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标准50023讲义
第一章(第3节课讲义)建筑结构抗震
严重破坏或倒塌。
震后计算分析结果:1.结构存在十分严重扭转效应;2.塔楼3层以上北面和南面大多数柱子抗剪能 力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十五 层高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洲银行大 厦。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一幢破坏严重,震后拆 除;另一幢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
试问: 那一幢破坏严
重呢?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马那瓜 中央银行大厦
结构是均匀对称的,基本的抗侧力体系包
基本内容有三部分: 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对抗震能力的重要影响的认识 始自若干现代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
最为典型的例子之一,是在1972年2月23日南美 洲的马那瓜地震中的中央银行大厦美洲银行大厦。。
规范草案》 抗震设计 (未正式 规范(试
范 颁布施行) 行)》
TJ11-74
区
划
图 配
套 标分 准类
标 准
57:确定298个城市的 基本烈度
《工业与 民用建筑 抗震设计 规范》
TJ11-78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GBJ11-89
《建筑抗 《建筑抗
震设计规 震设计规
范》
范》
GB50011- GB5001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确定后续使用年限
A类建筑抗震鉴定
B类建筑抗震鉴定
鉴定过关
通过
通过
第一级鉴定 未通过
第二级鉴定
抗震措施鉴定
抗震承载力验算
未
通 过
通过 抗震能力综合评定
未通过
未通过
采取措施
鉴定过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1.0.1) 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 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 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
1995
2009
11+3
11+7
25(144) 36(292)
24
21
78 以前,烈度提高 所有现有建筑
⑵粘贴钢板加固(6.3.10) 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6.3.11) ⑷消能减震加固技术进行了原则性规定(6.3.16) ⑸增设支撑加固(6.3.15) ⑹楼盖现浇层加固(7.3.3、7.3.4)
GB50023 抗震鉴定标准 1995 版与 2009 版的比较
项目 章、附录
节(条) 强制性条文 适用范围 设防目标 烈度分档 检查手段 验算要求 衡量指标 鉴定结论
一、标准修订背景
1. 标准实施已十多年,期间一些相关标准已进行了修订 2.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房屋抗震鉴定
工作,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鉴定成为当务之急 3.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现有中小学校舍如何鉴定 4. 标准应体现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成熟的技术与方法 5. 原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标准修订过程
⑷A类砌体房屋中属重点设防类的,在第一级鉴定中增 加了对构造柱设置的鉴定内容(5.2.4),不符合要求时需对 综合抗震能力予以折减(5.2.14)。
安评和抗震设防要求培训讲课
一、制定“实施细则”的背景和依据
1.制定“实施细则”的基本
背景 工程性震害防御的基本需求
工程性防御 新建工程 地 震 区 划 地 震 安 全 性 评 价 抗 震 设 防 要 求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设 计 施 工 监 理 已建工程 抗 震 性 能 鉴 定 震 害 预 测 抗 震 加 固
一、制定“实施细则”的背景和依据
1.制定“实施细则”的基本
背景 我省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发展的需求 我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工作 取得了重大开拓性进展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实施推进行政许可 推进纳入基建程序 建立健全机构队伍 重视加强社会宣传
一、制定“实施细则”的背景和依据
1.制定“实施细则”的基本
背景 我省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发展的需求 我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工作 存在影响、制约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
二、制定 “实施细则”目的和基本原则
2.制定和推行“实施细则”的基本原
则 ☆全省统一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原则 ☆技术服务与行政审批相结合原则
☆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原则
☆行政审批监管责任行政追究原则
☆多部门协同配合原则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原则和基本要求
1.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基本原则 ☆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原则
五、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 服务与监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我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
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4)资质单位未严格执行评审程序规定,擅自违法 向建设单位提交无效评价报告 (5)安评资质单位缺乏相互协作和自律,存在相互 压价,破坏安评市场行为 (6)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对从业人员缺乏专业 技术培训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一、引言建筑抗震鉴定是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过程,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尽可能减少损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GB50023-2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和抗震鉴定的基本标准,是指导抗震鉴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建筑抗震鉴定的意义建筑抗震鉴定是对建筑物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评估,判定其在受到地震作用时的抵抗能力和安全性。
通过抗震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存在的抗震隐患,提出加固改造方案,保障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GB50023-2009的主要内容1.总则GB50023-2009规定了建筑抗震鉴定的范围、目的、基本原则和术语定义等内容,明确了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2.鉴定对象建筑抗震鉴定的对象主要包括新建建筑、既有建筑、不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建筑以及需要重新鉴定的建筑等。
