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六个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相关核心制度有哪些
护理相关核心制度有哪些护理是医疗健康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保障病患的安全与福祉,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相关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护理相关核心制度,并详细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是病患住院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感染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该制度包括了严格的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设备与器械的消毒与灭菌规范等。
感染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风险,保障病患的健康与安全。
二、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制度之一。
该制度包括了严格遵循用药管理规范、药品储存与保管规范,以及药物的配药、核对和使用规范等。
药品管理制度的规范实施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正确的药物治疗,避免用药错误和药物滥用的发生,保障病患的治疗效果。
三、护理文书规范制度护理文书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护理文书规范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制度要求护士对每位患者的护理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患者的反应和护理效果评估等。
护理文书规范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四、病情评估与监测制度病情评估与监测是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对病患的生命体征、疾病状况和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因此,建立病情评估与监测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健康的基础。
该制度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患的状况和变化,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和协调。
五、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首要任务,护理相关核心制度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和职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该制度包括了医疗环境和设施的安全规范,病患在医疗机构内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事件处理和演练等。
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实施可以降低医疗事故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保护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大护理核心制度
六大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病情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医疗机构通常会采用一系列护理核心制度,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以下是六大护理核心制度的介绍。
一、健康评估制度健康评估制度是护理工作的首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和护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健康评估制度包括患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疼痛评估等内容,这些信息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护理文书制度护理文书是记录患者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医疗机构内部沟通的重要依据。
护理文书制度要求护士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用药情况、病情观察结果等内容,并定期整理和归档,以备案查。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状态可能会发生急剧变化,这时护士需要立即报告给医生或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敏感观察和判断,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及时处理。
四、感染控制制度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易于产生感染交叉传播的风险。
感染控制制度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五、药物管理制度药物管理是护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治疗效果。
药物管理制度要求护士对药物的开立、配药、给药、记录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六、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是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要求护士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技能操作指导等活动,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以上六大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重要规范和保障措施,它们的有效执行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护理六个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六个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而制定的重要规章制度。
以下是六个护理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
1.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这个制度旨在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包括对患者个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输过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禁止将患者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
必要的保密措施,比如信息加密和权限控制,也需要在医疗机构内加以实施。
2.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并执行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其中包括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安全监测和报告机制等。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意识,以增加医疗安全的保障。
3.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规范和连续性而设立的。
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开展护理工作,进行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及时纠正和改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外,医疗机构还需建立完善的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4.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是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和安全的管理办法。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医护操作的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规程,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药品管理,遵循药物使用和配药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护理记录,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5.护理文化建设制度:护理文化建设制度是医护人员行为规范的总体安排。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倡导人性化、关怀型的护理服务。
这个制度还包括制定相关礼仪规范,如穿着规范、仪容仪表要求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6.护士执业规范制度:护士执业规范制度是要求护士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开展护理工作的必要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护士执业资格、职责和工作权限等规定;护士执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护士执业需具备的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执业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等规定。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护理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确保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核心制度: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评估、过程改进、风险管理等,旨在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潜在的护理风险和意外事件发生。
2. 护理操作规范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包括制定和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和流程图,指导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护理操作。
这有助于降低护理操作的差异性和错误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护理病历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病历的书写和管理,确保病历的完整、准确和规范。
护理病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记录,对于患者的连续护理和病情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评估和病历隐私保护等方面。
4. 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护理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信息化培训和应用评估等。
信息化护理管理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护理质量的监控和改进。
5. 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支撑。
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包括护理人员的入职培训、职业发展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6. 护理监督与考核制度:护理监督与考核是对护理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旨在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规范。
护理监督与考核制度包括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考核、对其奖惩和激励机制等。
