、营养盐等对其进行就地生物降解。

而异位生物修复是指针对受污染的大环境进行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污染物分离于污染环境中,再集中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大多用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或者土壤中。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污染治理方法往往效果有限,甚至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然而,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的出现为环境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1.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多种形态类型。

它们能够通过自身的代谢和生物化学反应对环境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2. 微生物修复机制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通过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或者将无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不易迁移的形态,从而实现环境治理。

微生物修复机制包括吸附、生物膜修复、酶降解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机制,微生物能够高效、安全地处理各类污染物。

三、水环境治理中的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应用1. 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但受到农药、工业废水等因素的污染。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当的微生物群落,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从而净化地下水。

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将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恢复水体功能。

2.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蓝藻水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一定的微生物菌株,利用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生物化学反应能力,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四、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应用1. 石油污染修复石油污染是土壤污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往往效果有限。

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一定的石油降解菌株,利用其对石油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分解石油污染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实现土壤的修复。

2. 重金属污染修复重金属污染会对土壤及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修复方法通常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的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壤污染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微生物、植物)对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方式。

1. 生物降解:通过注入特定的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为安全的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如石油、石油化工、染料厂和农药等。

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将其转运至植物体内并储存在各部位,从而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已有的或者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物质,促进土壤营养循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通过上述方式,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土壤的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进行修复,如重金属、石油类、有机氯化合物等。

2. 矿区土壤修复:矿区土壤污染是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所致,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化学药品。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适生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矿区土壤,减少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中常常受到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生物学在环境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学在环境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生物学在环境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的过程。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环境修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一、生物修复技术简介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机制和生物过程来修复或改善受到污染的环境。

它主要利用生物体的代谢、吸附、转化、剥离等特性,通过生物介入,实现对环境有害物质的去除或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可持续等特点,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重要手段。

二、生物学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是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会对土壤质地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土壤修复过程中,生物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1. 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利用某些细菌可以将重金属形态转变为沉淀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吸收作用,来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通过剪除或收割等方式将有害物质带走。

三、生物学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水体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生物学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1. 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如芦苇、浮萍等具有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在水体修复过程中,通过种植适当的水生植物,可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2. 微生物修复:水体中的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体的水质。

四、生物学在空气修复中的应用空气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而生物学在空气修复中的应用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1. 植物修复:某些植物如银杏、绿萝等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具有吸附和净化作用。

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生物技术是一种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的领域。

它通过利用生物体的生命特性和生物过程,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污染或受损的环境。

在环境修复中,生物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恢复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技术应用。

一、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天然能力来降解和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等受污染的环境中。

微生物修复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过程,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例如,利用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来降解石油污染物,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吸收和转化重金属离子等。

二、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来增强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功能。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使其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和降解能力。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某些细菌,使其能够生产特定的酶,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此外,基因工程还可以用于改良植物的根系结构,增强其吸附和固定污染物的能力。

三、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监测和检测环境中污染物的装置。

生物传感器通过感知和转化生物反应产生的信号,来实现对污染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

例如,利用细菌或酵母细胞做电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浓度,提供快速、准确的污染物检测结果。

四、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种综合性的环境修复方法,旨在通过恢复和重建受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环境的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通过引入适当的生物种群和调整物种组成结构,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例如,湿地的修复可以通过引入湿地植物和湿地生物群落,来增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从而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摘要】空气、土壤以及水体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加重是现阶段许多工业化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重,寻找一种高效、经济且对环境扰动小的治理方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替代技术发展迅速。

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减少污染物浓度的一种修复方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广泛开展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环境的试验研究,并且应用于污染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的修复中。

【关键词】生物修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污染治理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化学品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和处置的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空气、土壤和水体中,使得土壤、水体及空气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加重,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寻找一种高效、经济、持久且对环境扰动小的治理方法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cornell大学任教的martin.alexander与他的学生展开了农药在土壤中可降解性的研究,为后来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1]。

但人类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现场仅有30年的历史,首次记录实际使用生物修复是在1972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ambler清除管线泄漏的汽油[2]。

最初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仅限于试验阶段,直到1989年,埃克逊油轮在阿拉斯加泄油事件为生物修复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机会,同时生物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1991年,第一届原位生物修复国际研讨会在美国的圣地亚哥举行,各国学者在会上对生物修复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总结,进一步促进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2002年10月science专门刊登环境微生物技术的研究特辑[4]。

可以预料,生物修复将是21世纪初环境生物技术的主攻方向之一。

1.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小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方法是利用土著的、引入的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消除或富积有毒有害物质的生物学过程。

应用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等,而且这种处理方法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

总体而言,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类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环境生物技术。

大体上,可以将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原位生物修复(就地生物修复)即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过搬运或运输,而是通过投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等方法进行原位生物降解。

异位生物修复即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受污染物质搬离原地进行集中生物降解,通常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与水体多采用该技术。