3.鉴定内容GB50023-2009详细规定了建筑抗震鉴定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结构性能、材料性能、基础及基础土、结构连接等方面的评估要点。
4.抗震鉴定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震烈度等因素,GB50023-2009划分了抗震鉴定的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等级的鉴定标准和要求。
四、建筑抗震鉴定的流程1.准备工作包括搜集建筑结构资料、评估鉴定目的、制定鉴定计划等准备工作。
2.现场调查对建筑物进行现场勘测,包括结构构件、材料性能、基础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3.资料分析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鉴定报告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编制建筑抗震鉴定报告,提出改善建议和加固措施。
五、建筑抗震鉴定的意义1.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通过抗震鉴定,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的抗震隐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抗震鉴定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人员安全。
3.推动抗震工程发展建筑抗震鉴定是抗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抗震工程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的粘土
注
指基础底面实际平均压应力
使用期不够或岩石 碎石土 其他软弱土 提高系数值可取
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验算水平抗滑时 抗滑阻
力可采用基础底面摩擦力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之和 基础
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 可取其被动土压力的 抗滑安全系数不
宜小于 当刚性地坪的宽度不小于地坪孔口承压面宽度的
倍时 尚可利用刚性地坪的抗滑能力
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规定采用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的规定采用
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除本标准各章有具体
规定外 一般情况下 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值的 倍采用
对砖墙 砖柱 烟囱 水塔和钢构件连接 仍按现行
甲类建筑 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 抗震验算 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抗震构
造 除 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
丙类建筑 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丁类建筑
度时 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 抗震构造可
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 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值采用
中国建筑资讯网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 可根据建筑所在场地 地基和
基础等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作下列调整
类场地上的乙 丙类建筑
度时 构造要求可
降低一度
类场地 复杂地形 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
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 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 采用桩基的建筑 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摘要: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评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依据,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6度
高度 19 13 13 7 18 16 层数 六 四 四 二 五 四 19 13 13 7 17 15
7度
高度 层数 六 四 四 二 五 四 16 10 10 7 15 12
高度
层数
1.第一级鉴定
(1)结构体系 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有砖或RC抗震墙,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应满足表7.2.1规定;
标准低,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 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三、抗震鉴定方法—两级鉴定法,即筛选法。第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
鉴定(即概念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 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第一级鉴定满足抗震要求时,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 则应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
四、场地、地基基础
1.场地—8.9度时,条形山丘及陡坡建筑场地,应对地基土体稳定性进行评估; 江、河、海岸建筑场地应对土体液化滑动与开裂危害进行分析。
2.地基基础 着重调查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等静力缺陷,分析软弱土、 饱和土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
五、多层砌体房屋
1.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框图
楼 层 总 数 检 查 楼 层
1
表5.2.5-1
砂浆强度等级
M0.4 M1 M2.5 M5 M10 M0.4 M1 M2.5 M5 M10
L
6.0
B
8.8
L
9.2
B
14
11
L
6度
13
9.8
B
15
14 12 10 9.4
L
B L B
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50023-2001
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xxx-2001一、概述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xxx-2001是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该标准的发布对于我国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为国家标准,它规范了建筑物抗震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地震灾害防范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鉴定依据。
二、标准的制定背景1. 地震灾害频发我国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频发。
历史上,地震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有必要颁布和实施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