通过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可以激励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核心制度涵盖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病历管理、信息化护理管理、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护理监督与考核等方面。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中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规范。
护理核心制度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压疮的预防制度等。
以下是关于护理核心制度详细介绍: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医院应建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拟定并对护理质量推行控制与管理。
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依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推行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弊端进行解析,拟定改进措施。
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响,每个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病房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患者出入院管理、患者床号管理、患者资料管理等方面。
病房护士要严格执行患者出入院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及时更新患者资料,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病房管理制度还包括对病房环境、设施的管理,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三、抢救工作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石。
护士在抢救过程中要迅速、准确、协调地进行各项操作,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抢救措施。
抢救完毕后,及时补开医嘱,做好抢救记录。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护理工作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级别,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环节。
护士在交接班时要详细报告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等情况,确保接班人了解患者状况。
交接班要有书面记录,签字确认。
护理6大核心制度
护理6大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为了保障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相应的服务,护理6大核心制度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专业的护理实施,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一. 护理文书制度护理文书制度是为了规范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和沟通而设立的。
通过此制度,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情况、治疗过程和效果,从而为医疗团队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护理文书应当包括详细的病情描述、医疗措施和效果、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等信息。
二. 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防护装备、清洁消毒、隔离措施等要求,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该制度还包括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 患者巡视制度患者巡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对患者进行巡视,并详细记录巡视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问题。
四. 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而制定的。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管理规定,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存储。
同时,要定期检查药品的保质期和使用情况,防止过期药物的使用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 病历质控制度病历质控制度是为了保证病历的完整、准确和规范。
护理人员应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填写完整的护理记录和护理评估,记录医嘱执行情况和患者的反应。
同时,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不得随意泄露和篡改病历文书。
六. 专业发展制度专业发展制度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通过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
同时,还应进行规范的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护理6大核心制度
护理6大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护理服务,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护理6大核心制度的介绍。
一、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指对患者信息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旨在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准确性。
在这一制度下,医护人员需要建立患者信息的登记流程和统一标准,并通过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共享。
二、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指对医院内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管理制度。
护士要严格按照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事件。
三、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病历质量管理制度是指通过标准化的病历书写和管理,提高病历的记录质量和准确性,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在这一制度下,护士要规范病历的填写内容和格式,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进行病历的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用药管理制度用药管理制度是指对药品的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在这一制度下,护士需要遵守药品使用规范,正确计算和给药,及时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和药剂师共同进行药品的管理和风险评估。
五、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指通过对护理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一制度下,护士需要掌握评估工具和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六、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是指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管理制度。
护士需要参加规定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参与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积极分享经验和学习他人的优秀实践。
综上所述,护理6大核心制度包括信息管理制度、感染控制制度、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用药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
护理常用核心制度有哪些
护理常用核心制度有哪些护理常用的核心制度包括以下几种:
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技能、完善护理记录等措施,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2. 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疼痛评估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疼痛评估和处理流程,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4. 营养支持制度:包括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定期评估疗效等,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
5. 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用药流程、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定期开展药品审核、监测不良反应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6. 病情评估制度:包括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等,确保患者得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7. 交接班制度:包括确保交班信息准确、及时、完整,避免疏漏和失误。
这些制度有助于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1/ 1。
护理核心制度有几个
护理核心制度有几个
护理核心制度有以下几个:
1. 领导责任制度:明确领导层对护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和权力,包括护理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培养等方面的责任。
2. 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流程和管理程序,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评价、质量改进、质量考核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 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规定护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机,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护理安全制度:确保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预防医疗事故、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和药品等方面的规定。
6. 护理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确保护理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正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核心制度,具体的制度可以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六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关怀。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各医疗机构普遍采用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本文将从护理流程、沟通交流、安全保障、疼痛管理、感染控制和文件记录六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这些核心制度。
一、护理流程护理流程是指护士在执行护理工作时所需遵循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它包括了观察、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效果评估和文档记录等环节。
