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 儿科简介 • 儿童常见疾病 • 儿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儿科研究与发展
01
儿科简介
儿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 与治疗以及促进儿童健康。
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儿科医生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种前应确保宝宝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后需留观30 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儿童营养与饮食
营养需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较高。
饮食搭配
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适量摄入肉类、蔬菜、水 果等,避免偏食或挑食。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或过甜的食物,以免影响宝 宝的消化系统和牙齿健康。
03
针对患儿的康复需求,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患儿
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04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疫苗接种与预防
疫苗种类
包括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用于预防结核病、百日咳、 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接种时间
根据不同疫苗种类,接种时间不同,家长需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带 宝宝接种疫苗。
接种注意事项
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等。在生长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不同的敏感 期,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听觉、视觉、触觉等。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儿科医生更好 地照顾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02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炎症,表现为发 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儿科学ppt课件

儿科学ppt课件

PID分类、病因及临床特征
(五)吞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
1. 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Kostmann综合症) 2.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nlomatous,CGD)
(六)补体缺陷(complement deficiency)
反复感染、风湿性疾病、补体上游成分C1~C4缺陷,易发生 反复化脓性感染;下游成分C5~C9缺陷易发生革兰氏阴性 感染,尤其是奈瑟氏菌感染。上游成分缺乏伴风湿性疾病 几率远高于下游成分缺乏。
酶测定: ADA,PNP
皮肤,胸腺活检,胸腺
素测定,细胞活化增殖
抗体反应(φ x174,
KLH)
抗链球菌溶血素 抗体反应(破伤风、白喉、体内Ig半衰期
O抗体
白喉、风疹、流感菌疫苗 体外Ig合成
分泌型IgA水平 伤寒、肺炎球菌疫苗 ) B细胞活化增殖功能
侧位X线咽部腺样体影 基因突变分析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2)
初筛试验
进一步检查
——T细胞缺陷
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及形态 T细胞亚群计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二)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瘤最常见,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其他肿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免疫复合物 性肾炎,Ⅰ型糖尿病,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关节炎。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一)病史
1. 过去史 2. 家族史
(1)IgG 唯一通过胎盘的Ig类别,足月新生儿IgG高于母 体5~10%婴儿10~12个月,IgG均为自身产生,8~10 岁达成人水平。
(2)IgM 母亲IgM不通过胎盘,出生时脐血IgM水平低, 若脐血IgM水平升高,提示宫内感染,生后3~4个月, IgM水平达成人水平50%,1~3岁时,达成人水平75%, 婴儿期低IgM血症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颅骨
3-4M骨缝闭合,后囟:<6-8W,前囟:1-1.5y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牙齿
出牙顺序 6m 0011,9m 2211,12m 2222 ,18m 3333,2y 4444,
2.5y 5555 6-12y乳牙替换,12y 第二恒磨牙,17-18y智齿
头围 出生32-34cm,3M/↑6cm,1y/↑12cm(46cm) 2y/↑2cm(48cm),2-15y/↑6-7cm 胸围 出生32cm,1y:46cm,>1y:头围+年龄-1
有无疖肿;提耳时有无疼痛,乳突有无压痛 口腔:口唇有无苍白、干燥、紫绀及口角糜 烂或疱疹;口腔粘膜、牙龈、舌及咽部有无 充血、溃疡、粘膜斑;有无龋齿、杨莓舌、 扁桃体肿大及鹅口疮等
注意儿童不同年龄特点
体格检查:颈部
柔软或强直 观察有无斜颈、短颈等 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颈静脉充盈 气管是否居中
生命体征
神志 呼吸 淋巴结、扁桃体 心肺
腹部
神经系统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呼吸脉搏
年龄分期 呼吸 脉搏 新生儿(<28d) 40-45 120-140 婴儿(<1y) 30-40 110-130 幼儿(<3y) 25-30 100-120 学龄前期(<7y) 20-25 80-100 学龄期(<F12y M13y)18-20 70-90
体格检查:心脏
有无心前区隆起(正常小儿搏动范围在2~ 3cm2内,肥胖儿则看不到),心尖搏动是否弥 散,心脏搏动的性质及位置 叩诊:<3岁小儿只叩左右界;判断结果时需结 合年龄特点,注意上下一致(左界2岁内在第四 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 ~1cm处,5岁后在左 锁骨中线内0.5cm处) 听诊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三)婴儿期 (Infancy), 乳儿期