2. 建筑物抗震鉴定的重要性建筑物抗震鉴定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和测试,确定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符合抗震鉴定标准的建筑物,在遭受地震冲击时,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能够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三、标准的适用范围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xxx-2001适用于我国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和测试。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种建筑设施。
四、鉴定标准的主要内容1. 抗震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该标准对建筑物抗震鉴定的整个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范。
包括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及评定标准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保证了建筑物抗震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抗震鉴定的技术要求该标准确定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涉及建筑物结构的材料、构造、荷载等方面,确保了抗震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抗震鉴定的报告和意见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抗震鉴定所需提交的报告和意见。
鉴定报告中包括了建筑物现状的描述,抗震性能的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鉴定结论和处理建议。
五、标准的实施效果建筑物抗震鉴定标准xxx-2001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通过实施该标准,建筑物抗震鉴定工作得到了规范和指导,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精)
g 楼梯柱
(1)框架中的楼梯斜梁和踏步板构成类似竖向钢筋混凝土斜撑,作用于 楼梯柱或支承中间平台梁板的框架柱,以致这些柱承受更大的地震剪力。
(2)有时,楼梯平台柱上下与框架梁连接,实际形成短柱而加重了震害。
(3)在构造上应按短柱考虑,控制轴压比,加密箍筋间距是合适的。
3、框架梁 a 梁端:斜裂缝裂缝正八字形、竖裂缝; b 梁的跨中在中部1/3跨度范围内出现竖向裂缝; c 短梁出现斜裂缝,且斜裂缝延伸很长。 4、梁柱节点
填充墙设置不合理使框架柱形成短柱而剪切破坏等形式。
(2)填充墙框架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应用较多。 特点:
嵌砌于框架间的填充砖墙在地震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 共同承受地震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填充墙框架 的侧移; 填充墙的破坏是最为普遍; 框架平面内嵌砌砖填充墙时,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 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 破坏。
都江堰市中医院住院部大楼,七层框架结构, 平面L形,一翼完全倒塌
2、立面布置
a 有裙房等的大底盘建筑,若裙房与主楼相连而不设缝, 体形的突变引起刚度突变,使主楼在接近裙房的楼层 相对较为柔弱,地震时因塑性变形集中效应而产生过大 层间侧移,导致严重破坏; b 房屋高度与高宽比。房屋愈高,受到的地震作用和倾覆力 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c 上部为抗震墙等刚性结构,下部为框架,出现的倾覆破坏; d 突出屋顶的收进建筑破坏严重; e 顶层空旷大房间震害严重; f 高低层毗连房屋震害加重。
(适用于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 B 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适用的最大高度参考 89规范的规定。(适用于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及至2001年建筑,后续 使 用年限为40年);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荟萃知识]
专业精制
10
(4)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一般多用于民用建筑的住宅、宿舍, 其震害都较轻。小开间现浇抗震墙也只是出现轻微裂缝。
专业精制
11
4、竖向刚度不均匀使震害加重
(1)底部刚度小
由于底层抗侧移刚度和屈服强度骤然减低,位移增大, 屈服强度系数比上面各层小的多,引起底层严重破坏甚至 倒塌。
专业精制
22
(三)、各类结构构件破坏形态 1、框架结构整体倒塌
都江堰市某五层框架结构, 整体叠压式倒塌
专业精制
汶川县映秀镇漩口 中学某框架结构, 建筑整体退台式倒塌
23
2、框架柱
a 柱顶部破坏是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最多见的震害:
(1)柱端混凝土酥碎、散落、竖向钢筋压屈; 柱顶大偏心受压,使受拉侧作用效应超过钢筋混凝土柱的弯曲抗拉强 度。
(2)斜裂缝 柱头顺斜裂缝下滑错动,钢筋顺斜裂缝方向弯曲,严重者混凝 土全部崩落,上层梁板下塌,柱内纵筋压弯成灯笼状。其主要原因 是水平地震作用使柱顶受到压、弯、剪联合作用下,在柱顶刚度变化 处,由于主拉应力破坏而形成45度斜裂缝或在地震反覆作用下形成交 叉裂缝,进而压崩斜裂缝端部混凝土,严重时全部崩落并使纵筋外露 弯曲。
破坏。
专业精制
9
(3)框架-抗震墙结构
a 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两类抗侧力构件组成, 抗震墙提供比框架大得多的抗侧移刚度,承受整体弯曲能 力占70%以上;
b 由于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时,抗震墙顶部框架的反向 水平力将使抗震墙各个截面弯矩大幅度减小,墙体弯曲变形 以及由此产生的侧移和层间侧移显著减少,震害也相对减轻。 也使砖围护墙和填充墙的震害显著减轻 。
Y形平面由于地震时侧移差异而使震害加重。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永正检测
三、我国抗震鉴定标准的沿革
1. 试点起步阶段(1966~1976) ● 《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稿),1964
1968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工业厂房、旧 建筑、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 震措施要点。 ●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TJ11-74
3.综合发展阶段(1989~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GB50011-2001) ● 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 ● 该阶段的特点:
抗震鉴定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结合。 抗震鉴定的要求扩大到6度区。 强调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分析。