通过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护士能够更好地组织工作,提高护理效率,并确保护理质量的一致性。
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利于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同时,护士之间的团队合作也需要良好的沟通交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三、安全保障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在日常护理中,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和照顾环境的安全。
护士还需注意患者的隐私和保密,严格遵循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规定,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尊严。
四、疼痛管理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疼痛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士需要通过对疼痛的评估和观察,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方案,并及时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进行疼痛效果的评估,随时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五、感染控制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护士需要合理使用消毒和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此外,护士还需加强对感染预防、识别和处理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六、文件记录文件记录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护士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实施效果和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等内容。
良好的文件记录不仅有利于医疗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也是医疗事故处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六项护理核心制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护理6大核心制度
护理6大核心制度护理六大核心制度是护理学习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六大核心制度包括:人员配备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术发展制度。
这六大核心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下面将对每一个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人员配备制度是指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证医院和护理部门拥有足够的护理力量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人员配备制度还包括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计划,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信息管理制度是指建立科学的信息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病历和护理记录准确完整。
信息管理制度还包括信息的保密和安全保障,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和评价护理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制度还包括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
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还包括事故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设备管理制度是指建立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保养。
设备管理制度还包括定期检测和维修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学术发展制度是指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学术发展制度还包括组织和开展护理学术活动,推动护理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总的来说,护理六大核心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希望各医院和护理部门能够重视和加强这六大核心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护理6大核心制度内容
护理6大核心制度内容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身穿白大褂,忙忙碌碌,为我们的健康操心。
这就是可爱的护士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护理中的六大核心制度,轻松点,幽默点,让这些专业术语听起来不那么“高冷”,大家伙儿放松心情,咱们开始吧!1. 护理质量管理1.1 质量标准首先,护理质量管理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它就像是给护士们定了个“饭碗”,有标准,有要求,当然也有奖惩。
就想想,谁愿意干活没有章法,反正我是不愿意的!在医院里,护士们得保证每一次的护理都能让病人感受到温暖,打个比方,咱们就像是医院里的“服务员”,服务好才能让大家满意。
1.2 质量监测再说说质量监测,护士们就像是那些专门盯着球场的裁判,时刻注意着每一个细节。
每天都要记录护理的效果,看看病人的反应如何,反馈的及时性就像是在打鸡血,让人精神抖擞。
这样,才能及时调整,确保每位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2. 患者安全管理2.1 安全第一接下来就是患者安全管理,嘿,听到“安全”这两个字,不禁让人想起了安全带、护肘之类的东西。
护理工作中,安全可不是小事,护士们得像老鹰一样锐利,发现潜在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我们平时开车,系好安全带,才能一路顺风!2.2 风险评估而谈到风险评估,那就是护士们的“雷达”功能。
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护士得随时准备好,找出可能的隐患。
就像是在打游戏,要及时更新装备,不然可就容易掉链子了。
通过仔细的评估,护士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患者的安全有保障。
3.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3.1 人员培训说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嘿,这可是一门大学问!护士们不仅要会护理,还得懂得管理,定期的培训可不能少。
就像是我们上学一样,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
护士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技能也跟着“升级”,像是打了鸡血,工作时更有底气。
3.2 职业发展职业发展也是个大话题,护士的成长不光在于技术的提升,还有职业的规划。
医院会提供各种机会,让护士们参与更多的项目和研究。
六大护理核心制度
六大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与患者的康复和生命相关。
为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各大医疗机构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护理核心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六大护理核心制度,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1. 患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制度患者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制度是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基本要求。
医院内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严格限制护理人员获取和使用患者个人信息的权限。
患者的个人信息应当加密保存,并定期进行备份和安全审查。
同时,护理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相关的隐私保护培训,确保他们严守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原则。
2. 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旨在保障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安全性。
在医疗机构内部,应当明确具体的护理操作规范,明确各项具体护理操作的标准要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执行护理操作,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操作规范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护理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3. 治疗护理质控制度治疗护理质控制度旨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明确护理工作中质控的指标和要求。
护理人员应按照质控制度开展工作,及时记录和汇报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此外,护理人员之间应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形成共同提高的氛围,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4. 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制度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制度是为了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意外和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机制,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
护理人员应按照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患者的监护、防止跌倒、预防感染等。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护理意外进行调查和整改。
5.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度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度旨在实现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
六项护理核心制度