时间:从生后28天至滿1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 营养性疾病多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均易感 措施:营养食品 预防感染、计划免疫

(四)幼儿期 (Toddler’s Age)

时间:1周岁~3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稍慢 活动范围增大,智力发育快 意外伤害、中毒机会增多,易感 措施:喂养 预防意外伤害、中毒 传染病,感染病的 防治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年龄分期的依据 解剖、生理、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等 具有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 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 认识不同年龄的特点,制定适合小儿 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要点
㈠胎儿期(period of embryo development)

胎儿早期:<12周,各系统器官形成
胎儿中期:13~28周,器官增大,功能 发育,28周形成肺泡
(2)体重估计公式: 3~12个月:[年龄(月)+9(kg) ]/2(12个月10kg) 1岁~6岁: 年龄(岁)×2+8(kg) 7岁~12岁:[年龄(岁)×7-5(kg)]/2 (3) 意义: 易于准确测量 评价个体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 计算用药量和液体量
(3) 方法
2. 身高(长)


胎儿晚期:28~40周,肌肉发育,脂肪 积累
(二)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时间:脐带结扎至足28天
特点:新生儿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宫内生活→独立个体
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 先天性畸形

措施:帮助适应环境,防治各种新生儿 疾病,降低死亡率,开始计划免疫
※ 围产期: (Perinatal Period)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儿科学基础 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 ppt课件
胚胎期
胎儿期
PPT学习交流
6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为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 •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围生期。(胎儿晚期、 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
PPT学习交流
新生儿期
7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特别迅速。
PPT学习交流
9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学龄前期
•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要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增强体 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早期教育等。 •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PPT学习交流
10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学龄期
•从6~7岁入小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之前为 学龄期。
PPT学习交流
16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三、小儿体格生长
•胸围是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1周的长度, 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 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一般营养不良小儿由于胸部肌肉、脂肪发育差,胸围 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 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则提前。
PPT学习交流
12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二、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PPT学习交流
13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三、小儿体格生长
•体重是各器官、各系统和体液的总重量。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摄入不足 胎粪排出 水分丢失
体重下降(3%-9%)
第三节 体格生长
体重增长规律 1. 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
2. 生后3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
3. 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
4. 2岁时约为出生时的4倍
5. 2岁至青春期前年增长约为2kg
小儿体重估算公式:
1-6Y
出生体重+月龄x7
7-12Y
6+月龄x0.25
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授课教师:张三
儿童年龄分期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 天)
特点 ① 各系统的器官发育迅速,重要器官发育已见
雏形。 ② 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对母体不利因素均
影响胎儿发育。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到28天之前。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二)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1. 遗传:最重要因素,决定轨迹,特征,潜力 外在因素 1. 营养: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2. 孕母情况:宫内生长环境 3. 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 4.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二)感知发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7-8个月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3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温觉精细分化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乳牙 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正常范围4-10 个月,一般在3岁前出齐 乳牙萌出顺序:下颌早于上颌,自前向后

儿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第二章 ★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生长 Growth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 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 有量的变化。
发育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 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编辑版ppt
20
体格生长
一、体重( Weight,W )
• 器官、系统、体 液的综合重量
• 反映儿童生长与 营养状况的灵敏 指标
体重的增长规律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 重 (kg)
体重增 加(kg)
与出生 时比较
(倍)
出生
3
3月
6± 3/(0~3月)
2
12月
9± 3/(3~12月)
3
24月
12± 3/(1~2岁)
年龄 实际头围(cm)增长(cm)
出生
34
3月
40
6/(0~3月)
12月 46
6/(3~12月)
24月
48
2/(1~2岁)
5岁
50
2
15岁 53~54
3~4
头围增长异常:
体格生长
如:脑发育不良、小 头围过小—— 头畸形等
头围增长过速—— 如:脑积水等
体格生长
五、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CC)
4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关于体重公式:
体格生长
生后3~12月体重(kg)=(月龄+9)/2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4. 语言发育
2~4个月 咿呀学语 8个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 1岁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9~24个月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时期,2~4岁 时表达语言的关键时期。

