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_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9张ppt)

读课本 p33页找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 因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 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 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 大等
2020/5/29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原因),所以其 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 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 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 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 、暴雨、久雨中更多。
2020/5/29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 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 的重灾区。
2020/5/29
3.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
理的是
( D)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4.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
可能诱发( B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020/5/29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 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2020/5/29
重叠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 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 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 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 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 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 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2020/5/29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学案 中图版选修5-中图版高

第一节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尽管2015年不是地震的“大年〞,但截至12月24日中国仍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598次,平均每天1.66次。
其中,最多是某某248次,其次某某89次,第三是某某地区68次。
思考探究:由图可知,我国地震分布有何特点?提示: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某某、华北和某某四个多发区。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基础知识要记牢———————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1.地震的分布特点分布X围广;很不均匀,且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2.我国主要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b喜马拉雅地震带;c华北地震带;d东南沿海地震带;e南北地震带;f西北地震带;g青藏高原地震带;h滇某某震带。
3.地震的危害地震是造成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重,危害大。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上。
二、我国东西部地震多少与灾情比较西部东部情况原因情况原因地震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少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应用体验不可少——————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某某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
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 km。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 )①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上②发生在亚欧板块③是地壳X裂造成的④是地壳挤压造成的A.②④B.③④C.①④ D.②③2.在同一次地震中,某某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活动频繁B.西部人口稠密、聚落众多C.西部人们的抗震避险意识较差D.西部经济发达解析:1.A 2.C 第1题,此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上,正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整合课件中图版选修5

二、我国自然灾害地理背景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由我国特有的自 然地理环境决定,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人文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1.自然地理环境。 (1)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 —— 西北太平洋; (2)我国东部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 不均; (3)我国山地、丘陵广布,西部是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大 ; (4)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地壳运 动活跃。 并且处于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5)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和植被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 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典例 1】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 A 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 A、B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解析: 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 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推移特点判断。第(2)题,结合 A、B 两地的 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 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预防措施。 答案:(1)6 月份 ;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 地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 地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3.我国河流洪涝灾害分析 夏季风强弱、进退的影响,旱涝多发 气候 正常年份,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异常年份,锋面雨带提前、滞后或长期停留于某地 地形特征——河流中下游段地势低洼,蓄洪、滞洪、调洪能力差 水文特征
中上游流域内的不合理垦殖 ,导致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使河流含沙量增大 中游河段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减弱 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游乱挖河道,水流不畅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27张)[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27张)[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a21cb5240c844768eaee2b.png)
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提醒: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多个烈度。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球岩石圈六大板块示意图
世界地震的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80%)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5%)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
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105°E
新疆
南北地震带
华北
青藏
台湾
地震分布规律:西多东少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 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震的大小
震级表示,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划分。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 震级分类:
<3级,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人有不同感觉,称为微震或小震
>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烈度
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影响烈度的因素
影响 震级 震中距 震源深度 建筑物坚固程度
人为原因: 1.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2.与建筑物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震灾情可能会如何变化?
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 经济损失加重
中国地震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的经济 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 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让学生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 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 如此严重的灾情吗?
2008年5月12日14时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死亡近9万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37张ppt)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地震的强度大
为什么唐山地震的灾情会如 此严重
• 自然原因:1、与震中距有关,唐 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 位于市内;2、与震发时间有关, 凌晨震发,逃生机会少。
• 人为因素:1、与人口密度有关, 唐山市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 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
P20“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 原因”和: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 提到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 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 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 情么?
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 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 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 西部人烟稀少
灾情:东重西轻
分析图2.8,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 (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 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 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 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 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 级数增长。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 可能造成大灾。
南投 7.6 2329人 8722人 92亿美元
死亡人口下降、经济损失上升
为什么?
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 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 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 呈上升趋势。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地震带的 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 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 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 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 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 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 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简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这部分内容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成章,目的是使高中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
本章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区域国情知识角度突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帮助高中生了解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和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材以渗透国情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区域为背景,在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常见的五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阐述,既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又突出了区域差异,立足于使高中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增强高中生的防灾意识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突出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变异系统。
本章从地理理论思维和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反映灾害科学的内容。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解决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时间分布特点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教师教、导过程设计【讲授过程】一、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P30。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课件中图选修ppt文档