六项护理核心制度一、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2、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3、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⑴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2输血前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如果是再次输血,要查对受血者的第一次交叉合血单的血型记录,并在医嘱单、交叉合血单、输血单上签全名;3输血过程中注意输血反应、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执行服药、注射、输液等治疗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备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注射剂安瓿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凡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不得使用;3药品备后,要有第二个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待皮试阴性后,方可抄治疗卡,如皮试阳性或缺药,应及时记录,并尽快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取消或更改医嘱; 5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醉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6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向病人解释;四、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2、手术取下标本应及时登记,并查对科室、姓名、部位和标本名称,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3、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清点纱布、纱垫、棉球、器械、缝针和线轴数目是否与手术前相符;二、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1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2病情危重须抢救者,方可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3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和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在责任护士须每日核对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5病人出现生命危机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措施规程; 7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安瓶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医嘱;9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10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11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三、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1、护士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的轮班制,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工作时数与护士长派班制度,不擅自调班,不得脱岗;2、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严守劳动纪律,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十不”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不带私人用物入工作场所、不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不做私事、不打瞌睡不闲聊、不开手机、不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不接受患者馈赠、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3、按时交接班,提前做好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在交接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4、掌握病室动态及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准确、及时地完成;5、严格执行“十不交接”:衣着穿戴不整不交接;危重患者抢救时不交接;患者出、入院或转科、死亡未处理好不交接;皮试结果未观察、未记录不交接;医嘱未处理完不交接;床边处置未做好不交接;物品、麻醉药品数目不清时不交接;清洁卫生未处理好不交接;未为下一班工作做好准备不交接;护理记录未写完不交接班;6、认真详细对患者实行逐个床头交接,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材、物品交代不清和患者不在病房时须立即查问;接班时发现的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7、交班报告在交班前1小时开始书写,内容及格式按统一规定;8、交接班的内容:1病室患者的动态;2患者的一般情况,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各项处置完成情况以及尚待继续完成的各项工作;3查看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检查皮肤情况,各种管道的护理,术后患者病情及伤口情况等;4常规备用的贵重、毒、麻醉、限制药品的数量、保存及使用,抢救仪器及物品的备用状况;5环境的整洁与安全,各项物品的处置情况;9、交接班形式:集体早交班医护集中、分开、集中与分开交替等形式酌情选用、床头交班、口头交班、书面交班;集体早交班限定在15—30分钟完成;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级别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1、特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者以及监护室患者;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患者;各种严重损伤患者;⑵护理要求:①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落实护理措施,正确执行医嘱,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③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⑤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和疏导,适时进行健康教育2、一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危重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如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惊厥、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⑵护理要求:①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③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④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3、二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⑵护理要求:①每1—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注意观察病情;②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③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④按时记录护理记录单,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4、三级护理、⑴适用对象: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患者,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⑵护理要求:①每日巡视患者两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动态需求;④做好健康教育;2凡遇到危重、疑难等病例,病区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内护士进行科内护理病例讨论,并有记录可查;3全院护理病例讨论由病区护士长提出并确定讨论时间,由护理部组织相应科室的护理专家参加;4急诊护理病例讨论应在24小时内完成;5护理病例讨论时,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由病区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已采取的护理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参与护理病例讨论人员在给病人做完护理体查后,针对病人的情况对已实施的护理措施加以评价,对需解决的问题用科学的护理理论予以解释并提出意见、建议、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经验教训等6各科室至少每个月进行护理病例讨论一次;7护理部定期检查落实情况,检查结果与科室护理质量挂钩;五、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输血前一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接到输血申请单后首先检查医患双方是否已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是否资料齐全并已有主治医师审核签名;;2. 凡申请输注红细胞类制品者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标签的试管当面查看患者佩戴的腕带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清醒患者应询问患者姓名准确无误后才能抽血;采集EDTA-K2紫色帽抗凝血样4ml不得少于3ml;3. 凡申请输注单采/冰冻单采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无需抽血;4. 手术备血者需在手术前一天抽取配血标本送输血科需延期手术者请预先通知输血科;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如超3天需在术前一天重抽备血标本送检;如连日反复输血者则应在输血前重抽;5. 患者输血前检查的血型鉴定标本和交叉配血标本必须分不同人和不同时间采集在血型结果发出并将输血申请单填写完毕后才将输血申请单连血样送到输血科;6. 采血的注意事项6.1 若病人已用肝素治疗要在输血申请单上备注说明;6.2 右旋糖酐可干扰配血应在输右旋糖酐前抽取血标本备用并在输血申请单上备注说明;6.3 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6.4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如遇紧急情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6.5如果输血科对病人身份以及配血或血型标本有疑问必须重新抽取标本不允许修改错误标签;6.6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两名患者的血标本;7. 护士采集标本后在输血护士系统记录抽血人、核对人、抽血时间、交送人、交送时间、送检人等信息由护工或配送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标本标签并进行登记血标本来源不明应重新采集;血标本符合要求后输血科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在输血标本接收系统内扫描录入或在血标本送检登记本上签名确认;如不能及时配血或为备血标本者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尽快将血标本离心后放入4℃标本存放冰箱指定位置保存以避免滋生细菌;二取血1.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凭输血领血单、无菌专用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2. 领发血时取血与发血的双方通过输血信息系统进行发血与领血的扫描录入操作完成后再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门诊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3.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3.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3.4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3.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3.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3.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3.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如因血液质量问题可与输血科联系;如因患者特殊原因未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送回输血科暂存血制品发出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二输血中1.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3.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温室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现输现拿病房有温度监控冰箱例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低渗性或高渗性液体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5. 