5. 神经反射的发育
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等终身存

握持、拥抱反射生后2~4月后消失 吸吮反射1岁后消失
2岁之内巴氏征可阳性

1)

2. 身长: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2岁至青春期前身高=年龄×7+70(cm)

3. 坐高
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上部量、下部量

4. 头围:
前齐眉弓上缘,后经枕骨结节

5.胸围
平静呼吸,双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经 乳头下缘,后绕两肩胛骨下缘一周,取吸气和呼 气的平均值。

6. 上臂围
测非主用肢。侧立、手臂放松下垂,在臂外 侧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

1. 神经系统的发育
发育最早,但大脑皮层薄,细胞分化不全、 功能不完善,缺乏树状突,神经髓鞘化不全, 对外来刺激反应慢,易于泛化。 脊髓发育基本成熟。脊髓相对比成人长。
2. 感知发育 视感知 听感知 味觉及嗅觉 皮肤感觉


3. 运动发育
平衡和大运动: 二月抬头六月坐,四翻八爬一岁走 精细动作: 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会玩手 6个月可双手持物,玩具换手 9~10个月会拇食指垂腕捏物 12~15个月开始用勺,乱翻书、乱画
6. 心理活动的发展
注意:指人对环境的一部分或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 对一种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记忆:是将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从机 械记忆到抽象逻辑记忆 思维:是应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认识事物的 本质,掌握事物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从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 想象:是人感知客观事物后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活 动。

儿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课件
因不同的遗传潜力及受环境的影响, 每个个体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34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身高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年龄
实际长度
身长增加
出生 3月 12月
50cm 61~62cm11~12cm /(0~3月)
75cm 12~13cm /(3~12月)
24月
85cm 10 cm /(1~2岁)
>2岁至青春前期 5~7cm/y
身高(长)增长规律
体格生长
1.与体重增加规律平行:
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体重增加先快 后慢,再趋于稳定。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3至1/2,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生理特点 • 生长发育
迅速 • 营养需求
较高 • 来自母体
的免疫抗 体逐渐消 失 • 开始自己 行走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营养缺乏 •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
性疾病、消 辅食添加、断奶)
59
骨骼
➢头颅骨 (1)前囟 (2)后囟 (3)颅缝
➢脊柱 ➢长骨(骨龄)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颅骨 Craniums
骨缝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前囟
后囟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反映颅骨骨化过程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临床表现
1.反复和慢性感染 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 呈现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 (1)感染发生的年龄:40%的病例起病于1岁以 内,1~5岁为40%,6~16岁为15%,仅5%发 病于成人。
▪ (2)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 肠道、皮肤感染,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等。
▪ (3)感染的病原体
▪ 3.了解:免疫缺陷病、风湿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2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immunity)
▪ 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 自身,排除异己;具体功能包括防御感染 ,清除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识别和 清除突变细胞。
31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1)皮下小结:见于2%-16 %的患儿,表 现为圆形、质硬、无压痛、可活动结节,直 径0.1~1cm,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 节伸侧或枕部、前额、脊柱脊突、肌腱附着 处。起病后数周出现,经2~4周消失。常 伴严重心脏炎。
32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2)环形红斑:出
现率6%-25%,为
在躯干和四肢近端
屈侧皮肤出现环形
或半环形边界明显
的淡红色斑,大小
不等,可持续数周

33
第三节 风湿热
辅助检查
▪ 1.链球菌感染证据
▪ 咽拭子培养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抗链球菌激酶
(ASK)、抗透明质酸酶(AH) 。
治疗
▪ 3.免疫重建
▪ 如胸腺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等。

