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井点降水作业指导书

1. 编制目的 (1)

2. 编制依据 (1)

3. 适用范围 (1)

4. 施工准备 (1)

4.1内业准备 (1)

4.2外业准备 (1)

5. 施工方法 (1)

5.1降水方案的确定 (1)

5.2降水井的合理布局 (1)

5.3管井设计 (3)

6. 工艺流程 (4)

6.1施工流程 (4)

6.2施工测量及管井布置 (4)

6.3管井成孔 (4)

6.4井管下沉埋设 (4)

6.5滤料填充 (5)

6.6吸水系统安装 (5)

6.7洗井 (5)

6.8井点运行 (5)

6.9降水观测 (6)

6.10井点拆除 (6)

6.11材料要求 (6)

7. 主要机具及设备 (7)

8. 劳动力组织 (7)

9. 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7)

9.1管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7)

9.2关键控制点 (8)

9.3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8)

10. 安全措施 (9)

11. 文明环保措施 (10)

1. 编制目的

指导轻型井点降水及轻型井点降水与管井井点降水结合施工。

2. 编制依据

2.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200m/d 的土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的基坑降水工程。

当需降低的水位深度1~5m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当需降低的水位深度在5~10m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与管井井点降水结合施工工艺。

4. 施工准备

4.1内业准备

根据现场调查和设计文件的适用条件选定适合项目的井点降水类型,并据此制定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制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外业准备

组织对所有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导线和水准复测。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如现场放线,水位、流速等。做好现场施工调查,了解现场地理环境、地质地貌、交通、电力线、通讯线及影响井点降水的障碍物情况。

5. 施工方法

5.1降水方案的确定

降水方案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确定,降水井类型主要决定于深基坑的地下埋设深度、厚度、位置、类型、富水性能、渗透性,还取决于附近原有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和土质情况,预计拟建基坑施工方法,选用抽水设备及成井设备类型。降水方法主要有轻型井点降水、管井或两者相结合的降水方法。

5.2降水井的合理布局

降水井的合理布局主要包括降水井平面,剖面上布置形式,井间距离与井数关系等方面。

5.2.1降水井的平面布置

井的平面布置要尽可能使井点能包围基坑和靠近基坑边线,以便使基础中心水位降至最低。根据基坑地下水补给情况,确定降水井的密度甚至排数。若基坑所处的地下迳流条件良好,为充分拉载地下迳流,水井应尽量布置成垂直地下水流向的井排形式。视基坑断面地下迳流的多少,可确定井数与井距。如预计某种地表水体将构成基坑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如江、河、水塘、湖泊、大海等,则降水井主要应平行于这些水体的延长方向分布。在地势较平坦地区,基坑降水井则主要治坑边线成环状平均地分布。

5.2.2降水井的垂直方向布置

降水井的垂向布局是指降水井的垂直深度。实质上是指用完整井或非完整井降低地下水位时,在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水井的降水深度与基坑面积、降水效率、地质条件等有关。考虑基坑中心水位,由于降水时水位降落漏斗的不同,应使降落曲线的顶比中心水位低0.5~1m。确定井管的埋没深设H,可按下式计算。

H=H

1+h

1

+i×L

1

+L

H

1

——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线埋深

h

1

——基坑轴线上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至基坑底的距离一般不少于0.5米。

i ——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为1/5。

L

1

——井管至基坑轴线的水平距离。

L——滤水管长度。

根据所算的H值与含水层的底板埋深进行比较,确定使用完整井或非完整井进行降水。

5.2.3井数和井间距离的确定

井数和井间距离是互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在降水井的垂向布局确定后,基坑降水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满足降低基坑地下水位的前提下,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来确定降水井的数目和井间距离——降水井的密度。

降水井的密度一般要经过计算,计算的理论较多。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

同,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常有一定的差距。实际工作中通过现场抽水试验来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现场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计算出基坑的涌水

量(Q)和单井抽水能力(q

1)按公式n

1

=Q/q确立井管的数量,然后根据井管的

平均间距b=2(1+B)n

1

确定井间距离(L、B分别为矩型井点系统的长度和宽度)。

实际工作中,一般在基坑的四角的井点应适当加密。因此实际采用的井点数n

较n

1

值大。

井管数量确定后,还要进行基坑地下水位降深深值的验算。

5.3管井设计

5.3.1井深结构

用于深基坑降水的管井深较少超过10m。为节省管材和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应尽量简化井身结构,一般采用“一径到底”的井身结构。

5.3.2井径

井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管井的设计抽水能力,凿井设备的能力,所有井管:滤水管、口径和人工填砾的厚度,按设计要求,井径应比所适用的过滤器外径大150~200cm。

5.3.3井管的材料要求和规格

井管包括井壁管和过滤管。由于降水井多为临时性的抽水井,井深多为10m 以内,工程完工后大多自行报废。井管材料强度要求不必太高,一般只考虑具有一定的抗压,抗拉,抗弯曲强度、承受孔壁土层和填砾的侧向压力及自垂力。作为滤水管的材料,要求既要有较大孔隙率,而又能保证满足强度上的要求。

管井口径如果仅以井径与水井出水量的关系来看,井管的口径大于20.3cm 就不至于影响管井的出水量了。因此在设计时,主要根据所先用的抽水设备规格来确定井管的口径。设计的要求井管的内径比抽水设备要求的井管公称内径大50mm。

5.3.4过滤器的选择

过滤器的长度与水井的出水量有显著的关系,在一定水位降深充分条件下,当过滤器长度不太大时,水井的出水量及出水量增加强度随着过滤长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而过滤器长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出水量和出水量增加幅度则随过滤器长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少。一般把总出水量90~95%的过滤器长度称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