当同时申请输注多种成分血时输用顺序为单采/冰冻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新鲜/普通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6. 输注血小板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注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7.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分钟然后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8. 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8.1 悬浮少白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每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否则应将剩余血液废弃;8.2 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成;8.3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分钟内输完2U/袋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在10分钟内输完;9. 一般血液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预防低温反应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若有特殊情况如成人输血速度大于50ml/kg·h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还要有专人负责操作并密切观察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对血液进行加温如果加温的血液未用则应报废;10. 加压输血可加快输血加压输血应采用专用加压输血器或血泵;若没有此条件可用充盈的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或用手挤压两者前提时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11. 输血患者的监测11.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应在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11. 2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问、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注意患者的主诉;三输血后1. 输血完毕后立即将血袋封口交配送人员送输血科或暂存于冰箱冷藏;2.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填写输血安全护理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输血领血单第二联、配发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3. 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督促经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执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交回输血科;六、医患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内容一医疗、护理、保健、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1.是普通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正式沟通;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人或家属开会,集中进行沟通;二、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和要求1.床旁首次沟通:一般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结束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 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及费用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首次沟通记录应在首次病程后记录记录方式附后,以后每周不得少于一次沟通记录;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至少每月一次,并记录在工休座谈记录本上;4.出院防视沟通: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作好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中;三、医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一基本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1.一个技巧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介绍解释——请多向病人或家属说几句,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3.三个留意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4.四个避免避免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剌激对方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适时舒缓;二沟通方法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只要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此类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在晨会交班中,除交医疗问题外,可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不满意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作好沟通工作;并记录在晨会记录本中;2.交换沟通对象:在某医生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困难时,可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其沟通;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某些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可用书面沟通;4.先请示后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先请示上级医生,然后再沟通;5.协调统一沟通:论断不明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之间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以避免各自的解释矛盾对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四、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患沟通的监督、检查医务科、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医患沟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了解医患沟通的实际情况,并加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或意见,向全院通报,并纳入医院百分考评进行奖罚;。
护理六项核心制度
护理六项核心制度护理六项核心制度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六项基本原则和准则,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这六项核心制度分别是:预防性补救制度、告知权制度、知情权制度、选择权制度、查阅权制度和投诉权制度。
首先是预防性补救制度。
护理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预测潜在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患者发生意外。
比如,护士应该定期检查护理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及时更换旧的或有缺陷的设备。
此外,护士还应该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是告知权制度。
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只有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参与决策和配合治疗。
再次是知情权制度。
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医疗记录和相关的护理信息。
护理人员应该将护理记录和相关的医疗信息告知患者,确保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第四是选择权制度。
患者可以自行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项目。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患者的选择,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还应该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决策,并尊重患者的决策权。
第五是查阅权制度。
患者有权查阅自己的医疗记录和相关的护理资料。
护理人员应该配合患者的要求,提供医疗记录和护理资料的查阅服务。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
最后是投诉权制度。
患者有权利对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提出投诉。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对于投诉中涉及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护士还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护理六项核心制度是保障患者权益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护理人员应坚守核心制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核心制度的落地实施。
只有护理核心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才能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患者的权益得到根本性保障。
护理核心制度(6个)
交接班、值班制度目的:明确交接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适用范围:全院护理单元一、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二、严格遵照科室工作安排,做好各班的交接工作。
三、交班者在交班前要巡视病房,对危重、新入、手术、特殊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四、交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后方可离去。
五、接班者提前15分钟着装整齐到岗,交接器械、物品、药品,阅读交班报告。
六、交班过程中发现病人病情、治疗、护理及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立即查明问清。
交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交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七、白班为夜班做好用物准备,以便于夜班工作。
八、早会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认真听取夜班交班。
交班内容及要求:001-1(一)病房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出、死亡人数,手术、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在院病人数。
(二)新入院、危重、抢救、分娩、手术前后病人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医嘱执行情况及用药后反应。
(三)病人特殊检查的准备情况及特殊病人的情绪变化。
(四)各种检查标本釆集完成情况以及尚未完成的工作。
九、床头交接班内容:(一) 向病人问好。
(二) 交接新入、危重、手术后病人病情、生命体征、液体出入量、用药、皮肤、各种导管护理以及基础护理、各专科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三)查看卧床病人的卧位及皮肤情况。