2. 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 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 30、40、50年三个档次。 后续使用年限(Continuous seismic working life或 Continuing seismic service life):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 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 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 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订目的使用的时期。 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 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 ⑴ 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 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 且不得少于30年。(89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1993年7月1日) ⑵ 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 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01规范正式 执行一般不晚于2003年1月1日) ⑶ 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 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注意:标准中给出的是最低后续使用年限,有条件时宜选择更长的后续 使用年限,不得随意减少后续使用年限。
抗震鉴定标准50023-2009讲义
抗震承载能力的简化验算
对于刚性体系、整体性好、 对于刚性体系、整体性好、易损部位局部满足要求的 刚性体系 多层砖房,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5.2.9-1 多层砖房,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 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当满足限值时, 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当满足限值时,无需 进行第二级鉴定,即可通过抗震鉴定。 进行第二级鉴定,即可通过抗震鉴定。 说明: 说明:表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 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几个前提条件计算 得到 层高实心粘土砖墙; ①240厚、3m层高实心粘土砖墙; 厚 层高实心粘土砖墙 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和 ②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 和 25%以下; 以下; 以下 因此使用上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根据结构的具 体情况进行乘以系数调整。 体情况进行乘以系数调整。
1、总则 总则
1.0.1 (经过鉴定达到的目的) 经过鉴定达到的目的)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 现有建筑,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 内具有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 内具有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后续使用 年限50 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 年限 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 相同的设防目标; 设计规范》GB50011 相同的设防目标;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 年的现有建筑, 少于50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 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 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 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 年鉴 定的建筑。 定的建筑。 现有建筑: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 (现有建筑: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 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后续使用年限: 后续使用年限:对现有建筑按本标准经抗震鉴定后继 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 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 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陈金朝(河南油田设计院)建成于七十年代前后的建筑物,限于当时的具体条件,基本上都没有或者很少考虑抗震问题,很多房屋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基础沉降、墙体裂缝、倾斜、面层剥落等现象或隐患,其中部分建筑已影响使用,甚至出现危房。
鉴于拆旧建新投资费用较大,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充分利用原有旧房,对旧房分期分批进行抗震鉴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进行加固,对部分部位及构件进行修缮,以满足抗震设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11抗震鉴定及加固设防目标存在问题与争议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与设计规范,对新建工程提出了“三个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对于现有的建筑结构,按国家的抗震防灾政策,通常认为其设防的目标要低于新建工程,具体表现为抗震能力验算时承载力调整系数以及结构构造要求如圈梁、构造柱设置等均低于设计规范。
近年来,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其争议之处在于:一是新规范要求本地基本地震加速度比周边地区提高0105g,如河南油田中心区隶属南阳市宛城区,因地处南阳、新野、唐河三县交界,故要比周边地区提高0105g,这样抗震构造要求就要提高很多,相当一部分房屋抗震鉴定不能满足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就是一例;二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人们对现有房屋的抗震能力、居住安全十分关心,包括对一些办公、娱乐建筑,都希望能满足“三个水准”设防要求;三是改造的旧房如按新建工程的50年设计基准期进行设计不太经济、不太合理,希望能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设防。
而抗震加固是对不满足规定使用目的的建筑结构进行实质性修理的。
注意到G B50023-95抗震鉴定标准在采用现行设计规范方法进行抗震验算时,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的取值是设计规范的0185倍,可以认为,对于已经使用20年左右的结构,鉴定时对结构抗震承载力的构造要求也能通过类似的方法,明确降低要求后的概率水准,则鉴定标准所具有的抗震设防目标对已经使用20年的建筑结构,完全能在同等概率含义下达到设计规范的设防目标,而不是降低了设防目标。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修订介绍
程绍革
【期刊名称】《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年(卷),期】2010(032)001
【摘要】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时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新版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现有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规定,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以及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等.