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八
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 交界
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
本 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 太平洋 板块与 亚欧 板块
课
时 栏
交界处,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 印度洋 板块与 亚欧 板块
目 开
交界处,南北地震带位于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关
由于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三
目
开 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灾情也就相
关
应小得多;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产密集、人口密度
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 严重 。
互动探究区
迁移应用1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我国境内共 发生5级以上地震28次,其中大陆地区17次,台湾地区11 次。读“2010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我国境内5级以上地震
1.危害严重地区:⑧ 云南 省西北和东北山区、⑨四川省西
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的白龙江流域、辽
本 课
宁省东部山地和西藏自治区⑩ 喜马拉雅 山地。
时
栏 目 开 关
冲毁⑪ 破坏⑫
城镇、乡村、矿山 ,造成人畜伤亡 房屋 及其他工程设施
2.危害损坏⑬ 农作物 、耕地及林木
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引发⑭ 洪涝 灾害
自主学习区
思维活动
1.中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你的家乡有潜在的地震灾害吗?
为什么?
本
课 时
答案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
栏 目
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多地震
开
关 发生。判断是否有潜在的地震灾害要根据家乡所在位置是
否位于主要地震带上。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ppt 中图版.ppt[文字可编辑]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ppt 中图版.ppt[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ef8a658b6f1aff00bed51eed.png)
朝远离泥石流发生的山坡上跑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如图: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
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是想告 诉你, 让你用 你的一 生去奋 斗出一 个绝地 反击的 故事, 所以有 什么理 由不努 力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 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 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 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案例①——中国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的唐山发生了里氏 7.8 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唐山市区,即北纬 39.6°,东经 118 .2°。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 城市地震灾害,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 坏范围超过 30万千方千米,有感范围广达 14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相当于全国面积的 1/3。唐山地震造成 数十万人伤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滑坡 泥石流 灾害 多发
季风 气候
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四、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区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f700d0964bcf84b8d57b86.png)
东少西多
东重西轻
教材33页思考题?
案例一:河北唐山大地震,1976年7 月28日,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伤残16.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案例二: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 秒,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 96.0度)发生震级8.5级的强烈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 人。
二、滑坡和泥石流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分布地区 相同、相近( ①滑坡必须有一定的软弱面
山区)
,外力是重力
②由外力作用作用导致 ② 泥石流外力是山洪流水(
③突发性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④破坏力强大
⑤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
重要诱因
?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
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修五自然灾害与防 止第二章第二节中 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0张ppt
汶川地震已确认有69227 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 踪人数为17923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较多的几次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暴雨引发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山地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
地震 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 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 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 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滑坡、 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 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 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 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五2.1《中国的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说课稿

《中国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中国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是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内容可使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人类生产活动,防灾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具体表现。
自汶川地震、4.14玉树大地震后,人们关注的问题很多,引发了很多思考。
学生也非常关注地震。
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背景,以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滑波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理解地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全作性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地质灾害内容,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世界的情感,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确立人地协调观,学会这些知识来指导和分析我们的生活实践。
教材的重点是一是中国的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分布以及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我确定的依据是:这两个内容是学生要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地质灾害的关键,是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掌握防灾减灾的基础;同时也是会考、高考的热点内容,所以反它们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材的难点是如何科学地防御地质灾害。
确定的依据是: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反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而高二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寻找、探索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并服务于社会是一个急于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1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中图高二5地理

12/7/2021
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 2013 年 7 月 22 日,陕西北部的富县由于暴雨袭
击引发泥石流,导致 4 人死亡。想一想,陕西富县发生泥石流为何多在 7、8 月份?
提示:7、8 月份多暴雨天气,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12/7/2021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一
二
三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
12/7/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探究
(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
二
解析:第(1)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 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等地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 (2)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 幅度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 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上升的趋势。
12/7/2021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探究
(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
二
【例题 1】 读 2009 年中国 5 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2/7/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探究
探究
(tànjiū) (tànjiū)
一
二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内部 (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解决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时间分布特点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教师教、导过程设计【讲授过程】一、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P30。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 (30),探究,了解以下内容: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1949 —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结论: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探究活动:结合图2.7和图2.8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
如有同级地震,灾情会有什么不同?(提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①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②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③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
④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
通过案例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①我国地震的强度大;②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③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
探究: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表明,地震烈度Ⅷ级及以上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2;位于这个烈度区域内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46%,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占70%;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
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承转:地震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致灾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①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了解不同区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和特点。
图2.12表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5、灾害的严重后果通过对案例③的学习,让我们了解: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后果,如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将会使我国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了解四川省、重庆市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严重区。
其原因为:(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严重。
2(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
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
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滑坡、泥石流能摧毁交通干线、耕地和建筑物等,给人们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课下探究:①如果你是一位筑路工程师,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修筑铁路和公路,简述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在设计中要注意哪些因素?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为山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报告【作业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