儿科ppt课件

儿科ppt课件
构进行接种。
2024/1/30
2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01
预防接种可能会出现一 些异常反应,如发热、 局部红肿等,多数为轻 微和一过性。
2024/1/30
02
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 时咨询医生并寻求医疗 帮助。
03
04
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 休克等,应立即就医并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23
对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应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报告和处理。
2024/1/30
16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与干预策略
01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等。这
些问题可能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情绪不稳定等行为表现。
02
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儿童及其家长交流、使用心理测评工具等
方法,可以识别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合理膳食建议
为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应提供多样化、均衡的膳食。包括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等;适量 摄入脂肪,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谷类、薯类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同时注意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
2024/1/30
10
03
常见儿科疾病诊治
2024/1/30
儿科ppt课件
2024/1/30
1
目录
• 儿科概述 • 儿童生长发育 • 常见儿科疾病诊治 •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处理 • 预防接种与免疫规划 • 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
2024/1/30
201Biblioteka 儿科概述2024/1/30
3
儿科定义与特点
儿科定义
儿科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 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物学、生物医药、基因组学、医学信息学的进 展为临床、基础、预防保健产生重大突破。
PPT学习交流
14
• 先天性畸形 ➢ 措施 • 护理非常重要
PPT学习交流
8
婴儿期 (Infant)
➢ 时间
• 从出生到生后1周岁之前
➢ 特点
• 生长发育迅速
• 系统器官功能未完善
• 抗感染能力较弱 ➢ 措施
• 注意营养
• 按时预防接种
PPT学习交流
9
幼儿期 (Toddler)
➢ 时间 • 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加; • 营养需求较高与消化功能不完善相矛盾; •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 措施 • 预防外伤、感染; • 合理营养。
PPT学习交流
10
学龄前期 (Preschool)
➢ 时间 • 自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 知识面不断扩大; •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
• 胎儿期:孕期第9周起至出生,胎儿发育阶段。
➢ 特点
• 容易受母体或外界不良因素作用而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宫内发育不良等。
➢ 措施
• 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PPT学习交流
7
新生儿期 (Neonate)
➢ 时间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
➢ 特点 • 适应宫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娩过程的损伤、感染
PPT学习交流
4
临床医学方面
➢ 疾病种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预防
PPT学习交流
5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头、肝脏、胸腺、脊髓)
2.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3.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巨细胞病毒、肺炎球菌)
4. 免疫: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预防
重要。(IgA、IgG)
5. 心理:形成阶段,可塑性强。
临床:
1. 病种:先心病、急淋、肠套叠、惊厥、
青春期发育开始 到结束。 (10~20岁)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生殖系统迅 速发育
•体格生长加 •情绪不稳定 •生理、心理卫生知

•甲状腺肿大 识教育
•神经内分泌 •高血压
•加强教育和引导
调节功能不
稳定
受精卵形成 脐带结扎 28天 1周岁
3周岁 入小学(6-7岁) 青春期
开始(10) 结束(20岁)
生理特点 • 生 长 发 育
迅速 • 营 养 需 求
较高 • 来 自 母 体
的免疫抗 体逐渐消 失 • 开 始 自 己 行走
疾病特点 • 营 养 缺 乏
性 疾 病 、消 化紊乱 • 感 染 性 疾 病 • 传 染 病 • 意 外 、 创 伤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合 理 喂 养 ( 母 乳 喂 养 、
对减缓 •智能发育迅
速 •活动范围渐
广 •认知危险能
力尚不足 •免疫力仍低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消化紊乱 •意外(创
伤、中毒) •感染、传染

•合理喂养(辅食添 加、断奶)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 检查
•预防接种
•合理安排生活日
程,培养卫生习惯
•注意安全,预防意