【总页数】5页(P117-121)
【作者】程绍革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8+.4
【相关文献】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J],
2.基于砌体结构案例分析的中国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与美国FEMA154/155标准对快速抗震鉴定方法规定的比较研究 [J], 张翼
3.中国将修订建筑抗震标准震区房屋是修订重点 [J], 钟茜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局部修订)审查会在京召开 [J],
5.《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修订要素介绍 [J], 周安寿;王利;张寿林;鲁锡荣;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房屋抗震鉴定
房屋抗震鉴定2.1 抗震鉴定设防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952.3 砌体房屋《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955.2.1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5.2.1.2 房屋的平、立面和墙体布置直符合下列规则性的要求:(1)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 500mm;(2)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
5.2.2承重墙体的砖、砌块和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5.2.2.2 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
5.2.3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5.2.3.1 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连接。
5.2.3.2 楼、屋盖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2)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当不符合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5.2.3.3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2)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不应少于表5.2.3-2的规定;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斗墙、空心墙和180mm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3)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7.8度时分别不宜大于表5.2.3-2中8、9度时的相应规定;(5)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
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要求表 5.2.3-2注:6度时,同非抗震要求。
5.2.4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5.2.4.2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不符合时位于出入口或临街处应加固或采取相应措施:(2)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5且厚度为240mm 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3)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临街处应有防倒塌措施;(4)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是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1、总则
1.0.1 (经过鉴定达到的目的)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
内具有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后续使用 年限50 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鉴定标准和抗震加固规程发 展历史(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1976~1989)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23-77) ●《工业抗震加固参考图集》(GC-01) ●《民用建筑抗震加固参考图集》(GC-02)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4、78 2、(1989~2009 )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7-9度时,还应检查:墙体布置的规则性,圈梁,楼 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等。
2、外观检查: ⑴、墙体无明显变形,酥硷
⑵、支撑大梁、屋架的墙体竖向裂缝
⑶、木楼、屋盖无明显变形、腐朽蛀蚀
⑷、混凝土构件按第6节相应要求检查;⑸
5.1.4 A类砌体鉴定内容
A类砌体房屋的鉴定 应进行 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 在第一级鉴定中,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依据纵、横墙 间距进行简化验算,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 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 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 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计入构造影响做出判断。
设计规范》GB50011 相同的设防目标;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 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
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 年鉴 定的建筑。 (现有建筑: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 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后续使用年限:对现有建筑按本标准经抗震鉴定后继 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 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⑸、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应着重检查下列要 求:(包括纵横墙连接;构造柱设置要求;圈梁设置; 楼、屋盖支承长度)。
⑹、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应着重 检查下列要求:(窗间墙距离、非结构构件的连接要 求等)( 5.2.8)
2 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3 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4 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㈡ 按照现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规定:校舍里的教学 用房和教学附助用房,学生宿舍饭堂属于重点设防类(乙 类),即构造设防上需要提高一度设防。
3基本规定
3.0.1(抗震鉴定的工作内容)
标准使用范围
1.0.2(本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 度地区的现
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的 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
后续使用年限的问题
1.0.4(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 1 在70 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
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 年;在80 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 年或更长,且不得少 于30 年。 2 在90 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 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 年, 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 年。 3 在2001 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 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 年。
1. 资料收集:
收集建筑的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和工程验 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补充实测。
2.现状调查: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 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
3.分级鉴定: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 载力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 分析。
4.鉴定结论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
定要求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
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多层砌体房屋
5.1一般规定
1、重点检查部位:房屋高度和层数,抗震墙的厚度和 间距、墙体砂浆强度和砌筑质量、墙体交接处、女儿 墙、楼梯间、烟囱是重点检查部位;
B类建筑:进行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承载力验算 (89规范水平)
3 后续使用年限50 年的建筑(简称C 类建筑),应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8年修订) 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1.0.6(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鉴定)
㈠下列情况下,现有建筑应进行抗震鉴定:
1 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应符 合表5.2.2的规定。(刚性体系要求) 表5.2.2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第一级鉴定)(续)
⑶、7~9 度时,房屋的平、立面和墙体布置宜符合规 则性的要求;( 5.2.2第2点)
⑷、承重墙体的砖、砌块和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 应符合5.2.3的要求;
B 类砌体房屋,在整体性连接构造的检查中尚应包括 构造柱的设置情况,墙体的抗震承载力
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底部剪力法等方法进行验算,或按照A类砌体房屋 计入构造影响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第一级鉴定)
(1)最大高度和层数要求(5.1.1) 房屋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 5.2.1所列的范围, (2) 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2.2,且高度不大
抗震鉴定鉴定方法划分
1.0.5(不同后续使用年限所对应的鉴定方法)
1 后续使用年限30 年的建筑(简称A 类建筑), 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A 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
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
A类建筑:按第一级鉴定→第二级鉴定进行;
2 后续使用年限40 年的建筑(简称B 类建筑),应 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B 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