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 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测量长度问题。因为在本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基本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两个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以便能达到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时可以考虑,题中为什么要给出这些已知条件,而不是其他条件?要注意的是在某种特殊的实际问题下哪些条件可以测量,哪些不能。这节课我们就跟同学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一)重点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各自的公式记忆。
2.解斜三角形问题的实际应用以及全章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二)难点
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找出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2.用应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具备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高中数学大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高中高年级学生,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如何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些固定解法,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
2.掌握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
品质
2.通过教学中的不断设问,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同学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在现实中应用的广泛性。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ppt,黑板板书。
五、教学过程(设计)
基础。
(三)新课
讲解(计时为
8分钟)
新课
讲解本环节一共给学生讲解两个例题,由易到难,让同学在
解三角形测量长度这一类问题上有所了解与掌握。
其中例1:
如下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
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
A,B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0.1m)。
分析:所求的边AB的对角是已知的,又已知角形的的
一边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边
AC 的对角,根据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边
AB。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m。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某些角度和长度我们
是可以通过测角仪器和米尺测量的,这些条件
通常默认为是已知条件)
通过
例一
例二
由浅
入深
地
给
同
学讲
述利
用
正、
余弦
定理
测量
距离
的问
题,
中间
有些
问题
需要
师生
之间
的互
认真
思考
求解
的一
般步
骤和
方
法,
找出
其中
的规
律。
交给
同学
解答
一般
解三
角形
实际
问题
中测
量距
离的
求解
方
法。
让同
学们
了解
到解
三角
形在
实际
中的
应用
是很
广泛A
B
C
22
si n()si n()
,
si n[180()]si n()
si n si n
.
si n[180()]si n()
2cos
a a
AC
a a
BC
AB AC BC AC BC
αδγδ
βγδαβδ
γγ
αβγαβγ
α
++
==
-++++
==
-++++
=+-⨯
计算出AC和BC之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
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
新课讲解例二:
如图,A.B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
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用例一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
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借助余弦定
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
测的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的
∠BCA=α,∠ACD=β,∠BDA=δ.在△ADC
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22
sin()sin()
,
sin[180()]sin()
sin sin
.
sin[180()]sin()
2cos
a a
AC
a a
BC
AB AC BC AC BC
αδγδ
βγδαβδ
γγ
αβγαβγ
α
++
==
-++++
==
-++++
=+-⨯
计算出AC和BC之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
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
在测量上,我们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
段叫做基线。如例一的AC例二的CD.基线
选择要适当。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精
度越高。
动。
考虑
例二
有没
有别
的求
解方
法?
的。
A B
C
α
D
β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