2.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1生物修复技术在金属污染中的应用随着电镀、制革、印染、化工等工业的发展,重金属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环境中的痕量重金属如铅、铬、镉等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在生物体内累积,对人的神经系统、肝脏、骨骼具有毒害作用,甚至产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极大地危害了人类健康;而镍不仅被认为是致癌物质,还会通过基因遗传影响后代。

因此,有效地去除重金属污染也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传统的处理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方法很多,如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反渗透法、萃取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等[5-6]。

它们各有优点,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投资大、能耗高、操作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特别是在处理低含量重金属污染时,其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过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将低含量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该技术主要通过2种途径来达到净化作用。

①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②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2种类型。

微生物法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改变金属原子、金属离子的形态使其沉淀,以达到去除有毒重金属的目的;或者利用微生物改变金属离子的价态使金属溶于液体中,从而易于从土壤中滤除。

此外,还发现海藻、酵母菌等对金属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能力。

hap等[7]发现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出的enterobacter cloacae,klebsiella spp.微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中高浓度的镉、铅、铬,而且细胞繁殖过程中对镉的去除率达63%~70%。

donmez和aksu[8]分离出的candida spp.酵母菌对环境中镍、铜的去除率分别为57%~71%、52%~68%,但是去除率受到介质中起初金属浓度、ph值(最适宜ph值为3~5)的影响。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对某种污染物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环境中的污染物转移到植物体内或将污染物降解利用,对植物进行回收处理,达到去除污染与修复生态的目的。

植物修复的机理通常包括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3种方式,其中植物吸收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有发展前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具有成本低、可提高土壤肥力、避免二次污染以及对环境扰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

2.2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石油在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由于泄漏对土壤、水体等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石油中含有多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复杂烃类化合物,其中多环芳香烃(pahs)还被认为是一种致癌、致诱变物质[9-10]。

1989年3月,美国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

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1991年1月,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5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2010年4月,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造成严重污染。

石油泄漏过程中不仅破坏了海洋等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土壤、植物等进入食物链直接危害到了人类健康。

美国国家环保局已将l6种pahs确定为污染环境的优先去除污染物。

与传统的去除pahs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方法不是将污染物从一种环境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环境物质,而是将污染物降解或者固定,从而减少了二次污染,节省了投资,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萌芽自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显著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其研究方向更为多元化[11]。

1984年,针对美国密苏里州西部石油运输泄漏事件,采用了添加氮磷营养物质、人工曝气的方法进行原位生物修复,经过32个月的运行。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浓度从20mg/l~30mg/l降低到0.05mg/l~0.1mg/l。

均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1989年,利用生物修复的方法修复受石油污染的阿拉斯加海滩是生物修复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最成功的例子。

在我国,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

秦煜民、隋智慧等[12]人在对辽河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可行性研究中分离出微球菌、黄杆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4种可以降解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的菌种,当h2o2和油酸钠的用量分别为8850mg/l和166mg/l时,24h内生物除油率可达48%。

张旭等[13]人取淄河滩含石油土壤。

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湿相结合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发现石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990d减少到346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

石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173d减少为90d;在综合生物治理条件下,石油半衰期缩短为42d。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添加辅助营养物质或辅助乳化剂、石油污染降解过程的生物标记研究、菌株具体降解途径、工程示范研究,但由于石油污染成分复杂,不同微生物可利用的石油底物不同,降解途径也不同,因此传统的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存在效率不高、难以维持等问题。

3.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展望生物修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污染环境治理技术,实践证明,采用生物技术修复污染环境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技术相比可以节省大量投资、可以就地进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生物修复是目前环境工程领域应用广泛、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替代技术,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国内外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

我国关于生物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小试与中试阶段,还需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 alexander m. biodegrad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m]. usa aca demic press, aan diego, califirnia, 1999.[2] 李树文,孟文芳,巩学敏,李文玉.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 (2):7-9. [3]刘娜,杨云龙.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173-175.[4] ash c, karr r a, penissi e, et al. [j]. science,2002, 296:1055-1077.[5] 唐受印,汪大晕.废水处理工程[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 徐根良.[j].水处理技术,1991,17(2):77-86.[7] haq r, zaidi s k. shakoori a r. cadmium 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klebsiella sp. isolated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cadmium detoxification [j]. world j microbial biotechnology, 1999(15): 283-290.[8] denmez g, aksu z. bioaccumulation of copper(h)and nickel(h)by the non-adapted and adapted growing candida spp [j]. water res, 2001, 35(6):1425-1434.[9] white kl. an overview of immunotoxicology and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j].environmental carcinogenesis review, 1 9 8 6, c4: 63-202.[10] palhmann r, pelkonen o. mutagen city studies of different polycyclic aromatic hymns: the significance of enzymatic factor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j]. carcinogenesis, 1987(8):773-778.[11] 黄艺,礼晓,蔡佳亮.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361-367.[12] 秦煜民,隋智慧,魏有权.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1(6):333-335.[13] 张旭,李广贺,黄巍.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0(11);106-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