学龄前期: (Preschool age)
病多。
幼儿期:从 1周岁到3周岁之前。 感染性疾病。活动范围增大,识别危险及自我
保护意识有限(伤害、中毒)。 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岁)。 学前教育。变态反应性疾病开始出现。 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到青春期前。 知识获取阶段。 青春期:青春期发育开始到结束。(10-20
岁) 心理情绪变化,以心理情绪疏导为主。
从3周岁到入 小学前(6~7 岁)。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体格稳步 增长
•智能发育 更完善
•免疫功能 改善
•创伤
•注意教养
•传染病 •加强体格锻炼
•变态反应 •定期体格检查
性疾病开 •预防传染病,防止
始出现 意外
学龄期: (School Age)
从入小学开始 到青春期前。
生理特点
血液、泌尿、内分泌、遗传、代谢、免疫。 传染、急救。 新生儿、儿童保健。 围生医学。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基本特点: 1. 个体、性别、年龄差别大。 2. 疾病损伤的恢复能力强。 3. 自身防护能力弱。
基础医学方面:
1. 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
提高助产水平 •注 意 护 理 , 喂 养 ,
保暖,预防感染 •建 立 新 生 儿 家 庭
访视制度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婴儿期: (YoungFra bibliotekInfancy)
从出生 到1周岁之前。
辅食添加、断奶) • 儿 保 门 诊 定 期 健 康 检
查 • 预 防 接 种 • 预 防 佝 偻 病 、 贫 血 等 • 防 止 意 外 • 合 理 安 排 生 活 日 程 , 培
养卫生习惯 • 衣 服 宜 用 布 料 、 透 气 、
吸水
幼儿期: (Infancy)
从 1周岁 到3周岁之前。
生理特点 •体格生长相
害物质等 • 产 前 筛 查 ( 必 要 时 )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从脐带结 扎到满28天。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要 适 应 环 境 1. 先 天 畸 形
改变(独立生 2. 早 产
活)
3. 肺炎
•各种功能不 4. 产伤
成熟
5. 窒息
6. 遗传及先
天性疾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加 强 围 产 期 保 健 ,
5. 预后:恢复快,代偿强。颅内出血。
6. 预防:免疫接种。
成人疾病儿童期形成。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脐带结 扎)。
完全依赖母体,母体因素对患儿有巨大的影 响。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28天。 从依赖母体到独自生存的巨大变化。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 生长发育旺盛与器官功能不成熟。感染性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儿科:出生-14周岁。
• 研究内容:
1.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2. 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临床
诊断及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3. 疾病的预防措施,免疫接种,
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4. 疾病的康复。
学科分支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小儿外科学. ❖ 小儿内科学: 呼吸、消化、循环、神经、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发展:
鼻祖:扁鹊,2400年。 唐代:少小科。 宋代:儿科学体系,900年。 16世纪中叶:接种人痘预防天花。
骨折、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1-糖 尿病。
2. 表现:反应不典型;定位不明显;感 染易扩散;来势凶猛;发展快。先天 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头痛、体温、低 血钙、骨折、糖尿病。
3. 诊断:变化快(流脑),表达差,
定位不明确(腹痛)。
4. 治疗:综合治疗;护理支持疗法;
按kg体重用药;重视出入液量;考 虑年龄因素。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除生殖系统 •严重的急性疾病 •保证营养,加强体格
外各系统、 发病率降低
锻练
器官发育接 •龋齿
•劳逸结合,养成良好
近成人 •近视 •学习的负荷 •体位不正
生活习惯 •课桌椅适合年龄,注
意照明,预防近视,
明显增加 •变态反应性疾病 龋齿和肠寄生虫病
青春期: (Adolescence)
胎儿期: (Fetal
Period)
从受精卵形成 到出生(脐带 结扎)。
生理特点 依赖母体进 行生长发育
疾病特点 • 先 天 畸 形 • 胎 儿 生 长
发育障碍 • 遗 传 基 因
病 • 死 胎 、 早
产、流产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孕 母 足 够 营 养 ,愉 快
心情,戒烟、酒 • 预 防 孕 期 感 染 • 慎 重 用 药 • 避 免 接 触 放 射 线 ,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