(四)查看当日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情况。
(五)护士长点评夜班工作质量,提问、安排当日护理工作重点。
001-2护理查对制度目的: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中,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适用范围:全院护理单元一、医嘱查对制度(一)严格执行“五不执行”制度:口头医嘱(抢救除外)不执行,医嘱不全不执行,医嘱不清不执行,用药时间、剂量不准确不执行,自备药无医嘱不执行。
(二)执行医嘱时,经两人认真查对、准确记录执行时间及执行护士姓名;门、急诊护士要在相应医嘱右下方记录执行时间及执行护士姓名;对有疑问的医嘱要问清后方可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个护理核心制度:1.分级护理制度.2.护理查对制度.3.护理人员值班与交接班制度.4.输血护理管理制度.5.抢救工作制度.6.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护理分级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护理分级方法(一)患者入院后医师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二)护士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三)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四)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二、护理分级依据和护理要点(一)特级护理1.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 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1.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3)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的患者;(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 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正确实施(4)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三)二级护理1.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 护理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1. 分级依据: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三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 护理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表1 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序号项目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1 进食10 5 0 /2 洗澡 5 0 / /3 修饰 5 0 / /4 穿衣105 0 /5 控制大便10 5 0 /6 控制小便10 5 0 /7 如厕10 5 0 /8 床椅转移15 10 5 09 平地行走15 10 5 010 上下楼梯10 5 0 / Barthel指数总分:分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对应的得分上划“∨”表2 自理能力等级自理能力等级等级划分标准需要照护程度重度依赖总分≤40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中度依赖总分41~60分大部分需要他人照护轻度依赖总分61~99分少部分需要他人照护无需依赖总分100分无需他人照护注:依据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护理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一、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二、处理医嘱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三、临时医嘱执行后,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四、长期医嘱执行后,要在执行单上签名并保留执行单。
五、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操作前核对时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PDA电子扫描。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住院号、出生年月等),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对新生儿及因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有陪同人员时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过敏史。
二、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外观、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
三、摆药后需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需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留空瓶。
五、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六、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饮食查对制度一、每日处理医嘱后,按护理单查对床头饮食卡、一览牌饮食标记。
二、发放特殊饮食时,应准确核对患者身份,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为正确的患者发放特殊饮食。
三、患者进食时,查对饮食种类与患者的医嘱及病情是否相符。
输血查对制度、一、输血前须两人核对,确保医嘱单、输血记录单、血型单、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一致。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对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剂量、血液种类、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各项内容。
二、两人核对无误后于输血记录单上签字。
三、床边再次由两名护士进行“三查八对”,核对患者床头牌及腕带,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手术查对制度一、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患者手术时,应查对科别、床号、、性别、住院号、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所带的术前、术中用药以及病历与资料等。
二、所有手术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信息依据,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以确认患者身份。
三、查对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四、查对无菌包外、包内无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五、三方核查:手术麻醉实施前、切皮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行“暂停核对”,由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三方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六、器械物品核对:手术开始前、体腔和深部组织手术关闭前后、手术结束后,均须核对纱布垫、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相符。
七、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必须详细核对各种标示内容及有效期。
八、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交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切除组织,填写病理标本袋标签待检。
供应室查对制度一、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二、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包外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完整,并分类放置。
三、发放各类无菌用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消毒日期、包装完好性。
四、收回器械及代消包时,查对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护度理人员值班与交接班制一、各科室由护士长安排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有效履行职责。
二、根据科室情况实行APN或AN排班,在此基础上实施弹性排班,根据各时段工作量变动情况合理调配本科室护理人员。
三、各科室需设立一线、二线听班,听班人员必须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一线听班在接到电话后30分钟内到位,二线听班1小时内到位,在突遇护理工作量骤增,本班护理人员难以应对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立即启动一、二线听班,协助完成相应工作,保证护理质量。
四、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进入病区,阅读交班记录及相关护理文书。
在接班者未到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五、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后方可离去。
各班必须写好交班记录,白班为夜班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
六、实行床边交接班,交接不清不得下班。
交班中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的问题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七、交班内容:(一)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患者、抢救患者、大手术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
(二)医嘱执行情况、各项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及后续工作。
(三)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皮肤情况,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四)备用、贵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的数量,器械、仪器的数量、功能状态等。
(五)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查看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八、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当日当班护理人员均应准时到会,认真听取夜班交班报告,交接内容及要求如下:(一)夜班护士汇报患者情况,对危重患者要重点交接,汇报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二)护士长布置当日重点工作,传达各项会议精神。
(三)在保证交班质量的基础上,晨会交班应于15分钟内结束,小讲课日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应影响正常护理工作。
九、遇有下列情况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一)遇紧急情况或抢救时(可在紧急情况或抢救结束后进行交接班)。
(二)交班或接班人员任何一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交接班时。
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
二、参加抢救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
三、抢救器材及药品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并有明显标记。
抢救物品受医院统一调配管理。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向医师提供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